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美的探讨,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出版,才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而东方美学则是指在东方地域范围之内的美学研究。古代东方关于美的本质有三种说法,即儒家、道家和禅宗,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道家的说法,即美是绝对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而我所认为的东方美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被慢慢架构起来的。

歌词是一首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一首好歌中,优美的歌词更是能起到与曲子互相配合以提升歌曲整体美感的作用。现如今,歌词早已衍生为一种文学形式,倍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很多朋友听到歌词就会联想到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歌词,不错,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歌词基本上是为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服务的,然而,歌词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古代就已经诞生了。我们熟知的宋词、元曲其实都是歌词,词牌与曲牌就是它们的题目,文人作完词或曲,歌者再配合乐曲进行演唱,可惜的是,古代的很多曲谱都已失传,只留下那些“古代歌词”宋词、元曲被人传诵至今。

修辞在每一首优美的歌词之中都毫无疑问地站在功不可没的功臣席位之上。何为修辞?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即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因此我认为,一个恰当贴切想象丰富的修辞,可以使歌词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优美,更加符合东方美学的宗旨。看完上述言论,肯定会有朋友说我是夸大其词了,修辞在歌词里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别急,今天,我就想以几种在歌词中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为例,就“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来为大家做一番进一步的探讨。看完以下内容,您也许就会认同我的观点。

一.发掘歌词修辞中的东方之美

1.比喻

比喻是我们写文章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歌词里也不例外。比喻有何作用?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了歌词之中,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东方美学的直接阐释,有例为证:

你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想当年费翔在春晚上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红遍全国,这一把火从台湾烧到了大陆各个角落,真可谓是威力无穷啊。且不看歌词,只观题目便令人倍感新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把火呢?听罢歌曲人们才知道,原来词作者是把心仪的女子比喻成冬天里的一把火!这实在是既新奇又贴切,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可以说,这首歌之所以会红遍全国,优美的旋律与完美的演唱固然占了很大成分,这新奇的比喻亦是功不可没的!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梁静茹《会呼吸的痛》

《会呼吸的痛》是情歌天后梁静茹的代表作品之一,优美的旋律、新奇的歌词和动人的演唱几乎已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令人听之陶醉,闻之动容。其歌词中的“想念是会呼吸的痛”一句更是整篇歌词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个渗透着东方美学的新奇比喻,不仅为这首歌锦上添花,而且还为广大听众带来了别样的听觉享受。想念是会呼吸的痛,此刻正承受着思念之苦的人们必会惊呼:“真是唱出了我的心声啊!”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周杰伦《发如雪》

这首《发如雪》的歌词是方文山创作的,此词延续了方文山独树一帜的中国风风格,极富意境美、画面感和韵律感,被人广泛传颂。乍听之下,人们难免会心生疑惑,主人公为何会头白如雪呢?仔细听下去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公承受不了离别之苦才会一夜白头!我们一边听着歌一边想象着这凄美的画面,怎能不为之动容呢?不能不说,这个优美且想象丰富的比喻实在是对东方美学的一个有力阐释,为整首歌增色不少!

情像一把刀,伤人知多少?要还是不要?——钟汉良《天涯明月刀》

情是何物?这是一个自古及今一直都在被人探讨的问题。古词人元好问在它的摸鱼儿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实在是很深刻的认知,千载之下读来,依然动人心魄!而音乐人小虫却借题发挥另辟蹊径,为我们做出了别样的解释,情像一把刀,伤人知多少?这看似浅显的歌词寓意却很深刻!刀乃兵器,兵器乃不祥之物,动则杀伤人命,怎么会与情扯上关系?但经过仔细揣摩,我们就会体味到其中的妙处,这世间的离情、苦情和痴情不正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割碎了无数痴男怨女的那颗脆弱之心吗?这饱含丰富想象力的比喻,为我们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感受,同时也令我们感受到东方美学的魅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说了那么多现代歌词,我们再来看看这一篇古代歌词。李煜的虞美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具体内容我就不做赘述了,只来说说这句词。这句词为何能够成为千古名句?我想除了李煜娴熟的作词功力之外,这其中渗透着东方美学的比喻手法也是功不可没的!他创造性地运用比喻将无影无形的愁绪形象化,把心中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化无形为有形,化虚幻为生动,才使人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试想如果我们把次句中的比喻内容删掉,替换以其它表达方式,结果可想而知,其艺术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渗透着东方美学的修辞手法,再次创造了奇迹。

歌词中运用比喻的例子数不胜数,以下再举数例,我就不再做额外的阐述了。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着皎白月光——凤凰传奇《荷塘月色》

红尘客栈风似刀,骤雨落宿命敲——周杰伦《红尘客栈》

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周杰伦《七里香》

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周杰伦《千里之外》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周杰伦《兰亭序》

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周杰伦《龙拳》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周杰伦《青花瓷》

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周杰伦《枫》

日子像旋转木马,在脑海里转不停……就像是精灵住错了森林,那爱情错的很透明——张韶涵《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2.转化

何为转化?转化也称为比拟,是在文字描写时,“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来加以形容叙述的修辞法。转化的种类很多,可以拟物为人,亦可以拟人为物,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转化这种修辞方法在歌词中亦被广泛使用,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东方美学,有例为证: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拟物为人的转化用法,离愁怎么会伫立在窗口?明明只有人才会伫立在窗口。这里方文山巧妙地运用转化这一修辞将离愁比做人,使离愁形象化,令人倍感亲切。紧接着后面一句“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同样是拟物为人,极富画面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一曲东风破,妙在周杰伦的曲,亦妙在方文山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转化这一修辞手法,进而很好地阐释了东方美学。

我说缘分,一如参禅不说话——周杰伦《红尘客栈》

这是周杰伦的最新中国风单曲,依然由黄金搭档方文山填词,曲子优美,词亦爽俊,堪称词曲相得益彰的佳作。之所以摘录这句歌词,是因为它巧妙地运用了转化这一修辞手法,将缘分比作一位静静参禅的僧人,实在是耐人寻味。含蓄的蕴藉美,也是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是有缘还是无缘?缘起还是缘灭?词人在指引着我们向这位参禅的僧人寻求答案,也许僧人只会微微颔首,淡淡说一句:“有缘即是无缘,缘起即是缘灭。”

你是彼岸花,红得太无瑕——钟汉良《天涯明月刀》

依然是小虫创作的这首词,与前两个例子不同的是,此处运用的是拟人为物的转化手法,将所爱之人比作彼岸花,尽管她是那么的完美,美得那么令人窒息,却可望而不可即。简短的一句词,之所以会包含如此之多的信息量,耐人寻味,不得不说转化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在歌词或其它体裁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东方美学渗透其中,将转化手法加以正确运用,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周杰伦《青花瓷》

这首歌的概况无需多说,因为它太有名了,这首中国风歌曲堪称方周组合的巅峰之作,深受各年龄阶段听众的喜爱,至今热度不减。单看这句歌词也是意境优美,令人浮想联翩。这里是将人比作一根落地的绣花针,女子的婉约柔美被完美地转化为绣花针落地的轻盈飘渺,可谓神来之笔,它以优美的意境和新奇的转化完美地阐释了东方美学。

渗透着东方美学的转化修辞的运用在歌词中亦是不胜枚举,以下再举数例。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

载着你就像载着阳光,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周杰伦:词曲《星晴》

一盏黄黄旧旧的灯,时间在旁闷不吭声……灰蒙蒙的夜晚睡意又不知躲到哪去,一转身孤单已躺在身旁——周杰伦《回到过去》

天真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它被茅草割伤。——周杰伦《止战之殇》

开始在雕刻我个人的特色……用音乐灌溉,培养一种独特——周杰伦《我的地盘》

你的爱太多想随身带走,想你的时候就吃上一口……我轻轻的尝一口,你说的爱我,还在回味你给过的温柔——周杰伦《甜甜的》

石楠烟斗的雾,飘向枯萎的树,沉默的对我哭诉……在胸口绽放艳丽的死亡,我品尝这最后一口甜美的真相——周杰伦《夜的第七章》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分落地生根,是我们——周杰伦《烟花易冷》

3.其它较为常见的修辞

比喻和转化是歌词里最为常见的两大修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修辞是较为常见的,它们的合理运用也很好地阐释了东方美学,现分别做以概述:

(1)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它亦被较为广泛地运用到了古今歌词之中,完美地阐释了以想象力著称的东方美学,现由古及今举例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元·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

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人在古老河床蜕变中……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将东方的日出调整了时空,回到洪荒,去支配去操纵。——周杰伦《龙拳》

死了都要爱,不哭到微笑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信乐团《死了都要爱》

(2)设问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够使歌词更具灵气与哲思,亦从侧面委婉地阐释了东方美学,现举例如下: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东汉·曹操《短歌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北宋·黄庭坚《清平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蒋大为《敢问路在何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血染的风采》

(3)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和设问的区别在于,设问有问有答,而反问只问不答,只为了达到加重语气的效果,它亦强有力地阐释了东方美学,举例如下:

孩子们眼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是否醒来有面包当早餐再喝碗热汤?——周杰伦:曲;方文山:词《止战之殇》

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周杰伦《红尘客栈》

伊人怎会恃宠而骄?凭栏眺望把君找——许嵩《烟花笑》

爱情怎会是遥遥默默地守望?直到遗忘——许嵩《静夜思》

(4)反复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修辞手法,但如果运用好了,就能在歌词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反复,就是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反复若能运用得当,亦能委婉地阐释东方美学,举例如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日出日落,日出日落,长长岁月悠悠的歌——谭咏麟/毛阿敏《神的传说》

冲!你懂,你懂,我匆匆,有多少的蛮力就拉多少的弓……序,你去,你去,你继续,我敲木鱼,开始冥想这场战役——周杰伦《无双》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了,不用麻烦了,你们一起上,我在赶时间,每天决斗观众都累了,英雄也累了——周杰伦《牛仔很忙》

(5)通感

通感是一种很奇妙的修辞手法,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从而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这种修辞手法在歌词里亦时有运用,如果运用得巧妙,亦能很好地阐释东方美学,有例为证: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北宋·宋祁《玉楼春》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周杰伦《菊花台》

我用眼光去追,竟听见你的泪——周杰伦《一路向北》

(6)类迭

这是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应注意与反复进行区分,“类”表示字词或句子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恰当的类跌既能增强歌词的的紧凑感,又能增强歌词的韵律性,很好地阐释了东方美学,有例为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北宋·李之仪《卜算子》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明·唐寅《一剪梅》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杰伦《青花瓷》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周华健《刀剑如梦》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红楼梦插曲《枉凝眉》

(7)对偶

这种在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古代歌词里常被运用,但在现代歌词里并不常见。对偶俗称对子,是一种独具艺术特色的修辞,即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若被准确地运用到歌词之中,不仅听起来铿锵悦耳,唱起来还朗朗上口,东方美学便在不知不觉间流淌出来,有例为证: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北宋·晏几道《鹧鸪天》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北宋·秦观《踏莎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宋·岳飞《满江红》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邓丽君《在水一方》

(8)顶真

顶真是一种有趣的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之声韵的方法。这种修辞手法如果运用得当,歌词会变得极有韵律感和表现力,东方美学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折射出来了,有例为证:

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你在身边就是缘,缘分写在三生石上面——林俊杰《江南》

谁在等你,你在等着谁,谁在等我,我在等着谁——谢雨欣《谁》

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周杰伦《黄金甲》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李海鹰《弯弯的月亮》

(9)呼告

这是在文中直呼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在歌词里就是直呼歌中的人或物,以加强感染力,引发听者思考,比起比喻和转化等略显婉约的修辞方式,呼告更偏向于豪放和激越,刚柔并济的东方美学就在这铿锵有力的字句中迸射而出,令人热血沸腾,有例为证: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

让我们,半兽人的眼神单纯,而非贪婪着永恒,只对暴力忠诚;让我们,半兽人的灵魂翻滚,停止忿恨,永无止尽的战争!——周杰伦《半兽人》

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难道你手不会痛吗?——周杰伦《爸我回来了》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请原谅我的自负!——周杰伦《以父之名》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郑智化《水手》
二.总结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歌词与古代歌词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歌词在古代歌词押韵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更多新鲜的元素,句式更加灵活多变,相比古代歌词更富有传唱性与节奏感。综上所述,尽管好的修辞并不一定是一篇好歌词的必备要素,但一个恰当生动的修辞手法却必然可以为一首歌曲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加引人注目!一个歌词里能够深深打动人的修辞手法,必然是完美地阐释了东方美学的产物!一个恰当贴切想象丰富的修辞,

可以使歌词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优美,更加符合东方美学的宗旨。我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能使更多歌词爱好者在创作时受到些许启发,并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从而创作出更契合东方美学的艺术作品!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分析流行歌曲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引言 一.什么是歌词 有人认为“歌词是与小说、散文、诗歌等一样具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审美角度,独特的结构形态的艺术表达形式。”(徐凯、叶娇2004)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歌词实际上就是一首诗歌,它具备诗歌的特点:形象,生动,整齐,变化,抒情性,含蓄性,音乐性等等。唐代以前的诗歌,歌词都是分不开的。现代人也无法确切划分两者,如今的好多音乐家仍然为原来的古典诗歌重新谱曲,这样诗歌又是歌词,歌词如果不配乐,我们诵读,就是一首诗歌。 二.什么是流行歌曲歌词 流行歌曲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称呼,所谓的流行是指内容更加贴近当代人们的生活,在捕捉情感的时候更有普遍性和大众化,雅俗共赏。流行歌曲的歌词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加上流行歌曲歌词的作者不受学识,专业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创作出来的歌词和诗歌的差距也显现出来,有的歌词读起来像是说话,聊天,很直白;甚至很晦涩,不知所云。无法产生诗歌应该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这种歌词被称为歌词中的非歌词。这种非歌词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我们讨论的是一些艺术特色鲜明的优秀流行歌曲歌词。从古代辞格和现代修辞学的角度来细细品尝好的歌词带给我们的艺术感染力。 三.现有的研究成果 关于歌词修辞的研究,前人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主要有《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艺术》(康冉,2008)《现代歌词语言的修辞特征分析》(周霞储艳,2009)等等,她们从辞格,修辞,文体学,还有借鉴西方诗歌理论中来评论歌词的修辞艺术。对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文的理论观点以古代诗歌修辞和现代汉语修辞学为依据,对歌词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说明歌词艺术的生命力,观点没有创新,但所选样本数量多,对样本的分析更详细,这是本文的一

李白《将进酒》的修辞美学

李白《将进酒》的修辞美学 《将进酒》原本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劝酒歌”。生活中,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而作者吟诗之时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之际,自然于满腔不合时宜之即,借酒兴诗情,情不自禁地以排比、夸张、比喻、衬托、引用、对仗和呼告的语辞,一吐为快,极尽淋漓尽致之能事。于排比、对仗之中彰显均衡之美;于比喻、引用之中呈现联系之美;于夸张之中凸现变化之美;于反衬之中用意侧重之美。和盘托出,美不胜收。 一、均衡美 1.排比——迎面扑来,一泻千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篇一发端就是这样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颍阳距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天壤,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如此壮丽景象,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实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状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叙卷往复。后一句,恰似一波未波,一波又起。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中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悲感虽极,却不堕纤弱,于巨人式的感伤中,惊心动魄,其实,全由长句排比开篇的这一气势感造成。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 心化出”,足见其匠心独运,妙哉,斯言! 2.对仗——疾徐尽美,奔放不流

全诗通篇虽以十言为主,却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尽参差错综之致。重要的是诗句虽以散行为主,却妙在以短小的对仗语 作恰当的点染。你看: “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 这样的短句,却以对仗之势,使其节奏疾徐尽变,奔放中不见流易。 二、联系美 1.比喻——别开生面,如在目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一排比长句中,作者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别开生面, 如在目前。 2.暗引——诱发注意,凸显胸臆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作者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料想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仪的是谢安之类,而这类人物中,“陈王”最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更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不平之气,跃然纸上。全诗开始看似只涉人生感慨,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字里

周华健专辑《江湖》歌词的修辞分析

周华健专辑《江湖》歌词的修辞分析 《江湖》是周华健的最新专辑,采用文言歌词形式,面貌新颖。本文试从语音修辞和辞格运用两方面分析该专辑14首歌曲的歌词,意在探究修辞在歌词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当今的歌词创作提供参考。 标签:《江湖》歌词修辞 《江湖》是周华健于2013年底推出的新专辑,被誉为“文学概念专辑”,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作词。中国青年网评价:“作家重新参与流行音乐创作,或将成为当下音乐文化复苏的一个新契机。”[1]的确,在一位台湾文坛领军人物和一位台湾唱片黄金年代极有影响力的音乐人的联手打造下,《江湖》以前所未有的文言歌词和英雄情怀一洗流行音乐的感情泛滥之弊,使听众尽享“音乐江湖”的盛宴。对于《江湖》中暗藏的“玄机”,本文试从修辞角度予以“破解”。其着力点,则在语音修辞和辞格运用两方面。 一、《江湖》歌词的语音修辞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辞的音调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2]语音修辞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歌词往往通过语音修辞来形成强烈的乐感,以达到增强音律美和突出语义的表达效果的目的。《江湖》歌词中的语音修辞方式,主要有“押韵、双声叠韵、拟声、衬字”四个方面。 (一)押韵 押韵指在韵文创作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之感。 1.排韵 排韵指每句都押韵且韵脚一致。《江湖》中大部分歌词的创作均采用此种修辞方式,因为它能产生流畅连贯、一气呵成的效果。如: (1)年少悲欢/想来是糊涂深情算我辜负一肩零雨/挑得万里路何必多问沉浮烟云外/仿佛是前途忽醒忽梦谁清楚波涛里/剩几根筋骨时起时落不辛苦嘿哟嘿哟嘿/ 嘿哟嘿哟嘿毋须说/别回顾/谁教风尘误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踏破冰冷天地/天地寂寞/寂寞一醉/一醉是劫数身在梁山/心在何处曾经跌倒/还记得不天涯归来/生死几度得失泡沫/功名尘土替天行道/天道有无多少年华/尽付江湖(《身在梁山》) 这篇歌词中,韵脚分别为“涂、负、路、浮、途、楚、骨、苦、误、数”等,用低沉的姑苏韵来表达主人公宋江回顾生平,侥幸逃脱刑场,孤身踏上梁山征途

美学视野下的自行车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28564179.html, 美学视野下的自行车旅游 作者:张亚红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 自行车旅游是一项集休闲、娱乐、竞争、交友、时尚为一体,男女老少皆宜开展的户外有氧运动,它既环保又节省交通费,既方便快捷又无污染,是近年来新兴崛起的一种旅游产品和旅游方式。本文从美学角度展现了自行车旅游的独特魅力,认为这种适应大众旅游蓬勃发展对旅游审美知识的迫切要求的旅游方式,势必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有所增加,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不断高涨。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旅游已普及到千家万户,形成了大众旅游的热潮。大众旅游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和群众性的审美休闲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醒目的位置。为适应大众旅游蓬勃发展对旅游审美知识的迫切要求,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自行车旅游“逐渐产生了。 自行车旅游(又称“骑游“),是以自行车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以获得骑行过程中的体验和乐趣为重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是自驾游的一种特殊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民众环保意识的日益高涨,骑游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经济、时尚的旅游方式,作为人们释放激情、融入自然的最佳选择而被日渐推崇,选择燃烧脂肪而不是燃烧汽油的出行方式,逐步开始流行,各地政府也开始广泛宣传并大力推行骑游。有着“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自行车旅游势必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们追求“新“、“奇“、“美“的感受,所以自行车旅游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审美“贯穿于整个自行车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因此,自行车旅游审美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和人的美于一体。该旅游形式发展潜力巨大,也正是因为其在人们游览活动中它包含了人类由生理到心理等不同需要层次的满足,适应了个体自身追求的自身价值全面实现的欲求。 (1)好动。生命在于运动,万物皆动的特征培养了人类好动的欲望。这种欲望不仅是原始艺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因之一。有人把旅游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因为这种活动的确对人的肌体来说有其特殊的舒筋活血,放松身体的功能,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环境日益规范化、秩序化的现代社会,人的本质好动的身体被固定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好动的欲望不能得到实现,他们便试图通过旅游活动来得到补偿,于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旅游的风气逐渐盛行。而自行车旅游不但能使人们饱览祖国的秀丽山川,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而且可以磨炼人的愈志,增强体质,因此在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健身运动。

以微整形视野来剖析面部美学标准

微整形培训知识讲座一 以微整形视野来剖析面部美学标准 主讲素材:全面解析面部美学标准 主讲单位:德丽注射美容培训中心 主讲时间:2015年01月05日 主讲地点:公开场所 主讲概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对美的追求一直坚持不懈,而要拥有古典美人般的容貌,首先你就需要符合面部的美学标准,才能是古典美人的化身,本讲座就为大家揭秘古典美人需符合面部的美学标准,矫正有缺陷的面部,通过微整形注射美容让你拥有娇艳的外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对美的追求一直坚持不懈,而要拥有古典美人般的容貌,首先你就需要符合面部的美学标准,才能是古典美人的化身,本讲座就为大家揭秘古典美人需符合面部的美学标准,矫正有缺陷的面部,通过微整形注射美容让你拥有娇艳的外貌。 一、额头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认为,宽丰的额头有聪敏之相,丰盈饱满的额头象征着智慧和福禄,给人一种高贵、有福相的感觉。光洁饱满的额头是面部整体曲线美的首要条件。如果额头扁平、凹陷整个人会显得呆板而缺乏亲和力。因此,丰额头一直是临床比较受关注的一个整形美容项目。 二、颞部(太阳穴)

太阳穴呈饱满状态感觉精神。倘若太阳穴(颞部)不够饱满,就会造成脸型下宽上窄的视觉效果,给人尖酸刻薄之感。在面相学上,夫妻宫主管夫妻关系的维持与个人的理财能力,太阳穴饱满则夫妻及感情运顺畅通达,福气厚重,财运亨通。太阳穴凹陷的人常常有夫妻关系较紧张,婚姻较不理想的现实,即影响财运、事业运、爱情运。 三、苹果肌 也称为笑肌,眼睛下方二公分处的肌肉组织,呈倒三角形状,微笑时会呈微微鼓起状态,圆而红润,像苹果一样,所以被称为苹果肌。拥有“苹果肌”,在笑的时候,可以呈现一幅完美的苹果般的曲线,在不笑的时候,给人的也是一种笑呵呵的感觉,非常的甜美。有些人五官长得非常标致,皮肤也是一流,但却总是一副消瘦的面相,无论怎样的化妆也不能给人甜美亲切的感觉,这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了“苹果肌”的原因。日前流行的审美认为:“苹果肌”丰满的脸显得年轻,笑起来感觉更甜美。 四、卧蚕眼 卧蚕就是紧邻睫毛下缘一条约四到七毫米带状隆起物,看来好像一条蚕宝宝横卧在下睫毛的边缘,笑起来才明显,让眼神变得可爱。具有这个特点的人都看起来显得非常具有亲和力。卧蚕在相学上讲有子女福,而且异性缘很好。拥有卧蚕眼和苹果肌,还被认为是有旺夫相,很多富豪选妻的标准都倾向于此。

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学习资料

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目录 论文摘要 (1) 关键词 (1) 一、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 (1) (一)比喻,生动形象 (1) (二)引用,内涵丰富 (2) (三)拈连,自然顺畅 (3) (四)比拟,意境深远 (4) (五)夸张,宣泄情感 (5) (六)复叠,语调和谐 (5) (七)反复,表达强烈 (6) (八)排比,抒情哀婉 (7) (九)顶真,环环相接 (8) (十)倒装,强调突出 (8) 二、许嵩歌词中的其他特点 (9) (一)引用诗词,古今结合 (9) (二)混搭现象,别出心裁 (10) (三)取名独特,张扬个性 (10)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 【摘要】:许嵩,作为网络歌手而被人们所熟知,素有“鬼才”之称。而他更是名创作型歌手,其所唱歌曲大多数是自己所作。歌词,一般是指歌曲中的文词部分,是词作者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故事,并引起听唱者的共鸣,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许嵩所作的的歌词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其所作歌词内容广泛、形式独特、思想新颖,既有古典与潮流的结合,也有个性鲜明的张扬。语言直白而简洁,情感忧而不伤,思想叛而不逆,形成其独有的“许氏”风格。其中,辞格的运用灵活多变,尤为突出。本文将从其多样化辞格的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许嵩歌词中的积极修辞现象,总结其歌词中形成的其他特点,旨在探讨积极修辞在许嵩创作的歌词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许嵩;歌词;积极修辞;其他特点。 一、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 积极修辞多体现在多种辞格的运用,它是以生动的表现生活体验为目的,表达方式是具体的,体验的,带有情感性的。在许嵩的歌词中,比喻、反复、拟人等辞格运用自如,并以其独特的意象和陌生化语句使其歌词呈现出别样的艺术特点,受到广大青年人的追捧。下面就对许嵩歌词中辞格的运用一一进行分析。 (一)比喻,生动形象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和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和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和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和翻译摘要: 修辞分为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以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为研究 对象,通过美学修辞的三个方面即脱发可能由药物、疾病和食物所引起。译文:Hair loss an be triggered b drug, disease and diet. The Internet is also fun. You an rite to old friends. Or hek out their eb s. Enjo eb based soap operas. Laugh at online parodies and jokes. Join in a live Net Event. Chat ith other Internet surfers. Pik a fake stok portfolio… 译文: 英特网也 很好玩:你可以给老朋友写信,或查看他们的网页;欣赏网上电视连续剧;网上还有模仿的滑稽剧和笑话让你开心;你可以参与实况网络动态节目;与别的英特网冲浪者聊天;模拟跟踪股票价……It is the same old stor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hat e have until e lose it,of not being onsious of health until e are ill. 译文: 还是那句老话,失去方知难得,病后倍思健康。Manufaturing proesses ma be lassified as unit prodution ith small quant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tion ith large numbers of idential parts being produed. 译文: 制造方法可分为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指小 批量的生产,批量生产指生产大量相同的部件。使用很多,句子的各个 组成成份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清楚。因此,我们在汉译 时不能全盘照搬原文的句子结构,而应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采用 先总后分,讲究对称、排比的原则,达到整齐美的效果。) 与极限荷载

中国文人美学视野下的《边城》研究重点

第31卷第4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一一一一一2010年7月V o l.31,N o.4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J o u r n a l o f J i s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一一一一一一J u n.2010 中国文人美学视野下的‘边城“研究? [英]邱于芸 (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C B21T N) 摘一要:‘边城“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它的绘画特征创造出了含蓄之美,让文字的指涉意义大过文字叙述本身,并开辟了读者更个人的但也更多元的诠释空间三‘边城“的文体与其精神互为必要条件,‘边城“的表现方式即它的意义三以中国传统文人美学来理解‘边城“,可让中国现代小说跟上欧美思想界利用小说来展现哲学观点的脚步,它还可以重新检视中国文人美学,甚至是与欧美现代主义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进而对小说文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贡献三 关键词:‘边城“;中国文人美学;沈从文 中图分类号:I206.6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一A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一1007-4074(2010)04-0004-06 作者简介:邱于芸,女,台湾人,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博士三 一一‘边城“完成于1934年,是沈从文从事写作后的第十年,在这之前他已完成了一百多篇的小说,并已经成为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任教北大中文系三众所周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系列动荡与不安之中,军阀割据,外强威胁,现代化与商业涌入,还有国府当局针对知识分子的大加挞伐,让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价值与国民性提出怀疑,企盼在纷乱当中为中国的未来找一条出路三基于对当时整个大时代背景的理解,学者们对‘边城“的研究便自然而然地把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时代文化的语境(D i s c o u r s e),作为理解沈从文与其作品的研究参考三本文的目的并非逐一列出有关‘边城“研究的各派别在方法与细节上的差异,但综观而言,这些研究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萃取内容为主来探讨三这种处理方式中最普遍与直接的手法是将‘边城“(或者是沈从文其他主题类似的作品)视为是以五四运动精神所检验出的地域主义文学或是乡土文学代表作,是一篇带有社会/政治倾向,提倡乌托邦,反现代性的写实小说杰作三若进一步从五四话语延伸出来,学者也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探讨其中的阶级性问题,或运用当时时兴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来解析男女爱情与现代婚姻观念的本质上差异三如此一来,‘边城“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被简化成对沈从文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倾向的探讨三姑且不论它是被理解成前卫或保守?被褒或被贬?甚至正确或者是错误?这些冲突往往只显示了学者们的政治偏好或倾向,导致陷入目的论的迷思,并远离了文本本身三然而,第二类是以文体为主来探讨它三从表现技法上,因为它的唯美,沈从文也被誉为"文体家 ,而‘边城“中所用的技法也被视为中国山水 画三①还有评论家更直接指出:‘边城“里面的人物是白描,对湘西风俗民情的表现是典型的风俗画等三但是这种只着重表现技法与形式的研究方法并不算完整,应当还可以延 ?①收稿日期:2009-05-28 使用绘画艺术语汇来谈论‘边城“的论述很多,在此特别举出部分:李建吾(刘西渭): 他不分析,他画画三这里是山 水,是小县城,是种种人,是风俗,是历史而又是背景三 汪曾祺: 沈从文不是一个雕塑家,他是一个画家,一个风景画的大师三他画的不是油画,是中国的彩墨画,笔致疏朗,着色明丽三 ‘边城“像一个长卷,其实像一套二十一开的册页,每一节都自成首尾三司马长风: 沈从文的笔是彩笔,写出来的文章像画出来的画画的是写意画,只几笔就点出韵味和神髓二轻妙而空灵三 王润华: 基于小说之组织与意义之表现手法,我认为边城与中国的山水画有许多类同的地方,虽然前者用文字,后者用线条色彩作为表现媒介三整本边城几乎都是由这座山水所构成,小说人物,只是点缀山水间的小点而已三

从美学视角看建筑

从美学视角看我国传统建筑 前言:我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选这么一个题目,晚课我还修有一门《美学》,胡老师的课,讲的特别棒,其中他讲到美学的七大艺术之一——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所以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以及结合自己生活所见,希望从美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以及感受。 正文: 悠悠千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受儒、道、释三家文化濡染,而尤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巨。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曾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儒学历经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文脉渐进流变,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洪流,强有力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孕育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映射着光辉灿烂的哲学智慧。 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审美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传统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例如秦始皇营造咸阳,以宫殿象征紫微,渭水象征天汉,上林苑掘池象征东海蓬莱。清康熙、乾隆营造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承德外八庙,模拟全国重要建筑和名胜,象征宇内一统。明堂上圆下方,五室十二堂,象征天地万物。某些喇嘛寺的构图象征须弥山佛国世界等。 单以体量和群体为例。西方宗教性石头建筑,如欧洲的教堂,多以单体建筑的体量巨硕、高耸入云见长,以巨大的物质重压,极力渲染人对上帝的无限崇拜和迷狂。相比而言,由于中国人那种天生的淡于宗教而执著于伦理,因此,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如宫殿等,则以群体组合、体量相对较小、地面有序铺排取胜。关于这一点,只要去看一看北京城就可明了:皇宫位居轴线中段,前面有长段铺垫,面后是有气势的收束,太庙、社稷坛分列宫前左右,城外四面分设天、地、日、月四坛,大片矮小的民居则是陪衬。全体一气呵成,强烈地显示出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向心意识和严肃而宁和的现世伦理秩序。 中国传统建筑向来重视环境的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将

谈谈流行歌曲中歌词修辞特点

谈谈流行歌曲中歌词修辞特点流行歌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手段。从过去到现在,每个时代和时期都涌现出不少经典的歌曲。好的歌曲,仅就歌词而言是考究的。因为语言是声乐艺术表现与创造的核心,也是歌唱的基础,从歌词的文学创作到谱曲,直至歌唱的表演,始终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与表现。歌词既然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就决不可偏废了它的文学性,必然要借助有效的传情达意的手段――修辞。一、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 歌曲能否“先声夺人”,除了靠配上美妙悠扬的曲子外,歌词是否“动听”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以下修辞手段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 1.押韵?? 古人写诗作赋讲究押韵,现在有些歌词语言很美,不失活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如: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中华民谣》)②“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从头再来》)③“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承诺一辈子,付出了坚持,行动永远不太迟。”(《爱就一个字》)④“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对面的女孩看过来》)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千里之外》以上歌词音节匀称,节拍有致,在歌曲中造成前呼后应的音韵和谐状态。 2.叠音? 又叫“重合”或“复字”, 恰当运用叠音词,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如:①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霍家拳的套路招式灵活,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活着生命就该完整度过。霍元甲①“小河弯弯向南流……月儿弯弯夜色深深……沧海茫茫……”(《东方之珠》)“弯弯”的反复使用,非常传神地突出了事物的形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和眷恋;②“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一幕幕”的反复使用,仿佛叙述人把听众也带进了不堪回首的往事中;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⑤“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说说”、“谈谈”让人备感亲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行

歌词中修辞格的运用

歌词中修辞格的运用 【摘要】:歌曲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好的歌曲可以让人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本文就是以歌曲为研究对象,以最普通常见的修辞方法为载体,通过这种手段使我们 听到的音乐更生动,表达的思想更深刻。使一首歌曲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听觉 深入到心灵,让听者感受到音乐所独有的语言美。 【关键字】:歌曲修辞方法语言美 我们从小就听着各种音乐,还记得吗?我们刚刚出生时,母亲就会时常在耳边轻唱《摇语言写的生动并具有感染力,比如说“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这首歌歌词简单但是感情很深厚,歌词所表达的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这首歌曲是用直白的语言展示的歌曲魅力,当然也有很多歌曲是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巧妙的语言去感染读者的,像很多首歌词中都会加入修辞这一方法,使语言得到更好的诠释。下面我简单谈一下修辞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情况。 一:比喻 从修辞学角度来说,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比喻中原事物被称为“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被称为“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做“比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比喻的主要作用是使语言能够更生动形象的去表达事物①。在歌曲中比喻也是很多作词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方文山是一位很优秀的作词人,他给周杰伦填的很多歌词都有比喻的成分。比如说周杰伦早期的经典中国风的音乐《七里香》,“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得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记得当时周杰伦都是演绎的一些像《双节棍》那样的快节奏歌曲,说实话我是一点也听不懂他唱的的是什么也一直不理解他为什么会红透大江南北,直到《七里香》的出现。在这首歌词中,方文山将歌者的爱比喻成了雨水,大家都知道整夜下雨一定会是一种连绵不绝的感觉,所以说歌者的爱就是这样永远不会用尽,表达了对爱情的高度赞美,以及希望永远得到真爱的美好期待。歌坛不老常青树费玉清和周杰伦也合作一首歌曲叫做《千里之外》,这首歌曲的歌词写的也很优美,“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这首歌是要表达情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这里送别爱人,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后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于是乎爱人之间的约定非常渺茫,薄的如同蝉翼一样,轻易就会折断。这里的比喻完全可以体现歌者的心愿以及无奈之感。后来又有一首《青花瓷》走进人们的视野,“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禅香透过窗心思我了然,宣笔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这里将牡丹比作“初妆”,以取得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让人觉得很有新意,也很有视觉上的美感。 :借代

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

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 摘要:科技术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系统性,由于其意识简明且较为单一,在 对科技英语文章进行翻译时,应保证科技文翻译的可读性与准确性,注意文章句、词以及字等方面的特点。为了能够提升译文质量,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既要使文 章具有形式美,也要保证内容的通顺性,这就需要加大研究科技文章翻译与翻译 美学之间的关系,重视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美学取向可以在科技文翻译中 体现出来。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美学的概念,其次从科技英语展现的精 确性特点、条理性特点、逻辑推理性特点、转义性特点几方面深入探讨了科技英 语翻译在翻译美学视野下的美学取向,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为我国科技翻译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翻译美学;科技英语翻译;美学取向 前言:当前作为一种边缘学科,翻译美学充分结合了美学与语言学,主要针 对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予以分析。在进一步研究翻译美学基本理论后,得知翻 译即为译者在整个文章中的一种美学体验,是基于一种语言表现的思想再现过程。译者在翻译科技英语时,只有准确了解原文的前提下,通过美学思想才能实现原 文思想的再现。 1翻译美学的概念 翻译美学充分结合了语言学、文学以及美学,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这三个学 科的不同原理,不仅要保证文章的美感,还要保证句子的通顺性。针对于翻译这 项工作,若从这个视角而言就属于一种审美行为。也就是审美主体在此过程中依 靠审美中介,由一个审美客体向另外一个的转换。共有三个不同阶段需要在该主 体转换中经历。第一,审美。科技译文作者通过吃透文章本质,研读文章内容, 挖掘其中的美学本质。第二,赏美。译文作者在细细咀嚼科技文章原文过程中, 实现对美的体验。第三,创造美。译者在咀嚼原文后,已经全面了解文章含义, 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使译者产生美感意识,并将这种美使用另外一种 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美学。由此可见,翻译美学经过以上几种 论述可以得知,是建立在翻译译文及原文的一种美学体验。将原文与译文美学在 美学引导下完全展现的方法就是翻译,整个翻译的过程也是美学取向的过程。鉴 于此,下面本文将针对科技翻译美学从几个方面予以更深层次的分析。 2科技英语要展现精确性特点 从科技本身出发的科技英语翻译,需要全面了解其具有的特点,在完全掌握 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对其美学进行准确定位。通常可从周密性、精确性以及逻辑 性等三方面体现科技英语特点。在实际翻译科技英语时,需要相关人员全面把握 科技英语的精确性,将科技英语内涵有效地挖掘出来,把握原文的正确性。一般 来说,在翻译科技英语时,不仅要注意一词多用的现象,还需要避免用词的含混 不清,以及科技的关联含义性与多重含义性。作为文章中的核心词汇,概念也是 语言语义的有效延伸,只有在翻译科技英语时,深入挖掘科技术语的内涵,利用 更加合理的科技用语方法,才能保证内容上整个翻译文章的简洁性与精确性。 通常在翻译科技英语时,不单单要保证翻译的简洁性与精确性,还需要将一 种可以令人反复咀嚼的味道及创造性美感从文本中渗透出来。现阶段科技词汇相 对较多,但由于词汇自身非常精确,缺少模糊性,所以能将美感更加生动、形象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_对一段美学公案的检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月,第38卷第2期,Mar.,2008,Vol.38,No.2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7205229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课题“美学的文化学转向” 作者简介:张冰(1974—),女,辽宁本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从事比较美学研究。 【文艺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分析美学视野中的心理距离说 ———对一段美学公案的检讨 张 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北京 100102) 摘 要:运用文献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对心理距离说批判最有代表性的分析美学家迪基 (D ickie)的基本观点以及得失所在,并试图得出结论,即在这场论争中,尽管是以迪基为代表的持 批判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退出历史舞台起到了摧毁性的作用,但以卡塞比尔(Casebier)为 代表的持坚持和修正立场的学者,对心理距离说的解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对心理距 离说在中国传播中的转变及对中国美学建设的价值给予了一定的观照。 关键词:心理距离说;分析美学;迪基;卡塞比尔 中图分类号:B83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8)022******* 心理距离说是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无 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内 目前对它研究的一个明显的不足是,对于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以迪基(D ickie)为代表的分析美学学派对 它所展开的批判,缺乏足够的关注。这是一次重要 的美学聚讼,在它之后,在英美理论界盛行了数十载 的“心理距离”说黯然退出了美学主流舞台。因此, 了解和反思这次论争就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情。 一、心理距离的传统内涵 心理距离说是由布洛(Bull ough)在他的论文——— 《作为艺术因素和美学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中提出来 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距离说之父。国内学者对这 一学说的熟悉,源自朱光潜先生的推重。 心理距离说是审美无利害命题的相关子命题之 一。审美无利害命题是康德主义的经典命题,源起 于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经康德的继承和发展, 获得了美学界的普遍认同,成为现代美学的关键词 之一。康德对这一命题的分析,着眼于审美与道德、 美感与单纯的快适之间的区别。在他看来,道德感 和单纯的快适都是与利害相连的,而美感与之最大 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无利害性。至于如何获得这种无 利害的美感,后康德时期的美学家们都试图给出一 个答案。布洛给出的答案是最有影响的版本之一。 他继承了康德从心理学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将人 的心理分为常态和非常态两种。在常态状况下, “经验总是以同一方面对着我们的,也就是以它具 有最强的实用的感染力之一面;我们平常意识不到 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我们的那些特征;我们也 一般地不能离开受感动的自我而觉察到印 象。”[1](P375)这就是说,正常状态下,人对物的关注以 及判断都是与人的现实性和物的实用性方面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那么,我们如何跳出这种实际的羁绊 呢?布洛说:这需要心理距离的插入。“这种距离 仿佛落在我们自身和自身感受之间……通常,即使 并非总是如此,这不啻是说:这距离落在我们自己和 作为这些感受之根源或媒介的客体之间。”[1](P373)插 入的距离所起的作用是“out of gear”。这一词组缪 灵珠将它意译为“脱节”,而高建平在他的论文《“心 15

浅谈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美的探讨,直到18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出版,才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而东方美学则是指在东方地域范围之内的美学研究。古代东方关于美的本质有三种说法,即儒家、道家和禅宗,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道家的说法,即美是绝对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而我所认为的东方美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被慢慢架构起来的。
歌词是一首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在一首好歌中,优美的歌词更是能起到与曲子互相配合以提升歌曲整体美感的作用。现如今,歌词早已衍生为一种文学形式,倍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很多朋友听到歌词就会联想到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歌词,不错,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歌词基本上是为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服务的,然而,歌词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古代就已经诞生了。我们熟知的宋词、元曲其实都是歌词,词牌与曲牌就是它们的题目,文人作完词或曲,歌者再配合乐曲进行演唱,可惜的是,古代的很多曲谱都已失传,只留下那些“古代歌词”宋词、元曲被人传诵至今。
修辞在每一首优美的歌词之中都毫无疑问地站在功不可没的功臣席位之上。何为修辞?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即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因此我认为,一个恰当贴切想象丰富的修辞,可以使歌词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优美,更加符合东方美学的宗旨。看完上述言论,肯定会有朋友说我是夸大其词了,修辞在歌词里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吗?别急,今天,我就想以几种在歌词中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法为例,就“歌词修辞中的东方美学”来为大家做一番进一步的探讨。看完以下内容,您也许就会认同我的观点。
一.发掘歌词修辞中的东方之美
1.比喻
比喻是我们写文章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歌词里也不例外。比喻有何作用?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方法被广泛运用到了歌词之中,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东方美学的直接阐释,有例为证:
你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想当年费翔在春晚上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红遍全国,这一把火从台湾烧到了大陆各个角落,真可谓是威力无穷啊。且不看歌词,只观题目便令人倍感新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把火呢?听罢歌曲人们才知道,原来词作者是把心仪的女子比喻成冬天里的一把火!这实在是既新奇又贴切,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可以说,这首歌之所以会红遍全国,优美的旋律与完美的演唱固然占了很大成分,这新奇的比喻亦是功不可没的!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梁静茹《会呼吸的痛》
《会呼吸的痛》是情歌天后梁静茹的代表作品之一,优美的旋律、新奇的歌词和动人的演唱几乎已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令人听之陶醉,闻之动容。其歌词中的“想念是会呼吸的痛”一句更是整篇歌词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个渗透着东方美学的新奇比喻,不仅为这首歌锦上添花,而且还为广大听众带来了别样的听觉享受。想念是会呼吸的痛,此刻正承受着思念之苦的人们必会惊呼:“真是唱出了我的心声啊!”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周杰伦《发如雪》
这首《发如雪》的歌词是方文山创作的,此词延续了方文山独树一帜的中国风风格,极富意境美、画面感和韵律感,被人广泛传颂。乍听之下,人们难免会心生疑惑,主人公为何会头白如雪呢?仔细听下去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公承受不了离别之苦才会一夜白头!我们一边听着歌一边想象着这凄美的画面,怎能不为之动容呢?不能不说,这个优美且想象丰富的比喻实在是对东方美学的一个有力阐释,为整首歌增色不少!

(强烈推荐)歌词中的修辞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歌词中的修辞 学生姓名:吴劲松 指导教师:于文夫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 学习中心:四川宜宾县奥鹏学习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三日摘要

文学与音乐向来联系紧密。同为人类艺术,好的音乐可以传递出悦耳的文学之声,而好的文学也可附之乐曲,唱响万家。文学是如何体现在音乐中的呢?歌词,这个传情达意的载体功不可没。歌词中融入的是人文的情感与现实的交错。其中又不乏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夸张,排比,铺陈,润色……歌词往往会被赋予深刻的含义,听闻后亦激起共鸣同感。此类乐曲也会因歌词的深入弥久不衰,成为经典,为世人所传唱。 关键词:音乐修辞深入 前言 “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紧紧跟随,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经典老歌中所唱出的感情真挚深切,并且也传递出了文学的魅力,使学生深深迷恋此类歌曲,加之音乐的反复,情感得以尽情宣泄。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而歌词的文学容量是有限的,但修辞让歌词充满了生机,比喻,产生想象,双关丰富了内容,排比增进了情感,对偶使得歌词更加整齐。短短的歌词传递出的却是深刻凝练的含义。如利用

学生兴趣,以歌曲为教学载体,定能使学生浅入深出,轻松理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一.拟人修辞法在歌词中的运用 拟人修辞是将事物赋予生命,赋予自己的想象,赋予与自己的缘分。拟人修辞可以塑造鲜明的形象,使其与自身亲近,产生情感共鸣。 (一)世界展望会主题曲——周杰伦的《蜗牛》里面的歌词唱到:“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它虽然很渺小,但是它依然有自己的憧憬,自己的梦想。它的梦想,不是雄霸世界,不是唯我独尊,而是“等待阳光静静看着他的脸”,只是“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蜗牛的心中也有彷徨,也有负担,但是,更多的也是最后的选择却是无悔和坚强!歌中将蜗牛赋予人的生命与思想,蜗牛被寄予了人的境遇与抗争精神,其中蜗牛慢慢爬行的情景恰如人们艰难前行却永不止步的毅力再现。而搁下压力的重壳,摆脱生活与精神的羁

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H.R.姚斯在其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走向接受美学》一文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以下是“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语文朗读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朗读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创设情境,读书诵诗,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著名的语音学家徐世荣先生说:“严格地说,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这表明,书面语言有着严重的缺陷,而朗读却可以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通过朗读去感受语言的内蕴气势,去领略文章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走向,去畅听自身的审美体验,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法和写作技巧,朗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清代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即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这就启发我们,语文朗读教学应尽可能地减少教师讲解、范读的“中介”环节,让学生直接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以改变教师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给学生自由朗读时问的做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认识水平和审美趣味与能力,去确定文本的未定性内容,评价未定性人物,

去填充文本留下的空白,以达到对文本的真正自我理解和接受。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提高朗读教学质量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变“讲”师为“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如教学《边城》一课,教师可以一边用投影仪展示湘西风景,一边动情地引读,为学生解说画面中的风土人情,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湘西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下面这段话:“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茶峒山城的小溪边,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有声有色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味,悟出文中的韵味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便自己找到最佳的朗读状态,这样来增长学生真实的本领。 二、适时示范,注重点拨,变听众为主人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掌握语气、节奏、音色等。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