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

1.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于语言巫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

2.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

3.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

4.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断末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

5.回文:是指掉换词的排列顺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

6.析字:是利用汉字形体可拆分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表达方式。

10.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门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利用离合字形的方式来作字谜的谜面。

二、简答题

1.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哪里

答: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2.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答: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和长期存在。

3.文字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

4.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一个基本点

答: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因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民族语言问题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语文平等对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5.汉语有哪些特点?

答:汉语的特点有: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2汉语是有声调

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

7.中国的语言观念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地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如对语言的祟拜,对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等: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

8.什么叫语言崇拜?

答: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9.通过字形进行避讳有哪几种方式?

答;通过字形进行避讳;有缺笔,拆字,删字等方式。

10.什么叫通过字义进行避讳?

答: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字,近义字代替讳字。11.什么叫通过字音进行避讳?

答:通过字昔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12.在言语形式的追求上存在哪两种倾向?

答:在言语形式方面,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和追求华美这两种倾向。

13.否定派对当字全面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答:否定派认为,表意汉字字数多,笔画多,缺乏可归纳性而难于记忆,民众无法坚持学习,影响教育的普及;汉字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太多的形,音,义要素,难以与现代接轨.因此,他们主张废除汉字。

14.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20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重新评价汉字;第二,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15.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有什么风格特点?

答: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是:1传统语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汉字汉语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②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有直接的联系,这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不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③传统语

言文字教学尽量适应青少年学习的特点,注意趣味性。16.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

17.为什么说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的作文训练是一种脱离语言实际的畸形教学?

答:以训练作八股文为主的作文训练,之所以说是一种脱离

语言实际的畸形教学,首先是因为它对于发展实际的语言能力是很不利的;其次,学习者把古人作为学习的楷模,把古文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把一成不变的八股作为写文必须遵守的程式,认为古人和古文是不可企及,不可超越的,这就无形中使人们的思想陷入僵化,制约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18.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语言文字与民俗的关系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

方面,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文字无疑

是民俗传承的工具;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文字本身又是重要的民俗事类,各个民族都会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形成一定的民俗事象。

19。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

答: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对联,预言和字谜,汉语

汉字与姓名文化等。

20.字谜有什么作用?

答:字谜具有娱乐性和益智性.人们经常把熟悉的诗文,故事做成谜面,来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字谜是一种智力活动,在猜谜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使大脑得到锻炼。

21.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汉语汉字与姓氏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名与字的联系

和姓与名的联系两方面。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答:语言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指的是语言的诞生意味着人类

文化的诞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语言,人类才可以相互交流,才可以进入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成为"文化"的人.同时,语言本

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文化的一

部分.语言是一种有特殊性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盲,不同的语言代表的是不同的语言习俗,如因汉语特点而形成的歇后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习俗.不同的语言习俗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观念.语言所造成的文化差异直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都与其他文化事象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文化不仅对语音有影响,对语

法有影响,尤其助词汇的影响更为明显,更为直接,词汇常常会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说语言

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2.为什么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

答:我们说文字也是重要的文化事象(或叫"事类"),首先,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在产生文字之前,人类已经有了记录思想

的需要,并创造了契刻记事,结绳记事等方法.当人类物质生活进一步改善以后,日常生活中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这时,结绳记事等方法已不敷使用,于是有了创造文字的需要,文字也应运而生了.文化的不断发展,又对文字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就促进文字的不断发展.其次,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文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各民族都会依据本民族的文字特点形成许多文化事象.如汉民族根据汉字可拆可合的形体特点,造成特有的字谜游

戏和姓氏避讳中的缺笔避根据汉字二维构形的特点,形了特有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这些由文字直接衍生的文化事象,使文字成为整个文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3.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是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

答: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语言可以传达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积长期存在.我们说语言又促进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是因为人类文化行为的发生,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都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如人类的生产经验是世代发展的,这种发展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靠语言的世代传承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生产经验的积累要少得多,发展要慢得多.再如汉语方言众多,这给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曲艺的形成,发展和极大丰富提供了条件.这就说明语言对人的思维和各种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有得要影响,对其他文化事象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4.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服务于文化,同时又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代码,文字是对语言的记录,突破了语言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离开了文字,许多文化事象不可能传播和传承. 文字对文化的促进

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的影院上.文字记录语言.)

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这种存在形式,这对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口语记载下来,词汇才能逐渐积累,益丰富,文辞才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语言才能变得越

来越精密,越来越华美。

5.为什么说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答: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之所以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语言的变化化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

言往往还是统一的.而且,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

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俗

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强烈的制约作用,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到语言的演变方向。

6.什么叫避讳?举例说明通过进行避讳有哪几种方式?

答:避讳是中国特有的―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

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直呼其音.通过文

字进进避讳有以下几种方式:③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

7.早期有汉字崇拜是怎样形成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文字初创时期,文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种状况使文字与权力之间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容易使人们产生文字祟拜的心理.大概汉字从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

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把它作为祟拜的对象.文字崇拜主要表现在;1文字神赐说;其典型代表为"河图洛书说";2圣入造字说,其典型代表为"仓颉造字说"3利用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占卜;4中国民间"敬惜字纸"的传统;5把一些带有"吉祥"义的文字作为"吉祥"的象征。

8.为什么说20世纪后期关于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答:我们之所以说20世纪后期关于对汉字的思考和论争拓宽了,汉字研究的领域,是因为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汉字的新课题,将汉字研究引火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人们揭示汉字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突出了汉字与汉民族,汉文化等的关系研究,加强了汉字教育,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传播等汉字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汉字与思维方式,汉字与民族文化传播,汉字与艺术,汉字与民俗等关系的认识,并在信息处理,汉字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9.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什么这种审美理想在书法美

学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理想是:祟尚中和之美,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对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素朴和谐统一.这种审美理想体现在书法美学之中,强调对立面的和谐的统,要求情感抒发要符合理性规范,追求情感抒

发和客观规律的融合统一,形神兼备.就整篇作品的布局来说,横有行,纵有列,严整有序,但又可因地制宜地作各种不同的安排,如扇面,题画等.就各种字体来说,篆书,隶书,楷书可以规规矩矩,方方整整,行书,草书作品则要求淋淳酣畅地尽兴发挥,就个体字形来说,整体上是方整的,但在乎正安稳之外又富有变化:篆书略成纵势展开,隶书呈横势展开,楷书则基本上方整一致.字的内部布局有很强的规律性,但又蕴含了诸多的变化因素,如通过构件位置的移易可以造成离与合的变化,通过笔形的曲直变化可以造成刚与柔的效果;通过笔势的稳,险,缓,急可以传达静与动的神态,通过用墨的浓谈湿燥可以烘托肥瘦阴阳的境界.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方快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美观形态。

规范语言文字 构建校园文明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让普通话成为我园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为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我们迎来了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响应国家推普的号召,我园制定了相关方案,以“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推普活动,从而营造和谐、文明、活泼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站在新的起点,我园继续认真贯彻省市教育厅(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广西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深入扎实开展规范化语言文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规范管理 1.领导重视,明确定位。我园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将其列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每学期将“推普工作”纳入我园的工作计划,并积极实施。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园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幼儿园建立了专业、务实的语言领导班子。园长亲自挂帅,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推普领导小组成员。形成了以“推普”领导小组为核心,各部门通力协作的运

行机制。推普组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和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政策、方针,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要点。 2.制度健全,规范管理。幼儿园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语言文字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辅导幼儿参与故事比赛、踊跃参与朗诵比赛和读书活动的教职员实行奖励。从制度上保障了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全园教职员工的参与语言文字示范规范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师资管理要求。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之一,将教师普通话培训成绩与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为了帮助年长的教师,团支部青年教师主动与他们结对,自主开展普通话的培训活动。我园还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如:开展教师硬笔书法比赛与展示活动;以“教坛新秀”选拔赛为契机,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纳入选拔指标之一;开展教师教学看图讲述比赛活动;组织教师读《中华字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教师节,组织教师开展写规范字比赛;结合师“德建设月”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结合三八节,开展“赠书读书”活动。此外,我们还加大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学计划、听课笔记、评估手册、等资料进行检查。不仅提升教

《中国语言与文化》推荐书目

《中国语言与文化》课程推荐书目(不断更新中) 陈松岑,1989,《礼貌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望道,2001,《修辞学发凡》(第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程裕祯,2003,《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2006,《中国文化掠影》(英汉对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曙中,1993,《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2002,《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国南,1999,《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国南,2001,《辞格与词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梁漱溟,199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林语堂,1994,《中国人》(郝志东、沈益洪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林语堂,2009,《吾国与吾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罗常培,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 吕叔湘,1982,《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明恩溥,2007,《中国人的气质》(刘文飞、刘晓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彭增安,1998,《语用??修辞?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 王宏印,2009,《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力,1977,《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 王力,1981,《中国语言学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王力,1999,《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 杨敏、王克奇、王恒展(主编),2006,《中国文化通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朗、朱良志,2008,《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英文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游汝杰,2003,《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我喜欢的李清照 茫茫人海,千年一瞥,难以忘怀的是你的回眸。“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一个特定的镜头,定格在我记忆深处。 少女的你,无拘无束,踏遍济南的山山水水,山山水水滋养了你的个性,如水之清澈。身为苏轼弟子的你父亲,捧你如掌上明珠,随着你性子,依着你愿望。当你串遍济南的大街小巷之后,你才在母亲责怪的眼光里,坐下来,读书,弹琴,挥毫。无忧无虑的日子啊,造就了你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情被点发,诗意被诱引。十六岁那年,秀笔一抖,《如梦令》破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艳羡得济南城的达官公子注目,望歪了头。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总有一阵阵香醇酒的气息扑鼻而来。有阮籍不与世事的酣饮,有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畅饮,有李白淋漓尽致的豪饮,酒似乎与作家结下不解之缘,但我们不难看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多是男性作家。酒代表着阳刚,男性借着它的化学催化作用,可以开怀畅饮以致酩酊大醉,借以消愁。在封建社会男性的饮酒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丈夫气概的体现。而对于女性,虽然古籍中没有禁止女性饮酒的记载,但女性像男性般开怀畅饮岂是封建礼教所能容忍?然而宋代的一名女词人李清照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束缚,她一如众多男性作家,借着酒这一媒介,创作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这些词作折射出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是异于男性的思维模式,把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去审视客观现实,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和表现。相对于古典文学作家群体的男性化及中国正统文化对女性的排斥,出现了男性作家为女性作代言人的现象。使词有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他们拟女儿腔,作女儿态,试图写出女儿真实的精神状态。但由于思维模式和视角的不同,在这些用男性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女子闺怨作品中,总让人感到有男性影子的存在。然而李清照的作品中,犹其是与酒有关的词作中所反映出的女性自我意识,超越了男性作家。也就是说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发自己对生活、情感、时政等的切身体验。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与才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大胆坦露,对魏晋风流的追求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在宋代众多的女作家中,李清照仿佛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历代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doc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 《语言与文化》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 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 作。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在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从词语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的过去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来。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例如,对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便不能撇开文字。现在和钱 币相关的字,像财、货、贡、赈、贷、赊、买(買)、卖(賣)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何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行。又如当初造字时“纸”字何以从纟(糸)呢?那是因为在蔡伦没 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还有“笔(筆)”字,从“竹”从“聿”,《说文解字》解释说:“聿,所以书也。”就是说,聿是用来写字的工具。秦汉时期,笔杆大多是用竹子做的, 所以又加了竹字头。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语或俚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现在姑且舍去几个文化较高的族语不谈,单从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少数部族的语言里找几个例子。例如,云南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妻子做“穿针婆”,云南的少数民族叫“结婚”做“买女人”。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社会对于妻子的看法和 买卖婚姻的遗迹。当我们调查文化较低的族语时,遇到抽象一点的语词,像代表动作或状态一类的词,往往比调查看得见指得着的东西困难得多。可是一旦明白他们的造词心理以后也可以引起不少的趣味。 比方说,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发怒”做“血滚” ,“欺负”叫“看傻”,“伤心”叫“心冷” ,这几个词的构成,多少都和这些动作或状态的 心理情景有关。在初民社会里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因为超过他们知识所能解答的范围以外,往往也容易发生许多神意的揣测。例如,福贡的傈傈族把“彩虹”叫做“黄马吃水” ,路南的撒尼(彝族的支族)把 日食叫太阳被虎吃,月食叫做月亮被狗吃。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语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所谓“借字”就 是一国语言里所糅杂的外来语成分。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 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例如把外国语词的声音转写下来,或混合外国语言和本地的意义造成 新词。就像纯音译的:软椅叫沙发(sofa ), 咖啡 coffee 、可可 cococa、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

汉语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是中国文人几经推敲凝结出来的...而法语您只要记住它的时态【如果您是初学者...】如果您是老学者您会觉得法语还是蛮简单的... 汉语的精深和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语言也不可比拟的...您可以试着用其他语言翻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句子...您所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完整的表达出他的意思..所以相对与可以成熟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来说还是汉语更为难些.. 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语法结构主语+宾语+谓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相对比较自由,而谓语一定要位于句尾另外日语助词用法很复杂。还有复杂的敬语系统,主要通过句末的谓语形态变化来表现。现代汉语无敬语系统,只有一些敬词。 如,在学习~ておく的时候要结合以前的语法,不要一句话お客さんが来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く、变成お客さんがくるので、扫除しておいて就不知道后面的~ておい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てください和~ておく结合的形式,此外,像如一句日本语を勉强し続けていこうと思う也要看出是:~を动词、~し続ける、~ていく、~ようと思う这几个小语法组合形成的,能够看出这种语法组合方式,那么一些稍复杂的组合语法你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也需要你零碎语法的积累才可以。另外,日语的语法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一般很多语法在句中翻译不出意思来,这就需要学习者很好的去体会,去运用,这样才能学好日语的语法,使自己灵活运用 英语和汉语的五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1、七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是什么?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客家话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 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s],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 的读音的影响,变成浊音[z]。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如普通话中的轻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如普通话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tiauxar]等都是脱落。 3、说明现代汉语中合成词的基本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汉语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1)复合式:联合型(并列型):1、两词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准确表达含义。例如:途径价值关闭治理富强2、两词根结合后产生了新的意义。例如:方圆聪明眉目骨肉始终3、两词根意结合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项在起主要作用。例如:国家人物忘记没有质量。偏正型:前一词根对后一根起修饰限制作用。如:高山小说汉字公牛红色倾销飞奔。补充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例如:说服打倒延长改进合成推广2、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例如:船只人员羊群花朵房间牛只。动宾型(支配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司法管家扫地投资动员拔河挂钩。主谓型(陈述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例如:嘴馋民主肉麻眼熟自动心慌海啸。(2)附加式:前加式(前缀加词根):老- 老乡老师老鼠老爸,第- 第一第十第五,阿- 阿公阿婕阿毛,后加

中国语言文化

?世界四大文化系统 ? ?中国文化系统(也叫做儒家文化系统,涵盖了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印度文化系统(也叫印度佛教文化系统,涵盖了印度等南亚地区) ?阿拉伯文化系统(也叫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涵盖了阿拉伯半岛、中近东、北非等地区) ?西方文化系统(也叫希腊罗马文化系统或基督教文化系统,涵盖了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即花纹。 “文”若干层引申义 1)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3)美、善、德行 “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期《易.贲卦.彖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词 在西方,“文化”的意义 ?拉丁文中的Cultra,英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二、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被称为“大文化”。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1、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一个层次: 常识理解的文化 ?学文化(文字) ?文化补习班 ?文化宫、文化俱乐部 ?文化局、文化部 2、理解文化涵义的第二个层次: 知识所理解的文化 ?中国功夫、太极拳 ?京剧(中国歌剧) ?针灸推拿(中医) ?新石器文化

传承中国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

传承中国文化规范语言文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共有80种以上的语言,约30种文字,而汉语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样是我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也是世界主要文字之一。随着国家精神文明及社会文明的发扬,规范普通话也已纳入国家宪法,并大力宣传语言文字的标准化,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向上,也有利于以文字为载体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些文化正是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所得的精华所在,而规范的语言文字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拥有的民族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望尘莫及的语言文字文化。 中国的方块形文字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大致分为相声字和象形字。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个文字的读音或是字形来判断这个字以及通过文字组成的词或是成语的意思,如“青(qing)”这个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就可以变成不同的字,而读音却是很相近,如“清(qing)”“情(qing)”“请(qing)”“蜻(qing)”“晴(qing)”“靖(jing)”“精(jing)”“睛(jing)”“菁(jing)”等。虽然这些字很相近,我们却很容易从他们各异的偏旁中区分他们的意思,如蜻蜓属于昆虫类,因此“蜻蜓”的“蜻”是“虫”字旁;“清”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因此就用“水”字旁;“请坐”、“请客”“请辞”都要用话语来说,因此自然是“言”字旁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汉语言文字中是不胜枚举得,如果将这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组成成语的话更是令人感叹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了。如“青山绿水”和“山清水秀”,很多人会迷惑,为什么“青山”的“青”和“山清”的“清”不能是同一个字呢?如果我们熟悉中国文字就会很容易区分,前者“青山”和“绿水”是一组并列结构的词语,“青”和“绿”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而后者的“清”是清净的意思,本是山水清静秀丽的意思,是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如果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话,我们就会很容易区分了。然而往往很多人都被这些四字成语弄得焦头烂额,总是理解错误,如“屡试不爽”的“爽”不是“痛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仅仅一个字理解错误就会将整个成语的意思颠倒;又比如“差强人意”很多人都会理解为“差得很多”,但实际上却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勉强还行”的意思。 这些四字成语对于已经普遍口语化的现代人固然不好理解,但它却是传承我国悠久语言文化的重要纽带,是中国千年来古人丰富知识的历史载体,尤其在宣传建设文明社会的今天,更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但是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华却经常被拿来作为广告语来“恶意篡改”。如服装店起名为“衣衣(依依)布(不)舍”,蛋糕店的广告牌上写着“步步糕(髙)升”,热水器的广告语是“随心所浴(欲)”,形容人有能力是“钱(前)途无量”……有人也许会觉得这些现象无伤大雅,还可以有助于记忆成语或者是普遍成语的使用,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小学生经常会将这些错误的广告语误认为是正确的字,因为这些广告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商品包装、电视广告、商店门前都可以见到刻意用错字写成的成语或是俗语。随着商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风头不减,而如果再这样下去,毋庸置疑的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误导这些刚刚接触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孩子们,因此,传承中国文化,规范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尤为重要。

第六章--中央国家机构答案

中央国家机构 答案
1、(单选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 A.三年 B.两届 C.五届 D.五年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2、(单选题)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由( )批准。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 D.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3、(单选题)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制定( )。 A.部门规章 B.行政法规 C.工作制度 D.党内规章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1

4、(单选题)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 )监督。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大 D.国务院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B
5、(单选题)国家主席是( )的代表,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A.国家领导人 B.国家主权 C.国家形象 D.国家政府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6、(单选题)有权罢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是( )。 A.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D.全国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7、(单选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 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 )。 A.抗诉 B.书面报告 C.异议 D.抗议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8、(单选题)我国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是( )。 A.公安部 B.中央纪委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9、 (单选题) 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 举行新闻发布会, 向中外新闻媒体介绍 ( ) 。
3

中国语言与文化 课程大纲n

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大纲 前言 一、本课程性质、目的、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硕士学位翻译硕士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的:厘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界定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介绍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理论知识,学会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语言是构成文化的根本要素之一,文化为语言的发展、丰富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翻译硕士,必须掌握中国语言文化,方能做到汉英翻译的“信达雅”。本课程从方言、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多层面探讨中国语言文化的特点,讲课内容将从大量例证分析出发并注重归纳其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深层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适体性、提升翻译的成功率,学会运用语言调查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既不单纯研究语言,也不专门探讨文化,而是着眼于两者的关系与相互影响,探求汉语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48 学时,具体如下: 第一章中国语言文化定义 第二章汉语方言与文化 第三章汉字与文化 第四章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五章汉语修辞与文化 第六章汉语语法与思维模式 一、中国语言文化定义 二、汉语方言与文化 三、汉字与文化 四、汉语词汇与文化 4.1 汉族人名与文化意蕴 4.2 汉语称谓表达的伦理观念 4.3 地理词汇的社会文化 4.4 饮食词汇与文化 4.5 外来词融合与文化 4.6 民俗文化词语

4.7 成语、谚语中蕴含的中国文化4.8 词汇禁忌 4.9 动物词汇文化及引申象征 4.10 颜色词、数词的文化象征义 五、汉语修辞与文化 六、汉语语法与思维模式

中华文化作文

中华文化作文(精选10篇) 中华文化作文1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弘扬我们的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神州大也,处处弦歌之声,诵读经典,蔚然成风。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所谓文化自觉,是指认识并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代加以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文化展开平等对话,取长补短,和谐共处。文化自觉带来的将是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将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间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的第一个高峰,也由此奠定了中华古文化坚实的基础。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派学说。 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 其中,《论语》是最适合我们八年级学生的著作,。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五千年悠悠华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它的中间点上他一手创建了影响身后二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孔子之后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儒家思想是真正傲视百代的大智慧。了解儒家精神,就能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核,就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 中华文化作文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圣才出品】

第6章 中国语言文字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创造了汉字。[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2.汉字演变的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_和楷书。[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年研]【答案】行书 【解析】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行书和楷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其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3.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

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等首先发现的。[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5.中国古代研究汉语经典语言的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称为______。[首都师范大 学2011年研] 【答案】小学 【解析】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称为“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6.日语的表音符号平假名是根据中国汉字的______演化而来的。[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案】草书 【解析】平假名是日语中表音符号的一种。平假名是从中国汉字的草书演化而来的。早期为日本女性专用,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

2014—2015年第2学期 《语言与文化》学习报告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3241021 姓名:郭宏传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要想知道说他们间关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文化。只可惜连定义都难以界定。对语言的定义也只能从某方面来说明,语言从结构特征来看,是个符号系统,它是由音位,语素,词组,句子组成的层级系统。语言从功能看,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文化的定义就更多了,各家说法不一,文化似乎只是个感觉的东西,难以解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里最活跃的是词汇。从中文的发展历史就能看出。语言不过几大块:语音,词汇,语法。比较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发现古汉语最难理解的就是词汇,有的词看起来和现代汉语一样,其实却相差甚远。比如:“虽然”。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表示让步的连词,在古代汉语里却是两个词的组合,意思是“虽然如此”。词汇意义的不同,就能反映各种语言所表达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也反映在了语言习惯上。我们学习外国语言时会发现,没有对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语言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 举最简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英语的俗语SLANG。比如:“LUCKY DOG ”,翻译成汉语就是“幸运儿”的意思。可如果直接翻译就是“幸运狗”。而狗在中国人眼里自古就没什么好名声。说一个人势利叫“狗眼看人低”,说这个人成天跟在别人后面作威作福就叫“狗仗人势”。。。可在英语中,狗却是和很多好东西联系在一起。幸运的人叫“幸运狗”。还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西方人欣赏狗的忠诚因而也很爱狗,他们把狗看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之一,所以狗在英语中代表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就不奇怪了。我

中国语言文字复习大纲1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二、名词解释(共4个,每个5分,共计20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复习参考题 1.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语言、广义的语言各包含哪些内容?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哪些层次?请举例说明。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例子: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

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词语模 词语模由模标(上面例子中的“迷、盲、热、星、工程、炒”)和模槽两部分构成,人们根据表意的需要,可以较自由地把语素“压入”模槽中构成新词语,并形成以模标为标记的一个词语族。 4.方言的内涵。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包括哪七大方言区? 方言是在古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人们由于地理或社会原因被隔离时,就开始了方言分化,尤其表现在语音的区别上。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5.语言生活 运用和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可概称为“语言生活”。说话、作文、命名、看书、听广播、做广告、语言教学等等,都属于语言生活范畴。 6.共同语 共同语是一种超地区的交际手段,由于权利分配而获得合法的地位,并具有很高的威望,成为民族的一种凝聚力量。它是官方的、文学的、教育的语言,也可以称作民族共同语或标准语。共同语前身又是一种方言。因此不同地区的人讲起标准语时,往往带有方言影响的口音,他们所讲的标准语可称为准标准语。7.字母词 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字母词既包括外来词,也包括国内社会利用西文字母创造的词。

期末论文资料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汉语与中国文化---申小龙20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前言:语言的人文性与汉语的人文性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申小龙提出“汉语人文性”理论,并把它作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核心。 可参考书目:《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中国句型文化》、《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汉语人文精神论》、《申小龙文化语言论文集》(高一虹) 2、什么是“汉语人文性”?(两层涵义) A、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一种样式,都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的钥匙”。因此,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B、与西方语言相比较,汉语的人文性尤为突出。(ps:从什么方面提出此种论点,是否有充分语料能够证明确实如此?)汉民族从不把语言仅仅看做一个客观、静止、孤立、在形式上自足的形象,而把语言看做一个人参与其中,与人文环境互为观照、动态的、内容上自给自足的表达与阐释过程。(ps:从什么角度又能说明这点,又是什么理由能够说明西方语言不是动态的,内容上自给自足的呢?) 西方语言----思维的客体化产物(法治语言) 汉语----思维的主体化产物(人治语言) 3、汉语人文性思想的前提是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主要指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因而对语言结构的认识有必要“文化认同”,而对文化结构的认识也有必要“语言认同”。 Ps: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学习科目----“语文”,即“语言的人文”或“语言与人文”。台湾此科目叫“国文”,也即“中国文化”或者精确来说是指“中国语言文化”。 4、申小龙认为“汉语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形式格局的一致性。” Ps:汉语的内在形式格局是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的内在形式格局又是什么样的?在什么基础上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呢? 5、汉语的句子思维是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不受视域的局限,在同一个画面上画出不同视域的景物。由于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便形成了节奏感。(P7) 西方文化注重的是自然时空,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中国文化注重的心里时空,偏重于时间。 Ps:长达几个世纪,中国语言学一直笼罩在西方语言学的阴霾之下。一方面,西方语言学者的话语中心权威,排斥文化语言学的存在,认为英语才是universal,这是非常狭隘的。中国也不应该将自己的文化语言学说成“中国特色”,这个字眼一看就是对自我语言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门独特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没必要再次强调“特色”二字。刘宓庆也提出了“中国译学的文化战略观”,正好契合了“翻译的文化转向”这个时机点。那么,国人应当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语言学”的事业上。语言是有共性的,肯定也是有个性的。西方的语言理论百花齐放,但是肯定有不适合汉语的理论规则。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汉语的一套特有的,别的语言并不适用的理论或规则,亦即“中国语言学”。 第一章欧洲文化的语言世界观 1、欧洲语言人文主义是同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很强的思辨性;美洲语言人文主义是跟 人类学联系在一起的,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语言人文主义是同经学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