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1、七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是什么?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吴方言

的代表乃是上海话。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

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以台山

话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以广西钦

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客家话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故此现今

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

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

就叫同化。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s],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

的读音的影响,变成浊音[z]。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

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如普通话中的轻

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语

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如普通话

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tiauxar]等都是脱落。

3、说明现代汉语中合成词的基本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汉语合成词

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1)]复合式:联合型(并列型):1、两词

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准确表达含义。例如:途径价值关闭治理富强2、两词根结

合后产生了新的意义。例如:方圆聪明眉目骨肉始终3、两词根意结合后,只有一个词

根的意项在起主要作用。例如:国家人物忘记没有质量。偏正型:前一词根对后一根

起修饰限制作用。如:高山小说汉字公牛红色倾销飞奔。补充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例如:说服打倒延长改进合成推广2、前一词根表

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例如:船只人员羊群花朵房间牛只。动宾型(支

配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司法管家扫地投资动员拔河挂钩。主谓型(陈述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例如:嘴馋民主肉麻眼熟自动心慌海啸。(2)附加式:前加式(前

缀加词根):老-老乡老师老鼠老爸,第-第一第十第五,阿-阿公阿婕阿毛,后加

4、简述现代汉语语法的5个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

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

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

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

无任何变化。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一商量商量,干净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

作的不同过程等,但这类形态不仅很少,而且在表示一定语法范畴时缺乏普遍性,出现与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不像在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中,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的形式变化是强制性的。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由于汉语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于是语序、虚词就成为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表示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

语序不同,结构就不同。(2)语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3)语序不同,表达的重心

也不同。(1)虚词的有无,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同(2)虚词的有无会导致语义发生变化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词类指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法功能

为依据而划分出来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

语、补语。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在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不是简单对应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具有多功能性。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在西方语言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现代汉语的数

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中间要加上一个量词。如:英语:two books 汉语:两本书汉语

有丰富的量词特别是个体量词,不同的名词往往要配用不同的个体量词。如“一张床”、“两台电视机”、“一部电话”、“一匹马”、“一口猪”、“一把刀”等。

5、根据谓语的构成成分不同,现代汉语单句可以分为哪4类(一类举2个例子)

(1)动词谓语句:1、定义: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2、常见形式①

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状语或后有宾语、补语,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同时出现,

就是说,谓语动词对它前后的成分有一定依存性。②否则,有些动词就要重叠一下,例如:

我考虑考虑,你们俩认识认识。

(2)形容词谓语句:1、定义:所谓形容词谓语句,即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2、常见形式:状+形、形+补、状+形+补,性质形容词则要常常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者表示比较的成分等作状语、补语。如:海风特别凉爽。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今年的夏天比以往来得更早。

(3)名词谓语句:1、定义: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叫名词谓语句。2、名词谓语句的表意功能说明主语的时间、日期、天气、节日处所、籍贯、年龄、职业、数量、容貌、

特征等。例如:今天星期日(名||名,表时间)后天清明节(名||名,表节日)昨天晴天(名||名,表天气)我,山西人(名||名词短语,表籍贯)

(4)主谓谓语句:1.定义:凡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统称为主谓谓语句。(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例如:这件事

||我没有听说过。那些水果||我们已经吃完了。这部电影||我看过。(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例如: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他|| 一口水都不喝。

6、举例说明什么是六书。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

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指事属于“独

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

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

“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转注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 “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汉字是由象形、象

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

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假借

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字形像二

人相背。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

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

7、现阶段能否实行汉字的拼音化?为什么?

一、汉字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汉字拼音化的不可行性。汉字的同音字比较多,同音字可

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障碍。比如如果用拼音记录

“ zha ng fu yu qi zi chao jia ”这句拼音可以翻译为"丈夫与妻子吵架”,也可以翻译为“张富与其子吵架”,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因此如果汉字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靠字形

来区别不同于语素的文字就不能识别,会给语言文字带来新的不便。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也

有所体现。汉字几千年来所固有的这种表意性质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二、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碍。

汉字如果实现拼音化,就必须要适合各个社会群体。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广,方言现象明显。一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语言又各不相同。比如说,很多南方人n、I不分,而山东诸城话中z c s与zh ch sh不分,山东省胶东方言中j zh 不分,这样就造成很多字在他们的方言中单靠听觉是无法区分的,比如说“四”和“十”,“造”和“照”,“囊”和“郎”等。

三、汉字拼音化对阅读古籍来说有很大的困难。

古典文集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留给我们下来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阅读与研究古籍有助

于我们了解历史。因此,对于古籍的阅读不可怠慢。如果汉字抛却了文字的魅力,那么《诗经》、《尔雅》等这些富有文采的古诗就会变得晦涩难懂,黯然无光。

四、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可随意丢弃。

首先,汉字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他把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垂不朽。汉字可以反映出很多古代的文化,比如说通过甲骨文

的“女”字可以看出古人对女性的歧视,汉字中的“杵”“臼” “舂”“鼎”等字可以看出古

代的饮食制作文化。如果抛却汉字,那么这些都将无处可考。其次,中国的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拼音文字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很多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最初原因就是书法源

于的魅力。

8简要说明语言系统的层级性。

语言层次性整语言系统和各子系统而言都分层次单层次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篇)参考笔记。

9、举出5种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

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

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

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

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联想,也同想象?作用:使事物生动化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

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

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

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

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举例: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

10、举例说明词语的概括性。

词义概括性指词义总要概括出某类事物共同特点同时指出类事物与其事物区别样我们使用

词语时候才能使明确些词义所指事物或概念例苹词概括了苹形状、大小、味道等特点凡符合

苹'概念基本性质特征我们都样指称而樱桃所概括本质特点与苹同所我们使用时二者区别开。

词义模糊性与词义具体性相对性质有些专有名词词义非常具体韵母、氯化钠等更多词义具有

模糊性单独说人词义模糊男人、女人、老人、国人、外国人”都包含内词义模糊性大限度

提高词使用效率人们必每概念再造新词同时词义具体语境得具体化例对面来了人里人意义具体多高矮、胖瘦、性别等都得定补足。

词义对现实现象概括具有般性现实现象纷繁复杂人们要达认知现实目首先要做对现实现象

进行切分把有共同特点现象归类用语词把包装起来加命名从而把和其现象区别开来,比方说现实世界里鸟没有两只完全样们能种类、颜色、形状、大小、习性、野生还家养等方面存差

别而汉语统统用”鸟"名词来概括表示”鸟"词意义管种动物种类、颜色、形状、大小、习性、野生还家养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