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修改稿)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修改稿)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修改稿)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修改稿)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

操作细则

(试行)

浙江省林业厅

二○○四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1)

第二条重点公益林的概念 (1)

第三条区划界定依据 (1)

第四条界定原则 (2)

第五条区划对象 (3)

第六条成果申报与公布 (3)

第二章技术标准 (4)

第七条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 (4)

第八条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优先范围 (6)

第九条不宜区划为重点公益林的林地 (7)

第十条地类 (7)

第十一条林种 (7)

第十二条权属 (8)

第十三条其他标准 (8)

第三章准备工作 (9)

第十四条组织准备 (9)

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备 (9)

第十六条制定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 (9)

第四章区划调查与界定 (10)

第十七条重点公益林区划 (10)

第十八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区划条件 (10)

第十九条图上作业与调整 (10)

第二十条野外补充调查 (11)

第二十一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卡记载 (11)

第二十二条重点公益林小班清绘 (12)

第二十三条签订界定书 (12)

第五章统计与制图 (13)

ii

第二十四条小班调查资料整理与审核 (13)

第二十五条统计 (13)

第二十六条制图 (15)

第六章质量与管理 (16)

第二十七条小班调查精度 (16)

第二十八条小班数据录入要求 (16)

第二十九条图面要求 (16)

第三十条质量检查与处理 (16)

第三十一条质量评定 (17)

第七章界定成果报告 (18)

第三十二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报告的编写 (18)

第三十三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清单 (18)

第三十四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材料申报数量 (19)

附表

附表1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与界定结果面积表

公益林01表: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总表

公益林01表附表1:国有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1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1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2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表

公益林02表附表1:国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2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2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

公益林03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域分布情况表

公益林04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权属情况表

公益林备注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表

公益林备注表附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明细表附件

附件1 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小班数据输入

附件2 浙江省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示意图

iii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任务

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完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促进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制定本操作细则。

本次浙江省范围内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主要任务是,在2001年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各县(市、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新规定,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包括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

第二条重点公益林的概念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包括本省范围内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界定的重点公益林,称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按照本省有关规定界定的重点公益林,称为省级重点公益林。

本操作细则界定的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

第三条区划界定依据

重点公益林的区划与界定依据有:

1、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策发[2004]94号,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颁发),及其附件《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1

5、《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

6、《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7、《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8、《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

9、《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10、《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11、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

第四条界定原则

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态优先、确保重点

重视森林在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先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明确公益林保护经营和管理的重点对象,稳步推进森林分类经营,使生态优先思想得到落实。

本次全省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合计3000万亩左右。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严格执行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的区划范围,符合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条件的林地,优先纳入浙江省重点公益林范围,尽量界定进来,并且不得降级界定为省级重点公益林。为了有利于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权属为国有、集体统管的,宜优先区划界定为重点公益林。

(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

各县(市、区)综合当地县情、民情、林情、发展规划,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规律,正确认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分析现实森林结构、数量和质量以及当地对森林三大效益的社会需求,分析当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时适度地发展重点公益林。

(三)集中连片、合理布局

公益林的生态效能决定于公益林的规模和布局。尽可能集中连片发展重点公益林,并在县域空间上按区位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作出合理布局,以保证适度规模经营,便于管理保护,充分发挥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四)稳定林权、体现自愿

在林权权利人自愿的基础上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2

第五条区划对象

重点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成果申报与公布

(一)县(市、区)区划界定成果申报

县(市、区)完成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省林业厅和省财政厅。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申报材料必须于2004年7月15日前上报,全部重点公益林(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申报材料必须于2004年8月20日前上报。

(二)省区划界定成果申报

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全省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全省汇总后形成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报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申报材料的要求,于2004年7月31日之前,向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申报。

(三)成果公布

本次区划界定成果作为重点公益林资源基本数据,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呈报。国家林业局根据国家生态建设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期分批公布。省重点公益林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各地人民政府对已公布的重点公益林及时进行林权证森林类别的变更登记。

3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七条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生态区域的江河干流源头(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瓯江)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黄浦江源头苕溪),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1、钱塘江源头

(1)钱塘江西源衢江源头

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青芝埭尖。衢江源头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的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涉及的县(市、区)有:开化县。

(2)钱塘江东源金华江源头

发源于磐安尚湖镇(山环乡)茏葱坞龙乌尖。金华江源头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的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涉及的县(市、区)有:磐安、东阳(可能有少量)。

2、瓯江源头

发源于庆元、龙泉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瓯江源头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的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涉及的县(市、区)有:龙泉市、庆元县。

3、黄浦江源头

(1)黄浦江东源东苕溪源头

发源于东天目山的水竹坞。东苕溪源头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的江河两侧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涉及的县(市、区)有:临安、安吉(可能有少量)。

(2)黄浦江西源西苕溪源头

发源于天目山麓大沿坑。西苕溪源头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的江河两侧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涉及的县(市、区)有:安吉。

(二)江河两岸:重要生态区域的江河干流两岸(钱塘江、瓯江),以及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黄浦江),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4

1、钱塘江干流两岸

(1)钱塘江上游兰江以及西源衢江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开化县、常山县、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兰溪市。

(2)钱塘江上游兰江东源金华江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东阳市、义乌市、金东区、婺城区、兰溪市。

(3)钱塘江中游新安江、富春江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萧山区。

(4)钱塘江下游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杭州城区(拱墅区、西湖区等)、萧山区、海宁市、上虞市等。

2、瓯江干流两岸

瓯江干流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庆元县、龙泉市、云和县、莲都区、青田县、永嘉县、温州市区(瓯海区、鹿城区、龙湾区)、乐清市。

3、黄浦江干流两岸

(1)东苕溪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临安市、余杭区、德清县、湖州市区。

(2)西苕溪两岸,涉及的县(市、区)有:安吉县、长兴县、湖州市区。

(三)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

1、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临安市。

2、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临安市。

3、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泰顺县。

4、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开化县。

5、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龙泉市、庆元县。

6、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遂昌县。

7、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县(市、区)有:磐安县。

(四)湿地和水库:重要湿地和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1、重要湿地(面积5万公顷以上)

(1)太湖,涉及的县(市、区)有:长兴县、湖州市区。

2、重要水库: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1)新安江水库(库容216.26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淳安县、建德市。

5

(2)滩坑水库(库容35.2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青田县、景宁县、文成县(可能有)。

(3)湖南镇水库(库容20.67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衢江区、遂昌县。

(4)珊溪水库(库容18.04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文成县、泰顺县。

(5)紧水滩水库(库容13.93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云和县、龙泉市。

(6)富春江水库(库容8.74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桐庐县、建德市。

(7)长潭水库(库容6.91亿m3),涉及的县(市、区)有:黄岩区。

(五)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1、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1)基岩质海岸:岩岸临海第一重山脊以内的林地。

(2)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向陆地延伸1公里区域内的基干林带。

(3)沙质沙岸:海水涨潮的最高限向岸上延伸1公里区域内的基干林带。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涉及的县(市、区)有: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三门县、临海市、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玉环县、乐清市、龙湾区、鹿城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等。

2、红树林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够到达的河流入海口的木本植物群落。浙江省共有3种红树林树种:真红树植物仅秋茄1种,属人工引种;半红树植物有海滨木槿和苦槛蓝2种。秋茄林在温州市的乐清、永嘉、鹿城、瑞安、苍南等县(市、区)均有分布,海滨木槿林仅分布于舟山定海区和定波奉化的海岛上,苦槛蓝林分布于台州的玉环和温岭以及温州龙湾区。

第八条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优先范围

省级重点公益林可以在2001年区划界定的国家公益林(地)或省级公益林(地)中划定。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的生态区位优先考虑以下范围:

1、省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小区)、其他分布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林地;

6

2、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内的林地;

3、国防军事林区内的林地;

4、城镇饮水区源头及其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大中型城市及城乡结合部的林地;

5、流程80公里以上的各种河流,其干流、一级支流相应范围的源头汇水区,以及两岸相应范围的林地;

6、国铁、地方铁路、国道(含高速公路)、国防公路、省道、干线河流两侧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范围内的林地;

7、山体坡度在36度以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岩石露出地面50%以上)、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林地;

8、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湖泊、水库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500米范围内的林地;

9、沿海海岛范围内的生态公益林地;

10、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林地。

第九条不宜区划为重点公益林的林地

(一)有还款压力的森林,如世行贷款造林等;

(二)计划农业结构调整的林地,即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坡度比较平缓、群众有经营经济果品、竹木、花卉、苗木意愿的林地;

(三)用途将发生变化的林地,即当地政府已计划征(占)用为建设用地的林地;

(四)其他不宜区划为重点公益林的林地。

第十条地类

林业用地划分为六个地类: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苗圃地。其中宜林地再划分为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开垦山。

第十一条林种

根据经营目的,把森林划分为二大类、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详见林种分类系统表。

7

林种分类系统表

第十二条权属

林地根据所有权划分为国有、集体。

林木根据经营权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其他。

第十三条其他标准

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保护等级、经营措施类型等划分标准,参考原《浙江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试行)》。

地貌、土壤、林分调查因子等有关标准,参考《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

8

第三章准备工作

第十四条组织准备

在县级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一组织本辖区内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申报工作。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尽量抽调负责和参加过2001年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同志,组成工作队伍,开展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检查验收等工作。

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备

1、原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

2001年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包括各种生态区位资料、生态公益林小班卡片、生态公益林小班图、现场界定书、统计表、区划界定工作成果报告、生态公益林分布图、数据库等。

2001年后至今的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资料。

2、本次重点公益林区划调查用图

采用最新的二类调查山林现状图、或原生态公益林小班图,作为重点公益林区划调查工作底图。

采用最新的二类调查山林现状图作为成果图底图。

3、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小班卡

4、外业调查工具、文具

第十六条制定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

根据当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森林多种功能与多种效益的社会需求,2001年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经验教训、森林分类经营实践总结、当地群众的反映等等,确定本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对重点公益林总体布局、适宜界定为重点公益林的森林(林地)种类、今后重点公益林经营与管理措施等,有较明确、清晰的认识,保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完成。

9

第四章区划调查与界定

第十七条重点公益林区划

(一)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

按照第七条标准,参考浙江省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示意图,确定本县(市、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布局和位置,并在1:50000地形图和各乡镇原1:10000生态公益林小班图上准确地划出范围界线。

根据1:50000地形图上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范围,分别具体的江河源头、江河两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水库、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等,求算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各个具体生态区位面积、各个生态区位内的林业用地面积,并统计界定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面积(附表1)。

(二)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

2001年区划界定的国家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减去本次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即为本次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

第十八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区划条件

以下条件之一不同,需区划小班:重点公益林级别不同;森林类别不同;权属不同;地类不同;林种不同;起源不同;树种组不同;龄组不同。

重点公益林小班区划可利用最新的二类调查,或2001年生态公益林小班区划成果,如果原小班区划界线没有错误,尽量保持一致。

第十九条图上作业与调整

利用2001年完成的区划界定成果,进行室内图上作业、公益林小班调整。具体做法是,根据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逐村查对原公益林小班卡片(或运行原计算机程序打印公益林小班一览表)、公益林小班图,将不符合要求的公益林小班删除,筛选出重点公益林小班。

同时,查对2001年后的造林、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档案,如果入选的生态公益林小班的地类、林分因子发生变化,则小班因子按技术档案作出更新。

10

第二十条野外补充调查

(一)新增公益林小班的补充调查

由于情况变化等实际需要,可以新增一部分重点公益林小班。新增的重点公益林小班需作实地补充调查。

新增作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小班必须符合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范围,新增作为省级重点公益林小班需符合2001年事权等级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的区位条件(详见原《浙江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操作细则(试行)》)。

(二)有疑问公益林小班的补充调查

符合重点公益林要求的原公益林小班,如果对小班权属、地类、面积、树种、蓄积等因子有疑问,经图上作业与调整、询问熟悉实际情况的有关人员后仍无法释疑的,须作实地补充调查。

第二十一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卡记载

(一)空间位置:记载该重点公益林小班所在的县(市、区)、乡(镇、场、自然保护区)、村(林班)、重点公益林小班号、2001年生态公益林小班号、二类调查小班号、小地名等。

(二)小班面积:界线没有变动、小班面积没有出入的按二类调查小班面积填写。界线变动、或原小班面积不准确的,须重新求面积。以亩为单位,取整数。

(三)权属:林地按所有权记载,林木按经营权记载。

(四)林权证号:记载该重点公益林小班所涉及的林权证编号。

(五)地貌、坡度、坡位:记载该重点公益林小班的地貌、平均坡度、坡位。

(六)土壤厚度:记载该重点公益林小班的土壤厚度。

(七)地类:记载该重点公益林小班的现状地类。

(八)林种:所有重点公益林小班都须记载林种。林种记载防护林、特用林。

(九)亚林种:所有重点公益林小班都须具体记载相应的二级林种。

(十)树种组成:按优势树种组记载,混交的按十分法记载。

(十一)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郁闭度、疏密度、株数:按林分的平均状况,目测记载。

(十二)蓄积(m3/亩):查蓄积标准表上相应平均树高、疏密度的每亩蓄积。

(十三)重点区位: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填写相应的具体区划范围,即: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生态区位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相对应记为:

11

衢江源头、金华江源头、瓯江源头、东苕溪源头、西苕溪源头、兰江以及西源衢江两岸、金华江两岸、新安江、富春江两岸、钱塘江下游两岸、瓯江干流两岸、东苕溪两岸、西苕溪两岸、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名称共7个)、太湖、各重要水库(具体名称共7个)、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省级重点公益林的重点区位、生态区位,沿用2001年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的生态区位,不必重新填写。

(十四)重点公益林级别:按国家级、省级记载。

(十五)保护等级、原事权等级、经营措施:仍按2001年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标准记载。

(十六)单位类别:填写该小班所属的单位类别,分别为,国有林场、国有苗圃、自然保护区、国有其它、集体林场(包括乡、村集体林场)、集体(除集体林场外)、个体、联营等。如果既属自然保护区、又属其他类型的单位类别,则“单位类别”优先填写其他类型的单位类别。

(十七)是否中央试点补偿:衢州市辖各县(市、区)、杭州市淳安县和建德市,如果该重点公益林小班属中央试点补偿的,记“是”,不属则记“否”。其他县(市、区)均记“否”。

第二十二条重点公益林小班清绘

图上作业、补充调查工作完成后,以村为单位,将重新确定的重点公益林小班,转绘到一张整洁的底图上,制作重点公益林小班图(见第二十六条),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分别编号,并在重点公益林小班卡上填写新小班号。

第二十三条签订界定书

地方政府必须本着自愿原则,与林权权利人签定界定书(含禁止或限制采伐内容)。

对2001年已签订生态公益林现场界定书的重点公益林小班,也要再次征求所有者和经营者意见、确认。

对新增的重点公益林小班,需现场签订界定书。

12

第五章统计与制图

第二十四条小班调查资料整理与审核

(一)检查调查工作底图和清绘图,审核小班区划是否合理、有无错划漏划、是否闭合,小班号是否重、漏,小班位置和面积是否正确,注记是否完整。

(二)检查重点公益林小班卡或小班一览表,审核地类、林种、级别、经营措施等是否符合标准,记载项目是否填全、填对。

(三)检查小班面积,原一个小班区划为多个小班,原多个小班拆并为一个小班的,即小班界线有调整时,审核面积量算是否准确。

(四)图表卡整体核对,各种图、表、卡之间,编号、相应数据应完全一致。

第二十五条统计

利用新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统计程序由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编制,可网上下载。网址为:HTTP//https://www.doczj.com/doc/b27006479.html,/STGYL.HTM

(一)数据录入与校对

重点公益林小班为原生态公益林小班的,需补充有关数据。如果原数据有变化的,须修改。

重点公益林小班为新增的,需添加。

数据录入工作完成后,打印重点公益林小班一览表,并逐个小班核对数据录入是否正确。

(二)县(市、区)重点公益林统计表编制

1、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与界定结果面积表

表中,“生态区位名称”指具体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名称,“范围总面积”包括林地和非林地(农地、建筑用地、水面等)的总面积。

注意,该表“生态区位名称”、“范围总面积”等数据必须手工填写。

2、公益林01表: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总表

本表汇总反映各县(市、区)所有公益林资源分别林种、地类的结构情况。其中“林地总面积”为县(市、区)林业用地总面积;“公益林”为全部重点公益林面积,包括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和省级重点公益林;“权属”中“其他”栏指除国有和集体所有制资源外的其他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公益林。

13

2、公益林01表附表1:国有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反映县(市、区)内各国有单位全部重点公益林分别林种、地类的结构情况。

3、公益林01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反映县(市、区)各村集体所有制全部重点公益林分别林种、地类的结构情况,按隶属关系先统计到乡(镇),再统计到村。

4、公益林01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反映其他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全部重点公益林分别林种、地类的结构情况。

5、公益林02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表

反映各县(市、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汇总情况。

6、公益林02表附表1:国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反映县(市、区)内各国有单位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结构。

7、公益林02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8、公益林02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9、公益林03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域分布情况表

反映县(市、区)按《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中的重点生态区域范围界定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面积。其中:“名称”反映划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的具体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等的名称,“区域范围”中的“范围”栏指具体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等的长度、蓄积、面积。

注意,该表“区域范围”栏下的“范围”数据必须手工填写。

10、公益林04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权属情况表

11、公益林备注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表

2001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试点县填报(我省有衢州市各县(市、区)、淳安县、建德市)。

12、公益林备注表附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明细表

县统计到乡(镇、场),乡镇统计到村。2001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省试点县填报。

(三)重点公益林统计表全省汇总

由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完成。

14

第二十六条制图

1、乡(镇、场)图

各乡(镇、场)制作重点公益林小班图,图名为“××县(市、区) ××乡(镇、场)重点公益林小班图”。

成图方法:最新的二类调查山林现状图作为重点公益林小班图底图,在底图上清绘重点公益林小班界线、生态区位要素等内容,并注记、着色。小班号注记: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为G1,G2,……;省级重点公益林为S1,S2,……。生态区位注记如:××河流、××水库、××高速公路、××自然保护区等。着色色标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淡绿色、省级重点公益林——淡紫色、

水系(水库、河流)——淡蓝色、公路——红色。

2、县(市、区)图

各县(市、区)编制行政区划图、重点公益林生态区位图、重点公益林分布图。

行政区划图利用现有政区图。

“××县(市、区)重点公益林生态区位图”在2001年生态公益林区位图的基础上绘制,符合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标准的区划范围分别以彩色图标注明。

“××县(市、区)重点公益林分布图”以森林资源分布图为底图,重点防护林和重点特种用途林需特殊注释。国家级重点防护林为淡绿色、国家级重点特种用途林为深绿色,省级重点防护林为淡紫色、省级重点特种用途林为深紫色。

3、省图

包括省行政区划图、生态区位图、重点公益林分布图。

15

第六章质量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小班调查精度

重点公益林小班的重要因子,如权属、地类、林种、区划依据、重点公益林级别、是否集体林场、是否中央试点补偿等,不得有错。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年4月颁发),重点生态公益林小班允许误差采用等级“C”,主要小班调查因子允许误差为:小班面积5%、树种组成20%、平均树高15%、平均胸径15%、平均年龄20%、郁闭度15%、每亩蓄积量25%。

重点公益林小班的重要因子、小班面积错误1项以上,或次要因子记载错误2项以上,则该小班调查不合格。

第二十八条小班数据录入要求

重点公益林小班原调查数据有所更新的、重点公益林小班新增的,小班数据须重新录入电脑,各项数据录入后不得有错。

如果重要因子录入错误1项以上,或次要因子录入错误2项以上,则该小班数据录入不合格。

第二十九条图面要求

重点公益林小班界线转绘正确,转绘时不得遗漏小班,小班编号正确、不重复不遗漏小班号。如果界线转绘误差超过规定要求、小班编号错误,该小班成图不合格,遗漏转绘1个小班,折算5个小班成图不合格。

第三十条质量检查与处理

(一)乡(镇、场)自检:各区划界定工作小组,应对其完成的区划界定工作进行全面自查。

(二)县(市、区)专检:各县(市、区)组织专职检查组,对每个工作小组的区划界定工作质量进行抽查。

(三)省、市联检:省、市组织联合质量检查组,对有关县(市、区)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办法另行制定。

16

(四)国家核查: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对省级申报材料初审合格后,组织专业人员以抽样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认定核查。认定核查此例原则上不低于申报重点公益林总面积的5%。省级申报材料不实或问题较大的,限期整改重新申报,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不予以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由国家林业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质量评定

应该界定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而遗漏调查、界定的,或作为省级重点公益林进行调查界定的,整个区划界定成果无效。

各项合格率均在95%以上的为优,均在90%以上的为良,均在85%以上的为合格,只要有一项合格率低于85%的为不合格。

17

浙江林业概况

浙江林业概况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70%。林业用地面积667.97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64%。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优越的自然环境,勤劳的浙江人民,孕育了浙江林业的辉煌。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作出生态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浙江林业带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了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60.5%,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林业社会总产值121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浙江实行林业战略性调整,围绕“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万里绿色通道、平原城镇绿化、林业产业化经营等工程建设,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为使浙江林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浙江长期以来坚持以倡导绿色文明、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依托重点工程带动、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同参与,广泛开展义务植树运动,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造林更新17.3万公顷,城镇扩绿1.87亿平方米,建成绿色通道1.38万公里,建成清水河道7134公里,海塘绿化750公里,整治复绿废弃矿山615个。全省森林面积从553.9万公顷增加到584.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从1.38亿立方米增加到1.94亿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从每公顷31.91立方米增加到每公顷43.76立方米。城镇(市)绿化覆盖率从27.2%提高到30.3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从3.77平方米增加到8.15平方米。 目前,全省已建省级以上园林城市15个,共有40个平原县实现了高标准平原绿化。“十五”期间,浙江全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累计投入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亿元。据6大类300多个指标分析测算结果,浙江目前的3000万亩生态公益林仅在水源涵养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改善小气候、减轻灾害、森林旅游、储存能量等方面,就达到722.6亿元。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集山水海洋之利,形成了众多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海岩湿地生态系统。全省共有河流湖泊6515平方公里,海岩湿地5473.5平方公里,潮间带海涂2443.8平方公里,河口滩涂447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素有“东南动植物宝库”之称。 全省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野生动物126科689种。浙江境内分布有华南虎、梅花鹿、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穿山甲、黑熊、斑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7种。鸟类中,列入中日、中澳侯鸟保护协定的种类分别占我国列入种类的77%和65%。全省有高等植物4552种,孢子植物约64种,蕨类植物499种,种子植物3379种。国家林业局

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详情: 1.杭州市(副省级)。即原杭州市区。杭州市调整设立12个市辖区。杭州市辖12个市辖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临平区、余杭区、良渚区、下沙区、江东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人口422万。实现GDP4065亿元。 2.宁波市(副省级)。即原宁波市区。宁波市调整设立8个市辖区。宁波市辖8个市辖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洲区、鄞江区、东钱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28万。实现GDP2466亿元。 3.绍兴市(地级)。即原绍兴地区。撤销绍兴县,并入绍兴市,绍兴市调整设立5个市辖区,面积1489平方公里,人口142万;撤销新昌县,设立新昌市。绍兴市(绍兴地区)辖5个市辖区(越城区、柯桥区、迪荡区、会稽区、滨海区)代管4个县级市(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市),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7万。实现GDP2375亿元。 4.嘉兴市(地级)。即原嘉兴地区。嘉兴市调整设立3个市辖区,面积968平方公里,人口9 0万;撤销嘉善县,设立嘉善市;撤销海盐县,设立海盐市。嘉兴市(嘉兴地区)辖3个市辖区(南湖区、秀洲区、新禾区)代管5个县级市(海宁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市、海盐市),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338万。实现GDP1918亿元。 5.湖州市(地级)。即原湖州地区。湖州市调整设立3个市辖区,面积1588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撤销长兴县,设立太湖市;撤销德清县,设立德清市;撤销安吉县,设立安吉市。湖州市(湖州地区)辖3个市辖区(菰城区、南浔区、菱湖区)代管3个县级市(太湖市、德清市、安吉市),面积5818平方公里,人口258万。实现GDP1112亿元。 6.富春市(地级)。即原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组成。撤销富阳市。设立富春市,富春市设立2个市辖区,面积1831平方公里,人口65万;撤销桐庐县,设立桐庐市;撤销淳安县,设立千岛湖市;建德市改名为新安江市。富阳市(富阳地区)辖2个市辖区(春江区、新洲区)代管4个县级市(临安市、桐庐市、新安江市、千岛湖市),面积135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长江(含通天河、金沙江)、黄河、淮河、松花江(含嫩江、第二松花江)、辽河、海河(含永定河、子牙河、漳卫南运河)、珠江(含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 2.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地区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疏勒河、黑河(含弱水)、石羊河、塔里木河、渭河、大凌河、滦河。 3.其他重要生态区域的河流:钱塘江(含富春江、新安江)、闽江(含金溪)、赣江、湘江、沅江、资水、沂河、沭河、泗河、南渡江、瓯江。 4.流入或流出国界的重要河流: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元江、伊犁河、狮泉河、绥芬河。 5.界江、界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额尔古纳河。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江西省森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目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划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省级生态公益林、设区市级生态公益林和县级生态公益林。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依法保护、严格管理、分类补偿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环境保护、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相关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义务,有权检举和制止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方案2篇(完整版)

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方案2篇 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方案2篇 第一篇 根据生态公益林管理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展全县201X年度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管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为确保检查验收工作成效,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管理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态公益林管理站,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检查验收队伍,确保检查验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检查内容 1、核实全县(201X年度)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的面积、范围。检查验收工作小组根据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界定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的面积、范围到现场核实,确定权属。 2、重点公益林分布的乡镇。 3、核查是否有下列情形: ①未成立专职管护队伍的; ②出现森林火灾、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滥捕乱猎以及发生林业有害生物不及时防治并造成较严重后果的; ③违规征占用公益林地的; ④有权属纠纷的。 ⑤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是否实行一卡通。

4、补偿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要求各村制定好资金分配方案和资金到户表,并在村公布栏上张榜公布15天,分配方案必须经过村组70%以上村民表决同意,有关表决情况档案资料交县公益林管理站存档。 三、工作方法及时间安排 本次检查验收工作由生态公益林管理站负责组织实施,乡镇林业站和高泽源林场生产科配合完成。全县设8个检查验收工作组(高泽源国有林场自行设组),负责具体检查验收工作,时间为201X年3月1日-201X年5月30日。(参加验收人员名单附后)。 四、经费安排 本次检查验收涉及面广,内容多、时间紧、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查验收质量,县局安排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验收工作顺利完成。国有林场工作经费自行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严格执行《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必须核实到山头地块,防止走过场,确保检查验收工作的质量。 检查人员必须坚持原则,严守廉政纪律,公正公平按技术规定标准完成任务。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前言 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我国生态建设和强农患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大方县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为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遭受破坏,实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根据林资发[2009]21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林业厅《关于下达2009年度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黔财农[2009]224号文件精神。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从2009年12月,在各乡镇政府及林业站配合下,对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完成大方县森林分类经营界定外业工作。2010年2月转入内业资料整理,编制工作报告,统计汇总,大方县生态公益林1264594.8 亩,其中地方公益林427900.8亩,重点公益林为836694万亩(其中原定655094亩,新增181600亩)。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臵

大方县地理位臵处于东经105°15′47″~105°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长86.2公里,南北宽85.2公里。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蒙山脉东麓,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至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与瓜仲河与纳雍为界,北部及西北部与毕节市相连,全县共辖34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3844个村民组(街道办事处)。 (二)地质地貌 大方县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区。全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1605米,县城海拔1700米,具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山大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特点。 (三)河流水系 大方县地处长江流域,海马箐连续山脉为分水岭,北部为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3.3%;南部为乌江水系,流域面积2688.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7%。全县有干河20条,河道总长727.3公里,其中乌江水系14条,河道和溪沟长232.1 公里,平均河网密度20.7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20条干河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15条,10公里以下的5条,最长的六仲河沿县界长达63公里,最短的哥槎罗河仅6.1 公里。按流域面积分10—50 平方公里的有3条,1000 平方公里以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和目的,并按照有关规定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分级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设立公益林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生态公益林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与同级林业主管部门签订公益林保护管理目标责任书。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分别与有公益林管护任务的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乡镇林业管理站签订公益林管理目标责任书。 第二章建设和保护 第七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02年6月 华东森林经理 June.2002 第16卷 第2期 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o1.16 No.2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 及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茅史亮张履勤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杭州 310020)    摘 要:针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建设中存在的诸如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  想认识、山林权证、用材林和经济林与生态区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743(2002)02-0011-04  2001年8月,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浙江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部分)。根据国家、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标准和有关要求,针对浙江省的生态环境现状、生态区位重要性、森林生态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区划界定,经初步统计全省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07.3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6.9%,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177.1万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57.6%。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基本达到了《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333.3万公顷的目标。通过区划界定,确定了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模和任务,为浙江省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涉及面广,且浙江省山林面积所占比例大,地形复杂多变,林种众多,在林业用地中集体林占有比例大,各地的情况不一,认识深度不同,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生态公益林权义认识偏面、生态公益林的山林权证、两类林的眼前利益与远期要求矛盾冲突等问题。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浙江省能否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体系,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全体公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只取不予、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现象屡见不鲜,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本位主义严重。表现在:一种认为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后,对现有林地意味着失去了经营自主权,且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少,经济上不合算,不管这些林地是否处在重要的生态区位和森林生态脆弱地区,都不愿界定为生态公益林;二是有些地区城市周边的生态公益林界定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城区周围的林地被城市建设所征占用,但根据国家有关林地征占用的政策,公益林地的征占用相对要比其它林地征占用难度大且费用多,因此,个别地方领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范围依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以及水利部关于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行业标准和《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划定。 第二章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其中,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长江以北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江河干流包括: 1.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长江(含通天河、

生态公益林的法律法规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和 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湖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是指为人类生存、生活 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具 体包括: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红 树林、农田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 森林公园内的森林和风景观赏林、国防林、母树林、科研林、名 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第三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生态公益林有关的生产、 经营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科学 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 施和检查监督。 第六条禁止采伐生态公益林。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 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国家、省级财政对省核定的生态公益林按 每年每亩8.5元给予补偿,不足部分由市、县政府给予补偿。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生态公益林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害 设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应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协调。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由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林 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 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生态公益林规划必须落实到地籍小班,实行小班 经营。划定的生态公益林,其原来的权属不变,受法律保护。 第九条县级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 态公益林的封育管护工作,根据地形、地势,开设防火线或营造 防火林带,加强防火、防病虫害工作。生态公益林区内火灾、病 虫害发生面积不超过省定的标准。 第十条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伐木、放牧、狩猎、采 脂、打树枝、铲草及地表植物、开矿、开垦、采石、挖砂和取土。 第十一条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开展旅游和其它经营活动,必须 经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地级以上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与生态公益林林地、林木所有者签订合同。改变林地用途的,须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和占用国有生态公益林地的,必须经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核同意,并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林木更新改造或卫生间伐需要采

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原则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2001) 前言 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本系列标准分为《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生态公益林建设检查验收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评价方法》五个部分。本标准是其中的第一项标准,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程序、容及方式、类型、区划重点,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管理、利用,以及建设质量评价等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加富、红、王恩玲、唐小平、钱能志、

樊喜斌、林书宁、罗中康、同伟、杜纪山、薛建辉、小贤、雨森、博生。 目录 1 围 2 定义 3 指导思想 4 建设原则 5 建设对象 6 建设程序 7 建设容 8 建设类型 9 建设分区 10 建设重点 11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 1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 13 生态公益林利用 14 环境影响评价

1 围 本标准明确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程序、容、类型、重点与建设分区,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和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生态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围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经营管理。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生态)公益林non-commercial forest (NCF)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2.2 生态公益林建设NCF construction 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对规划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土地和现有生态公益林进行营造、经营和管理的过程。 2.3 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NCF construction project 利用林学、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学原理,按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包括生态公益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以及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4 特殊保护地区special protected area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txt∞-一人行,必会发情二人行,必会激情三人行,必有奸情就不会被珍惜。真实的女孩不完美,完美的女孩不真实。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2009年05月04日 15时57分 172 主题分类: 资源能源 “公益林”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60号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吕祖善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

林。 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公益林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划定、严格保护、适当利用、合理补偿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保障资金投入,将公益林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职责。 乡(包括镇、街道办事处,下同)人民政府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具体做好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级公益林是指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划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分类管理、责权统一,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落实到现地,做到四至清楚、权属清晰、数据准确。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第六条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和政策的宣传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立国家级公益林标牌,标明国家级公益林的地点、四至范围、面积、权属、管护责任人,保护管理责任和要求、监管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单位应当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管护责任书或管护协议,明确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中各方的权利、义务,约定管护责任。 权属为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为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其他国有森林经营单位。 权属为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主体为集体经济组织。 权属为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责任由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承担。无管护能力、自愿委托管护或拒不履行管护责任的个人所有国家级公益林,可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对其国家级公益林进行统一管护,代为履行管护责任。 在自愿原则下,鼓励管护责任单位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购买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1)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DB33/-2014) 1?范围? DB33/T?379的本部分明确了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术语、对象;规定了公益林建设程序、内容、类型、重点、分区和建设区域划定、保护等级划分,并提出了公益林成林标准和建设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原则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全省公益林建设与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2084-2013?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公益林?non-commercial?forest(NCF)? 又称生态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公益性、社会性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

公益林建设?NCF?construction? 按照一定建设程序与建设标准,对现有公益林和规划用于公益林的土地进行营造、经营和管理的过程。? ? 公益林建设工程?NCF?construction?project? 利用林学、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控制工程学原理,按基本建设工程的要求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的公益林建设项目,包括公益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以及林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特殊保护地区?special?protected?area? 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和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区域。实行严格保护,完全保持自然状态,长期全面封禁,不应开展一切生产经营等人为干扰活动。? ? 重点保护地区?key?protected?area? 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区域。实行全面封禁或定期全面封禁,严格限制采伐、开垦、放牧等人为干扰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 一般保护地区?general?protected?area?

20171130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

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 《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已于2017年11月30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2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 (2017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公益林,是指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功能,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管理协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本条例所称森林公园,是指具备一定规模,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经规定程序批准或者命名,可供开展森林旅游、养生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划定、严格保护、适度利用、合理补偿的原则。 公益林的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实行严格保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对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职责,并将公益林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益林和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审计、环境保护、文化、旅游、体育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益林和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组织划定公益林范围,并将公益林建设规模逐级报送至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

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09〕214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三条辽宁省境内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界定适用于本细则。 第四条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自主权,维护林权的稳定性,保证已确立承包关系的连续性。 第五条国家级公益林以其林地为区划对象。 第二章区划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国家级公益林的区划范围。 (一)江河源头: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我省境内重要江河干流源头有大凌河,辽河一级支流源头有浑河、太子河和绕阳河(详见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 (二)江河两岸: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以及河长在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 公里以内丛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我省境内重要江河干流两岸有辽河、鸭绿江和大凌河;重要江河一级支流两岸有辽河流域的老哈河、招苏台河、清河、秀水河、柳河、绕阳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流域的浑江、叆河、大洋河;大凌河一级支流两岸有小凌河、老虎山河、牤牛河、西河;滦河流域的青龙河(详见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 表1 重要江河概况表单位:公里、平方公里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国家林业局 2004年7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核查目的与任务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目的是确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下达提供依据。 核查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情况,通过抽样调查,核实重点公益林面积,评价各省申报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质量。 第二条核查依据 (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二)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规范。 第三条核查对象 核查对象为各省按照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要求,于2004年7月31日前申报的,并经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初审合格的重点公益林。 第四条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公益林各类申报面积的认定,区划界定工作质量的评价,重点公益林主要现状因子的核查与调查以及《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执行情况等。 第五条核查组织 核查工作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组织局直属四个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生态区位认定标准 依据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的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生态区位认定标准划分为7款29项。详见附表三。 第七条核实面积 核实面积是指通过小班核查,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和要求的面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面积不予认可,其核实面积为0: (一)区划界定承担单位资质达不到乙级以上; (二)无法提供生态区位图和小班调查资料(包括小班卡片与相应的小班区划图);(三)不符合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亦即区划范围不符合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 第八条核实率 核实率指核实面积与申报面积的比率。 第九条合格面积 合格面积是指核实面积中符合区划质量规定要求的面积,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小班核实面积: (一)工程区、地类、权属、林种等均界定正确; (二)小班四至界线与实地基本一致且面积误差在±10%以内。 第十条合格率 合格率指合格面积与核实面积的比率。 第十一条工程区 工程区分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两类。 第十二条地类

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细则

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细则 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护林员队伍建设,规范护林员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护林员是指从事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的专职人员,护林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能适应公益林区野外工作环境。 二、公益林林权属国家所有的,管护责任单位为所在国有林场,其管护人员原则上不外聘,在林场职工中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录用,确定后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公益林林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招聘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人选由村民委员会讨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进行。所选护林员一是要熟悉管护责任区的村情、山情、民情;二是在当地说话比较有影响力;三是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要有健康的身体;五是了解林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政策;六是能够服从组织领导。护林员原则上一年一聘,签订管护合同,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管护人员确定后统一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签章后将花名册报送县林业局备案。林业局按照管护责任合同,会同当地政府每年对护林员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续聘,不合格者解聘。

四、县林业局和乡镇林业站负责组织指导护林人员的选聘工作,并对受聘护林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知识的岗位培训。乡村管护责任单位负责对护林员进行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并搞好考勤及巡山日志的检查工作。 五、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要合理划分管护区域。原则上按每6000—8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 六、护林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林业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做好森林资源和相关保护标志、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定期巡护责任林区,对盗伐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占滥用林地、违章野外用火以及不按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护林员应当制止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护林员每月巡护时间应不少于22天(防火期内应坚持每天巡护),并据实记录巡山日志,记载林业生产、管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协助乡村管护责任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火灾调查、林木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及时报告火警和病虫疫情; (四)协助有关单位开展责任区内生态公益林的营造、抚育、封育和监测工作。 七、管护合同执行一年期满,管护责任单位应将护林员花名册、管护面积及范围、应兑现的护林员工资以及管护任务完成情况等在相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第一篇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细则(修改稿)》浙江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 操作细则 (试行) 浙江省林业厅 二○○四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目的与任务·1

第二条重点公益林的概念·1 第三条区划界定依据·1 第四条界定原则·2 第五条区划对象·3 第六条成果申报与公布·3 第二章技术标准·4 第七条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4 第八条省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优先范围·6 第九条不宜区划为重点公益林的林地·7 第十条地类·7 第十一条林种·7 第十二条权属·8 第十三条其他标准·8 第三章准备工作·9 第十四条组织准备·9 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

备·9 第十六条制定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9 第四章区划调查与界定·10 第十七条重点公益林区划·10 第十八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区划条件·10 第十九条图上作业与调整·10 第二十条野外补充调查·11 第二十一条重点公益林小班卡记载·11 第二十二条重点公益林小班清绘·12 第二十三条签订界定书·12 第五章统计与制图·13 ii 第二十四条小班调查资料整理与审核·13 第二十五条统计·13 第二十六条制图·15 第六章质量与管理·16 第二十七条小班调查精度·16 第二十八条小班数据录入要求·16 第二十九条图面要求·16 第三十条质量检查与处理·16 第三十一条质量评定·17 第七章界定成果报告·18 第三十二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报告的编写·18 第三十三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清单·18 第三十四条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材料申报数量·19 附表

附表1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与界定结果面积表 公益林01表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总表 公益林01表附表1国有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1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1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 公益林02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表 公益林02表附表1国有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结构及林地面积明细表公益林02表附表2集体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资源及林地面积明细表公益林02表附表3其他所有制国家级重点公益林 公益林03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域分布情况表 公益林04表国家级重点公益林权属情况表 公益林备注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表公益林备注表附表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中列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明细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