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 课程大纲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 课程大纲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 课程大纲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 课程大纲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以儿童的解剖生理为主线,以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中心,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为目的,在传统生理卫生、儿童少年卫生学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师教育的需要,综合了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成长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及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共编著四篇内容:儿童的解剖生理、儿童生长发育及卫生保健、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及安全教育、儿童性健康教育。本课程的授课重点以第一篇儿童的解剖生理为主。

大纲的使用说明:

一、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下列三种不同深度的要求进行实施:

1.掌握:该内容应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础理论深入地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该内容要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则可概括讲授并扼要介绍国内外的进展及一般规律。

二、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人体概述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基本要求:

1.掌握:内环境的概念、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的概念。

2.熟悉: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在药学教学中所处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3.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术语。

重点: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人体的解剖方位。

第二节人体的基本结构

基本要求:

1.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

2.熟悉: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细胞增殖周期概念、分期和主要特点;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3.了解:细胞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衰老的过程;细胞凋亡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重点:细胞器的结构。

难点: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显微结构。

第二章儿童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骨的构造和分类,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熟悉:脊柱、胸廓和骨盆的组成和主要特征。肩、髋、膝关节的构成与运动。

3.了解:骨的理化特性。全身主要肌群的配布。

重点:骨的构造和关节的基本结构

难点:全身主要肌群的配布

第三章儿童循环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血细胞的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血液凝固的概念、过程,纤溶系统的组成、过程、生理意义,两者的关系。

2.熟悉: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血量。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纤溶系统的组成、过程、生理意义,与血液凝固的关系。ABO血型和Rh血型;输血原则。

重点: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难点:血液凝固过程。

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及分期;心输出量、及心肌收缩力等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的概念;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及生理意义。

2.熟悉: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功能及调节。

3.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及生理作用。心血管的神经的支配及心血管中枢。

重点:心动周期及心脏的泵血过程;动脉血压;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难点:心腔的结构。

第四章儿童呼吸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肺通气的概念、动力、阻力;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如肺活量、潮气量、肺泡通气量等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肺换气的概念、动力及影响因素。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及生理意义。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肺通气的动力、阻力;肺换气的概念、动力及影响因素。氧、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3.了解: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与调节;异常呼吸。

重点:肺的结构;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呼吸的调节

难点:胸膜腔负压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儿童消化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及其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几种主要消化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形式、生理意义:掌握小肠的运动形式、生理意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过程及各期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熟悉: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排空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调节;大肠的运动方式;胃肠的神经支配。小肠的吸收功能和结构特点。吸收的概念、部位、途径与方式。

3.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了解咀嚼和吞咽的过程,呕吐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唾液、小肠液的主要成分,生理功能及其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了解大肠内细菌的作用,食物中纤维素对消化道功能的影响。

重点:消化管和肝的组织学结构;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第六章儿童泌尿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肾脏的显微结构和肾的血液供应及肾血管特点;尿生成的过程和有关基本概念(肾小球滤过率,有效滤过压、肾糖阈、渗透性利尿);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泌尿系统的结构。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过程及调节;肾髓质渗透梯度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3.了解: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应用;肾素的分泌及其调节过程。排尿反射的过程。

重点:肾的组织学结构;尿生成的过程和调节。

难点:尿液浓缩和稀释

第七章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结构、一般功能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征。血-脑屏障的概念。突触的定义、组成、分类和传递过程;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播的特征。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熟悉: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的分布,神经系统的主要传导通路。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生理作用和相应受体;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及各级中枢对内脏反射活动的调节。锥体系、锥体外系的组成、生理作用和相互关系;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过程。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了解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活动;学习记忆过程与机制、脑电图、睡眠的时相和机制;大脑半球的不对称和语言优势半球。

重点:血-脑屏障的概念;突触传递;感觉投射系统;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难点: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对受体的作用;中枢抑制的原理。

第八章儿童感觉器官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眼物像形成和调节;耳听觉功能。

2.熟悉:眼房水形成过程和光路传导及感光换能过程。

3.了解: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一般生理特性。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耳平衡觉功能。

重点:眼物像形成和调节;耳听觉功能和平衡觉功能。

难点:内耳的结构。

第九章儿童内分泌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联系、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神经垂体释放激素的种类与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激素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和神经内分泌的概念;降钙素、维生素D3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催乳素和催产素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3.了解:褪黑素、前列腺素,胸腺素的生理作用。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重点:内分泌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下丘脑和脑垂体结构与功能联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过程。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十章儿童生殖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

基本要求:

1.掌握:睾丸的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卵巢的功能,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熟悉:男、女生殖系统解剖,月经周期的定义、分期和形成机制。女性生殖生理特点。

3.了解:男、女一生各阶段的生殖生理特点。男、女的性兴奋与性行为。妊娠、分娩与泌乳的概念、过程及调解。

重点:内生殖器的结构;睾丸、卵巢的功能;睾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月经周期的形成机制。

第二篇儿童生长发育及卫生保健

第一章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体育运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二章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卫生

第一节儿童生活卫生

第二节儿童学习卫生

第三节儿童体育锻炼卫生

第四节青春期卫生

第三章儿童饮食营养卫生

第一节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功能

第二节儿童合理的营养及饮食卫生

第三节儿童营养状况评价及营养健康教育

第三篇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及安全教育

第一章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及其预防措施

第三节儿童其他常见躯体疾病的特征及其预防措施

第四节小学校和儿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

第二章儿童的安全教育

第一节意外伤害与儿童的安全教育

第二节儿童意外伤害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临时处理

第三节儿童突发事件中的自我保护

第四篇儿童性健康教育

第一章儿童青春期的启动

第一节青春期发育的分期

第二节青春期启动机制

第三节各种激素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第四节儿童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二章儿童性心理发展

第一节性与性别相关概念

第二节儿童性心理发展特点

第三节男童与女童的心理差异

第四节儿童常见的性困惑

第三章儿童的性健康教育

第一节儿童性健康教育目标及原则

第二节儿童性健康教育内容

第三节儿童性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与评价

考核方式与评分说明:

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评分说明:满分10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核占40%,其中平时考核以考勤、提问、学习态度等为依据进行评分。

推荐教材:岳利民,崔慧先主编《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

参考书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郭光文.人体解剖学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 课程英文译名:Hygien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中专 学时:72学时学分: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学前卫生学》是中师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2、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法、等 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和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素养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人体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 (二)教学内容 1、基本形态 2、基本结构 3、人体功能的调节 4、人体的化学成分 5、新陈代谢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第二节、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第三节、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第四节、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 第五节、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沁尿系统 第六节、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第七节、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第八节、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皮肤 第九节、人体的生殖系统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年龄阶段的划分和特点。 2、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教学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Ι_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Ι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8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科研、应用以及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初步了解,以及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一个较全面而又概括的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较完整全面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本课程的覆盖面较宽,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产制备,科研和应用的概况,材料的发展历史,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各章节除介绍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外,尽可能反映该领域的新成果、新发展及其在新技术中的应用。用必要的例子生动地描述出该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门传统的导论课,而是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课。它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现状和前景。课程对材料研究的若干方法也做一些简介。 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材料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全面、较概括的了解;对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等;初步了解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以及我校材料学科的科研工作简况。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作基础,同时又是材料专业的专业课(如金属材料学、陶瓷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W.D. Callister, J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6th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2003.

长江大学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重点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重点 1.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课本P1) 2.骨髓的区别(课本P9) 3.儿童骨骼肌的的特性(课本P16) 4为什么儿童不能长时间书写?(课本P17) 答:长时间的写字不利于儿童细小肌群的发育 5.腹式呼吸(课本P35) 6.为什么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课本P37) 答:A.儿童肺泡数目少,肺容量和肺活量都比较小 B.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需氧量相对较大 7.最大的消化腺(课本P46) 8.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课本P47) (每一种物质被那个消化器官哪一种物质吸收) 例题:试述在口腔、胃、小肠食物发生的化学性消化,胃、小肠、大肠各能吸收哪些物质? 口腔:(1)所有食物的嚼碎与唾液混合的物理性消化(2)少量脂肪在舌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吸收的脂肪酸+甘油二脂的化学性消化(3)少量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分解成二糖麦芽糖(有甜味)的化学性消化 胃:胃研磨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少量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的化学性消化。 小肠:(1)多数蛋白质在胰、糜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多肽,多肽在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2)多数淀粉在肠、胰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3)麦芽糖、蔗糖、乳糖在寡糖酶作用下分解为单糖(4)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微小的脂肪颗粒,脂肪颗粒在胰、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甘油一脂另外,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大肠能吸收水、维生素;小肠能吸收大部分营养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甘油、脂肪酸、水等。 9.汤泡饭对儿童的危害?为什么?(课本P39-P49) 答:A.易有饱胀感。用汤泡过的饭,其容量会增加,这样孩子吃了以后很容易感到胀饱,每餐相应的摄入量就会减少,长此下去,儿童一直处在半饥饿状态,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B.咀嚼不充分。会因粉碎不充分减少唾液的分泌,唾液分泌过程可清除和冲洗附着于牙齿及口腔的食物残渣,另外唾液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对于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有重要作用。另外,咀嚼运动能促进牙、颌、面的正常发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增强代谢。若咀嚼不充分,这些功能也就减弱了。 C.食欲减退。吞食泡饭减少了咀嚼动作,也会相应地减少咀嚼的反射作用,引起胃、胰、肝、胆囊等分泌消化液的量减少。而没有经过细致磨碎的食物大颗粒直接进入消化道,需要消化器官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并获得更多的能量来进行消化,食欲就会逐渐减退。 D.影响消化,不经咀嚼的饭会增加胃的负担,而过量的汤水又会将胃液冲淡,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还容易引发胃病。

《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大纲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儿童的健康”处于首要位置。为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幼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养任务。它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内容涉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密切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能。 1.知识目标: 获得促进学前儿童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处理学前儿童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卫生保健问题,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2.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做好准备。 3.情感目标: 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提高对幼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按照保育措施认真工作的态度。

《材料科学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材料科学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材料科学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材料科学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ofmaterialsscience(A)课程编号:11399024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4学时:(其中:讲课学时:6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方向)与功能材料专业 开课部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方向)

与功能材料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从一级学科层次上阐述材料组成-结构-性能-材料用途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制约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生产实际有紧密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训练,为按预定性能设计材料奠定基础,在一定层次上研制开发新材料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概论、晶体学后续课程:无机材料非金属(水泥、玻璃、陶瓷)工艺学、电子陶瓷、特种陶瓷工艺学、磁性材料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单元材料引言(2学时)[知识点] 材料类型;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工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材料的选择。 [重点] 材料的分类方法及种类;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工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 材料组成、结构、性质、工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基本要求] 1、识记:材料的类型。

神经系统和感官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C 7C 8C 9C 10A 11C 12B 13A 14C 15D 16D 17B 18C 19D 20A 21C 22D 23D 24B 25C 26C 27C 28C 29E 30B 31A 32C 33D 34D 35D 36C 37A 38A 39B 40C 41C 42D 43A 44C 45D 46D 47D 48A 49D 50C 51A 52A 53B 54E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C 3BD 4BC 5ABDE 6ABC 7ABD 8ABCD 9A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CD 14ABC 15AB 三、看图填空 1、(1)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2)A(回)B(沟),增加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的表面积(3)正中矢状面,右脑(4)①(5)脑,高级中枢(6)②(7)脊髓 2、(1)大脑(2)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 (3)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4)语言中枢 四、答题 1、耳廓收集的声波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首先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骨室内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的依次振动,镫骨的振动刺激了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将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通过位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形成听觉。 2、1)睡眠是一种保护性的抑制,使神经细胞免于功能衰竭,通过睡眠使脑细胞功能损耗得以恢复,睡眠是脑细胞长时间工作后的必要休息。 2)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脑发育还不成熟,容易疲劳,因此需要足够的睡眠。 3)当儿童睡眠时,身体仍在继续生长发育和自身的恢复,大脑和身体并没有停止活动,只是节奏减慢了。如慢波睡眠时儿童少年垂体分泌显著增加有利生长发育和体力恢复。 4)快波睡眠时,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利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和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增强记忆力和恢复精力。 3、1)避免头部受到剧烈的撞击 2)勤于用脑,保持大脑的活跃。 3)不要用脑过度,学习时要劳逸结合。 4)每天有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 5)合理营养,保持乐观的情绪。 6)不抽烟、不酗酒,防止有害的物质对大脑的损害。 4、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反应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植物性神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4.5 总学时:72 课堂教学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方向)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本课程的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的、较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进程安排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绪论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3.教学内容和要求: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汪乃铭戈柔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麦少美高秀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课后小组研讨,小组组长负责记录研讨内容,研讨记录于下次课课前交。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1.教学目标: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熟悉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 2.教学重点和难点: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 (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 4.教学过程与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 5.课外阅读资料: 《学前儿童卫生学》朱家雄汪乃铭戈柔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麦少美高秀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作业: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课后复习,下次课前提问。 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1.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2)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 (1)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2)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II) 课程大纲(2004/9)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II) 【课程号】30350074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II) 开课学期:春季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I) 教材: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 仝健民, 田民波,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学时:64 ,学分4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图和相平衡、材料中的界面、扩散、液-固相变(结晶)、回复与再结晶和固-固相变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方法。本课知识可应用于理解和研究材料的问题,也是后续材料工艺和性能等专业课学习、以及材料科研文献阅读的基础。在具体内容选择上侧重基础理论,在讲授方式上注重对学生理解和研究材料的能力培养。 三课程要求: 1 .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 2 .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分析材料中的有关现象 3 .初步具备金相组织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验课) 四内容概要 第一章相图和相平衡 §1 二元相图的基本结构 1. 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二元相图的结构和分类 3 杠杆定理

§2. 相图的实验测定 1 .动态(变温)热分析法、膨胀法、电阻法等 2 .静态金相法、X- 光法、硬度法等 §3. 相图热力学 1 .溶液的自由能计算, 2 .相图的作图法 3 .化学位和活度 4. 相图的计算 §6. 相律和相区接触规律 1 .相律 2 .相区接触规律 §7. 二元相图的应用 1 .相图实例 2. 平衡冷却和平衡组织 3 .Fe-C (Fe-Fe3C) 相图详细分析 实验I. Fe-C 合金的显微结构 4 .非平衡冷却 5. 利用相图指导成分和工艺温度的设计的例子§8. 三元相图 ?成分的表示和特征线 ?杠杆定律和相律 ?匀晶系统 ?共晶系统 ?含3 相区的三元相图

《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20200628221117)

学前儿童卫生学》 一、判断题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错误)2.身高、体重是衡量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常用的指标。(正确) 3.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人的健康。(正确)4.长得胖就是健壮。(错误)5.人体出汗后可使体温降低。6.托幼机构的炊事人员可以两年体检一次。(正确)7.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会影响其健康。(错误)8.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高。(正确)9.学前儿童乳牙发生龋齿不会影响恒牙的生长。(错误)10.托幼机构应频繁地轮换活动,变换活动的性质,使儿童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正确) 11.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就越长。(正确)12.有人说孕妇年龄越大,生出的孩子越聪明。(错误)13.活动开始就应给儿童提供强度大的学习内容,以便使儿童尽快进入活动状态。(错误) 14.蛋白质是提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正确)15.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正确)16.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正确)17.学前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正确)18.饭前可让儿童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增强食欲。(错误) 19.托幼机构在儿童午睡前可安排一些强度大的活动,以便使儿童疲劳后尽快入睡。(错误) 20.患病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正确)21.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低。(错误)22.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应及早矫治。(正确)23.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乳类、蛋类、豆类等。(正确)24.进食过程中,儿童犯了错误要及时批评,以便改正。(错误) 25.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错误)26.患水痘的儿童结痂后即没有传染性了。(错误) 27. 儿童发生开放性骨折时,应先将外露骨骼推入伤口,再送医院治疗。(错误) 28. 儿童不爱吃饭可能是缺锌造成的。(正确) 29. 对于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可延长时间,直到玩尽兴为止。 (错误) 30.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错误) 31. 托幼机构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应每小时 3 次开窗换气。(正确) 32. 儿童烫伤后应立即将贴身衣服脱去再用冷水冲。(错误) 33. 学前儿童绘画、写字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10 分钟。(正确) 34. 某些儿童出现吃土、煤渣等异嗜癖是营养性缺铁的症状。 (正确) 35. 传染病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正确) 36. 儿童将豆粒放入鼻孔内可用手指抠出。(错误) 37. 儿童缺钙时,单纯补钙就可以。(错误) 38.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正确) 39. 糖有解毒功能,因此可以多吃糖。(错误) 40. 学前儿童的阅读环境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分布均匀,从右上方射入。(错误)41 .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正确) 42. 肺炎是三岁以下小儿夏秋季节的常见病。(错误) 43. 口服补液盐不应用滚开水冲化。(正确) 44. 断奶后,就应该添加各类辅助食品,以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错误) 45. 幼儿年龄小,所需热能相对比成人要少。(错误) 46. 骨折的现场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正确)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时32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课程的任务: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身体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1.知识目标: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围绕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弹塑性变形及回复和再结晶、材料中的扩散、结晶与凝固、材料中的相变、相结构与相图等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目标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热加工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2)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合建 第三节原子排列方式 第四节晶体材料的组织 第五节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掌握】:熟悉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定义、特点。 【了解】:了解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掌握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般了解】:对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的结构与内部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概论。 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晶体学基础 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离子晶体的结构 第四节共价晶体的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熟悉晶体的特点、空间点阵、晶胞、晶系和布拉菲点阵,晶向和晶面的表示方法,晶体的对称性。 【掌握】:掌握材料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致密度和配位数,点阵常数和原子半径,晶体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多晶型性。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习题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习题答案 第一节奇妙的人体 一、概念解释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2、组织:是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质组成的结构。 3、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 4、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 5、新陈代谢:是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的能量的转化过程。 二、填空题 1.头和躯干相连的部分是__ 颈_。 2.人体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_皮肤、肌肉和骨骼_等。 3.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有_60多_ 种,其中含量较多、生理功能比较明确的约__20种_ ,体内含量最高的4 种元素是碳、氢、氧、氮_,合起来占总量的96 %左右. 4人. 体内的组织有上皮组织_、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5.上皮组织具有_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_等功能。 组织6.在人体内种类很多,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部的是结缔 7.神经组织存在于_脑、脊髓和周围经系统_中,对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 9.人体内如果缺乏酶或酶分泌不足时,就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疾 三、单项选择题 1.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 A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2.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B )。 A.肾B.心肌C.肝D.胰3.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B )。 A.骨骼肌B.胃C.血液D.神经4.人体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能密切配合协调地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是( C )。 A.大脑和神经B.大脑脊髓C.神经和体液D.体液和脊髓

学前卫生学期末考试题教学提纲

《学前卫生学》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对出生头4—6个月的孩子,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是( )。 A.牛奶 B.羊奶 C.鲜果汁 D.母乳 2.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是( )。 A.铁 B.锌 C.碘 D.钙 3.在六种营养素中,可以产热的营养素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哪种疾病()。 A、智力下降 B、夜盲症 C、坏血病 D、脚气病 5、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营养素是()。 A、脂类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微量元素 6、以下几种食物中,含钙量最高的是()。 A、豆类 B、牛奶 C、肉类 D、蔬菜 7、下列哺乳对母亲的影响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哺乳可以消耗母体多于的脂肪,有利于产后体形的健美 B、哺乳会影响母亲的体形 C、婴儿吮吸乳汁,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原,可减少产后出血 D、哺乳的母亲,在以后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未哺乳的母亲患病的几率低。

8、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出生半小时就可让新生儿吸吮母乳 B、晚开奶,按时哺乳 C、应先用糖水和牛奶喂养,再用母乳喂养 D、新生儿生长24小时后才能抱给母亲喂养 9、下列食物不属于优质蛋白质的是()。 A、面粉 B、黄豆 C、鸡肉和鱼肉 D、鸡蛋和牛奶 10、、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哪种疾病()。 A、智力下降 B、夜盲症 C、坏血病 D、脚气病 11、与人的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 维生素D 12、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 A.托幼机构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13、维生素C又名( )。 A.硫胺素 B.胡萝卜素 C.抗坏血酸 D.叶酸 14、、婴幼儿的呼吸为()。 A.深呼吸 B.浅呼吸 C.腹式呼吸 D.胸式呼吸 15、年龄越小,呼吸越()。 A.强 B.弱 C.快 D.慢 16、婴幼儿眼球前后径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方称()。 A.正常视力 B.生理性近视 C.生理性远视 D.弱视 17、关于母乳喂养,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母乳中含有婴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B、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间情感的交流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院)讲课教案

皮肤生理学(最全美容 院)

皮肤生理学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就像一件严实的天然“衣服”,把整个身体包裹得天衣无缝,防止外界对人体的侵害。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1.5—2.0平方米,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具有重要的功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表皮:来源于外胚叶,它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表皮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这 两类细胞所组成,表皮一般分为5层: 1、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 (天然保湿因子)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 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防止化学物质内侵的作用。2、透明层:只存在于手掌和脚底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 质的透过,又称为屏障带。(手掌在阳光下是透明的) 3、颗粒层:有核的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郎格罕氏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 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减弱紫外线的伤害,但其 极易被盐、碱所破坏。防止体内电解质流失;此层能阻止体表内外水份通 过,致使角质层水份减少,成为角质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4、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表皮内最厚的一层,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 裂能力,参与创伤愈合,同时启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5、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具有分裂繁殖功 能,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也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化之源;基底层 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 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人的肤色深浅。每天人类皮 肤大约有10%的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分裂出来的细胞大约以10个为 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产生所谓的“表皮增殖单位”。 ★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细胞,当细胞渐渐失去了水分之后,最后死亡,就在表皮层最外部形成角质层,而成为角质细胞,进而脱落,完成代谢周期,而这个过程称为角化过程。从医学角度来讲为皮肤的新陈代谢。(如果受到日晒刺激产生的黑色素,也会跟随代谢而排出,但是代谢能力不好的人,就不容易将黑色素排出,会使得肤色不均、黝黑!)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通常有新陈代谢周期28天一说,而实际上只有18岁的健康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才是28天,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周期渐渐缓慢,一般可以用实际年龄+10天的简单计算方法测得实际新陈代谢周期。新陈代谢的快慢决定了皮肤的好坏。因为细胞是吸收人体每天所摄取的营养和氧气的,无论哪一层的细胞功能下降都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如:楼下有十箱苹果,我一个人去搬要十次才能全部搬到楼上来,如果是十个人一起去搬,那就只要一次就可以全搬到楼上来,干活的人多了,营养的输送过程微小循环也就畅通了。 反之,新陈代谢缓慢,就是说细胞分裂的速度慢,干活的人少了,供不上养分,皮肤就会形成不同的病态。 ★新陈代谢过程: 细胞生成====> 移动====> 移动====> 形成角质====> 坏死 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剥离、脱落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1) 课程编号: 30350064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1)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学分:4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物理化学、工程力学 教材: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在原来“金属学”、“物理冶金”、“材料科学”、“金属物化”、“陶瓷物化”、“固体材料结构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为强化基础,突出共性,拓宽专业而向我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如晶体学、合金相理论、固体缺陷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等为纲,讲授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材料研究工作的基础。《材料科学基础1》重点讲授晶体学、固体材料的结构、晶体缺陷和范性形变、固体中的扩散等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材料系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多,覆盖面广,理论和概念比较集中,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三、内容提要: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12学时 1.1 引言 1.2 空间点阵、晶胞和原胞、点阵常数 1.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1.4 常见的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配位数、紧密系数和间隙 1.5 晶体的堆垛方式、FCC、HCP和菱方晶体的比较 1.6 晶体的投影* 1.7 倒易点阵* 1.8 菱方晶系的两种描述:菱方轴和六方轴 1.9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点群* 1.10 晶体的微观对称性--空间群:意义、表示、应用* 第二章金属材料14学时 2.1 引言 2.2 原子结构 2.3 结合键 2.4 分子的结构 2.5 晶体的电子结构 2.6 元素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2.7 合金相结构概念 2.8 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原子/离子半径、电负性、电子价态 2.9 固溶体:意义、分类、特点、规律、性质等

儿童生理与卫生结课论文

小学生零食调查情况 ——以丽水市笋芽儿培训中心学生为例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小学教育122 姓名:周雪媛 学号: 2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作为家中宝贝的孩子们手里有了更多的零花钱可以支配,于是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各种各样的零食。同时,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爸爸妈妈也会专门添置各色的零食给孩子解馋,给孩子增加点能量。就是这些原因,小学生们接触零食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带来的健康饮食问题不容小觑。本篇论文从家庭家长、学校、小学生自身、企业生产者等几个方面分析,考究零食在小学生饮食生活占据着怎样的份额,以及是如何在各个方面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卫生的。 在论文的最后,综合前面所有的分析,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并且给出相应的可实行的建议措施方案。 关键词:营养素喜好差异学校卫生

绪论 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中被称为正餐的食物外,其余的一律称为零食。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一日三餐来满足对营养素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再去吃零食。但是零食中也有一些很好的营养,再加上每人都有各自喜爱、需求也具有购买力,人们日常生活中还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零食的。人们需要健康的零食,适时补充一些休闲小食品,可以补充正餐营养摄取的不足,同时还可抗拒疲劳,缓解压力。喜好吃零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既可以从吃零食中得到能量和营养素,也可以到享受的快感。营养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儿童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生长发育和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的热能。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还会产生营养不足造成的各种疾病。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们都不反对孩子们吃零食。可是零食的吃法可不怎么容易,作者根据在丽水市笋芽儿培训机构工作的便利机会,问访、观察、分析了身边小学生的吃零食情况,并作出了阐述与自己的观点。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著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绪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理基础(1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20070 2、课程名称(中/英文):材料科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3、学时/学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专业:112学时/7学分; 材料成型机控制工程专业:96学时/6学分 4、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 5、面向对象:本科生 6、开课院(系):材料学院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刘智恩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胡庚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石德珂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健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材料类各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对象,从材料的电子、原子尺度入手,介绍了热力学、动力学理论及纳观、微观尺度组织、细观尺度断裂机制及宏观性能。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其任务是: 1)介绍材料的成分、微观结构、制备工艺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 法; 3)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材料中的原子排列 内容:1) 原子之间的键合 2)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及点阵类型 3)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及其表示方法 4)金属的晶体结构特点 5)陶瓷的晶体结构 6)晶体缺陷的类型及特征 要求:1) 熟练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 3)熟练掌握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基本性质 4)熟练掌握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位错的运动与交互作用 第二章固体中的相结构 内容:1) 固溶体的分类、结构特点及性能 2)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分类、特点及性能 3)陶瓷晶体相的结构及特点 4)玻璃相及其形成 要求:1) 熟练掌握合金相的主要类型,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和性能特点 2)掌握玻璃相的形成条件 第三章凝固与结晶 内容:1) 结晶的基本规律 2)结晶的基本条件 3)晶核的形成 4)晶体的长大 5)结晶理论的应用 要求:1) 熟练掌握凝固基本规律及过冷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形核的基本条件 3)熟练掌握晶体长大条件、界面类型、长大机制及固溶体形态 4)了解凝固理论解释或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第四章相图 内容:1) 相、相平衡及相图制作 2)二元匀晶相图 3)二元共晶相图

儿童生理卫生学-教案

儿童生理与卫生学基础 教案

课题名称:运动系统教学时数:2学时 一、问题的提出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完成依赖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此外,运动系统还有保护、支持、造血等功能,对儿童的健康发育成长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和卫生保健措施。 2、能力目标:懂得指导和纠正儿童的不良姿势,能把握不同年龄儿童在运动上的承受能力。 3、情感目标:能理解和照顾体弱儿童的体育锻炼和活动。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儿童的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儿童运动系统的实际问题。 4、教学方法:老师结合模型和图片讲解与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用时组织课堂师生互问好,准备上课 导课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运动靠什么完成?由此导入新课:运动 系统的学习。 建议用时 2分钟 探究学习讲授新课 思考案例:1、过去的中国人裹小脚,为什么年龄越小裹越好? 2、五岁的一个小孩摔倒了,去把她的手一拉,她说手掉了, 这是什么原因? 请学生讨论,之后点个别学生回答。 建议用时 8分钟 儿童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 一、运动系统 人体各种姿态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运动系统完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出示人体骨骼模型和骨的形态图片,认识人体的骨头与形态 特点。 (一)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儿童骨骼较软;儿童的骨髓全是红骨髓;儿童手腕负重能力 差,用手做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2、灵活的关节 儿童的关节窝较浅,牢固性差,易脱臼。 3、易疲劳的骨骼肌 儿童肌肉柔嫩,含水分相对较多,易疲劳或受损伤。 建议用时 25分钟 (二)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建议用时 30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