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

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

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
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

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

设计】

《认识图形(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几位老朋友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大家知

道他们是谁吗?生:知道。

师:你们看看桌面上有什么,谁能说说它们的名字?

生:答(指名回答)师一一拿出学具重说一遍。

师:(拿出三棱柱)大家认识它吗?猜猜它的名字?

生: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真聪明,能起到这样一个名字,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你感觉怎样?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

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师:同学们,听口令,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二、感受“面”从“体”得。

(1)出示“三棱柱”(通过底面是三角形的积木,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怎样才看到这个面呢?

生:放在地上就看见了,转一下就看见了,站高一些就看见上面的了。

师:这三棱柱不能转动有什么办法?

生:把三棱柱往橡皮泥一摁,就看到了。

师:你想到的办法真棒,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和他的方法也是一样(出示课件)大家学他那样动手做一做。在橡皮泥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

师:出示三角形图,贴在黑板上。

生:齐读。

师:板书。

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三条边,三个角,尖尖的,密封)。

(2)师:拿起桌面上的印章,你们知道是什么?

生:印章。

师:看看这幅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答。

师:跟着他们做一做。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印章下面的是圆,在纸上一印,印出一个圆。

师:在桌面上有什么物体可以印出一个圆,请大家印一印。

生:印印章。

师:原来圆柱也可以印出一个圆。

生:圆。

师:齐读。贴出圆形(板书“圆”)用你们明亮的眼睛观察一下,你看出什么?生答。

(3)出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

师:图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小男孩拿这长方形在纸上描。

师:描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生:描,探索出什么?

师:出示学生所描的。长方体每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板书)

生答。

(4)出示正方体,你能想出用什么办法把它的面画下来?

生:在纸上描。

【篇二:最新人教版一年级小学下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

改!)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

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

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

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

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

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

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

形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

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单元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

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

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

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篇三: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优

质课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

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

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

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

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

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

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

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

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

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

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

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 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 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 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 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七年级数学上册《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模型。 3.一些图片 二、教学过程:

再结合:怎样画出一个五角星?……等问题----导入本章。 2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等图片,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形状的实物得到常见的几何图形,-----引入几何图形。 讲授新知 1.立体图形概念:首先结合从实物中可以得到的学生很熟悉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其次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 2.活动:多媒体演示教材第115页思考题(上)(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 议一议 出示教具模型(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练一练 完成教科书第115页思考题(下),并进行学习汇报。多媒体演示:学生带来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本引言一方面是本章的引言,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初中阶段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引言。 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形展示,让学生形象感知从中得到的图形,进而引入本节的课题。 结合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对概念作了通俗描述。 加强学生对它们的认识;观察、感受几何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好地识别几何体。教师巡视指导,提倡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互相补充。 通过练一练,结合具体实例引入,从熟悉的生活中识别图形,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对于平面图形,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了,此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平面图形学习,交流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 硬件:28台银河电脑组成的网络教室。 软件:教师机和学生机的操作系统都是Win 98,教学软件是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办公软件Word、几何画板。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和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掌握各种图形的直观形象,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能力,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⑴ 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⑵ 通过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和研究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计算机是学习的好帮手“的意识。 ⑶ 结合计算机和网络,使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再现、整理、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特征,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完善认识结构。 教学难点:沟通联系,构建知识系统。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常见的平面图形已经比较熟悉,对于它们的特征与性质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不少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记背几何概念,通过学习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学会动手做几何实验。 四、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方法,构建知识系统 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知识点多、概念多。复习时,对各种图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益于学生区别知识之间的异同,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系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加强操作训练,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中加强操作训练,要求学生在电脑中把以前学过的图形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不仅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主体地位 复习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图形进行系统的整理,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及时地利用网络教室管理软件把学生好的作品“屏幕广播“,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五、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⑴ 对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加强培训 要求学生要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建立属于自己的文件夹,会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会熟练操作IE,进行简单的网上浏览,会利用BBS与别人交流,能在BBS上发新贴子和回复别人的帖子。 ⑵ 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培训 几何画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软件,虽然与画图相类似,但为了提高课上的操作实效,让学生基本使用几何画板还是很有必要的。 2、复习整理 由于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把每个知识点都去复习,只要把学生还不懂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表格,表格如下: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看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并抽象出有哪些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3)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______图形。 (4)几何图形主要关注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3,并思考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什么是立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课本118页思考题(图4.1-4) 3.平面图形 (1 )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它们是平面图形。 (2)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做课本119页练习 2.做课本123-124页第1、2、3题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⑥ 2.课本125页第7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能处理表示特别意义的数的代数式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常见的几何体:柱体、锥体、球体 柱体:柱体上下有两个底面,这两个底面的大小相同,且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城的几何体叫做棱柱。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柱四棱柱三棱柱六棱柱

锥体: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由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组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根据棱数可分为三棱锥,四棱锥等。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球体 球体: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所围成的曲面围成的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要点诠释: (1)柱体从上至下形状一致是其区别与其他几何体的重要特征;而锥体从上至下形状不一致。柱体和锥体还可以从底面上来区分,柱体有两个底面,而锥体只有一个底面。 (2)圆柱和棱柱的区别:圆柱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而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四边形。 (3)球体与圆不同,球体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图1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举一反三: 1.如图下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知识点二、多面体 由平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 根据围成多面体的平面图形的个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等。 要点诠释: (1)多面体的各面都是平的。 (2)棱柱、棱锥是多面体,而圆锥、球体都不是多面体。 2.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C ) A.四棱柱 B.三棱柱 C.圆锥 D.六棱锥 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立体图形的视图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简单识别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认识三视图 (1)三视图法: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和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2)从立体图形的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图形叫做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做视图,依观擦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要点诠释: 三视图都是平面图形,与物体的摆放有关。同一物体,不同的摆放会出现不同的视图。所以要想反映物体的总体形象,就要多角度观擦。 3.如图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举一反三: 2.如图是一个圆柱体,请指出它的三视图。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集体教案

威戎小学2011年秋季第六周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主备:李彩云备课人员:张宏芳高凤国杨学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学习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学习过程: 一、导入(5分钟):出示教学用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8分钟):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 一、知识导向: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 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 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 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 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基础: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 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 2、知识形成: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 (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 (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 (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 (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 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数学的学习应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如何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重要的第一步。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1 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应用意识。 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指导】 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基础。本单元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形状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它既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3.收集大量的学习素材。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情景导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 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 (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习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设计篇三 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能简单表达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2283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 P32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 技能目标: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方便袋)。

2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设计 一、设疑激情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 4 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 4 — 5 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个方便袋,每个方便袋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每个小组物品相同。)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 .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仔细看一看袋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袋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 .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你们的礼物是什么,他们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 .提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 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二、操作感知 1 .分──揭示概念。 a. 分一分: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 汇报。(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谁能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各地优质课获奖-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 念。3、在拼图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往以及创新、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七巧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本课,教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梯形、多边形。本课旨在增强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学生头脑中有这些图形的表象,能正确区分、辨认这些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七巧板。 1.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都拼过什么图形或图案呢?老师也喜欢玩拼图游戏。 请同学们认一认它们像什么?(课件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图片。) 2.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拼的?(七 巧板)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拼 成图片,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七巧板的神 奇、有趣。】二、认识七巧板,激发民族自豪感。 1. 认识七巧板。师: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把七 巧板倒出来。仔细观察七巧板,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①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②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有五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一块;③两块大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两块小三角 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中三角形”……) 2. 介绍七巧板。师:小小七巧板,可是不简单,我们来 听听关于七巧板的小知识。(课件播放: 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用七巧板 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进一步熟悉学 过的平面图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用 “知识窗”形式,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丰富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动手拼摆,体验 探索。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个魔术呀? 1. 用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我们所学过的图形。(1)全体同学动手 体验。(2)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小结:用这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成了我们认识 的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形状。2、分组用三块板拼,形状还是我们学过的图形。(1)分组动手 体验:男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形状的小桌面。女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 块正方形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图形。(2)分别指名在投影仪上汇报。(3)小结:用三块板,我们拼出了三角形、正方 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梯形,真是太了不起了! 3、用4至7块板拼。师:如果用4块、5块或者6块、7块 板来拼,你还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学生用4至7块板拼图形。(2)汇报。【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用两 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接着,又加上一块板,用三块板进行拼摆;然后再用4至7块板进行拼摆,要求都是拼 摆学过的图形。教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面临一次次的问题挑战,在动手拼摆挑战问题的同时,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4、师:用七巧板不 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更神奇的呢!小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小狐狸》(课件边演示教师边叙 述故事情节: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一只小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使劲的跳呀跳呀,想摘架上的葡 萄。但是,它努力地跳了半天,一个葡萄也没摘到。于是,小狐狸生气的想:哼!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2)这只小狐狸就 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其实,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还可以拼出人物、动物、建筑、工具等等 图案。(课件逐一出示示范图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①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图;②七巧 板能拼出那么多图案,太神奇了!(教师补充课题:神奇的七巧板)③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很了不起!……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创意拼图 1. 师:想不想用手中的七巧板也创作一幅七巧板画?要求:七块板要全用上,不能丢、不能分、不能重叠。 2.展示、评 价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4.1.2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