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题,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比赛完成。

五、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形 教学目: 1.使学生直方体、正方体、柱和球,能辨些形,准确 地出它的名称 . 2.从物抽象到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念. 3.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中,合运用多种感官,体数学知的形成 程,感受学数学的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系. 教学重点: 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物与形,初步建立空念. 教具准: 木,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程: 一、情境,激趣 (出示各种形的画面 . ) :看!老里有一些不同的形,想知道它能成什么?(把形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一起来上,你愿意? 机器猫最喜玩木了,你喜?想玩? 二、展开活,提出 1.:每个小的桌上都有一堆木,在,你就一玩一玩吧! (分小活) 2.:由于关系,我先玩到里吧. 老有个建,能不能把手中的木先分,再整地放好呢? 3.:各同学商量一下,你想把些木按什么来分?分成几? 4.小 . (学生将木分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色分,有的按大小分, 有的按特点分??)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 (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 (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 6 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 6 个面的? 能上来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 6 个面都一样 . 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 6 个面 . 而且正方体的 6 个面一样大 .(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 点 . 3.汇报交流 . (1)每个面都是平的 .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 6 个面 .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 硬件:28台银河电脑组成的网络教室。 软件:教师机和学生机的操作系统都是Win 98,教学软件是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办公软件Word、几何画板。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集中整理复习,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和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掌握各种图形的直观形象,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能力,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⑴ 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 ⑵ 通过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和研究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计算机是学习的好帮手“的意识。 ⑶ 结合计算机和网络,使学生在旧知的复习中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再现、整理、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特征,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完善认识结构。 教学难点:沟通联系,构建知识系统。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常见的平面图形已经比较熟悉,对于它们的特征与性质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但不少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记背几何概念,通过学习使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学会动手做几何实验。 四、教学策略 1、运用比较方法,构建知识系统 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知识点多、概念多。复习时,对各种图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有益于学生区别知识之间的异同,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系统,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加强操作训练,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中加强操作训练,要求学生在电脑中把以前学过的图形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不仅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发挥主导作用,体现主体地位 复习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对学过的图形进行系统的整理,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及时地利用网络教室管理软件把学生好的作品“屏幕广播“,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 五、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⑴ 对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加强培训 要求学生要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练,建立属于自己的文件夹,会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会熟练操作IE,进行简单的网上浏览,会利用BBS与别人交流,能在BBS上发新贴子和回复别人的帖子。 ⑵ 对几何画板软件的培训 几何画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软件,虽然与画图相类似,但为了提高课上的操作实效,让学生基本使用几何画板还是很有必要的。 2、复习整理 由于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把每个知识点都去复习,只要把学生还不懂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所以,在课前给学生发了一张表格,表格如下: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能处理表示特别意义的数的代数式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常见的几何体:柱体、锥体、球体 柱体:柱体上下有两个底面,这两个底面的大小相同,且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的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城的几何体叫做棱柱。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柱四棱柱三棱柱六棱柱

锥体: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由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组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根据棱数可分为三棱锥,四棱锥等。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绕旋转轴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球体 球体:半圆以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旋转,所围成的曲面围成的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要点诠释: (1)柱体从上至下形状一致是其区别与其他几何体的重要特征;而锥体从上至下形状不一致。柱体和锥体还可以从底面上来区分,柱体有两个底面,而锥体只有一个底面。 (2)圆柱和棱柱的区别:圆柱的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而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侧面是四边形。 (3)球体与圆不同,球体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图1 解:(1)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举一反三: 1.如图下所示,写出图中各立体图形的名称。 解:①圆柱,②五棱柱,③四棱锥,④长方体,⑤五棱锥。

知识点二、多面体 由平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 根据围成多面体的平面图形的个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八面体、十二面体等。 要点诠释: (1)多面体的各面都是平的。 (2)棱柱、棱锥是多面体,而圆锥、球体都不是多面体。 2.下列几何体中,不是多面体的是( C ) A.四棱柱 B.三棱柱 C.圆锥 D.六棱锥 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立体图形的视图 一、重难点梳理 重点简单识别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二、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认识三视图 (1)三视图法: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和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2)从立体图形的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图形叫做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做视图,依观擦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通常将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称作一个物体的三视图。 要点诠释: 三视图都是平面图形,与物体的摆放有关。同一物体,不同的摆放会出现不同的视图。所以要想反映物体的总体形象,就要多角度观擦。 3.如图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图3 解:(1)左视图,(2)俯视图,(3)正视图 举一反三: 2.如图是一个圆柱体,请指出它的三视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执教时间:2010年9月29日 执教班级:一(3)班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

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分辨;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 一、知识导向: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 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 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 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 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 1、知识基础: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 生活物体苹果、球天坛顶端塔顶粉笔盒笔筒类似图形球体圆锥棱锥棱柱圆柱 2、知识形成: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 (1)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 (2)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 (3)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 (4)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5)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 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数学的学习应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如何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重要的第一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 (一)单元概况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单元目标知识目标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能力目标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概念。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教学方法观察、讲授、引导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时安排3单元小结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小组汇报 分的情况。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集体交流。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1)实物画出图形。(2)记忆想象。①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②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拼、搭、摸、滚、说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知道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具、学具准备: 1、 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搭一搭,初步感知每种图形的不同 1 、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作品?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这些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2、学生拼搭作品 在拼搭之前请同学们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比哪个小组拼搭的又快又好,比比谁的手儿巧。(板书课题:谁的手儿巧)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3、小组展示作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噢,都想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吧,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搭的是什么?(学生分组介绍) 4、学生评价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学生评价) 5、说发现 同学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二、分类起名,揭示课题 1、分一分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这么多物体,很乱、很不整齐,现在请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讲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 案

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 (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一年级上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一年级上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 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狗贝贝给大家请来了几个图形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图形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演示课件) 2.认识这几个图形朋友吗?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呢? (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

谁知道第四个图形朋友叫什么名字呢?(三角形)还有不同的看法吗?(三角体) 其实这个图形朋友叫三棱柱,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谁还能 再说说? 3.这几个图形朋友真调皮,一个个跳到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弄得到处都是脚印。你能猜猜他们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吗?先跟你的 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这些图形朋友会留下什么形状的脚印呢?圆柱体会留下……?为什么?正方体会留下……?长方体会留下……?三棱柱会留下……?这些物体留下的脚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些有趣的图形朋友。板书:有趣的图形 二.玩中认图形 认识我手中的图形朋友吗?(正方体)你能不能找出正方体呢?举高,看看都拿对了吗?从正方体的面上你能找到什么图形呢?(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你找到几个正方形呢?(6个)谁能到前面来摸一摸你找 到的正方形呢?我们也一起摸摸,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好吗? 用刚才的方法,在你喜欢的物体的面上找一找,看看你还能找到什么图形朋友呢? 生汇报:我在圆柱体上找到圆,我在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 (举起圆形)知道这是谁的脚印吗?(圆柱体)谁知道老师是怎么把 脚印留到纸上的吗?你有没有其他办法也让这些图形朋友在你的纸上 留下脚印呢? 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汇报说方法 师多媒体展示方法 第一种方法:印一印,第二种方法:画一画。谁能说说用第二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呢?(按住不能移动)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南洲小学梁敏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7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本节课所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书写格式也比较规范整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另外,由于本班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说数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板书提示及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表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今后能够学会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笔算45×12=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1、分位相乘;2、数位对齐;3、合并相加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铺垫。)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比较45×12和145 ×12两道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班级:一( 3)班授课教师:范湘玲 一、教学目: 1.通操作和察 ,使学生初步方体、正方体、柱、球;知道它的名称;会几种物体和形。 2.培养学生手操作、察能力 ,初步建立空念。 3.通学生活 ,激学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新意 。 二、教学重、点: 初步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物与形 ,建立空 念。 三、教具、学具准: 各种形状的物体 ,形卡片 ,算机件、投影片。四、教 学程: (一)、物入: 教:小朋友 ,我在生活中会看各种各的物体 ,看看老台上的西 , 你都?告老它叫什么名字 ,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学生回答:茶叶盒、、珠、文具盒、粉笔盒??(二)、操 作感知: 1、分一分 ,揭示概念。 (1)教:很好 ,大家都些西。那我再来看看大家来了什么啊?(出 示 flash 画)咱在要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儿。看 ,如果老把文具盒 放在第一个方框内 ,那有哪些西和它形状一 ,我可以把它和文具盒放在 一呢?(肥皂、盒)第二个方框内老放上魔方 ,那有什么和魔方可以放在 一的?(色子、墨水盒)有没有啊?(没有了)在第三个方框内 ,你想放上 哪些物品呢?(水、可罐、笔筒、接力棒)好的 ,那第四个放上什么呢?(珠、皮球、足球) (2):你是怎分的?什么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几:一是方 方的;一是四四方方的;一是直直的 ,

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教师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 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出示幻灯片)教师:我们把形状像肥皂盒、纸盒、文具盒这样长长方方的叫长 方体;和魔方、色子、墨水盒一样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体;跟水壶、可 乐罐、笔筒、接力棒一样直直的 ,柱子一样的 ,我们就叫做圆柱;而弹珠、皮球、足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球。(边说边在黑板上画 出模型 ,写出名称) (4)说一说 ,你身边有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呢?老师要 叫一些小朋友起来说说,把你们的手举好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即时 给予肯定) (5)练习题。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了。注意观察,把上面一排的 物体与下面相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比如说红色的盒子是正方体 , 我 们就把它和正方体连在一块。 2、摸一摸 ,感知特点。 (1)现在跟老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这些物体全部放入这个纸袋里面 ,你们说叫老师拿出什么形状的物体 ,老师不看 ,就用手拿出什么 ,你们看老师拿的对不对。(学生说 ,老师拿)知道老师为什么每次都能 拿对吗?(因为老师用手摸了 ,感觉)对了 ,老师用手摸了 ,知道它们的 特点 ,所以就很容易拿对了。现在你们自己摸一摸老师发给你们的模型 , 自己感受一下。 (2)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然后把 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班上交流。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 ,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 ,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 ,上下一样粗细 ,两头是圆的 ,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等 ,教师应给予肯定 ,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形成表象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2)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现在闭上你们的眼睛 ,老师现在说什么图形 ,你们就在自己脑海中想一想它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拿出来。四四方方的 ,平平的 ,自己想一下应 该是什么 ,然后拿出来;两头圆圆的 ,直直的 ,上下一样粗细;长长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基本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和图形的性质;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通常画一个立体图形要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如从不同方向看图1就可得到图2中的三个图形.同样由图2的三个图形也可以画出图1.如果不能认真的观察分析

立体图形的特征,就不能正确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图1 图2 2.在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概念时,容易出现延长直线或延长射线之类的错误.在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容易忽视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这条射线的顶点. 3.直线有这样一个重要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有这样一条重要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应抓住性质中的关键性字眼,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 4.注意线段的中点是指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而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这里应特别注意线段与距离的区别,即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则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是不能等同的. 5.角的表示方法中,当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时,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将表示这两个点的字母分别写在顶点字母的两旁,两旁的字母不分前后. 6.在研究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常常误认为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 例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解: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例2如图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