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排风罩

局部排风罩

局部排风罩设计

局部排风罩设计

2.4 接受罩 某些生产过程或设备本身会产生或诱导一定的气流 运动,而 这种气流 运动的方 向是固定 的,我们 只需把排风罩设在污染气流前方,让其直接进入罩内排出即可,这类排风罩称为接受罩。顾名思义,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污染气流的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罩口的抽吸作用造成的。图2-10是接受罩的示意图。接受罩的排风量取决于所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它的断面尺寸不应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2.4.1 热源上部的热射流 接受罩接受的气流可 分为两类:粒状物料高速 运动时所诱导的空气流动 (如砂轮机等)、热源上部 的热射流两类。前者影响

因素较多,多由经验公式确定。后者可分为生产 设备本身散发的热烟气(如炼钢炉散发的高温烟 气)、高温设备表面对流散热时形成的热射流。 通常生产设备本身散发的热烟气由实测确定,因 而我们着重分析设备表面对流散热时形成的热 射流。 热射流的形态如图2-11示。热设备将热量 通过对流散热传给相邻空气,周围空气受热上 升,形成热射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从一个假 想点源以一定角度扩散上升的气流,根据其变化 规律,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热射流在不同高度的 流量、断面直径等。 在4.7~9.0 H的范围内,在不同高度上热射 /= B 流的流量 2/3 3/1 Q L z=m3/s .0Z 04 (2-3) 式中Q——热源的对流散热量,kJ/s + =m B .1 Z26 H (2-4) 式中H——热源至计算断面的距离,m

B ——热源水平投影的直径或长边尺寸,m 。 对热射流观察发现,在离热源表面()B 2~1处射流发生收缩(通常在B 5.1以下),在收缩断面上流速最大,随后上升气流逐渐缓慢扩大。近似认为热射流收缩断面至热源的距离p A H 5.10 ≤=1.33B (p A 为热源的水平投影面积),收缩断面上的流量按 下式计算 2 /33/10167.0B Q L = m 3 /s (2-5) 热源的对流散热量 t F Q ?=α J/s (2-6) F ——热源的对流放热面积,m 2 t ?——热源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α ——对流放热系数,α=A ·?t 3 /1, J/m 2 ·s ·℃ 式中 A ——系数,对于水平散热面A =1.7,垂直散热面A =1.13, 在某一高度上热射流的断面直径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参考内容]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 作者:赵容来源:转载发布时间:2008-4-29 8:02:39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局部排风罩在除尘排毒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对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设计合理,用较小的排风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可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物吸入罩内,达到高效的捕集效率,确保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值限的要求;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局部排风罩种类繁多,在生产实践中,其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设计不规范及安装,应用不当,不能发挥局部排风罩应有的性能,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重点对因局部排风罩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工作环境中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局部排风罩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及这评价,旨在找出局部排风罩在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办法,以实际工作中局部排风罩的正确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 1、局部排风罩型式的选择不当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应用者均能选择正确的排风罩型式,但也有个别排风罩型式选择错误。如某推台锯在锯木时产生木尘,因木尘颗粒较大、比重较大,推台锯锯木时产生的木尘,沿锯木流线运动较短距离后便落至地面,通常原则,应采用下吸风罩控制推台锯产生的木尘,但设计中采用了上吸风罩,控制效果极差。 在采有相同排风量的情况下,改为下吸罩,检测结果表明,操作位木尘浓度比设置上吸风罩时降低了5.95倍。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局部排风罩开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控制效果。 2、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设计不合理 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对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影响极大。调查中发现,局部排风罩罩口距有害物发生源距离较远,未对准有害物气流方向,局部排风罩罩口被遮挡,罩壳扩张角过小,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小于设计中应达到的风速等现象比较普遍。下面,就上吸罩、侧吸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2所示。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排风罩距有害物的距离可以分别拉近0.6m及0.3 m; 实测罩口平均风速均为0.3m/s,低于设计应满足罩口平均风速的70%,操作位有害物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接触限值的1.6和2.0倍。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排风罩距有害物的距离可以分别拉近0.2m和0.1m;实测罩口平均风速仅为0.39m/s和0.82m/s,吸入风速分别为0.20m/s和0.38m/s罩口风速分别低于设计应满足吸入风速的60%和24%,操作位有害物质浓度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限值的13.4和1.7倍。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

常用局部排风罩设计要求 8:02:39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局部排风罩在除尘排毒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对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经济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设计合理,用较小的排风量即可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可将发生源产生的有害物吸入罩内,达到高效的捕集效率,确保工作场所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值限的要求;反之,用很大的排风量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局部排风罩种类繁多,在生产实践中,其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设计不规范及安装,应用不当,不能发挥局部排风罩应有的性能,从而导致控制效果不佳。为此,我们重点对因局部排风罩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工作环境中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局部排风罩机进行了现场调查及这评价,旨在找出局部排风罩在设计、安装及应用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办法,以实际工作中局部排风罩的正确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 1、局部排风罩型式的选择不当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应用者均能选择正确的排风罩型式,但也有个别排风罩型式选择错误。如某推台锯在锯木时产生木尘,因木尘颗粒较大、比重较大,推台锯锯木时产生的木尘,沿锯木流线运动较短距离后便落至地面,通常原则,应采用下吸风罩控制推台锯产生的木尘,但设计中采用了上吸风罩,控制效果极差。 在采有相同排风量的情况下,改为下吸罩,检测结果表明,操作位木尘浓度比设置上吸风罩时降低了5.95倍。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局部排风罩开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控制效果。 2、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设计不合理 局部排风罩位置及罩口风速对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影响极大。调查中发现,局部排风罩罩口距有害物发生源距离较远,未对准有害物气流方向,局部排风罩罩口被遮挡,罩壳扩张角过小,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小于设计中应达到的风速等现象比较普遍。下面,就上吸罩、侧吸罩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2所示。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排风罩距有害物的距离可以分别拉近0.6m及0.3m; 实测罩口平均风速均为0.3m/s,低于设计应满足罩口平均风速的70%,操作位有害物浓度分别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接触限值的1.6和2.0倍。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排风罩距有害物的距离可以分别拉近0.2m和0.1m;实测罩口平均风速仅为0.39m/s和0.82m/s,吸入风速分别为0.20m/s和0.38m/s罩口风速分别低于设计应满足吸入风速的60%和24%,操作位有害物质浓度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限值的13.4和1.7倍。 由此可见,排风罩距有害物发生源的距离较远,罩口未对有害物发生源及罩口被遮挡,罩壳扩张角过小,局部排风罩罩口风速及吸入风速过低等已成为影响局部排风罩控制效果

局部排风罩设计

局部排风罩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接受罩 某些生产过程或设备本身会产生或诱导一定的气流运动,而这种气流运动的方向是固定的,我们只需把排风罩设在污染气流前方,让其直接进入罩内排出即可,这类排风罩称为接受罩。顾名思义,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污染气流的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罩口的抽吸作用造成的。图2-10是接受罩的示意图。接受罩的排风量取决于所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它的断面尺寸不应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 2.4.1 热源上部的热射流 接受罩接受的气流可分为两类:粒状物料高速运动时所诱导的空气流动(如砂轮机 等)、热源上部的热射流两类。前者影响因素较多,多由经验公式确定。后者可分为生产设备本身散发的热烟气(如炼钢炉散发的高温烟气)、高温设备表面对流散热时形成的热射流。通常生产设备本身散发的热烟气由实测确定,因而我们着重分析设备表面对流散热时形成的热射流。 热射流的形态如图2-11示。热设备将热量通过对流散热传给相邻空气,周围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射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从一个假想点源以一定角度扩散上升的气流,根据其变化规律,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热射流在不同高度的流量、断面直径等。 在4.7 B H的范围内,在不同高度 9.0 /= ~ 上热射流的流量 3/1 2/3 L z= m3/s (2-3) Q .0Z 04 式中Q——热源的对流散热量,kJ/s

B H Z 26.1+= m (2-4) 式中 H ——热源至计算断面的距离,m B ——热源水平投影的直径或长边尺寸,m 。 对热射流观察发现,在离热源表面()B 2~1处射流发生收缩(通常在B 5.1以下),在收缩断面上流速最大,随后上升气流逐渐缓慢扩大。近似认为热射流收缩断面至热源的距离p A H 5.10≤=(p A 为热源的水平投影面积),收缩断面上的流量按下式计算 2/33/10167.0B Q L = m 3/s (2-5) 热源的对流散热量 t F Q ?=α J/s (2- 6) F ——热源的对流放热面积,m 2 t ?——热源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 α——对流放热系数,α=A ·?t 3/1,J/m 2·s ·℃ 式中 A ——系数,对于水平散热面A =,垂直散热面A =, 在某一高度上热射流的断面直径 B H D z +=36.0 m (3-7) 2.4.2 罩口尺寸的确定 理论上只要接受罩的排风量、断面尺寸等于罩口断面上热射流的流量、尺寸,污染气流就会被全部排除。实际上由于横向气流的影响,放射流会发生偏转,可能溢向室内,且接受罩的安装高度越大,横向气流的影响越重,因此需适当加大罩口尺寸和排风量。 热源上部接受罩可根据安装高度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低悬罩(p A H 5.1≤),高悬罩(p A H 5.1>)。p A 为热源的水平投影面积,对于垂直面取热源顶部的射流断面积(热射流的起始角为5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