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上海产业结构主要特征透析

刘刚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 200003)

摘要:2009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和稳定、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不够强等问题,建议采取创新制度、提高调控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上海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占先机。

关键词: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对策建议

2009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上海坚定不移地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重点工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上海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展望2010年,上海将紧紧抓住机遇,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2009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1、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

2009年,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双双大幅增长的拉动下,上海第三产业增长加快,是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59.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从横向比较看,上海第三产业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及部分沿海省市,增幅高出全国3.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北京2.3个百分点、山东1.9个百分点、广东1.6个百分点和浙江0.1个百分点(见表1)。

2009年,上海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但全年增速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下降3.5个百分点。

“十一五”以来,上海更加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经济为的产业结构正在加快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连续第5年保持上升并且明显加快,2009年达到59.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逐步下降,2009年已降至40%以下(见图1)。

图1 2001~2009年上海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把推进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相继实施,一批突破性的创新试点顺利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明显加快;加快推进贸易中心建设,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程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迪斯尼项目获国家批准。金融业、航运业、商贸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见表2)。

股市房市率先回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双双大幅增长,两个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50%。2009年,证券市场成交大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提高2.1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好

于预期,市场成交活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220.92亿元,增长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2%。

商贸业保持较快增长,且波动较小,是支撑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2009年,商贸业发展稳中有快,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18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提高1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599.26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

交通运输业、住宿业等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下降。2009年,由于进出口大幅下降,外贸货物运输量降幅深、回升慢,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下降 4.2%。受全球经济衰退、甲型流感爆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国际旅游入境人数有所减少,商务活动也相对低迷,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7.5%。

3、先进制造业发展得到有力推进

把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聚焦九大重点领域,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高技术产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增长速度领先全市工业。2009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60.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3%。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6.24亿元,增长7.3%,增幅高

出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0.9%,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0.4%,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见表3)。

适应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国内市场销售,内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对工业的负向拖累有所减弱,由此实现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见表4)。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以内需为主的行业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生产、销售和利润均大幅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以外需为主的行业利用扶持政策,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全力稳定传统市场,生产逐步走出低谷。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79.9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持有保有压,提高资源和土地利用效率。2009年,全市调整淘汰落后产能846项,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均明显下降。

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1、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和稳定

当前,上海正处在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与世界主要城市相比仍明显偏低,在国内也低于北京。2009年,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仍不足60%,而纽约、伦敦、香港等城市已超过80%,北京也达到75.9%。

从产业内部看,上海第三产业增长波动较大,发展均衡性和稳定性不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较高,但这两个行业都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发展关联度高,往往呈现增幅同步起落的走势,从而放大了第三产业增速的波动(见图2)。教育、卫生、居民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目前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所占比重较低,对第三产业整体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信息服务、会展、创意产业、知识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发展尚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稳定增长的大局。

图2 2004~2009年上海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2、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仍不够强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形势下,2009年上海工业行业集中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竞争力有所减弱等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出来,对工业结构调整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

上海工业门类广,但行业集中度偏低,重点工业产品占全国的比重降低,产品优势有所减弱。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全部工业40个大类行业中,上海工业共涉及34个行业,行业覆盖面达到85%。但近年来,上海电子信息、汽车、钢材等传统优势制造行业的竞争力却有所减弱,重点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2009年,上海集成电路、民用钢制船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与2001年相比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以上,汽车、钢材产量的比重均下降到10%以下(见图3)。上海国有控股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经济的比重较高,民营工业经济比重明显偏低,导致自主创新活力不够、能力不够强,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较低。2009年,上海国有控股和外商及港

澳投资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7.5%和59.6%,均明显高于全国及主要沿海省市。

图3 上海部分重点工业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变化情况

从趋势看,高新技术产业化将成为未来推动上海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目前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也缺乏核心优势企业支撑,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对整体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较小。

三、2010年上海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都将面临大调整。上海要深刻认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力争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打好基础,抢占先机。

一是要创新制度,提高调控水平,进一步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比如,探索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税收制度,创新试点税收整体转型改革;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提高政府各类产业升级扶持基金的使用效率,集中资金开展重点

产业升级和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要优化优秀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上海知识与智力高地的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的文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推进金融创新、航运发展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四是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落实各项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抓紧出产能、见效益。

五是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打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龙头企业。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 南 (2014 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上海市能效中心

编委会成员 顾问:周波徐逸波 编委会主任:李耀新王建平 副主任:原清海杨莉 编委会成员:侯金花吴金城刘慧倪前龙刘卫星 徐海朱静蕾黄德马傅海楼振飞 张忠成李贤葵魏玉剑俞增盛 主编:原清海 副主编:侯金花刘慧刘卫星徐海 责任编辑:单丛利朱静蕾陶然黄德马 编辑:-i— 王茜茜 秦宏波任庚坡郑东林朱冰 张敏张麒顾海雯肖榕任春江 刘珈铭王祺孟思齐巫蓓 联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市经济信息化委结构调整推进处市统计局能源资源统计处市节能监察中心市能效中心 电子邮箱:wangxx@https://www.doczj.com/doc/b214549036.html, 联系电 话: 23112730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效,是上海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为更好指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升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统计局编制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把由限制类、淘汰类目录、产品能耗限额、设备能效限定值构成的“负面清单”与由能效标杆值、节能评价值、新建准入值、能效平均水平构成的“能效指南”有机整合,“负面清单”重点指向“压和减”,具有约束性、强制性,旨在推进产业转型调整,扩展产业升级新空间;“能效指南”重点指向“新和增”,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旨在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负面清单”收录涉及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等12 个行业、386 项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指导目录,汇总107 项工业产品单耗限额值、569 项重点用能设备能效限定值,按照“高起点、高要求、高基准”的要求,新增和提升的条目横向比较全国最严。该清单配套本市差别电价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空间。 “能效指南”遴选60 种工业产品117项国际国内能效标杆值,4 类非工业行业39项节能评价值,5类重点用能设备561项节能评价值,整理45 个工业产品单耗行业平均水平,及35 个大类行业、155 个中类行业的产值能效平均水平。在聚焦工业的同时,引入了机关、医院、饭店、商场等行业的能效评价体系,增强了实用性。 编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管理方式的探索性尝试,由于是首次编制发布,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改进,希望使用本书的社会各界予以批评指正,使之不断充实完善,更加科学、实用,更好地指导本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能效提升工作。 编者 2014年5月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年)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版) 为更好地指导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合各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际需要,我委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8版)》,现印发给你们,请 认真按照执行。 一、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指导各区、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 8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本《负面清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15个行业,共541项内容(淘汰类337项、限制类204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 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 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等。 2.限制或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2021年)”是指应于2021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3.调整措施。1)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2)对《负面清单》中所列淘汰类的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条目说明。1)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负面清单》不一致的,以《负面清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负面清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河北省生产总值的影 响 专业:金融学学号:41016113 姓名:卢红吉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GDP;可是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为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省亦是如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省的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当前上海区县经济结构(精)

一、当前上海区县经济结构 调整和优化的重点 就上海区县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各区县面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在当前人均GDP5000美元向8000美元迈进这个阶段里,产业能级提升任务很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重点。另外,上海各区县经济正处于一个融入全球、融入长三角、融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的活力和资本的活力对经济的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加上上海区县一般不拥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对上海区县经济提高竞争力,扩大资本规模,增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保证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优化,获得相应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投资结构和引资结构的优化,从而使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优化落到实处,因此对上海区县,尤其是中心城区来说,土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显得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县经济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竞争来促进区县经济发展。在上海区县竞争环境构建中,除了从“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管理角度构建的竞争环境外,从经济上讲,各区县构建大、中、小并举的企业组织结构就十分重要。站在政府层面考虑,当前上海区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主要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土地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五个方面。 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中的不同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产业结构优化主要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所有制结构优化主要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土地结构优化主要是促进投资结构、引资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产品结构优化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正是因为经济结构中的不同方面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所以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多方面下手,多个角度进行,这样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实际效果就会较好。 二、上海区县经济结构 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为进行区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政府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区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在区县产业业发展总体目标、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等。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产业发展的全部。部分应该服从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只有在产业发展的整体中才能效果最大化和作用最优化。 1、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上海区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要考虑特色产业的发展,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不是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是上海中心城区,考虑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几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区县应当鼓励具有本区县比较优势(包括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对这一类产业区县政府才加以政策引导和服务聚集,其余非特色产业就让市场自行调节,既不鼓励也不反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区县特色产业不是目前区县经济规模最大的产业,也不是缺乏发展潜力的产业,而是与兄弟区县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次,区县要着重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很高,但若主要是由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为主,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重很低,则这种高比重的三产结构是不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产业内部结构高度化问题,通常讲的提升区县产业能级,实际上就是指产业内部结构高度化问题。再次,区县要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像一个企业的产品结构一样,需要形成支撑当前经济规模的主导产业(主要特征为产业规模大,但增长潜力小);发展较快的几个新兴产业(主要指产业规模小,但增长速度快)和努力培育的战略产业(主要指目前产出很小,但未来市场前景很大)。区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特别要注意优化资源性产业(如房地产)和内需本地化产业(如以本地居民内需为主的零售业)。

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2020修订版

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2020修订版)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降耗、推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发改价格〔2017〕194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18〕943号)、《十六部门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7〕30号)和《关于本市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8〕41号)等,结合本市实际,对《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4〕12号)进行修订,形成本办法。 第二条(差别电价的涵义) 本办法所称差别电价,是指按照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落后产能和低效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加价政策,向所属企业加收高于普通电价的电费。 第三条(实施差别电价对象认定标准) 企业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对其实施差别电价: 1.列入国家《部分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的;存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限制类和淘汰类的; 2.生产单位产品能耗超过国家或本市颁布的强制性限额标准的; 3.列入本市各区通过实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认定为D类(整治淘汰类)的; 4.其他国家及本市相关文件规定的。

第四条(加收标准) (一)计量范围 1.加收对象用电量能够通过市电力企业安装的收费电表(按照国家计量标准)单独计量的,仅对该对象用电量加收差别电价。 2.加收对象用电量不能单独计量的,对企业全部用电量加收差别电价。 (二)加价标准 1.限制类装置用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20元;淘汰类装置用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50元。 2.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限额标准一倍(含)以内的,比照限制类装置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装置电价加价标准执行。 3.对各区通过实施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制度认定为D类(整治淘汰类)的企业,对其全部用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50元。 存在本办法第三条(认定标准)中多项情形的,按照就高原则执行,但不重复征收。 第五条(职责分工) 市经济信息化委:总体协调差别电价政策制定和完善,根据国家淘汰落后及化解过剩产能等相关要求研究制订和调整差别电价实施范围等。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订和调整差别电价加收标准等。 市财政局:负责差别电价增加的电费收入的核算管理、拨付使用、监督、评价绩效等。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差别电价具体执行,包括确定执行差别电价的企业名单,日常管理、信息上报,执行差别电价的企业调整、资金使用、争议处理等。各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行业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评审等形式研判企业情况。 第六条(操作程序) (一)筛选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者段婕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年级 09 风险管理 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 导师职称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 五、结论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18) 参考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1.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劳动性质、内容分类 ——按空间分布分类 2.金融业的形成条件 3.商业区位条件 4.国际贸易

5.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应用“规划……地区的发展”) 产业结构同步训练

(一)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2009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 材料2:2008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情况 材料3:2009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情况 材料4: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 2排放变化图 材料5: ◆ 世界经济经过几年强劲增长之后,进 入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2008-11) ◆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重创世界贸 易。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统计,2009

1、对外贸易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产业,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洲和洲。 2、2010年5月23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货轮经过甲海域时是(顺流或逆流)航行,经过乙海域所遇到的洋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日时,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3、分析材料2和材料3可以发现,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2008年我国出口商品中,与上年比较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出口量减幅最大的是,可能的原因是。2009年与2008年比较,我国出口商品中类和类出口量大幅度下降;而密集型产业的商品出口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4、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O2排放量总体呈趋势。 5、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应不断减少CO2排放量,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呢? (二)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我国中部省区是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加工

1978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1978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 【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未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14.1)。第一产

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图14.1 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 注:2007年数据为1~3季度数据。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整理。 1.产出结构变动 表14.1和图14.1分别显示了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安排,现制定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指示和“四个锁定”(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同步考虑转型发展与调整淘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战略性主动调整,建立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推进104区块提升、195区域转型及198区域调整,强化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化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不断完善与创新调整机制及标准,依法调整、主动调整、成片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六个提升”综合效应(行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布局调整效应、节能减排环境效应、城市安全管理效应、生态环境提升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效应)。 二、主要目标

“锁定项目”1000项,“锁定地块”“4+X”1区域,“锁定时间”明确进度节点,“锁定责任”明确区县责任主体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同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各区县调整任务见下表) 表1、重点区县结构调整计划安排情况 1“4+X”是指南大、桃浦、吴淞、高桥地区+其他区县关注的重点区域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

附件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 限制和淘汰类(2020年版) (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说明 为有效指导各区、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本《目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等15个行业,共781项内容(限制类346项、淘汰类435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推广先进与淘汰落后安全技术装备目录》、《高耗能老旧电信设备淘汰指导目录》和《上海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实施细则》等。 2.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如“(2020年12月31日)”是指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淘汰。 3.条目说明。(1)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本《目录》不一致的,以本《目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目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限制或淘汰;(2)本《目录》部分条目涉及到的相关标准未标注实施日期,其标准以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为准;3)国家已颁布产品能效限定值标准但本《目录》未涉及的,仍严格按照限制类条目执行;4)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行政部门文件对相关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另有规定且标准高于本《目录》的,从其规定;5)本《目— 2 —

录》所涉标准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在本市范围内以本《目录》为准。 4.调整措施。(1)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2)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现有生产能力允许在一定期限内改造升级;(3)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 3 —

三大增长极产业结构发展比较分析研究

三大增长极产业结构发展 比较分析研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比较研究 摘要: 在“十一五”规划中,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一五”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将随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三个发展极。三大区域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滨海新区作为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所批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已将近六年,但在自身发展和对周边城市的经济拉动上并没有达到如同浦东新区和深圳一样的高度。本文通过对三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特点比较,归纳出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区浦东新区深圳特区产业结构比较研究 一、三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征比较 结构调整不仅是我国落实宏观调控的主线,更是反应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向战略性选择。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的演替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化的选择。应该说,无论是其产业发展经验还是教训,对滨海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都具有经典的借鉴意义。 (一)深圳特区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深圳年生产总值从1996年的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6年的::发展为::,产业发展呈现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了深圳经济发展,其产业结构特征具有如下特点: 1、服务业发展趋势明显 截至2010年,深圳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了%,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深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大物流的发展:2010年前三季度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另一方面,深圳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向服务业领域延伸的新趋势,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可以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本上与第二产业发展的齐头并进,甚至发展更快,产业结构演替特征正逐步显现。 2、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上积极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逐渐形成了机及外设设备、通信设备制造、充电电池、平板显示、数字电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培育了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民营高科技企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日渐完善,企业已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绝对主力,并在国内率先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特色。主要体现在:①90%以上的研发机构主要设在企业;②90%以上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资金主要集中或来源于企业;③90%科技成果主要产自于企业。 3、产业发展的外向型特征突出 由表2可以看出,深圳外贸进出口总值多年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10年,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万美元,进口总额为万美元。对外贸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6版)概要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负面清单 (2016版)

目录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表格版) (1) 1.1 编制说明 (1) 1.2 限制类清单 (2) 1.3 淘汰类清单 (10) 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条文版) (23) 2.1 编制说明 (23) 2.2 限制类、淘汰类清单 (24) 三、附录 (43) 3.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43) 3.2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 (73) 3.3 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第一批) (93) 3.4 电信行业淘汰目录 (97)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表格版) 1.1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指导各区县、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5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本《负面清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15个行业,共488项内容(淘汰类316项、限制类172项,其中包括产品能效限定值类28项、环境污染类17项、高耗水工艺类13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 2.限制或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2017年)”是指应于 2017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3.调整措施。①、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②、对《负面清单》中所列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条目说明。①、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负面清单》不一致的,以《负面清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负面清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限制或淘汰。②、本《负面清单》部分条目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均未注实施日期,其标准以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为准;③、国家已颁布产品能效限定值标准但本《负面清单》未涉及的,仍严格按照限制类条目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 常彬强1 余宝林2 张磊 3 (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2.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河北石家庄050514; 3.安顺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状况,揭示其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最后在比较分析结果的同时就其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引言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圈的发展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对于这样三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层面的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一)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结构领先全国 三次产业结构可以反映区域伴随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按照产业结构递变规律,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国家或区域,其第一产业比重越小,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先进。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三大经济圈第一产业比重较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说明其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表1、表2)。 表1.2006年三大经济圈与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 地区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环渤海100.29.650.739.9长三角100653.740.3珠三角100 6.450.742.9全国 100 12.6 47.6 39.8 资料来源: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2.2006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环渤海37.629.632.8长三角24.339.935.8珠三角32.930.736.4全国 44.8 23.8 31.4 资料来源: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于环渤海地区 从表1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产业比环渤海地区低约三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高约1 至2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比环渤海地区先进,经济发展水平高。从表2也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当中,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高,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低,这也说明环渤海地区产业层次最低。 (三)经济圈产业结构高度同构 从表1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十分相似。除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差较大外,其他各组数据非常接近,这反映了三大经济圈在三次产业这样浅层次的结构方面区别不大,作为规模最大的工业,其所占比重也很相似,这说明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同构的态势。 二、工业结构分析 (一)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大,深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工业结构层次不高 支柱产业是当前经济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资本运营效率高、运营状态良好,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支柱产业的发展可以反映区域工业的概况。从各地的统计年鉴可知,环渤海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北京、天津两地的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其科技地位与其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而采掘、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在环渤海地区的河北、山西、辽宁、山东等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其中上海以深加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导,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江苏的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优势;浙江省工业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制造业较发达;广东省的支柱工业以深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虽然三大经济圈各省市主导产业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总的说来三大经济圈支柱工业中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深加工产业规模偏小,工业结构层次不高。 (二)三大经济圈工业结构雷同 目前三大经济圈的工业结构中,都是以传统的轻纺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普遍存在着工业结构相似度高,支柱产业、

最新01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研究

01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 较研究

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研究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原刊地名】石家庄 【原刊期号】200910下 【原刊页号】49~57 【分类号】F107 【分类名】区域与城市经济 【复印期号】201002 【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the Three Major Economic Regions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成长互因关系机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70673041;同时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7JA790101 【作者】刘文/田利珍 【作者简介】刘文,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田利珍,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摘要题】区域开发与建设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①“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区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三大都市经济圈迅速发展。近年来,这种集聚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三大经济圈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不断提高。2006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9553.96亿元、18059亿元、54775.4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9%、8.62%、26.16%;三大经济圈以占全国6.3%的国土面积和24.2%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53.68%的国内生产总值②。伴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调整升级,虽然还存在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但却呈现出比全国总体趋势更强的趋同性。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程度予以密切关注。库兹涅茨③、刘易斯④、托达罗⑤、钱纳里和赛尔奎因⑥等学者对三次产业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夏杰长⑦、李仲生⑧、喻桂华和张春煜⑨、蒲艳萍⑩等对我国劳动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实证探讨,朱象贤和宋建民(11)、刘望保(12)等对部分省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指出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上海市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安排,现制定 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指示和“四个锁定”(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同步考虑转型发展与调整淘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战略性主动调整,建立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推进区块提升、区域转型及区域调整,强化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化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不断完善与创新调整机制及标准,依法调整、主动调整、成片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六个提升”综合效应(行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布局调整效应、节能减排环境效应、城市安全管理效应、生态环境提升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效应)。二、主要目标 “锁定项目”项,“锁定地块”“”1 区域,“锁定时间”明确进度节点,“锁定责任”明确区县责任主体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同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各区县调整任务见下表) 1 “4+X”是指南大、桃浦、吴淞、高桥地区+其他区县关注的重点区域

(一)聚焦重点行业,着力推动减量调整。继续聚焦纺织印染、家具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四大工艺等行业以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加大调整力度。推动浦东、金山等区域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化工、四大工艺、印染重点行业专项调整。会同市安监局完成本轮工业区块外危化生产企业调整工作。计划调整企业列入重点控制行业占。(主要行业分布情况见下表) 表、年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进机制的桃浦、南大、吴淞、高桥等区域(),按照已明确的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对区县自行推进的重点区域(),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业区转型升级、土地减量、郊野公园和外环生态带建设等工作开展,重点推进星火开发区、青浦练塘、闵行浦江镇、奉贤江海园区、奉贤金汇泰顺产业园等区域调整转型。(重点区域专项调整转型目标任务详见下表) 表、年重点区域专项调整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