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偏向_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_程开明

城市偏向_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_程开明

城市偏向_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_程开明
城市偏向_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_程开明

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

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

程开明李金昌

(浙江工商大学)

【摘要】本文以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

城市化与城市偏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城乡差距扩大产生正向冲

击;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原因,对城市化产生负向冲击;城乡收入差

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正确认识三者关系,对于理性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缩

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偏向城市化城乡差距因果检验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29111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Mechanism and Dynamic Econo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Bias,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

Abstract:T his study ex patiates the m echanism betw een urban bias,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and then analy zes the dynamic econom etric rela-tionships according to data from1978to20041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and

urban bias is the Grang er cause to urban-rur al inequality;and the im pact respo nses

ar e positive1U rban-rural inequality is also the Granger cause to ur banization;it

pro duces neg ative impacts to ur banization1U rban-rural inequality is no t the Granger

Cause to urban bias1U nder 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am ong them corr ectly,We w ill facilitate the urbanizatio n process reasonably,reduce the inequality and achieve the integ ration of ur ban and r ural areas1

Key words:U rban Bias;U rbanizatio n;Urban-rural Inequality;Grang er Cau-sality T est;Variance Decom po sitio n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收入比从1978年的2157B1扩大到2004年的3121B 1,城乡消费支出比从2168B1扩大到3129B1,城乡消费水平比由219B1扩大到3147B1,

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备受关注,探究其原因的文献不少。蔡继明(1998)认为城乡比较生产力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蔡昉、杨涛(2000)认为1978年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有关,改革开放后主要源于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力及制度障碍。李实(2003)指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中,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第一,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第二,农村居民承受了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第三,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封闭;第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歧视性。Shi(2002)发现户籍制度可以直接解释28%的城乡收入差距。综合这些文献,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众多原因都表现出城市偏向特征。

城市偏向理论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受益日多,农村则相对被忽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政府偏袒城市的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贝克尔等,2003):①宏观经济政策扭曲了经济信号,把非农产业附加值提高到世界平均价值以上;②政府把投资基金主要配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较少考虑非城市化区域较高投资回报的可能性;③在城市区域,公共部门的就业达到一种严重的低效率标准。具体政策体现于投资、税收、价格、外贸等各个方面,可分为价格与非价格两大类(Lipton,1993)。价格扭曲是指农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而城市生产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的现象,非价格上的城市偏向政策则表现在公共投资、国家税收、金融、医疗保健及教育等方面(成德宁,2004)。Lipton(1977)指出,正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投资、税收、价格、外贸等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错误地配置了资源,使经济、社会出现极度不平衡的增长,导致城乡差距逐步拉大。

城市偏向政策何以形成?可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为了实现赶超型工业化战略,通过实行/剪刀差0政策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获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工业化;二是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较大影响力(Lipto n,1977),因为城市居民对民主和政治的参与意识强,更能发挥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当权者为了取得他们的选票和支持,在资源分配上偏向城市。Sumon等(2004)进一步指出,即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农村居民拥有同等权力,但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存在差异,资源分配也往往偏向于城市居民。

面对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很多学者认为城市化是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的选择。蔡继明(1998)、Chen(2002)注意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苏雪串(2002)认为我国城市化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陈钊、陆铭(2004)认为城市化对城乡差距有双向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城市化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效应如何?一些学者对此做出过探讨,其中陈钊、陆铭(2004)的研究较有代表性。但总体来看,以往研究大多利用截面数据或短期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利用时序数据对较长时期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的文献还未发现。由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对于我国及时扭转城市偏向政策、缩小城乡差距意义重大,所以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时序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开展计量分析,以期发现有价值的结论。

一、我国城市化、城市偏向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历史考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走过一个曲折、复杂的历程,其进程并不单纯由经济发展

决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城市化属于停滞与低速增长阶段,可分为1950~1957年短暂的健康发展、1958~1960年的过度城市化及1961~1978年的停滞时期三个阶段(叶裕民,2002)。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从1978年的17192%提高到2004年的41176%,平均每年上升0192个百分点。

城市化进程中,服从工业化战略需要,我国城乡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城市偏向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政治上被孤立、经济上被封锁的严峻形势,党和政府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增长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工作重心逐步由乡村转向城市,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城乡联系一步步地走入/城市-工业偏向0的非均衡状态,农业、农村发展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处于不利境地。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0,使城乡产品长期处于不等价交换状态,虽然后来实行的粮食合同订购政策和购销同价改革使农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仍大大低于其价值和市场价格。这一阶段的工业项目虽主要建设在城市,但大量的/三线0建设也使投资较多地投向了农村地区,城市偏向政策主要体现于价格和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后,价格体制的改革使价格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有所减弱,

但财政支出、投资、图1 城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金融等非价格方面的城市倾向日益突出。支持农业

生产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

1978年的1314%下降为2004年的813%(见表

1)。城镇投资不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大比重,而

且呈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78134%提高到2004

年的83175%(见图1)。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热潮

中,农村基础设施却不断老化,农村投资所占比例

不断下降。农村储蓄经过金融系统被大量转移到城

市,农村金融机构成为转移农村资金的工具,1991

~1996年农业通过储蓄渠道共流出资金2660亿元

(牛若峰,2001)。20世纪90年代后,投向农业的

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1989

年的13162%下降为2004年的5152%。城市偏向使农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农村经济不能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表1

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年 份

农业支出占比(%)年 份农业支出占比(%)年 份农业支出占比(%)1978

1314198781719968181979

1316198881619978131980

12121989914199810171981

91719901019998121982

9181991101320007181983

91419921020017171984

813199391520027121985

81719949122003711198681419958142004813 伴随着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和不断加重的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也呈逐步扩大趋势。

从城乡收入比、城乡消费支出比和城乡消费水平比的发展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1978年后先呈缩小态势,1984年左右降到最低点,随后逐步扩大,1995年因政府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又有所缩小,但1997年以后随着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再一次扩大。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医疗、教育补贴等因素,实际城乡收入差距会更大。有资料表明,如果将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作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为全球第一(李实,2003)。

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偏向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又反过来对城市偏向、城市化产生影响。

11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为分析城市偏向政策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可建立一个以农村和城市经济产出为基础的福利函数。假设城乡经济产出分别是政府对城乡支出的函数,则福利函数①为:

W=W(R,U)=W(R(G R),U(G U))(1)其中,W为国民福利,R为农村经济产出,U为城市经济产出,G为政府公共支出, G R为农村支出份额,G U为城市支出份额。考虑:

M ax W=W(R(G R),U(G U))

s1t1G R+G U=G

G R>0,G U>0(2)

条件是农村支出增加的边际福利贡献等于城镇支出减少造成的福利损失,即:

9W 9R 9R

9G R=

9W

9U

9U

9G U(3)

问题转化为如何在农村和城市间分配政府支出,确定农村与城市支出的适当比率,使国民福利最大化。变换式(3)得:

G U G R =

a W,U#a U,GU

a W,R#a R,GR

(4)

其中,a W,U=9W

W

/

9U

R

,代表城市产出福利弹性系数;a U,G U=

9U

U

/

9G U

G U

,代表城市政府

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a W,R=9W

W/

9R

R,代表农村产出福利弹性系数;a R,G R=

9R

R/

9G R

G R,代表

农村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

又据测算②有:

a W,U a W,R =K

U

R

,K>0(5)

①②借鉴Lederm an和Bravo-Ortega(2004)分析公共支出中城市偏向时所提出的福利函数。

Lederm an和Bravo-Ortega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国家的测算发现a W,R

代入式(4)得:

U R=1

K

G U

G R

a R,GR

a U,GU(6)

城乡产出比(U/R)与城乡政府支出比(G U/GR)成正比,城乡产出比可转换为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政府支出比代表城市偏向程度,可知城市偏向越明显,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21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多重效应。一方面,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城乡期望收入差距引致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增加城市劳动者数量,增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导致城市均衡工资水平由W U0下降为W U1(如图2所示);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资源拥有量,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由W R0上升为W R1(如图3所示),农民收入增加(T odar o,1969)。其次,流向城市的劳动力将在城市积累的资金带回农村,用于农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第三,城市化带来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辐射效应,并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带动农村地区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可能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实施严格户籍管理和限制城乡自由流动的二元结构下,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主要通过户籍买卖、农地征用、子女考上大学及城乡联姻等几种渠道(陈钊、陆铭,2004),每一种渠道都意味着富裕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可能性更大,富裕农民进城必然在统计上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另外,人口转移促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模、聚集效应更为明显,生产效率提高,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而且,为缓解因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引起的城市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更多投资将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向农村的资金相应减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阮杨、陆铭、陈钊(2002)通过构造城乡人均收入之比的公式,考察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对城乡收入比的影响,发现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净效应需进行具体的计量估计。

31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的作用

城市偏向政策使城市享受更多优惠、更富吸引力,强化农民向城市迁移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同时,城市偏向又制约着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农民对城市商品的购买力及向城市迁移的能力,从而抑制了城市发展和城市化

进程。

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也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对农村居民产生巨大吸引力,促使他们大批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过多的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削弱了农村向城市的资金输出能力,影响城市偏向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政府往往设置了各种制度性、政策性障碍,阻止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一定程度上减缓城市化进程。

可见,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都对城市化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其中促进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具体效应需由实证分析给出。

三、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

利用时序数据,通过动态计量分析可对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效应进行检验。

11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城市偏向(BIAS)主要表现在价格及支出两方面。价格方面的城市偏向涉及国际价格比较,对比标准难以确定,在此选用支出指标来测度城市偏向。支出主要包括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分组数据始于1995年,财政支出的分组数据则较为完整,故我们以/非农支出比重0代表城市偏向程度,比重高则城市偏向程度强。

城市化水平(U R)的衡量,有单一指标法与综合指标法之分。综观各类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这一指标得到广泛认同,且有权威数据来源,本文的城市化水平便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0来反映。

度量城乡收入差距(GA P)的指标有城乡收入比、城乡消费支出比和城乡消费水平比等。考虑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来源的情况(蔡昉、杨涛, 2000),消费支出未将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补贴纳入计算,消费水平统计则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调查数据进行了补充、调整,包含城镇居民对集体福利和公费医疗的消费(王德文、何宇鹏,2005),故选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0作为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①。

21模型设定

为探讨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测定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VA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y t=A1y t-1+,+A p y t-p+B1X t+,B r X t-r+E t(7)

其中:y t是内生变量向量,x t是外生变量向量,A1,A p和B1,B r是待估参数矩阵,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有p和r阶滞后期,E t是随机扰动项。若滞后期p和r足够大,则可完整地反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滞后期越长,自由度越少,因此,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应寻求一种均衡状态。下文将以VAR模型为基础,利用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对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

31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判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检验模型为:

①以上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Ln Y t =a 10+E k i =1A 1i Ln Y t -i +E k

i =1

B 1i Ln X t -i +E 1t Ln X t =a 20+E k i =1A 2i Ln X t -i +E k i =1B 2i Ln Y t -i +E 2t (8)

式(8)中的下标t 为年度,k 为最大滞后阶数,E t 为误差项。

根据式(8)分别建立城市偏向(Ln BI A S t )、城市化(Ln UR t )与城乡收入差距(Ln GA P t )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检验结果见表2~4。

(1)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滞后3~4期,Ln BI A S t 不是Ln GA P t 格兰杰原因的P 值都在5%以下,说明城市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而滞后1~4期,Ln GA P t 不是Ln BI A S t 格兰杰原因的P 值都在15%以上,没有充分理由说明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偏向的原因。因此,可以认为:我国1978年以来的城市偏向政策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

表2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因果关系假定

滞后期数F 统计值P 值L n GA P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1011940016637L n BI A S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1010762017851L n GA P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2013718016942L n BI A S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2313328010563L n GA P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3014259017370L n BI A S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3315158010379L n GA P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4119476011583L n BI A S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4314199010378

(2)城市偏向与城市化。表3的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化与城市偏向之间滞后1~4期的P 值都在28%以上,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表3城市偏向与城市化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因果关系假定

滞后期数F 统计值P 值L n UR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1017425013978L n BI A S t 不是L 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1010026019595L n UR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2016921015121L n BI A S t 不是L 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2111954013233L n UR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3113671012865L n BI A S t 不是L 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3015609016481L n UR t 不是Ln BI A S t 的格兰杰原因

4113109013136L n BI A S t 不是L 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4112068013514

(3)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滞后4期时,Ln UR t 不是Ln GA P t 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135%,说明城市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Ln GA P t 不是Ln UR t 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172%,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城市化的原因。可见,一方面我

国城市化进程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一定程度上构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在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的双重效应及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双重效应当中,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表4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因果关系假定

滞后期数F 统计值P 值L n UR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1010387018458L n GA P t 不是L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1416433010419L n UR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2018498014424L n GA P t 不是L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2117221012041L n UR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3412657010203L n GA P t 不是L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

3118079011840L n UR t 不是L n GA P t 的格兰杰原因

4615452010035L n GA P t 不是

Ln UR t 的格兰杰原因4514861010072

41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IRF)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依据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建立脉冲响应函数为:

Ln GA P t =E k i =1a 11G AP t -i +E k i =1a 12Ln BI A S t -i +E k

i =1

a 13Ln UR t -i +E 1t Ln BI A S t =E k i =1a 21B I AS t -i +E k i =1a 22Ln GA P t -i +E k

i =1a 23Ln UR t -i +E 2t Ln UR t =E k i =1a 31UR t -i +E k i =1a 32Ln GA P t -i +E k

i =1a 33Ln BI A S t -i +E 3t (9)

图4 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差距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其中,k 为滞后阶数,随机扰动项E 称为新息(Innovation)。采用渐进解析法计算响应函数的标准差,检验结果如图4所示。

城乡收入差距对其自身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开始较强,但效应快速下降,并由正变负,第6期达到最低后变动幅度不大;城市偏向的新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效应开始为负且快速下降,第3期达到最低后逐步上升,第6期后保持于一个不高的正平衡效应;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开始为负效应,随后逐步增强,第4期后变为正效应,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城市偏向受其自身及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冲击效应第6期后都不明显;城市化的变动主要受自身冲击的影响,受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冲击不强。

总体来看,城市偏向、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带来一定的正向冲击效应,而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城市偏向的冲击效应不明显,与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相一致;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对城市化水平呈强度不大的负向冲击,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对城市化产生负效应。

51方差分解

根据方差分解模型,城乡收入差距预测均方误差的分解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城乡收入差距的均方误差分解结果

时期均方误差BIA S U R G A P

101030141175012191198219132

201052441190588144954916446

301070964193444180503012607

401078871123704125532415078

501080870151485168602317993

601082368117137198712318416

7010846661687310106962312431

8010868651939011164892214121

9010883651314612190652117789

10010892641612114101362113743

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预测误差前2期主要受自身影响,但误差占比快速下降,第4期后下降趋势减弱,大致占总体误差的23%左右;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一开始就迅速上升,第4期达到最高后稳中有降,占总体误差的65%左右;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不大,仅占10%左右,但从第4期开始呈缓慢上升趋势。

四、结论及启示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偏向政策无疑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城市偏向与城市化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反过来也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但不构成城市偏向的原因;城市化、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冲击效应,在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方差中占有较大比重。

以上结论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有以下政策启示: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彻底扭转政府在价格、投资及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城市偏向。为此,要继续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彻底改变工农产品/剪刀差0的现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和贷款力度,提高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增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持续发展能力。②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发挥城市辐射效应,带动乡村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在于/三农0问题,现阶段应构建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使城市、工业反哺农村、农业和农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乡村发展,使城乡走向共同富裕。③防止出现城市偏向及城乡差距引致的过度城市化现象。目前普遍认为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各级政府千方百计地争相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偏向引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的直接拉动力,在城乡差距短期内还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市化必将继续快速推进,这就需要认真考虑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度,以防止出现过度城市化。

参考文献

[1]Br uce Lo ndon and D avid A1Smith,Ur ban Bias,Dep end ence,and Economic S tag nation in N o ncore N ations[J],A merican Socio log ical Review,1988,53(3),454~4631

[2]Chen,A imin,Ur baniz ation and D isp ar ities in China:Challeng es of Gr ow th and D evelop ment [J],China Eco no mic Review,2002,13(4),407~4111

[3]Daniel L eder man and Claudio Br avo-O rteg a,I s T here an Ur ban B ias in Public Ex p enditur es:A Welf ar e A p p ro ach[DB],T he Wo rld Bank W orking Paper,W ashing ton,DC1,20041

[4]L ipto n,M1,Why P oo r Peop le S tay Poor:Urban Bias in W or ld D evelop ment[M],M A:H ar-v ard U niver sity P ress,19771

[5]L ipto n,M1,Ur ban B ias:Cons eq uences,Class and Causality[J],Jour nal o f Development Stud-ies,1993,29(4):229~2571

[6]Shi,X inzheng,E mp ir ical R esearch on Ur ban-Rur al I ncome D if f er entials:T he Case of China [DB],unpublished manuscr ipt,CCER,Beijing U niversit y,20021

[7]Stuar t Co rbr idg e and Gar eth A1Jones,T he Continuing D ebate A bout Ur ban Bias:T he T hesis,I ts Cr itics,I ts I nf luence,and I mp lications f or P over ty Reduction[DB],Repo rt to Department for Inter na-t ional Dev elopment,20051

[8]Sumon M ajumdara,A nandi M ani and Sharun W1M ukand,Pol itics,inf or mation and the ur ban bi-as[J],Jour nal of Development Econo mics,2004,75(1),137~1651

[9]T odaro,M1P1,A M odel of L abor M igr ation and Ur ban Unemp loy ment in L ess Develop ed Coun-tr ies[J],Amer ican Econom ic Review,1969,59(1),138~1481

[10]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M],科学出版社,2004。

[11]查尔斯M1贝克尔、安德鲁R1莫里森:《转轨经济中的城市化》[A],载《区域和城市经济手册(第3卷)》[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陈钊、陆铭:《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第6期。

[13]蔡昉、杨涛:《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第4期。

[14]蔡继明:《中国城乡比较生产力与相对收入差别》[J],《经济研究》1998第1期。

[15]李国平:《转变投资、发展的城市偏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前沿》2005第8期。

[16]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季刊)》2003第2期。

[17]牛若峰:《改变城乡资金互动方向拓展农村发展空间》[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1第1期。

[18]苏雪串:《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9]王德文、何宇鹏:《城乡差距的本质、多面性与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第3期。

[20]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中)))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商务印书馆,2002。

[21]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第11期。

(责任编辑:雷维平;校对:宗列)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

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实践地点:云南警官学院 实践对象:在校师生 2、实践内容 经过分析,结合各方因素,我将调查对象定位于我校在校师生,并对他们进行随机调查。事先根据本组成员的了解和访问,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如果被调查对象是学生,要求其以家庭平均状况为标准填写问卷。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和调查问卷,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为探讨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城镇化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关系数作为研究变量,结合湖北省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未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标签: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湖北省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就湖北省而言,城乡收入差距从1981年的1.67:1持续扩大到2010年的2.75:1。考虑到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部分高收入阶层不透明的灰色收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该还会更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城镇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2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2.1研究方法 向量自回归(V AR)是西姆斯(C.A.Sims)提出的使用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本文考虑将城镇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它们之间的V 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lngapt=αlnurbt+βlndlt+γllndclt+C+εt(1) 式(1)中,t表示时间变量;urb表示城镇化水平;dl、dcl、gap分别表示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二元反差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其它未纳入的变量和不可观测的因素作为残差ε。 进行实证分析的目的是考察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建立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协整关系,以揭示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然后,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较为量化地看到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影响及其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城镇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城镇化显著影响收入差距。本文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发现泰尔指数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关系不明显。提出缩小收入差距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化;泰尔指数一、前言 我国收入分配不平衡日益凸显,收入差距扩大是大趋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最令人关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考虑城镇社会保障福利,城乡收入差距的情况更严重。 二、文献综述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一是刘易斯等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对城乡差距具有缩小作用。潘文轩、曹裕、贺建清等得出城镇化在短期和长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城镇化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谢云得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三是城镇化短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长期缩小直至消除差距。吴先华发现城镇化长期通过影响市民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短期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四是符想花研究表明:时间数据,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正相关,横截面数据,各地区差距与城镇化负相关。

前人研究单从城镇化研究收入差距研究较少,多数实证研究未对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与理论分析 (一)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来分析: 1、(1978-1984),差距呈缩小趋势。 2、(1985-1993),差距呈扩大趋势。 3、(1994-1998),差距呈缩小趋势,农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 4、(1999-2015),差距再次扩大。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 1、要素价格影响收入差距。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差距大小,劳动报酬偏低是主要原因。劳动力相对过剩,工薪收入普遍偏低。其次,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高收入者的投资使收入增速快于低收入者,地价收入远超劳动,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2、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与产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资源、环境以及交通等条件不均衡。农村还以农业为主,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农业增长必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导致了城乡收入增速不同,拉大收入差距。 3、城乡二元经济与户籍制度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之前,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村发展受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乡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制度不均衡,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4、财政投入与政策性倾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出用于农村较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题报告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的研究现 状) 选题目的和意义:本文选题为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猛增长,而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影响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这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增长和政治的稳定。 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省区、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代表,面临着特殊的区域问题:资源性城市类型丰富、深度贫困问题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民族问题典型。研究甘肃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相关因素,对政府旨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同路线设计、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题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虽然对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很多,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缺乏定量的分析。并且多是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对省域范围的研究较少,专门论述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章或专著更少。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选取统计指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即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被解释变量,以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对1990年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一部分对甘肃省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方法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选取甘肃省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比、就业结构比、政府财政支农比率为解释变量,来分析对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通过对所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可能的原因,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预期目标:本文预期通对研究影响甘肃省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拟合线性模型,通过对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找出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主要研究方案: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确定并研究样本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样本数据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的拟合,估计参数,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论文大体准备阶段,即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为整个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主要为数据的搜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甘肃省统计局网站;第三阶段为论文初步撰写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确定自己文章结构初步得到论文雏形;第四阶段为反复修改阶段,通过不断与指导老师协商对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稿。

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收入差距是指以高低收入水平差别或占有收入比重的不同而表示的差距,它是与收入均等相对应的概念。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或收入相对额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将总人口按人均收人高低分为若干几组,高、低组的收入额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指标表示的居民高低收入水平差距。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数据用客观事实证明了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了此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异基尼系数二元制经济结构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增大这一现象也逐渐凸现了出来,而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又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其漫长的道路要走。 > >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自1978年的3645.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3年的566130.2亿元人民币,短短30几年的时间GDP 整整提高了155倍,2014年GDP指标更是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进入10万亿俱乐部,仅次于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甚至于超越日本一倍有余。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26955.1人民币,提高了78.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6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8895.9人民币,提高了66.59倍。以上的一个个数据在不断的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腾飞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掩盖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要远远快于农村居民这一不争的事实,同时我国基尼系数在1978年以前还只有0.1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了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91直逼0.5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虽然近两年来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仍急需解决。

新型城镇化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新型城镇化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也逐渐引发人们关注。2014年浙江省城乡收入比是2.11,虽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但是与其他东部沿海的省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而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制度等,那么城乡之间的差距会更大。因此,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为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浙江;城镇化;城乡收入;对策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New Urbanization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In 2014, the urban-rural income ratio of Zhejiang Province was 2.11, although it wa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However,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s relatively large compared with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If the urban residents Services, security system, th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ll be greater.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tegrates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promot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Zhejiang Province;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income; countermeasures

《城市与城市化》疑难规律方法

《城市与城市化》疑难规律方法 一、城市功能分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三大主要功能区的形态、位置及特征列表如下: 形成 功能 区 商业区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 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繁 忙;人口数量昼夜 差别大;建筑物高 大稠密;内部有明 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并趋向于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 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街角路 口 市区外缘、交 通干线两侧 高级住宅 区 低级住宅 区 城市外 缘, 与高坡、 文 化区相联 系 内城、工 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 系

(1)图例A表示的功能区为________区。 (2)图中①地适宜建立________工业部门,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3)图中②③④⑤四地中,________地最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住宅 (2)钢铁靠近煤、铁产地,燃料原料丰富;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 (3)③靠近科技文化区环境优美 二、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分析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地理位置 距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现总结如下表: 地租随距 市中心的 距离变化 示意图 各类土地 利用付租 能力随距 离递减示 意图 付租能商业用地付租住宅用地的付工业用地的付

城市化_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_陆铭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陆铭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 陈钊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33) 内容提要:基于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对降低统计 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而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 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 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 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有关。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政策城乡收入差距面板数据 *本文定稿于陆铭在联合国国际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 WIDER)工作期间。作者感谢陶然(牛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万 广华(UNU WIDER)和封进(复旦大学)的讨论,文责自负。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研究资助,以及复 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S)为建立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库提供的资助。 一、引言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漠视收入不平等问题,其结果可能就是像拉美国家那样的社会动荡,这 反过来又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从统计上看,中国已经成为收入不均等状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很多文献指出,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与中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有关(World Bank,1997;Yao and Zhu,1998;Khan and Riskin,1998;赵人伟等,1999;Yang,1999; Kanbur and Zhang,1999;李实,2003);而收入差距分解的结果显示,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本身就与中 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有关(Tsui,1993;Hussain,et al.,1994;Kanbur and Zhang,1999)。近年来, 很多文献研究了中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相比之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并没有 被充分地研究。由于中国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卡恩,1999),因此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缓解中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趋势上来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在1984年降到了最低点,这主要得益于1978年开 始的农村改革。之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直到1995年政府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城乡收入差距才有所缩小。但1997年以后,随着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又进一步扩大。到2000年,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已经达到2.46,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医疗补贴、教育补贴等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将更大(李实,2003)。Yang(1996)、Ye(1996)、Xue(1997)、Yang(1999)和Kanbur and Zhang(1999)也分别报告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 近年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分析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魏尚进等(Wei and Wu,2001)用 中国100个左右的城市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开放是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但是,他们的研究所控制的变量太少,而中国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等各方面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因而其结论的可靠性不高。陆丁(Lu,2002)使用城乡人均消费比来度量收入差距后发现:(1)城乡消费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有扩大的趋势,但在90年代的后半50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期,这一扩大趋势有所减缓;(2)更高的人均GDP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城乡消费差距,而且这一关系 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加强,这意味着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度过了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一部分;(3)部门间的劳动力流动所获得的潜在收益越大,则城乡消费差距越大,这意味着限制劳动力的城乡流动 是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4)地方治理的效率(以人均消费人均GDP的变化率为代理变量) 与城乡消费差距及其变化都是显著负相关的。此外,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被认为是形成城乡收入差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分析样本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between urban-rural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面临最为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注重。显然,过高收入差距不利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运用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表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发展重要问题。且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构造、财政支出构造以及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明显影响。 核心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发展是人类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瞩目成就。1978至国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8%,成为同期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国家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辉煌背后,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最高达19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之路》报告也明确表达,由于城乡二元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略有回落,达到3.03:1,但这样城乡收入比在世界上是少有,超过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且过大收入差距是许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没能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掉入“中档收入陷阱”共同因素。 城乡间存在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必然产物,当差距在合理范畴内时,是有积极意义。但是一旦收入差距过大,便会对一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危害。对于国内而言,收入差距始终是一种经久不衰话题,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差距扩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典型现象。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内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的背道而驰,同步也成为困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

目录 1城市化 (2) 1.1 含义 (2) 1.2演进过程 (2) 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2) 2.1城市化进程规律 (2) 2.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 (4) 3中国城市化道路 (5) 3.1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5) 3.1.1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市化阶段 (5) 3.1.2城市化的“大跃进”阶段 (5) 3.1.4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时期 (5) 3.2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6) 3.2.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6) 3.2.2中心城市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力不够强 (6) 3.2.3城市结构趋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7) 3.3针对中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7) 3.3.1更新旧观念,消除思想障碍 (7) 3.3.2 制订具体规划,绘制发展蓝图 (7) 3.3.3改革旧体制,消除体制障碍 (8) 3.3.4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8) 4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 摘要:本文用过对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探求以及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体现, 针对国内外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比,同时在国内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利弊及一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提出部分对策,对中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化一般规律国内实践 1城市化 1.1 含义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 1.2演进过程 正常的广义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但是本质上讨论的城市化是不包括逆城市化的。而这一过程不足以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二次城市化解决。联合国碳熵行动纲领是人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指导纲领,让占地球2%面积却消耗地球80%资源的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2.1城市化进程规律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一条稍拉平的S型曲线。第一阶段为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综述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个中国普遍长期的现象,历来吸引着众多学者的视线,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举不胜举,而且这些研究逐步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各学派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扩大的因素做出解释。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 1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 在1950年,我国刚刚要进入工业化时期,就遭遇了朝鲜战争。苏联的大型重工业大量投资在中国的军事装备的生产中。这一时期,轻工业不发达,重工业是第一个崛起的,于是,产生了“资本排斥劳动”,不断追加资本增加却不增加劳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进入工业化时期,资源有限,资本短缺,但是人口膨胀。产业只能集中于城市,于是城市变成了资本集中的地方。我国依靠从“三农”提取剩余,完成城市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这就创造了城乡二元结构。那么同时也就靠造就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城市化开始落后于工业化。由于资金短缺,我国在生产方面大规模集中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替代资本。后工业化过程的60年,我国有四次大规模的引进外部资金。20世纪80年代,由于外债压力过大,邓小平同志允许地方直接引资,90年代,允许外商直接投资(FDI)。每一次的外资资本进入都会导致中国的投资能力减弱,就业量减少,城市的失业人口向农村转移。这就造成了农村的贫困(温铁军,2013)。而有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仅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林光彬(2004)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而城市和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层结构。 2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 2.1城市偏向政策及制度 因为我国的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所以政府大多采取一些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来推动短期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这样的政策会让社会总体损失惨重,因为这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陆铭,陈钊,2004;程开明,李金昌,2007)。在多个方面,包括城乡交换、资源分配、再分配等各个领域。这些城市偏向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地位十分不利,为确保把农民强行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我国还建立了户籍制度,它服务于上述制度,并且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特性(任太增,2008)。程开明还列举了一系列具有城市偏向性的制度及政策,例如,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导致农业不能正常发展。农村资金向非农化方向转移,极大地减弱了农业有效发展的基础。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农村歧视,农民需要负担沉重财政支出。 陈斌开等人(2010)认为由于教育和科研的水平不同,教育质量在城市和农

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查报告

Yunnan Police Officer Academy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及 对策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专业:法学 班级:11级法学专业3区队2班 学号:4110932 姓名:王红强 任课老师:______ 2013年4月2号

一、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时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拉大了。为确保社会稳定与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五个统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将以社会调查实践和调查问卷分析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各方面成因、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来探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政策上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体现公平正义。 二、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三、正文 1、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多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进而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范 围和数量有限,但其具有代表性,因为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且各自情况差异较大。

城市化机制

城市化机制

城市地理学作业一 城市化机制的探讨 ——中国城市化内在机制与城市化发展规律 姓名:亢姝 学号:1012093073

班级:城市规划1002 指导老师:李涯丽 城市化机制的探讨 机制——本义是指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借用来指有机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工作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现泛指事物的组织及其运行变化规律。 一、中国城市化的内在机制 城市化的引力机制包括效益引力机制和社会引力机制。 其中效益引力机制是城市化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动力机制。 马克思一直把物质利益看作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因,如果离开对人类活动的比较效益的分析,就很难令人信服地说明城市化的根

本动因。从人的活动动机上去挖掘城市化的根源和形成机制,此种方法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方法。只有从这一方法入手,才能找出和发现城市化最深层的秘密正确说明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在国外,英国——依靠其军事、政治力量、现代交通工具,而日本则靠贸易发展;在中国,粮食基本自给,耕地数量,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产量(现状)耕地减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城镇、交通建设、农民建房等。逐渐的,农村是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的劳动力来源地,城市化本身就包含着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

口的过程。只有当农业生产发展到能将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流入城市Ⅱ、Ⅲ产业的行列中来,城市化才能发展。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一大批农业劳动人口从农村转人城市工业部门。到年解放前夕,中国已拥有一支几百万人的产业大军,城市化程度已达到。解放以后,由于“左”的干扰,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几起几落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才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逐渐进人正常发展轨道,到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左右。认真研究一下这段城市化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比较效益机制在吸引农业劳动人口向城市流动、向第二、三产业流动中起了多么大的作用。从投人产出效益比较

最新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收入差距通常会引起劳动力的流动,通过历史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确实和城市化水平有因果关系;另外对不同产业收入的分析表明,在服务业工作的农民更容易在城市定居。缩小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策略主要有:改革完善现有制度,创造良好的人员流动环境;引入市场竞争。实现农民素质长期有效得到提高;提高农村市场化水乎,帮助农民实现职业转变等。 [关键词]城市化;收入;相关性;市场化 一、城市化进程相关理论分析 城市化包含了三方面的内涵,即人口的城市化、空间的城市化和乡村的城市化。其中人口的城市化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

过程。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指出,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三个产业间的分布将发生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变化趋势。而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以古典主义的理论为基础,采用了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流动的市场分析法,在二元经济的两个部门中,只有工资的高低,即劳动力的价格来决定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因此,在此模型中,只要假设条件存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自然地流向现代工业部门。哈里斯一托罗达模型中指出人口流动的两个主要约束条件是城乡工资水平差异与城市正规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概率。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法,即城市人口除以区域总人口。该指标虽然简单明了,反映了城市化的本质,但是只能大致、粗略反映城市化水平,难以包含全部内涵,也无法反映全面状况;(2)复合指标法,分为经济类(EC)、人口类(P)、社会生活类(s)、生态环境类(EE),但因为计算较为复杂,且采取不同指标体系的地区无法比较,因此,目前世界公认的指标方法是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二、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相关性分析 日本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阶段。1950—1977年间,日本的城市化转变加速,城市化水平由37%上升至76%,年均增长1.5%,这期间日本的工业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综述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本文综述了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及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 1983年缩小到1.82∶1。此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94的2.56∶1,扩大到2003年的3.24∶1,至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超过3.36∶1,绝对差距超过万元。 一、城乡收入差距是造成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魏后凯(1996)认为,全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异大小的第一重要的因素。陈宗胜、周云波(2002)[2]研究发现,就1988年和1999年两年比较,城乡差别变动对全国居民收入差别贡献率最大,达到83.54%,城乡之间差别变动是导致全国居民收入差别扩大的主要因素。

二、对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探析 1.从国家发展战略来分析 蔡昉、杨涛(2000)认为,中国城乡之间差距巨大是因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相关的一整套干预政策导致了稳定的城市偏向。刘玫、陈玉光(2008)认为,我国长期实行“兴工抑农”、“兴城抑乡”的体制和政策,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战略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2.从经济体制角度分析 赵人伟、李实(1997)从经济改革或体制变化的有序和无序的视阈来研究其对城乡差距的影响。赵满华(2000)认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6.从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分析 陈宗胜(1991)认为,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是二元经济结构。王兴力、刘颖(2002)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和农产品成本的提高及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因素,最终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李实(2006)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现在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 4.从城乡人力资本差距角度分析 张克俊(2005)认为城乡居民人力资本的差距拉大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冉幕娟、吴永球等(2006)通过研究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证明了城乡教育不平等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张海峰、来君(2006)认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不平等状况若得不到根本改变,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潍坊市统计局农调队孟祥太 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将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来,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处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将会受到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继续扩大 从1985年到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由1.86:1扩大到3.3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以高于农民纯收入 2.8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相差绝对额达到了11020元。潍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1985年的1.69:1 扩大到2008年的2.22:1(详见表1)。 表1: 1985—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虽然比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常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人均纯收入除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这部分大约要占到家庭支出总额的30%左右,这样一来,城乡收入差距就更大。根据国际经验,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一般在1.5倍。显然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水平。 二、潍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全省的位次 2008年,潍坊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全省居第2位,仅次于威海。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大的是临沂,为3.18:1;城乡居民收入相差绝对额最大的是济南,达13622元(详见表2)。 潍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小,主要是潍坊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居全省第12位,比居第1位的济南相差5111元;潍坊农民人均纯收入7072元,居全省第6位,比居第一位的青岛相差1437元。但这也表明潍坊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是得力的,较好地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表2 2008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城镇化有哪些基本规律

城镇化有哪些基本规律? 1、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在18世纪这一时期,城市人口一直不断地增长,且不说一些新兴 城市在这100年间人口翻了几十倍,如纽约。一些传统大城市如伦敦、巴黎,人口也翻了几倍。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扩张的同时,周边农村用地被城市占用,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找工作,其中也包括传统的手工业者。 2、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是城市的产业结构从手工业转化 成重工业,再从重工业转化成服务业和科技产业等第三产业。18世纪末,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原本人工生产的生产模式,引领了工业革命。由于工厂无秩序地不断扩张,导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霍乱横行,人们的居住环境愈来愈差。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始提出各种理论以解决这个问题。到了20世纪,各国开始重视对市中心商业街区的建设,并且不断有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市,市中心的服务业迅猛发展。加上各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城市的第三产业崛起,甚至不少大城市的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者站到总城市人口的将近一半。 3、对古建筑和环境的重视。欧洲工业发展时期,人们认识不到古建筑与古城的保护问题。 20世纪20年代,现代建筑思潮开始侵袭各大建筑师的思想。这助长了人们对古建筑漠视的思想。到了50年代,城市开始稳定发展,欧洲各国开始意识到古建筑的不可恢复性,开始注重对古建筑古城的保护。很多国家将一整个城市当做文物被保护下来,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国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比欧洲晚30年,改革开放后才创立了对古城保护的制度。而且旧城改造中大拆大建的方式使得历史文化名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对于古城的保护做的实在没有欧洲得好。 4、农业现代化。农业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武装起来,抛弃了传统人工耕种的方式, 增大了食物的生产量并且减少了劳动人口的需求量。 5、城镇化“s”型曲线发展。美国城市地理学家 Ray Northam提出的“诺瑟姆曲线”。他把 欧美城镇化概括为3个阶段: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慢。当城镇化达到30%时,由于经济实力增强,生产力水平提高,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到达稳定阶段,现代农业化以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6、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展起步阶段、反城市化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的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起步阶段在1949到1957年间,这时期的城市发展可以分为自然发展和机械发展。前4年以自然发展为主而后5年是以有计划的机械发展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在1949年到1953年间,政府没有强制性地分配资源,工厂可以随意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雇佣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到了1953年,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时期中国政府开始强制性的分配资源,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在各方面的资源极度匮乏,为了不浪费社会的每个资源,政府会统一把资源收集起来在统一分配。这时期的人们没有自由选择工作的权利,大多都是被分配,所以说这时期的城镇化都是由政府控制的机械增长。反城市化阶段是在1958到1977年,这时期的城市化波动非常大,主要是因为社会中政治问题和政策问题所引起。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对城市化影响十分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城市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这时候的城市数量不断上增,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加倍,城市化水平也开始由“量”向“质”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