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运行与未来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运行与未来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运行与未来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运行与未来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运行及未来发展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甲醇制烯烃行业概述 (5)

第一节甲醇制烯烃行业定义 (5)

第二节烯烃的性质及用途 (8)

一、主要烯烃的性质 (8)

二、主要烯烃的用途 (9)

第三节甲醇制烯烃技术经济性分析 (9)

第四节甲醇制烯烃市场状况分析 (14)

第二章中国的能源结构分析 (15)

第一节中国能源产品结构分析 (15)

一、中国能源消费的基本状况 (15)

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17)

第二节中国能源市场结构分析 (19)

第三节中国能源市场的消费结构分析 (21)

第三章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22)

第一节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发展现状 (22)

一、我国甲醇制烯烃的发展前景 (22)

二、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23)

三、甲醇制烯烃技术(MTO/MTP) (24)

第二节天然气经甲醇制烯烃技术进展分析 (25)

一、MTO技术研究进展 (25)

二、催化剂新进展 (27)

第三节甲醇制烯烃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30)

一、技术和经济问题分析 (30)

第四章甲醇制烯烃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33)

第一节甲醇行业 (33)

一、甲醇的供求状况分析 (33)

二、甲醇的进出口状况分析 (33)

三、甲醇的进出口价格状况分析 (35)

四、甲醇的用途 (36)

第二节烯烃行业 (37)

一、乙烯行业 (37)

二、丙烯行业 (39)

第三节相关行业分析 (45)

一、煤化工产业分析 (45)

二、聚乙烯行业分析 (48)

三、聚丙烯行业分析 (51)

第五章甲醇制烯烃行业市场状况分析 (56)

第一节甲醇制烯烃行业浅析 (56)

第二节甲醇制烯烃行业集中度分析 (57)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57)

第三节我国聚乙烯市场景气度及发展前景 (58)

一、我国经济形势走势分析 (58)

二、我国陆续投产聚乙烯装置及具体情况调查 (60)

三、我国聚乙烯市场消费趋势预测 (61)

四、我国聚乙烯市场景气度判断 (62)

第六章我国乙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62)

第一节我国乙烯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63)

第二节我国乙烯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8)

第三节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69)

第四节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70)

第五节我国乙烯市场供给预测 (70)

第七章丙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1)

第一节中国丙烯发展状况 (71)

一、中国丙烯的消费及其衍生物应用状况分析 (71)

二、中国未来丙烯行业发展分析 (73)

第二节世界丙烯发展状况 (75)

一、世界丙烯发展回顾 (75)

二、世界丙烯供需的地区状况 (76)

三、亚洲主要国家丙烯工业发展形势 (77)

第三节增产丙烯的技术进展分析 (80)

一、蒸汽裂解增产丙烯技术概述 (80)

二、甲醇制丙烯工艺 (81)

第八章甲醇制烯烃行业正在拟建的项目分析 (82)

第一节 xx煤化工60万吨/年煤经甲醇制烯烃(MTO)项目 (82)

第二节 xx宁煤集团甲醇制丙烯(MTP)项目 (83)

第三节 xx集团及皖北煤电集团共建52万吨/年MTP项目 (84)

第九章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发展预测 (85)

第一节甲醇制烯烃行业未来产能预测 (85)

一、我国甲醇产能状况分析 (85)

二、甲醇供需分析及市场预测 (87)

第二节烯烃供求预测 (91)

一、烯烃需求量分析 (91)

二、烯烃需求结构分析 (91)

第三节烯烃进口量分析 (92)

第四节甲醇制烯烃行业生产技术分析 (94)

第十章甲醇制烯烃行业投资分析及建议 (94)

第一节我国甲醇制烯烃行业技术经济性分析 (95)

第二节我国甲醇市场风险分析 (95)

第三节国内甲醇制烯烃项目汇总 (97)

第一章甲醇制烯烃行业概述

第一节甲醇制烯烃行业定义

甲醇制烯烃技术主要分两步。首先由天然气转化生成粗甲醇,该过程已实现工业化;然后甲醇转化生成烯烃,主要是乙烯和丙烯。不同的工艺生成的乙烯及丙烯的比例也不同。UOP/Hydro公司的甲醇制烯烃工艺(MTO)是在Mobil公司的甲醇制汽油技术(MTG)上发展起来的。该MTO工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改变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来调整乙烯及丙烯的产量。产品中乙烯及丙烯之产量比可在0.77-1.33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1、催化剂进

UOP/Hydro公司在SAPO-34催化剂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催化剂MTO-100,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SAPO-34催化剂是磷酸硅铝分子筛,对甲醇转化乙烯和丙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新型催化剂MTO-100具有择形选择性,其酸性位和强度具有可控性,大大提高了向乙烯和丙烯转化的选择性,可使乙烯、丙烯的选择性达到80%。SAPO系列属通用性较强的催化材料,尽管它及沸石的热稳定性不同,但其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及沸石材料很相似,具有均一的孔隙率、晶体分子结构、可调酸度、择形催化剂以及酸性交换能力。其最大的改进在于孔隙更小,酸性位和强度具有可控性。尽管改进的SAPO-34是MTO 工艺理想的催化材料,但对于流化床反应器来说仍不是最佳的选择。必须将SAPO-34及一系列专门选择的粘合剂结合起来。粘合剂的选

择极其重要,它必须要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又不能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美国Nexant化学系统公司认为采用处理过的氧化硅和氧化铝作粘合剂可达到一定的孔隙率、酸度以及强度。粘合剂的孔隙率很重要,它必须允许甲醇和MTO的产品快速地进出SAPO-34。该催化剂及FCC催化剂的制备方式相似,通过喷雾法干燥制备。

2、工艺进展

UOP/Hydro公司的MTO工艺设计及Mobil公司的工艺很相似,由于需要分离和处理的较重副产品很少,分离系统相对简单。该工艺采用的原料是粗甲醇,因此没必要通过蒸馏制取AA级的甲醇(纯度为99.85%),减少了上游甲醇装置的资本投资。但粗甲醇不能出售用于其他方面,因此限制了甲醇设备的灵活性。为了较容易地保持稳定的温度和产量,MTO工艺采用流化床反应器,操作温度为350-525℃,操作压力为0.1-0.3Mh。MTO工艺的苛刻度可以通过产量、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循环率来控制。温度决定热动力学操作,生产能力决定接触时间。

将UOP/Hydro公司的MTO工艺及ATOFI-NA/UOP烯烃裂化(OC)工艺结合起来可获得更大的灵活性。OC工艺可利用MTO工艺的副产品C4,将其转化为乙烯和丙烯(主要是丙烯)。典型的产品平衡如表2所示。将OC装置及MTO装置结合在一起,可使轻烃的收率达到90%。这对于只需求烯烃和聚烯烃的生产商和偏远地区的MTO厂来说非常重要。Hydro公司现已有一套示范装置在挪威的生

产基地内建成,采用的是流化床反应器和连续流化床再生器。自1995年以来该示范装置就周期性地运转,根据UOP公司提供的资料,这套装置实现了长期99%的甲醇转化率和稳定的产品选择性。迄今未见有大型工业化装置运行的报道。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影响催化效果的积炭,必须通过燃烧除去。以空气作为燃烧介质,烧焦过程在催化剂流化床再生器中进行。在反应循环过程中,一些催化剂颗粒会破碎。通过一套合适的多级旋风分离器,可以把这些粉末从流化床的出口物料中除去。再生器排出的废气可以通过炉子回收热量,而废气中的催化剂微粒则通过静电沉降除去。

离开反应器的混合物料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进料/出料换热器后进入分离器。在分离器内,绝大多数的水和未反应的甲醇被除去。烃类通过分馏从含氧化合物循环流中分离出来,含氧化合物在压缩段中被除去。

采用多段压缩机液化烃类混合物,除去其中的催化剂残余粉末。含有50%乙烯的烃类物料被送至分离系统,由于物料中不含乙炔和其他较重的组分,分离系统比蒸汽裂解装置简单。通常分离系统有脱乙烷塔、脱甲烷塔、脱丙烷塔以及脱丁烷塔,而冷箱设计则被简化。精馏塔生产聚合级乙烯和丙烯。其他产品包括燃料气、含有乙烷和LPG的轻质燃料、C5以及含有少量1,3-丁二烯的C4。虽然在理论上存在少量的乙炔,但在原始设计中并不包含脱乙炔反应器。因为少量的乙炔、甲基乙炔和丙二烯(MAPD)在聚合级乙烯和丙烯的允许

含量范围内。如果乙炔和MAPD的含量超过上限值,就需要进行选择性加氢,假若MTO装置中产氢量较低,需输入一定量的氢。

第二节烯烃的性质及用途

一、主要烯烃的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和烷烃不同.它的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化学活泼性大,烯烃的大部分反应发生在碳碳双键上,所以碳碳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和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α-氢也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1)加成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实质上是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也就是打断一个π键,两个一价原子或基团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形成两个新的σ键,从而生成饱和化合物。

从烯烃催化加氢生成烷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π键,双键的两个碳原子的全部价键都发生了变化.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由sp2转变为sp3,分子的构型也从烯烃的平面排布结构变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不要将复杂的化学变化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价键的改变。

烯烃的催化氢化是一个放热反应.一摩尔烯烃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不同烯烃的氢化热是不同的.根据氢化热的不同,可以分析不同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一般氢化热愈小则烯烃愈稳定。

二、主要烯烃的用途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分为链烯烃及环烯烃。按含双键的多少分别称单烯烃、二烯烃等。双键中有一根易断,所以会发生加成反应。

链单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常温下C2—C4为气体,是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

可由卤代烷及氢氧化钠反应制得:RCH2CH2X + NaOH ——RHC=CH2 + NaX + H2O (X为氯、溴、碘)也可由醇失水或由邻二卤代烷及锌反应制得。小分子烯烃主要来自石油裂解气。环烯烃在植物精油中存在较多,许多可用作香料。烯类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基础原料,用于制聚烯烃和合成橡胶。

第三节甲醇制烯烃技术经济性分析

近几年,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尽快解决能源短缺和寻找可靠、稳定、经济的替代石油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

充分利用国内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煤炭是生产甲醇的主要原料,我国的煤基甲醇产量约占甲醇总产量的70%以上。今后甲醇消费仍然以化工需求为主,尤其是甲醇制烯烃的需求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甲醇产能为1100万t/a,产量为966万t,需求量为892万t。预计到2010年我国甲醇的产能将达到1350万t/a左右,需求量为1060万t,供需基本平衡。到2012年,我国甲醇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420万t,其中甲醇制烯烃(MTO)将消耗甲醇1000万t。

国际甲醇制烯烃工艺成熟

乙烯和丙烯传统生产方法是采用轻烃(乙烷、石脑油、轻柴油)裂解工艺,但因世界石油储量有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世界各国开始致力于非石油路线制乙烯和丙烯类低碳烯烃的开发,其中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甲醇,再由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最具潜力。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对采用ZSM-5系列分子筛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乙烯和较低级烃做了大量研究,其甲醇生产汽油(MTG)工艺已在新西兰Montonui公司实现工业化,美孚的MTO、烯烃制汽油和馏分油(MOGD)工艺都已取得实质进展。由于烯烃是甲醇制汽油反应的中间产物,所以MTG技术的成功推动了MTO、甲醇制丙烯(MTP)等工艺的开发。MTO工艺制得的烯烃主要是乙烯,其次是丙烯、丁烯等。MTP工艺则主要制丙烯及少量的乙烯。目前国际领先的甲醇制

烯烃工艺有美国UOP公司及挪威海德鲁公司的MTO、德国鲁奇公司的MTP工艺等。

甲醇制烯烃所用的催化剂以分子筛为主要活性组分,以氧化铝、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等为载体,在黏结剂等加工助剂的作用下经加工成型、烘干制得。分子筛、载体、加工助剂的性质及合成工艺等因素都会对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能产生影响。

我国大连化物所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ZSM-5及其改性催化剂,90年代开发了小孔径SAPO-34分子筛催化剂。1993年该所采用改性ZSM-5系列催化剂完成固定床(1t甲醇/d)中试,1995年在上海青浦化工厂完成SDTO流化床中试。通过鉴定甲醇进料60~100kg/d,甲醇转化率100%,采用SAPO-34分子筛系列催化剂,烯烃选择性可达84%~85%。

MTP反应器是一种带盐浴冷却系统的管式反应器,反应管长度为1~5m,内径为20~50mm。甲醇转化反应在0.13~0.16MPa、420~490℃下进行,催化剂在反应400~700 h后用氮气/空气混合气体烧焦再生。MTP反应产物的组成为:H2小于0.01%、CO为0.01%、甲烷0.9%、乙烷0.06%、乙烯0.85%、丙烯71.2%、丙烷0.98%、C4/C5 9.29%、C6 16.7%。鲁奇公司的MTP工艺的主要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见图表2。

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 (2003年1季度) 出版日期: 2003年6月https://www.doczj.com/doc/b19955325.html, 编写说明 强势:1、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由于其纯天然,毒副作用小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信赖; 2、以中医中药为依托的中国保健品就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具有长期比较优势。 弱势:1、保健食品行业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寿命短、经营不利,亏损面大; 2、多数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3、保健食品生产低水平重复,特殊功能性产品少; 4、行业监管空白,规范保健品市场秩序有难度。 机会:1、保健食品行业实行GMP对于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产业升级; 2、中国保健品的行业协会正在紧张筹建中,培育和维护国内市场是中国保健协会的阶段性目标,协会将会带动企业更好整合行业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3、“非典”流行期过后,消费者会更加注重自己日常的养生和保健,这也会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风险:国外企业进入我国保健品市场,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一旦国外企业在国内保健品市场站稳脚跟,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必然会按他们的想法重新制定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规则和标准。 投资价值:“非典”为保健产业的发展制造了机遇,规范的保健产品受欢迎。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FAX:(010)68558370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保健品行业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TEL :(010)68558557 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 FAX : (010)68558370 目 录 I GMP 认证对中国保健品行业影响分析 (2) 一、GMP 所带来的变数令行业不安 (2) 二、“GMP 风暴”催生行业自律....................................4 II 我国保健品行业“瓶颈”问题探析 (6) 一、需求制造市场 (6) 二、保健食品市场整顿 (7) 三、市场整顿后的保健食品行业规模 (9) 四、困扰着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9) 五、挑战和机遇...............................................12 III 保健行业协会职能和发展方向探讨. (17) 一、背景: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抉择 (17) 二、跨越:行业协会改变职能 (19) 三、反响:企业企盼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 (19) 四、进程:新协会面临新考验...................................20 IV SARS 对保健产业影响分析 (22) 一、震撼:朝阳产业面临全新考验 (22) 二、现象:非常时刻暴露出行业弊端 (22) 三、事实:保健品可以强身健体 (23) 四、行动:用科学的力量规范市场 (24) 五、市场:保健品会有好前景...................................25 V 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目录 (26)

服装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06年服装行业分析报告 服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性别细分1.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国的健身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的健身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的健身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许多收入较高的年轻白领也加入了健身的行列,在写字楼、居民区附近,各种健身俱乐部星罗棋布,什么牌子的都有,国外的LifeFitness、Precor、Naut ilus以及StarTrac,国内的更是数不胜数,好家庭健,英派斯健身,万年青,舒华,澳瑞特。 其实中国健身行业是一个发展中的小行业,受不成熟市场影响很大,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都面临还能大挑战。仅以中国销量第一的电动跑步机为例,国内销量占全部健身器材销量的70%左右,但数量仅仅是美国市场销量的1/6,但在13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在次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2005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297,650千元,比2004年增长2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0,784,927千元,比2004年增长30.2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539,813千元,比2 004年同期增长了44.94%。 2006年1-12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1,537,399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 61%;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740,392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4.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21,3 17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8.62%。相关分析:健身市场发展状况健身行业研究 2007年1-5月,中国体育用品工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2,429,326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13%;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1,283,642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5.6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93,157千元。 中国健身产业为什么在全民健身和国外市场的引导下,仍然如此低迷? 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行业缺乏灵魂 健身器材行业是类似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和轻工业器材其销售方式也很有限制,仅仅为了单纯的利润为起点,并不能产生很大的口碑效应。 健身器材价格也非常混乱,由于缺乏统一透明的 价格体系,一些经营者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他们又不得不把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健身器材市场经历了一段混沌期。那时一台跑步机可以卖到16万,这还是7折后的价格,而实际上3折就应该可以买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健身行业最初的状况是卖方…蒙?着卖,买方也是…蒙?着买。在各省大城市的健身机构,也只去购买昂贵的欧美器材,也不愿意去考虑国内价格低廉的品牌,而对于低端消费者也收到用户的青睐,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和人力成本。其产品效应遵守业内的“二八法则”,即用户平时用到的80%的功能是由产品20%的性能提供的,另外80%的性能只提供20%的功能,显然性能和功能成了“两家人”。

健身行业的概况分析

健身行业的概况 一、健身行业发展: 中国健身行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人们的健身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更多年轻白领也加入到了健身的行列,现阶段在写字楼,居民区附近俱乐部星罗棋布,给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健身服务。 图表(1)中国健身俱乐部发展历程表---增长幅度(%) 图表(1)显示自2000年开始,中国健身俱乐部以每年37%--41%的速度在飞速发展。 二、健身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健身行业处于发展阶段,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健身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1、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俱乐部数量并不能满足需求。2、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专业技术急需增加和提升。3、俱乐部的类型以连锁俱乐部和单店为主,发展还相对比较单一。 图表(2)全国部分城市健身俱乐部品牌数量 图表(2)显示了全国部分城市知名健身俱乐部品牌的数量,其中绝大多数为连锁俱乐部,这些连锁俱乐部在一个城市至少拥有2-50家店。 三、健身行业发展前景: 在国内健身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行业,是世界健身市场最光明的地区。健身企业的数量,质量及规模都将不断提升。就健身俱乐部来说,更多俱乐部实现规模式经营,局部地区发展演变成全国甚至全球连锁发展;俱乐部的类型也将更加多元化;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经营者从之前的教练转变为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的器械,设施和项目,服务水平也将大幅度提升。 图表(3)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健身俱乐部整体盈利状况(当前问题参与总数量639个) 图表(3)显示了国内大部分俱乐部经营状况以盈利为主。 图表(4)2011年有扩大经营或者开新店的健身俱乐部比例(当前问题参与总数量633个) 图表(5)健身俱乐部新店主要开设地区(当前问题参与总数量633个) 图表(5)显示了国内俱乐部在未来将扩大在二线城市发展的比例,健身也更多渗入到国内各个地区城市。 四、健身行业的主体: 健身教练行业的主体是教练与会员,同时也配备了相关的管理者,销售人员,服务人员。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电商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风生水起,越来越多商家瞄准互联网而向电商市场进军。很多大牌商店也开始做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不得不说这给了买家很多便利。比如在刚过去的双十一狂欢节,网上的销售额又创新纪录。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电商行业服装销售分析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一、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时效性极强, 现已表现为“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必须具备高度自动化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而电子商务适合时宜地为整个服装行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纵观我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史,在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爆发期后,现已逐步跨入稳定期。 (1)孕育期:1994年-xx年,服装电子商务模式主要以B2B为主,诞生了诸如中国服装网这样的行业领先平台。 (2)起步期:xx年-xx年,在非典爆发、淘宝网广告效应 * 下, 奠定了坚实的网购用户基础,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3)发展期:xx年-xx年,传统服装零售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B2C直销的电子商务模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同,服装电 子商务由此进入发展期。 (4)成熟期:xx年-xx年,凡客诚品、若缇诗、欧莎、裂帛、七格、斯波帝卡、玛萨玛索、零男号、梦芭莎、螃蟹秘密和兰缪等网络服装品牌大规模增加。服装服饰类商品成为网络购物的第一大销售商品。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由此步入了成熟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格局。 (5)爆发期:xx年-xx年,李宁、红豆、森马、以纯、GXG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服装企业纷拓展“线上渠道”,服装电商进入爆发期。 (6)稳定期:xx年以来,服装网购市场规模保持较大比例的平稳增长,并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服装电商销售渠道拓展为C2C、B2C、O2O、虚拟试衣间等新模式、新技术相结合,移动端销售增长迅猛,内部结构优化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情况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349亿元,同比xx年的3050亿元增长了42.6%,占整个网购市场的23.1%。xx年服装行业网购渗透率达21.7%,较xx年增长5.8%。xx年,我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规模达到6153亿元,同比增长41.5%,占全国网购市场规模的22.1%。 有调查数据显示,xx年,我国服装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4%,增速较xx年回落0.9%。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销

体育场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b1995532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版) 报告编号:1822210←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2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66182099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体育场馆的产业属性是由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在198 5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中,体育产业被置于第三产业的第四层次,构成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体育产业没有次级分类,对体育的描述是“包括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室内、外体育活动以及对进行这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的管理。”在为数不多的文字中阐明了体育场馆的产业地位,但并没有引起体育管理部门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三次产业分类标准,体育产业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大类中独立存在,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并对体育产业小类所包括的各种产品生产或劳务(服务)活动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体育场馆所包含的产业内容也作了规定,包括体育系统内部的管理活动和对外经营管理活动(不包括投资建设活动)。体育场馆成为衡量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我国体育场馆今后的发展定位和服务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内容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 16版)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领域在不断拓宽,大量的闲暇时间和剩余的金钱使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体育集健身、娱乐、时尚为一体,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各种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场馆作为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学者鲍明晓说,时至21世纪,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体育场馆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

干货!购物中心最新客群分析报告完整版

干货!购物中心最新客群分析报告完整版 购物中心,已成为城市的各区域地标及超级线下聚客点。截止到2016年6月,国内总开业纯粹意义上的购物中心超过4500家,总营业面积超过4000万平米,且以每年新增400余家加速增长。其中又以面积大于10万平的超级购物 中心为新增主体。越来越大,配置越来越多元丰富,满足更多不同消费以及体验需求的人群成为购物中心建设和运营 常态。 本次报告选取北京和上海代表商圈的典型知名购物中心进 行全景洞察分析。从业态、客群吸引力,客群线上线下行为多维画像等方面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供行业以及相关品牌商能够对代表性聚客点以及关联客群进行参考分析,也可以对自身业态的运营,目标客群用户体验、客群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供参考。北京上海典型购物中心客群分析报告1、本次分析对象 2013-2015期间开业项目较多的知名商业地产品牌,分别为万达、中粮大悦城、凯德、华联、红星美凯龙、华润、百联七个品牌旗下北京和上海16个代表性购物中心项目。 整体看,本次分析的16个北京上海典型购物中心中,北京 地区以定位于中端消费人群居多,上海则以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主。2、经营业态比例分析

1)零售快消类占比比较北京的万达广场和以超市为依托的华联零售业占比最多。▼上海的百联又一城荟萃了2000余种国际国内精选品牌,零售类占比较上海其他项目高出一个维度。2)餐饮类占比比较 北京红星爱琴海和上海凯德mall餐饮占据比例远超其他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红星爱琴海大胆打破了传统购物中心百货、娱乐、餐饮5:3:2的常见比例,重点锁定体验式餐饮业态服务,大幅增加了休闲娱乐和餐饮等体验式业态比例。▼上海凯德七宝购物中心以时尚家庭生活购物广场为特色,以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各年龄段人群为目标客群,中外快餐、美食广场和特色餐饮一应俱全。3)儿童类业态占比比较 北京天通苑华联纯立足社区,以『社区好邻居』为理念,开业了多种儿童大型活动与娱乐类场馆,并引进了杨梅红私立美校等儿童教育业态。▼上海项目儿童类业态占比均较低,则只有华润时代广场儿童品类占比相对较多。4)休闲娱乐体验类业态占比 红星美凯龙在北京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则是国内首创『社交式商业空间』,包括引入韩国PORORO,太平洋影院,欢唱KTV,高尔夫会所,美体休闲等业态。▼而在上海,百联和万达的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品类占比高于其他品牌购物中心同等品类。3、客群行为画像分析

行业报告世界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四世界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世界保健品市场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保健食品的销量将超过600亿美元,2010年时,该值会接近1000亿美元。全球保健品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保健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目前美国有保健品生产企业530家,每年共有1000多个保健食品品种投放市场,其保健食品的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德国有800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整个欧洲的保健食品有2000余种;日本是最早研制保健食品的国家,也是保健食品主要生产国和最发达的保健食品市场。其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达400多家,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近两年它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其最大的保健食品生产厂家是otsaka制药公司,年销售额就达14.8亿美元,主要生产保健饮料等强化食品以及膳食纤维等添加剂等第一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在欧美称为“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也称营养食品,德国称“改良食品”,日本先称“功能性食品”,1990年改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并纳入“特定营养食品”范畴。世界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开发都非常重视,新功能、新产品、新造型和新的食用方法不断出现。综合欧美保健品市场有以下特点:①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②植物性食品、植物蛋白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美国崛起,销路看好。③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样造型,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概括国

健身房市场调查报告

健身房市场调查报告 篇一:北京市健身市场调研报告 北京市健身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总况 北京市人口1530万,目前的健身俱乐部大概有400家左右,其中比较集中的分布于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宣武区,崇文区,东城区,西城区。其中海淀区和朝阳区分布最为集中,两个区共有280家健身俱乐部。平均如果按每家俱乐部有1000名会员算,总共健身的人数不过才40万人,占城市人口的2.6%。可见健身潜在市场还很大,前景比较乐观。 (一)调研基本情况 我总共走访了20家健身俱乐部,其中三家在石景山区,其余都在海淀区。他们分别是张贝健身弘彧店,张贝健身金码店,北语健身中心,宝迪沃健身中心,财智健身俱乐部,浩沙健身锦秋店,香江堡狮健身俱乐部,康斯堡健身俱乐部,青鸟健身双安店,青鸟健身清华店,浩沙健身清华店,今天健身俱乐部,奇迹空间健身俱乐部,田宁健身俱乐部,浩沙光大花园健身俱乐部,万泉新新健身俱乐部,浩沙豪柏健身 1 会所,北京首钢老山文化健身中心,伯雄健身,万商健身中心,这些俱乐部的共同特点和个别有价值的地方介绍如下: 1 共同点 1.1选址。健身俱乐部的选址目前看来有两种比较普遍,一种是在居民小区中,一种是 在大街旁边,或者有的兼而有之。首先健身俱乐部是供消费者锻炼用的,它的选址

不能离消费者太远。其次它的选址的周围常住人口要多,常住人口包括居民,学生,写字楼工作者。再次,这些人都是有消费需求,而且还有消费能力的人。符合这种 选址的地方一个是高档社区,一个是写字楼,大学附近。 1.2健身服务内容的无差异性。大部分的健身俱乐部都有类似的健身项目,调查中发现, 一般都有,力量区,自由区,有氧区,动感自行车,操课(操课的内容大同小异,一般都有瑜伽,普拉提,肚皮舞,拉丁舞,健美操,跆拳道等,少数会有太极拳,搏击,芭蕾形体等) 1.3灯光,地板,音乐,体检内容,私教和教练提供的服务,会籍顾问提供的服务,墙 壁的颜色等大体上没有太大差别。 灯光没有太亮的,中等亮度为主;地板使用的材料不一,有木的,有橡胶的,有地 2 板砖的,总之不管什么材料,都是防滑的;音乐以动感的为多,也有轻音乐,但不 多;体检的内容都是由私教来做,一般都测心率,身高,体重,脂肪,心肺,平衡,弹跳,柔韧;私教一般会帮助会员制定健身计划,定期体侧,其收费一般在100 元以上,有100,150,200这三种档次较多见;教练一般会做巡场,教授操课,私 教和教练都有不同的提成;会籍顾问一般都是带领来访客人参观健身房,并与客人

中国服装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第4季度分析报告 摘要:报告分析中国服装行业2005年的整体发展情况,包括生产和销售、进出口和经济效益情况,并指出2005年出现的新现象 ?生产和销售情况 ?全年产量及其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7.98亿件,比去年同期 增长16.8%。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5年中国实际完成服装总产量465亿件,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梭织服装产量170亿件,比上年增长13.3%;针织服装产量295亿件,比上年增长10.1%图标1 “十五”期间服装行业产量及其增幅单位:亿件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总体上看,服装生产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尤其是梭织服装。2005年与以往不同,梭织服装的增长幅 度不但高于针织服装。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梭织服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应对各种贸易摩擦中表现出较强竞争能力。同时发展较为平稳,产量基数小于针织服装。此外,梭织服装增长很快,但其增量绝对数仍然比针织服装少 ?年内月度生产形势 2005年配额取消后,服装行业出现了对设限地区出口增长的短期释放现象,1、2月份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服装数量成倍增长。3月份以后,随着中国主动采取加征出口关税,实行自动出口许可、调低出口税率等措施,加之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紧急特保”,出口服装企业受到极大影响。到4月份服装生产急刹车,增幅猛然下降到8.5%。国内对出口服装征税政策反反

复复,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企业不敢贸然接大的订单,接受的订单就抢时间出口,根本无法均衡生产。环境稍稍稳定以后,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直至11月份中国与欧美达成协议后,才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四季度行业呈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图表 1 2004~2005年服装产量月度增长幅度对比 ?分地区生产情况 ●从全国生产情况来看,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越来越 明显,而东部发达地区则相对而言生产增长的速度开始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地区,梭织服装生产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5个地区。高速增长态势较为突出的是黑龙江、河南、广西、江西和四川。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服装生产大省还有湖南、山东、辽宁、湖北、安徽和江苏,上述六省增速虽不及黑龙江等地,但由于基数大,是真正左右全国服装生产形势的省份 图表 2 2005年服装主要产区产量增长幅度 ●预测,今后在国内服装生产环节的转移中邻近发达省份、边境贸易发展迅速、纺织产业有基础的中 部省份将会成为服装资本的首选

大健康产业分析报告

大健康(医疗)行业现状与分析 一、行业概述 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缓和性医疗商品和服务的总称,通常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务等领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 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 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 年全球在

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 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2014 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 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 亿美元,占比为6.2%。 2009—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2014年全球大健康产业分布格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医疗健康年支出总额占 GDP 总额的 9%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 13%。全球医疗健康支出总额从 1995 年的 2.20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 6.62 万

健身房行业分析

1)中国健身房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从内部看,健身房行业业态逐渐多元、产品逐渐丰富、管理更加规范,昭示行业正在走向成熟。从外部看,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和经济红利三大红利叠加,消费升级需求驱动的特征也比较明显,我们在此时点比较坚定的看好健身房行业的投资机会。 2)聚焦到行业,从销售和运营两个环节来看。第一,健身房的销售主要看地理位置,目前大型连锁健身房品牌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和超一线城市,店面主要分布在核心商圈、高端社区、文化科技产业园等地段。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一点和电影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第二,健身房的运营环节重点看服务,由于器械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供给也比较市场化,相比而言私教课程、健身房的环境、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要素比较能够体现健身房管理水平。通过案例比较,我们得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健身房,经营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行业内部仍然是结构分化的格局。 3)落脚到行业投资逻辑,我们认为当前行业中的机会在于,由于行业当前主要的健身房品牌均是区域化的,当前在区域化竞争中验证了实力,构建了品牌,具有良好的服务能力,未来有望通过快速扩店、渠道下沉等手段实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从可行度上讲,龙头企业不论是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还是服务体验上都比其他健身房更胜一筹。 现在的时点与20年前的台湾是略有不同的。第一,20年前是台湾商业健身房兴起的开始,台湾健身房的演进是从舞蹈教室、瑜伽馆开始的,之后有亚历山大、佳姿等为主的企业转型为商业健身房,20年前的台湾应该是转型为商业健身房的开始。 另外,目前大陆经济比当时的台湾经济要好。台湾在转型为商业健身后,兴起的企业首先是器械的供应商,代理商创造了很大的营业额。第二,健身房会员比较好奇,健身房概念出来后,会员加入比较多,但是冲动型消费比较多,可以维持的需求性消费比较少。另外,台湾在服务上个人意识比较高,所以整体上台湾的服务比较有温度,所谓有温度是不会太过分、有限度的教育客户。 反过来看现在的大陆,从2003年到现在,会员进健身房从以前的流行转变为现在明确的的需求,现在民众需求的明确度、精准度显著高于20年前的台湾。 第三,过去台湾有运动但不谈私教,但是现在有运动就会谈私教,这个部分差异性很大。所以,大陆健身房的增长速度会显著高于台湾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大陆的会员体量非常大、机会更大,现在大陆的市场空间比台湾大的太多了。 从2008年开始浩沙建立以来,一直以来都想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一站式”是过去的流行话语,延伸到现在就是所谓健身平台的搭建。浩沙与其他健身品牌的差异性在于有一个服装上市企业,所以浩沙健身初创的用意就是要加大一般人对浩沙品牌的认识,在使用后增加大众粘性。 我们认为,未来健身行业平台性企业一定会形成,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平台型企业将会主宰健身产业链的一部分。不管是硬件平台、管理平台、加盟平台、经营管理平台还是培训平台,平台型企业都有可能达到,浩沙针对这几块都有比较深度的规划。

2018年健身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健身行业分析 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2018健身热持续,新机遇带来增长重启 (3) 1、健身行业概况:2020年预期登上千亿元大关 (3) 2、健身产业链:综合布局健身培训较多,互联网企业还需努力 (4) 二、“传统”健身业:和国际相比仍旧略慢一步 (4) 1、以美国为例: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由“大”变“小” (4) 2、国内线下健身房:仍以大型为主,收入结构还未优化 (6) 三、互联网新机遇:提前实现高阶需求,“小”也可以很“美” (7) 1、“颠覆”健身产业,互联网都对健身做了什么 (9) (1)纯线上企业:领先公司已经崭露头角 (10) (2)线上线下结合:不再是互联网企业单方努力,传统健身业正在谋取合作 (11) 2、行业风向:互联网与新技术牵头,重点在于挖掘产业深度价值 (12) 四、互联网是一个好去处,但还称不上“颠覆” (16) 1、市场空间测算:群众的力量总是巨大,互联网覆盖广泛有其优点 (16) 2、风险犹存:前浪已死在沙滩,后浪扑打之方需要再三考虑 (17)

一、2018健身热持续,新机遇带来增长重启 1、健身行业概况:2020年预期登上千亿元大关 2015年健身热情升温、公共健身设施、新型健身俱乐部等的出现使得商业健身行业重启快速增长。而2017年,热词“A4腰”、“马甲线”持续“霸屏”社交网络,健身这一大众运动不仅是各路明星圈粉的手段,更是年轻人群争相参与的活动之一。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2014年以来体育产业以超出政府预期的状态呈跨越式发展和政 策的利好不无关系:2014年“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2016年,更是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两条政策相继发布,强调重点发展全民健身及业余体育,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身休闲产业,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

2016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居民健身消费意愿的日益高涨加上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共同推动了我国健身行业蓬勃发展。城市快节奏生活下,商业健身凭 借其随到随练的灵活特征突破了都市人有限闲暇时间的限制,且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美体+社交互动”等多重需求,从而受到不同年龄及消费能力人群的共同青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经济承受能力逐渐上升,健身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居民可以负担的休闲方式,推动了健身行业的迅速发展,2014年我国健身行业产值已达到1272亿元。 ●我国商业健身行业发展现状:传统市场分散中寻求突破,互联网+带来新变化。 (1)会员渗透率低,北美健身房会员渗透率达15.8%,我国仅0.5%,渗透率差距主要来源于健身观念、健身消费成本以及供给丰富程度不同;(2)商业健身房市场分散:低竞争壁垒+高同质化服务导致我国商业健身房市场分 散,CR10仅16.4%,目前缺乏真正全国性龙头企业;但模式出现一定分化, 少数小型工作室出现开始依靠差异化服务抢占垂直细分市场;(3)互联网+健身模式未来前景可期:互联网主要在引流及提升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丰富健身产业内容以及开发增值服务等方面与传统线下形成互补,共同推动行业 更快更好发展。 ●我国健身行业龙头公司一览:(1)威尔士健身:我国知名的商业健身房品牌,年卡+私教盈利模式颇具代表性;(2)一兆韦德: 会员管理模式先进,积极拓展企业客户创收(3)中航时尚:扎根深圳的健康+美体一站式服务中心(4)浩沙集团:健身周边产品与健身服务品牌相辅相成。 ●北美健身房龙头企业发展借鉴:一站式VS平价,差异化是王道,产业有蕴育巨头能力。(1)北美最有代表性的健身行业上 市公司分别为以一站式高品质运动健康服务为特色的Life Time Fitness以及以超低会费为特色的Planet Fitness,分别通过深挖客单消费和快速的外延扩张,在北美健身行业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两者都成功实现了快速增长。(2)启示:对行业而言,未来从产品和服务开发、选址、营销和推广、线上线下的互动互补、变现的多样性等方面都要建立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对企业而言,重在聚焦目标人群深度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探索更多的变现可能。(3)健身行业有诞生巨头的土壤 (Life Time Fitness私有化估值超过40亿美元,14年收入接近13亿美元)。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目前A股涉及健身的公司主要有探路者、贵人鸟和莱茵体育。相关公司投资 建议如下:(1)探路者(300005,买入):首期探路者体育并购基金投资FitTime睿健时代,后者通过对准女性市场及试水垂直电 商已成移动健身领域变现先 行者,与公司现有业务也能形成一定互补,维持公司买入。(2)贵人鸟 (603555,买入):通过动域资本布局健身房管理、健身O2O以及移动健身教学领域,可观用户积累助力公司体育产业大战略 的推进。维持公司买入。 (3)莱茵体育(000558,未评级):收购小斑科技,丰富公司旗下万航信息“运动世界”平台社交功能、促进公司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2018-2019年轻奢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2019年轻奢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

【目录名称】2019年中国直播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目前,网络媒体自身还没准确抽象概括出网络直播的界定,为方便起见,不妨参照传播学及电视现场直播的概念给网络直播下个简单的定义: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其形式也可分为现场直播、演播室访谈式直播、文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或由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源的直播;而且具备海量存储,查寻便捷的功能。 根据直播的媒介、技术发展以及直播的内容品类,将直播行业分别经历了直播1.0到直播4.0时代,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从单一品类演变成垂直品类、泛娱乐品类,从收入单一向多元化模式探索。 资料来源:互联网 目前在线直播行业商业模式逐渐成熟,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头部平台通过差异化发展建立核心优势,加上直播用户基础不断扩大,2018年有望成为在线直播行业资本上市的最佳时机。随着在线直播平台用户逐渐消失,头部平台已经形成稳定的用户规模和运营模式,同时明星主播资源基本垄断在头部平台,新入局者很难对头部平台造成强冲击。 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在线直播人数达3.98亿,相比移动端视频5.49

亿,仅有1.51亿的差距, 2018年超过5亿人。市场规模方面,直播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付费视频市场规模。直播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432.2亿,相比2014年增加了7倍,2017年网络视频付费市场规模为150亿,再对比同期电视剧版权市场规模450亿左右、电影票房市场规模524亿(不含服务费),直播市场体量不容小觑。 2014-2019年直播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文化委 移动互联网发展助力移动直播行业兴起,PC端向移动端分流。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端直播的每月活跃用户群由2012年的5.6百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176.0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99.3%,预计2022年可达到501.3百万人。随着购买力持续上升,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人们对更佳娱乐体验的需求日增,加上移动支付日益便利和普及,大众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识稳步提升。中国移动端直播每月付费用群由2012年的10万人增至2017年的620万人,预计2022年将达到1980万人。相应地,付费用户的比例从2012年的1.79%增至2017年的3.52%,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3.95%的水平。(GYTCJP) 【报告大纲】 第一章直播行业相关概述 1.1 直播行业定义及特点 1.1.1 直播行业的定义 1.1.2 直播行业的特点 1.2 直播行业基本分类 1.3 直播相关概念 1.3.1 网络互动直播 1.3.2 网络现场直播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健身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内部资料稿) 泰实医疗 2019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健身产业概况 (4) 1.1 健身产业定义及产业链 (4) 1.2 健身产业主要政策汇总 (4) 第二部分全球健身市场现状 (5) 2.1 全球健身产业市场规模 (5) 2.2 全球主要国家健身产业情况 (5) 2.3 主要国家健身俱乐部数量 (6) 第三部分国内健身市场现状 (8) 3.1 中国健身产业发展特点 (8) 3.2 健身俱乐部数量 (8) 3.3 健身俱乐部会员数 (9) 3.4 健身器材收入规模 (9) 3.5 中国健身产业规模 (10) 第四部分国内企业竞争格局 (11) 4.1 信隆健康 (11) 4.2 舒华体育 (12) 4.3 威尔仕 (12) 4.4 一兆韦德 (12) 4.5 浩沙健身 (12) 第五部分未来发展趋势 (14) 5.1 健身产业规模预测 (14)

5.2 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高 (14) 5.3 智能化健身趋势兴起 (14)

一、健身产业概况 随着我国人民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我国健身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体育总局与国务院分别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等,目标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国家名片。 (一)健身产业定义及产业链 健身除了体育含括的项目之外,还有很多内容,例如,写字、唱歌、做家务、瑜伽等。健身大致分为器械锻炼和非器械锻炼。狭义的健身是指以健身俱乐部/工作室为主要场所,并且通常借助体育器械进行锻炼的活动。 健身产业上游涉及健身器械、教练培训等,中游主要是各类健身服务,下游则是各类健身服装/装备等。 (二)健身产业主要政策汇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运动健身。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6年6月,为促进健身产业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对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 2017年8月11日,针对中国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实际,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

2019-2020年中国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健身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1.健身千亿市场铸就,仍有极大潜力待挖 (3) 1.1.需求觉醒与消费升级引领健身行业发展 (3) 1.2.行业规模逼近千亿,渗透率有极大提升空间 (4) 1.3.分工逐渐细化,产业链初步成型 (6) 2.雄关漫道,中国健身行业迈步从头越 (7) 2.1.美国健身行业:健身文化盛行,产业链高度成熟 (7) 2.2.国内健身行业:曲折中发展,机遇与弊端并存 (11) 2.2.1.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拥抱最佳发展机遇 (12) 2.2.2.商业健身传统盈利模式存在弊端,亟待精细化运营 (14) 2.2.3.产业分散严重,全国性龙头品牌尚未出现 (16) 3.多因素刺激健身行业持续发展,行业变革箭在弦上 (16) 3.1.政策端:多项政策接连出台,健身行业迎来政策红利 (16) 3.2.需求端:中产阶级崛起与人口健康现状共同推动需求增长 (18) 3.3.一线城市健身市场逐步饱和,下沉将是未来主要趋势 (19) 3.4.市场竞争格局分散,行业整合升级趋势加速 (21) 4.相关受益标的 (22) 4.1.山鼎设计(SZ300492):拟收购健身教练培训龙头赛普健身 (22) 4.2.英派斯(SZ002899):受益于健身器材需求扩张 (24) 4.3.西王食品(SZ000639):运动营养品业翘楚 (25) 5.风险提示 (26) 5.1.健身行业发展速度不达预期 (26) 5.2.健身行业相关政策调整风险 (26)

健身行业作为舶来品,已在国内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2014年国务 院46号文以及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使 得整个行业的发展达到高潮。但国内健身房行业收入增长过度依赖新开 店速度以及利润过度依赖沉睡用户的特点,使其经营效率难以与发达国 家成熟健身房相媲美。同时,资本的过度火热也催生如共享健身舱这类 的快餐式项目,造成了行业资源的浪费。健身运动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习 惯与文化,需要经济水平的支持以及长时间的养成,就注定了健身行业 的发展是一个慢行业。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庞大及健身渗透率极低,整体 行业空间巨大。随着传统健身房行业格局通过洗牌之后日渐清晰,以及 以健身工作室为代表的精细化运营模式逐渐站稳脚跟,我们认为整体行 业趋势向好,建议重点关注健身教练培训、健身器械供应商、健身营养 品等健身服务产业公司。 1.健身千亿市场铸就,仍有极大潜力待挖 1.1.需求觉醒与消费升级引领健身行业发展 国民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加强的大背景下,健身需求逐渐觉醒。易观 智库的数据显示,体重指标(BMI)与人均GDP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相 关。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民BMI已逼近肥胖标 准。2017年中国约有54%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健身作为一种时尚 而又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崛起。从百度关键词指数来看,与健身相关 的关键词从2015年起热度明显增加,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也被展 现。同时在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平台,与“健身”有关的分享内容 也明显增多,健身活动受到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图3: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亚健康问题严重,引致巨大的健身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