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管理综述

健康管理综述

健康管理综述
健康管理综述

健康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综述

【引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无病”状态,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健康、更长寿,人们比以往更多地为健康进行投资。我们的健康状况与个人对健康的认识、周围环境、医疗保健、个人的生物学因素和生活方式以及自我进行的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生活方式是由我们自己来掌控的,我们能够通过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调整,适当采取保健措施,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健康的目的。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检预防保健医疗

一、健康管理的概述

1、简介

世界范围内生活方式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实现战略前移,重心下沉,从大医院的医生诊治病人转向社区对整个人群健康和疾病进行管理,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转变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健康管理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但传统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健康保障服务需求,为此,健康管理师成为一个独立职业就显得很有必要。健康管理是由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所提供,健康管理公司和医疗机构是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通过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干预实施。

2、定义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 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环每循环一周,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使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3、科学基础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处于低危险状态发展到高危险状态,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期间的变化多数不被轻易地察觉,各阶段之间也无截然的界线。在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目前国内知名的知己慢病防治系统,已经在北京社区全面使用。该系统是充分依据WHO提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即针对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优先着眼于降低这一类疾病引起的早逝、伤残和疾病负荷。为从事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的一套健康档案管理及运动、膳食治疗方案生成系统。适用于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慢性病症的患者,也适合对身体正常的成年人进行运动、膳食指导。本系统与运动能量监测仪配合使用,可为患有生活方式疾病的病人提供科学量化的非药物防治方案。它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完成以下工作:

1)社区人群慢性病监测随访以及健康档案的管理;

2)跟踪、评价病人病情,记录各项理化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3)处理繁杂的膳食营养素摄入计算及营养配餐工作;

4)根据运动、膳食、平衡原则向病人提供个体化的运动和膳食分析处方。

在西方,健康管理计划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患病风险,同时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几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

具体而言,健康管理可以了解人的身体年龄,判断患病倾向,由医生向您提供健康生活处方及行动计划。长期(终生)跟踪您的健康,最大限度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同时,及时指导就医,降低个人医疗花费,提高保健效率,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生命质量的目的。

二、健康管理的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早在1929年美国洛杉矶水利局就成立了最早的健康维护组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健康管理组织。美国政府依据1972年的《社会保障法修正案》,于1973年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

到1997年,已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服务,现在在美国医疗的重点就是维护健康,管理健康,对疾病的治疗已经落到从属的位置。目前在美国已有很多大企业和健康保险公司采用了这种健康管理方式。

美国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提出的口号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管理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尽量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在日本,不到两亿人口就有60多万营养师为人们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由行政机关和民间健康管理组织一起,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管理,并对登录的外国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它使成千上万的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走向了健康长寿的道路。现在,日本的人均寿命已达84岁,位居世界第一。

(二)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健康的消费需求已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对“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健康管理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及潜力。

1、市场需要是健康管理行业兴起的基础

尽管在上世纪的60年代就有医生采用健康危险评估(HRA)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健,健康管

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20-30年才兴起的。如同其他行业的兴起一样,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也是由

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和慢性疾病发生的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

系列的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健康的消费需求已由

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患者群体、保健群体、健康促进群

体、特殊健康消费群体和高端健康消费群体逐步形成。预防性医疗服务及体检市场的兴起、健康保险及社保的需求、人们对健康维护服务的需求、医疗市场分化的结果使得健康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催生了健康管理在国内的诞生。以人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为目标,系统、完整、全程、连续、终身解决个人健康问题的健康管理服务显然在中国有着巨大的需求及潜力,也正在并逐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产业发展前景远大。

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之一是它对现代数据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数据及通讯技术是支持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运行,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的基础平台,直接影响着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以及服务规模等。

此外,健康管理服务要想实现长久、稳定地良性发展,必须找到费用支付的有效办法。现阶段我国非医疗性健康消费主要还是以个人支付为主,保险业基本没有涉足这个领域。但从国际健康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人寿险、健康险的推出,保险业出于自身经营安全与利益的需要,必将进人这个领域。在参与健康管理服务投资或经营的同时,保险业将成为保险客户个人非医疗性健康消费的主要支付者之一。近两年来国内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出现及发展趋势,已经显示出为健康管理埋单的苗头。

不难预见,随着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专业人才的不断成长,市场需求和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保险业、信息产业和健康管理产业的联合与互助,将有力推动和加速健康管理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将逐步建立并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念先进,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自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到今天,健康管理走过了艰难而重要的5年。其先进的理念,对国内健康服务的全新视角和理解,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追捧。进人2006年,我们明显地看到,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各类会议、论坛、培训在增多,甚至有业内人士称2006年是“健康管理年”。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国内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都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健康管理学术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专业人员匮乏

健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健康促进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运动学和营养学都是与健康管理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国内至今尚无学校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大家都是一边干一边学。2005年国家建立的健康管理师职业,从一定程度上启动了国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有望缓解专业人才的紧缺状况,促进健康管理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4、市场混乱,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建立

目前,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时髦的名词,在互联网搜索工具google查询,搜索结果多达4000多万项。这其中不乏混淆视听、商业炒作之人。体检中心、健身会所、导医机构、保健品推销商、休闲娱乐中心等等,众多的组织和机构都称自己从事的是健康管理事业。市场上的“百家争鸣”和无序竞争给大家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茫然。仅就健康管理师培训这一领域来说,国家的职业标准还未最终确定,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已四面开花,如火如荼了。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即国内目前的健康管理市场还很无序,品牌企业和产品/服务还未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营模式尚未建立。

健康管理方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毛群安之前曾强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点是使大多数人不得病、少得病或者晚得病。健康管理服务就是促进这一效果达成的有效途径。作为国内健康管理服务的开拓者之一,爱康国宾CEO张黎刚先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360°健康全管理”概念,旨在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职业行为等方面出发,对身体状况进行预测、对疾病早期预警,通过体检、疾病评估、专家咨询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帮助健康和健康风险人群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减少就医需求,把大家的健康科学、系统、人性化地管理起来。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和呼叫中心提供诊前就医指导,帮助患者及时选择正确的医院和科室进行就医,避免盲目求医造成的浪费,也缓解了就医者过度集中于少数医院、少数

专家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此前曾表示,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相关、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管理的与应用应进一步引起重视。

三、健康管理的国内需求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老龄化的社会,各种慢性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导致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所有的一切,都在呼唤全新的健康管理的出现。

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主要体现在:

(―)我国人口学特征的变化

我国的人口特征,不仅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步入老龄化社会,更有着以下特点。第一:人口老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我国到2000年进人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尽管比发达国家晚了50-100年,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老年人口数占世界老年人的1/5。第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京、津、沪、江苏、浙江都已成为老年型地区,而西北、西南内陆及边疆地区老年人比例多在7%以下。第三:人口老龄化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力。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阶段,国民生产总值至少在5000美元左右。我国在20世纪末成为老年型国家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只相当于西方国家的1/5。在经济尚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不离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化,“未富先老”,犹如“穷人得了富贵病”,困难可想而知。

(二)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

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5.3%和79.5%。随之而来的则是个人、家庭及社会所面临的沉重医疗和经济负担。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込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分别占国家医疗总费用和卫生总费用的3.79%与3.02%。目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已近千亿元,换来的是对中晚期患者的不满意的治疗效果。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更是将人们拖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泥潭,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损失已达70%。2001年,中国前10位主要死因中,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恶性肿瘤3种慢性病居DALYs的前3位。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①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1亿人有高血压。1991-2000年10年间,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患病人数增加了7000多万;②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6.1%、3.7%和1.8%。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2346万人,空腹血糖受损者约1715万人。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上升40.0%;③更不容乐观的是,2002年全国有近2亿人超重和肥胖,1991-2000年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和97.2%;④2002年,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人数达1.6亿,总患病率为18.6%;⑤目前全国约有3.5亿吸烟者,2000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⑥瞎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3大行为危险因素。

(三)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化、疾病结构的改变,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大增加。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人口老年化、疾病结构变化与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延长生命和减少残疾的治疗技术,如起搏器、器官移植、人工脏器、搭桥技术、CCU、ICU、介人疗法、基因治疗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数倍增加。据统计,过去10年,我国门诊和住院费用由1363亿元增加到5838亿元,其中:30%归因于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增长。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医

疗费由1993年的164亿增加到2003年的1487亿,占总费用的比重由12%上升到26%。巨额的医疗费用给个人、家庭、集体和政府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自1998年我国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至今,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到2003年为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覆盖人口仅1.3亿。与1993年相比,社会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下降了60%。同时,过高的筹资水平(许多城市筹资比例超过工资总额的10%)、过高的节余率(每年节余超过30%)、过高的自付比例使得新制度难于发挥应有的医疗保障作用。原来享有劳保的职工家属没有被纳人新的制度中,约23%的城镇人口失掉了社会医疗保险。下岗和失、待业人员、老年人、儿童等脆弱人群更是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险之外。健康保障制度改变的直接结果,是卫生费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居民个人。有数字表明,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1991年的38.8%上升到1995年的50.3%,到2001年已达60.5%。

四、健康管理在国内的发展问题

健康管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出现在1998年,,北京耀华康业,目前属于行业的领跑者。目前这类的公司已有约200家。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健康管理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政府支持有待加强

健康管理事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而且需要与健康管理相配套的措施,涉及国家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方面。目前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2、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有待提高

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公众的认知度还不高,健康管理的一些理念(比如需为预防疾病的发生而预先付费等)目前还不能被公众所接受,我国多数公民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上。

3、运作机制不成熟

国家、健康管理公司、医院、消费者、保险公司等相关各方都应该为健康管理进行投资,但目前我国相关各方对此在观念上还未接受。我国许多医院都在搞信息化建设,但存在医院间信息不能共享的瓶颈。

4、公司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

现在我国健康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成为经营实体,一是作为资源共享平台。是否还有更好的发展模式,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五、健康管理的应用策略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干预3部分中前两者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信息来调动个体降低本身健康风险的积极性,而健康干预则是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导个体维护自己的健康,降低已经存在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等几种健康危险因素有关。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有从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有以下6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现分述如下:

(一)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休戚相关,这一点对于已被医生诊断为“病人”的人和健康的人来说,都是“真理”。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影响或改变人们健康状况的研究已有很多。研究发现,即使对于那些正在服用降压和降胆固醇药物的男性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明显降低他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从1986年开始,对43000名40-75岁,没有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男性进行跟踪调查,每年对他们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然后根据长期积累的数据找出生活习惯与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在服药的中年男性,如果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他们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将降低57%;不服药的男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将患心脏疾病的风险降低87%;仅不吸烟1项就能降低50%的患病风险。如果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所有5项内容(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男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指数最低。

研究同时发现,即使被调查者从前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后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被药物和其他所替代。改变生活方式永远不会晚,即使到中年或是晚年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从中受益。

1、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

从卫生服务的角度来说,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因为后者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比如行为纠正和健康教育,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与危害的严重性相对应,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休的健康责任和作用不难理解,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纯属个人的意愿/行为。我们可以告知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健康应该坚持的,比如不应吸烟,如果吸烟应该戒烟;不应挑食、偏食而应平衡饮食等等。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比如提供条件供大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指导人们掌握改善生活方式的技巧等等,但这一切都不能替代个人做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的决策,即使一时替代性地做出,也很难长久坚持。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其含义不仅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在于逆转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历程(如果疾病已不可避免的话)。因此,旨在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之时的一级预防;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二级预防;以及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的三级预防,在生活方式管理中都很重要,其中尤以一级预防最为重要。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特点,有效地整合三级预防,而非支离破碎地采用三个级别的预防措施,是生活方式管理的真谛。

(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与许多医疗保健措施需要付出高昂费用为代价相反,预防措施通常是便宜而有效的,它们要么节约了更多的成本,要么收获了更多的边际效益。根据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确定乳腺癌、宫颈癌、直肠癌、心脏病、老人肺炎、与骑自行车有关的头部伤害、低出生体重、乙肝、结核等19种疾病或伤害是具有较好成本效果的预防领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疫苗的应用,如在麻疹预防上花费1美元的疫苗可以节省11.9美元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生活方式管理可以说是其他群体健康管理策略的基础成分。生活方式的干预技术在生活方式管理中举足轻重。在实践中,4种主要技术常用于促进人们改变生活方式:○1教育:传递知识,确立态度,改变行为;○2激励:通过正面强化、反面强化、反馈促进、惩罚等措施进行行为矫正;○3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4营销:利用社会营销的技术推广健康行为,营造健康的大环境,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生活方式。

实践证明,行为改变绝非易事,形成习惯并终生坚持是健康行为改变的终极目标。在此过程中,亲朋好友、社区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非常重要,可以在传播信息、采取行动方面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实际应用中,生活方式管理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融入到健康管理的其他策略中去。例如,生活方式管理可以纳入疾病管理项目中,用于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或降低疾病的损害;可以在需求管理项目中出现,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食物,提醒人们进行预防性的医学检查等。不管应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生活方式管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降少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

(二)需求管理

1、需求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所采用的另一个常用策略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小病。这一管理策略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如果人们在和自己有关的医疗保健决策中扮演积极作用,服务效果会更好。通过提供一些工具,比如小病自助决策支持系统和行为支持,个人可以更好地利用医疗保健服务,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利用正确的服务类型。

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包括: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干预等。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四种因素影响人们的卫生服务消费需求:

(1)患病率患病率可以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它反应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但这并不表明患病率与服务利用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相当多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感知到的需要个人感知到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反应了个人对疾病重要性的看法,以及是否需要寻求卫生服务来处理该疾病。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感知到的需要,主要包括:个人关于疾病危险和卫生服务益处的知识、个人感知到的推荐疗法的疗效、个人评估疾病问题的能力、个人感知到的疾病的严重性、个人独立处理疾病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对自己处理好疾病问题的信心等。

(3)病人偏好病人偏好的概念强调病人在决定其医疗保健措施时的重要作用。与医生一道,病人对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负责,医生的职责是帮病人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关于病人教育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病人被充分告知了治疗方法的利弊,病人就会选择那些创伤低、风险低、更便宜的治疗手段,甚至在医生给他们提供别的选择时也如此。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事实表明,一些健康因素以外的因素,如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疾病补助等都能影响人们寻求医疗保健的决定。保险中的自付比例也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需求预测方法与技术

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预测谁将是卫生服务的利用者。归纳起来这些方法主要有:

(1)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以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为代表,通过综合性的问卷和一定的评估技术,预测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个人的患病风险,以及谁将是卫生服务的主要消耗者。

(2)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已发生的医疗卫生费用,预测未来的医疗花费。与问卷法不同,医疗花费数据是已经客观存在的,不会出现个人自报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4、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与实施策略

需求管理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去影响和指导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常见的方法有:24小时电话就诊分流服务、转诊服务、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健康课堂、服务预约等。有的时候,需求管理还会以“守门人”的面目出现在疾病管理项目中。

(三)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健康管理的又一主要策略,.其历史发展较长。美国疾病管理协会(Diseas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merica,UMAA)对疾病管理的定义是:“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与病人沟通的系统,它强调病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疾病管理支撑医患关系和保健计划,强调运用循证医学和增强个人能力的策略来预防疾病的恶化,它以持续性地改善个体或群体健康为基准来评估临床、人文和经济方面的效果。”该协会进一步表示,疾病管理必须包含“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病人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由此可以看出,疾病管理具有3个主要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如糖尿病管理项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疾病本身使得疾病管理关注健康状况的持续性改善过程,而大多数国家卫生服务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协调来自于多个服务提供者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干预措施的一致性与有效性特别艰难。然而,正因为协调困难,也显示了疾病管理协调的重要性。

(四)灾难性病伤管理

灾难性病伤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关注的是"灾难性"的疾病或伤害。这里的“灾难性”可以是指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也可以是指其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巨大,常见于肿瘤、肾衰、严重外伤等情形。

疾病管理的特点对灾难性病伤管理同样适用。因为灾难性病伤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如发生率低,需要长期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的可及性受家庭、经济、保险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等,注定了灾难性病伤管理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一般来说,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五)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减少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希望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对于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包括失去生产力的损失。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短期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

医学因素:1)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2)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3)康复过程;4)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5)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6)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7)年龄影响治愈和康复需要的时间,也影响返回去工作的可能性(年齡大的时间更长);8)并发症的存在,依赖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9)药物效应,特别是副作用(如镇静)。

非医学因素:1)社会心理问题;2)职业因素;3)工人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4)工作压力;5)工作任务的不满意程度;6)工作政策和程序;7)即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旷工和残疾的情况;8)诉讼;9)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10)过渡性工作的信息通道不流畅。

残疾管理的具体目标:1)防止残疾恶化;2)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8)要实行循环管理。

(六)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协调上述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这些策略都是以人的健康需要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的放矢。健康管理实践中基本上应该都考虑采取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在美国,雇主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管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需要开展疾病管理,大型企业需要进行残疾管理,人寿保险公司、雇主和社会福利机构会提供灾难性病伤管理。

六、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客观、准确、无任何损伤的检测

健康检测:健康调理示范基地、XX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的健康测评不同于传统的医学体检,其检测设备是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的众多科学家,经数十年研制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健康检测分析仪器。该技术是建立在核磁共振理论、量子物理学理论、生物电磁波共振理论、生物传感及分析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全新技术。结合了中西医的特点,应用生物波医学及生物信息技术在同一平面比较各内脏器官的功能,量化分析寻找根源,定位健康水平。对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一次健康测评,客观明确的了解个体身体处于何种状态(疾病、疾病临界、亚健康、基本健康),建立个人健康维护档案,纳入到健康管理系统中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二)检测说明

1、检测时间:每位客体检测时只需要30分钟,检测前无需做任何特殊准备。

2、针对个体的特殊性,基地可以预约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三)客观的健康状况评估及调理

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评估并结合临床体检报告,从整体和平衡观的角度,首先明确了解自身处于何种状况,确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首先明确身体现阶段的状态,对处于疾病状态的个体,确定病因,给予及时的就医和用药方面的指导,营养指导和个性化的辅助性的康复方案,本阶段以治疗性养生计划为主,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正在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的,我们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其服用的药物和保健品进行筛选,寻找出效果最好,毒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同时明确了解所使用的保健品是否有效,真正起到对身体保健的作用,减少不

必要的经济支出。

对处于亚健康和基本健康状态的个体,我们将从预防和提高入手,在饮食营养、生活起居、运动保健、心理减压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调理。采用“对症保健”、“针对性养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健康状况,一方面提示要注意重点保护哪些脏腑和系统,让每个人都直观地知道自己各脏腑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强弱趋势;另一方面,每个人养生采用的方法、药物都有了选择依据,养生是针对三种健康(躯体、心理、精神)的全方位养生,按照个体临时健康状况的不同,本阶段以提高性养生计划为主,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

对于处于疾病预警、疾病前期的个体,从预防和改善入手,主要针对的是脏器功能性改变的恢复,以阶段性健康用品为主,配合其它健康指导(包括各种自然疗法、民间疗法等)的综合调理方法。调理重点以不适的主诉症状、身体系统低点的改善及病因为主,达到症状消失、远离疾病的目的,恢复健康状态。本阶段以预防性养生为主。

制定健康食谱——进行系统的膳食指导,建立每周营养配餐食谱,以整体的营养不平衡的状态进行纠正,结合不同季节进行食疗养生保健。把好饮食营养关,为职员个体指导针对性地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抵抗疾病和自愈能力。

为服务对象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指导,利用现有场地、时间和条件,开展健身锻炼,提高身体整体素质。

(四)定期进行跟踪和回访

在通过以上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检测、评估、指导和调理后,中国保健协会健康调理示范基地、XX 健康管理服务中心还将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密切关注每位客户的身心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调理、早康复。

(五)开办健康大课堂

针对客户,用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团体、个体客户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让疾病远离自己和家人,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大课堂有系列专项课题针对现在客户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目的性的开展,如脂肪肝的调养、营养与健康、女性保健、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等。

(六)健康电子档案

XX为每一位客户保留健康电子档案,每一位客户均可获得一个健康电子档案的账号,您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电子档案。

(七)健康促进

健康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健康评估对人群进行分类,患病的进入就医通道,由医疗机构(医院、卫生站)服务,另外一类高风险、亚健康、慢性病人群进入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师),对这类人群实施定期跟踪干预,这类人群也可以通过网上个人健康管理空间查看饮食、运动、心理保健等方案,并记录最新健康状况,让每个人都随时随地看得见自己的健康,个人与健康管理师实时互动,最终目的是让这部人不生病、慢生病。

七、健康管理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健康管理在中国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它能帮助医疗机构、企业、健康保险公司以及社区、集体单位采用一种有效的服务手段对个人的健康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以达到有效预防疾病、节约医疗支出的良好作用。

(一)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健康保险/医疗保险是健康管理在国外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事实上,在美国,首先广泛应用健康管理服务的正是保险行业。控制投保人群的健康风险、预测投保人群的健康费用,是健康管理在其保险业中的主要“用武之地”。在我国,为实质性推动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发展,2004年,中国保监会

连续颁发了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正华健康、昆仑健康、阳光健康5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筹建批文。其中,人保健康于2005年率先获准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其业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也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范板”的作用。

随着人保健康业务的不断展开和逐渐深人,该公司提出:从健康保险的经营目标看,健康管理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满足客户健康服务的霜求;通过实施专业化的健康诊疗风险控制,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賠付率,扩大利润空间。从健康保险的现实需要看,健康管理涉及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管理,风险控制效果理想,是在保险经营各环节中实现费用保陣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有效手段。高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够体现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水准,是体现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效益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不难预计,不远的将来,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健康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人群是健康管理的又一重要目标人群。根据国外的实践经验,健康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主要在企业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企业人群医疗费用分析与控制、企业人力资源分析等3个方面,其出发点及归宿点都是为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竞争力的增强。因此,除了健康效益(员工健康结果的改善和医疗费用的节约),企业的其他效益,如出勤率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提高、士气/凝聚力的增强,以及员工流失率的降低等,都是企业健康管理项目期望和关注的重要结果。美国健康与生产效率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Management,IHPM)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健康与生产效率管理整合与员工健康有关、从而影响其工作绩效的所有数据和服务,它不仅测量健康干预措施对员工健康的影响,还测量干预措施对企业牛产效率的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员工健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疾病预防而非治疗获得了企业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不少企业已将员工定期体检作为保障员工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部分企业引入了员工健康风险评估项目。随着健康管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和规范,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体检后的健康干预与促进,实施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项目将是健康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主要方向。

(三)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人民群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是二级医疗卫生体系的网底,也是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6位为一体,旨在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需要,健康管理可在以下3个方面提供帮助。第一: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第二:指导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辅助临床决策;第三: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管理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社区利用健康管理服务的突破点和启动点。

健康管理师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知识汇总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22个常用概念 第一节概述 1:目前,对健康管理的含义,存在着不同视角的理解(第1页): 1)、从公共卫生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找出健康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连续监测和有效控制; 从预防保健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并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2)、从健康体检角度认为:健康管理是健康体检的延伸与扩展,健康体检加检后服务就等于健康管理; 3)、从疾病管理角度认为:健康管理说到底就是更加积极主动的筛查与及时诊治疾病。健康管理概念内涵的要索与重点: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指导下的医学服务。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重点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 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 健来管理的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健康管理的任务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2:健康管理的目标与特点(第2页):

按照以上对于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的目标包括: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3:时间点 1978年WHO在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重申健康概念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渥太华闲章》中提出:“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 1984 年,在《保健大宪章》中进一步将健康概念表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1989 年,WHO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健康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4: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第5页):

健康管理概述讲课稿

一、企业健康管理的定义 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专门针对于企业用户开发的服务。企业健康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企业管理者结合健康医疗服务和信息技术,从社会、生理、心理等各个角度来系统地关注和维护企业员工的健康状态。同时,针对企业员工及企业集体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爱健康的健康管理是指爱健康的健康管理师通过对企业客户的工作环境,生活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个人的家族史,个人病史,过敏史,遗传史,疾病史,以及对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建立企业的健康状况评估预测并进行分析和管理维护。 二、企业健康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1、企业健康管理能降低企业总医疗保健费用。美国的企业健康管理经验表明: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原因很简单,实施了健康管理的企业,其员工的患病率、住院率明显降低,绝大部分的疾病风险都以各种方式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即使万一患病,也会因为“三早”(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而很快得到痊愈。因此,企业在员工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总额明显下降。 2、企业健康管理能大大减少员工因患病或健康事假而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由于实行了健康管理,企业员工不仅减少了自身患病的几率,其也会通过对家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而降低他们的患病可能性。这样,企业健康管理既减少了员工的病假工时,又减少了其为照顾家人的健康事假工时,从而大大减少了因此而给企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 3、企业健康管理是一项吸引优秀员工的福利项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企业家和优秀员工的加盟,在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的时代,企业的这项福利措施无疑会吸引许多既渴求事业成功也重视自身健康的优秀人才。这必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之一。 4、企业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做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人均年产出总值提高了50%以上。人力资源专家经过调研找到了原因:一方面,实施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更能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怀,更富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这项福利更能吸引优秀的员工加盟企业,这样自然就会为企业注入更多的创新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健康管理的实施,企业员工的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员工之间更加团结互助,而这能直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三、企业健康管理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由健康管理企业来提供,其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大型医药集团为依托的健康管理公司。它从个人健康信息的建档管理、分析、实施,到生病时的针对性治疗,再到治疗后的病情康复追踪,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10项: 1、为企业提供健康普及讲座1次; 2、免费为企业提供一名就近医院的健康咨询医疗顾问:员工平时有健康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3、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 4、提供企业职业病防护方案和流行疾病预防方案; 5、企业员工到合作医院看病免收普通挂号费(常见病); 6、代办大医院看病挂号、专家号(大病),联系住院。定期邀请大医院专家专门会诊;

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使医疗技术和服务体系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发展,人类寿命在延长的同时各种慢性疾病也在急剧的增加,加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问题也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健康管理最开始是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而我国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开始兴起与发展。尽管健康管理在国际上已经出现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2009年,在我国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组织的全国健康管理专家共同颁布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中算是初步明确了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 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其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重点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健康管理的公共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其最终目标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1.考核观念落后,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尹之峰、白延静在2011年发表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中提出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沟通、绩效结果的应用等五部分,但国有企业中,

健康管理专业实习综述1

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综述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综述 题目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学习中心 填表日期 山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制

学习工作报告总结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外在的形象越来越注重。变美是每个人的内心期望,健康是每个人的美好愿望。随着人们这种心理,广大的美容健康机构也快速发展起来。从最初的医学整容,逐渐到现在的理疗养生;从开始的机械物理改变,到现在的系统化整体化服务,美容行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适应社会、改变社会的过程。随着这种情况的发展,美容行业对专业性、全面性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广大的教育机构和学校针对目前社会的就业需求也加大了对美容健康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更注重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毕业实习就是给我了一个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大好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际的接触这个行业,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才能让自己学到的知识的到运用,才会为真正的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做一名服务社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被社会所接纳,进而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刚进入单位的时候我对这个行业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仅限于学校的学习以及社会的宣传层面,对美容健康行业的了解不深入,步入社会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存在怀疑和担心,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担心自己所学知识不足,不足以胜任自己的岗位。经过公司的领导以及前辈的耐心介绍、认真传授,我对公司有了深入的了解。慢慢了解了公司的理念,认识了公司和个人岗位的发展方向,改变了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更让自己确定了立足社会、发展自身的信心。我相信自己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领导、前辈以及同事的帮助,我一定能够真正的掌握所学到的实践知识。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对于此次的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感到十分的珍惜,对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也感到十分的荣幸,能让我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 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美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6565亿美元,占GDP比重17.60%,日本卫生总费用支出5400亿美元,占GDP比重9.20%,德国卫生总费用支出4114亿美元,占GDP比重11.50%,英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321亿美元,占GDP比重9.60%,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3649亿美元,占GDP比重5%。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支出占比相对较低。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59  第33卷第7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 133No 192011年9月Foreign Economics &Management Sep 12011 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初探 秦 宇1,郭 为2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2.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编者按:无论对于哪个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遗憾的是,在定量研究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我国的青年学子,即便是在校研究生,也很少有机会接受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技巧的正规训练和指导。本刊作为国内以介绍国外最新管理研究动态和成果著称的管理学期刊,有责任为我国的青年学子和在校研究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助一臂之力,故特约在这方面颇有造诣和切身体会的两位年轻学者撰写此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文献综述的目的,然后介绍了寻找代表性文献的方法或途径以及阅读文献的不同方法,接着介绍了文献综述类文章四种基本的结构安排,最后提出了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管理学;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11)0920059207 收稿日期:2011204215 作者简介:秦 宇(1973-),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郭 为(1969-),男,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一、引 言 不管是哪种学科的哪种研究,文献综述必不可少。文献综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能够有所创新,为科学知识的积累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文献综述工作非常重要,但目前与方法论有关的、讨论如何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管理学著述并不多见。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方法论课程也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不揣冒昧,把自己写作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一些体会拿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们的所言大多为不成熟的浅见,难免挂一漏万,请各位大家指正。 本文的主要读者应该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管理学在读研究生。事实上,本文的雏形就是我们为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写作文献综述类文章而拟定的要点和建议,其中的很多内容又来自于我们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我们希望我们的体会能够对正在撰写或将要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的研究生有所帮助。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文献综述的目的;第三节介绍六种查找文献的方法;第四节是对阅读文献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五节探讨了文献综述类文章的不同结构安排;第六节针对研究生提

RH436-1数据管理、存储及集群技术概述

数据管理、存储及集群技术概述 一、数据 1.数据的分类 1.1.用户数据:用户数据的保护比系统数据更具有挑战性,用户数据的丢失或泄露则是致命的,比如银行业务λ 1.2.系统数据:系统数据丢失了并不会造成企业真正的损失λ 1.3.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在企业中是最不能轻视的,大量攻击都是通过系统上应用的漏洞来开展的λ 2.数据可用性 2.1.哪些数据必需保证高可用λ 2.2.注意数据的生命周期:分类存储(打包归档还是直接存储)λ 2.3.数据的访问方法和频率:是只读的还是可读写的?是应用程序的数据,还是可以直接访问的数据?是一个网络配置文件,还是为为了安全的配置?λ 2.4.应用程序的“data starved”数据饥饿:不应该是数据跟不上来,而应该是程序跟不上λ 2.5.所有的一切都要防止单点故障(SPOF:single points of failur)λ 3.规划设计 3.1. 数据越少要求越小λ 3.2. 减小复杂性λ 3.3. 增加灵活性λ 3.4.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λ 二、集群 集群是有一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1.集群的目标 1.1. HPC(High Performance):高性能集群,追求性能,大型的运算,λ 1.2. HA(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追求稳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单点故障,为了实现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并不要求有多快λ 1.3. LBC(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集群,基本不用(现大多数利用硬件LBC设备)λ 2.redhat的cluster products 2.1. RHCS(Redhat cluster suite):红帽集群套件,在RHEL5的AP版自带的λ 2.2. GFS(Global File system):全局文件系统,GFS支持并发写入。是一个集群级的文件系统。λ 2.3. CLVM (Clusterd logical volume manager):集群级的逻辑卷,的LVM 只是单机版的逻辑卷,在一个节点做了LVM,只能在这个节点看到。若果使用的是CLVM,做的LVM则可以在整个集群中看到。λ 2.4. Piranha:LVS 基础上设计的一套负载均衡高可用解决方案,LVS是基于IP 的负载均衡技术,由负载调度器和服务访问节点组成。λ 3.集群的基本拓扑

健康管理运营

发展历程 1、发达国家 (1)美国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及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29年,由于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医疗赔付费用,美国蓝十字和蓝盾保险公司在对教师和工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费的同时,也提供进行健康管理的费用,由此产生了健康管理的商业行为。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尼克松政府更是将健康管理服务推向市场,从而迫使全美保险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向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转变。 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 1978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旨在研究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对人一生健康、、生命活力、和医疗卫生使用情况的影响。 美国健康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实践证明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明显降低医疗保险的开支。 目前,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近乎完善的市场化医疗保健体制是美国健康管理市场化的必然。尽管美国各州不同程度上都有商业保险必须为健康管理买单的立法,但分工细致的健康保险和独立的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实体,仍需要在立法之外,通过特别的保险项目来兑现健康管理资源。 (2)日本 日本早在1959年就开始针对卫生状况和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管理。通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从1947年的50岁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岁、女性岁。而近年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保健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包括为家庭建立,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3)英国

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4-2015学年冬季小学期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班级:12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姓名:魏子贵 学号:20120610310069 指导老师:唐建荣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8号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制度从规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开始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绩效管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对我国的很多学者提出的解决办法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够使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考核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 绩效管理最开始在企业中的体现主要是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尚书*荛典》里有“纳于大麓,暴风骤雨弗迷”,就是指荛将帝位禅让给禹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但是随着经济与管理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评估的局限性和不足。绩效管理正是在对传统绩效评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结果的管理和对影响员工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的管理。李智勇、陆珂在《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思考》(2008)提出绩效管理不是仅仅停留在“结果考核”水平上的事后管理,而是一个以员工为中心的一系列干预活动的过程管理。绩效管理不仅针对员工以往的业绩进行考核,还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跟踪、考核与反馈、指导辅助、绩效改善计划制定等环节。 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当今一大难题。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战略实现人才开发以及员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种共识,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层的关注,很多企业已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并利用了绩效考核结果。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显著的问题有以下4点: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管理论文文献综述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三)文献综述 围绕“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研究”这一题目,我采用了看专着、年鉴法、检索法等方法,进行文献收集整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研究分析,我发现,在关于“深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范先佐、刘欣等为代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因、动力、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代表性的文章有:范先佐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教育与经济》,2006,(1)),范先佐、郭清扬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研究》, 2009,(01)),刘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与经济》,2006,(1)),等等。第二,各地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经验总结。这方面的文章比较,研究方法多采用个案研究法,例如:陈新阳、王一涛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寄宿制学校分析——以广西荔浦县为案例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毛君甫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川教育》,2007,(11)),等等。第三,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章。这方面的研究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寄宿制建设的新思路,颇具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例如,杨兆山、杨清溪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寄宿

美国健康管理综述

美国健康管理综述 张骞健康客BLOG ?美国健康管理起源和发展 ?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美国健康管理现状 ?美国健康管理成果 ? 一、美国健康管理起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险公司将客户依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那些可能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被分别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他们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并对其进行日常后续管理,以增进健康,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赔付,从而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正是尼克松政府降低了医疗保健中的政府职能,将之推向市场,使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转变为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并于1971年为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简称HMO)提供了立法,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 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上世纪90年代,企业决策层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及发展,这种觉悟使健康管理第一次被当成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决策层开始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健康投资,其中医疗保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老板有500个员工。今年有10个员工中风,明年有6个员工心肌梗死,保险公司肯定会提高公司的医疗保险费。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是不可能光做赔本买卖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中风和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的。于是,就有人看到了商机。健康管理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说,健康管理公司在分析了公司的医疗保险费用情况后,就会提醒企业负责人: 我们注意到:你的公司已经连续3年每年医疗保险都涨了10万美金。这样长期下去,有一天,贵公司的利润将会完全被医疗保险的费用所抵消。我想,你是不希望看到那一天到来的。我们健康管理专家,可以帮助你解决医疗保险费用不在继续上涨。当然我们不会提供免费午餐。我们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还要您的配合。

国外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

国外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保险业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健康管理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保险公司将客户依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那些可能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被分别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他们采用健康评价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并对其进行日常后续管理,以增进健康,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赔付,从此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英国、芬兰、日本等国家逐步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如今,健康管理在美国的发展日益迅速。 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长寿之国,现在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他们之所以长寿,是因为许多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都享有健康管理机构的保健医生长期跟踪服务,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 由此可见,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今天,美国健康管理服务的队伍有了较大的规模。包括医疗集团/医疗机构,健康促进中心、大中型企业、社区服务组织等,都为大众提供各种形式、内容多样的健康管理项目及其相关服务,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创新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键词:国防科研项目、创新、管理模式 一、知识管理 科研管理是以严格按照科研计划制定的科研合同为依据,科研合同的内容往往不能完全概括科研过程的详细节点,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高效的沟通对掌控项目状态、动态调整控制节点,确保项目按科研计划(合同)进度进行就显得更加重要。管理组织结构中的障碍:由于某些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各个机构层次不同,最底层收到信息的时间差就加大。实习良好沟通应注意:和谐的团队,有效及时的沟通。 国防科技项目的特点和流动性决定了其项目更应注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对项目组字所能拥有和接触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有效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在国防科技项目中知识管理原则是积累共享和交流。 知识管理的内容:1、促使组织中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相互转化。2、要促使知识的共享,促进组织内部外部间知识的共享。3、促进组织知识的创新,这需要开阔创新思维、运用互动化的创新方式、知识流动因子更为多元化,创新机制的转移(即控制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和外部知识资源的平衡)。 知识资源的完整性与流动性很重要。完整性包括内部外部的知识资源,流动性则要求资源的流动、人员的互动与知识获取载体的多元化。 企业知识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知识成果和能力的总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 知识资源也存在着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知识资源是指企业已经拥有的知识产品和成果, 而隐性知识资源则反应出企业能够不断创造和生产这些产品和成果的能力和机制。企

业知识资源创新管理的路径选择:知识资源创新管理是指按照知识资源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手段为基础, 组织和运筹各项创新活动, 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知识创新和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路径有:1、以知识为基础重塑管理结构, 再造业务流程。2、将知识作为核心资产加以运营。3、大力实施知识管理。 这其实是一种信息管理,知识是一种信息资源,其所提出的以知识为基础构建管理结构,而非以物质资源为流程。言下之意即为知识应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而在国防科研项目中也应如此,这需要的是管理者应着眼于直接与间接创造价值的地方,而非仅仅是表面。 知识管理被管理界称为第五代管理,它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及外部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管理活动。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建立起新的企业组织的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文章中提出了三种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一、集成创新导向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指通过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技术,或者是把别的领域里的成熟的技术引进到另外一个领域里,而使得它能够创造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考虑知识的兼容性、组织对其的吸收能力。企业需要导入企业信息技术系统,为知识集成与集成创新提供共生的能源传输渠道。并且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二、跟随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跟随创新,指在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之上,沿着已经明确的技术道路进行技术创新,如在原有技术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1991:1. [20] Willis WO.Cultural competent nursing care during t he perinatal period[J].J Per&Neo Nurs,1999,13(3):45258. [21] Hagey R.Retrospective on t he culture concept In issues in gross2 gult ural Nursing[J].Recent Advances in Nursing,[2002]:1210. [22] Littlewood J.The patient’s world dangers of caring for patient s on a strictly cultural basis[J].Nursing Times,[2002],84(3):292 30. [23] Amandah Lea.Nursing in today’s multicultural society:A tran2 scultural perspective[J].Joum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20: 3072313. [24] Locsin RC.Buliding bridges:Affirming cult ure in healt h and nurs2 ing[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00,15(1):124. [25]Patricia D,Abbott,Etta Short,et al.Improving your cultural awareness wit h culture clues[J].The Nurse Practitioner,[2003] 27(2):44247. [26] Campinha2Bacote J.Cultural diversity in nursing education:Issues and concerns[J].Nurse Education,1998,37(1):324. [27]K oehn P H and Swick HM.Medical 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world:Moving beyond cultural competence into transnational competence[J].AcadMed,2006,81:548. [28]Leishman J.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competence in healt h care[J]. Nursing Standard,[2003],9(11):33238. 作者简介 陈娟(1986—),四川省成都人,硕士在读,从事护理管理研究,工作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华西医院);李继平工作单位:610041,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收稿日期:2008207202;修回日期:2009204212) (本文编辑寇丽红)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Re search progre ss on health management 宋艳丽,解 颖 Song Yanli,Xie Ying(Nursing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al U niversity,Liaoning110001China) 摘要:作者概括了健康的模式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健康管理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健康;管理;模式;意义;发展Abstract It summarized t he model and significance of healt h,and reviewed t he stat us quo of healt h management in abroad and at home.And it expounded t he developing tendency. K ey w ords healt h;management;model;significance;develop ment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26493.2009.12.004 文章编号:100926493(2009)4C210422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民的生存、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健康的消费需求由简单、单一的医疗需求型,向保健、健康促进型转变。因此健康管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内容。健康管理体系与医疗体系的有机结合,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1 健康管理模式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进行计划、预防和控制,旨在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来满足健康需求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健康管理可以理解为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包括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康复保健等应用医学的各个方面[2]。 健康管理的基本模式为“信息2评估2改善”。健康管理有3个特点:一是始终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二是预防和纠正并举;三是健康检查监测。健康管理根据的是一个固定标准,见图1。 2 健康管理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 HO)调查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状态者仅5%,处于疾病状态占20%,剩余75%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第13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指出:人类60%左右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而其中70%~80%的人又死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许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生活方式病”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 目前在我 图1 健康管理循环 国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中,有44%以上的患病人群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如果能做到“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大高效低费用的生活方式,预期寿命至少可增长10年。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李辉教授曾说:“国内的疾病预防针对的是只是流行病,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待改进,对于高风险人群关键是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比如吸烟),需要经常提醒他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仅靠科普手段是不够的,有提醒、干预的市场服务提供是好事情”。W HO确定慢性病的可被干涉后改变的8 、无体育活动、低量水果蔬菜摄取、肥胖、血压、胆固醇和糖尿病类型[325]。人们习惯于“生病就医”的医疗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甚至不了解。国家实施的医疗保障也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生病之后才能使用,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 ? 2 4 1 ?CHIN ESE NURSIN G RESEARCH April2009Vo1.23No.4C

管理科学文献综述10

前言 激励机制历来是企业非常重视的方面,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良好的激励机制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组织设计不仅包含有静态意义上的组织结构图的设计,还包含有动态意义上的组织结构设计,即运行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等。运行机制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组织结构的实施效果。激励机制也属于运行机制的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相互衔接、运转顺畅。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员工一般仅能发挥出20%- 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 90%,其中60%左右的差距就是激励的作用所致。激励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同时,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员工来说,现在倡导快乐工作,要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在具有良好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心情舒畅,可以享受快乐,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因此,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国外关于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 激励机制是组织者为了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其目标相容并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而执行的一种制度框架。在国外,激励理论的研究基本上经历了管理学激励理论、经济学激励理论和管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3个发展阶段。 管理学激励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它以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为基础,在经验总结和科学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30年代梅奥著名的“社会人”命题的提出,把管理理论引入到行为科学,激励问题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之后,一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投身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诸多著名理论。管理学激励理论经历了由单一明晰、由激励基础研究到激励过程探索的历史演变过程。金钱刺激到满足多种需要、由激励条件泛化到激励因素。 经济学家对激励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70年代以后,以交易费用、产权理论、企业理论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制度经济学取得飞速发展,如何解决代理问题成为激励问题的核心研究课题。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即产品是由集体内若干成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