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docx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docx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docx
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docx

谭光兴、彭志武论大学文化建设》(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12-2-25 20:24:50点击:102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国高等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规模扩

大,功能提升。但是,我国大学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大学面临着市场经

济的冲击,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一方面,大学忽视了自身的文化建设,传

承和产生文化的地方反而成了文化遗忘的“角落”,很少大学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面

对这双重困境,大学管理者中的有识之士为之焦急,希望重塑大学文化,还大学的本性。

一、什么是大学文化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与主要构成

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英文“ culture一词”,来自拉

丁语 colore ,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

硕的果实,而大学则是播种文化的主要组织。正因为文化与大学具有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往往

从大学来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东

西方大学发展的历程表明,一部人类大学史也就是一部文化史。

那么,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大学自身的文化是什么?英国学者罗威勒曾如此形容:“我们不能

分析它,因为它的成份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字来界定它

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

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文化的弥散性决定了我们感受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难度。尽

管如此,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努力探求大学文化的奥秘。

关于大学文化,理论界见仁见智,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层次”说。即大学文化

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构层次;二是“四体系”

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其特点

是强调大学的行为文化的动态特征;三是“六因素”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

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我们较倾向于“四体系说”。尽管人

们的观点不很一致,但是都承认大学文化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

载体所形成的文化,而不是以其它组织结构为载体形成的文化;第二,大学文化的主体是教

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第三,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

除旧布新的过程。这一系列定义都带有描述性质,并没有清楚阐释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其实,透过文化的起源以及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

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标

准、学校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包括大学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

神文化四个层面。

1.大学物质文化

大学物质文化,属于大学文化的硬件,是大学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实现精神文化与制

度文化的载体与手段,是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校名称和承载名称的校牌。

(2)校徽、校旗、校花等。

(3)校园外貌、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办公室与教室布置,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

(4)学校的纪念性建筑,包括纪念碑、纪念墙、纪念林、历史文化名人和英模塑像等。

(5)学校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6)学校文化生活用品和纪念礼品。

(7)学校文化传播媒体。包括校刊、校报,校园广播、电视节目、网络,宣传栏、宣

传册、标语口号、橱窗板报等。

(8)大学的文化成果。如科研论文、软件设计、艺术作品等,还有纯物质形式的,如

山地学校师生开辟的植物园,城市学校师生栽植的树木、砌垒的花池、职工制作的绿地护栏、科技发明装置、教具设备等。除此而外,摄影、书法、歌舞、剪纸等艺术创造,也是大学文

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学行为文化

大学行为文化是由大学校园活动中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是通过

大学人外在的言谈举止,来表现内在的校园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比如文艺体育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师生行为举止等。

3.大学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基本制度。这是指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比如教代会制度、

教学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

(2)特殊制度。这是指学校中非程序化的制度,如学生评议教师制度、总结表彰制度、领导干部“五必访”制度等。

(3 )学校风俗。这是指学校长期沿袭、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节日、活动等。如

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学校成立周年庆典等。

4.大学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学术思想等内容,主要体现在校训、校

风(包括教风、学风、文风、作风)、校刊、校史、校歌等五个方面。

应当提及的是,大学文化的这四个方面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不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上面只是根据它们的主要属性进行的分类。如学校名称、校刊、校歌等,它们既是显性的,又是隐形的,它们既包含了所象征的大学精神,又是具体的、物质的。

大学文化的以上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具体实在,

构成校园文化的硬外壳;行为文化作为一种浅层文化,成为大学文化的软外壳;制度文化是学校观念形态的转化,成为大学文化软硬外壳之间的联系和支撑;而精神文化则是观念形态

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是大学文化表现在内外软硬外壳及其相互联系方面的渊源,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二)大学文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近几年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备受社会关注,它们与大学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为加深对大学文化涵义的理解,我们有必要探讨大学文化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1.大学文化与大学理念

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体系”(韩延明著 :《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58 页。)。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基本

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系统思想。与大学文化不同的是,它纯粹是

精神层面的概念,从属于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理念主要探讨的是大学本质问题,即大学是什么?目的在于揭示大学的客观属性和规律,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诚如纪宝成教授所言 : “一所大学的理念是这所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决定

这所大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不仅决定她的今天,更决定她的明天”(纪宝成 .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 [EB/o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化视觉识别网

(http://vi uste· ·edu.en/zh_CN/artiele/39/45的 432/). )。比如,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成为了北京大学发展的

灵魂。竺可祯先生在浙江大学建校时倡导的“求是”办学理念,成为了浙江大学师生一直追求

的共同目标,在这个理念的熏陶下,浙江大学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方剑桥”。

2.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文化创造中积淀、整合、提炼,并为师生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

念体系和群体自我意识。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

既体现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又体现大学师生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

比如,湖南大学在80 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无声的力量激起湖南大学

师生形成当仁不让的品质。又如厦门大学在80 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四种精神”,即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

以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些大学精神也可称为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们认为,江西财经大学其实也有类似的四种精神,如罗静远校长的自强精神、王文京的创业精神、胡援成教授的敬业精神、廖进球书记的改革精神,这些精神如果经常宣传,对师生必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精神等同于大学文化,因为大学

文化还包括前述的制度文化、物质物化、行为文化等层面。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

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理想等内容的概括和浓缩。就其功能来说,它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凝聚、

规范等功能。诚如汤用彤先生在 1940 年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的信中所

言: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若一大学精

神腐化,学术上了无长处,则实失其存在之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 .胡适往来书信选 [z].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第 539 页。)。美国著名教育批评家和改革者亚

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其名著《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 (1930 年)中断言: “在保障大学

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大学精神不仅是

一所大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象征,更是国家愿景、民族传承、社会意识和本土文化的融合体,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和先进文化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关乎大学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乎社会

的进步与国家的兴盛。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培育,

在治校理念中凝练大学精神,在教学科研中提升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大学精神,

在科学发展中创新大学精神,结合大学自身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塑造理念先进、个性鲜明的

大学精神。

3.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有所不同。由于大学文化概念出现较晚,以往使用大

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则较为常见。大学校园文化一般指大学生文化活动,在很多场合大学校园

文化和大学生文化、大学生活文化等涵义比较接近,因此,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就有“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校园精神说”等。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显然要比大学校园文化深广,

它涵盖了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科研、学术、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大学文化不同于大学

校园文化,首先,随着大学逐步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文化的影响己远远超出了校园,对大学

文化的研究必须将社会纳入视野;其次,大学文化更能体现大学的历史传承性,比如很多大学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址,但其文化却可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再次,大学文化既是指一所所大学的文化,又是指所有大学的文化,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大学文化的主要功能

第一,教育功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背景文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一种文化氛围,

去感染、陶冶师生,使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能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并内化成风格、习惯,

从而打上某种大学文化的烙印。这便是大学文化所具有的很强的教育功能,而且这种教育功

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以单向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具有 "随风潜入夜,细物润无声 "的功效。正是由于大学文化的这种熏陶作用,因此能起到正面教育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导向功能。大学文化能够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办学

理念和教育思想上来,保证学校发展方向,体现学校精神,并逐渐形成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环境

和氛围,这种文化一旦融入人们的意识,便会对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

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最佳在形成阶段,积极向上的

大学文化对他们的人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大学文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引导到正

确方向上来。

第三,凝聚功能。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种精神的昭示,具有强

烈的吸引和凝聚作用。它能使生活在受这种精神昭示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形成共同的信仰、

达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养成相似的行为习惯。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如果这种文化氛围具有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必然会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学校目标的实现。

第四,约束功能。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东西,它所具有的价值观念、道

德观念、行为规范及行为模式,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学校教职员工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全体师生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明确的是非界限。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效果。

第五,辐射功能。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它文化相比较,具有更

强的教育性和辐射性特点。因为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一批一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

栋梁,他们是大学文化的最有效传播者。另外,大学作用的提升和大学对社会影响力的提

高,使得大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文化不仅仅限于大学围墙之内,大学文化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并且影响范围之广无法估量。

第六,激励功能。大学文化具有使学校全体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

的效应。大学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的高层次

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它不是消极被动地满足人们对自身

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对大学文化的塑造,使每个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学校拼

搏的献身精神。这种激励是持久的、强烈的,它不仅能激发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

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能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从而使学校的凝聚力得到升华。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要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局,充分认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

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

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建立健全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先进大学文化。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大学是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大学的本质、大学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大学文化

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即文化,社会发展靠文化,

文化发展靠大学。因此既要深入贯彻我国的文化建设总方针,又要结合我校的发展实际,注重结合先进文化的继承性、时代性、科学性、开放性特点,坚持按照文化创新的要求,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做强江财的过程中,培育、弘扬和创造先进的江财文化。

2.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回顾一百年来的中国大学发展历程,我们在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许多大学文化的传

承上脱节了,没有给予大学历史文化以丰富和发展,反而在市场化浪潮中、在追赶国际接轨的心态中遗失了宝贵的精神资源。虽然我们的大学历史并不长,但是我们的大学吸取了中华

民族经过5000 多年的发展形成的迥异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是维系我们民族精

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大学必须有相当厚重的历史沉淀,这种沉淀越厚重,大学的土壤就越肥沃。一所缺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大学不是一所好大学,没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大学

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漫长历程,大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然而,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文化精神,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

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嬗变或更新。大学必须在厚重的历史沉淀的现实基础上,不断进行扬弃才能不断实现创新,这种扬弃和创新越多,大学就越有朝气、越能发挥自身的作用。

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时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学校的传统和精神,

又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

培育和突出大学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大学文化的丰富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3.坚持 " 以人为本 " ,文化为人。

我们目前学校的各项制度大多是一些刚性的东西,缺少一些人性的、理性的、科学性

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方面。如果一所学校的用人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缺少浓厚的人文色彩,那么这所学校很难说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当然,物态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要讲究可欣赏和可理解的。而对于制度文化来说,它是要讲究原则性

和可执行性的。但是,无论是用于执行的制度也好,还是用于欣赏的物态文化标识也好,最

终都是为了使人更为舒畅与便利。所以,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人。

高度重视 "人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师生积极性的充分

发挥,把培育学校人文精神作为建设的主攻方向。要高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以求善求美为目标,建设大学文化。

4.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支点 ",没有特色,学校就不能生存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

点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特色活校、特色兴校,致力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抓特色、创品牌,积底蕴,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更高追求。可以说世界上有声望的学校,或者有声望的

企业,没有一个不具有自己的特色。那些百年老校,名牌大学,无一不具有自己的特色。例

如,众所周知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小而精 "的办学特色才闻名世界的,

美国 MIT 就是以自己的科学精神,理工特色而立足于世界高校之巅的。

因此,在建设江财文化时既要遵循大学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普遍规律,体现大学文化的

共同特征,努力建设富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科学民主开放的大学文化,又要从我校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我校本身的发展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特色,提炼、培育和弘扬学校

的文化个性与特色,促进江财文化向纵深发展。

5.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大学的使命是求真、求善、求美。求真需要科学精神,需要不畏权威,不惧强权,为

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求善需要人文精神,需要对人的理解与关怀,要有一颗慈善的心;求美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美,有科学之美,也有人格之美,有形象之美,也有

心灵之美。无论哪种美,都需要具备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才能领略到和欣赏到。大学的文化

一方面要有科学性和学术性,另一方面还要有人格化和社会化,这就是大学文化区别于企业文化

和社区文化的地方。

四、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由于大学文化主要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师生行为、学校制度、大学精神等载体表现,

因此建设大学文化需要从这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为了使大学文化具有厚重感并

具备先导性,需要经由以下三条途径进行建设。

第一,寻找文化之根。大学是一个选择、传播、保存和创造文化的组织,文化是大学

的本质属性;独特的文化个性也是各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有学者指出: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大学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作为主观的大学人的精神轨迹与作为客观的大学组织的发展轨迹。也就是说,大学需要有意识地做文化积淀的工作。曾有国内某学者到挪威大学考察,发现该学校将本来严肃的学生论文答辩放在附近监

狱举行,学生答辩通过后就在墙壁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留念,由于年代久远后来者只能爬楼梯到墙壁高处签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校成立之初的第一场学生论文答辩就是在这里

举行的并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今后也不准备改变这一习惯。诚然,江西财经大学没有挪威大学那样历经久远的文化积淀,但只要我们做文化积淀的有心人,比如,高教所每两周举行一次学术报告制度,并计划每届学生答辩后在所里专设的留言本里签名留言,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如果坚持下去,在经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就会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

毫无疑问,大学是在文化基础上生存的。大学积淀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并在

传承和创新中形成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和价值

取向即是大学的文化,既包含和反映着大学人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大学人的精神纽带。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以某种鲜明的特色集中体现大学的物质精神成果和综合环境氛围,它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大学文化形成和传承的机理是积淀与认同。文化积淀是大学文化产生的前提,没有人

类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大学文化的生成。文化认同是大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线索和依据,是不同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对文化积淀的再选择,没有认同就没有大学文化的

传承。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大学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

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面,其中大学精神或者说大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内核,而这一内核实质上是一种通过不断积淀、认同继而传承、创新之后形成的价值系统。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大学文化也在继承和变化中发展,这体现在观念、目标、制度、功能等许多方面,大

学精神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深深根植于大学这种创新型组织的内核,是大学人始终追求的

目,它使得大学文化始于社会文化展的前沿,使得沉淀于大学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得以承,使得大

学在社会不断迁的程中,仍然能系自身的同,推着大学不断整和改。

第二,挖掘校史源。研究一所大学的文化,不去了解它的史展情况,不去

它的源流,不知道各种文化生何、展几何,不清楚流下来的大学人津津道

的趣事美,也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一所大学,品味它的文化。正如哈德·珀金教授指出:“一个人如果不理解去不同代和地点存在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代大

学??去的希望、抱和价与代大学概念合在一起。”确,当我在体

和研究代大学物人情,无不感受到不同史代所留下来的烙印。“ 史是一面明”。

那是因我从来都是从史走来,又沿史走向未来,从未断裂也无法断裂。笔者曾在

湖南大学工作多年,接待多位前来学的国内知名学者,他无不感湖南大学文化的厚重。其是代湖南大学人辛勤培育的果。20 世初,中国掀起了一科学堂

的全国性运,当的教育部明确下文要求将岳麓院改湖南高等学堂,当留学德国返

回沙任于湖南大学的昌先生(即毛的岳父)敏感地意到文件的重要性,明确建将此批文存放到学校档案室内,此外,校档案室内保存着当教育部批准湖南大

学提升国立大学的批文。1979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范大学争岳麓院的属,后

湖南省政府裁决前者有岳麓院的承,在当的情况下,学校依然筹将原

居住在岳麓院的迁出并复原清朝的岳麓院。2006 年,学校筹建校,将抗

期湖南大学被日狂炸后剩下的水泥柱搬到新建的校并之以短文字

明。与此同,复原日在湖南大学向国民党王耀武将投降的址。如此等等,不一而

足。当然,不是每所大学有像湖南大学丰富的文化源,但湖南大学在代大学人都

做大学文化建的有心人及注意挖掘校史源等方面的成功确得我江借。由此之,建江西大学文化,从其、迁址、恢复、展等方面展开,否的,就好比到了某个史文化景点,游客事先既无一知半解,游又无游解,果看到的只是物外表,而不得其中的精髓。

第三,重塑大学精神。大学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 心机构”,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的

良知,是文化的源地。它国家的献和意是全方位的。德国在一后法国割地称臣,

多人将自己国家的失咎于没有达的大学教育,其后德国大力高等教育,一成世界高等教育争相效仿的杆,也迎来了德国的迅速崛起。大学于社会的作用,除了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直接国家效力之外,大学中所迸的文化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

精神昌盛的重要源泉。大学的文化不可以通学生、教入社会,可以通自己的魅力射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有学者指出,中国代大学起源于西方的点,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当代大学一味地照搬西式学理念、制管理、教学内容方法,再加上受市的面影响,致使当前大学文化出衰竭,人文精神缺失、功利主盛行,尽管代建筑高

楼林立,但大学精神萎靡,这样的大学能否“充当社会的灯塔、人类的良知、文化的发源地”,着实令人生疑。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塑当代中国大学的文化和精神传统,于民族、

于大学自身也是万分必要和紧迫的了。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富源县中安小学廉政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廉政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氛围,根据中共富源县委文件《中共富源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富发【2012】27 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努力构建清廉、健康、和谐的校园学校文化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着力培养廉洁价值理念,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以崇廉敬俭为宗旨,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校园廉政文化领域,创新校园廉政文化内容,融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为推动富源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的总体目标服务。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任务:从小抓起,培养公民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责任意识,形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胜境廉政文化,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具体目标任务: (一)加强班子建设。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 (五)加强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建设。 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紧密结合争先创优活动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1、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国庆、六一、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崇尚廉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 2、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春蕾》校刊、宣传橱窗、校务公开栏、板报、升降旗仪式、集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活动内容、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事迹。 3、开展“一把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履行监督职责、带头自觉接受监督的“三带头”活动。 4、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秩序、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基,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体现学校特色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师生员工为主体,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为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满足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要。 2、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校园文化的开拓创新。 3、坚持特色鲜明的原则。注重体现我院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长和地域特点。 4、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把校园文化建设贯穿于学院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战略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校园与企业的结合。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融合企业文化精华,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形成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具有较强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风格。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铸就具有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的高职文化精神。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廉政文化进高校是构建高校惩防腐败体系,加强高校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担负着倡导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高校必须认真探索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努力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塑造清廉的高校形象。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等。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廉政文化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功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意识层面(或称精神层面),是指人们对廉政的认知、感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现时廉政思想的价值追求等;二是实践层面,是指人们在社会廉政意识的促动下,主动或被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的廉政实践活动;三是物质层面。包括一切由社会主渠道或民间自发形成的廉政教育场所、景观、网络、书籍等历史和现实的廉政文化积淀与现存。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

廉政文化思想,如:“重民”、“爱民”、“为政以德”、“重义轻利”等传统廉政思想,对于形成以勤政廉明、克己奉公、清正不阿为核心的传统廉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今天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赋予了廉政文化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作为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今天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和突破,而且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来说,廉政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期,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变异现象,市场经济折射出的负面因素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师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与社会交往愈益频繁,特别是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可自主支配资金的增多,市场经济的正负面影响在高校中都有所反映。近年来,尽管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体制、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近些年高校管理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涉案金额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环境育人的途径。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是大学校园文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其基本内容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可是看今日的大学校园大学精神何在?是在发展中消失了吗?还是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过浓的功利性,使大学把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研制新型的科学技术、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实用性成果、如何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上,而对人文精神大为忽视。不少理工科学生连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或许这对他们来说有点苛刻。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只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实用性财富,还在于他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谐需要的是文明的精神。刘海洋与马加爵的学业水平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他们却不能算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文明发生了太大的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大学一味地突显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洪堡曾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地。纽曼也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不论是高深学问,还是普遍知识,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的知识分子,更应该保持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受社会物质化浪潮的侵袭,学术世俗化倾向凸显。不少教师为了金钱与地位,可以放弃了自己本应遵循的价值取向,把学术当成是谋求获得金钱与地位的路径,大量制造学术垃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校园里,在大学精神失落的校园里,如何让大学生去追求提高人文素养、去热情地追求真善美呢? (二)运行机制不当。管理者群体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但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作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学生本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可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极大地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三)校训重复雷同。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的校训,最集中地反映了大学人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表达的是大学管理者对求学者的热切 希望。久而久之,它融入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血脉和灵魂,形成为一种大学精神。因此,古今中外名校都很重视校训,并以此长期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但是,不少高校在校训用词上出现严重反复,一些学校的校训不仅用词完全一样,甚至连词的排列顺序都完全一致。付进军老师的统计表明,我国139 所高校,在校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是”,使用的院校有57 所,占41%;其次是“创新”一词,使用院校为54 所,占38.9%;排在第三位的是“团结”、“勤奋”两词,分别为47 所和46 所院校使用,占33%左右。同时“严谨”、“求是”用的院校也不少。校训严重雷同,无法体现学校的特色和风格,难以对教职工及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四)师德考核流于形式。高校虽已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但偏重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考核,忽视对其政治思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考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可以体现学校的综合实力,可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因此,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就要加大力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现根据国家的号召、市教育局的任务目标,我们学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详细如下: 一、规划方案的思想理念来源和领导方针: 1、响应国家的号召,学习“十九大精神”,并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构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属于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 3、练好内功,重视质量教育,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努力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特色学校。 4、以“经典文化和活力课堂”为载体,为全体师生创建“超越自我、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 二、规划方案的发展步骤: 1、规划在第一个两年内,创建一个规划合理,科学规范、亮点突出、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2、规划在第一个三年内,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搭建一个民主、科学、持续、稳定的师生发展平台。 3、规划在第一个四年内,完成经典文化转化和师生行为内化,形成一种“自主、文明、奋发、有为”的育人环境。 4、规划在第一个五年内,完成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和特色学校的快

速创建,创办一个运转良好、管理规范、质量上乘、亮点突出、人们满意的特色学校。 三、规划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校园理念文化建设: 1、办学理念:百年树人、以人为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教育理念:抓细节、从点滴做起、培养爱心、爱护自己 3、校训: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4、校徽:健康、积极、向上、求实 6、教风:爱岗敬业、向上勤勉、勤奋进取 7、学风:主动、团结、友爱、刻苦 (二)、校园管理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制度、教学常规落实、教学研究制度等; 2、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绩效考核、教学研究评估等; 3、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请假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思想教育制度等; 4、学生评价制度:学业评价制度、基本素质评价、思想道德评价等; 5、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门卫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等; 6、财务管理制度:实物管理制度、开支报批制度、财务结算制度等。(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学校简介、教育教学理念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长廊:孝、信、礼、让、勤、爱、恒、俭; 3、充分利用走廊激励画框:本校评定的智慧星、勤学星、环保星、文艺星、文明星等;

浅谈廉洁文化建设进高校的重要性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7期 Fe b2012 [摘要]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讲,抓好廉洁文化建设、进行廉洁教育的任务是义不容辞的。近几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探索性成果,并且出台了一系 列的规章制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 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 不懈努力。 [关键词]廉洁文化;重要性;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029-02 浅谈廉洁文化建设进高校的重要性 贾景华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204) 廉洁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主要是对从政 者、管理者和各类从业人员提出的戒律和规范,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一项常抓不懈并不断积极研究探索的重要工作,更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来讲,抓好廉洁文化建设、进行廉洁教育的任务就更是义不容辞。近几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探索性成果,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人看来,廉洁文化似乎与校园里的大学生并不相干,认识上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对培养未来“接班人”前瞻性的战略目光。 一个人的廉洁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教育是使人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条战线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主力军,在其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就如同为他们提前接种“防腐疫苗”一样,使他们具有抵御风险、抵御腐败的免疫力,逐步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警自律的良好品质,为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后能自觉做到廉洁从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廉洁教育进校园是国家搞好廉政建设的基础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大凡为人传颂者,无不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古有孔子自廉做表率,并留下了“上恶贪则下耻争”的经典之句;范仲淹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近有吉鸿昌将军的大仁大义气节,留下了“当官即不许发财”的治吏佳句;今有毛泽东、邓小平的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奢华的领袖风范,留下了“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和“我是人民的儿子”的纯朴美句。以上廉洁自律的座右铭无不成为历代清官廉吏的精神食粮,激发人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廉无私、自觉践行令世人称颂的生命轨迹。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国家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需要以廉政文化为支撑。学校的中心任务是育人,教育目标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需要,是实现我们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廉洁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廉洁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融合了一切积极因素,对育人工作具有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廉洁文化,就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一所学校能否风清气正,从根本上取决于廉洁文化对师生的影响程度。党中央在《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企业、家庭、学校和农村”。并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12年工作规划》。《规划》要求,要按照《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发扬革命传统,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资源,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反腐败教育目标中,也强调要开展“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大学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 29 --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1.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校园文化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校园文化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藻生机的源泉。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高校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3.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化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办大学就要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新华出版社《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所谓校园文化,概括地讲就是发生在校园范围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全方位地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和造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我校在办学历史和实践中,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过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正在发展建设的实际,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精神文化、思想文化、素质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氛围文化建设为主,结合硬件设施建设,分步实施。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修德、强能、健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塑造大学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我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校园文化建设要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起来。总体目标是: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的发展阶段,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学校特色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独特个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使学校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精神、浓厚学术氛围、深厚人文底蕴、鲜明创新风气、幽雅环境和一流文化品位的大学。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的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马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

我看校园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而校园文化则是这方水土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在。一所学校没有校园文化,犹如鲜花缺少养料的滋养,犹如鱼儿离开水分的滋润,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因其有着巨大而又潜在的育人功能,对一所学校及学校师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现就我校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的深层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硬件环境建设,如校园内的教学建筑设施、校园景观及其绿化和楼廊的布置等,精神文化则是指和谐的育人氛围、良好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丰富的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形象地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反映在学校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空间的内在思想和精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依依气韵、淡淡情调和融融氛围。 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最主要的作用为精神引领与熏陶感染。校园文化植根于历史,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学校建校愈早,其历史愈久远,其文化也愈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样的校园文化对同学们的影响看似流水一样清淡,但却能在无形之中深入每个人的心灵,发掘并不断矫正他们的人生目标,对他们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消极的校园文化会导致学生的颓废消沉。如果忽视校园文化,必然造成校园气氛的沉闷,使校园如死水一潭,给师生心理和精神带来沉重的压抑感,影响工作和学习,影响办学水平的提高,甚至造成校园偶发事件上升。 三、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广州大学努力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廉政文化进学校”是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一次崭新的实 践和全新的挑战。近年来,广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 的《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 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努力 打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一、建设廉洁校园的共识与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大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稳定等,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成长靠的是一种文化。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育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法 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形成勤俭廉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 良好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文化 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因此,要把 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将开展 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 1 廉政操守等内容,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新时期“四有新人”。 大学的文化对整 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廉洁了,师生廉洁了,这个“象牙塔”对社会的辐射将是巨大的,这块“净土”对全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将是极其深远的。因此,要把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思想养分和智力支持。 高校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和辐射三大功能,使得廉 政文化进校园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州大学党委对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要求,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宣传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初步形成了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州大学特点的高校廉政文化体系。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必须从高校和高等教育的规 律出发,确定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和目标,特别是有明确的工作思路。根据广州大学的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个主2 题、两个层级、三个群体、四个重点、五个关口”的工作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别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制造一具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养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一、环境育人,凸现教育无穷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们每个班级别处的走廊里,都有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大伙儿一致推选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因此,每每新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脚观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艳羡,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费尽心机,希翼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别例外。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别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脚迹” ……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个地方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别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个地方凝结,智慧在这个地方闪光,个性在这个地方张扬,梦想在这个地方起航……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觉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 学校是我家,干净靠大伙儿。”……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适应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脚欣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事实上它们也有生命。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日子。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爽朗、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 ……从而丰富师生文化日子,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日子。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脚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惟独人格才干妨碍人格的进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算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间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闻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具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白雪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认识高校文化的特点,如何建设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引言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形态、多层面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折射和反映,也是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体而言,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师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题,所创造的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一般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时代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文化是一定经济和一定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建设人才的重任,高校校园文化必然要适应时代主题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时代旋律。因此,高校校园文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各不相同。 1.2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是指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存在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其他文化现象影响和制约的。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主流和支流、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不可能完全孤立存在,肯定要受到其他文化现象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离不开社会主流文化,高校校园文化要 作者简介: 白雪燕,包头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助教,硕士研究生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湘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总体目标: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一)环境建设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工作任务: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

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卫生保洁员兼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工作任务:①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等评选活动。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工作任务: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灯箱语录牌和匾牌。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 (二)校风校纪: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 一、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及内涵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独特的“母校情结”文化,以它独特的导向、规范、凝聚、美育等功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人生路;同时,影响着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实际,偏离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是通过转制或升格或合并而成,虽然国家宏观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很清晰,但一些学校自身定位不准不稳,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学科型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三是一些学校一心一意忙着“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不姓“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随之定位不准,偏离方向,不能真正为“高职”教育服务。 2、学校刚刚组建,校园文化建设急需大力推进 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投入少,社会和经济效益差,教育资源(资金、物资、生源、师资)相对短缺,面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处于建校初期的高职院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生工作上,容易忽视一些需要扎实“内功”、见效慢的事情,比如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等。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就存在着文化和科技含量低,品位不高,很多学校仅仅是抓了一些毫无特色的文体活动而已。 3、历史积淀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不坚实职教在我国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高职教育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历史沉淀不够,底蕴不深,很多方面无法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一、目前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得到了很大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