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网络设计说明

换热网络设计说明

换热网络设计说明
换热网络设计说明

换热网络集成说明

一.概述

目前,换热网络集成主要有三种方法:试探法,夹点技术,数学规划法。其中,夹点技术以其使用简单,直观和灵活的优点被广泛的使用。但夹点技术也有其缺点,夹点在应用中的主要缺陷有两点:过于注重能量的节省,而在设备和经济上的考虑略显不足;有些夹点匹配技术(如利用分流技术来匹配物流)在工艺的难以实现。

本项目换热网络集成以夹点为基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寻找合适于本工艺的换热网络。为了减少公用工程的消耗,实现节能降耗和降低运行成本,在初步设计阶段,利用Aspen HX-net模块进行计算机辅助换热网络的集成和优化,由于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运行成本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参数,其中公用工程的能耗是重点之一,同时考虑工艺需要和实际条件,找到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的平衡点达到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根据本项目的工艺特点将整个生产过程分成三个工段:MTO反应工段、预分离及催化裂化工段、深冷分离工段。但综合考虑车间工段间的距离等因素,在进行换热网络集成时,分成四个工段:MTO反应工段、预分离工段、催化裂化工段、深冷分离工段,先分工段进行夹点匹配、优化匹配,最后对全全流程的换热网络、公用工程进行整合与调优,达到能量的综合匹配与有效利用。二.换热网络集成

1.分工段换热网络集成

(1)MTO反应工段

①物流信息提取

Aspen plus流程模拟提示“no error and warning”,通过Aspen HX-Net的自动导入功能对换热物流信息进行提取,手动检查物流信息,将提取有差异的信息输入至换热网络中,并补加部分物流,选择公用工程的类型及温度。MTO反应工段物流提取信息见表5-1所示,热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见表5-2所示。

表5-1 MTO反应工段物流提取信息

注:物流发生相变时出现分段,各段的物流密度由物流性质决定。

表5-2 MTO反应工段热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

②能量分析

设定最小传热温差为10℃,利用Aspen HX-net对能量进行分析,温焓图如图5-1所示,总组合曲线如图5-2所示。

图5-1 MTO反应工段温焓图

图5-2 MTO反应工段总组合曲线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系统的公用工程夹点温度为35-25℃,所需热公用工程用量为:7.268×108 KJ/h,冷公用工程用量为1.0888×109 KJ/h。

③物流匹配

本工段MTO出口急冷塔入口的物流由于工艺需要,需要快速冷却,不适合长距离换热,所以先进入废热锅炉换热,再预热MTO入口原料,最后用三元重冷剂冷却到适宜温度,同时换热网络集成考虑了再生空气的换热,以及再生塔出口高温空气的余热回收。综合考虑工艺可行性、匹配原则、热量回收等原则,设计出MTO反应工段换热网络,如图5-3所示。

图5-3 MTO反应工段换热网络

(2)预分离工段

①物流提取

Aspen plus流程模拟提示“no error and warning”,通过Aspen HX-Net的自动导入功能对换热物流信息进行提取,手动检查物流信息,将提取有差异的信息输入至换热网络中,并补加部分物流,选择公用工程的类型及温度。预分离工段物流提取信息见表5-3所示,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见表5-4所示。

表5-3 预分离工段物流提取信息

物流名称类型入口温度

(℃)

出口温度

(℃)

热容流率

(kJ/℃·h)

焓值(kJ/h)

流量

(kg/ h)

注:物流发生相变时出现分段,各段的物流密度由物流性质决定。

表5-4 预分离工段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

②能量分析

设定最小传热温差为10℃,利用Aspen HX-net对能量进行分析,温焓图见图5-4所示,总组合曲线见图5-5所示。

图5-4 预分离工段温焓图

图5-5 预分离工段总组合曲线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系统的公用工程夹点温度有三个,温度为124.0-114.0℃、109.7-99.7℃、30.0-20.0℃,所需热公用工程用量为:7.268×108KJ/h ,冷公用工程用量为8.063×106 KJ/h。

③物流匹配

本工段只有物流与公用工程的换热,而没有物流间的换热,原因在于,压缩后的气体不适合与物流进行换热,所以用冷却水进行冷却,综合考虑工艺可行性、

匹配原则以及换热距离,设计出预分离工段换热网络见图5-6所示。

图5-6 预分离工段换热网络

(3)催化裂化工段

①物流提取

Aspen plus流程模拟提示“no error and warning”,通过Aspen HX-Net的自动导入功能对换热物流信息进行提取,手动检查物流信息,将提取有差异的信息输入至换热网络中,并补加部分物流,选择公用工程的类型及温度。预分离工段物流提取信息见表5-5所示,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见表5-6所示。

表5-5 催化裂化工段物流提取信息

物流名称类

入口温度

(℃)

出口温度

(℃)

热容流率

(kJ/℃·h)

焓值(kJ/h)

流量

(kg/ h)

注:物流发生相变时出现分段,各段的物流密度由物流性质决定。

表5-6 催化裂化工段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

②能量分析

设定最小传热温差为10℃,利用Aspen HX-net对能量进行分析,温焓图见图5-7所示,总组合曲线见图5-8所示。

图5-7 催化裂化工段温焓图

图5-8 催化裂化工段总组合曲线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本工段没有夹点,需最少热公用工程用量为:1.835×108 KJ/h,最少冷公用工程用量为1.549×108 KJ/h。

③物流匹配

本工段要保证催化裂化反应器内的温度维持在624.7℃,需要大量的热量,本设计拟先用催化裂化出口的高温气体预热,再用深冷工段经分离、冷量回收后的常温甲烷燃烧而产生大量高温烟道气提供足够的热量。综合考虑工艺可行性、匹配原则、能量的综合回收利用等原则,设计出催化裂化工段换热网络见图5-9所

示。

图5-9 催化裂化工段换热网络

(4)深冷分离工段 ①物流提取

Aspen plus 流程模拟提示“no error and warning ”,通过Aspen HX-Net 的自动导入功能对换热物流信息进行提取,手动检查物流信息,将提取有差异的信息输入至换热网络中,并补加部分物流,选择公用工程的类型及温度。深冷分离工段物流提取信息见表5-7所示,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见表5-8所示。

表5-7 深冷分离工段物流提取信息

物流名称

类型

入口温度(℃) 出口温度(℃) 热容流率(kJ/℃·h) 焓值(kJ/h )

流量 (kg/ h ) -8.3

-17.8 2.349×105

注:物流发生相变时出现分段,各段的物流密度由物流性质决定。

表5-8 深冷分离工段能量回收及公用工程信息

②能量分析

设定最小传热温差为10℃,利用Aspen HX-net对能量进行分析,温焓图见图5-10所示,总组合曲线见图5-11所示。

图5-10 深冷分离工段温焓图

图5-11 深冷分离工段总组合曲线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本工段的夹点有两个,温度为40.4-30.4℃、-43.1--53.1℃,热公用工程用量为5.604×108 KJ/h,公用工程用量为6.309×108 KJ/h。

③物流匹配

深冷工段温位较低,对冷量的需求量很大,是能量集成的重点工段之一,除了考虑在空间布置和工艺等方面的匹配可行性外,合适的公用工程的选择对与能量和费用的降低很重要。本工段换热网络集成时,考虑了甲烷塔出口-105.7℃甲烷的冷量的回收,此工段低温甲烷换热后升温至常温,送至催化裂化工段燃烧产生高温烟道气。另外针对不同温位的公用工程进行选择与优化,使用多品味公用工程(三元轻冷剂、三元中冷剂、三元重冷剂、冷却水)的深冷工段换热网络方案1见图5-12所示,使用单一品味公用工程(乙烯冷剂、冷却水)的深冷工段换热网络方案2见图5-13所示。

图5-12 深冷分离工段换热网络方案1

图5-13 深冷分离工段换热网络方案2

通过换热网络计算结果的比较,方案1比方案2的总换热面积大43.6%,设备费高46.2%,操作费低91.8%,总费用低88.6%,综合考虑多方面,选择深冷工段换热网络方案1,即使用多品味公用工程。

2.全流程换热网络集成

①物流信息提取

Aspen plus流程模拟提示“no error and warning”,通过Aspen HX-Net的自动导入功能对全流程模拟的物流信息进行提取,手动检查物流信息,将提取有差异的信息输入至换热网络中,并补加部分物流,依据各工段的换热网络,整合全流程的换热网络,重新调整公用工程的类型及温度。全流程物流提取信息见表5-9所示,优化后的公用工程信息见表5-10所示。

表5-9 全流程物流提取信息

表5-10 全流程公用工程信息

②能量分析

设定最小传热温差为10℃,利用Aspen HX-net对能量进行分析,温焓图见图5-14所示,总组合曲线见图5-15所示。

图5-14 全流程温焓图

图5-15 全流程总组合曲线

通过软件计算得到,系统的夹点有五个,温度为700.0-690.0℃、678.0-668.0℃、38.9-28.9℃、0.0--10.0℃、-67.0--77.0℃,所需热公用工程用量为:

2.247×109KJ/h ,最少冷公用工程用量为

3.237×109KJ/h。

③物流匹配

以分工段的换热匹配为基础,重新选择合适的多品味公用工程后进行物流匹配的整合。由于分流处理而工艺上难以实现,所以本项目的物流没有进行分流。考虑到设备投资等原因,换热量较小的物流间不进行匹配。综合考虑工艺可行性以及匹配原则,设计出全流程换热网络见图5-16所示。

图5-16全流程换热网络

三.换热网络可行性的验证

Aspen plus全流程换热网络模拟验证流程图如图5-17所示,最终由换热网络模拟验证换热网络的可行性,并确定公用工程用量。

图5-17 全流程换热网络模拟

四.节能效果

表5-11 能量回收利用信息

表全流程公用工程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匹配和热量回收后,公用工程用量大大降低,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暖通设计说明

1 主要设计依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11) 《河北省绿色建筑示范小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和标准 2 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2.1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廊坊) 供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8.3℃ 冬季通风室外干球温度-4.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5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6℃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1℃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61%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2.2 m/s C SW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2.1 m/s C NE 最大冻土深度67 cm

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26.4hPa 夏季室外大气压力1004.4hPa 2.2 主要房间的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2.3 主要房间的通风换气次数 3供暖、空调系统设计 3.1. 冷热源 3.1.1 住宅、公寓、底商、办公及幼儿园:

换热网络设计

换热网络设计 以下以例题形式给出解题步骤: 下表给出四股工艺物流的工况,最小允许传热温差 .汀mi x为20C。请用夹点设计法设计一具有最大能量回收的换热网络。 解题步骤: ①将热流端点温度减去?汀mix与冷流端点温度,去掉没有潜热存在的重复温度 点(热流 加.订mix),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序划分温度区间; 340,280,260,80,80,40 热流端点温度需+DTmX 具体温区: 温区:S x 1 SX2 Sx 3 Sx 4 Sx 5 热流:360 300 280 100 100 60 冷流:340 280 260 80 80 40 ②计算每个温度区间的净需热量; D1=-120; D2=-80; D3=-360; D4=600; D5=-80; ③从第一温区开始计算热量平衡; 01=120; 02=200; 03=560; O4=-40; 05=40; ④找到逆向传热最多的温度点; ⑤由外界向第一补充扭转逆向传热所需的热负荷,计算热量平衡; ⑥向下一个温区传热为零的温度点即为夹点,第一温区获得的热量即为最小加 热负荷,最末温区传出热量即为最小冷却负荷;

⑦ 跨过夹点进行传热的所有换热匹配均不合理 结果: QHmX =40kW, QCmX =80 kW; 夹点位置:SX 4与SX 5的界面;夹点温度:热换热到 100C ;冷换热 潜热位置夹点之上子系统 ⑧ 设计换热网络方法: {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案,只要设计合理均可} 〖设计夹点匹配时必须要注意温差的要求,遵循夹点匹配的两种可行性原则〗 a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 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80C ; i) 分夹点画冷热流热负荷分配 ii) 分别匹配,优先考虑热负荷,然后考虑热容流率相近,一次用尽 夹点之上要优先考虑热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降温到夹点温度 CP 夹点之下要优先考虑冷流,必须完全通过换热升温到夹点温度 热负荷 kW CP 热负荷 kW 80 120 80 40 360 C 60 C 520 2 600 3 360 2 200 1 600 0 80 C 夹点 匹配 夹点 100C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模板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1.2 团队成员……………………………………………………………………… 1.3 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2 设计过程…………………………………………………………………………… 3 热力计算…………………………………………………………………………… 4 水力计算…………………………………………………………………………… 5 分析与总结………………………………………………………………………… 5.1 可行性评价和方案优选………………………………………………………5.2 技术分析………………………………………………………………………5.3 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计算程序………………………………………………………………………

1.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把 18000 kg/h 的热水由温度 t 1 ’冷却至 t 1 ”,冷却水入口温 度 t 2 ’,出口温度 t 2 ”,设热水和冷却水的运行压力均为低压。 初始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0℃;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50℃;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0℃;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5℃; 1.3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首先,我们小组集中讨论了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即换热器设计的内容和具体细节上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达成了共识——求同存异。在题目初始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计算以及编程过程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自主和协作能力,努力做到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核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本说明书最后一并提到),第一次尝试选择参数,如下: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6℃;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并尝试进行初步计算,不过在后面进行有效平均温差的计算时,针对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见附录3),为了保证R可查,将参数修正为以下值。 二次选择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2℃;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继续往下计算,我们通过之前的知识,发现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除非处于必须降 ψ>,至少不小于0.8。 低壁温的目的,一般按照要求使0.9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⑶传热温差 △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 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 r-f " 1-(-37.68) ~ 38.68 ") p=hzk= 1—(—37S)=坯=085 「-匕 7.83-(-37.68) 45.51 …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 ^=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 ,6.83 In ----- 6 [-31.8-(-37.68)]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吉林化工学院信控学院专业综合设计说明书基于PLC的换热站控制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 起止日期:2016.8.29~2016.9.18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专业综合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 二、适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三、设计目的 1. 了解换热机组工艺流程; 2. 了解温度、压力、液位及流量等工艺参数的信号测量及传输方法; 3. 掌握PLC各种典型信号(二线制、四线制变送器及热电阻、热电偶)接线方法; 4. 掌握PID控制算法及其在PLC中的编程和离线仿真及调试方法; 5. 熟悉自控工程实践设计及应用的一般步骤和实现方法。 四、设计任务及要求 某换热站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一次网进水由热水锅炉加热,经板式换热器与二次网进行换热后再返回锅炉。二次网循环水由循环泵P201加压后进行换热器,加热后进入管网对居民住户进行循环供热。 控制要求: 1.二次网供水温度PID控制:通过一次网调节阀V101进行供水温度定值控制; 2.二次网供水压力PID控制:通过循环泵调频进行供水压力定值控制; 3.补水箱水位限值控制:水箱水位小于低限时开补水阀,大于高限时关补水阀; 4.二次网回水压力限值控制:回水压力小于低限时启动补水泵,大于高限时停泵; 5.连锁控制(选做):水箱水位小于低低限时,补水泵禁止运行;二次网回水压力小于低低限时,循环泵禁止运行; 6.流量/热量累计(选做):增加一次网流量和回水温度仪表,实现流量和热量累计。 五、设计内容 1. 总结IO点表,并进行PLC系统选型; 2. 设计控制系统IO信号接线图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换热器的设计)

中南大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10年01月22日 <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3) 二、设计要求 (3)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3) 四、论述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及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8) 五、换热过程中的有关计算(热负荷、壳层数、总传热系数、传热 面积、压强降等等) (10) ①@ 14 ②物性数据的确定……………………………………………… ③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14) ④传热面积的计算 (16) ⑤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16) ⑥换热器的核算 (18) 六、设计结果概要表(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等) (22) 七、主体设备计算及其说明 (22) 八、主体设备装置图的绘制 (33) 九、? 33十、课程设计的收获及感想………………………………………… 十一、附表及设计过程中主要符号说明 (37) 十二、参考文献 (40)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1、生产能力:17×104吨/年煤油 #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设计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40o C,出口温度40 o C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o C,出口温度40 o C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二、设计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用420*594图纸绘制装置图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三、列环式换热器形式及特点的简述 换热器概述

第1章 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第1章换热器设计软件介绍与入门 孙兰义 2014-11-2

主要内容 1 ASPEN EDR软件 1.1 Aspen EDR简介 1.2 Aspen EDR图形界面 1.3 Aspen EDR功能特点 1.4 Aspen EDR主要输入页面 1.5 Aspen EDR简单示例应用 2 HTRI软件 2.1 HTRI简介 2.2 HTRI图形界面 2.3 HTRI功能特点 2.4 HTRI主要输入页面 2.5 HTRI简单示例应用

Aspen Exchanger Design and Rating(Aspen EDR)是美国AspenTech 公司推出的一款传热计算工程软件套件,包含在AspenONE产品之中。 Aspen EDR能够为用户用户提供较优的换热器设计方案,AspenTech 将工艺流程模拟软件和综合工具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地减少了错误操作。 Aspen7.0以后的版本已经实现了Aspen Plus、Aspen HYSYS和Aspen EDR的对接,即Aspen Plus可以在流程模拟工艺计算之后直接无缝集成转入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使Aspen Plus、Aspen HYSYS流程计算与换热器详细设计一体化,不必单独地将Aspen Plus计算的数据导出再导入给换热器计算软件,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并对换热器详细尺寸在流程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Aspen EDR的主要设计程序有: ①Aspen Shell & Tube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②Aspen Shell & Tube Mechanical:能够为管壳式换热器和基础压力容器提供完整的机械设计和校核 ③HTFS Research Network:用于在线访问HTFS的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用户手册和数据库 ④Aspen Air Cooled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空气冷却器 ⑤Aspen Fired Heater:能够模拟和校核包括辐射和对流的完整加热系统,排除操作故障,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或者找出潜在的炉管烧毁或过度焦化 ⑥Aspen Plate Exchanger :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板式换热器; ⑦Aspen Plate Fin Exchanger:能够设计、校核和模拟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

换热站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第2页 第一节工程概况第2页 第二节施工部署第3页 第三节施工依据的工程建设标准第4页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第5页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第6页 第四章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第9页 第五章机械设备、办公及检测设备投入计划第11页 第六章施工的重点、难点、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分析及解决案第12页 第一部分换热站设备基础施工第12页 第二部分换热站设备、管道安装第15页 第三部分换热站给排水和采暖工程第28页 第四部分换热站电气和热控系统安装第50页 第五部分换热站系统试运转第58页 第七章合理化建议第58页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和违约承诺第59页 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违约承诺第61页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第61页 第二部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第83页 第三部分违约承诺第84页 第十章新技术应用第84页 附图-1 项目组织机构第85页 附表1 施工总平面布置第86页 附表2 施工进度计划第87页 附表3 劳动力计划表第88页 附表4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第89/90页附表5 工程的重点难点关键技术工艺分析和解决案第91页 附表6 施工每日作业时刻表第98页

第一章工程总体概述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热力站工程 建设单位:发电供热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霎哈市图井子区 施工工期:45个日历天 工程质量目标:优良 主要工程容: 新建热力站的换热形式为水-水换热,采用换热机组换热。供热面积23.4万平米。 换热站设四套系统,分别为:住宅低区A,住宅低区B,住宅高区,散热器区。主要安装施工围包括:换热站的板式换热器安装、循环水泵、补水泵和相应管道、阀门、管件安装及管道防腐保温。安装项目还包括水箱制作、给水、采暖系统安装以及电气热控设备安装等。 第二节施工部署 1施工程序总体设想和施工段划分 本工程的新建热力站规模较大,热力站包括了住宅低区A,住宅低区B,住宅高区,散热器区等四个系统。为便于施工管理,拟将换热站的设备和工艺管道安装按系统划分为四个施工分区。开工后首先组织热力站设备基础等土建工程施工,同时适当展开给排水等工程的施工,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后,适时组织四套设备、工艺管道等专业施工分队进入全面安装。对于各系统设备安装、管道安装以及热力站的给排水、采暖安装以及电气和热控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将根据具体工程容和工程量划分为1-2个施工段,在每个施工段,组织各工序穿插施工,多工序相互协调配合作业。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换热站说明手册

精心整理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2011年1月1日

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上城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学号×100(kw) 4 5 6 7 8 1 2 要求等。 3、设计计算书 用统一的16开专用纸书写。 包括:设计题目、摘要、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设备选择、水力计算、绘制草图、参考文献、致谢等。 四、建议时间安排 1.方案设计:1天。 2.换热站设计计算:1天。

3.施工图绘制:4天。 4.撰写说明书:1.5天。 五、参考文献: 1.李善化,康慧.实用集中供热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6. 7. 8.2004

换热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换热站设计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掌握采暖热源的换热站设计程序、方法、步骤有关的基本知识,训练绘图技能。做到能够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步骤及内容 1、确定热源(换热站)的位置需考虑的因素 (1 (2 2 3 2 ( ( ③应考虑水泵联合运行的情况。 ④在水压图中表示出循环水泵的扬程。 (3)定压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定压方式有:变频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气压罐定压。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4)选择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方式有:钠离子水处理器,贝膜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器。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换热网络设计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 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换热网络的合成——夹点技术 1、温度区间的划分 工程设计计算中,为了保证传热速率,通常要求冷、热物流之间的温差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这个温差称作最小允许温差△Tmin。热物流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减去最小允许温差△Tmin,然后与冷物流的起始、目标温度一起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生称n个温度区间,热

物流按各自冷、个温区,n从而生成表示,Tn+1……T1,T2分别用.的始温、终温落入相应的温度区间。 温度区间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以把热量从高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热物流,传给低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冷物流。 (2).热量不能从低温区间的热物流向高温区间的冷物流传递。 2、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1).问题表的计算步骤如下: A:确定温区端点温度T1,T2,………Tn+1,将原问题划分为n个温度区间。 B:对每个温区进行流股焓平衡,以确定热量净需求量: Di=Ii-Qi=(Ti-Ti+1)(∑FCPC-∑FCPH) C:设第一个温区从外界输入热量I1为零,则该温区的热量输出Q1为:Q1=I1-D1=-D1根据温区之间热量传递特性,并假定各温区间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有:Ii+1=Qi Qi+1=Ii+1-Di+1=Qi-Di+1 利用上述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列入问题表 (2).夹点的概念(自己画图7-3)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温区之间的热量流动关系和所需最小公用工程用量,其中SN2和SN3间的热量流动为0,表示无热量从SN2流向SN3。这个流量为零的点就称为夹点。 3、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原始资料.............................................................. - 1 - 1.1 设计题目 ............................................................... - 1 - 1.2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 - 1 - 1.3 具体要求 ................................................................. - 1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1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2流量的计算.......................................................... - 1 - 2.2热负荷图.................................................................. - 2 -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2 -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3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 3.1 供热系统原理的确定........................................................ - 5 -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5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 4.1热源位置.................................................................. - 7 - 4.2管网的走向................................................................ - 7 - 4.3管径的选择................................................................ - 7 - 4.4管道的敷设................................................................ - 7 - 4.5阀门的设计................................................................ - 7 - 4.6检查井的设置.............................................................. - 8 -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8 -第五章水力计算 ................................................................ - 9 -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9 -

换热器设计指南汇总

换热器设计指南

1 总则 1.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工艺设计人员设计管壳式换热器及校核管壳式换热器而编制。 1.2 范围 1.2.1本规定规定了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设计、校核及材料选择。 1.2.2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管壳式换热器。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规定。凡不注日期或修改号(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150-1999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HTRI设计手册 Shell & tube heat exchangers——JGC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3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HESLL (200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BP (1997) Shell and Tube Exchanger Design and Selection——CHEVRON COP. (1989) HEAT EXCHANGERS——FLUOR DANIEL (1994)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TOTAL(2002) 管壳式换热器工程规定——SEI(2005) 2 设计基础 2.1 传热过程名词定义

2.1.1 无相变过程 加热:用工艺流体或其他热流体加热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冷却: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等冷剂冷却另一工艺流体的过程。 换热:用工艺流体加热或冷却另外一股工艺流体的过程。 2.1.2 沸腾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存在着相的变化—液体加热沸腾后一部分变为汽相。此时除显热传递外,还有潜热的传递。 池沸过程: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大容积设备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流动沸腾:用工艺流体、水蒸汽或其他热流体加热汽化狭窄流道中的工艺流体过程。 2.1.3 冷凝过程 部分或全部流体被冷凝为液相, 热流体的显热和潜热被冷流体带走,这一相变过程叫冷凝过程。 纯蒸汽或混合蒸汽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全部或部分冷凝另一工艺流体。 有不凝气的冷凝:用工艺流体、冷却水或空气,部分冷凝工艺流体和同时冷却不凝性气体。 2.2 换热器的术语及分类 2.2.1 术语及定义 换热器装置:为某个可能包括可替换操作条件的特定作业的一个或多个换热器;位号:设计人员对某一换热器单元的识别号; 有效表面:进行热交换的管子外表面积; 管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壳程:介质流经换热管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部分; 管程数:介质沿换热管长度方向往、返的次数; 壳程数:介质在壳程内沿壳体轴向往、返的次数; 公称长度:以换热管的长度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直管段的长度; 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公称换热面积:经圆整后的计算换热面积;

住宅楼采暖及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北京市某小区小高层住宅楼采暖及换热站设计 一、毕业设计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本专业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熟练和掌握有关规定和设计标准的查阅及使用,了解供热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完成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二、设计资料 ⒈建筑主要平、立、剖面图,墙体、屋面构造、门窗型式及尺寸。 ⒉水质资料:城市自来水硬度为4.0mmol/l ⒊热源热网情况:设计按城市热网热媒参数为(130/ 90 ℃),室内为热水供暖设计,热媒参数为(95/70 ℃),供热半径(700 m),静水压线(34 m)供热面积(70000 m2) ⒋气象资料: ①供暖室外计算温度;-9℃ ②最低日平均温度:-17.1℃ ③日平均温度小于+5℃期间内的平均温度(供暖期内日平均温度):-1.6℃ ④日平均温度小于+5℃的天数(供暖期):129 天 ⑤冬季室外风速:2.8m/s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 ㈠设计条件及分析 1 熟悉所提供的土建资料和气象资料,确定设计的主要技术原则。 2 进行现场调查。 3 住宅应按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进行设计。 ㈡供暖设计 Ⅰ、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⒈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⒉最小传热阻的校核计算; ⒊确定各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 ⒋列表计算各房间的热负荷;(参见《供热工程》) ⒌建筑物总负荷及面积热指标计算。 Ⅱ、系统方案的确定 ⒈热媒及参数的确定; ⒉确定热引入口的位置; ⒊系统形式的确定; ⒋户内热计量表及位置的确定和选型; ⒌散热设备选型; ⒍其它设备确定和选型。 Ⅲ、系统水力计算 ⒈热负荷分配及散热器布置; ⒉进行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及系统总阻力损失; ⒊管道保温、防腐选择。 Ⅳ、散热器计算

换热站验收

换热站竣工验收资料 热交换站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竣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鄂尔多斯市隆鼎暖通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Ordos Long Ding Heat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 目录 热交换站概况 ...................................... 热交换站竣工图纸 .................................. 热交换站合格证 .................................... 工艺管道合格资料 .................................. 设备检验报告 ...................................... 换热机组随机文件 ..................................

热交换站概况 鸿波小学交换站位于鸿波小学机房内,机房内设备包括热交换机组、软化水设备及水箱。机组传热采用水水传热方式。 1、隆鼎换热机组产品描述: 隆鼎换热机组是集成了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仪表、传感器、电气控制及阀门管路于一体的机电化设备,并进行科学计算和优化设计,具有硬件配置精良,结构布局合理,控制系统先进,操作管理方便,节约运行费用等优点,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换热综合解决方案,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区域供热/制冷系统,生活热水系统,余热回收,工艺冷却系统等诸多领域。 2、产品优势 2.1 专业化的设计 集热工机械、过程仪表、电气控制等设计于一体,可提供据不同用户对换热机组进行硬件和软件的优化设计,量身定做,以满足用户的不同工况要求。 2.2 质量更稳定 工业化生产,整机设计,整机生产,整机测试,并严格遵守ISO9001国际化质量体系,涵盖设计控制、采购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以及产品安全控制等各个工艺环节,保证换热机组质量的稳定可靠。 2.3 性价比更高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Ⅱ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Ⅱ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出口温度-31.68℃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出口温度1.00℃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 壳侧不大于2.9*105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甲醇。 (2)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出口温度-31.68℃。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出口温度1.00℃。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t m 1= 925.112 68 .3183.7-=-℃。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34.182 00 .168.372-=+-=t m ℃。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3)传热温差△t m =-----= ?) () ()()(12211221t T t T t T t T t In m 406.6683.6ln 6 83.6)]68.37(8.31[)183.7(ln )]68.37(8.31[)183.7(=-=---------℃ R= = --t t T T 1 2 2 102.168 .3851 .39)68.37(1)68.31(83.7==---- P= 85.051 .4568 .38)68.37(83.7)68.37(11 1 12==----= --t T t t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t ?1,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6) 原始资料 负荷计算 第三章供热系统方案的选择 (11) 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第四章设备的选择 (13) 热交换器选型 水泵的选择和计算 除污器选择 设计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摘要 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苑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城市供热的技术走向 1,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技术方向,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的型式,这是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当然,集中供热的首要前提是节约能源,但是当前我国电力紧张的局面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供热的同时,生产一定量的电力,也能缓解部分用电的需要。 2,落实热负荷,是集中供热一切要素之首。没有准确的热负荷,热电站的建设将似海滩上的建筑,不仅不能节约燃料,更无经济效益可谈。 3,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无论是建设热源还是管网,耗资都相当大。因此,改造老凝汽式电站为热电厂,既可大大降低投资,也可缩短工期,且运行效益可立竿见影。这是集中供热应优先考虑的热源。 4,尽可能在老厂扩建供热机组,降低生产与非生产设施投资,并且技术上有比较强的后盾,安全生产有比较可靠的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