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

高职力学课程的教学,要紧贴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上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现相关内容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消除重复,达到精选课程内容,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效率,满足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1)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一模块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深入理解,但理论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都要力求简明。着重分析公式的应用条件及物理意义。重点放在公式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上.本模块学生演练一定数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本模块设有四个实验,安排四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学生自学。

2)全书以工作项目统领整个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单个项目的训练。

3)复习习题课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对典型例题进行剖析,辨明容易混淆的概念,纠正常见的错误,增强分析和运算能力。课外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业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分析要条理化,步骤要规范化,绘图要正规化,这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和举例时要作出较好的示范。广泛推行职业导向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能根据课程类型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含实习与课程设计)指导、录像、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开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网上建立良好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

4)实验要求开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弹性模量的测定;梁的弯曲变形实验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

2、项目设计

绪论2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掌握学习本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的方法。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

2.熟悉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

2.本课程的作用

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二)难点

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

第1章静力学1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力、衡和刚体概念;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力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熟练进行力矩、力偶矩的计算;深刻理解力偶的基本性质及等效条件;熟练计算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和求解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3、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力方向;学会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并画出受力图。

4、熟练地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

5、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6、理解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学会重心位置的求法。

【教学内容】: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的概念2

1.1.1力的概念

1.1.2平衡与刚体的概念

1.2力的基本性质

1.3工程中常见的约束

1.3 .1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

1.3 .2约束的基本类型

1.3 .3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1.4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5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

1.6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2

1.7平面力偶系2

1.7 .1力对点的矩

1.7 .2合力矩定理

1.7 .3力偶及其性质

1.7 .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1.8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2

1.8.1力的平移定理

1.8.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1.9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9.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1.9.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解题步骤

1.10摩擦2

1.10.1滑动摩擦

1.10.2摩擦角与自锁

1.10.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1.11空间力系简介4

1.11.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11.2力对轴之矩

1.11.3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1.11.4重心及其计算

任务二:

第2章拉伸与压缩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2、建立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学会应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

3、掌握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4、熟练掌握应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求解强度计算中的三类问题。【教学内容】:

2.1概述

2.2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与轴力图

2.2.1轴向拉伸杆件

2.2.2截面上的内力和截面法

2.2.3轴力与轴力图

2.3拉压杆的应力

2.3.1横截面上的应力

2.3.2应力集中的概念

2.4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2

2.4.1变形

2.4.2胡克定律

2.4.3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2.5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

2.5.1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2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第3章剪切与挤压和扭转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联接件的两种破坏形式——剪切破坏与挤压破坏的特点。

2、掌握剪切与挤压实用强度计算方法。

3、了解剪切变形概念与剪切虎克定律。

4、建立杆件内力概念,掌握用截面法分析和计算圆轴内力的方法。

5、理解切应力.切应变.剪切虎克定理和切应力互等定理

6、能熟练计算转矩.扭矩和绘制扭矩图。

7、能牢固地掌握圆轴受扭时的切应力与强度计算和受扭圆轴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教学内容】:

3.1剪切与挤压2

3.1 .1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3.1 .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3.2扭转2

3.2.1轴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3.2.2外力偶矩的计算

3.2.3扭矩与扭矩图

3.2.4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3.2.5轴扭转时的变化与刚度计算

1.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

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

第4章弯曲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剪力与弯矩的计算;熟练列出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与弯矩图。

2、要求了解纯弯曲与横力弯曲的区别,中性轴的定义,惯性矩的定义和计算。

3、了解抗弯截面系数和截面抗弯刚度的物理意义。

4、掌握常用截面二次矩,平行移轴公式。

5、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对弯曲切应力有初步了解,能应用弯曲理论知识分析梁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和梁的计算简图2

4.1.1平面弯曲的概念

4.1.2梁的计算简图

4.2 梁内力—剪切与弯矩

4.2.1用截面法分析计算梁的内力

4.2.2剪力和弯矩正负号定

4.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切图与弯矩图2

4.4纯弯曲正应力2

4.4.1纯弯曲梁截面上的正应力

4.4.2常见截面的惯性矩、抗弯截面系数及平行移轴定理

4.4.3横力弯曲时梁正应力计算

4.5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4.5.1抗弯强度条件

4.5.2强度条件的应用

4.6提高梁抗弯强度的主要措施

4.7梁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4.7.1弯曲变形的概念

4.7.2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变形

4.7.3梁的刚度条件与刚度的合理要求

第5章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2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熟悉应力状态的概念

了解应力状态分析

掌握四种常见的强度理论

【教学内容】:

5.1组合变形的的概念

5.2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5.3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工程力学》是和工程联系极为广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性在高职教学中表现为既要重视知识层次的架构,又要重视实际技能培养。本课程是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2.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与平衡计算。3.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初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教授本课程时,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力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相关知识。有良好的实际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学习此门功课的学生必须是高中毕业或中专、职高学校毕业的学生及与上述学历相当的学生。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与平日考核相结合(期末考试重基本理论60分;平日考评重能力40分,其中5~10分奖励有创新意识及行动学生)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详]

《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108 实践学时:12 学分:8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任务是阐明在外荷载作用下,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建立静力学平衡方程,解决杆件的受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和合理形式以及结构在外因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提供科学依据;学习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亦为后续课程如《建筑结构》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为,打破了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书中施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容。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构件的力计算、静定结构的力计算、构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与刚度校核、土力学基础。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20学时。课时数以课程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 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土木工程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工程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第6章 间歇运动机构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2. 了解各种机构的组成及应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工作原理 2. 常用机构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6.1 槽轮机构 一、组成、工作原理 1.组成:具有径向槽的槽轮,具有圆销的构件,机架 2.工作原理: 构件1→连续转动;构件2(槽轮)→时而转动,时而静止 当构件1的圆销A 尚未进入槽轮的径向槽时,槽轮的内凹锁住弧被构件1的外凸圆弧卡住,槽轮静止不动。 当构件1的圆销A 开始进入槽轮径向槽的位置,锁住弧被松开,圆销驱使槽轮传动。 当圆销开始脱出径向槽时,槽轮的另一内凹锁住弧又被构件1的外凸圆弧卡住,槽轮静止不动。 往复循环。 4个槽的槽轮机构:构件1转一周,槽轮转4 1周。

6个槽的槽轮机构:构件1转一周,槽轮转 6 1周。 二、槽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和运动系数 1.基本尺寸 )(s r r l b +-≤ r s ——圆销的半径 2sin ?l r = b ——槽轮回转中心到径向槽底的距离 2cos ?l a = a ——槽轮回转中心到径向槽口的距离 r ——圆销中心到构件1中心的距离 l ——两轮回转中心之间的距离 2.运动系数(τ):槽轮每次运动的时间t m 对主动构件回转一周的时间t 之比。 π ?τ221==t t m (构件1等速回转) 12? ——槽轮运动时构件1转过的角度 (通常,为了使槽轮2在开始和终止运动时的瞬时角速度为零。以避免圆销与槽发生撞击,圆销进入、退出径向槽的瞬间使O 1A ⊥O 2A ) ∴Z ππ?π?22221- =-= ∴Z Z Z 12122221-=-==π?τ 讨论:1、τ>0,∴Z ≥3 τ=0,槽轮始终不动。 2、2 1121<-= Z τ:槽轮的运动时间总小于静止时间。 3、要使21>τ,须在构件1上安装多个圆销。 设K 为均匀分布的圆销数, Z Z K 2)2(-=τ 三、槽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优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准确控制转动的角度。常用于要求恒定旋转角的分度机构中。 缺点:①对一个已定的槽轮机构来说,其转角不能调节。 ②在转动始、末,加速度变化较大,有冲击。 应用:应用在转速不高,要求间歇转动的装置中。 电影放映机中,用以间歇地移动影片。 自动机中的自动传送链装置。(布图)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试卷A(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 共分) 2. 一般闭式齿轮传动中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和( )。 齿面疲劳点蚀, 轮齿弯曲疲劳折断 3. 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 )。 应满足,σF≤σFP 一定时,由齿轮强度所4. 当一对齿轮的材料、热处理、传动比及齿宽系数 d 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的( )或( )有关。 分度圆直径d1或中心距 5. 在斜齿圆柱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而直齿锥齿轮设计中,应取( )模数为标准值。 法面;大端 6. 润滑油的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的( )能力。 吸附 7. 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 )、( )。 ①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②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③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能带动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流出。 8.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提高(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载荷的部位。 摩擦:传动效率;不承受 9. 蜗杆传动中,蜗杆所受的圆周力F t1的方向总是与( ),而径向力 F rl的方向总是( )。 与其旋转方向相反,指向圆心 10. 由于蜗杆传动的两齿面间产生较大的( )速度,因此在选择蜗杆和蜗轮材料时,应使相匹配的材料具有良好的( )和( )性能。通常蜗杆材料选用( )或( ),蜗轮材料选用( )或( ),因而失效通常多发生在( )上。 相对滑动;减摩、耐磨;碳素钢或合金钢,青铜或铸铁;蜗轮 11.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 ),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决定于( )、( )、( )和( )四个因素。 最大值;包角;摩擦系数;张紧力及带速 12.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随预紧力的增大而( ),随包角的增大而( ),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 ),随带速的增加而( )。 增大;增大;增大;减小 13. 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了提高V带的寿命,宜选取( )的小带轮直径。 较大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 --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容的深广度、教学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法 (二)课程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式的力、应力、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 优质专业.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授课内容:绪 论 目的要求: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对象及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课程学习要求难点:课程学习要求 计划学时:2 绪 论 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研究对象:机 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的定义: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的分类 —原动机丨〉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机器- —工作机—>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 物料、信息的机器 机器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 曲柄滑块机构: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 转变为曲轴连续转动 凸轮机构: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齿轮机构:两个齿轮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间形成协调动作; 机器的功能组成 --- 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___ 执行部分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用途广泛,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只能用于特定场合,如钟表的发条机构 第二节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特点 是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工实习 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同 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设备的 能力,为今后操作、维护、管理、革新工程机械设备创造条件 三、怎样学好本课程 1. 重思考,常想几个问题: A.什么样子 B.怎么运动 C.工作原理、方式 D.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 会查表、会用工具书 3. 不注重公式的记忆一一哪些公式要记忆,会在课堂上和考试前提醒 4. 多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如工业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 5. 一定要会几个设计软件二维的: AUTOCA 三维的:Pro/E 、UG 等 机构 的分一 类 —通用机构 一专用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是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 2、凸轮机构的种类繁多,按凸轮形状分类可分为: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 3、 V带传动的张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调整中心距和张紧轮装置。 4、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按其加工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范成法和仿形法。 5、平面四杆机构中,若各杆长度分别为a=30,b=50,c=80,d=90,当以a 为机架,则该四杆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6、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轮廓曲线所决定的。 7、被联接件受横向外力时,如采用普通螺纹联接,则螺栓可能失效的形式为__拉断。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0.5分,共20分) ()1、一对齿轮啮合时 , 两齿轮的 C 始终相切。 (A)分度圆 (B) 基圆 (C) 节圆 (D) 齿根圆 ()2、一般来说, A 更能承受冲击,但不太适合于较高的转速下工作。 (A) 滚子轴承 (B) 球轴承 (C) 向心轴承 (D) 推力轴承 ()3、四杆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γ为A 。 (A)0°(B)90°(C)γ>90°(D)0°<γ<90° ()4、一个齿轮上的圆有 B 。 (A)齿顶圆和齿根圆(B)齿顶圆,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C)齿顶圆,分度圆,基圆,节圆,齿根圆(D)分度圆,基圆和齿根圆 ()5、如图所示低碳钢的σ-ε曲线,,根据变形发生的特点,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强化阶段(材料恢复抵抗能力)为图上 C 段。 (A)oab (B)bc

(C)cd (D)de ()6、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所以力是 d 。 (A)刚体(B)数量(C)变形体(D)矢量 ()7、当两轴距离较远,且要求传动比准确,宜采 用。 (A) 带传动 (B)一对齿轮传动 (C) 轮系传动(D)螺纹传动 ()8、在齿轮运转时,若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固定几何轴线转动,则轮系称为 A 。 (A) 行星齿轮系 (B) 定轴齿轮系 (C)定轴线轮系(D)太阳齿轮系 ()9、螺纹的a 被称为公称直径。 (A) 大径 (B)小径 (C) 中径(D)半径 ()10、一对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齿廓曲线称 为 D 。 (A) 齿轮线 (B) 齿廓线 (C)渐开线(D)共轭齿廓 ( B )11、在摩擦带传动中是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的原因,并且是不可避免的。 (A) 带的打滑 (B) 带的弹性滑动 (C) 带的老化(D)带的磨损 ( D)12、金属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D) 。 (A) 硬度 (B)塑性 (C)强度(D)刚度 ( B)13、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的可动连接是 B。 (A)转动副(B) 高副 (C) 移动副(D)可能是高副也可能是低副 ()14、最常用的传动螺纹类型是 c 。 (A)普通螺纹(B) 矩形螺纹(C) 梯形螺纹(D)锯齿形螺纹 ()15、与作用点无关的矢量是 c 。 (A)作用力(B) 力矩 (C) 力偶(D)力偶矩 ()16、有两杆,一为圆截面,一为正方形截面,若两杆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载荷相同,长度不同,则两杆的 c 不同。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专业层次: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计划学时: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基本情况 8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8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教案——第9章链传动

第 9 章链传动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套筒滚子链结构、掌握链运动的不均匀性 2、掌握链传动失效形式 3、了解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 2、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3、链传动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 9.1概述 链传动工作原理与特点 1、工作原理:(至少)两轮间以链条为中间挠性元件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但非共轭曲线啮合,靠三段圆弧和一直线啮合。其磨损、接触应力冲击均小,且易加工。 2、组成;主、从动链轮、链条、封闭装置、润滑系统和张紧装置等。 3、特点(与带、齿轮传动比较) 优点:①平均速比i m准确,无滑动;②结构紧凑,轴上压力Q小;③传动效率高η=98%; ④承载能力高P=100KW ;⑤可传递远距离传动a max=8mm ;⑥成本低。 缺点:①瞬时传动比不恒定i;②传动不平衡;③传动时有噪音、冲击;④对安装粗度要求较高。 4、应用:适于两轴相距较远,工作条件恶劣等,如农业机械、建筑机械、石油机械、采矿、起重、金属切削机床、摩托车、自行车等。中低速传动:i≤8(I=2~4),P≤100KW, V≤12-15m/s,无声链V max=40m/s。(不适于在冲击与急促反向等情况下采用) 9.2传动链的结构特点 链传动的主要类型 1)按工作特性分:

起重链——用于提升重物——V ≤0.25m/s;牵(线)引链——运输机械——V ≤ 2~4m/s; 传动链——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V ≤12~15m/s。 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价廉、适于低速、寿命长、噪音小、应用广。 2)传动链接形式分:套筒链; (套筒)滚子链—属标准件选用、合理确定链轮与链条尺寸,—短节距精密滚子链; 齿形链;成型链四种。 ①套筒滚子链(结构与特点)动配合,可 相对运动,相当于活动铰链,承压面积A(投影)——宽×长投影组成: 5 滚子;4 套筒;3 销轴;2 外链板;1 内链板动配合。当链节进入、退出啮合时,滚子沿 齿滚动,实现滚动摩擦,减小磨损。套筒与内链板、销轴与外链板分别用过盈配合(压配)固联,使内、外链板可相对回 转。 为减轻重量、制成“ 8”字形,亦有弯板。这样质量小,惯性小,具有等强度。磨损:——主 要指滚子与销轴截面之间磨损。而内、外板之间留有间隙,保证润滑油进入,此润滑降低磨损。 表9-1,P 越大,承载能力越高。 参数:P—节距,b1—内链板间距,C—板厚,d1—滚子直径,d2—销轴直径,P—排距当低速时也可以不用滚子——称套筒链多排链——单排链用销轴并联——称多排链(或双排链)排数↑→承载能力↑ 但排↑→制造误差↑→受力不均↑一般不超过3~4 列为宜 链接头型式:链节数为偶数(常用)——内链板与外链板相接——弹性锁片(称弹簧卡)或大节距(称开口销)——受力较好 弹性锁片——端外链板与错轴为间隙配合链节数为奇数——用过渡链节固联——(如图9-4b)产生附加弯矩——受力不利, 尽量不用。 固联——内(外)链板与内(外)链板相接 图9-4c —是板链—弹性好、缓冲、吸振在低速、重载、冲击和经常正反转工作情况。安全过渡链节(图9-4c)——弯板与销滚子链标记:链号—排数×链节数标准号套筒滚子链规格与主要参数——表9-1 2、齿形链——如图9-5 各组齿形链板要错排列,通过销轴联接而成。链板两工作侧边为直边, 夹角为60°或70°,由链板工作边与链轮齿啮合实现传动。齿形链轴可以是圆柱销轴,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滚 柱式)——图9-6,b——两个链片、c 图为连接两链片的一对棱柱销轴,链节相对转动时,两棱柱可相互滚动。使铰链磨损减少。 齿形链设导板,以防链条轴向窜动:内导板—导向性好;外导板铰链形式:圆销式;轴互式;滚柱式齿形链的齿形特点:传动平稳、承受冲击好、齿多受力均匀、噪音较小、故称无声链。 允许速度V 高,特殊设计齿形链V=40m/s ,但结构较复杂、价格贵、制造较困难、也较重。摩 托车用链应用于高速机运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故目前应用较少。 0.95 ~ 0.98 一般 0.98 ~ 0.99 润滑良好 9.3滚子链链轮的结构与材料(套筒滚子链) 要求掌握:1)链轮齿形的设计要求;2)链轮齿形特点;3)链轮的主要参数; 4)链轮的结构型式有哪些;5)对链轮的材料要求及适用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 第1章绪论 1、机械是和的总称。 2、零件是机器中不可拆卸的单元;构件是机器的单元。 第4章联接 1、普通平键的工作面是,静联接主要失效形式是。 2、普通楔键的工作面是左右两侧面。 ( ) 3、弹簧垫圈防松属机械防松。 4、松键联接的工作面是( )。 A 上下两面 B 左右两侧面 C 有时为上下面,有时为左右面 5、普通平键静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A 挤压破坏 B 磨损 C剪断 6、设计键联接的主要内容是:①按轮毂宽度确定键的长度,②按使用要求确定键的类型, ③按轴径选择键的截面尺寸,④对联接进行强度校核。在其体设计时,一般按下列( )顺序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②-① 7、螺旋副中,一零件相对于另一个零件转过一周,则它们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是()。 A 一个螺距 B 线数×导程 C 线数×螺距 8、两被接件之一太厚,需常拆装时,宜采用()联接。 A 螺栓 B 螺钉 C 双头螺柱 D 紧定螺钉 9、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矩形螺纹常用于()。 A 联接 B 传动 C 联接和传动 10、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不常拆装的场合,宜选用()。 A螺栓 B 螺钉 C 双头螺柱 D 紧定螺钉 11、属摩擦力防松的是()。 A 对顶螺母、弹性垫圈 B 止动垫圈、串联钢丝 C 用粘合剂、冲点 12、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属()联轴器。 A 刚性 B 弹性 C 安全 13、下面几种联轴器,不能补偿两轴角度位移的是( )联轴器。 A套筒 B弹性柱销 C 齿轮 14、为减少摩擦,带操纵环的半离合器应装在( )。 A主动轴上 B从动轴上 15、螺距P,线数n,导程Pz的关系是( )。 A P=nPz B Pz=nP C n=PPz 16、下列几种螺纹,自锁性最好的是( )螺纹。 A三角形 B梯形 c锯齿形 D矩形 17、万向联轴器属于( )式联轴器。 A刚性固定 B刚性可移 C弹性可移式 第5章挠性传动 1、V带型号中,截面尺寸最小的是型。 2、在相同的压紧力下,V带传动与平带传动相比,承载能力较高的是传动。 3、链传动中,节距越大,运动的平稳性越。 4、V带传动中,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 ) 5、链传动与带传动相比,过载保护性能好的是链传动。 ( ) 6、为了便于内外链板的联接,链节数一般应取偶数。 7、设计带传动时,限制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限制( )。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一)课程目标 《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 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 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 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三)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 1、课程实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 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4-1解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 4-2解由可得模数 分度圆直径 4-3解由得

4-4解分度圆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基圆半径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0; 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4-5解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假定则解得 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大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 4-6解中心距 内齿轮分度圆直径 内齿轮齿顶圆直径 内齿轮齿根圆直径 4-7 证明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正好在刀具 的顶线上。此时有关系: 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 图 4.7 题4-7解图 4-8证明如图所示,、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即为渐开线的法线。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 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 AC 对于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测量结果。 图 4.8 题4-8图图4.9 题4-8解图 4-9解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两个齿轮,分度圆齿厚相等。但是齿数多的齿轮分度圆直径大,所以基圆直径就大。根据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基圆小,则渐开线曲率大,基圆大,则渐开线越趋于平直。因此,齿数多的齿轮与齿数少的齿轮相比,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 厚均为大值。 4-10解切制变位齿轮与切制标准齿轮用同一把刀具,只是刀具的位置不同。因此,它们的模数、压 力角、齿距均分别与刀具相同,从而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也相同。故参数、 、、不变。 变位齿轮分度圆不变,但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增大,且齿厚增大、齿槽宽变窄。因此、 、变大,变小。 啮合角与节圆直径是一对齿轮啮合传动的范畴。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题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任何一个机构中,必须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构件为机架。(+ ) 2、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具有两个整转副,则此机构不会成为双摇杆机构。(__ ) 3、在实际生产中,机构的“死点”位置对工作都是不利的,处处都要考虑克服。(__) 4、力偶的力偶矩大小与矩心的具体位置无关。( + ) 5、加大凸轮基圆半径可以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但对避免运动失真并无效果。(—) 6、衡量铸铁材料强度的指标是强度极限。( + ) 7、齿轮传动的重合度越大,表示同时参与啮合的轮齿对数越多。(+ ) 8、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若安装不准确而产生了中心距误差,则其传动比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9、带传动中,带的打滑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0、将通过蜗杆轴线并与蜗轮轴线垂直的平面定义为中间平面。(+ ) 11、紧定螺钉对轴上零件既能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又能起到周向定位的作用。(+ ) 12、向心球轴承和推力球轴承都适合在高速装置中使用。(—) 13、机构都是可动的。(+) 14、通过离合器联接的两轴可在工作中随时分离。(+) 15、在平面连杆机构中,连杆与曲柄是同时存在的,即有连杆就有曲柄。(-) 16、凸轮转速的高低,影响从动杆的运动规律。(-) 17、外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从动件,而内啮合槽轮机构,槽轮是主动件。(-) 18、在任意圆周上,相邻两轮齿同侧渐开线间的距离,称为该圆上的齿距。(+) 19、同一模数和同一压力角,但不同齿数的两个齿轮,可以使用一把齿轮刀具进行加工。(+) 20、只有轴头上才有键槽。(+) 21、平键的工作面是两个侧面。(+) 22、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二、选择题 1.力F使物体绕点O转动的效果,取决于( C )。 A.力F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B.力臂d的长短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C.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和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方向 D.力与力臂乘积Fd的大小,与转动方向无关。 2.为保证平面四杆机构良好的传力性能,( B )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 A.压力角B.传动角C.极位夹角 D.啮合角 3.对于铰链四杆机构,当满足杆长之和的条件时,若取( B )为机架,一定会得到曲柄摇杆机构。 A.最长杆 B.与最短杆相邻的构件 C.最短杆 D.与最短杆相对的构件 4.凸轮机构从动杆的运动规律,是由凸轮的(D)所决定的。A.压力角B.滚子C.形状D.轮廓曲线5.一对齿轮啮合时,两齿轮的( A )始终相切。 A.节圆 B.分度圆 C.基圆 6.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是由于( A )而引起的。 A.带的弹性变形B.带与带轮的摩擦系数过小C.初拉力达不到规定值D.小带轮的包角过小7.两轴在空间交错900的传动,如已知传递载荷及传动比都较大,则宜选用( C )。 A.直齿轮传动 B.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C. 蜗轮蜗杆传动 8.当两轴距离较远,且要求传动比准确,宜采用( C )。 A.带传动B.一对齿轮传动 C.轮系传动D.槽轮传动 9.采用螺纹联接时,若一个被联接件厚度较大,在需要经常装拆的情况下宜采用( D )。 A.螺栓联接B.紧定螺钉联接 C.螺钉联接D.双头螺柱联接 10.键联接的主要用途是使轮与轮毂之间( C )。 A.轴向固定并传递轴向力 B.轴向可作相对滑动并具由导向性 C.周向固定并传递扭矩 D.安装拆卸方便 11.在正常条件下,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B )。A.滚动体碎裂 B.滚动体与滚道的工作表面产生疲劳点蚀C.保持架破坏 D.滚道磨损 12.按照载荷分类,汽车下部由变速器通过万向联轴器带动后轮差速器的轴是( A )。 A.传动轴B.转轴C.固定心轴D转动心轴 四、简答题 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判别?它们各有什么运动特点? 答: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三种类型。 其运动特点是: 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之一整周回转,另一连架杆摆动;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都作整周回转; 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均作摆动。 判别方法: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取最短杆的相邻杆为机架时,得曲柄摇杆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时,得双曲柄机构;取与最短杆相对的杆为机架时,得双摇杆机构。 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取何杆为机架时均无曲柄存在,而只能得双摇杆机构。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有何区别?它们对传动有何影响?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淄博市技师学院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机械工程系2016级技师班《机械设计基础》试卷(闭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弯曲疲劳和齿面磨损。 2、开式齿轮的设计准则是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齿面胶合。 4、直尺锥齿轮强度计算时,应以大端当量为计算依据。 5、斜齿轮的当量齿轮是指假想圆柱的直齿轮。 6、啮合弧与齿距之比称为重合度,用。 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 8、渐开线齿轮按原理可分为成形法和范成法两类。 9、齿轮的常见失效形式有齿面点蚀、轮齿折断、齿面胶合、齿面磨损和齿面塑性变形。 10、渐开线蜗杆适用于高转速、大功率和要求精密的多头螺杆传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用标准齿条刀具加工正变位渐开线直齿圆柱外齿轮时,刀具的中心与齿轮的分度圆。 A.相切 B.相割 C.分离 2、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17时,可采用的办法来避免根切。 A.正变位 B.负变位 C.减少切削深度 3、增加斜齿轮传动的螺旋角,将引起。 A.重合度减小,轴向力增加 B.重合度减小,轴向力减小 C. 重合度增加,轴向力增大 《 4、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两齿廓间。 A.保持纯滚动 B.各处均有相对滑动 C.除节点外各处均有相对滑动 5、齿轮采用渗碳淬火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 钢 6、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 =18,Z2 =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A.σF1 >σF2 B.σF1 =σF2 C.σF1 <σF2 7、齿面硬度为56 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 A.齿坯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 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8、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齿轮传动,当大小齿轮均采用45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 % A.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9、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形状取决于。 A.分度圆 B.基圆 C.节圆 10、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疲劳点蚀 B.磨损和塑性变形 C.疲劳点蚀和塑性变形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N )基圆内存在渐开线。 2、()与标准齿轮相比,负变位齿轮的齿根厚度及齿顶高减小,抗弯曲能力下降。 3、(N )渐开线蜗杆齿轮传动适用于高转速、大功率和要求精密的单头蜗杆传动。 4、(Y )闭式蜗杆齿轮传动中,蜗轮齿多发生齿面胶合或点蚀而失效。 & 5、(N )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分度圆的大小。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计算原理的科学。本课程既具有基础性,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力学知识与分析计算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即它为协调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工程力学》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静定结构受力分析能力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力系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力;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专业能力 ①绘图与书写能力; ②把物体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 ③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外力与内力)能力; ④力系平衡条件的运用能力; ⑤工程构件(梁、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能力; ⑥基本的力学实验操作能力; ⑦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2. 方法能力 ①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独立制定计划并完成任务,并对完成的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④融会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⑤归纳、推理与小结能力。 3.社会能力 ①人际交往能力; ②具有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 ③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④工程意识、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三、学习情境设计 1. 设计思路 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横跨理工,与各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传统力学内容经典,体系严密,但对于不擅长逻辑思维的高职学生,要让其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最有应用价值的过程性力学知识,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是:突出主线,精选内容。遵循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刚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应用、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力和运动分析为主线精选、组织与序化学习内容。抓住共性,触类旁通(启发思维)。研究静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都是平衡方程;研究变形固体的基本方法都是依据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学关系,建立应力计算公式与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工程”工程控制设计的所有破坏判据都是作用力

机械设计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 一、判断(每题一分)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4、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5、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6、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7、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8、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每题一分)。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B )。 A.机构 B.构件 C.部件 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 )。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 D.两者没有区别 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D )。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 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 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B )。 A.钉 B.起重吊钩 C.螺母 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D )。 A.数控机床的刀架 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 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执行)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它是(制造)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零件),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装配的单元称为(机构)。 4、从(运动)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机械)。

《工程力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计划学时:72 单位: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七年六月 工程力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 该课程是四年制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力学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经典内容。通过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对处于静定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和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分析。这门课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工程力学》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生成才规律,树立专业指向、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所学的工程力学知识来发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2、基本原则 以机械设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遵循认知规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获得机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工程力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以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按照专业基础实用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为基础,对工程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2、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本模块设有3个实验,安排六个课时,通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主要引导学生自学。 3、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课时共72学时,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教学安排在第3学期。 4、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 5、课程评价 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终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注重最终的考核成绩,还关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专家督导、同行评价和学生反馈等方法对教的过程和学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获得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功用、结构特点、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能完成汽车主要总成和机构的拆装,经历“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过程,熟悉结构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分析、处理岗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品质,具备与相应的专业素养。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 ①掌握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②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力图的绘制方法; ③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原理、平衡方程和计算方法; ④掌握拉压、剪切、和弯曲等基本变形的概念和内力计算; ⑤熟练掌握在不同变形情况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与计算; ⑥熟练掌握材料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 ①能利用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工程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内力; ②能根据内力计算方法判断工程结构的危险截面; ③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承载力的分析和计算; ④能根据结构特点合理布置荷载; ⑤能对工程结构进行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⑥能对工程结构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3)素质 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