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导语:炎症在大众的严重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病症,因为可能最开始不是非常有威胁性的炎症,确实治疗时间较长,同时如果治愈不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

炎症在大众的严重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病症,因为可能最开始不是非常有威胁性的炎症,确实治疗时间较长,同时如果治愈不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于炎症还是需要重视,霉菌性食管炎是常见的炎症类疾病,霉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霉菌性食管炎在临床上也比较为常见,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有时与其他霉菌合并致病。霉菌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在人体内生态平衡紊乱,可成为致病菌。常见病因有:①长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均促使霉菌过度生长,增加感染霉菌的危险性;②食管黏膜遭受损伤或受酸的刺激,如放射治疗,抗癌药物等,破坏了黏膜屏障,易于霉菌感染;③机体免疫功能遭受损害时,如大剂量激素治疗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妊娠、溃疡性结肠炎、肾功能不全等均增加食管对霉菌的易感性。

传统方法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弊端:

1。传统中草药:中草药难以杀灭有害菌,见效慢,治疗周期长,现代社会农药,化肥,污染等因素使中草药药性受到影响。

2. 抗生素:面对有害菌疯狂侵害,科学家们发现了青霉素等抗生素,可抗生素在灭杀有害菌的同时也错杀了肠胃必须的有益菌,破坏肠胃微生态,降低肠胃免疫力,并产生耐药菌。欧美国家已经限售。

对于霉菌性食管炎不好治和治好之后又反复发作的问题。北京中山医院胃肠诊疗中心的专家给患者推荐一款治疗霉菌性食管炎最快、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

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 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10弃第20卷第12期(总第175 生报警原因和注意事项,介绍药物名称,作用,需要注射时间及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该仪器及药物有一定了解,消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治疗,确保药物有效实施. 2.2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 选择血管较粗直,易于固定,便于观察,不影响活动及进餐的部位,最好选择留置针穿刺后再连接微量注射泵延长管. 2.3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①使用微量注射泵时应加 强巡视,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药液外渗,肿胀,局部颜色,皮肤温 度,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等,若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停止 输液,及时更换穿刺部位.②观察黄灯闪亮频率,微量注射泵工 作状态及速度是否处于正常.③需要换药物及改变速率时应及 时记录,并作好交接班.嘱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微量注射 泵速度,以免发生药液输注危险.④观察微量注射泵延长管及 针头有无脱落,扭曲,被污染时需立即更换.⑤观察用药效果及 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如胰岛素注射过速,可出现注射部位红肿,脂肪萎缩, 瘙痒,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悸,乏力等.硝酸甘油注射过 速,可出现头痛,眩晕,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剂量可发生明显的低

血压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虚弱,出汗等.使用硝普钠等药物 时j,应用避光纸遮盖管道,以保证药物效价. 2.4用微量注射泵时宜单独建立静脉通路,不要在同一静脉通路上输入其他液体,避免受输液速度,压力影响或因推药等其它操作不当影响药液持续泵人,至使药物浓度忽高忽低,血药浓度受到影响而引起病情变化,延误治疗.严格无菌操作,使用24 小时需更换注射器和微量泵延长管,若有污染及时更换,注射开始后,在活塞上覆盖无菌纱布或治疗巾. 2.5正确处理静脉回血 2.5.1使用微量泵时,注射速度宜缓慢,使用前需用肝素稀释 液2~5ml推入留置针内,以免回血阻塞针头.同时微量注射泵放置须高于注射部位,以减少回血.使用高浓度药物直接泵人(如10%氯化钾)时,可用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入,以减少血管 刺激,减轻患者疼痛. 2.5.2发生静脉回血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及回血量采取不 同措施,如胰岛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普钠等药物不能简单23 地按快进键处理回血,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在针头上, 将回血缓慢推入,如回血较多至微量泵延长管时,需更换延长管,切勿将注射器接在延长管上直接推入,直接推入可造成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后果. 2,6常见微量注射泵报警及处理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分析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3-22T16:00:53.1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作者:王鹏 [导读]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具有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消化科 415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治疗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5.7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复合药剂;中西医结合;放射性食管炎 当前,放射治疗是颈胸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放射性食管炎则是颈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时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临床上在对食管癌及胸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照射视野内的正常食管黏膜可发送充血、水肿、吞咽困难,严重者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临床上称之为放射性食管炎。[2]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往往都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深刻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家庭生活质量,因此,我院提出本次研究内容,希望通过西医治疗与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放射性食管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54±5.67)岁。观察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45-67岁之间,平均年龄(53.26±4.38)岁。两组在临床资料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合剂组成:250ml生理盐水(0.9%)、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20ml、庆大霉素40万U、654-2针剂10mg,将以上药液混合均匀,即为常规西医治疗合剂。用法用量:每次5ml,分3天服完。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中医药品组成:代赭石30g,山豆根15g,急性子10g,紫草15g,蒲公英15g,冬凌草15g,麦冬10g,白术15g,芦根30g,白及15g,生甘草10g,沙参10g。用法用量:每天1剂,加水熬煎到300ml,分4-6次服完。 1.3观察指标 按照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疼痛症状、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良好,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黏膜充血和水肿情况均无改善。总有效等于显效加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总例数38例,其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5.79%;观察组患者总例数38例,其中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X±S,n%) 3.讨论 放射性食管炎通常发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食管受到照射)2-3周,其病理基础为:食管黏膜受到一定照射剂量的照射之后,其生理功能受损,产生充血、水肿等症状,进而出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3]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由于食管受到一定损伤,易出现下咽疼痛、胸骨后烧灼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加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西医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主要措施为使用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方法单一,治疗效果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中医学则认为放射线属火毒之邪,最易伤津耗气,致毒热炽盛,胃失和降,津伤血燥,以使食管干涩,食物难入。起病处多实证,后期易转为虚证,多数为虚实夹杂证,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为主。[5]代赭石,味苦,性寒,《本草正》中记载:下气降痰,清火;山豆根味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等功效;急性子,味微苦,归脾、肝经,具有败毒抗癌、散淤消肿、消积等功效;紫草为活血、清热解毒药,主治解毒、活血、凉血;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冬凌草味苦、甘,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抗肿瘤作用;麦冬滋阴生津,主治热病伤津等;白术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芦根为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生津等作用;白及为活血化瘀药,《本草汇言》中记载: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中医认为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并可用于缓解药物毒性;沙参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通过此药方熬煎得出的药液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药性温和,基本无副作用,有助于调理患者身体状况,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表面,相比于单一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具有治疗效果显著、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

出现这种症状居然是霉菌性食道炎

出现这种症状居然是霉菌性食道炎霉菌性食道炎是由于白色念珠菌出现感染所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会在人体皮肤或者是肛门部位,阴道部位出现症状,也会出现霉菌性食管炎的症状,可以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改善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节制。 ★症状 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大多因上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比如吞咽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反酸恶心、饱胀感。也可能仅有上腹不适感及厌食。常规胃镜检查时,医生可发现食管出现不连续点状及岛状白色物质附着,用水冲洗不易冲走,进行细菌刷检涂片,可发现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或球状孢子菌等真菌感染。 ★病因

1、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菌素,使机体内敏感的细菌被抑制,破坏了机体平衡,如某些可以产生抗霉菌物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被抑制,霉菌繁殖速度就会加快。 2、长期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溶解,抗体减少,增加了霉菌的毒素作用。 3、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下降,甚至直接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从而为霉菌感染创造条件。 4、营养不良、年老体衰、消耗性疾病、手术等都会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白细胞吞噬、杀菌功能降低。

★注意 慢性病和长期应用抗菌素可增加霉菌对食管的感染机会,导致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生。例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但应注意,部分健康人也可能会出现食道霉菌感染,可能与其暂时性免疫能力下降有关。另外,周长江主任特别提示,霉菌性食道炎常与口咽部念珠菌病或肢体霉菌感染并存,也提示健康人可能继发食道霉菌感染。治疗用药通常需联合应用抗真菌药。如制霉菌素加氟康唑2 4周治疗,个别病人需要六周治疗。由于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病人,长期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肝肾损害症状。为了避免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一经胃镜发现,可以立即喷洒一种药物,通过表面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食管粘膜表面感染的真菌,并且没有抗真菌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局部治疗效果明显。 ★防治 霉菌性食管炎应防治相结合,特别应预防医源性因素所致的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 目的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建议。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一般先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急诊科接受治疗,通常在感染科医生、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的会诊指导下进行。与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性脑膜炎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依据不是来源于按照随机前瞻双盲设计的临床实验,最早的治疗依据多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获得。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兔子,将其麻醉后臵于实验台上,小脑延髓池穿刺以便获得CSF,先取得常规CSF标本,然后注入微生物。CSF标本要进行白细胞计数、生化检查、CSF抗菌药物浓度测定。同时研究:脑膜炎对药物穿透屏障的影响,药物在脓性CSF中的抗菌效果评价(以杀菌速率表示),药物在CSF中的药效学等。通过这些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临床选用对细菌性脑膜炎有效的药物进行试验。 在本指南中,我们推荐了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强烈程度和可靠性)见表1。指南于2004年5月发表。 表1 IDSA-USPHSGS临床指南提供建议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与分级定义 建议强烈程度 A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应该采纳 B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应该采纳 C支持此建议的证据不很充分,此建议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为非强制性的 D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不应该采纳 E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不应该采纳 依据的可靠性 Ⅰ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 Ⅱ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经过良好设计的临床实验,但实验不是按随机原则设计的; 或来源于大样本或病例对照的分析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的);或来源于多个时间 段;或来源于结论明确的无对照实验 Ⅲ权威专家的观点;以临床经验为基础;描述性研究或论文;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初始治疗方法 对疑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初始处理措施包括对脑膜炎症状的尽早识别、快速诊断以及及时的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婴幼儿处理步骤见图1,成人处理步骤见图2。 图1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婴幼儿患者处理步骤 怀疑细菌性脑膜炎 ↓是 是否存在以下情况:免疫功能受损或受抑制;特定的CNS疾病史1;视盘水肿;或局部神经功能缺陷2;其它不能立即做腰穿的情况 ↓否↓是 血培养和腰穿STAT3血培养STA T ↓↓ 地塞米松4 + 经验抗菌治疗5 6地塞米松4 + 经验抗菌治疗5 │↓ │头部CT检查结果阴性 ↓↓ CSF结果支持细菌性脑膜炎←——————做腰穿 ↓是 继续治疗 1.包括与CSF分流、脑积水、创伤等有关的疾病,神经外科术后并发症及各种占位性病变。 2. Ⅵ或Ⅶ脑神经麻痹不是延迟腰穿的指征。 3.STA T:立即,应紧急干预。

康复新液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11-19T10:24:44.6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作者:李波1,2 黄丹菊1,2 王丽1,2(通讯作者)[导读] 明显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放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云南昆明 650118; 1.2.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云南昆明 650118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确诊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且需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全程组(A组)和半程组(B组),每组各50例。A组自放疗开始起服口服康复新液,B组于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症状后口服康复新液。放射性食管炎分级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组(RTOG)毒性标准分级;比较A,B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完成率,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 率、出现时间、缓解程度以及放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组的放射治疗完成率均为100%;A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为开始放疗后19±5天,较对照组(14±3天)明显推迟;发生率分别为80%和96%,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52.08%。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有效推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明显降低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放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康复新液;胸部肿瘤 前言 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食管在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等的射野中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照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限制放射剂量的给予,放射性食管炎的防治成为提高放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应用康复新液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到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所有观察病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经病理学确诊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行胸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共100例,同时随机分为全程组(A组)和半程组(B组)。两组患者的病种及基本资料见表1,2,放射治疗见表3。康复新液由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 mL/瓶。 表1:两组患者病种分布: 表2:患者基本资料

2016年细菌性脑膜炎指南

2016 年最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 2016-08-06 22:05 来源:丁香园 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世界范围内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变化。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制定了新版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该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杂志上,其中将归纳的临床证据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1~3 三个级别,将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按强度由强到弱分为A~D 四个等级,便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例情况参考诊治意见。现将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特定人群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病原体有何特点? 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证据级别:2)。 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证据级别:2)。 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证据级别:2)。 2.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如何?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症状呈非特异性(证据级别:2)。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呕吐,临床发病体征无特异性(证据级别:2)。

放射性食管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放射性食管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放射性食管炎;中医疗法;西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放射性食管炎是食管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多数患者症状开始于放疗后2周(放射剂量相当于16?20 Gy)[1],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和疼痛。放射性食管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因此被迫停止放疗,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笔者现就近年中西医治疗放射性食管炎进展综述如下。 1西医治疗 1.1自制合剂 使用抗生素可以杀灭消化道的细菌,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利多卡因具有表面麻醉作用,可以减轻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刘氏等[2]对试验组实行护理干预雾化吞咽,使用常规雾化吸入器将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维生素B1 2 mg、地塞米松5 mg 加入雾化药罐,并放入水槽内,设定雾化时间为30 min,操作结束嘱患者60 min后再进食水,每日1次。对照组行放射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结果2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刘氏等[3]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患者54例,另择同期放射性食管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当患者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疼痛症状后开始用药。治疗组口服由思密达粉30 g、庆大霉素注射液80万U地塞米松片15 mg(研粉)、蜂蜜200 mL、2%^多卡因5 mL制成的悬浊液。对照组口服由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片、利多卡因制成的悬浊液。2周后治疗组 痊愈28例,缓解20例,无效5例,加重1例,好转率(痊愈+缓解)88.9%。对照组痊愈11例,缓解12例,无效8例,加重5例,好转率6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1.2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使用黏膜保护剂可以保护食管受损的创面,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陈氏等[4]将组织学确诊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出现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后开始服用硫糖铝混悬液(10 mL/次,3次/d)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出现放疗反应后给予静脉输液、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直至放疗结束。结果治疗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6.67%,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有报道,治疗组采用思密达、金因肽口服,对照组口服由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制成的混悬液。结果治疗组食管黏膜反应均明显轻于对照组,疗效高于对照组[5-6]。 2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报道,使用新癀片合吉福士凝胶[7]、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霉菌性食管炎160例临床分析

霉菌性食管炎1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9T11:47:12.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孙英男[导读] 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其生长受其他共生菌的制约,健康人食管内的老菌不致病孙英男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48-02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本地区霉菌性食管炎诱因及发病趋势。方法对160例经内镜诊断霉菌性食管炎患者的诱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期应用抗生素是主要诱发因素,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也可发病。结论霉菌性食管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积极寻找病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引起医源性霉菌性食管炎发生。无诱因者可能与环境、水源、食物污染有关。【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内镜检查诱因抗生素 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在接受胃镜检查的4000例患者中,发现霉菌性食管炎160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男110例(占67.4%),女50例(占32.6%),男女之比为2.08:1,年龄17-78岁,平均51.72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40例,胸骨后吞咽疼痛50例,咽部异物感30例,上腹部不适、烧心、腹痛等症状4JD例。发病前服用广谱抗生素78例,恶性肿瘤11例,有糖尿病10例,肝硬化10例,应用激素5例,其余46例元明显诱因及其他系统疾病。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口服制霉菌素100万单位,3次/d或酮康唑200mg/d,疗程5-10d,同时给予抑酸剂法莫替丁口服20mg,2次/d,均获的较好效果。 1.2方法经内镜下行刷片及染色查霉菌菌丝、孢子,结合临床回顾分析。 1.3胃镜检查胃镜为日本OLMPUS GIF-XQV70型电子胃镜,霉菌性食管炎按Kodsi分级[1]。1级:54例(占29.8%),见食管四壁少数隆起白斑,直径小于2mm,伴充血,无水肿或溃疡;2级:50例(占37.6%),隆起的线样结节样隆起斑块,伴充血和溃疡;3级:10例(占5.6%),3级表现加粘膜易脆,溃疡病20例,反流性食管炎6例,食管癌5例,胃癌9例。 2 讨论 食管老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念珠菌是口腔正常菌,其生长受其他共生菌的制约,健康人食管内的老菌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大量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免疫功能低下及年老体弱者则容易继发霉菌感染,霉菌性食管炎易发生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1]。文献报道并可见无诱因的老菌性食管炎[2]。 本组病例霉菌性食管炎检出率为4.3%,明显高出文献报道的0.3%[3],临床主要以吞咽困难、胸骨后吞咽疼痛、咽部异物感为主,应与食道占位相鉴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43.1%(78例)的误用及滥用有关,应引起医务人员足够重视,严格掌握应用指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有诱因的另外19.8%(3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1例,糖尿病10例,肝硬化10例,应用激素5例,在本组病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发病诱因与文献报道相似。另外有37.1%(67例)无明显诱因患者,其原因区域(钢铁厂周围)内环境、水源、食物污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食道粘膜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益友,陆星华,等.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9-150. [2] 李栓位.霉菌性食管炎450例诊断与治疗结果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2;11:28-29. [3] 王晓宇.霉菌性食管炎31例报道.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87.

复方利多卡因合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复方利多卡因合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 疗效观察 高健、张廷、彭小丹(武警江西总队医院内1科,南昌,3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合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接受陀螺刀放疗的中央型肺癌、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在出现放疗反应后,治疗组给予复方利多卡因合剂,对照组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观察两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利多卡因合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放射治疗对胸部恶性肿瘤有效,但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增加 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自2009年5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复方利多卡 因合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患者,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46岁~75岁,中位年 龄61岁,平均年龄60.6±10.7岁。其中原发性中央型肺癌及伴发纵隔转移者26例,肺转移癌受纵隔受累者35例,食管癌17例。纳入治疗组中有40例,对 照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无显著差异。 1.2放射性食管炎诊断分级标准 按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食管放 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为无变化;1级为轻度吞咽痛或吞咽困难,须用表面麻醉 剂或非麻醉性止痛药;2级为中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痛,可能须用麻醉性止痛药; 3级为重度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伴脱水,或体重比治疗前下降>15%,须行鼻饲、静脉补液或静脉高营养;4级为完全梗阻、溃疡、穿孔或瘘管。 表1 两组病例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情况 n(%) 组别 例数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治疗组 40 2 (5.0) 29(72.5) 7(17.5) 2(5.0) 0(0.0) 对照组 38 1 (2.6) 30(78.9) 6(15.8) 3(7.9) 0(0.0)

我院近5年霉菌性食管炎变化分析

我院近5年霉菌性食管炎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23T15:01:22.3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黄秀军谭玲[导读] 30岁,2例;30-40岁,2例;40-50岁,6例;50-60岁,15例;60-70岁,14例;70岁,23例。 黄秀军谭玲(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利川 445400)【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32-0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近5年来霉菌性食管炎逐年增加的原因。方法统计近5年来我院胃镜检查20000多例,其中各年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的例数,基础疾病情况。结果霉菌性食管炎逐年增加,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各种癌症疾病并发比例较大。结论医院发展新业务,在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的同时,应重视霉菌性食管炎等并发疾病。【关键词】霉菌性食管炎变化分析 本文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统计我院胃镜检查20000多例,其中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共60例进行分析,总结原因。 一一般资料 1 各年例数分布情况 2 年龄分布 30岁,2例;30-40岁,2例;40-50岁,6例;50-60岁,15例;60-70岁,14例;70岁,23例。 3 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20例,各种癌症疾病29例,糖尿病2例,肾病6例,肺结核1例,其他2例。 二临床分析 1 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真菌感染中最多见的一种。霉菌是口腔中正常菌种,其生长受其他共生菌制约。当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或应用广谱抗菌素时,霉菌数增加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受损时容易发病。其诊断主要是胃镜及内镜下刷片或活检[1] ,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和严重程度与发病缓急及炎症的范围有关,常见症状是吞咽疼痛,部分别人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有些轻症者可无症状或仅感到食物通过食管感。 2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从资料分析,发病例数逐年增加,近年国内文献报道11202例胃镜检查结果,其中发现真菌性食管炎31例,检出率0.3%,与我院检出率相近。年龄大,慢性肺疾病和各种癌症疾病相对所占比例较大,分析我院主要原因可能:1)医学发展,医疗技术普及,如食道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血液透析,ICU建立等业务发展,从而使患各种慢性疾病,各种癌症疾病等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2)长期运用广谱抗生素,酶制剂,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等的病人数增加,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菌群。3)临床医生及内镜医生对霉菌性食管炎的认识,诊断的提高。 3 霉菌性食管炎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或预防,据尸解发现20%淋巴肉瘤及白血病人和10%霍奇金病人伴食管或其他处肠念珠菌感染[2]。但是临床医师充分认识该疾病的危害,严格掌握执行抗菌药物的运用原则,掌握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的指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霉菌性食管炎近年的发病率是增多或是减少,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统计,才能得出结论,但作为临床医师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应重视并发其它疾病。 参考文献 [1]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54. [2]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0.

我科常见放射性不良反应处理

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损伤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急性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为放射性肺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 1 放射性肺损伤的分级: 2 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放射性口腔粘膜及食管炎 胸部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照射野中的正常口腔及食管黏膜会发生充血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吞咽困难、疼痛,胸骨后烧灼感,局部疼痛且进食后加重,称为放射性粘膜炎。 1、诊断评估标准 2 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治疗:

3、诊断评估标准 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治疗:

放射性肠炎 腹盆腔及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可出现放射性肠炎。多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治疗后数周,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一般可自行好转。慢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的6~12个月,以反复发作的便血、腹泻腹痛为主,甚至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的表现。 1.放射性肠炎的诊断 2.放射性肠炎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炎发作的起因是受到X线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照射等电离辐射照射皮肤黏膜而引发的,它是一种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放射性皮炎发作的起因主要是短期内接受了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而引起的。一旦照射的剂量超过了阈剂量,就轻易引起皮肤局发生暂时性的炎症反应,如红斑、水肿等损害,而且常伴有灼热和刺痒感,还可引起脱屑或留下色素沉着。如果继续增加放射的剂量,则会引起渗出性反应,其症状为局部皮肤潮红、肿胀、起水疱等,还可逐渐形成浅表的糜烂面。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坏死性溃疡,愈后则留有萎缩性疤痕。 1.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 2.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疗指南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可留下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 1/300~1/500的人发病,且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感染后具有持久免疫力。本病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以蚊虫繁殖、活动猖獗之7、8、9三月发病最集中。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的接种乙脑疫苗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明显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询问当地有无乙脑流行,有无接触蚊虫机会,有无乙脑预防接种史。 2.临床表现询问起病缓急,体温高低及热型(大多急性起病,体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意识障碍出现的时间、特点、程度及变化。头痛、呕吐、惊厥的发生时间,发作情况,与热程的关系。 【体检要点】 判断意识障碍程度,检查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征,及颅内高压征(婴幼儿前囟饱满及紧张度)存在与否,腹壁、提睾、膝等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变化,肌张力高低,眼球活

动与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球结膜是否水肿。 【辅助检查】 9/L,20)×10分类以中性白细胞总数达(10~1.血常规粒细胞为主。 2.脑脊液常规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白细胞计数多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以淋巴细胞500)×10在(50~为主。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脑电图一侧或双侧颞叶有弥漫性慢波和尖棘波。脑CT和MRI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征象。脑干脑炎者见脑干部位病灶。 4.病原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于感染后4日即可出现,持续3~4周,单份血清即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阳性率在39%~93.5%之间。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优先于血清中出现,且持续时间较血清中抗体为久,可用于早期诊断。 2)病毒分离可取血和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极少阳性。尸检脑组织分离病毒阳性率较高。 3) 病毒抗原和基因检查采用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可 在脑脊液或尸检脑组织检测到特异性病毒抗原和核酸片段。【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患儿急性起病,有高热、

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分析

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性食管炎的护理及预防性措施。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放疗治疗的78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放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专项预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及发病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0.26%)显著高于对照组(35.90%),组间差异P<0.05。放射性食管炎程度:在1级、2级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3级、4级方面,对照组例数显著多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及程度。 标签:食管癌;放疗;放射性食管炎;护理干预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肿瘤放疗常见并发症,其不仅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而且重度食管炎还可影响放疗治疗,缩短患者生存期,故需要积极预防食管炎。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放疗治疗的78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受试者,对放射性食管炎专项预防护理模式进行了效果分析,旨在发现预防食管肿瘤的有效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放疗治疗的78例胸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中已排除预期生存期0.05,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放射剂量均为20Gy、40Gy、60Gy。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身体护理等,不作详述。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放疗前干预护理人员要熟悉患者病情,根据其当前状态,制定护理计划。告知患者放疗前准备事项:洗澡、穿宽松棉质服装、治疗过程配合医护人员等。放疗前10~15min,让患者准备小杯酸奶服下,使酸奶蛋白质及脂质在患者食道形成一层膜,从而预防食道损伤。同时,告知家属为患者准备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 1.2.2心理护理放疗前,应告知患者放疗的重要性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安全性等,使患者放心接受放疗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放疗期间,要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积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运用成功案例激励患者坚持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向患者解释,告知其应对方法,避免其过度恐慌。 1.2.3放疗后护理患者放疗开始后,要密切关注其放射线照射位置,发现放

食道炎的症状和治疗

食道炎的症状和治疗 食道炎esophagitis是指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常的刺激食道粘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肠反呕上来的胆汁、烈酒、辣椒、太热的菜汤、过于浓热的茶等等。 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食道炎。食道发炎的原因有许多像是严重呕吐后长期放置鼻胃管或服用阿斯匹宁、强酸强碱、非类固醇类消炎药或接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患者或是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结核菌或念珠菌或病毒感染导致食道炎。症状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食道炎穴位治疗图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巴洛氏食道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病理 1吞咽热食、尖锐异物或咀嚼不充分的骨头误食腐蚀剂等直接损伤食道黏膜引起炎症。兽医人员给犬、猫用胃导管灌药时粗暴地使用胃导管常可损伤食道黏膜。 2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食道黏膜真菌增殖引起感染。 3继发于咽或胃的炎症食管痉挛、扩张、麻痹、肿瘤可引起慢性食道炎。分类放射性食道炎1 因放射线所引起的食道损伤称之为放射性食道炎radiation esophagitis。常见于放疗后1周或数周内出现一般症状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胸部剧痛、发热、呛咳、呼吸困难、呕吐、呕血。表层脱落性食道炎2 食道道型又称表层脱落性食道炎、特发性食道黏膜剥脱症、创伤性食道黏膜表层道型剥脱等多种病名。病人感到剑突下或上腹部隐约不适时有轻度下咽困难或嗳气。在进热饮料或热酒后咽喉有烧灼感或吐血。 急性腐蚀性食道炎3 腐蚀性食道炎常作为意外事故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特别是形形色色的家用清洁剂已进入众多家庭易被小儿误服这些制品中含有氢氧化钠钾、碳酸钠钾、高锰酸钾等。成人的腐蚀性食道炎往往因吞服强酸或强碱作为自杀手段所致。用盛饮料或酒类的容器存放强酸、碱而不慎被误服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近年药物引起的食道炎受到临床关注。现已认识到所有年龄组患者在各种临床情况下服用各种治疗剂量的药物均可能损伤食道。 化脓性食道炎4 化脓性食道炎pyogenic esophagitis是发生于食道黏膜有破损的情况下化脓性细菌侵入食道黏膜所导致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颈部疼痛或咽痛。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除颈部疼痛或吞咽痛外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反应性较高者常可出现高热。少数患者可发生败血症并出现相应的表现。食道炎的并发症 Barrett食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道炎、食道狭窄、溃疡、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5 常见的并发症有 1.溃疡 Barrett食道引起溃疡的发病率为254食道柱

霉菌型食管炎

霉菌型食管炎 发表时间:2012-02-08T16:16:52.7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刘俊梅王洁[导读] 霉菌型食管炎临床又称为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属消化道念珠菌病之一 刘俊梅王洁(包头市第二医院消化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霉菌型食管炎临床又称为霉菌性食管炎,是食管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属消化道念珠菌病之一。霉菌性食管炎主要由于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粘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感染所致。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皮肤、口腔、肛门、阴道中都可分离出该菌,但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约占50%。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食管炎,当机体状况发生一定变化,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接受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慢性病及营养不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均易发生霉菌性食管炎。 【关键词】霉菌白色念珠菌消化道食管炎 霉菌性食管炎是一种少见的食管炎症,近20年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2008到2010年,经内镜检查、X线影像、病理活检证实的21例霉菌性食道炎分析整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年龄 21例病人,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9到72岁,平均年龄57.1岁。 1.2 临床表现 该组病例均有吞吐不利、胸骨后疼痛、灼烧及食道异物感,5例伴恶心呕吐,呕血1例,黑便3例,伴有发烧体温37.5℃~39℃5例,食道穿孔死亡1例。 1.3 内镜检查 食道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白色、点状、苔状、条絮状分泌物敷着,活检钳可以强行剥落,黏膜水肿、糜烂、浅表溃疡,活检组织培养均有白色念珠菌生长。 1.4 X线表现 全部病例均做食道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食道黏膜粗糙、充盈缺损、大小不等的龛影、蠕动差、舒缩不良。病变侵犯食道全程5例,中段10例,下段1例,中下段3例。 1.5 伴随疾病 乳腺癌术后,有放化疗史者3例,胃癌术后1例,食道炎伴有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例,食道癌术后3例,食道憩室2例,慢性出血性糜烂渗出性胃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l例,细菌性痢疾例,反流性食道炎7例。 1.6 治疗与转归 本组病例均采用制霉菌素100万单位,每日三次口服,辅以思密达、多潘立酮等,疗程2周,20例病人均在2周内治愈,1例因食道癌伴伴食道霉菌感染突发食道破裂死亡。 2 讨论 霉菌寄生于正常人的口腔、胃肠道、阴道、黏膜一般不致病,只有在宿主和寄生物之间平衡发生紊乱的情况下才可致病,如滥用抗生素,菌群失调,滥用抑制胃酸药或食道动力学异常胃液返流等造成食道黏膜屏障破坏,肿瘤患者放化疗术后,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因素造成霉菌过度繁殖侵袭组织发生霉菌病。本组1例食道癌术后5年患者因吞咽困难低热就诊确诊为食道癌术后复发伴霉菌性食管炎在进食油条后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皮下气肿、食道破裂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中毒性痢疾,发热腹痛、脓血便、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就诊,后确诊为中毒性痢疾伴霉菌性咽炎、食道炎。以上2例可能与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或严重感染抗生素使用不当机体免疫力低下,食道局部创伤,菌群失调有关。霉菌性食管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其病理基础主要食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病变累及粘膜下层可致食道壁增厚管腔狭窄。近年来霉菌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年龄结构趋向青壮年,发病机制可能与饮酒、辛辣食物,进食过快、过硬、过热等造成食道慢性损伤、食物返流有关。有文献报道返流食道炎并发霉菌感染达17.86%[1]食道霉菌感染与食道癌关系密切,有报道不同程度鳞状上皮增生伴发食道霉菌感染率达50%[2]。霉菌性食管炎近年明显增多且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溃疡、肿瘤等相关。日常X线检查、内镜检查应高度警惕霉菌性食管炎是否伴有食管其它慢性炎症、溃疡或肿瘤等以免临床误诊误治。 3 疾病预防 保护皮肤清洁和干燥,是预防外源性感染引起的霉菌型食管炎的重要措施。去掉各种诱因,不断提高机体抵抗力,对预防慢性疾病患者患本病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娟,尹富华.返流性食道炎合并霉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253-254. [2]夏求发,赵瑛.食道组织内霉菌侵犯及食道癌的可能关系.中华医学杂志.1978.58:392-393.

整体护理对放疗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探究

整体护理对放疗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24T15:34:51.27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汪学萍 [导读] 对于颈段或分期较晚的食管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的意义不大。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对其施行整体护理,对其产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行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0~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3-4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7.7%)明显低于对照组(23.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了研究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较轻。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对其施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其放射性食管炎的产生。【关键词】整体护理;食管癌;放射性食管炎 对于颈段或分期较晚的食管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的意义不大,而放射治疗(放疗)则是治疗该类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临床研究表明,因放疗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达54.5%,放射性食管炎不仅会加重患者机体的痛苦,同时还可能使患者的放疗中断,为此,在放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其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或降低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1]。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对其施行整体护理,对其产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行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放射治疗禁忌证和严重内科并发症,该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1:18,患者平均年龄为(43.7±2.2)岁;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9,患者平均年龄为(43.6±2.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对患者宣教必要的放射治疗注意事项和遵循医嘱为画患者提供常规的放疗给药护理。研究组行整体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放疗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宣教放疗的作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一方面能促进患者对放疗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提高,另一当面能使其具有思想准备面对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2)口腔护理,放射性食管炎属于消化道炎症疾病,而消化道的前哨是口腔,因此,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每日餐后及睡前均用温水漱口或用软毛刷刷牙,一天2次,若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较多,护理人员还需采用无菌棉签帮助其将分泌物清除干净,以防止细菌侵食管黏膜或促进食管黏膜炎症加重。(3)饮食指导护理,放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定时定量(不宜过饱)、清淡饮食,进食应以一些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软食为主,禁食生冷辛辣、过酸或过咸的坚硬、粗糙食物,为促进食管炎症及水肿减轻,进食后还需饮用适量的淡盐水将食管内壁黏附的食物残渣冲入胃中。为防止进食后出现食物反流,餐后需保持坐位半小时再平卧休息,以促进患者体内毒素快速排出,需引导患者每日饮食不得低于2000ml。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分级,采用RTOG标准进行炎症分级划分:无症状为0级;患者可进软食,但伴轻度的吞咽疼痛和困难症状为1级;患者可进流食,但伴中度的吞咽疼痛和困难症状为2级;患者需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且伴重度吞咽疼痛和困难症状为3级;食管完全梗阻、溃疡,并形成瘘道或穿孔为4级。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0~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6.9%),3-4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7.7%)明显低于对照组(23.1%),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了研究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较轻,见表1。 3.讨论 放疗所致食管癌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指的是受放射线照射后,受靶区照射剂量、患者食管分割方式和受照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食管出现黏膜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疾病本身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但其也是食管癌患者行放射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2]。当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后,会导致其出现吞咽疼痛和吞咽疼痛等症状,因此,常会导致患者害怕进食或饮水,长此以往便易导致患者发生机体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进而会中断化疗治疗,为此,在化疗期间,临床还需采取健康宣教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护理等整体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将能有效减轻患者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炎症程度[3]。 参考文献: [1]孔庆雪.整体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0):87-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