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LC-JC-DY018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检验报告模板 VA.2

TLC-JC-DY018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检验报告模板 VA.2

TLC-JC-DY018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检验报告模板 VA.2
TLC-JC-DY018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检验报告模板 VA.2

报告编号:×××<计量标志>

检验报告

产品型号

产品名称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申请单位

检验类别产品认证初次/复评检验

×××××××××检验中心

注意事项

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2.报告需加盖骑缝章。

3.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4.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5.报告涂改无效。

6.部分复印本检验报告无效。

7.本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8.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泰尔认证中心提出。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网址:××××××

E-MAIL:××××××

检验报告

检验情况一览表

避雷检测报告模板

防雷装置 检测报告 LPS Test Report 委托单位: 检测类别: 报告编号: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CMA”章无效。 2.本检测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3.本检测报告涂改、页码不连续的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骑缝章的无效。 5.本检测报告只对此次检测内容及检测结果有效。 6.本检测报告有效期为一年。 7.如对本报告内容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 异议,逾期不予受理。

委托单位名称联系人受检项目名称联系电话受检项目地址防雷类别检测日期项目编号 主要检测设备名称编号?接地电阻测试仪 JDDZ-();□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 DDW-( );□电涌保护器安全巡检仪 SPD-( );□数字绝缘电阻表- JYDZ-( );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 CJY-( );□电子卡尺 DZKC-( ); □钢卷尺 GJC-( );□钢直尺 GZC-( ); 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 □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DB11/634-2009;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T17949.1-200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检测结论 批准人主检人 检测单位(盖章)审核人编制人 联系人联系电话 备注1、下次检测日期为___ 年___月___ 日前; 2、“—”表示“无此项目”; 3、“/”表示:因缺乏相关检测条件,无法对所属项目进行检测; 4、本报告正本一式二份,副本零份。

样品名称样品编号 防雷类别电源引入方式样品高度(m) 检测项目标准要求测试结果备注 接闪器 类型接闪带(网)、接闪杆、接闪线 材料规格 材料:铜、钢 接闪带:φ≥8mm;接闪线:≥50mm2 接闪杆:杆长1m以下:φ≥12mm; 1m~2m: φ≥16mm;烟囱顶部:φ≥20mm 网格尺寸 一类:≤5m×5m或4m×6m 二类:≤10m×10m或12m×8m 三类:≤20m×20m或24m×16m 连接方式及工艺质量 焊接、压接;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2倍,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外观现状 焊接处防腐处理是否完整;接闪带是否平正顺直; 支架间距0.5m~1.5m;安装高度≥0.15m 接闪器(网、线)与管帽、 放散管之间距离(m) GB50057-2010表4.2.1(仅针对—类防雷建筑物)独立接闪杆与被保护建 筑管线间距(m) S a1≥3m(针对—类防雷建筑物) 保护范围确定按GB50057-2010规范滚球法计算 是否附着其他电气线路GB/T21431-2015中第5.2.2.6条要求 引下线 敷设方式明敷,暗敷,利用建筑物主筋金属构件 平均间距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 根数 ≥2根(第三类防雷建筑高度40m以下周长小于 25m可设1根) 材料规格 材料:铜材、钢材; 明敷:≥φ8mm;暗敷:≥φ10mm; 烟囱:≥φ12mm; 建筑物主筋:≥φ16mm 断接卡设置情况 2根及以上明敷引下线距地面0.3m~1.8m处设断接 卡 连接方式及工艺质量 焊接、压接;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2倍,三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设计 方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方案 编制依据 工程涉及的产品规范与标准;工程施工涉及的规范、标准及验收规范、标准等须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此):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YD/T5175-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1联合接地 在整个防雷系统中接地系统是一个基本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接地系统,防雷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接地系统的建设是所有防雷工作的基础。 1.1接地的目的 1)接地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起屏蔽作用; 2)接地是为了泄放过电压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3)接地是为了起着工作回路的作用; 4)接地是为了给通信设备提供零电位参考点。 5)在受到雷击时以供大电流泄放入地,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1.2地网的组成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中规定: 1)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 1 总则 1.0.1 为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击,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构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对于改建、扩建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已建基站的防雷与接地技术发行亦可参照执行。设在综合通信楼内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按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与本规范一并执行。 对于利用商品房(居民住、高用办公楼等)作机房的通信基站,亦应参照本规范执行,其地网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的呆能进行布设,但机房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建筑防雷接应共用一个地网。 1.0.3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本着综合治理、全方位系统防护的原则,统筹设计、统筹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做到安全可靠。 1.0.4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中采用有理论依据、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并经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产品。 2 术语 2.0.1 环形接地装置 围绕移动通信基站房四周,接规定浓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形接地体(含垂直接地体)。 2.0.2 接地体 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2.0.3 接地汇集线 引出机房、电力室等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 2.0.4 接地引入线 接地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 2.0.5 接地线 通信设备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的连接。 2.0.6 接地系统 接地线、接地汇集线、接地引入线以及接地体的总称。

3 移动通信基站的离雷与接地 3.1 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3.1.1 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互线制供电方式。 3.1.2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钢管埋地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1.3 当电力变压器高在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处)应每杆作一次接地。 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和四杆增设一组高大保险丝。 避雷线与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 3.1.4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大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两端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3.1.5 移动通信箕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运载,应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3.1.6 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电力电缆长度不限)。电力电缆在时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作重复接地。 3.1.7 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3.1.8 动通信基站直流工作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一般为35~95㎜2,材料为我股铜线。 3.1.9 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中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规定,交流屏、整流器(或高频开关电源)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 3.1.10 电源避雷器和天馈线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2 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3.2.1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桥梁检测报告模板

某桥梁工程检查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声明: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未经本中心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验证书或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3、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20天内向本检测 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4、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目录 1 桥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规范、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内容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评定标准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养护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备的投入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构件编号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外观质量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面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属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主要检测结果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迅猛发展,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移动通信基站能否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的关键。基站的设备大部分是微电子设备,它的电磁兼容能力低,抗雷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弱。基站在建设时虽然已安装了一些避雷装置,但往往还是因雷击而造成通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移动通信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基站防雷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防雷措施是一个讲究整体防御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基站主要由通信和供电设施组成,其中,通信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和通信设备,供电设施包括电力传输线、变压器和电源设备,各个设备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基站系统。从防雷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引入雷电的危害形式并不单一,主要包括了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反击,一旦某一设施遭受雷电袭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与它相连的其它设施,造成破坏。 针对基站遭受雷害的情况,本文简单地将基站的组成概括为基站铁塔、基站电力传输和基站机房三个部分来讨论基站的整体防护,着重阐述了每一组成部分各设施的具体防雷措施。并应用这些方法,对基站进行了防雷方案设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的防雷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大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争取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录 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 2雷电对基站的危害形式 ⒉1直接雷击 ⒉2感应雷击 ⒉3电磁脉冲辐射 ⒉4雷电过电压侵入 ⒉5反击 2、移动通信基站整体防雷探讨1基站铁塔部分 ⒈1天线 ⒈2馈线 ⒈3其它设施 2基站电力传输部分 ⒉1高压架空线 ⒉2变压器 ⒉3低压输电线 3基站机房部分 ⒊1机房 ⒊2电源系统 ⒊3信号系统 ⒊4其它设施 ⒊5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 ⒋基站地网部分 ⒋1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 ⒋2联合地网 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 1外部防雷设计 ⒈⒈接闪器设计 ⒈2引下线设计 ⒈3地网设计 2内部防雷设计 ⒉⒈过电压保护 ⒉2等电位连接 4 设计依据 5 总结

防雷检测合同

合同编号 防雷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受托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委托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明“无”等字样。 防雷防静电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委托方(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受托方(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第一条检测依据 1.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吉林省气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二条检测项目 2.1 防雷电装置安全检测与服务。 第三条检测项目内容 3.1由乙方对甲方提出要求所有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直击雷装置、电源信号电涌保护器性能与接地、等电位连接。 第四条检测时间 4.1具体检测时间根据企业通知安排,受托方应与时进行检测。 4.2检测报告提交时间:检测+出报告15天内完成。 检测报告一式叁份 第五条检测费用与支付方式: 5.1检测与技术服务费用:经双方协商乙方向甲方收取检测与技术服务费用,总的检测费为人民币元整。 (大写):元整 5.2 支付方式:完成检测任务,出具检测合格的检测报告,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检测费用次月全额支付。

动通信基站天馈线防雷接地改造施工技术规范

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防雷接地改造施工技术规范 为保证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达到国家现行有关防雷标准及通信行业防雷规范,因地制宜地按照雷电活动区的类型、移动通信基站的分类、基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基站安装位置、建筑物的形式、供电方式等情况。以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雷击能量安全泄放,快速散流,对称均衡均压等电位原理为原则,采取接闪、分流、搭接、均衡、均压等电位连接的综合防雷保护系统,配合完善的施工方法和性能优质的防雷材料,有效预防移动通信设备免遭雷电危害,达到最完善的防雷效果,特制定下列施工技术规范: 1、制作焊接安装50×5镀锌扁钢接地引线,连接处应四周围焊,不能有虚焊,焊接处应牢固可靠,扁钢焊接处长度应达到10mm,铜与镀锌扁钢等电位连接带截面积不应小于50 mm 2,焊接处均应做防腐处理; 2、将制作好的50×5镀锌扁钢接地引线吊上塔体,沿塔体爬梯主杆相关位置布放,每隔1---2m用绝缘隔电子固定一次,并要保证布放安装工艺垂直整齐规范,扁钢必须固定牢固,达到抗风能力; 3、每条馈线一二接地点引线用镀锌螺栓固定在50×5镀锌扁钢接地引线连接处,第一二接地连接处打孔,每条馈线接地引线在50×5镀锌扁钢相关处就近打孔,接地引线不准复接,螺孔不准用电焊烧孔,连接处螺栓必须作防腐处理,涂防腐凡士林确保接触良好,并用胶泥胶带严密包扎; 4、塔体上第一二点50×5镀锌扁钢接地引线在塔下就近接至塔基地网上,沿原塔基地网开挖宽0.5m,深0.7m引线沟布放50×5扁钢与塔下地网就近焊接连通; 5、制作焊接安装波道口第三点50×5镀锌扁钢接地线,并用Φ8×50的膨胀螺栓固定墙上,每条馈线第三点接地引线用螺栓固定在扁钢引线上,第三接地线应就近连接在地网上,螺孔不准用电焊烧孔,必须用电钻打孔。 6、在施工时应分别测试开馈线三点接地电阻值和铁塔地网电阻值,接地电阻值均应相等,达到≤5欧; 7、施工时应测试扁钢引线与塔体的绝缘耐压值,施工前测试绝缘隔电子耐压值; 8、施工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施工结束地面硬化要恢复良好;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2006年试行V3.5) 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一.基本原则 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 1.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2.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3.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二.电力引入 2.1变压器应安装高低压避雷器,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2.2基站供电应采用三相四线铠装电力电缆埋地进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2.3 2.4重点基站(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引下线长度应不大于1.5米,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二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图一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 2.4.1电源避雷器的要求: 2.4.1.1.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 (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 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 (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 L-PE或 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 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3)对于郊区(城市中高层孤立建筑物的楼顶机房、城郊、居民房、水塘旁以及无专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基站,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8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3)城市型(闹市区、公共建筑物、专用机房、且雷暴日为中雷区的地区):电源用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目前,不同类型通信基站为我们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这方便了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然而雷电对通信基站破坏也是比比皆是。针对雷电对通信基站的破坏,结合在维护中发现的不同情况,我从通信基站有关雷电的产生和防范方面进行探讨。 一、雷电对通信基站的危害 1、直击雷的危害。雷云以对地放电的主通道通过被保护物,即称被保护物被直击雷击中。雷电直接击中通信基站建筑、通信设备、通信电缆和操作人员,可能会造成建筑损毁、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和电气短路引起火灾等事故,因此直击雷发生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其危害十分大,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2、感应雷的危害。雷云对地放电的主通道虽然没有经过被保护物,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大的电磁场可以在附近的导体感应起电磁脉冲,我们称为雷电电磁感应脉冲,即通常所说的感应雷。显然感应雷是由直击雷引起的,感应雷产生于导体中并沿导体传播,损坏与导体相联的某些设备或设备中的某些器件(这些设备或器件的耐冲击水平较低)。通信基站的设备中有大量的集成电路通过金属导线相连,并且通信基站也通过电力电缆和各种通信传输电缆与外界相连,这就为感应雷的侵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感应雷形成的破坏直观上虽然不及直击雷大,但其损害的往往是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具有很强的破坏力,给正常通信带来障碍。 研究表明,直击雷可在其周围1000米范围的半导体上感应起危险电压,加上通信基站与外界连接的各种长距离电缆可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应上雷电电磁脉冲,并几乎无衰减的沿电缆传入通信基站。因此对通信基站来讲遇感应雷的概率远大于直击雷的概率,可以这样说通信基站防雷主要是防感应雷。 二、通信基站的防雷 1、直击雷的防护 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雷击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危险化学品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ICS07.060 A 47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XXXX—2016 危险化学品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 hazardous chemicals plac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09-10)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规定 (3) 4.1 检测项目 (3) 4.2 检测周期 (3) 4.3 检测工作程序 (3) 4.4 检测作业要求 (4) 4.5 检测方法及内容 (4) 4.6 检测数据记录 (8) 4.7 检测数据整理 (8) 4.8 检测报告 (8) 4.9 检测作业事故应急处置 (8) 4.10 检测机构和人员 (8) 4.11 检测仪器装备 (9) 5 分场所检测要求 (9) 5.1 室内装置检测 (9) 5.2 室外装置区检测 (9) 5.3 危险化学品车辆检测 (13) 5.4 油气运输码头检测 (14) 5.5 其它场所检测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等电位连接测试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测作业要求 (33) 附录D(资料性附录)检测作业事故应急处置 (35) 附录E(资料性附录)检测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37) 附录F(资料性附录)安全防护装备主要技术参数 (40) 参考文献 (44)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精心整理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方案 编制依据 工程涉及的产品规范与标准;工程施工涉及的规范、标准及验收规范、标准等须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此):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YD/T5175-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1联合接地 在整个防雷系统中接地系统是一个基本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接地系统,防雷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接地系统的建设是所有防雷工作的基础。 1.1接地的目的 1)接地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起屏蔽作用; 2)接地是为了泄放过电压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3)接地是为了起着工作回路的作用; 4)接地是为了给通信设备提供零电位参考点。 5)在受到雷击时以供大电流泄放入地,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1.2地网的组成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中规定: 1)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地网的组成如图1所示。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他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 图1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示意图 3)机房地网组成: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当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当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铜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

易燃易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报告

易燃易爆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报告 填写说明 一、封面 1.编号:防雷检测单位对本单位检测报告所规定的检测流水号。 2.检测资质证编号:防雷检测公司所取得检测资质证书编号。 3.受检单位:接受防雷安全检测的单位名称。 4.检测单位:出具本检测报告的检测单位名称。 5.地址:防雷检测单位所在地址。 6.电话:防雷检测单位联系方式。 二、检测报告正文 1.检测日期及天气状况: 检测日期:防雷检测人员到受检单位现场检测的时间; 天气状况:防雷检测人员到受检单位现场检测时天气情况。 2.受检单位基本情况: 建(构)筑物名称:进行防雷检测的建筑物单体名称; 联系人及电话:受检单位负责防雷安全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地址:进行防雷检测的建筑物单体地址; 经纬度:受检单位中心位置经纬度; 建(构)筑物高度:进行防雷检测的建筑物单体最高点高度; 用途:建(构)筑物使用性质; 防雷类别:根据GB 50057-2010第3.0.2~3.0.4条及第4.5.1条的要求判断防雷类别,爆炸性气体环境分区应符合GB 50156-2012附录C的要求。 3.外部防雷装置:

①接闪器:在相应的□内打“√”,标明高度(m)、型材及规格(如镀锌圆钢Φ12、扁钢—20mm等)、敷设方式(明、暗),并判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或者“不符合”; ②引下线:在相应的□内打“√”;数量:引下线总数;间距:引下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型材及规格(如螺纹圆钢Φ18);并判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或者“不符合”; ③接地装置:在相应的□内打“√”并测量其接地电阻值。 4.内部防雷装置: (1)等电位连接:在相应的□内打“√”;并判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或者“不符合”;若有其他的等电位连接的设施,应说明; (2)浪涌保护器: ①电源部分:在相对应的梯级填写现场检测的SPD型号、通流量(In值)、安装位置(总配电柜、分配电柜、楼层配电盘、室内配电盒等)、数量(同一梯级SPD现场安装个数),并依据技术标准规范判定是否符合要求:“符合”或“不符合”; 其中,同梯级有不同型号的SPD应分别列出。 ②信息部分:填写被保护设备名称,其他参照①填写。 5.接地、等电位连接电阻值(Ω)、SPD漏电流(mA): 项目/位置:填写检测的项目(即接地、等电位连接电阻值、SPD 漏电流其中一种)/检测项目的具体位置; 实测值:检测项目现场检测值。 6.检测结论: 报告编写人根据现场勘查、检测结果等数据,参考相应技术标准规范对受检单位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进行的综合评价。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方案 编制依据 工程涉及的产品规范与标准;工程施工涉及的规范、标准及验收规范、标准等须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此):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YD/T5175-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1联合接地 在整个防雷系统中接地系统是一个基本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接地系统,防雷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接地系统的建设是所有防雷工作的基础。 1.1接地的目的 1)接地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起屏蔽作用; 2)接地是为了泄放过电压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3)接地是为了起着工作回路的作用; 4)接地是为了给通信设备提供零电位参考点。 5)在受到雷击时以供大电流泄放入地,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1.2地网的组成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中规定: 1)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地网的组成如图1所示。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他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 图1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示意图 3)机房地网组成: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当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当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铜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 4)对于利用商品房作机房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尽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网或其他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接连通,有困难时也可在地面上可见部分焊接成一体作为机房地网。找不到原有地网时,应因地制宜就近设一组地网作为机房工作地、保护地和铁塔防雷地。

通信基站防雷方案设计[详细]

**电信公司****电信局小灵通基站地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公司 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

目录 一、前言 二、地网工程设计依据 三、地网工程预算依据 四、小灵通基站接地电阻的要求 五、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 六、小灵通基站接地工程方案设计 附录:工程预算

****电信局小灵通基站地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一、前言 应****公司的邀请,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电信局所属2个小灵通基站的接地系统进行了实地勘察,并将对不符合防雷规范要求的站点进行整改方案设计。 二、地网设计依据 2.1国家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2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T5098—2020《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2.3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20207—93《公用移动电话工程设计规范》 2.4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2.5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2020—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2.6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三、地网预算依据 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之《电信设备安装工程》; 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之《通信线路工程》; 3、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通信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及费用定额》之《通信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 4、参照《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广西壮族自治区单位估价表》。 四、小灵通基站接地电阻的要求

根据小灵通基站设备生产厂家和地网建设方的要求,我方对小灵通基站地网按新建人工接地网的接地电阻≤10Ω设计,并使新建地网与建筑物自然接地体相连后的联合接地电阻≤10Ω。 小灵通基站地网由建筑物自然接地体(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入户水管等)和人工接地网构成。 五、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 5.1 垂直地极接地电阻的计算 采用50×50×5热镀锌角钢,每根2m 。 R V = )18(ln 2-d L L πρ 式中: R V ——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ρ——土壤电阻率,Ω·m ; L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m,本设计采用2m ; d ——地极的直径或等效直径,本设计d=0.042m 。 则得: R V 总= )18(ln 2-d L L πρ=)1042.028(ln 228.6-??ρ=0.4ρ 5.2 水平地极接地电阻的计算 钢材水平地极的计算 R h =)(ln 22 A hd L L +πρ 式中: R h ——水平钢材接地极的接地电阻,Ω; L ——水平接地极的总长度,m,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每组长度按 100m 计算;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工程 设 计 方 案 河南雷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设计说明,,,,,,,,,,,,,,,,1 1、综合防雷工程目的 (1) 2、依据 (1) 3、设计思想 (1) 4、设计方案 (1) 二、雷诚公司简介,,,,,,,,,,,,,,2 1、般简介2 2、产品的选型,,,,,,,,,,,,,,,,2 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产品介绍,,,,,,,,,3 (1) ZGU-皿型优化避雷针,,,,,,,,,,,,,,,3 (2)天馈线避雷器4 (3)电源避雷器,,,,,,,,,,,,,,,,,,,4 (4)非金属接地模块,,,,,,,,,,,,,,,,,6 (5)接地模块的埋设,,,,,,,,,,,,,,,,,6 (6)用模块做地网,,,,,,,,,,,,,,,,,,7 二、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8 1 术语 ■、/ I *^|—8 2、接地的目的,,,,,,,,,,,,,,,,,,,,8 3、地网的组成8 4、接地体11 5、接地线和接地引入线11 6、接地汇集线,,,,,,,,,,,,,,,,,,,, 12 7、接地电阻12 8、移动基站接地地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12 9、移动基站防雷接地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13 10、充分理解规范、因地制宜实施防雷接地工程,,,,,16 11、困难地网的改造,,,,,,,,,,,,,,,,,24 12、接地体的布置25 四、移动通信基站电源防雷系统,,,,,,,28 、设计说明

1、综合防雷工程的目的 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构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对每个基站实施综合防雷工程。凡实施了综合防雷工程的基站,其防雷效果都较好,保证在雷雨季节正常通信起了重要作用。 2、依据 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Y 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 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 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 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3、设计思想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思想是应对每一个基站,树立整体防 护的概念,在联合接地基础上,进行综合、多级雷电过电压保护。 4、设计方案 每个基站的铁塔顶部安装一台ZGU-皿-5A2优化避雷器,保护通信天线; 每根天馈线在机房入口处,安装一个相应的天馈避雷器,保护收/发机 的天馈线接口。 220/380V供电线路应从地下敷设进入基站,进站后应安装2-3级电源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电源避雷器,保护供电线路的雷电安全:直流电源安装一级低压电源避雷器。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 接地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直击雷防护 基站天线安装在建筑物房顶时,如天线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不宜 另外架设独立的避雷针。 安装在建筑物房顶的基站天线,如不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内,应在 抱杆(或增高架、铁塔,下同)上安装避雷针,抱杆应与楼顶避雷带或 避雷网焊接连通。 移动通信铁塔的避雷针应将移动机房和塔上通信设备置于保护范围内, 可使用塔身作接地导体。当塔身金属构件电气连续性不可靠时,应使用 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设置专用的铁塔避雷针雷电引下线。 供电线路的防护 当基站采用TN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当使用公用市电系统供电或使用专用电力变压器但离基站 较远时,基站交流配电系统应采用TT系统的接地方式。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应选用具有铠装层的电力 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应在两端就近可靠接地。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基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 (除终端杆外)应每杆作一次接地。 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若已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设一 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避雷线与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 在山区,经常遭受直击雷侵入的低压架空电力线,可在架空电力线上方1m处同杆架设避雷线,避雷线宜使用直径8mm以上的钢绞线,其垂度应

工程防雷装置检测合同

工程防雷装置检 测合同 签订日期:年月曰

工程防雷装置检测合同书 合同编号:__________ 甲方(建设单位):江门市技师学院 (代建单位):江门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乙方(检测单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资质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局关于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监督管理的办法》等有关规定, 为确保工程防雷装置的规范有效,保障防雷安全,在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条款由甲方委托乙方承担以下工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市技师学院潮连校区C座学生宿舍建设工程。 1.2工程地点:江门市技师学院潮连校区(江门市蓬江区潮连环 岛西路22号)。 1.3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改建。 1.4建设内容:土建□装饰装修□市政基础设施□其他。 1.5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层数:6层。 1.6防雷等级:第二类防雷建筑。 第二条检测项目 2.1检测项目:满足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及工程防雷验收的要求。 2.2防雷装置检测内容: 需进行防雷检测的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建筑、幕墙、钢结构、构筑物、 桥梁、立交桥、人行天桥、高度超过20m的灯杆,以及其他有

防雷设计要求的工程。 第三条检测依据和方法 本工程防雷检测工作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OO57-2O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广东省新建防雷装置检测手册》等。 第四条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 4.1合同价款:16172元,大写金额(人民币):壹万陆仟壹佰柒拾贰元整。 4.2本工程合同价为暂定价,计价依据参照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江门市财政局《关于执行<江门市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管理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第一批)、<江门市进出口环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第一批)、<江门市建设工程领域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第一批)的通知》(江发改费管【2015】589号)中防雷检测收费标准的80%+算,最终结算价以乙方出具给甲方,经甲方审核无误、签章确认的结算书为准,乙方须无条件接受。 4.3付款方式:乙方出具符合规定检测报告、项目通过验收,乙方提交完整的付款申请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乙方同时向甲方开具与收款金额相等的发票。 第五条双方权利及义务 (一)甲方权利、义务: 5.1有权核查乙方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和现场检测人员执业资格证 书; 5.2乙方更换项目负责人须事先经甲方同意;

通信基站防雷设计方案

联通通信基站防雷方案 前言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基站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目前地球极端气候越来越多,雷击灾害天气对通信基站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通信基站的设备大部分属于微电子设备,近年来基站集成化小型化发展,其抗雷电、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通信基站能否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的关键。基站在建设时虽然已安装了一些避雷装置,但往往还是因雷击而造成通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工作,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是综合、系统性的雷电防护工程,从基站的构成特点、地理环境特点、系统设备工程界面等等全方位的考虑。基站主要由供电电源设施以及通信信号传输、基站系统设备组成。供电电源设施包括电力传输线、发电机、电力变压器和基站交直流配电电源设备;通信信号设施包括微波传输信号收发、光纤传输、馈线和通信收发设备,各个设备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基站通信系统。从防雷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引入雷电的危害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雷击高电压反击,一旦某一设施遭受雷电袭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与它相连的其它设施,造成破坏,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的情况,我们将通信基站的组成概括为基站铁塔、基站电力、信号传输和基站机房三个部分来讨论基站的整体防护,着重阐述了每一组成部分各设施的具体防雷措施。并应用这些方法,对基站进行了防雷方案设计。

一、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 雷电是自然界中强大的脉冲放电过程,有天空中不同带电云层之间、带电云层和建筑物之间等等。雷电入侵移动通信基站造成损坏是多渠道的。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雷电放电对通信基站系统设备可能产生的危害形式划分为下列几类。 雷电入侵基站渠道 另外,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对雷电防护分区做了明确的区分,根据通信基站的系统设备的构成和环境界面,可以将通信基站按下图进行防雷分区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