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等腰三角形金丰—段世华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3)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证明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证和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

(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模拟试题

【模拟练习】

1、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040,则底角∠B = .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0120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另两个角的度数为 。

3、如果一个三角形(等腰)一边长为4cm ,周长为10cm ,那么另外两边长为 。

4、如图: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且MN//BC ,AB =12,BC =24,AC =18,则?AMN 的周长为 。

A

M O N

C B

5、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 100,则这个底角为 。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75,那么它的另外两角的度数是 。

7、如图在?ABC 中,D 是AC 上一点,AB =DB =DC ,若∠C = 25,则∠ABD 的度数是 。

8、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度。

9、如图∠1=∠2,AB =AC ,AE =AD 。求证:BD =CE 。

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为15cm 和12cm 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

11、在等边?ABC 中,,31

,31

AC CE BC BD ==求证:DE ⊥AC.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 2)化边为角: a : b: c sin A : sin B : sin C ? 7 a si nA b sin B a sin A b sin B ' c sin C J c sin C ' 3 )化边为角: 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 C 4 )化角为边: sin A sin B a ; sin B J b sin C b sin A a c' sin C c ' a b 5 )化角为边:si nA , si nB , si nC 2R 2R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① 已知两个角及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 解法:由 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a 竺A, 竺B b sin B c sin C 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 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 解法:由正弦定理旦 血 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使用正 b sin B 弦定理a 泄求出c 边 c sin C 4. △ 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贝U ① a bsin A 时,B 无解; ② a bsinA 或a b 时,B 有一个解; ③ bsinA a b 时,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A 60 ,a 2,b 2 3,求B (有一个解) ②已知A 60 ,b 2,a 2.3,求B (有两个解)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三角形面积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并且都等于外 接圆的直径, 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C 2.变形:1) a b c a sin sin si 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b c sin sinC c 2R 沁;求出 sin C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 bsin A

(完整版)解三角形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基础强化(8)——解三角形 1、①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②. 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B>C 则6090,060A C ?≤

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及培优试题教案资料

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及培优试题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知识点及精选练习题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 (3)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 (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符号语言:∵AB=AC,BD=DC∴∠1=∠2,AD⊥BC (3)定理的作用: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经常添加辅助线,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 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如何添加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作时只作一条,再根据性质得出另两条”。 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 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 (2)符号语言:在△ABC中,∵∠B=∠C ∴AB=AC (3)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 ∴△ABD≌△ACD (AAS)∴AB=AC (4)定理的作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 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 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说明:①本定理的证明用的是作底边上的高,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如 作顶角的平分线)。 ②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1、利用定 义 2、利用定理。 知识点4:等腰三角形的推论 1. 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 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5: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 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 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 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 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 来定。 一、知识点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2 -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o .

最新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过程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三角形的按边分类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三角形按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例。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③a+b>c,①a+c>b,②b+c>a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②、③得b―a<c,且b―a>―c △故|a―b|<c,同理可得|b―c|<a,|a―c|<b。 从而得到推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上述定理和推论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叙述方法,定理包含了推论,推论也可以代替定理。另外,定理和推论是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如: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4、3便能构成三角形,而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5、3、1,就不能构成三角形。 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 对于某一条边来说,如一边a,只要满足|b-c|<a<b+c,则可构成三角形。这是因为|b-c|<a,即b-c<a,且b-c>-a.也就是a+c>b且a+b>c,再加上b+c>a,便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反过来,只要a、b、c三条线段满足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则一定有|b-c|<a<b+c。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就可判定a、b、c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同时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就能判定三条线段a、b、c构成三角形。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除了课本上给出的证明方法外还有多种证法,这里再介绍两种证法的思路: 方法1 如图,过顶点A作DE‖BC,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11、三角形的四心: 垂心——三角形的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相交于一点(重心到顶点距离与到对边距离之比为2:1)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12 、请同学们自己复习巩固三角函数中 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和差角、倍角等) 。

人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梳理-等腰、等边即直角三角形

第16讲等腰、等边及直角三角形 一、知识清单梳理 知识点一:等腰和等边三角形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等腰三角形(1)性质 ①等边对等角:两腰相等,底角相等,即AB=AC ∠B=∠C; ②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 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D是 对称轴. (2)判定 ①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等角对等边:即若∠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中“垂线、 角平分线、中线、等腰” 四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 中两个,其余均成立. 如:如左图,已知AD⊥ BC,D为BC的中点,则三 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 形. 失分点警示:当等腰三角 形的腰和底不明确时,需 分类讨论. 如若等腰三 角形ABC的一个内角为 3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 数为30°、120°或 75°、75°. 2.等边三角形(1)性质 ①边角关系:三边相等,三角都相等且都等于 60°. 即AB=BC=AC,∠BAC=∠B=∠C=60°; ②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条高线(或角平分线或 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判定 ①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均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任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若AB=AC, 且∠B=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 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 边三角形也满足“三线 合一”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有一个 特殊的角60°,所以 当等边三角形出现高 时,会结合直角三角 形30°角的性质,即 BD=1/2AB. 例:△ABC中,∠B=60°,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 接圆的直径,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 a C A = 5)化角为边: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 in s 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 解法:由正弦定理B 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 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

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E 例2. 如图,已知:AB 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AC ∠的度数。 A B C D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 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那么 sin ,cos y x r r αα= =,()tan ,0y x x 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 - + - +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2221 sin cos 1,1tan cos αααα +=+= (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用于切化弦)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1”的代换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 απ ±2 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Ⅰ)??? ??=+=+=+x x k x x k x x k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 Ⅱ)?????-=-=--=-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 Ⅲ) ?? ???=+-=+-=+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Ⅳ)?????-=--=-=-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Ⅴ)???????=-=-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Ⅵ)??? ????-=+=+α 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知识点26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2019

一、选择题 12.(2019·烟台)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直线DE 与O e 相切于点C ,过点A ,B 分别作AD DE ⊥,BE DE ⊥, 垂足为点D ,E ,连接AC ,BC .若AD = 3CE =,则?AC 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过程】连接OC , 因为AD DE ⊥,BE DE ⊥, 所以90ADC CEB ∠=∠=? 所以90DAC ACD ∠+∠=? 因为AB 是O e 的直径, 所以90ACB ∠=?, 所以90BCE ACD ∠+∠=?, 所以BCE DAC ∠=∠, 在△ADC 与△CED , 因为90ADC CEB ∠=∠=?,BCE DAC ∠=∠ 所以△ADC ∽△CED , 所以 BC CE AC AD ===在Rt △ACB 中,sin BC BAC AC ∠= = 所以60BAC ∠=?, 又因为OA OC =, 所以△AO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60ACO ∠=?, 因为直线DE 与 O e 相切于点C , 所以OC DE ⊥, 因为AD DE ⊥,OC DE ⊥, 所以AD//OC , 所以60DAC ACO ∠=∠=?, 所以9030ACD DAC ∠=?-∠=?, 所以2AC AD ==, 所以△AO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OA AC ==,60AOC ∠=?, O D E B A

所以? AC 的长为602323 ππ??=. 8.(2019·娄底)如图(2),边长为23的等边△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1 B . 3 C . 2 D . 23 【答案】A 【解析】由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即为中线,底边高,角平分线的交点,则在直角三角形OCD 中,从而解得. 如图(2-1),设D 为⊙O 与AC 的切点,连接OA 和OD , ∵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即为中线,底边高,角平分线的交点, ∴OD ⊥AC ,∠OAD =30°,OD 即为圆的半径. 又∵23AC =, ∴11 23322 AD AC = =?= ∴在直角三角形OAD 中, 3 tan tan 303 OD OAD AD ∠=?= ==, 代入解得:OD =1. 故答案为 1. 1.(2019·潍坊)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 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 ②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 ③连接OE 交CD 于点M .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EO =∠DEO B .CM =MD C .∠OC D =∠ECD D .S 四边形OCED = 1 2 CD ·OE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 a C A = 5)化角为边: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4.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例:已知角B,C,a ,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 解法:由正弦定理B 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 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 ③b a A b <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第一讲等腰三角形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 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 =180°-2∠B,∠B=∠C=180 2A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特殊三角形基本知识点整理讲解学习

特殊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 1.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 ②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并且每一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因此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两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两个重要结论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一半.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 两个重要结论的数学解释:Array已知:如图4,在△ABC中,∠C=90°,则: ①如果AB=2BC,那么∠A=30°; ②如果∠A=30°,那么AB=2BC. 直角三角形 1. 认识直角三角形。学会用符号和字母表示直角三角形。 按照角的度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通常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所对的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构成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边。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习惯于把以C为顶点的角当成直角。用三角A、B、C对应的小写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角的对边。 如果AB=AC且∠A=90°,显然这个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我们称之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会运用这一性质进行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以及简单说理。 3. 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 4. 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性质。能通过操作探索出这一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则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难点: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正确添加辅助线通常有两种辅助线:斜边上的高线和斜 边上的中线。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知识点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及原点重合,角的始边及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 为第几象限 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 36090,k k k αα?<,则,,. 9、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第一象限全为正,第二象限正弦为正, 第三象限正切为正,第四象限余弦为正. 11 、 角 三 角 函 数 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 αα+=() 2 222sin 1cos ,cos 1sin αααα=-=-;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1.主要知识点: 1.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定义)。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2.主要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3.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3)中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4)角平分线和高合一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底边上的中垂线是同一条线,可以判定是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1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 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 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4.2性质: 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 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 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4.3判定:  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4反证法: 4.4.1定义: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4.4.2一般步骤: 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 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5.直角三角形中,30度锐角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典例分析 例1.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求此三角形的周长

必修5_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z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 接圆的直径,即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 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4)化角为边: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 a C A = 5)化角为边: R 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 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各因数分别乘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有关定理及其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例 1、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课堂练习 1、如图,△ABC中,AB=AC,∠A=36,B 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6个 B、7个 C、8个 D、9个例 2、如图,已知:中,,D是BC上一点,且,求的度数。 课堂练习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 DE⊥AB,DF⊥AC,E、F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教务处检查签字: 日期: 年月日课后评价

(完整版)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 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 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 , ()tan ,0y x x α=≠ 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2.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 + - + - + - - - + + - sin α cos α tan α 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关系:2 222 1 sin cos 1,1tan cos αααα +=+= (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α αα = (用于切化弦) ※平方关系一般为隐含条件,直接运用。注意“1”的代换 4.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把角写成απ ±2 k 形式,利用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Ⅰ)?????=+=+=+x x k x x k x x k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 Ⅱ)?????-=-=--=-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 Ⅲ) ?? ???=+-=+-=+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Ⅳ)?????-=--=-=-x x x x x x 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 Ⅴ)???????=-=-α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Ⅵ)??? ????-=+=+α απααπsin )2cos(cos )2s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