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硕士之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之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之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之新闻与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之新闻与传播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专业硕士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进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 munication”,简称:MJC。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差不多国情,熟练把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养要求,把握差不多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制造性解决实际咨询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刻许多于半年。

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取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有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咨询题的能力。论文类型能够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九、主动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招考院校

考试大纲及命题指导意见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差不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进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进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咨询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差不多概念、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形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明白得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和谐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阻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进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成效与成效理论

1. 成效与成效研究

2. 媒介与讲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进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状与进展

第一节媒介形状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状沿革的规律与特点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点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点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要紧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治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爱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阻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样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治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鄙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咨询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操纵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益

1. 媒介与人格权益: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益: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益: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布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治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治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治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讲明、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刻考试。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基本素质与基本精神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遵循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3、基本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4、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二、基本知识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 2、学位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总门数不少于8门,总学分不少于30分。课程考试必须全部及格(含补考)才准许授予学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通过

全国英语等级四级考试,才准许授予学位。 三、临床实践 1、临床实践培训不少于33个月。 2、专业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入学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在学期间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名参加资格考试。学位申请人必须在毕业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才准许授予学位。 4、按照住院意识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可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位申请人必须在毕业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准许授予学位。 5、临床能力考核。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专家组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 1、学位申请人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撰写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055200)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 (一)中国新闻事业史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4、《字林西报》 5、《万国公报》 6、《申报》 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 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 9、王韬和《循环日报》 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 11、梁启超和《时务报》

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14、《苏报》和“苏报案” 15、《民报》 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 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 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 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 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 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 22、癸丑报灾 23、民初著名记者 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25、《每周评论》 26、《共产党》月刊 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 28、《向导》周报 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 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 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 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 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 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 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 40、《申报》的改革 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42、斯诺与《西行漫记》

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19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山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 一、中山大学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传播与设计学院 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④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复试专业课:1705027 新闻传播学综合知识 二、中山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李彬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专业基本情况 安徽大学MPAcc教育项目依托安徽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科,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社会优质资源,以为安徽地区培养职业化、创新型财务总监和职业会计师为己任,不断创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全力培养具有会计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资格的职业化、国际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应精通会计理论、技能和规范,熟练掌握和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具有健康自信的心理素质,善于表达、沟通和合作;具有国际视野,有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能力 3.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安徽大学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本学位规定的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2016级以前包括2016级至少修满40学分;2016级以后至少修满45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 4. 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潜质。 (2)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 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为拓宽MPAcc学员的视野,强化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运用和融合,MPAcc学员在校期间需参加学院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 (1)CFO进课堂讲座。聘请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行业管理部门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CFO、资深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开设讲座和论坛。让学学院开拓视野,及时了解行业实际状况。

学术硕士和翻译专硕的区别

学术硕士和翻译专硕的区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开始第一年招生,大家对招生政策各方面都不了解,加上很多学校在出题的时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同学不敢报考,复习翻译硕士的考试科目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辅导资料。但是,专业硕士毕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报考翻译硕士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很多人看不上专硕的原因就在于:认为专硕是自费,没有公费名额,所以低学硕一等;但是从2014年开始,所有硕士都将改革为自费,以奖学金为主,不再有公费自费这个说法了。这时,专硕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年限短,注重实践,好就业,且享受国家同等奖学金。 那学术型研究生和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两者的区别在哪呢? 第一,从发展方向说:学术型研究生是搞研究的,注重理论。而翻译硕士是搞应用实践的。国家为了改变人们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问题,现在大力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二,从报考难度讲,学术型研究生目前报考人数多,难度大,招生人数少,保送的学生多,再加上考二外,很多人对二外都不擅长。而专业型的翻译硕士的报考人数少且招生人数多,因此翻译硕士的难度偏低。 第三,从考试科目说,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二外上。学术型研究生要考:政治,二外,基础英语和综合英语。翻译硕士考:政治,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中文百科知识。 第四,翻译硕士在上学期间奖学金比较少,有可能需要缴纳一笔学费(当然不排除有的学校有公费)。 第五,毕业证一样,学位证不一样。 第六,从考博士角度讲,两种研究生都可以考博士,但是翻译硕士考博士,一般情况下,导师要的比较少。 第七,翻译硕士将来可以不写论文就毕业,主要看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报告。 以上所看,翻译硕士与学术型相比,优势多于缺点,有这么多好的因素,未来几年翻译硕士必然抢手,所以呀,想考翻译硕士的同学,报考翻译硕士要趁早。 1.我是跨专业的/我只是很普通的二本学校的,要不要去考呢?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有太大压力,有实力加努力就能上滴。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挑战 2006年12月7日至8日,来自大陆各主要新闻院系的负责人以及香港、英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知名专家共50余人,汇聚复旦大学,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学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总结并反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基本状况,并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未来规划。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概况 二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层次的教育,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据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基地主任童兵教授介绍,在经过十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后,目前全国共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123个,其中新闻学60个、传播学63个;博士点19个,其中新闻学10个、传播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另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涂光晋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黄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胡正荣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张金海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建伟教授根据此前的调研,分别就国内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做了专题报告。综合各专题报告的统计,目前各专业师资情况如下表: 总体而言,各专业的师资状况呈现出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的特点;在研究方向设置及专业课程设置上,普遍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研究

2019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汇总

2019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汇总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发端于1960年,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新闻学科的院校之一。1980年,安徽大学经安徽省教委(现教育厅)批准开办新闻学专业;2003年,安徽大学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共建,成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形成了“夯实基础、重在应用、面向地方”的人才培养方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开设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新闻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出版硕士(MP)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一、安徽大学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 招生人数:46人,拟推免15人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传播实务 复试专业课:F25文史综合知识 考试科目内容范围说明: 622新闻传播史论:注重考察考生对于新闻学传播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理论、基本规律的把握,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释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对中外新闻史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的了解与把握,以及对于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815新闻传播实务:重点考察考生采访方案制定、消息写作、标题制作、稿件分析批评、新闻评论写作的应用能力,以及新闻传播业务知识的掌握。 F25文史综合知识:不指定范围。 二、安徽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史论 《新闻学概论》(第五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原理》石庆生。 《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第二版)蒋含平、谢鼎新合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公布的为准。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三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25人组成,任期三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经校长与有关方面磋商审定,报辽宁省教育厅批准,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二)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三)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四)研究和处理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问题和其它有关学位授予的问题; (五)审查、上报增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申请; (六)审定已有授权学科专业点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申请; (七)审核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考试科目、门数、专业课的考试范围; (八)审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变动; (九)审批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院所属学科设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7~15人组成,任期三年。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分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和个别学术水平高的讲师及有关专家组成。分委员会成员由学院提名,校长审查批准。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协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学位课程设置,确定考试科目、门数和专业课的考试范围; (二)审批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三)审查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四)提出授予学士学位名单; (五)审查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成绩以及论文答辩等情况,并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六)审查有权授予硕士学位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变动; (七)审查本单位学科专业增列授权点的申请; (八)审查本单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的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申请; (九)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议;

考研基本常识:专硕和学硕的8大区别

专硕和学硕的8大区别 1、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2、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则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国家09年新增的一月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 3、招生考试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在职硕士是参加10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试。 4、入学难度不同 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

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5、学习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专业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6、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专业硕士从2010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7、文凭颁发可能不同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品行良好,并具有本细则第三条规定学术水平的我校硕士研究生,可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第三条研究生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的考试(其中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5分)和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研究上取得一定创造性的成果; 4、在校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申请人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 公开发表1篇以安徽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对于文科类研究生,如未达到此要求者,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填写《研究生科研活动自述》,并经导师、院系严格审核,交校学位办审批后方可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各学位分委员会可根据学校的规定制订不低于此要求的学位授予标准。 第三章申请授予学位的程序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第四条申请资格审查应遵循以下程序 1、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有关教学环节,通过学位课程和其他所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即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须由导师推荐,经学科点、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论文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审核,并由院(系)将审核合格的申请人材料汇总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查。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1)未完成培养计划,或未取得规定的学分; (2)论文经导师审阅被认为不合格; (3)有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 (4)在校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 (5)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第四章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以及论文的评阅、答辩程序 第五条学位论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成果。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并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不少于一年)。论文正文一般须3万字左右。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安徽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规定。论文的导师署名不得超过两位。 3、学位论文工作开始前应在学科点或研究组作开题报告。 第六条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学术型硕士与应用型硕士的差别

厦大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区别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1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试验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1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25个博士专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最具影响的经济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5个二级学科,先后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又双双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近年来,我院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我院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行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即将硕士研究生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型。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的高级学术人才,着力提高其理论素养及学术水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水准的差距,同时提升其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分析能力;应用型研究生主要培养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注重增强其从事高层次实践工作的能力。两类研究生在培养模式、目标定位、课程计划、学制管理、毕业设计等要求上,都有所不同、各有侧重。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招生、录取

两类研究生分别确定招生名额,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确定复试分数线。 两类研究生分别按系(所、中心)确定录取名额,两者之间的录取比例大致为1:2,即学术型约占1/3。(各系、所、中心具体招生名额将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上录取线的考生在复试之前必须填写《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分类复试录取志愿书》,各系(所、中心)分类复试,分类录取,不相混淆。 (二)学制 均为3年。 (三)课程设臵 两类学生适用不同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学术型研究生将进一步加强对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丰富现代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提高难度,同时加强或新开设经济学说史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等课程。应用型研究生在保证现代经济学应有基本理论水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应用型课程和高层次实务课程训练。 (四)培养模式 两类研究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培养。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沿用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深度和难度。除课程深度和难度提高外,还要求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CSSCI来源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正式发表1篇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应用型研究生实行新的培养模式,除了本校老师之外,还将外聘具有一定理论素养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担任有关课程教学或副导师,采取多种形式,开辟适应应用型研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方法;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业务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4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 (一)课程设置 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 课 学 期 学分(理 论学分+ 实践学 分) 学 时 开课单位 考核 方式 必修课公 共 课 1105 5200 001 外语 Foreign Language 1 3 54 外国语学院考试 1105 5200 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 2 36 马克思主义学 院 考试 专 业 课 1105 5200 003 新闻传播核心问题研究 Selected Topic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1 3+054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 1105 5200 004 传播学研究方法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2 0.5+1.5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 1105 5200 005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Media Ethics & Law 3 2+0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 1105 5200 书报刊阅评 Media Text Analysis 1 0.5+1.536 新闻传媒学院考查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 以中山大学为例 【基础类】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 新闻传播学经典教材之一,入选理由不需多多。更重要的是,你不觉得这本书的目录跟上面的新闻学考试范围很相似吗?啧啧……“泄露天机”了。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又是一本新传经典教材。可是,不知道是我太笨还是传播学太深奥,复习初期哥是跪对这本书啊,概念各种不理解。于是我又找了其他传播学的教材(见下)。 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 这本书是对郭庆光那本的一个补充吧。换一个角度,换种表述,继续跪对各种传播理论。 4.段鹏,《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 这是复习到传播效果时候使用的一本书。其实这算是一本编著的书,就是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效果研究的背景、主要观点、评价和目前的应用或者要应对的新

情况。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它有很多详细的经典案例,还将传播理论结合当时一些热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我复习传播学的一个原则,一定要结合案例分析。 不过要说明下,本书包括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公关几大部分。首先,你选择自己需要的章节阅读即可。其次,虽然有知识归纳,但无法针对每个学校、每个科目的要求进行侧重点归纳。比如我考新闻学,但在复习传播理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深奥的题目,我认为作为新闻传播学基础的传播学,没必要掌握那个层面的理论。因此这里存在一个取舍问题。具体要怎么办,你们自己好好感受下,最后,吐槽下书中的“历年真题”,中大的题目少之又少啊,特别是新闻业务方面的。是不是看不起咱们“广东文理应用学院民工分院”啊? 这里多说一点,新闻业务这一块,我认为包括名词解释都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干货类】 1. [美] 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 刘海龙、连晓东《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 所谓十大基本原则,就是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这本书有助于了解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我觉得,只要对媒体感兴趣的,不管考不考研,都应该看一看。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概况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1958年成立电气化工程系,1978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99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0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电气工程领域覆盖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及相关材料与设备生产技术。主要包含:(1)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与自动控制、市场化运营等所涉及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2)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研与工程技术。(3)与改进各类电工材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材料等相关的研究与工程技术。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具体研究方向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与牵引传动,新能源发电与主动配电网,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能的生产和传输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能的产生、存储、转换、传输、控制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智能、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新型电工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新型电工器件、设备和系统向高效能、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今的电气工程领域已经成为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现代测试技术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并与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密切相关的新型工程领域。

2020-2021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山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拥有“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公共传播研究所和视觉传播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平台,及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等智库研究机构,围绕媒介融合与当代中国新闻业、政治/视觉/应用传播等公共传播、大数据传播与媒体设计等学科方向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

一、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传播与设计学院 招生专业:050300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④ 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复试专业课: 1705027 新闻传播学综合知识 二、中山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供大家参考。)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传播学引论》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16年7月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适用本工作细则。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及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授予。 对于可授予不同门类学位的学科、专业,可根据原有专业基础以及研究生所学课程、研究课题,授予相应门类学位。 第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第四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使用同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申请学位。 凡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规范受到处分的不授予学位。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机构设置 (一)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知名学者组成。成员一般为25名,主席由校长担任,任期2~3年。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校长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 (二)根据学科门类成立若干学位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学位分委员会一般由7~1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任期2~3年。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报校长批准。 (三)按培养单位成立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及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 1.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由7~1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原则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总数不低于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且至少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术骨干、一名其他学院相关学科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成员必须包括院长(主任)、分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副主任),院长(主任)担任委员会召集人。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的产生,一般由所在单位党政联席会议提名,经研究生院与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协商汇总,报校长批准。 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任期2~3年。因学院(直属系、附属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学位办[2011]34号),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4.具有新闻传播策划、广告创意设计、媒介经营管理、社会调查、公共关系等方面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2—3年(其中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指导教师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的方式。 (三)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 (一)公共课(6学分) 政治理论(3学分) 外语(3学分) (二)基础理论课(12学分) 舆论传播理论与方法(2学分)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参考书目

新闻传播学:2009年考研复习参考书目 一、新闻理论 1.《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 这本书是核心一遍变四遍 第一遍,很细很慢记清楚 第二遍,把刚才读的内容讲一遍,遇到记不清的地方马上把书打开再记忆一下 第三遍,睡觉前在脑海里再回忆一遍,出现不清楚的地方还是把书打开再巩固一遍。 第四遍,第二天上课前把前一天看的在纸上写一遍。 2.《新闻理论教程》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 3.《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 4.《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雷跃捷等中国传媒大学 大小标题、大小点,把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读熟 二、新闻史 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 (建议以表格的形式来学习此部分内容。主要报刊、创办时间、创办地点、创办人、主要内容、相关情况) 2.《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 3.《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中国人民大学 三、新闻业务 1.《广播新闻业务》曹璐、吴缦传媒大学(初试时考的就是一些概念,以参考书为核心) 2.《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 3.《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传媒大学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传媒大学

5.《电视新闻》叶子、刘坚中国广播电视 6.《新闻报道新思路》陈作平中国广播电视 7.《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邓炘炘传媒大学 三、其他书目 可凭个人报考专业和兴趣选读。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 2.《网络传播学》吴风中国广播电视 3.《国际传播学》关礼杰北京大学 4.《新闻传播学前沿2005》 5.《新闻传播学前沿2006》传媒大学 6.《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 7.《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三联书店(了解中国电视业的发展的书) 8.《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复旦大学 9.《世界广播发展研究》张彩传媒大学 10.《喻国明自选集》喻国明复旦大学 11《童兵自选集》童冰复旦大学

1255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255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专业基本情况 安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点于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秋季开始招生,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高层次、应用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和参与专业实践,应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能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并能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安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下设的研究方向有:(1)信息检索与科技查新;(2)图书馆管理;(3)信息组织。 2. 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应对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有较强的兴趣,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具备本专业工作需要的才智、涵养,熟悉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研究和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热爱图书情报职业并乐于为之奉献,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3.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掌握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重点掌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正确理解和认识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的基本关系,熟悉信息组织、检索和服务的基本技术与方法。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图书情报基础知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 (二)专业知识

系统了解所从事专业领域和图书情报职业的历史、现状及前沿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图书情报领域专业性工作与管理工作。 专业知识包括图书情报行业发展前沿、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咨询、竞争情报、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保护技术、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社区图书馆以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等。 (三)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基本的听、说、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相关资科,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熟练掌握和应用统计性软件和信息分析工具的能力。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能运用计算机实现专业领城的工作和研究所需的计算机支撑服务。 4. 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获取知识的能力 必须具备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熟悉本专业及行业领域中相关的信息资料,运用各种检索手段充分收集资科,尽可能全面了解与专业领域有关的研究成果,掌握其主要进展并进行综合分析。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应用到具体研究实践中。 学会利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获取资源的途径包括数据库检索、研究报告、评论、各种专著、论文、资料、专利及网络资源等。 (二)实践研究能力 能在导师的指导下或独立从事专业实践研究,具备本专业领域技术应用或研发的实践能力。从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设计、分析优化和不断的实践得以改进和解决。能够对所需解决问题的目标、需求、环境因素、限制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对比优化;能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计算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资源的需求并产生可行性计划;会组织项目的实施,与他人合作,控制实施进度、资源消耗和质量等,具有开发集成人、设备和资金等系统的能力。 (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