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完整word版)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完整word版)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完整word版)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动量定理的五种典型应用

动量定理的内容可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公式表达为:或。它反映了外力的冲量与物体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在涉及力F、时间t、物体的速度v发生变化时,应优先考虑选用动量定理求解。下面解析动量定理典型应用的五个方面,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用动量定理解决碰击问题

在碰撞、打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是变力,用牛顿运动定律很难解决,用动量定理分析则方便得多,这时求出的力应理解为作用时间t内的平均力。

例1.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1.8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s。

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击力。(取)

解析: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向下)………………①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

,(向上)………………②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

2.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当几个力不同时作用时,合冲量可理解为各个外力冲量的矢量和。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2. 用全过程法再解析例1

运动员自由下落的时间

被网弹回做竖直上抛,上升的时间

与网接触时间为。选取向下为正方向,对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3. 用动量定理解决曲线问题

动量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论力是否恒定,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

总成立。注意动量定理的表达公式是矢量关系,两矢量的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相同。

例3. 以初速水平抛出一个质量的物体,试求在抛出后的第2秒内物体动量的变化。已知物体未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

解析:此题若求出初、未动量,再求动量的变化,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差运算较麻烦。考虑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恒定),故所求动量的变化应等于重力的冲量,其冲量易求。有

的方向竖直向下。

4. 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涉及流体的连续相互作用问题,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奏效。若构建柱体微元模型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求解,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4. 有一宇宙飞船以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进入一密度为

的微陨石尘区,假设微陨石与飞船碰撞后即附着在飞船上。欲使飞船保持原速度不变,试求飞船的助推器的助推力应增大为多少。(已知飞船的正横截面积)。

解析:选在时间△t内与飞船碰撞的微陨石为研究对象,其质量应等于底面

积为S,高为的直柱体内微陨石尘的质量,即,初动量为0,末动量为mv。设飞船对微陨石的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微陨石对飞船的撞击力大小也等于20N。

因此,飞船要保持原速度匀速飞行,助推器增大的推力应为20N。

5.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物体系统

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

例5. 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用细绳连在一起,放在水中,如图所示。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匀加速下沉。经时间,细线突然断裂,金属块和木块分离,再经时间,木块停止下沉,试求此时金属块的速度。

解析:把金属块、木块及细绳看成一个物体系统,整个过程中受重力

和浮力不变,它们的合力为在绳断前后也不变。设木块停止下沉时,金属块的速度为v,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对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有

综上例析,动量定量的应用非常广泛。仔细地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潜心地探究它的典型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感悟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高考物理复习之动量 动量定理

2007年高考物理复习之动量动量定理 复习要点 1、掌握动量、冲量概念 2、了解动量与冲量间关系,掌握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3、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熟悉反冲运动,碰撞过程 二、难点剖析 1、动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物体的质量及其运动速度的乘积称为该物体的动量P=mv (2)特征:①动量是状态量,它与某一时刻相关;②动量是矢量,其方向质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 (3)意义:速度从运动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动量则从动力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 2、冲量概念及其理解 (1)定义:某个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该力的冲量I=F△t (2)特征:①冲量是过程量,它与某一段时间相关;②冲量是矢量,对于恒力的冲量来说,其方向就是该力的方向。 (3)意义: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对于质量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看其速度将变多快; 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着其速度将变多少。对于质量不确定的物体来说,合外力决定看其动量将变多快;合外力的冲量将决定看基动量将变多少。 3、关于冲量的计算 (1)恒力的冲量计算 恒力的冲量可直接根据定义式来计算,即用恒 力F乘以其作用时间△t而得。 (2)方向恒定的变力的冲量计算。 如力F的方向恒定,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如图—1所示,则该力在时间 △t=t2-t1内的冲量大小在数值上就等于图11—1中阴影 部分的“面积”。图—1 (3)一般变力的冲量计算 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变力的冲量通常是借助于动量定理来计算的。 (4)合力的冲量计算 几个力的合力的冲量计算,既可以先算出各个分力的冲量后再求矢量和,又可以先算各个分力的合力再算合力的冲量。 4、动量定理 (1)表述: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其动量的变化 I=△P F△t=mv-mv。 (2)导出:动量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导出的,由牛顿第二定律 F=mv 两端同乘合外力F的作用时间,即可得 F△t=ma△t=m(v-v0)=mv-mv0 (3)物理:①动量定理建立的过程量(I=F△t)与状态量变化(△P=mv-mv0)间的关系,这就提供了一种“通过比较状态以达到了解过程之目的”的方法;②动量定理是矢量式,这使得在运用动量应用于一维运动过程中,首先规定参考正方向以明确各矢量的方向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电磁感应动量定理的应用

电磁感应中动量定理的运用 动量定律I =?P 。 设想在某一回路中,一部分导体仅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时,安培力F 为变力,但其冲量可用它对时间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即I =F t ?, 而F =B I L (I 为电流对时间的平均值) 故有:B I L t ?=mv 2-mv 1 . 而I t=q ,故有q=BL mv 12mv - 理论上电量的求法:q=I ?t 。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电流的定义式I=q/t 该式的研究对象是通电导体的某一截面,若在t 时间内流过该截面的电量为q ,则流过该切面的电流为I =q/t ,显然,这个电流应为对时间的平均值,因此该式应写为I = q/t ,变形后可以得q =I t ,这个关系式具有一般性,亦即无论流经导体的电流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只要电流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代入,该式都适用,而平均电流的求解,在电磁感应问题中最为常见的思路为:对某一回路来说,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t ??φ,显然该感应电动势也为对其时间的平均值,再由I =R E (R 为回路中的总电阻)可以得到I = t R ??φ。 综上可得q =R φ?。若B 不变,则q =R φ?=R s B ? 电量q 与安培力的冲量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说明。 从以上框图可见,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题型: 第一:方法Ⅰ中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第二:方法Ⅱ中相关物理量的关系。 第三:就是以电量作为桥梁,直接把上面框图中左右两边的物理量联系起来,如把导体

棒的位移和速度联系起来,但由于这类问题导体棒的运动一般都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无法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所以这种方法就显得十分巧妙。这种题型难度最大。 2在解题中强化应用意识,提高驾驭能力 由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只能从理论上把握上述关系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典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熟练驾驭的目的。请看以下几例:(1)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两半圆形光滑金属导轨并列竖直放置,在轨道左侧上方MN间接有阻值为R0的电阻,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 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两轨道间距为L,一电阻也为R0质量 为m的金属棒ab从MN处由静止释放经时间t到达轨道最低点 cd时的速度为v,不计摩擦。求: (1)棒从ab到cd过程中通过棒的电量。 (2)棒在cd处的加速度。 分析与解 有的同学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假思索的就选用动量定理,对该过程列式如下: mgt-B I Lt=mv -0显然该式有两处错误:其一是在分析棒的受力时,漏掉了轨道对 棒的弹力N,从而在使用动量定理时漏掉了弹力的冲量I N;其二是即便考虑了I N,这种解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矢量式,三个力的冲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IN的方向还不断变化,故 我们无法使用I=Ft来求冲量,亦即无法使用前面所提到的方法二。 为此,本题的正确解法是应用前面提到的方法一,具体解答如下: 对应于该闭合回路应用以下公式: (2)如图2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垂直向下的 匀强磁场分布在宽度为L的区域内,现有一个边长为 a(a﹤L)的正方形闭合线圈以初速度v0垂直磁场边 界滑过磁场后,速度为v(v﹤v0),那么线圈 A.完全进入磁场中时的速度大于(v0+v)/2 B.完全进入磁场中时的速度等于(v0+v)/2 C.完全进入磁场中时的速度小于(v0+v)/2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物理过程很直观的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和离开磁场过程中均为加速度不断减少的减速运动,完全进入磁场后即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三个过程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乍看好象无从下手,但对照上面的理论分析,可知它属于第三类问题。首先,由于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两段过程中,穿过线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量Δφ相同,故有q0=q=Δφ/R;其次,对线框应用动量定理,设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的速度为v′,则有:

习题 动量矩定理(2)

动量矩定理(2)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圆柱在重力作用下沿粗糙斜面下滚,角加速度 ;当小球离开斜面后, 角加速度 。 (1)等于零; (2)不等于零; (3)不能确定 2、OA 杆重P ,对O 轴的转动惯量为J ,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 ,当杆处于铅垂位置时弹 簧无变形,取位置角?及其正向如图所示,则OA 杆在铅直位置附近作微振动的运动 微分方程为 。 (1) ??? Pb ka J --=2 ; (2) ??? Pb ka J 2+= ; (3) ??? Pb ka J +-=-2 ; (4) 二、填空题 1、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环上固接一质量为m 的均质细杆AB ,位置如图,切 有60=∠CAB °。若系统在铅垂面内以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则系统对O 轴的动量 矩的大小为 。 2、如图系统中,小球质量为m ,水平杆OA 质量不计,弹簧刚度系数为k ,图示为静 平衡位置, 则系统作微振动时的微分方程为 。 三、计算题(解题步骤:①取研究对象画受力图②运动分析③列动力学方程求解) 1、两个重物M 1和M 2的质量各为m 1与m 2,分别系在两条不计质量的绳上,如图所示。此两绳又分别围绕在半径为r 1和r 2的塔轮上。塔轮的质量为m 3,质心为O ,对轴O 的回转半径为ρ。重物受重力作用而运动,求塔轮的角加速度。 ???Pb ka J -=-2

2、图示均质圆盘的半径R=180mm ,质量m=25kg 。测得圆盘的扭转振动周期s 11=T ;当加上另一物体时,测得扭转振动周期为s 2.1 2=T 。求所加物体对于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3、一刚性均质杆重200N 。A 、B 处为光滑铰链约束。当杆位于水平位置时,C 处弹簧压缩了76mm ,弹簧刚度系数为8750N/m 。试求当约束A 突然移走时,此瞬时支座B 的反力。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 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 2停 在沙坑里.求: 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 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答案】(1)122 () mg t t t + (2)1mgt 【解析】 试题分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 ,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 ,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⑴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 1+t 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 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t 2)-Ft 2=0,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上 ⑵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 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 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I=0,∴I=mgt 1方向竖直向上 考点:冲量定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冲量定理计算物体所受力的方法. 2.图甲为光滑金属导轨制成的斜面,导轨的间距为1m l =,左侧斜面的倾角37θ=?,右侧斜面的中间用阻值为2R =Ω的电阻连接。在左侧斜面区域存在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0.5T B =,右侧斜面轨道及其右侧区域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20.5T B =。在斜面的顶端e 、f 两点分别用等长的轻质柔软细导线连接导体棒ab ,另一导体棒cd 置于左侧斜面轨道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ab 棒和cd 棒的质量均为0.2kg m =,ab 棒的电阻为12r =Ω,cd 棒的电阻为24r =Ω。已知t =0时刻起,cd 棒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作用下开始向下运动(cd 棒始终在左侧斜面上运动),而ab 棒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F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 棒静止时细导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θ=?。其中导轨的电阻不计,图中的虚线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支架。

动量与动量矩

三)动量矩定理 下面研究质点相对于某一根指定的直线的运动,这根直线称为“轴线”.这时着重的是力矩而不是力. 1.力对于轴线的力矩 图3-1 力F对轴线AB的力矩等于力F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S中的投影F⊥再乘以其与轴线AB的垂直距离d(一般称之为力臂).如果力F本身就在与AB垂直的平面内,力矩就等于F乘以F与AB的垂直距离d。力F对轴线AB的力矩记为 M, AB

AB M F =⊥ d (3.15) 通常按右手法则来规定力矩的指向,将右手的四指捏成拳状以表示力矩驱使物体转动的趋势,伸直的大拇指的指向即力矩的指向 2.对于轴线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定理 (1)质点与轴连结. 如果质点与轴AB 相连结,则质点必在垂直于AB 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质点所受外力对AB 轴的力矩为 (3.16) mv 是质点的动量,R 是动量与轴AB 间的垂直距离.仿照力矩,我们将 mv 与R 的乘积称为质点对于AB 轴的动量矩(角动量) AB J , 即 AB AB M J = (3. 17) 这就是动量矩定理. (2)转动惯量. 将上式中的 AB J 以质点绕轴转动的角速度 ω表示 2 AB J mR ω= (3. 18) 2mR 称为质点对AB 轴的转动惯量,记为I AB ,则 AB AB J I ω= 动量矩定理(3.17)即 (3.19) 式中 α是质点绕轴转动的角加速度,这与牛顿第二定律 F ma =多么相似!从这类比中还可以看出, I 与 m 相对应, I 反映绕轴转动的惯性,所以称为转动惯量. (3)质点并不与轴连结.

图3-2 所讨论的质点并不与轴AB 连结,也不一定是绕轴转圈,只是相对于轴来研究质点的运动情况.为了方便,取AB 为直角坐标系的Z 轴.如质点的动量 m v 在 xy 平面内,它相对于z 轴的动量矩为 sin z J mvr θ= (3.20) 若动量 m v 不在 xy 平面内,我们可以将它分解为与 xy 平面垂直和与 xy 平面平行的分量,其中与 xy 平面垂直的动量分量对Z 轴的动量矩为零.所以 只要考虑在 xy 平面内的动量分量. 动量矩的正负和力矩一样,也用右手法则决定,和Z 轴正指向相同者取正值,反之为负值.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导出一般情况下的动量矩定理 (3.21) 这是它的微分形式.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此定理不宜表为 M Ia =,除非质点的转动惯量I 是常数.一般说来,质点运动时,它与转轴的距离不是常数,所以I 也不是常数. 我们还可以考察力矩的时间累积效果,将上式积分一次,得 2 1 21t z z z t M dz J J =-? (3.22) 式中 1z J 与 2z J 分别表示质点在时刻 1t 及 2t 的动量矩,力矩对时间的积分称为冲量矩.这就是对z 轴动量矩定理的积分形式,适宜用来研究冲击作用.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量定理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 (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 【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 【解析】 (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 2202v v aL -= 可解得:2201002v v L m a -==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 01800B I mv N s =-=?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122 C B mgh mv mv =-

解得;3900N N =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 和物块C 置于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物块B 置于A 的左端,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已知A 、B 一起以v 0的速度向右运动,滑块C 向左运动,A 、C 碰后连成一体,最终A 、B 、C 都静止,求: (i )C 与A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ii )A 、C 碰撞过程中C 对A 到冲量的大小. 【答案】(1)C 与A 碰撞前的速度大小是v 0; (2)A 、C 碰撞过程中C 对A 的冲量的大小是 32 mv 0.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①设C 与A 碰前速度大小为1v ,以A 碰前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A 、B 、C 从碰前至最终都静止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2)3? 0m m v mv -+= 解得:10 v v =. ②设C 与A 碰后共同速度大小为2v ,对A 、C 在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12 3(3)mv mv m m v =+- 在A 、C 碰撞过程中对A 由动量定理得:20CA I mv mv =- 解得:032 CA I mv =- 即A 、C 碰过程中C 对A 的冲量大小为032 mv . 方向为负.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木板、木块速度问题,分析清楚运动过程、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与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正方向的选择. 3.如图所示,一光滑水平轨道上静止一质量为M =3kg 的小球B .一质量为m =1kg 的小

动量定理和定量矩定理

第十二章 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 本章研究的两个定理 动量定理——力系主矢量的运动效应反映; 动量矩定理——力系主矩的运动效应反映。 一.质点系质量的几何性质 1. 质心 质点系的质量中心,其位置有下式确定: m r m r i i c ∑= ∑= i m m 其投影式为 m x m x i i c ∑= , m y m y i i c ∑= , m z m z i i c ∑= 2. 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 定义:∑= 2i i Z r m I 为刚体对z 轴的转动惯量或)(2 2i i i Z y x m I +=∑ 影响Z I 的因素?? ? ??是常量与刚体是固连在一起时若轴的位置有关与转轴量的分布有关与刚体的质量多少和质z I z z 单位:2kgm 物理意义:描述刚体绕z 轴时惯性大小的度量。 Z I 的计算方法: (1) 积分法 例12.1已知:设均质细长杆为l ,质量为m 。求其对于过质心且与杆的轴线垂直的轴z 的转动惯量。 解:建立如图12.2所示坐标,取微段dx 其质量为dx l m dm = ,则此杆对轴z 的转动惯

量为:12 2 2220 ml dx x l m I l z ==? 例12.2已知:如图12.3所示设均质细圆环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求其对于垂直于圆 环平面且过中心O 的轴的转动惯量。 解:将圆环沿圆周分为许多微段,设每段的质量为i m ,由于这些微段到中心轴的距离都等于半径R ,所以圆环对于中心轴z 的转动惯量为: 222mR m R R m I i i z ===∑∑ 例12.3已知:如图12.4所示,设均质薄圆板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求对于垂直于板面且过中心O 的轴z 的转动惯量。 解:将圆板分成无数同心的细圆环,任一圆环的半径为r ,宽度为dr ,质量为 rdr R m dm ππ22= ,由上题知,此圆环对轴z 的转动惯量为dr r R m dm r 32 2 2=,于是,整个圆板对于轴z 的转动惯量为: 23 02 212mR dr r R m I R z ==? (2) 回转半径(惯性半径) 设刚体对轴z 的转动惯量为Z I ,质量为m ,则由式m I z z =ρ定义的长度,称为刚 体对轴z 的回转半径。 例如:均质杆(图12.2) 122ml I z = l l 289.012 2 ==ρ 均质圆环(图12.3) 2 mR I z = R =ρ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的应用

动量定理的应用(2)·典型例题解析 【例1】 500g 的足球从1.8m 的高处自由下落碰地后能弹回到1.25m 高,不计空气阻力,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为1.2s ,g 取10m/s 2,求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 解析:对足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下为 正,有-Δ=′-其中Δ=--=-×-×=--=,′=-=-××=(mg N)t mv mv t 1.2 1.21.20.60.50.1(s)v 2gh 210 1.2522221810 21251012h g h g .. -,==××=,解得足球受到向上的 弹力='+=+×=+=5(m /s)v 2gh 210 1.86(m /s)N mg 0.51055560(N)1v v v t ().(). -+?056501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足球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为60N ,方向向下. 点拨:本例也可以对足球从开始下落至弹跳到最高点的整个过程应用动量定理:mgt 总-N Δt =0-0,这样处理更为简便. 从解题过程可看出,当Δt 很短时,N 与mg 相比较显得很大,这时可略去重力. 【例2】如图51-1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前后并排且靠在一起的木块A 和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今有一颗子弹水平射向A 木块,已知子弹依次穿过A 、B 所用的时间分别是Δt 1和Δt 2,设子弹所受木块的阻力恒为f ,试求子弹穿过两木块后,两木块的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取向右为正,子弹穿过A 的过程,以A 和B 作为一个整体, 由动量定理得=+,=,此后,物体就以向右匀速运动,接着子弹要穿透物体. f t (m m )v v A v B 112A A A ??f t m m 1 12+ 子弹穿过B 的过程,对B 应用动量定理得f Δt 2=m 2v B -m 2v A , 解得子弹穿出后的运动速度=+.B B v B f t m m f t m ??11222 + 点拨:子弹穿过A 的过程中,如果只将A 作为研究对象,A 所受的冲量

动量矩定理习题

动量矩定理 习 题 例1:单摆将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线悬挂于水平轴上,使其在重力作用下绕悬挂轴O 在铅直平面内摆动。线自重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线由偏角0?时从静止开始释放,求单摆的运动规律。 解:将小球视为质点。其速度为? l v =且垂直于摆线。摆对轴的动量矩为 ()?? 2ml l ml mv m o =?= 又 ()o T m o =,则外力对轴O 之矩为 ()?sin mgl F m o -= 注意:在计算动量矩与力矩时,符号规定 应一致(在本题中规定逆时针转向为正)。 根据动量矩定理,有 ()??sin 2mgl ml t x -= d d 即 0sin =+?? l g (a) 当单摆做微幅摆动时,??≈sin ,并令l g n = 2ω 则式(a )成为 02=+?ω? n (b ) 解此微分方程,并将运动初始条件带入,即当t=0时,0??=,00=? ,得单摆微幅摆动时的运动方程为 t n ω??cos 0= ? 由此可知,单摆的运动是做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 g l T n π ωπ 22==

例2:双轴传动系统中,传动轴Ⅰ与Ⅱ对各自转轴的转动惯量为1J 与2J ,两齿轮的节圆半径分别为1R 与2R ,齿数分别为1z 与2z ,在轴Ⅰ上作用有主动力矩1M ,在轴Ⅱ上作用有阻力矩2M ,如图所示。求轴Ⅰ的角加速度。 解:轴Ⅰ与轴Ⅱ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分别为 1111R P M J τε-= (a ) 2222R P M J τε+-= (b) 又 1 22112z z R R i === εε (c ) 以上三式联立求解,得 2 21211i J J i M M +-= ε 例3: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质圆轮置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设轮与斜面间的静、动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f 、f ',不计滚动摩阻。试分析轮的运动。 解:取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F mg ma c -=αsin (a ) N mg +-=αcos 0 (b) FR J c =ε (c) 由式(b )得 αc o s mg N = (d) 情况一: 设接触处绝对光滑。则F=0,由式(a )、(c)得 αs i n g a c = 0=ε 情况二:设接触处绝对粗糙。轮只滚不滑,做纯滚动。F 为静滑动摩擦力。 εR a c = ααεαsin 3 1 sin 32 sin 3 2 g F g R g a c = = = ∴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真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图甲为光滑金属导轨制成的斜面,导轨的间距为1m l =,左侧斜面的倾角37θ=?,右侧斜面的中间用阻值为2R =Ω的电阻连接。在左侧斜面区域存在垂直斜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0.5T B =,右侧斜面轨道及其右侧区域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20.5T B =。在斜面的顶端e 、f 两点分别用等长的轻质柔软细导线连接导体棒ab ,另一导体棒cd 置于左侧斜面轨道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ab 棒和cd 棒的质量均为0.2kg m =,ab 棒的电阻为12r =Ω,cd 棒的电阻为24r =Ω。已知t =0时刻起,cd 棒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作用下开始向下运动(cd 棒始终在左侧斜面上运动),而ab 棒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F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 棒静止时细导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θ=?。其中导轨的电阻不计,图中的虚线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固定支架。 (1)请通过计算分析cd 棒的运动情况; (2)若t =0时刻起,求2s 内cd 受到拉力的冲量; (3)3 s 内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2. 88 J ,则此过程中拉力对cd 棒做的功为多少? 【答案】(1)cd 棒在导轨上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2)1.6N s g ;(3)43.2J 【解析】 【详解】 (1)设绳中总拉力为T ,对导体棒ab 分析,由平衡方程得: sin θF T BIl =+ cos θT mg = 解得: tan θ 1.50.5F mg BIl I =+=+ 由图乙可知: 1.50.2F t =+ 则有: 0.4I t = cd 棒上的电流为:

动量定理及应用

[高考命题解读] 分析 年份 高考(全国卷)四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1.考查方式 从前几年命题规律来 看,应用碰撞或反冲运 动模型,以计算题的形 式考查动量和能量观 点的综合应用. 2.命题趋势 由于动量守恒定律作 为必考内容,因此综合 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 解决碰撞模型问题将 仍是今后命题的热点, 既可以将动量与力学 知识结合,也可将动量 和电学知识结合,作为 理综试卷压轴计算题 进行命题. 题号命题点 2014年 Ⅰ卷35题 第(2)问计算题,考查了两物体的瞬时碰撞, 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问题 Ⅱ卷35题 第(2)问计算题,考查了对碰撞问题的理解, 应用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015年 Ⅰ卷35题 第(2)问计算题,考查了三物体的瞬时碰撞, 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问题 Ⅱ卷35题同2014年Ⅰ卷35题 2016年 Ⅰ卷35题第(2)问计算题,考查了动量定理的应用 Ⅱ卷35题 第(2)问计算题,考查了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和能量观点解决三物体碰撞问题 Ⅲ卷35题同2014年Ⅰ卷35题 2017年 Ⅰ卷14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Ⅱ卷15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Ⅲ卷20题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 第1讲动量定理及应用 一、动量、动量变化、冲量 1.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m v. (3)方向: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 (1)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即Δp=p′-p. 3.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I=Ft. (3)单位:N·s. (4)方向: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自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 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 C.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就保持不变 D.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答案 D 二、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 2.公式:m v′-m v=F(t′-t)或p′-p=I. 3.动量定理的理解 (1)动量定理反映了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外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结果.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合力的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它可以是合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3)动量定理表达式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 自测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 0开始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降的高度为h,速度变为v,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A.m(v-v0) B.mgt C.m v2-v02 D.m2gh 答案BCD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基础练习题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基础练习题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甲所示,物块A、B的质量分别是m A=4.0kg和m B=3.0kg。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右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从t=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4s时与物块A相碰,并立即与A粘在一起不再分开,C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C的质量m C; (2)t=8s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 p1,4~12s内墙壁对物块B的冲量大小I; (3)B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 p2。 【答案】(1)2kg ;(2)27J,36N·S;(3)9J 【解析】 【详解】 (1)由题图乙知,C与A碰前速度为v1=9m/s,碰后速度大小为v2=3m/s,C与A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 C v1=(m A+m C)v2 解得C的质量m C=2kg。 (2)t=8s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 E p1=1 2 (m A+m C)v22=27J 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4~12s内墙壁对物块B的冲量大小 I=(m A+m C)v3-(m A+m C)(-v2)=36N·S (3)由题图可知,12s时B离开墙壁,此时A、C的速度大小v3=3m/s,之后A、B、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和机械能守恒,且当A、C与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 (m A+m C)v3=(m A+m B+m C)v4 1 2(m A+m C)2 3 v= 1 2 (m A+m B+m C)2 4 v+E p2 解得B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E p2=9J。 2.如图所示,质量为m=245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0.5kg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4,质量为m0 = 5g的子弹以速度v0=300m/s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子弹射入后,g取10m/s2,求: (1)子弹进入木块后子弹和木块一起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1 (2)木板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2

动量定理习题

动量、冲量及动量定理一 1.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 1∶m 2=4∶1,它们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滑行到停下来的过程中 (1)若两物体的初动量相同,所受的摩擦力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2)若两物体的初动量相同,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3)若两物体的初速度相同,所受的摩擦力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4)若两物体的初速度相同,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的滑行时间之比为_______. 2. 从高为H 的平台上,同时水平抛出两个物体A 和B ,已知它们的质量m B =2m A ,抛出时的速度v A =2v B ,不计空气阻力,它们下落过程中动量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p A 和Δp B ,则( ) A.Δp A =Δp B B.Δp A =2Δp B C.Δp B =4Δp A D.Δp B =2Δp A 3.“蹦极”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如图5-1-1所示,某人用弹性橡皮绳拴住身体自高空P 处自由下 落,在空中感受失重的滋味.若此人质量为60 kg ,橡皮绳长20 m ,人可看成质点,g 取10 m/s 2,求: (1)此人从点P 处由静止下落至橡皮绳刚伸直(无伸长)时,人的动量为_______; (2)若橡皮绳可相当于一根劲度系数为100 N/m 的轻质弹簧,则此人从P 处下落到_______m 时具有最大速度;(3)若弹性橡皮绳的缓冲时间为3 s ,求橡皮绳受到的平均冲力的大小. 4. 高压采煤水枪出水口的截面积为S ,水的射速为v ,射到煤层上后,水速度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求水对煤层的冲力. 5.将一质量为kg 1的物体以速度0v 抛出,若在抛出后s 5钟落地,不计空气阻力,试求此物体在落地前s 3内的动量变化。 6.玻璃杯同一高度下落下,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撞击的过程中( ) A .玻璃杯的动量较大 B .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 C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 D .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快 7.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出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kg 60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m 2.3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又沿竖直方向蹦回离水平网面m 0.5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s 2.1,若把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来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8.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0v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h 处自由下落,与小车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为仍为h 。设M ?m ,发生碰撞时弹力N F ?mg ,小球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球弹起时的水平速度可能是 A .0v B .0 C .gh 22μ D .-v 0 9.一个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F 1=8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 1=5s,然后推力减小为F 2=5N,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 2=4s 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 过t 3=6s 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10.质量是60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最后使人悬挂在空中.已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基础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量定理基础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 与弯曲滑道BC 平滑衔接,滑道BC 高h =10 m ,C 是半径R =20 m 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A 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 =4.5 m/s 2,到达B 点时速度v B =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长直助滑道AB 的长度L ; (2)求运动员在AB 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 大小; (3)若不计BC 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 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 N 的大小. 【答案】(1)100m (2)1800N s ?(3)3 900 N 【解析】 (1)已知AB 段的初末速度,则利用运动学公式可以求解斜面的长度,即 22 02v v aL -= 可解得:22 1002v v L m a -== (2)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该变量所以 01800B I mv N s =-=? (3)小球在最低点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v N mg m R -= 从B 运动到C 由动能定理可知: 221122 C B mgh mv mv = -

解得;3900N N = 故本题答案是:(1)100L m = (2)1800I N s =? (3)3900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会利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低点的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最低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2.观赏“烟火”表演是某地每年“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大餐。某型“礼花”底座仅0.2s 的发射时间,就能将质量为m =5kg 的礼花弹竖直抛上180m 的高空。(忽略发射底座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1)“礼花”发射时燃烧的火药对礼花弹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少?(已知该平均作用力远大于礼花弹自身重力) (2)某次试射,当礼花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成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块(爆炸时炸药质量忽略不计),测得前后两块质量之比为1:4,且炸裂时有大小为E =9000J 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了动能,则两块落地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1550N ;(2)900m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发射时燃烧的火药对礼花弹的平均作用力为F ,设礼花弹上升时间为t ,则: 212 h gt = 解得 6s t = 对礼花弹从发射到抛到最高点,由动量定理 00()0Ft mg t t -+= 其中 00.2s t = 解得 1550N F = (2)设在最高点爆炸后两块质量分别为m 1、m 2,对应的水平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在最高点爆炸,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1122m v m v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211221122 E m v m v = + 其中 121 4m m = 12m m m =+

动量定理及应用

[高考命题解读] 第1讲动量定理及应用 一、动量、动量变化、冲量 1.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mv. (3)方向: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 (1)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的大小,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计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即Δp=p′-p. 3.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I=Ft.

(3)单位:N·s. (4)方向: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自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 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 C.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就保持不变 D.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答案D 二、动量定理 1.内容: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 2.公式:mv′-mv=F(t′-t)或p′-p=I. 3.动量定理的理解 (1)动量定理反映了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外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结果. (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合力的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它可以是合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 (3)动量定理表达式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 自测2 (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开始做平抛运动,经过时间t,下降的高度为h,速度变为v,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 ) (v-v0) 答案BCD 命题点一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 1.对动量的理解 (1)动量的两性 ①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位置而言的. ②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情况是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2)动量与动能的比较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动量定理(一)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动量定理(一)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动量定理 1.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二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质量均为m ,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当车运动了距离L 时与第二辆车相碰,两车以共同速度继续运动了距离L 时停。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为g ,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吋间很短,忽咯空气阻力,求: (1)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 (2)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答案】(1)-3kmgL ;(2)10m kgL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做的总功为W ,则 W =-kmgL -2kmgL =-3kmgL 即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为-3kmgL 。 (2)设第一辆车的初速度为v 0,第一次碰前速度为v 1,碰后共同速度为v 2,则由动量守恒得 mv 1=2mv 2 22101122 kmgL mv mv -= - 2 21(2)0(2)2 k m gL m v -=- 由以上各式得 010v kgL = 所以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 010I mv m kgL == 2.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 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 2停

在沙坑里.求: 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 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 【答案】(1) 122 () mg t t t (2)1mgt 【解析】 试题分析: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 ,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 ,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⑴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 1+t 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 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t 2)-Ft 2=0, 解得: 方向竖直向上 ⑵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 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 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 1-I=0,∴I=mgt 1方向竖直向上 考点:冲量定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冲量定理计算物体所受力的方法. 3.如图甲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是m A =4.0kg 和m B =3.0kg .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 右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另有一物块C 从t =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 =4s 时与物块 A 相碰,并立即与A 粘在一起不分开,C 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C 的质量m C ; (2)t =8s 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 p 1 (3)4—12s 内墙壁对物块B 的冲量大小I 【答案】(1) 2kg (2) 27J (3) 36N s × 【解析】 【详解】 (1)由题图乙知,C 与A 碰前速度为v 1=9m/s ,碰后速度大小为v 2=3m/s ,C 与A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m C v 1=(m A +m C )v 2

动量与动量定理的应用

类型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1.关于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力的冲量一定为零 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 D.冲量的方向就是物体受力的方向 思路点拨:此题考察的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 解析: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A对;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错误;物体所受冲量大小与动量大小无关,C错误;冲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某一过程中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才与力的方向相同,故D错误。 答案:A 【变式】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冲量是反映力和作用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 B.冲量是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C.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 D.冲量的方向与动量的方向一致 答案:BD 点拨:冲量是过程量;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一致。故BD错误。 类型二——用动量定理解释两类现象 2.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硬水泥地板上易碎,而落到松软的地毯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 解释:玻璃杯易碎与否取决于落地时与地面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由动量定理可知,此作用力的大小又与地面作用时的动量变化和作用时间有关。 因为杯子是从同一高度落下,故动量变化相同。但杯子与地毯的作用时间远比杯子与水泥地面的作用时间长,所以地毯对杯子的作用力远比水泥地面对杯子的作用力小。所以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到硬水泥地板上易碎,而落到松软的地毯上不易碎。 3. 如图,把重物压在纸带上,用一水平力缓缓拉动纸带,重物跟着一起运动,若迅速拉动纸带,纸带将会从重物下面抽出,解释这些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A.在缓慢拉动纸带时,重物和纸带间的摩擦力大 B.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摩擦力小 C.在缓慢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大 D.在迅速拉动时,纸带给重物的冲量小 解析:在缓慢拉动时,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摩擦力,在迅速拉动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由于通常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一般情况是:缓拉摩擦力小;快拉摩擦力大,故AB都错;缓拉纸带时,摩擦力虽小些,但作用时间很长,故重物获得的冲量可以很大,所以能把重物带动。快拉时摩擦力虽大些,但作用时间很短,故冲量小,所以动量改变也小,因此,CD正确。 总结升华: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分析问题时,要搞清楚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 【变式1】有些运动鞋底有空气软垫,请用动量定理解释空气软垫的功能。 解析:由动量定理可知,在动量变化相同的情况下,时间越长,需要的作用力越小。因此运动鞋底部的空气软垫有延长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的功能。 【变式2】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越大时,与同车道前车保持的距离也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