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第三章 第二节 醛

高二化学第三章 第二节 醛

高二化学第三章 第二节 醛
高二化学第三章 第二节 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的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的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的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的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因久置的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的,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的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的试管,由于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的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二、能使溴水和酸性

KMnO

官能团

试剂

—C≡C—苯的同系物醇酚醛

能否

褪色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溴水√加成

反应

加成

反应

××√

取代

反应

氧化

反应

酸性

KMn O4溶液√

氧化

反应

氧化

反应

氧化

反应

氧化

反应

氧化

反应

氧化

反应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

的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的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

~1 mol Cu 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

氧化

――→

氧化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 ,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

1 mol HCHO ~4 mol Ag

1 mol HCHO ~4 mol Cu(OH)2~

2 mol Cu 2O

特别提醒 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的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的氧化产物为H 2CO 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的?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如: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如:CH 3CHO +H 2――→Ni △

CH 3CH 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的有机物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②烯烃的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如—CH 3—COOH ,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 2中的N 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的基团主要有: —C ≡C—、—OH(醇、酚等)、—CHO 、—NH 2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O 2、O 3、酸性KMnO 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的物质的催化加氢。②醛、酮的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 2―→—NH 2,去2个氧、加2个氢)。

注意 ①同一个有机反应,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可能属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如烯烃、炔烃、醛等与H 2的反应,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醇变成烯烃的反应既属于(分

子内)脱水反应又属于消去反应等。这种情况在有机化学中比较普遍,它启示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有机反应。②“A ――→[O]

B

”这条连续氧化链是“醇→醛→羧酸(—CH 2OH

→—CHO →—COOH )”或“烯烃→醛→羧酸

(===CH 2→—CHO →—COOH)”的特征;“C ――→[H]A ――→[O]

B ”这条氧化还原链是“醇←醛→羧酸(HOCH 2— ← —CHO → —COOH)”的特征;“A ――→O 3

Zn/H 2

O

B +

C ”是烯烃发生臭氧氧化和还原水解反应生成醛、酮或羧酸的特征。(式中的[O]可能代表O 2/Cu 、KMnO 4/H +

、Ag(NH 3)2OH 、 Cu(OH)2等试剂)

类型1 醛的性质

例1 根据柠檬醛的结构简式: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它可以使溴水褪色

C .它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银镜

D .它的催化加氢反应产物的分子式为C 10H 20O 答案 D

解析 柠檬醛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和醛基,无论哪一种官能团,都可使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故A 、B 正确;醛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C 正确;柠檬醛分子中的双键和—CHO 完全加氢后生成含有10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式应为C 10H 22O ,故D 不正确。

①因萃取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中:密度大于水的溶剂:CCl 4、CHCl 3、CS 2、

密度小于水的溶剂:液态烷烃、直馏汽油、苯及其同系物。②因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无机还原剂、碱液、烯烃、炔烃、醛类、酚类。其中无机还原剂、醛类是由于与Br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烯烃和炔烃因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酚类是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③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物质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酚类、醛或含醛基的有机物等。

类型2 醛基的检验

例2 某醛的结构简式为: (CH 3)2C===CHCH 2CH 2CHO 。 (1) 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实验操作中,哪一个官能团应先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入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可证明有醛基 (CH 3)2C===CHCH 2CH 2CHO

2Ag(NH 3)2OH

――→△

2Ag ↓+3NH 3+

(CH 3)2C===CHCH 2CH 2COONH 4+H 2O

(2)在加银氨溶液氧化—CHO 后,调pH 至中性再加入溴水,看是否褪色 (CH 3)2CCHCH 2CH 2COOH +Br 2―→

(3)由于Br 2也能氧化—CHO ,所以必须先用银氨溶液氧化醛基—CHO ,又因为氧化后溶液为碱性,所以应先酸化后再加溴水检验双键。

解析 本题属实验设计题型,要求思维严谨,对于醛基和碳碳双键各自的检验方法,大家都已非常熟悉,但由于两者都有还原性,当两者共存时,就要考虑先后顺序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反应的条件要适宜。

(1)银氨溶液为弱氧化剂,不能氧化碳碳双键,但溴水为强氧化剂,—CHO 也可以将其还原,故检验碳碳双键时应先将—CHO 氧化,再加溴水检验碳碳双键。

(2)检验醛基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 ①Cu(OH)2悬浊液的制备:取10% NaOH 溶液2 mL ,逐滴加入2% CuSO 4溶液4~6滴,并振荡。配制要点:NaOH 要过量。

②实验成功的条件:碱性环境,以保证悬浊液是氢氧化铜,直接加热。 ③量的关系:1 mol —CHO 可生成1 mol Cu 2O 。

④中学化学中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有: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类型3 醇、醛、羧酸的衍变关系在有机推断题中的应用 例3 有A 、B 、C 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2-二溴乙烷――→溴水

气体――

→H 2SO 4

170℃

A B ――→氧化

C

其中B 可发生银镜反应,C 与A 在浓H 2SO 4作用下受热生成有香味的液体。 (1)A 、B 、C 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C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A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 还原

答案 (1)CH 3CH 2OH ,乙醇 CH 3CHO ,乙醛 CH 3COOH ,乙酸 (2)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3)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4)CH 3CHO +H 2――→催化剂△CH 3CH 2OH (5)CH 3COOH +C 2H 5

OH

CH 3COOC 2H 5+H 2O

解析 已知A 、B 、C 为烃的衍生物,A ――→氧化

B ――→氧化

C ,说明A 为醇,B 为醛,C 为羧酸,且三者碳原子数相同;醇在浓H 2SO 4加热至170℃时产生的气体与溴水加成得1,2-二溴乙烷,则A 为乙醇,B 为乙醛,C 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并加热。

醛处在含氧衍生物的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是联系醇和羧酸的桥梁。在有机推断题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转变关系:

①A ――→氧化

B ――→氧化

C 。满足上述相互转化关系的A 通常有醇和烯烃两大类物质。若A 为醇,则B 为同碳原子数的醛,C 为同碳原子数的羧醛;若A 能水化,则A 为烯烃,B 为同碳原子数的醛,C 为同碳原子数的羧酸。②C ――→还原

A ――→氧化

B 。满足上述转变关系的有机物A 一定属于醛类(或含醛基),则

C 为醇,B 为羧酸。若A(气态)完全燃烧后体积不变(H 2O 为气

态),则

A 为甲醛,

B 为甲醇,

C 为甲酸。

通过乙醛的核磁共振氢谱,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请你指认出两个吸收峰的归属。 点拨 乙醛(CH 3CHO)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类不同的氢原子。因此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组峰,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因此,峰面积较大或较高者是甲基氢原子,峰面积较小或较低者则是醛基上的氢原子。

1.写出甲醛发生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拨 HCHO +2Ag(NH 3)2OH(不足)――→

+2Ag ↓+3NH 3+H 2O

HCHO +4Ag(NH 3)2OH(足量)――→△

(NH 4)2CO 3+4Ag ↓+6NH 3+2H 2O HCHO +2Cu(OH)2(不足)――→△

Cu 2O ↓+HCOOH +2H 2O

浓H 2SO 4

HCHO +4Cu(OH)2(足量)――→△

2Cu 2O ↓+5H 2O +CO 2↑

2.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可说乙醛发生了还原反应,为什么?

点拨 在无机化学中是通过化合价的变化,或者说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而在有机化学中是以组成中氢原子或氧原子数目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加氧去氢为氧化,去氧加氢为还原,在乙醛与氢气加成转变为乙醇的反应中,乙醛中羰基的碳氧双键断开,每个原子上各连接一个氢原子,属于加氢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

3.结合乙醛的结构,说明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

点拨 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从得失氧或得失氢的角度,分析分子中哪些部位易发生反应。乙醛能被氧化生成乙酸,也能被还原生成乙醇,说明乙醛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根据乙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可以确定,乙醛的还原性强而氧化性弱。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属于加氧氧化,乙醛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属于加氢还原。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生成; CuSO 4+2NaOH===Cu(OH)2↓+Na 2SO 4,

4Cu(OH)2+HCHO ――→△

CO 2↑+2Cu 2O ↓+5H 2O ;醛

点拨 醛基的检验常用两种试剂,一是银氨溶液,一是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注意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环境中进行的。

2.D 点拨 根据结构推断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有机化学高考重点题型。解此类题先找出其含有的官能团,然后再分析其化学性质。

3

溴乙烷 乙醇 乙醛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 - 红色沉淀

加入重铬酸钾酸性溶液

变绿

苯 甲苯 乙醇

1-己烯

甲醛

苯酚 溶液 加入饱和溴水,振荡 分层, 水层 褪色

分层, 水层 褪色

- 褪色 褪色

白色 沉淀

新制的Cu -(OH)2悬浊液,加热煮沸 -

红色 沉淀

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 褪色

点拨 物质的鉴别一般用它们的特征反应或其性质的差异。

4.(1)CH 3CH 2CHO +2Ag(NH 3)2OH ――→△

CH 3CH 2COONH 4+2Ag ↓+3NH 3+H 2O (2)CH 3CH 3CHO +2Cu(OH)2――→△

CH 3CH 2COOH +Cu 2O ↓+2H 2O

(3)CH 3CH 2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CH 2OH 5.(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2=58。 燃烧的有机物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9 g

58 g·mol -1∶1.977 g·L -

1×3.36 L 44 g·mol -

1

=1∶3, 所以该有机物中含有3个碳原子。因为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58,故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原子,所以氢原子个数为:58-12×3-16=6。

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3H 6O 。

(2)该有机物与析出金属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58 g 58 g· mol -1∶ 2.16 g

108 g·mol -1

=1∶2,

故该有机物中含有一个醛基,结构简式为CH 3CH 2CHO 。

点拨 根据银镜反应定量的确定有机物中醛基的个数,是有机化学推断中的常用方法。 但要特别注意,1 mol 甲醛发生银镜反应能生成4 mol Ag 。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

A .

B .

C .CH 2===CH—CHO

D .Cl—CH 2—CHO 答案 BD

解析 B 属于酯类;D 项有机物中含Cl 元素。 2.在2HCHO +NaOH(浓)―→HCOONa +CH 3OH 中,HCHO(甲醛)( ) A .仅被氧化 B .未被氧化,未被还原 C .仅被还原 D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答案 D

解析 在有机反应中,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加氢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 .

B .HCOOH

C .HCOOC 2H 5

D .

答案 D

解析 A 是醛类,含有醛基;B 的结构简式为,也含有醛基;C 的结构简式

为,也含有醛基;D 属于酮类,不含醛基。所以正确选项为D 。

4.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1的CuSO4溶液2 mL和0.4 mol·L-1的NaOH 溶液4 mL,在一个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B.CuSO4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答案A

解析由于CH3CHO和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即用CuSO4和NaOH制备Cu(OH)2时须NaOH过量],所以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NaOH不足。

5.橙花醛是一种香料,其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H2C(CH3) ===CH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能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答案B

解析橙花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1 mol橙花醛可与3 mol H2加成,故C错;同系物必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橙花醛中含两种官能团,乙烯只有一种官能团,故D错。

6.当下列各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组内各成分以任意比例混合充分燃烧,消耗O2的量和生成的CO2的量都不变的是()

A.乙烯乙醇乙醛B.乙炔乙醛乙二醇

C.甲烷甲醇乙酸D.甲烷甲酸甲酯丙二酸

答案B

解析要使生成的CO2的量不变,则各组分含有的碳原子数应相同,据此排除C、D两项;A项中C2H4、C2H6O的耗氧量相同(因为C2H6O可写成C2H4·H2O的形式),但显然与C2H4O耗氧量不同,则只剩下B项了。选编此例的意图在于体会对B项进行分子式等效变形的效果:C2H2与C2H4O(C2H2·H2O)和C2H6O2(C2H2·2H2O)在分子组成上相差(H2O)n,“H2O”既不耗氧又与生成CO2的量无关,故可免去分析每种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这一过程,直接选B。

7.某饱和一元醛()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此醛可能的结构式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A

解析饱和一元醛的分子中只含1个氧原子,结合题意(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含氧元素质量的3倍)可知,1 mol该饱和一元醛中含碳48 g,即含有4 mol碳原子,故该醛分子式为C4H8O。

其结构有CH3CH2CH2CHO和两种。

8.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时:

(1)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________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________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时应用________加热,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gNO 3 氨水 先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①A g ++NH 3·H 2O===AgOH ↓+NH +

4

②AgOH +2NH 3·H 2O===Ag(NH 3)+2+OH -

+2H 2O

(2)水浴 CH 3CHO +2Ag(NH 3)+

2+2OH -

――→△

CH 3COO -+NH +

4+3NH 3+2Ag ↓+H 2O 9.有机化合物A 和B 的分子式分别为C 2H 6O 、C 2H 4O ,已知:①B 氧化得C ,还原得A ;②A 能脱水生成烯烃F ;③F 能跟溴水反应得D ;④D 与NaOH 水溶液反应,得到溶于水的产物E 。

(1)写出A 和B 的结构简式。

(2)写出①至④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对E 命名。 答案 (1)A :CH 3CH 2OH B :CH 3CHO

(2)①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CH 3CHO +H 2――→Ni

CH 3CH 2OH ②CH 3CH 2OH ――→浓H 2SO 4

170℃CH 2===CH 2↑+H 2O ③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④CH 2Br—CH 2Br +2NaOH ――→H 2O

+2NaBr

E 为乙二醇

解析 这是一道基础知识测试题,要求概念清楚,反应原理明确。A 为C 2H 6O ,符合通式CnH 2n +1OH ,且能发生脱水反应,故可能属于饱和的一元醇;B 为C 2H 4O ,符合通式CnH 2n +1CHO ,有可能属于饱和一元醛。B 能发生氧化反应且生成C ,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 ,则可推测B 是CH 3CHO ,CH 3CHO 氧化生成CH 3COOH ,即为C ,还原为CH 3CH 2OH ,即为A 。A 能脱水生成烯烃F ,F 则为C 2H 4,C 2H 4能跟溴水反应得D ,则发生加成反应,D 为CH 2BrCH 2Br ;D 又可与NaOH 水溶液反应得到可溶于水的E ,则发生的为卤代烃的水解,E

为乙二醇。

10.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三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 是一种有机酸,A 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 2OH ――→CrO 3/H 2SO 4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 ―→C 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b)写出A 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D()是一种医药中间体。

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

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答案 (1)醛基、(酚)羟基、醚键 (2)(a)取代反应

解析 A(C 9H 10O 3)能够一步氧化为,再结合题中信息可知A 为苯环上一元取

代物,能够与CrO 3/H 2SO 4反应说明含有—CH 2OH ,即A 结构简式为:,由A ―→C ,Br

原子取代了A 中的羟基,而发生取代反应。

第(3)小题是一道简单的有机合成题目,采用逆推法,顺序解答,要制备需要

,而此物质的制备只需将进一步氧化即可。

第二节醛

1.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B.醛的官能团是—CHO

C.甲醛和丙醛互为同系物

D.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nH2n O(n≥1)

答案A

2.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A.甲醛B.乙醛C.丙醛D.丁醛

答案A

解析因1 mol—CHO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 mol Ag,现得到43.2 g

108 g·mol—1=0.4 mol Ag,故

醛为0.2 mol,该醛的摩尔质量为3 g

0.2 mol=15 g·mol

-1,此题似乎无解,但1 mol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 甲醛可得到43.2 g Ag,符合题意,选A。

3.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它含有和,能与这两种官能团都反应的试剂只有①和②。

1.近年来,建筑装饰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有些装修程度较高的居室中,由装潢装饰材料缓慢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健康。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

A.CO B.SO2

C.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D.臭氧

答案C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答案A

3.下列反应中属于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B.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醛反应

C.乙醛加氢制乙醇D.乙醛制乙酸

答案C

解析有机化学中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把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A、B、D中均由乙醛生成乙酸,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属于氧化反应。C中由乙醛生成乙醇,是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属于还原反应。

4.使用下列哪组试剂,可鉴别在不同试剂瓶内的己烯、甲苯和乙醛()

A.银氨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B.酸性KMnO4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C.FeCl3溶液和银氨溶液D.银氨溶液和Br2的CCl4溶液

答案D

5.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则该物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①银镜反应②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③1 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2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④能使溴水褪色⑤能形成高聚物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

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6.有机物甲能发生银镜反应,甲催化加氢还原成有机物乙,1 mol 乙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氢气22.4 L,据此推断乙一定不是()

A.HOCH2CH2OH B.HOCH2CH(OH)CH3

C.CH3CH(OH)CH(OH)CH3D.CH3CH2OH

答案CD

解析 一是乙分子中含有2个—OH ,D 不符合;二是乙去氢氧化生成醛,C 只能生成酮。 7.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 5H 10O ,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它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是( )

答案 A

解析 能发生银镜反应定有—CHO ,与H 2加成后生成物中定有—CH 2OH 。

8.一氧化碳、烯烃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烯烃的醛化反应,又叫羰基的合成。如由乙烯可制丙醛:CH 2===CH 2+CO +H 2――→催化剂

CH 3CH 2CHO ,由丁烯进行醛化反应也可得到醛,在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醛的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 C

9.如图硬质试管A 中放入干燥的细铜丝,左方烧杯中放入温水,试管B 中放入甲醇,右方试管C 中放入冷水。向B 中不断鼓入空气,使甲醇蒸气和空气通过加热到红热程度的铜丝。

(1)为什么撤去A 处酒精灯后铜丝仍然能保持红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将试管C 中的液体冷却,取出少量,倒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2CH 3OH +O 2――→Cu

△2HCHO +2H 2O 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使铜丝保持红热

(2)有红色沉淀产生

HCHO +4Cu(OH)2――→△

CO 2↑+2Cu 2O +5H 2O

13.已知:某工厂合成某香精(分子式为C 20H 18O 4)的路线如下:请结合图给信息回答与该路线有关的几个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反应①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B转化为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答案(1)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解析从题给信息可以看出,醛的碳氧双键可以发生二聚加成反应,即其中一个醛提供与醛基相连的碳上的氢原子(通常称此氢为α-氢),另一醛分子则提供醛基中的碳氧双键,最终形成一个二聚产物。利用这样一个结论去分析题给的合成路线,不难发现:

。显然F是醇,香精是一种酯,考虑到香精的分子式为C20H18O4,C的分子式为C9H8O2,可以很快推出F为HOCH2CH2OH。

探究创新

11.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如下三种猜想:①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②由于乙醛分子中有不饱和键,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③由于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为探究哪一种猜想正确,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的物质的量。

(1)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若测得反应后n(Br-)=________mol,则说明溴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3)按物质的量之比1∶5配制1 000 mL KBrO3-KBr溶液,该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可生成0.5 mol Br2。取反应后的溶液10 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 mL,准确量取其中的10 mL,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

量得到固体0.188 g。若已知CH3COOAg易溶解于水,试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

(4)写出上述测定过程中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KBrO3与KBr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溴水与乙醛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定Br-含量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可行。由于乙醛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有H+生成,反应后溶液均呈酸性

(2)a02a(3)氧化反应

(4)①BrO-3+5Br-+6H+===3Br2+3H2O

②CH3CHO+Br2+H2O―→CH3COOH+2H++2Br-

③A g++Br-===AgBr↓

解析本题以乙醛与溴水的反应类型为题材,提出不同的设想,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化学计算能力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力。若乙醛发生取代反应:CH3CHO+Br2―→CH2BrCHO+HBr,则n(Br-)=a mol;如发生加成反应:CH3CHO+Br2―→CH3CHBrOBr,则n(Br-)=0 mol;如发生氧化反应:CH3CHO+Br2+H2O―→CH3COOH+2HBr,

则n(Br-)=2a mol。10 mL溶液中n(Br2)=0.005 mol,能生成n(AgBr)=0.188 g

188 g·mol

×10=0.01 mol,n(Br2)∶n(Br-)=0.005 mol:0.01 mol=1∶2,由此可知所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10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O H NH () OH (23?-c c B . ) OH ()O H NH (23-?c c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 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pH 约为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的HA 溶液与pH=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CH 3COONa 、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 23和OH -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 —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 6、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 -]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 物质 单质 @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 O …… 混和物 纯净物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1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 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2物质单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如HCl、NaOH、NaCl、BaSO 4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纯净物电解质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如HClO、NH·HO、Cu(OH)、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 质都是化合物②SO、NH、CO等属于非电解质232化合物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 232HO (2) BaSO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全部电离,……HO、CCl、CH=CH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 分有机物。如SO、CO、C 非电解质:44123622462故BaSO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4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 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 +-]/[AB] +B][ B Ki=[ A表示方法:ABA6、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 H SO>H PO>HF>CHCOOH>HCO>H S>HClO 23233432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c[OH]·水的离子积:K = c[H W+--7+--14 ] = 1*10· mol/L ; K = [H[OH25℃时, [H]]=[OH] =10W注意: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值一定 WW K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W2、水电离特点:(1)可 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4 =1*10 K:抑制水的电离①酸、碱W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 离是吸热的)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依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 B. 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 C. 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 D.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 4.已知:H2(g)+F2(g) =2HF(g) △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D.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kJ/mol(燃烧热) @ B.NaOH(aq)+HCl(aq)==NaCl(aq)+H2O(l)△H= +mol(中和热) C.S(s)+O2(g)===SO2(g)△H=-mol(反应热) D.2NO2==O2+2NO △H= +mol(反应热) 6.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4(白磷,s)+5O2(g)====2P2O5(s) △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 △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C.a=bD.无法确定 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测定中和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蒸馏石油 ^ 配制溶液中转移 溶液 A B C D 222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Br2(g)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 9.已知:2H2(g)+ O2(g)=2H2O(l) ΔH=-·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KJ· 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10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1/2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023 ' 11.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 失) A. 一定大于kJ B. 一定小于kJ C 一定等于kJ D. 不能确定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kJ·mol-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 H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小于-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二节:醛(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泡食物 B . 臭氧的氧化性极强,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C . 氧化镁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D . 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考点】 2. (2分)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福尔马林中含有() A . 甲醇 B . 甲醛 C . 甲酸 D . 乙醇 【考点】 3. (2分) (2015高三上·湛江开学考) 具有防腐作用的甲醛() A . 分子中共有12个电子 B . 能发生加聚反应 C . 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 D . 比例模型为: 【考点】 4. (2分)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 , 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 . C14H18O5 B . C14H16O4 C . C14H22O5 D . C14H10O5

【考点】 5. (2分)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 mol/L的CuSO4溶液2 mL和0.4 mol/L的NaOH溶液4 mL,在一个试管内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 . NaOH不够量 B . CuSO4不够量 C . 乙醛溶液太少 D . 加热时间不够 【考点】 6. (2分) (2019高二下·辽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与含有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B . 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 C . 的名称为:2-乙基-1-丁烯 D . 的名称为:2-甲基-1,3-二丁烯 【考点】 7. (2分) (2016高一下·温州期中) 下列反应属于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 油脂的水解 B . 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浓硝酸反应制取硝基苯 C . 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D .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考点】 8. (2分) (2018高一下·西安期末)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E断)-生成物的总键能(E成)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 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水解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注意:放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都需要加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KPa.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三章复习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三章复 习 一. 教学内容: 第三章复习 二. 重点、难点: 1. 将各部分知识综合运用 2. 将本章知识和第二章的平衡移动理论联系 三. 具体内容: 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分类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4.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5. 盐类的水解 6. 盐类水解的应用 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8.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3 B. KHCO3 C. 34 2) (SO Fe D. NH4HCO3 答案:C 解析:考察盐的水解的应用。 [例2] 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和B关系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答案:B 解析:考察水的离子积和pH的关系。 [例3]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②H2O ③NH4Cl固体④CH3COONa固 体 ⑤NaNO3固体⑥KCl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考察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例4] 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答案:C 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5] 含等物质的量NaOH 的溶液分别用pH 为2和3的CH 3COOH 溶液中和,设消耗CH 3COOH 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 V a b 、,则两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V V a b >10 B. V V a b =10 C. V V b a <10 D. V V b a >10 答案:D 解析:考察有关pH 的计算。 [例6] 将pH =11 NaOH 溶液和pH =3的甲酸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对所得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c (HCOO -)<c (Na +) B. c (HCOO -)>c (Na +) C. c (OH -)<c (HCOO -) D. c (OH -)>c (HCOO -) 答案:BC 解析:考察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对于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例7] 常温下pH =3的二元弱酸H 2R 溶液与a L 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 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混合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 (R 2-)+ c (OH -)=c (Na +)+c (H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

第二节醛 目标要求 1.了解醛类的结构特点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2.从官能团的角度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能类比学习醛类的性质。3.知道甲醛的特殊结构和性质。 一、醛类 1.官能团:______(—CHO) 2.通式:饱和一元醛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常见的醛 甲醛(蚁醛) 乙醛分子式CH2O C2H 4O 结构简式HCHO CH3CHO 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无色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 状态气态液态 溶解性 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 ____________ 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1.氧化反应 (1)银镜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 乙醛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试写出甲醛与它们反应的方程式。 (3)催化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醛的结构 1.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是() 2.已知甲醛(HCHO)分子中的4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广州市高二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9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0分,漏选2分,共50分。)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 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H小于零的是 A.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 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实验室制备氢气 4.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2A ( l ) + B ( l ) = 2C (g ) △H1 B.2A ( g ) + B ( g ) = 2C (g ) △H2 C.2A ( g ) + B ( g ) = 2C ( l ) △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H4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 =-57.3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2<△H3 C.△H1>△H2=△H3D.△H1=△H2<△H3 7.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 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8.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 当1 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9.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ΔH = +285.8 kJ·mol—1 10.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5 第三章知识点(附练习) 烃的含氧衍生物 核心内容: 1. 认识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2. 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 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 4.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一、 醇和酚 1. 醇 1) 定义: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根据醇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数目, 可分为 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 C n H 2n+1OH 或C n H 2n+2O ,简写为 R-OH 。 C 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2) 命名: a) 选主链:含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醇; (羟基 不是链 端,只是充当取代基,与醛、羧酸的命名不同,后面会介绍) b) 编号定位: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c) 命名: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 “一、二、三 ”表示。如 2-丙醇: H 3C —CH —CH 3 OH 3) 重要的一元醇有甲醇、乙醇等,重要的二元醇和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三醇等。 a) 饱和一元醇同系物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i. 熔沸点随 C 原子数增大而升高,密度逐渐增大,与烷烃变化规律相似。 ii.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原因在于醇分子中羟基的氧原子 与另一醇分 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着氢键。 iii. 甲醇、乙醇和丙醇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因为它们与水形成了氢键。 CH —OH b) 饱和二元醇和多元醇: 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 CH2 —OH CH 2—OH 丙三醇的结构简式为: CH 2— OH CH —OH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