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优选。通过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工艺及方法的说明,阐述了工程实际中地基的不确定性对高层建筑基础的影响和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随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和地基处理技术也取得了深远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1]

1、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1.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1.2进一步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规划设计

建筑工程,规划先行。对于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质量工作来说,同样需要全面做好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等工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概述论文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殊性,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很多不同点,本文主要讲述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ildings in the complex shape, multiple function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u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ructur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high-rise buildings due to its particularit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different points,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high-rise building.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一下其常见施工技术及措施。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7-05-24T14:31:59.1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李艺帆 [导读] 高层建筑施工时选用的基础形式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桩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桩基础。 佛山市三水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 528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高层建筑依然成为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存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难题,高层建筑施工的两项重点工作是基础结构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其中,因为高层建筑高度较大,需要较深的基础埋深,这就给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高层建筑施工时选用的基础形式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桩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桩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高层桩基础施工中,通常分为两种,预制桩与灌注桩,主要是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来决定采用哪种施工方法。在预制桩施工中,需要严格保证制桩的质量,并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采用适宜的施工技术,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是在施工现场成桩,所以对于桩基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事先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并且做好充分的应急措施,防止突发状况影响施工的进度。无论是采用哪种桩基础的施工方法,都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流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保证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1桩基础的概述 桩基础是建筑施工的一种基础形式,它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心,由于高层建筑对倾斜度比较敏感,并且对力的承受能力不是非常好,会产生一定的倾斜倾向,撑起整个高层建筑的任务就落到了桩基础的头上。高层建筑对建筑整体的稳定性、承载力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要求很高,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桩基础。桩基础有较强的竖向承载力,能够将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部分的压力传到桩基础上,增强建筑物对环境中力的抵抗,防止高层建筑的倾斜甚至倒塌。桩基础还被广泛地运用在防震防灾的建筑物中,利用其稳定性降低建筑物对于地震等灾害的受影响程度。根据桩端的支撑情况的差别,桩基础分为高承台桩基和地承台桩基。在高层建筑当中使用到的大多为高承台桩机,高承台桩基在施工方式的基础上大致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 2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 确保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化、充分性,是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关于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调查勘探现场环境 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现场环境调查勘探工作的仔细与严谨,做到实际情况和基本数据信息的全面掌握,是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的有力保障。它可以为方案设计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资料,可以进一步增强方案的可靠性与可行性。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主要是户外作业,要充分考虑到现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调查发现的具体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明确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土层类型、基岩深度、水质变化、地下水位的详细情况,掌握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周围高层建筑的具体位置、结构布局、空间距离和地下管线分布原理、使用时间、结构分布、埋藏深度、空间距离、管径大小等各个数据信息情况。 2.2桩基础施工方案的前期准备 对桩基础施工方案的合理编制,是在施工现场的调查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依据勘察施工现场获取的有效数据,明确桩基础施工采取的施工方式、施工类型、机械装备以及保障工程周围高层建筑物稳定性的需求,进行方案的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管道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同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确保施工过程桩基础工艺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3对桩基础施工现场进行放线定位 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放线定位,一定要保证在进行水准点确定与确定桩位的两个定位步骤时不受桩基础施工的干扰。要严格按照方案中的设计要求对每一根桩进行标高记录,控制桩基施工标高的达标,做好水准点确定工作;在确定桩位时,要选取一处较为平整的桩基础地基面设置放线控制网,严格按照设计中的具体尺寸要求,沿着轴线方向对每一根桩进行顺序编号,再结合打桩机确定好每一根桩需要打入的具体位置。 3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预制桩沉桩技术 预制桩的优点在于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很小,不会对周围居住工作的人们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在城市施工时比较有利。预制桩的施工进行时可采用锤击法、静压法以及振动沉桩法等技术。预制桩一般是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混凝土预制桩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更加坚固,更能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速度也具有一定优势,是现在被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但其在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主要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其规格可以根据现场来决定,保证其长度与断面面积合适,在地面上预制桩,质量好,承载能力强,更稳固;钢桩一般用混凝土管桩,这种桩型采用离心法将混凝土中的水分甩出,使得混凝土材料密度大,强度高,抗腐蚀性好。在进行混凝土桩与钢桩的沉桩时,可分别根据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沉桩。锤击法速度快,但是振动幅度大,噪音大;静压法施工慢,但噪音小,然而在厚度较大的砂夹层中不宜用此方法;振动沉桩法较前两者来说速度处于中间,同时也存在噪声,对地基的影响也很大,一般用的比较少。在施工现场做了平整工作之后,可以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来进行打桩,确保桩体的质量。预制桩的施工技术比灌注桩要简单些,同时工程造价较低,但其对一些施工工具具有反作用,承载能力也没有达到预期设想。 3.2灌注桩沉桩技术 灌注桩的施工时应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平整,这就涉及到不同的成孔方法。灌注桩的孔位应当设置于准确的操作位置上,然后将钢筋与混凝土一并放入孔内才能成孔。人工挖孔灌注桩,采用人工的方法来成孔后放入钢筋再与混凝土混合而成,人工挖孔时应注意地下水位的高度,如果施工场地的地下水位比人工挖孔处要高,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水漫入孔中;钻孔灌注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钻孔后浇筑混凝土而成;另外还有沉管灌注桩,指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因此又分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和震动沉管灌注桩。一般来说人工挖孔灌注桩与钻孔灌注桩较为常用,这是因为这二者的施工步骤比

高层建筑基础

高层建筑基础工程 我们研究学习高层建筑基础的有关知识,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高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1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与低中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着更多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高层建筑一般建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闹市区,而这就给施工带来了不便。要求施工单位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施工所需器械,而且还得注重工程的经济性,时间性。尽量压缩施工平面占地,减少现场设备,材料,制品储存量,要按照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阶段的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 第二,高空作业量大,精度要求高,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隐患多。高层建筑随着施工的进行,作业高度越来越大,材料运输量增加,这

对垂直运输设备的高度,运量,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全过程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特别是百米以上高空落物打击事故要求施工单位高度重视。此外,防火,用水,用电,通信,临时厕所等这些在中低层建筑施工时易解决的问题,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施工时难度较大。 第三,基础开挖深度大,支护结构费用高。一般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其基础开挖深度也要相应的加深,而且城市施工又无条件放坡开挖,因此支护结构工程量大,特别是周边临时建筑物,地下管道,城市道路都对支护结构的强度,位移变形有很高要求。使得本是临时结构的支护结构所用费用增加,有的达数百万,因支护不当引发的工程事故也很多,费用较大。 高层建筑因为荷载很大,通常采用底面积较大的天然地基基础形式或深基础形式,常用的基础形式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以及这些基础的联合使用。在高层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中要考虑的因素有:(1)上部结构的类型,整体性和结构刚度;(2)地下结构的使用功能要求;(3)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4)抗震设防要求;(5)施工技术,基础工程造价和工期;(6)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 条形基础是指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当建筑物荷载较大且地基土较软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可在纵横方向设置双向条形基础,称为正交格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1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高层建筑工程逐渐增多。作为高层建筑工程中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承载高层建筑的整体竖向荷载,还能够抵抗由地震和风等引起的水平荷载,同时,其抗压能力和抗倾覆能力也在高层建筑中得以有效体现。通过对桩基础的整体分析,能够清晰了解到其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同时,通过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分析,还利于逐步满足人们居住和使用高层建筑时,所需要满足的安全和质量的双向标准要求,因此,对于“基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高层建筑中桩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和应用要点 2.1桩基础施工的准备工作 (1)前期勘察工作。在桩基础施工前,要对具体施工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要结合项目资料,对施工现场做充足的勘察工作,同时,将勘察结果连同项目资料信息对工程编制人员进行有效的反馈,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信息和报告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好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做好相关的土层力学试验,以此来明确规划好成桩深度及范围。此外,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内容还涉及到建筑周边的环境,

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等情况,不仅要了解好管线的使用年限,更还对埋设深度做详细的了解。(2)其他方面的准备。在桩基础施工之前,还要根据上述数据信息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制定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成桩方案和施工方案,并设定好施工用机械设备、施工工序以及对于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等的相关保护措施。 2.2桩基础施工的应用要点 首先,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桩基础受土层的因素影响,在不同地质环境下,所应用的具体桩基础施工技术也有所差别。同时,桩基础施工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以及桩体的受力等情况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其次,施工中,桩基的承载力会受到基础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前,要对施工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计算,从而使承载力符合桩基承受标准,否则极易使桩基因荷载过大而其强度无法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的施工工序为:在灌注桩施工中,正确设置钻孔点位,在钻孔内放入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当混凝土凝结后便可形成灌注桩。灌注桩的成孔方法分类较多,不仅有钻孔、挖孔、更涵盖干作业成孔和沉管成孔等方法。干作业成孔方法属于人机结合类成孔方法,需要通过施工人员的挖孔并配以机械操作而形成的成孔方法,在进行人工挖孔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好扩大头以及成孔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当在岩溶地貌地区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时,应当着重注意施工

20层楼筏板基础设计计算手稿

前言 筏板基础有埋深深、刚度大、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好等优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减小基础沉降量,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且可满足地下大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的要求。因此,筏板基础作为建筑结构(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首选的基础方案,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筏板基础的受力和变形与诸多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筏基的受力机理还不十分清楚,致使筏基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设计人员设计的筏基(如厚度、配筋等)相差悬殊,从而给工程造成浪费或隐患。本文以某工程为实例,对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选型和设计方法进行讨论,供同行商榷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办公大楼,地面以上20 层,地下1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占地面积1800m2。建筑物总荷重580000KN,即要求地基平均承载力为322Kpa。基坑开挖深度7.1m。根据勘察资料,其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粘性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局部强风化与中风化岩层。 2.基础选型 一般的高层建筑,常需在地下设 置车库、人防、设备用房、水池等,并由其使用功能决定其层高和层数。这些条件基本确定了底板的埋置深度,然后根据该深度结合场地的岩土条件进行基础选型,确定选择天然筏板基础的可能性。本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上软(填土、淤泥、砂石)下硬(风化残积土和风化软岩)的岩土结构地层,且其软土层厚薄不一,基础埋深变化较大,所以高层建筑大多采用桩基,采用桩基是设计人员对这种地层结构基础选型的第一选择,设计风险小,计算简单;缺点是桩长较长,投资较天然地基大。对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建议也是桩基,但我们发现,该区域地下室开挖后板底标高下的岩土层已基本露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初步分析,这两项指标基本能满足要求,是有可能采用天然筏板基础型式的,没必要非桩基不可。再经过反复试算对比,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方案。 3.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 3.1筏板基础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通常由下列方法确定: (1)据地质勘察部门提供的报告。(2)据场地的地质情况,参照岩土工程手册或有关规范确定。 (3)现场荷载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之后按照有关规范,经宽深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风化岩土在取样时的扰动和失水会使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采用原位试验(如标贯、压板试验等)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来综合评定,这样结果会更接近实际情况。有资料对本地区不同岩土层的现场压板试验和原位标贯试验以及建筑沉降观测结果反复分析,得到风化岩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 与实测标贯击数N 的关系为: fak=(12~15)N 风化残积土取高值,强风化软岩取低值。可用此值和其它方式取得的值对比,综合确定。3.2筏板基础天然地基变形计算及差异沉降的处理 对高层建筑,地基变形往往起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对变形的验算必不可少。根据该地区工程经验,采用传统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残积层、全风化及强风化层的地基沉降量往往偏大,其主要原因是土样扰动使测得的土地压缩模量偏小。采用土的变形模量作为计算参数,地基的沉降量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本工程按下式计算: 00 ( )pbSaE=式中: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层,地下1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一、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 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 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

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 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 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 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一、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基础形式: 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在进行箱形基础基坑开挖时,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 高层建筑结构有几种不同的基础类型,但实际在选择应用上一般 会应该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地基土质条件、有无抗震设防、施工技术和场地环境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选择安全可靠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基础形式。为了有利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常选用整体性较好的箱形基础,筏形基础和交叉梁基础。 二、高层建筑有几种基础 当基础直接埋置在微风化或未风化的岩石上时,也可以采用单独 柱基和条形基础。与高层相连的低层裙房基础,常采用交叉梁基础,单独柱基加拉梁。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1、满堂基础:(包括阀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现代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主要适用于

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特点:就是造价高,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适合建地下室。 2、独立柱基础:这个可是现在仍在广泛使用的基础啊,适合多层建筑使用,承载能力不比满堂基础,但造价低 3、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现在不常用了,除了围墙,呵呵。 4、钢筋混凝土预制(灌注)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此外:(1)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2)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 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3)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基础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XXX 编制人:建筑人 编制日期:2018年11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1.1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地勘单位: 施工单位: 1.2 编制依据 (1) 《****大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大厦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 (3) 《****大厦基坑支护工程图纸》 (4)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5) 福建省标准《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 (6)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3 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1) 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新区D8-2地块。 (2) 周边道路 本工程场地北侧为城中路;西侧为花园路;南侧为建设;东侧为人民东路路。 (3) 邻近建筑 本工程场地北侧为30层**大厦,其地下室距本工程基坑边界最近距离约16m 左右;东侧为24层商业,其地下室距本场地基坑边界最近距离约21m;南侧 为一般多层住宅小区;西侧为国际大厦,其地下室距本场地基坑边界最近距离 约50m。 (4) 地下管线

临近道路的地面下有各种城市管线,基坑内侧管线已在进场前全部搬迁完成。 基坑与周围管线关系见图1.3。 1.4 工程建筑及结构概况 (1)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20000m2,总建筑面积为350000m2。 (2) 本工程主楼地上31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95m。裙房地上4层,地下3层。 (3) 本工程基础为桩筏形式,桩基为钻孔灌注桩。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形式。 1.5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 (1) 本工程塔楼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面积约10000m2,开挖深度约20m, 土方开挖总量约20.2万m3。 (2) 本工程塔楼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加3道环形圈梁作为支护结构体系。地下连续 墙深25m,厚1.0m,环状布置,直径为83m。 (3) 本工程基坑采用疏干井降低基坑内浅层潜水;采用降压井对深层承压含水层进 行减压降水。并布置坑外输干井、坑外降压井、观测井配合。 1.6 工程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场地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3.78m~4.43m之间。本场地地貌形态单一,属滨 海平原地貌。 (2) 地基土的构成及特征 根据本次勘探时现场土层鉴别、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本场地地 基土在8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主要由饱和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可分为 12层,其中第⑤、⑦、层分为多个亚层。 (3) 本场地土层主要特点如下: a、场地内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层呈湿状、可塑、中压缩性,层厚较薄; b、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均为饱和状,流塑、高 压缩性土; c、第⑤1a和⑤1b层为软塑~可塑,较软弱。 d、场地内第⑥层暗绿色粘土为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土; e、第⑦层承压水含水层,又分为三个亚层,其中⑦1层砂质粉土土质较好,为中 等压缩性土;⑦2层黄色粉砂属于中偏低等压缩性土;⑦3层灰色粉砂属于中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本身的高度或层数超过一定的范围,这类建筑均被称之为高层建筑。对于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均有着不同的标准,如美国将7层或是24.6m以上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英国则是将高度≥ 24.3m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注意内容: 高空作业多 主要是由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高层建筑楼高层多,从而使得垂直运输工作量相对较大。高空作业需要处理大量的建筑材料、机具设备以及人员运输等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该环节的安全问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工程量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工程总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较多,从而形成了多单位、多工种共同作业的局面,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且大型的高层建筑,总承包与分包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组织计划以及协调管理等方面的难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强化集中管理。 基础埋深度较深 由于高层建筑本身体量较大、高度较高,故此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为有效地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能够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地基基础的埋深度应不小于建筑实际高度的1/12,若采用的是桩基础结构,除应不小于

建筑高度的1/15外,还应有至少一层的地下室结构。 施工周期长 据不完全统计,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周期大约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完成。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及装饰的施工周期是最长的,务必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来缩短施工周期。 施工要求相对较高 在大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中, 主要结构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这就需要对钢筋连接、模板加工、结构安全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等施工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同时,建筑消防、装饰、防水等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徐磊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徐磊 发表时间:2018-07-09T15:12:24.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徐磊 [导读] 本文就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很快,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本文就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建筑电气、排水部分、通风与空调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和施工后浇带施工等方面谈谈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 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气系统复杂;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1.1 供配电方式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1.2 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以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柱内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按规定要求达到数量。变配电室应按规范要求做接地环网。 1.3 电梯安装高层民用建筑物内一般设有消防电梯、乘客电梯、货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垂直运输设备,只是功能不同,产品品牌和数量的差异而已。电梯安装的要求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 1.4 预留预埋与土建的密切配合:各种管线与竖井(如强电井、弱电井、水井、风道、桥架)均与土建施工密切相关。其预留、预埋必须按规范要求随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首先应清楚线路走向、标高、方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并应考虑电气线路与其他管线、设备的交叉、平行间距的要求。避免以后不必要的开凿、剔打工程量。注意在混凝土中预埋塑料电线管应使用重型管,不得使用轻型塑料管,线路敷设应以捷径为宜,以利节省投资、控制造价。 2 排水部分 高层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要求相对较高,如发生供水断水或排水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因此必须保证高层建筑有安全可靠的水源和合理的管网布置,以保证供水的连续性和排水的顺畅。给水部分一般分别设消防水池、生活水池或生活水箱、消防水箱或生活消防合用水箱,屋顶设消防水箱。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新风风道、风管、电梯井道、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越大便槽、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净距平行不小于0.5m,交叉不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给水管道暗敷时不得直接敷设在结构层内,给水管道穿越地下室或地下建筑物的外墙处、穿越屋面处应设置防水套管,室外明设给水管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防止光污染,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敷,塑料给水管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做过渡。高层建筑内设备多,管道压力较大,各专业工种交叉打架多,各个专业工种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尤其应注意建筑结构梁下(可利用)高度能否满足风管、空调新风机组、给排水管道、桥架等管线、设备安装高度要求,避免达不到装饰净空高度要求,此事应在审图时予以充分重视,并召集各专业人员按规范要求作统筹安排。重点控制厨房,厕所的防水工序。进行灌水试验,排水立管要100%的进行灌水、通球试验,并全部通过。 3 通风与空调工程 高层建筑多有空调机组以供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车库及梯间设通风及防排烟管道与风井。屋顶设置正压加压风机,以满足良好的通风环境。为此施工过程必须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严格执行,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尤其是事前的预控工作,严把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特点对风管制作、风管部件制作、风管系统安装、通风与空调设备安装、空调制冷系统安装、空调水系统安装、防腐与绝热、系统调试、工程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进行三大控制,即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进行,与水泵,制冷机组的接管必须为柔性接口,柔性短管不得强行对口连接。 4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上述要求与结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同时,由于转换层位置越来越高,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也时有应用。对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及带转换层筒体结构这两类转换结构,通过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刚度比、转换层结构与其上层结构侧向刚度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探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摘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很快,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本文就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就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方面,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1074(2009)04-0196-01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建筑电气、排水部分、通风与空调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和施工后浇带施工等方面谈谈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建筑电气 建筑电气包含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等。建筑电气设备具有的特点是:用电设备多,如弱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消防用电设备等;电气系统复杂;电气线路多,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线路、音响广播线路、通讯线路、高压供电线路及低压配电线路,线路敷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供电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常采取双电源进线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重要负荷的用电;用电量大,负荷密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1.1供配电方式配电制式多采用TN-S系统,供电方式多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利用强电竖井敷设电缆桥架。照明部分有楼梯、廊道、商场、车库、设备用房的正常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室外环境照明,均应随土建施工预留到位,应在事前、事中对线路的走向、方位、标高等对照设计进行校核和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土建施工同步进行,防止出现错漏。 1.2防雷接地高层民用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来自雷电的反击或感应电压,也是可以造成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电子设备的损坏和严重破坏。因此对防雷接地应予以高度重视,应按防雷类别的要求认真的实施,不能马虎了事。应利用桩基主钢筋、地梁主钢筋与

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计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13054740.html, 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基础设计计算 作者:赛里曼.海切木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 摘要:高层建筑基础选型是整个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和工期。本文以湖北某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为例,介绍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和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筏板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作为地下停车库,建筑上不允许设置过多的内墙,筏板基础能充分发挥其地基承载力,刚度大整体性好,调整不均匀沉降,更好的满足停车库的空间使用要求,同时施工难度小,缩短工期,降水及支护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本文以湖北某高层住宅楼的基础设计为例,介绍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和筏板基础的设计方法。 2筏板基础结构设计 2.1 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1层,地上17层,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土分布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素填土层,厚度1.7~2.6m; ②粘土层,厚度6.4~7.1m, 标贯击数为15~17击; ③粉质粘土层,厚度2.7~4.0m, 标贯击数为10~11击;④粘土层,厚度2.6~19.8m, 标贯击数为12~17击; 2.2 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不同,筏形基础可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与梁板式筏基相比,平板式筏基具有抗冲切及抗剪切能力强的特点,且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宜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本工程基础占地面积为1142m2,总荷载为210792KN,即要求地基平均承载力为185kPa。从地层剖面分析,地下室开挖后板底标高下的土层为硬-坚硬状粘土,标贯击数为15~17击,经深度及宽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可满足要求。地基的验算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方面,对于高层建筑,变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本工程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 高云鹤

研究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运用要点高云鹤 发表时间:2019-08-27T08:50:31.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高云鹤[导读] 高层地基的处理效果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重视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中冶华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81 摘要:在高层的建筑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我国高层的施工技术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于不同建筑的地基需求应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高层地基的处理效果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重视地基处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地基基础的相关概念 通常情况下,地基是指支撑建筑物的岩石或者土体,一般位于建筑物的最底层,其中地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地基,一种是人工地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天然地基不需要人为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且承受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而人工地基就是通过二次加工处理形成地基,这种主要是针对地质存在问题的地基。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建筑物的承受能力,避免建筑物出现变形等问题,地基基础的作用就是将承载的压力传送给地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当前的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浅基础进行施工,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量,还可以将施工过程简单化,避免建筑物出现沉降的问题,保证建筑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整合各项数据信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质量。 2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与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地基的选址问题 在建筑地基处理的实际过程中,现场的土层和地形影响着地基的质量问题,在选择地基场址的时候,应该分析考虑土层的类型和地质情况,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建设场址,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因此,高层建筑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和地质情况良好的地段,当无法避免时,应进行专门论证研究后再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 2.2地基强度不够稳定性差 由于城市的建筑物比较密集,高层建筑也比较多,建筑物的层数增多加大地基的压力。城市的地基处理的过程中施工的面积比较小,因此地基的建筑强度比较差,稳定性也不足。 2.3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的程度大 建筑的层数越多,土层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因此,高层建筑就比多层建筑就产生更大的沉降。尤其是建在软土层中的高层建筑,更要做好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措施,来满足建筑的结构安全及地基沉降变形要求。 2.4控制地基的渗水量 地基的渗水量和地基的控水能力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如果这两个因素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就会造成土层的水分流失现象,从而破坏整个高层建筑地基的结构。 3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运用要点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需要做到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开始前清理施工现场,避免原有建筑物、电线杆、地下管道对地基建设工程造成影响。同时,施工人员需要选择密布群桩作为桩基,这样便可以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性,同时打桩机等施工设备便可以稳定行走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也可以对施工设备进行更好的控制。 3.2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 地基的抗剪强度指的是抵抗施工操作产生剪切力的能力,这一数据会受到地基环境的影响,但是地基抗剪强度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这是因为地基会受到受侧向土的压力影响,这样一旦出现了建筑物超载情况,地基结构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斜,进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地基问题,如地基隆起、边坡失稳等问题,进而影响高层建筑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需要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这便需要施工人员从地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每项施工环节,充分考虑到多种地基处理建设技术,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进而提高高层建筑的应用效果。 3.3提高现场放线定位的准确程度 在进行定位桩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施工方格网来确定控制线,同时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来确定桩位轴线与尺寸。在完成桩机定位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桩位进行再次检查,避免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同样,水平点的确定也需要结合施工图纸,以此来确定每根桩基的标高并对其进行记录,同时需要记录的还有桩顶与桩端等数据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地基施工工程的顺利有效进行。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现场放线定位的准确程度,还可以选择设置两个及其以上2个不受沉桩影响的水准点,以此来做好全面放线定位工作,全面确保定位操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3.4完善基坑支护体系 目前,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完善是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要点之一,无论是土方开挖还是地基填筑操作,目前都存在较多问题,并且不同地区在深基坑支护体系建立上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同,这便为深基坑支护体系完善工作的进行造成了问题。在目前的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体系施工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方式是钢板桩支护方式,此方式可以确保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护体系,充分发挥了支护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地基沉降。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开展深基坑支护体系建设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布局分析,以此来确保支护体系的完善程度和连续性,这样才能构建出完善合理规范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做到对深基坑支护体系的真正完善和规范应用。在深基坑支护体系得到了完善之后,高层房屋建筑地基深度不断增加的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赵锡宏

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 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理论——工程实践是检验设计理论的标准 同济大学赵锡宏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巢斯

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 提要 ?根据上海60层的长峰商场,66层的 恒隆广场,88层的金茂大厦和101层的上 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的实测桩箱和桩筏基础 变形以及正在建造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 的计算变形分析的宝贵数据,论证超高层 建筑的桩筏基础不是刚性,不宜继续采用 刚性偏心受压的公式计算桩顶的反力; 阻 尼器或深埋桩筏基础对风载影响桩顶反力 进行宏观探讨. 此外,对桩筏基础设计提出 一些建议,试图构成桩筏基础设计理论与 方法的蓝图。 提要

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 前言在上海,近十几年来,高层建筑飞跃发展,见图1。 图1 上海高层建筑的今昔比 前言

前言 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 ?在中国土地上,拥有508m高的台北-101层 (Taipei-101)高楼和492m高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SWFC)的高楼,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565.6m高121层的上海中心大厦 (Shanghai Tower)正在建造中,这样,与旁边88层的金茂大厦(Jinmao Building)和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将构成三足鼎力逞天下的 英姿,又是中国人的骄傲,见图2。

your name your caption here 左为上海环 球金融中心 中为金茂大 厦 右为上海中 心大厦 图 2 上海的三幢超高层大楼 前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