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

常见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

常见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
常见疾病的推拿按摩治疗

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背肌劳损

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经常会感到背部酸胀疼痛,劳累以后或阴雨天症状更加明显,这就是我们讲的背肌劳损。本病病人自觉症状比较明显,有时还有背部沉重感,仿佛背着很重的东西,体检时,局部的压痛较轻,没有特殊的体征。本病推拿治疗效

果理想,如配合练功,疗效更佳。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点按肩井、大杼、肺俞、心俞、天宗、委中等穴,每穴半

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背部使用滚法,用力要大,约10分钟,再用拇指由上向下弹拨

脊柱两侧的肌肉,然后局部使用快速的掌根揉搓。

(3) 理筋:患者坐位,医者在背部使用肘平推法3~5次。

(4) 结束手法:患者坐位,医者在其背部使用由上向下的直擦法,或由左向右的横擦法20

颈椎病

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或有过颈部损伤史者更为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臂或胸部疼痛、麻木,甚至出现肢体功能失常,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和工作。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肩井、极泉、天宗、曲池、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然后用拿法拿肩部、上肢部,特别是拿肩井、风池和极泉穴,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部的两侧肌肉,约5分钟。

(3) 活动颈部:患者坐位,做颈部的摇法和拔伸法,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患者

感到舒适为度。

(4) 舒筋:在颈根部、肩部两侧使用侧掌叩法,在肩部和上肢使用搓法,在手指部使用捻

法和拔伸法,操作2遍。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关节活动减少,以及肩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或者是外伤、受寒后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疾病。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肩髃、肩前压痛点、肩后压痛点、天宗、曲池、合谷,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坐位,医者站其侧,首先在肩部、肩前、肩后三角肌处使用滚法,然后再

捏拿肩部、上臂部共10分钟。

(3) 被动活动:首先使用肩关节摇法,尽可能使肩关节活动到最大限度。

(4) 结束手法:在肩部、上肢部用搓法操作3遍,再使用抖法,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急性腰扭伤

患者在搬抬东西时,腰部扭了一下,感到腰部疼痛,转动困难,甚至觉得下肢发软,腰部发空,走路困难,经确诊为急性腰扭伤,即可进行按摩治疗。

(1) 点穴: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委中穴,以患者自觉双下

肢酸胀为宜,操作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俯卧位,在腰背部使以揉法或按压法,操作约10分钟,并用拇指点按压痛

点1分钟。

(3) 活动腰部: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按住腰部,一手扳起对侧的肩膀,双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如图53),然后医者按腰之手扳起对侧大腿,另一只手按在腰部,双手同时用力(如图54),医者站在治疗床的对侧,一手扶其双膝,一手扶起双踝,摇晃5~7圈,然后按压

双膝,使其尽量接近胸部(如图55)。

(4) 结束手法:在腰部使用横擦法约2分钟。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损伤,病发率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左右,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以从事活动量大的体力劳动者常见。踝关节扭伤,为副韧带的损伤,以外侧更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比较普遍。请注意,损伤2小时以内,在损伤局部请不要用手法。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局部肿胀明显时,可用拇指在局部和其周围进行揉动,然后再作拇指平推法,

由中央向周围推约3分钟。肿胀消退后,在局部可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摇动踝关节:肿胀消退后,在患侧踝部,使用踝关节摇法,以利于踝关节的活动。

(4) 结束手法:在患处使用大鱼际擦法,操作2分钟。

跟痛症

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主要由于骨刺引起,临床常见走路或站立时,感到足跟疼痛,负重时加重,休息后减轻等现象。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针灸、热敷、理疗等,如能配

合上推拿疗法,效果会更加满意。

(1) 点穴:用拇指点按承山、三阴交、解溪、太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小腿内侧下1/3至跟腱处,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然后再使用拿

法,重点拿跟腱处(如图62),操作3~5次。

(3) 理筋:在足跟部找出压痛点,用拇指在压痛点上点揉3分钟,并从压痛点处向足心处

用拇指平推10次(如图63)。

(4) 结束手法:在跟腱两侧使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由于遭受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走路时可见身体斜向一侧,多反复发作,延续多年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推拿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效果,注意急性期(3个月)内不要卧硬板床休息,不宜练功,如果配合腰部的牵引,效

果会更好。

(1) 点穴: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或肘部点按肾俞、十七椎、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

承山等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患侧和健侧腰背部及下肢后侧使用滚法,约10分钟;再由上向下在腰背部使用掌按法3遍,在腰部掌按时,要加大力量,如果患者形体肥胖,可弹拨腰背部肌肉。在臀部可用拳击法击50拳,并用拇指弹拨小腿外侧。

(3) 活动腰腿:患者俯卧,医者一手抱住患者双大腿,一手按住腰部,两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反复3次(如图57)。令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屈曲,医者一手扶膝,一手拿踝,进行摇晃,然后扶膝之手用力按压膝部,使其靠近胸部,这样反复3次,再伸直患肢,努

力向上抬起。

(4) 结束手法:患者仰卧,医者双手握住患肢踝部,使用抖法。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本症一般多发于半蹲位急转身时,多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并有压痛,还可见到轻

度局限性肿胀。本病推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 点穴:用拇指点按血海、阴陵泉(膝下内侧,约在与阳陵泉穴直对的位置上)、三阴

交,每穴半分钟。

(2) 松筋:患者侧卧,伤肢在下、屈曲,健侧伸直,在伤侧大腿内侧使用滚法约5分钟。

(3) 舒筋:患者仰卧,伤肢伸直,在膝关节内侧由大腿至小腿使用掌平推法,10分钟。

(4) 理筋:体位同上,患肢的膝、髋关节各屈曲90度,术者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患处,另一手拿住踝部,并使患侧小腿做轻轻的旋转运动,然后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再使膝关节慢慢伸直,同时在膝关节内侧使用拇指捋法(如图58),反复操作3次。

网球肘

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网球肘。慢性劳损为本病的病因,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有的涉及整个前臂,在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端物困难。推拿治疗本病较为理想,但一定要注意休息,治疗期间应避免再次损伤。

(1) 点穴:用拇指点按压痛点、手三里穴、合谷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在肘外侧、前臂外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然后用拿法,使局部肌肉放松,

约10分钟。

(3) 理筋:术者一手拿肘部,拇指按住压痛点,另一手拿其腕部,按压痛点的拇指,首先弹拨局部5~6次,然后,拿手腕之手做旋转运动,然后屈肘,再将肘关节伸展(如图52),

反复2次。

(4) 结束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肘部,另一手掌按在患处,两手掌相对用力,使用搓揉

法。

偏瘫

偏瘫就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的后遗症。由于偏瘫的病人活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属带来了极重的负担。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

方法,对偏瘫有一定的效果。

(1) 滚患肢: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先施于患肢上侧,滚完前面后再滚后面;然后再用同

样方法治疗患侧下肢。上下肢操作完毕共需10分钟左右。

(2) 推头:患者取坐位,用一指禅推法由百会穴始分向四面推去,施于整个头部,约5分

钟(如图78)。

(3) 点穴:用拇指点揉或肘部点揉,施于曲池、内关、尺泽、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

每穴半分钟。

落枕

落枕是由于睡觉时姿势不正,或睡眠时颈部受风所致的颈部有僵硬,沉重,酸胀疼痛

的感觉,以致于颈部转侧不利。

(1) 点穴: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合谷、落枕穴,每穴半分钟。

(2) 松筋:首先在颈部两侧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拇指按揉约1分钟,再用手捏拿颈

部和肩部肌肉,约2分钟。

(3) 活动颈部:用手指按住患侧的肌肉,头部先作左右转动,再作抬头低头运动,最后再

作颈部环转运动,当转到某个角度出现疼痛时,手指立即按揉局部,头部继续转动。(4) 结束手法: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如图56)。双掌根相对用力,捏挤颈部,

并向上提起,反复1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咳嗽

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期反复咳嗽还会引起胸痛、心慌等病症。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治疗咳嗽的推拿方法,如法应用,可以使你的咳嗽早日痊

愈。

(1) 开肺门:患者仰卧或正坐,两手拇指分别在肺门穴揉捻(肺门穴在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各一)(如图64),以有酸胀感为度,并同时用双食指勾点天突穴(胸骨柄上缘凹陷处),持续用力,约1分钟。然后双手掌重叠,用掌根着力于膻中穴,缓慢揉动约半分钟。接着双手仍重叠,自膻中到剑突,向下擦法,约30次。

(2) 揉中府、云门:患者取上述体位,用拇指分别在双中府、云门穴处,各揉捻1分钟(如

图65)。

(3) 掐大椎: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向后抱拢头颈,用双中指轻掐大椎穴,约1分钟(如图

66)。

(4) 揉列缺、拿合谷:如果伴有疼痛、轻度恶寒症时,可用拇指揉列缺穴1分钟,拿合谷

穴1分钟(用一手拇指、食指相对捏紧另一手合谷穴)用力拿捏(如图67)。

(5) 擦背:患者正坐或俯卧,他人用擦法施于背部两侧膀胱经(如图68)约2分钟。

以上五种手法,可选择三种或三种以上使用,每次操作15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次(早起后,晚睡前)。对感冒、急性气管炎遗留的咳嗽效果较好,其它原因引起的,亦可缓解症

状。

呕吐

呕吐的原因很多,有中枢性、神经性、感染性、中毒性、药物性、肿瘤性、妊娠性等多种。其中,神经性呕吐是较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女性,其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多在生

气、大怒后发生呕吐,常伴有忧虑、失眠、健忘、体倦等症状。下面讲的推拿法,主要适用于神经性呕吐和急性胃肠炎、晕船引起的呕吐,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呕吐,也可减轻症

状。

(1) 急性止吐法:如果感觉恶心,欲吐或已吐,来势较急,可用下法。

① 掐内关、公孙: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内关穴,以局部发红、有酸麻胀感为度,约半分钟。取坐位,抬腿,以拇指用力掐按双公孙穴(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间)

(如图69)。

② 揉天突:用食指扣住天突穴,用力揉按约半分钟(如图70)。

③ 叩背法:半握拳,轻叩胸3~12脊柱两侧膀胱经约1分钟。

(2) 慢性止呕法:如为慢性呕吐,可用下法。

① 按中府、云门:患者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揉按中府、云门各1分钟(图见“咳嗽”

篇)

② 点揉或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用点揉或他人用一指禅推法施

于中脘、天枢各2分钟。

③ 擦腹直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己或他人用擦法施于两侧腹直肌,由上到下,约半

分钟(如图71)。

④ 提拿脊背:患者仰卧,他人由命门穴起,提拿脊柱两侧皮肤,直至大椎穴,重复操作20

余次。

髌下脂肪垫损伤

本病多由慢性积累损伤引起,以中年人为多见。临床常见膝关节下方疼痛,步行无力并且难以持久,突然伸膝时疼痛明显,髌骨下较饱满,摸之质硬而且有压痛等症状。推拿疗法对本病效果较为理想,如果坚持治疗,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1) 点穴:用拇指点血海、梁丘、足三里,每穴半分钟;点按膝眼,每侧2分钟。

(2) 松筋: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在大腿前面使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约3分钟。

(3) 舒筋:体位同上,医者用大小鱼际按住髌骨下缘处,进行环转研磨,3分钟。

(4) 理筋:患者仰卧位,患肢髋、膝关节屈曲,一手拿住膝关节,拇指按住膝眼处,一手拿住踝部,拿踝之手进行摇晃,同时按住膝眼处的拇指进行按揉,然后拿踝关节之手使膝关节屈曲,伸直。在伸直的同时,按膝眼的拇指用力向下按之,反复操作3~5次。

(5) 结束手法:在膝眼处使用大鱼际擦法,约2分钟,并在膝关节周围使以搓揉法。

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毛病,虽然一般的呃逆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可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如果呃声频作,就会影响他人,自己也很狼狈。如果您掌握了下面所讲的推拿手法,将使您或您的朋友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1)点攒竹:双拇指按压双侧攒竹穴,持续2分钟。在按压时,患者还可能再呃逆一次,但

一会儿就会好的。操作一定要够2分钟。

(2) 点列缺:用拇指点按一侧的列缺穴,约2分钟。要用力,使局部有胀痛的感觉。

(3) 弹缺盆:用食指或中指弹拨一侧缺盆穴内侧。以感到向胸部窜麻为宜,一般只需要弹

拨一下。

(4) 按膈俞:用拇指按压背部的膈俞穴或者附近的压痛点,持续2分钟。

注意:以上四种方法,可选用其中的一种,如果单用效果不明显,可配合应用。

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知道它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多喝水、多食、多尿、消瘦乏力。殊不知,它还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易患疮,反复尿路、肺部、胆道感染,周围性神经炎,下肢坏疽等。由此可见其危害之大。患此病后,必须控制饮食。近几年,用针灸、推拿治疗糖尿病的报导越来越多,现将其简单的操作介绍如下:

(1) 揉胰俞:患者取俯卧位,在胰俞(胸8椎旁开1.5寸)处,用拇指点揉法用力揉捻5

分钟。

(2) 揉肝俞、肾俞:患者取俯卧位,握拳用力在肝俞、肾俞处,各揉2分钟。

(3) 点揉中脘、天枢、气海:患者取仰卧位,以拇指点揉法分别在中脘、天枢、气海处揉

捻各2分钟。

(4) 揉太冲、擦涌泉:患者取坐位,先用拇指在双侧太冲穴处揉捻2分钟;再用鱼际擦法

施于涌泉,约1分钟。

月经不调

妇女如果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时间延后或提前,均为月经不调。经过一段时间推拿可

以使其恢复正常。

(1) 揉关元:患者取俯卧位,用手掌抵住关元穴,缓慢揉动2分钟。

(2) 揉小腹:见“腹泻”篇。

(3) 提拿脊背:见“呕吐”篇。

(4) 揉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揉法,分别在双足三里、三阴交穴处揉捻1

分钟。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常见病的推拿防治(二)

常见病证的推拿防治(二) 张振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落枕的临床表现、推拿治疗 2.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推拿治疗 3. 熟悉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注意事项 4. 了解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 内容介绍 1. 落枕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T_e 一、落枕 B_e 落枕是一种常见的颈部软组损伤,又称失枕。凡因颈项部肌肉劳损、扭挫、受寒等原因导致急性的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颈项强直、酸胀疼痛、转动失灵者都可称为落枕。 落枕轻者两三天可自愈,重者因为疼痛严重活动功能受限可以迁延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成年人若经常发生落枕,常为颈椎病的前期症状。(一)诊断 落枕大多有劳损、受寒或扭伤史,起病较突然,往往由于晨起后急性发病。 (二)临床表现 一侧颈部肌群酸胀、僵硬、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肩背部和头部,患者出现强迫性斜颈姿势。颈部屈伸活动受限,不能低头,不能仰头,旋转活动受限最明显。患侧肌紧张、压痛,肩胛骨内上角可能有压痛。有外伤或年长的患者,一定要拍X线片以排除骨折脱位和颈椎病。(三)病因 1.睡眠姿势不良。 2.不少患者因扭错或受寒引起颈椎周围肌肉的强直性疼痛。 3.落枕主要是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单纯性的肌肉痉挛,成年人若经常发病,常常为颈椎病的的前驱症状。 (四)推拿治疗 1.原则 以通筋活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主。 2.方法 (1)用拇指按揉肩井、天宗、肩中俞,以酸胀为度,同时让患者缓缓转动颈项,使肌肉放松。 天宗穴的按揉一定要轻揉,力量不要太重,因为天宗穴下面有很多大血管和神经管通过,手法过重会引起头部眩晕。 (2)小幅度捏揉颈项以及患肩,或弹拨紧张的肌肉,重点是压痛点,使肌肉逐渐放松。(3)滚颈项根部、肩背部、肩胛骨内侧缘的肌肉,进一步缓解肌肉痉挛。 (4)用按揉、弹拨、滚法的过程中,配合几次颈部的屈伸或左右旋转等被动活动,以改善颈部的功能。 (5)颈椎斜扳法,适用于颈椎、椎旁压痛明显和棘突偏歪的患者,可以纠正小关节的紊乱。让患者向患侧逐渐旋转,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颌,一手托住侧后部,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 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 1)脾土 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 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补肝经法,小儿食指螺纹面上旋推法。清肝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 3)心火 位置:中指螺纹面。 主治:高热和神昏、烦躁不宁、目赤、惊搐、小便赤涩。 临床应用,心经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时易惊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能清热泻心火,常用于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清小肠,青天河水等配伍应用。 补心经法: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作旋转推法。请心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泻心火法,在中指螺纹面上夹之。 4)肺金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咳嗽痰稠、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补肺经,则宜补益肺气,与补肾经配伍,用于治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与青天河水、退六腑等配伍,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肺经实热症。 操作,补肺经法,在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法。清肺经法,在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法,200~300次。 5)肾水 位置:小指螺纹面。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尿频、虚喘咳嗽。 临床应用,补肾经能补肾益脑,与揉命门、肾俞合用,能补下元,与补肺经合用,能养阴润肺,常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泄,多尿遗尿。

推拿科常见疾病诊疗方案201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的疾病。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中医观点: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况为以下几点:(1)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2)痰湿凝阻、经络瘀滞痰是机体发生病理变比的产物,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加上寒热燥湿等外邪因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停聚在机体某个部位,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这样又导致了人体出现新的功能障碍。 (3)跌仆损伤,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4)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西医观点: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二、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及分型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 临床表现: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精)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我最近看完了这个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视听教材《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 感觉很不错。但是每种病症都有好多推拿手法, 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太难记住了, 所以就把解说词记下来打印了一份, 这样等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去电脑上看视频了。现在发上来给大家共享一下。由于本人初学,专用名词上可能有错别字,请行家指正。 开天门:两拇指螺纹面交替从眉心推到前发际边缘 50次。 推坎宫:两拇指螺纹面分别从眉心推至眉梢 50次。 揉太阳: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太阳穴 50次。 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 100次。 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指面从小儿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 300次。 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腕横纹桡侧端(拇指那一侧推至肘横纹桡侧端 300次。 掐揉二扇门:用两拇指指甲同时掐掌背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跟交接处各 5次,再用食指、中指螺纹面按揉 50次。 拿风池:拇指与食指、中指指端相对用力,按压、提拿风池 10-15次。 退六腑:用拇指螺纹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肘横纹尺侧端直推至腕横纹尺侧端 300次。 按脊: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在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按揉 3-5遍。 按天突:用中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凹窝处的天突穴 10次。

推揉膻中:先用中指端揉两乳连线中点的膻中穴 150次, 再用拇指面从胸骨切迹(视频中就是从膻中向下向下直推至剑突 150次。 揉乳旁、乳根: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分别同时按揉乳外旁开二分的乳旁穴和乳下二分的乳根穴 20次。 擦膻中: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沿胸骨上下摩擦,以擦热为度。 擦肺腧: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面或小鱼际擦第三胸椎下旁开 1.5寸的肺腧至局部发热。 推太阳: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端从前向后直推太阳穴 50次。 黄蜂入洞:用食指、中指两指端在鼻孔下缘揉动 100次。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肺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揉中脘: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或中指螺纹面按揉脐上四寸的中脘 3分钟。揉肺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揉 50次。 揉肾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按揉腰部第二腰椎下旁开 1.5寸的肾腧穴 50次。 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向虎口直推 100次。 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指尖直推 100次。 清小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尺侧缘自指跟向指尖直推 100次。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在小儿腹部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 5分钟。 (注意:不同病症的按摩方向不一样。

常按摩五个部位能治百病

特区一:腹脐 腹脐养生关键词:消除腹部脂肪,防治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 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 养生关键词: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治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保健方法: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三:前胸 养生关键词: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保健方法: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擦摸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推拿治疗试题

一.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25题) 1. “按摩”一词首次提出于 A. 《肘后备急方》 B. 《黄帝内经》 C.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按摩经》 E. 《圣济总录》 2.麦氏征(又称回旋挤压)试验阳性,多提示 ( ) 。 A.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B.髌下脂肪垫劳损 C.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D. 退行性膝关节炎 3 有一患者晨起突然感到颈项部酸胀疼痛,牵涉项背部,活动不利。检查:胸锁乳突肌疼痛,项背部广 泛压痛, 此病为: ( ) A. 颈椎病 D. 前斜角肌综合征 8. 颈椎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易出现的颈椎病类型是 ( )。 B. 颈型 D.混合型 )。 B. 头晕,恶心,眩晕,视物不清 D.上肢或下肢麻木、酸软甚至瘫痪,步态笨拙 )。 B. 下肢屈伸法 D.以研磨试验方法 )锻炼。 A. 股二头肌 B. 股内收肌 C. 股四头肌 D. 半腱肌 12.治疗风寒型感冒,除基本治法外,可加上( ) A. 按揉心俞、脾俞,摩揉腹部 B. 按揉肾俞、命门 C. 按揉曲池、天突 D. 按揉风府、风门,推擦背部膀胱经 13.头晕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此 为( 型眩晕。 A. 气血亏虚 B. 肾精不足 C. 痰浊中阻 D. 瘀血内阻 14.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沉细,此为( ) A. 脾胃虚寒 B. 寒邪犯胃 C. 肝气犯胃 D. 胃阴亏虚 15.当颈过伸或转向某一位置时,出现眩晕、恶心等,甚至猝倒,可能提示( )颈椎病。 A. 神经根型 B. 椎动脉型 C. 交感型 D. 脊髓型 16.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以下不宜选用的是( ) A. 点拨镇痛法 B. 搓摩捻法 C. 理筋整复法 D. 滚揉舒筋法 17.腰椎间盘突出症,以( )之间突出最为常见。 A. 腰1-2 和腰 2-3 B. 腰2-3 和腰 3-4 C. 腰3-4 和腰 4-5 D. 腰4-5 和腰 5-骶1 18端坐伸膝试验引起患肢后部疼痛多提示 ( ) 损伤。 B. 落枕 C.颈肋综合征 4.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多提示 ( ) 。 A. 肩峰下滑囊炎 C.肱骨内上髁炎 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哪项不宜选A. 循经按揉法 C. 理筋整复法 6. 失眠的推拿治则是 ( ) 。 A. 健脾安神 B.养心安神 C. 温补脾肾 D. 平肝安神 7.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宜 ( A. 旋转复位扳腰法 C.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B. 神经根型颈椎病 D. 腕管综合征 ( ) B. 拔伸推压法 D. 搓摩捻法 )。 B. 横擦左侧背部 D.按揉章门、期门,拿血海 A.神经根型 C.交感神经型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出现的症状有 ( A. 颈部疼痛,手指麻木 C.头痛,胸闷,心慌,肢冷 10. 解除膝关节交锁的方法是 ( A.与麦氏征检查法相对的方法 C.直腿抬高并加强 11.半月板损伤早期,患者应当进行( 型胃脘痛。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 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 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 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 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 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 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 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 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 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 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调护: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 1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中医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向心脏方向推拿是补益、向四肢末端推拿是排泄、3岁以下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惊吓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宝宝一般是七大类疫病:惊吓、脾胃积食、发烧感冒痰咳、受风寒、肾虚、肝火、肺火。宝宝受到惊吓必积食、积食易高烧感冒。如无惊吓积食高烧、是受风寒、虚要疏风散寒温中解表推拿。 惊吓症状:山根处暗青、两个下眼皮发青、食指指根到手掌处有青筋越长越重、中指到掌心处有青筋。脾胃积食症状:两个下眼皮青或暗紫色、宝宝不知饥饱。 肝火症状:宝宝山根处有一根横的青筋肝火旺、青筋有向上斜肝火太旺。 肺火症状:脸蛋粉红。 1、惊吓推拿穴位:1.首先是总筋、2.小天心、3.五指节、4.耳后高骨、5.捏掐脊柱。 2、脾胃积食推拿穴位:如便秘首先是泄大肠、1.板门脾胃区、2.四横纹、3.一窝蜂、4.(推内八卦、 千万不要碰到心经、中指根下的离穴) 5.掐捏脊提脊柱、6.龟尾。 3、感冒发烧痰咳:1.推天河水、2.掌小横纹、3.小横纹、4.肺经、5.推内八卦、(退六腑.高烧不超 过39度不推拿)。 4、肾虚:掐肾顶、(补肾,小母指往里推)二人上马、掐捏脊提脊柱、一窝蜂。 5、肝火、肺火:推拿肝经--肺经络泻火、一定要向指尖方向推拿。同时需要补肾推拿效果更好。

【二人上马】 [位置]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操作] 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掐。 [功用]掐二马有清神顺气、宣散气血、利尿通淋。 [主治] 大补元气、补肾气、滋阴降火。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主治]鼻塞流涕。

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

一.循环系统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突出的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与中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液体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也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嗜烟等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要首先按压阳谿、合谷、落零五穴及整个血压反应区。手法是用力按压。用一根一束的牙签强刺,会获得更高的疗效。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保证血脉通畅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必须加选手心的心包区,手背的腕骨穴的按摩、刺激才奏效。 在体检或是定期检查时,如果医生说你的血压高,应立即开始做穴位疗法,用牙签刺激穴位,按摩穴位,很快

血压就出现下降。每天坚持治疗,血压会持续逐渐下降。按摩的穴位:腕骨、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谿。 低血压 通常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便为低血压,底血压者往往血管收缩力差,血流不畅。因此,血液不能流到毛细血管的每个角落,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从而出现低血压特有的症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耳鸣等。 具体治疗方法:在治疗低血压时,需选择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心经、心包经及与心包经关系很密切的三焦经上的穴位。取手腕掌侧的神门、大陵穴,手背的阳池、中渚穴,这四个穴位都是治疗低血压很有效的穴位。 另外,还可加取手心的心包区和手背的血压反应区,这两个区带也是治疗低血压敏感区。常时间慢慢按揉、轻捻搓。刺激要领是柔和而轻松。 按摩的穴位:血压反应区、中渚、神门、大陵、心包区、阳池。

二.消化系统 便秘 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的。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定会引起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具体治疗方法:请您伸开五指试试,用力撑五指,也许会感到中指和食指间胀痛吧,胀痛部位是第二间穴,该穴利于通便,伸五指这里出现胀痛,就是反映便秘的症状。按压第二间穴。能促进通便,在按压揉搓该穴的同时,加揉食指的大肠穴和手碗的神门穴。 只要揉到好处,即使是顽固的便秘,也能很快治愈。 按摩的穴位:第二间神门大肠。

五种常见病的穴位按摩治疗方法

五种常见病的穴位按摩治疗方法 一、肩周炎 又称“肩凝症”,古称“漏肩风”、“五十肩”。是多发病。 病因:多因漏肩贪凉,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淤滞关节所致。 症状:肩关节酸痛,活动则痛剧。活动受限,抬举不能等…… 主治穴位:肩髃、和谷、后溪、肩贞、肩井、天宗、曲池 手法:摩肩、点穴、运肩、松肩 步骤:1、术者用双手掌在患肩分推,对揉,以达温热为好 2、术者双手手指在患肩施以揉拨法 3、双手手指拿肩(以三角肌为重) 4、动法:患者前屈,内旋位。肘屈曲令手尽力伸向健侧肩至最大限度,术者站于患者背后。术者双手握患者手腕,顺其势将患臂向内牵拉,可听到“咔嚓”的筋撕裂声,手法结束。 5、最后术者一手扶肩,另一首握前臂做肩关节的前后旋转动作数十次。 注意事项:1、患者有粘连及动作障碍者,多用拨法。 2、因受风者,多用搓法 3、由于筋脉受损,淤血内阻,经络不通者,用弹筋拨络法。 4、肩部或其他部位疼痛较重者,多用按压法和取远端点穴法。 5、有炎症者,用揉法。 6、气血不足者,加点足三里穴和气海穴。 7、肝肾津液亏损者,加点肝、肾俞穴。 二、胃脘痛,简称胃痛 病因:长期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喜事辛辣,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情志不畅,气机逆乱,肝邪犯胃,劳累受寒,劳累过度等。 症状:上腹部疼痛为主,在背部从膈腧到胃脘部之间俞穴出现疼痛,痛及两肋,暖气吞酸,口苦,肝气犯胃,胃脘隐痛,神疲乏力,脾胃虚寒等。 主治穴位:脾俞、胃俞、肾俞、大椎、肩井、肝俞、胆俞、手三里、内关、外关、和谷、中脘、章门、气海、神阙、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庭、阴陵泉、阳陵泉。 治疗步骤:1、按揉脾俞、胃俞、手三里、三阴交各三分钟,摩中脘穴五分钟,揉擦掌门穴两分钟,拿内、外关3—4次,拿揉和谷三分钟,拿按足三里三分钟,每日按一次。适用于慢性胃痛。 2、胃脘胀痛,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暖气泛酸,情绪变化加剧着,加拿肩井、阳陵泉、阴陵泉,揉肝俞、胆俞,揉章门,点按太冲。 3、胃脘隐隐作痛,揉按痛减。温喜热饮食,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者。加擦大椎,揉气海、天枢、神阙,揉按肾俞。 4、胃脘烧灼,痛无定处,午后或空腹痛显,进食痛缓。加拿阴陵泉、阳陵泉,点按内庭,掐揉人中。 5、如背部有压痛区,以推压痛区为主。推脊疗法。手法以按揉为主。用大鱼际或者掌跟或前臂附着于穴位,用腕关节转动回旋来带动掌跟、大鱼际,用肘关节旋转带动前臂,手法由轻到重。

几种常见疾病的理疗举例

几种常见疾病的理疗治疗 颈椎病 ●理疗目的: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及减轻压迫,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椎的血液 供应和营养状态,镇痛和缓解肌肉痉挛,延缓和减轻椎体和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增生过程,增强肌肉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改善全身代谢和植物神经功能。 ●牵引疗法 ●干扰电流:差频0-100Hz, 50-100Hz,各10分钟。 ●微波、超短波:微热量或温热量。 ●直流电离子导入:碘离子或陈醋离子导入。 ●超声波。 急性腰扭伤 ●理疗目的:镇痛,解除肌痉挛,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防止粘连, 恢复腰部功能。 ●电兴奋 ●超短波:无热-微热量。 ●干扰电:差频90-100Hz, 50-100Hz,各10分钟。 ●正弦调制中频 ●TENS ●激光: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 ●超声波:0.75-1.25W/cm2 ●红外线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理疗目的:减轻症状,消肿止痛,防止及缓解粘连。 ●温热疗法+低频脉冲:适用于早期病人 ●蜡疗+超声波:适用于后期病人 ●超短波或微波+低频脉冲:适用于病变处明显肿胀,伴有炎性反应时

●TENS:耐受量 ●音频:耐受量 肩关节周围炎 ●理疗目的:积极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及代谢,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缓 解肌痉挛,减轻疼痛症状,延缓病变的发展,改善粘连状态,恢复关节功能。 ●早期是消炎,消肿,止痛 ●短波、超短波:无热量—微热量 ●微波:无热量—微热量 ●音频 ●晚期在于恢复关节功能为主要目的 ●直流电离子导入:5-10%碘化钾阴极导入 ●干扰电:差频50-100Hz10分钟,0-100Hz10分钟 ●TENS ●推拿 ●医疗体育 骨关节病 ●理疗目的:主要是解除疼痛,消除机械性炎症,恢复关节功能,防止病变的 进一步发展。 ●直流电离子导入:陈醋离子导入 ●超短波、微波:温热量 ●干扰电流:差频90-100Hz,50-100Hz,各10分钟 ●磁疗 坐骨神经痛 ●理疗目的:止痛,消炎,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防止肌萎缩。 ●干扰电:差频0-100Hz, 50-100Hz,各10’ ●超声波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常见病的中医理疗及饮食疗法

保证原创精品已受版权保护 常见病的中医理疗及饮食疗法 感冒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平时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正气充足,能够破解致病因素对人的侵袭。而当生活无规律,如起居不定,经常加班熬夜,不能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甚至淋雨、遭风袭及超负荷工作时,人的体表抗御外邪的能力会下降,风邪乘虚而入导致感冒。 中医还认为,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是有一定规律的。当破坏了自然的规律时,比如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下雪不下雪等,就会造成感冒等传染病流行。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将至不至,必有瘟疫流行”。所谓瘟疫,就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等。所以说,气候无常也是感冒的一个诱因。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多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而暑湿感冒多见于暑天。但为什么同一季节、同一地区有的人感冒,有的人不感冒呢?这与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精神状况、平时是否注意养生有关。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也就是说,人体抵抗力强,各种致病病菌就不会得逞,而人发病之时,就是抵抗力下降之时。 如何预防感冒 1.饮食要合理,不要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过食辛辣。偏食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致使抗病力下降。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使内热产生,尤其是儿童,大多是因饮食不合理致内热外感而发病。 2.生活规律,多饮水。生活规律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有的人经常加班工作又没有得到及时的休整,长此以往则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轻则经常感冒,重则患上其他慢性病。多饮水可以预防感冒,这是因为身体通过水液代谢,可以排出体内一些毒素,减少毒素蓄积而降低生病几率。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视天气增减衣服也非常重要。每天晚上用盐水漱口,常喝茶同样可预防感冒。保持个人卫生也很关键,如饭前、便后要洗手。 4.加强体育锻炼。这要因人而异,如老年人以散步、打太极拳为主,中年人以散步、慢跑为宜,青少年可打球、跑步、爬山等。通过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的机会。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 第一节颈椎病 一、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二、施术部位:颈肩部及受累肢体。 三、时间与刺激量:每次15~20分钟,1~2日1次,刺激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体位: 颈型颈椎病:可取坐位或俯卧位。 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取俯卧位和仰卧位。 五、操作流程 1、拿捏颈项: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2~3分钟。 2、滚颈肩部:用滚法放松颈根、双侧肩部及上背部,以全面放松斜方肌为重点,力量要深入,不可在皮肤上搓动,以防搓伤皮肤,一般做2分钟即可。 3、拨揉项韧带:用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4、点揉颈项膀胱经:用拇指点揉1~7颈椎棘突旁开1.5~2寸处的膀胱经路线,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 5、点穴:用拇指点按颈肩部重点穴位,包括风池、安眠、完骨、风府、哑门、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肩井穴,时间各30秒。 6、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以右侧为例,医师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0左右,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六、分型施治 1、颈型:着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肩井穴。 2、神经根型:拿揉患侧上肢,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或极泉下),点按缺盆穴(臂丛神经阻滞)、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最后牵抖患侧上肢2~3次。 3、交感型:着重点按内关、风池、安眠、完骨等腧穴。 4、椎动脉型:推桥弓3~5遍,加点按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风池、太阳、合谷、听宫等穴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