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128在“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印版)

100128在“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印版)

在“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

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沈瑞卿

(2010年1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回顾总结武进生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隆重表彰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2006年3月,区委、区政府发出了“百万人民齐动员,誓把武进焕新颜”的动员令,武进从此驶上了生态创建的快车道,“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区”创建实现了“三级跳”,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实现了“满堂红”,各类“绿色细胞”创建实现了“花满园”。我们在赢得了一座座奖杯的同时,更赢得了百万人民称赞的口碑。如今的武进,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把“绿色现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绿色政绩观”作为干部的考量,把“绿色执政力”作为提升的重点,强化重大事项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估的“第一审批权”,率先执行环保考核分值两倍于GDP考核分值的评价考核制,严格实行年度评优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形成了贯穿于决策、管理和执行全过程的“生态行政”制度体系。同时,我们注重通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来聚人心、增合力、快推进,不断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把全社会的热情和

激情,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生态建设上来。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区委、区政府靠前指挥,现场督战;各镇、开发区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各机关部门勇挑重担,协调作战;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主动投入;广大群众激情高涨,积极参与,“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算是现代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广泛共识。如今的武进,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日益强化。我们把生态创建作为提升武进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的生态创建机制,全区上下“千军万马抓环境,众志成城创生态”的生动局面全面展现。四年来,全区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达109.6亿元,2009年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达到3.5%。我们强势推进“污水处理、废物处臵、废气控制、节能减排、城乡绿化、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建设,1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100个村污水集中处理点先后建成投运,固体废弃物处臵平台初步搭建,废气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新增绿化面积近10万亩,为前20年的总和。我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中心城区“五河整治”

[1]、“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2]、“镇村环境综合整治”、“128环境综合整治”[3]、“五化三有”[4]、“三清一绿”[5]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们重点开展水环境整治,用三年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三条主要入太河流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达到四类水标准,其中漕桥河水质提前三年达到省入太河流水质目标;四年共清理太湖淤泥3.8平方公里、86万方,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西太湖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展开,退田还湖工作按照规划加快推进,湖面清淤4.8平方公里、150万方,拆除围网5.4万亩,西太湖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累计共清理河道

528条、951公里,清理村庄河塘10457处。我们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建设活动,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成为“生态村”,超过一半的社区成为“绿色社区”,129所学校成为“绿色学校”,144家企业成为“环境友好企业”,560家企业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一个个“绿色细胞”在武进大地生根发芽、绿意盎然。如今的武进,节能高效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紧紧围绕“一产调优增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总体思路,以“八大园区”[6]为载体,以“五大产业”

[7]为龙头,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重点打造“绿色经济”。我们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比重,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特色农业,目前,全区三品种植面积超过44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已达31.8万亩。我们重点打造现代新型工业,围绕“压缩、调整、集中、做强”的方针,积极鼓励高科技、无污染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度大幅提高,从2006年起,所有新办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园区,2009年各类园区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已达72.5%,两个省级开发区均创成了省级生态园区。以“五大产业”为代表的低碳工业蓬勃发展,去年五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1%。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持续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四年来,累计关停污染企业和项目845个,实行排污提标改造企业926家,161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均减少了50%以上。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武进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培育了中天钢铁、鑫瑞特钢、天香集团等循环经济典型,建成了淹城森林公园等一批服务业循环经济示范点,投入15亿元建设了中国〃常州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城

区“退二进三”为发展方向,强化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一大批重点服务业市场蓬勃兴起,业绩喜人,四年来全区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了30%,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如今的武进,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赏心悦目。四年前,武进虽号称江南水乡,却河水黑臭难见鱼虾,绿化量小不成气候;虽扼守沪宁中枢,却道路狭窄通行不畅,基础设施明显滞后;虽属于发达地区,却城乡面貌乏善可陈,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四年的生态创建,武进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改善,武进的环境面貌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大提升,武进的整体形象迎来了改天换地的大变样。如今的武进,全区森林覆盖率比四年前增加了8.7个百分点,达到20.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四年前增加了30天,达到了342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四年前上升了28.9分,达到了86分。充满活力的现代城、花果飘香的新农村、清新秀美的太湖湾、碧波花海的西太湖、绿意苍翠的古淹城以及一块块休闲绿地、一汪汪清澈水面、一个个生态园区、一条条绿色走廊,共同勾勒出一幅“花都水城,诗画江南”的唯美景致。在最新一次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的“公众对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中,武进的满意率达到了98%,名列全省前茅。

我们深深感到,近年来武进的生态建设历程,是百万武进人民改天换地、再造山河的伟大实践,是武进生态建设史上最为壮丽、最为感人的宏大史诗,它所反映出的是现代武进着眼长远、科学发展的生动写照,所反映出的是各级干部争先进位、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所反映出的是广大企业家勇担责任、砥砺奋进的时代风格,所反映出的是百万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优良传统。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省市各级领导的殷切期盼,凝聚了所有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折射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力量。尤其是今天受到表彰的82个先进

集体、70位先进个人,你们都是武进生态建设事业的有功之臣,你们为武进建设发展吃的苦、出的力、淌的汗,将牢记在百万人民的脑海心中、驻留在绿色武进的每个角落、记载在武进发展的光辉史册!在此,我代表百万武进人民,向所有为武进的生态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集体个人,向长期以来始终关心支持武进生态建设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生态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国家生态区”的牌子我们虽然已经顺利摘下,但建设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建设仍将是我们执政的重点、工作的要点和考核的关键点。下面,我就加快推进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要高瞻远瞩明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的高级文明,是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理智选择,是人类文明从农耕社会的黄色文明到工业社会的黑色文明再走向生态社会的绿色文明的最终归宿。从改善生态环境到建设生态文明,看似只有一小步,实质上凸现了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对于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从党的十六大把生态环境改善确定为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到2003年国务院提出21世纪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逐步清晰。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命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升华完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过去几百年,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几

乎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如果不吸取前车之鉴,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不仅我们所追求的科学发展将步履维艰,甚至现有的发展成果,也会因将来过高的治理成本而前功尽弃。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就是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协调发展,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和共处共融,就是强调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与自律,这些主要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高度吻合,因此,生态文明观根植于科学发展观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2、生态文明建设是争先进位的当务之急。当前的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生态环境、和谐程度等综合实力的比拼,特别是生态文明水平与区域综合实力的关联程度正越来越高。从去年中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情况来看,名列前茅的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时,当综合实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升。实践经验表明,从环境恶化到环境优化的发展过程,一般在人均GDP五千到一万美元出现生态拐点。目前我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已处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时期。放眼周边地区,苏南第一方阵的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太仓和我区都已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区)。与上述地区相比,我们在生态建设的“赛跑”中,虽然这几年大步赶超,已经缩小了差距甚至达到了齐头并进的地步,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有些方面基础还不牢固,难点仍然很多,必须用强劲的“途中跑”和全力的“冲刺跑”来快步前进,切实增强“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紧迫感,以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起点、严要求和快推进,积极增创区域竞争的新优势,牢牢保持住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一方阵的领先

地位。

3、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粗放式增长,就像建造在沙滩上的高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只有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才具有牢不可破的强大后劲。回顾历史,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当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提供动力的煤炭石油越来越贵,曾经清澈的江河湖泊越来越黑,维系这种发展方式的资源支撑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特别是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给传统产业又一次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把发展的方式从环境的捆绑中挣脱出来,从资源的束缚中突破出来,从传统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以最短的阵痛搏取最美好的未来。早晚都要丢掉的东西,晚丢不如早丢,丢了毫无牵挂、一身轻松,丢了可以大刀阔斧、义无反顾,丢了才能把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之剑”握得更紧、抓得更牢。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地、尽快地、高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争取早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4、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制约的明智之选。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是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一大筹码,可谓破解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发展的瓶颈制约是每个地方都绕不开的难题,当大家手中可打的牌相差无几的时候,谁能握有一张王牌,谁就能决定胜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王牌,因为吸引投资的政策是有底线的,但吸引客商的环境是没有上限的;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有限定的,但生态的生产方式是潜力无限的。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哪个地区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就拥有了比别人更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就占据了要素资源争夺的有利地位,就拓展了可持续

发展的有效空间。事实证明,我们几年来的环保投入已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环境水平的提升换来的不仅仅是一大批荣誉奖牌,更引来了一大批领军创业的优秀人才,招来了一大批举足轻重的高端项目,成就了一大批引领发展的先进产业。许多客商坦言,之所以选择武进,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武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看中了武进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就是看中了武进在发展中体现出来的责任意识。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的“面子工程”,更是“脑子工程”、“金子工程”。

5、生态文明建设是泽被后世的惠民之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种几棵树、栽几盆花、铺几片草,更强调培养生态行为、实现生态生活、建设生态社会。武进的生态建设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广大人民群众现在不仅仅需要量的提升,更需要质的飞跃;不仅仅要满足现实的追求,更要表达对于未来的愿景。我们过去花那么多人力物力提升环境水平,其实是在还老债,因为我们曾经弄脏了祖宗留下的“一方净土”,“透支”了本应留给后代的“绿水青山”。我们现在全力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责任,就是要把生态文明成果作为社会福利让百姓享受起来,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千秋基业永远固定下来,把生态生活方式作为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不能满足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而沾沾自喜,也不能由于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取得了一些成效而降低要求,更不能因为未来的道路漫长艰难而望而却步,必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挑起所负的历史重担,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大的目标,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化作最强的动力,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当成最好的政绩,使武进生态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成为“幸福武进”建设中最闪亮的篇章。

二、要矢志不渝求实效,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征程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而

是修正工业文明的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长期过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基本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十大类五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观念、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等“六大系统”建设,在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同时,早日建成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文明区、幸福新武进”,牢固确立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

阶段目标是:

2010-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并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推广生态文明的道德观念、决策理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搭建起生态文明“六大系统”框架,基本形成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3-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适应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体系,生态文明“六大系统”建设趋于成熟,顺利通过“生态文明区”的国家级验收,一举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区”。

2016-2020年——继续与时俱进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运用战略的眼光、前沿的思想、创新的手段将生态文明“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推动到更高水平,创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武进生态文明品牌,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全面实现现代化,并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性贡献。

具体目标是:

生态观念牢固树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公民行动的生态文明三方行为意识体系有效建立,生态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全面体现,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到2015年,公众生态文明知晓率和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分别达到96%和80%。

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与环境高度融合,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工业园区集聚集约优势充分体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达到2:56:42,五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0%。万元GDP能耗低于0.7吨标准煤。土地利用产出指数达每平方公里7亿元以上。

生态环境加快提升——城镇污染治理成效不断巩固,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万元GDP排污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初具雏形。到2015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分。

生态人居特色彰显——城市设施功能全面完善,城乡生活差距基本消除,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花都水城”的典型人居环境得到广泛认同。到201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以上。

生态社会日益进步——人口结构规模适合、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社会发展程度趋近国际水平。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城乡社保综合参保率达99%以上,居民幸福指数达4.5,普遍感觉比较幸福。

生态制度长效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制度框架初步形成,生态与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全面融入政府行政体制、企业内部制度和公众行为规范,并成为实际行动。

到2015年,规划与重大决策环评执行率达10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保持在3.8%以上。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构建高效节约的产业体系。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唯一出路。要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产环保的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产业特色,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契机,科学划分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加强土地利用调控,加快推进“四集中”步伐,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工程;突出园区带动作用,努力实现“八大重点园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的有机结合、错位发展,切实形成武进大地“工厂成群,农田成片,居住成点,错落有致,井然有序”的空间规划布局新格局。到2012年,高新区、经发区要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要调优产业结构。按照“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强农业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提升服务业占比,最终形成二产带动、一三产互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局面。要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规模农业,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全力推进五大产业,尽快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影响小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到2012年,五大产业中要建成30个超10亿元项目,培育5家超百亿元的企业,建成10个超百亿元的特色园区。要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实现消费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延伸,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综合实力。

2、强化节能减排力度,切实转变资源依赖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8]、低碳经济[9]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修订完善《武进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尽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循环经济框架。按照工业、农业和生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努力壮大静脉产业[10],建立废物资源交换体系,加快形成一批静脉产业示范园。积极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幅提高全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切实形成多层次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要着力培育低碳经济。以实现产业结构、能源发展、技术支撑、生活方式的低碳化为目标,加快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广泛开展低碳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一批低碳经济示范小区和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单位,到2012年,建成低碳示范项目27个以上。要全力推进节能减排。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狠抓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居民生活节能,强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紧紧抓住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我区集聚发展的契机,大力推广和应用半导体照明,争取早日建成全国新光源应用示范区。到2012年,万元GDP能耗要控制在0.75吨标准煤以内。同时,要全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和矿山宕口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坚持城乡统筹方向,努力打造优美清新的人居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按照“城乡一体、全面对接”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供水、供热、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铺设接管、被撤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巩固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管理模式,加快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装机容量,努力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加强区域生态保育。切实加大滆湖重要湿地、滆湖饮用水源地、淹城森林公园、太湖重要湿地、横山公益林等5个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力度,确保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加快新孟河引水工程和新沟河退水通道建设,着力构建“四横五纵”水系框架[11],尽快实现全区水系全面贯通。要提升环境要素质量。以重点道路、重要节点、重点板块为突出口,以点源治理为切入点,以流域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工程,大力开展“入太”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大废气污染源整治力度,切实加强噪声污染治理,使全区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提升,努力营造出“蓝天碧水、宁静温馨、文明整洁”的城乡新形象。到2015年,全区水环境质量要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每年新增绿地达到1万亩以上。要构建生态宜居环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大力推进人文景观建设,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镇村环境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到2015年,全区人居环境舒适度要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形成舒畅的生活环境、融洽的人文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同时兼具的人居环境新境界。

4、营造生态建设氛围,不断提升绿色环保的文明素养。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根。只有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公民行动的生态文明三方行为意识体系有效建立,生态文明才能持之以恒地长久推进。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社区教育为平台,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着力构建武进特色的生态意识提升和生态道德教育体系。要以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传媒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十个一”系列宣传活动[12]和生态文明知识普

及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意识,努力使“个个都是生态建设先锋、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卫士”成为全区人民的共同追求。要积极推行文明消费方式。尽快出台绿色产品的激励购买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绿色采购[13]制度,积极倡导理性消费观念,使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流。努力培养广大市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积极开展“点滴节约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从买菜、点菜等日常生活琐事做起,让节约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追求。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全区各级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观、政绩观,真正使“保护环境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保护生态就是创造财富”、“破坏生态就是犯罪”等生态文明理念入心、入脑。通过高强度、大容量的宣传和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珍惜生态环境,自觉做“大自然的守法公民”。

5、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加快完善科学长效的生态机制。要建立生态行政机制。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决策环评和规划环评制度、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环保准入制度等一系列环保前臵审批制度,不断完善环保日常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和责权利相一致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环境和经济相挂钩的调控手段,强化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管理模式,有效形成信息畅通和决策负责的生态行政体系。要建立企业环保制度。积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提升企业环境信用水平,指导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产品认证,着力打造诚信环保企业。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完善环保激励机制,实施以奖代补

政策,对污染减排、循环经济、中水回用示范[14]、环保产业及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加大奖励力度,有效激发企业加强生态环保的积极性。要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尽快成立政府、企业、公众三方联动平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与标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众意见与建议等信息的畅通传达与共享,对法律法规中规定应当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实行信息强制公开,努力将环境信息方便、快捷、多渠道地传送给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企业决策者,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约束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要积极探索通过环保听证会、环境公益诉讼等多种形式,形成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监督。

三、要众志成城抓推进,切实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任务重、要求高。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要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已经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的要求,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各单位“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共同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进度、质量要求,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得到强有力的推进和深化。

2、要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合作、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进展督查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区、片、镇三级环境监管网络,在基层环保机构的组织设臵、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要确保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的落实,通过整合一块、新增一块、争取上级支持一块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创新治污设施建设运营机制,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3、要强化督查考核。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起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评价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单位成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创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动态管理,实行环境考核定期通报,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奖惩、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使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成为促进优化发展的有力杠杆。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采取执法检查、视察、评议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确保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同志们,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任务光荣艰巨、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肩负起新的神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不停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不断迈新步,继续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年年跨大步!

名词解释

1、五河整治:对位于中心城区的湖塘河、龚巷河、长沟河、里底河和大通河等五条河流实施截污、清淤、河道整治、杆线迁移、道路绿化亮化等五大工程。

2、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以区、镇(含开发区、街道)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和村级骨干企业为主,同时鼓励区内其他各类企业和区外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村庄整治建设村开展村企结对共建。

3、128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十路”、“两高”、“八河”环境综合整治,“十路”即常武路、青洋路、武南路、延政西路、淹城路、长虹路、新312国道武进段、239省道武进段、新342省道武进段、232省道武进段;“两高”即南北高架、沿江高速武进段;“八河”即武进港、武宜运河、太滆运河、漕桥河、永安河(含永胜河、东西十字河)、长沟河、潢河、黄桥港。

4、五化三有:“五化”,即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三有”,即有垃圾清运、污水治理、河道保洁、绿化管护等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开展村级事务、适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文体活动需要的公共服务中心;有乡村文化。

5、三清一绿:即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和村庄绿化。

6、八大园区:即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西太湖生态休闲区、春秋淹城旅游区、常州科教城、三勤生态园、武进农博园。

7、五大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

8、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

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9、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0、静脉产业: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静脉经济”、第四产业。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有机协调当今世界发展所遇到的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11、“四横五纵”水系框架:“四横”即北塘河、京杭大运河、夏溪河—武南河—马安河、北干河(湟里河)—太滆运河;“五纵”即新孟河—规划新孟河南线、扁担河—孟津河、武宜运河、采菱港—永安河、舜河—三山港—武进港。

12、“十个一”系列宣传活动:即掀起一场建设热潮,叫响一个建设口号,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开设一个电视专栏,创办一本生态文明专刊,开通一个专题网页,开设一个生态讲堂,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演出一场生态文明戏剧,组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

13、绿色采购:指政府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从而对生活的绿色消费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

14、中水回用:是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或生活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生产或生活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