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达标训练题

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008年6月《新华文摘》载文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我们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 .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只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会一帆风顺

D .科学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从哲学上看,下边漫画体现了

A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A .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 .

C .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

.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

5.语言是一种味道,人们依靠它传情达意;语言更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身影。问候语的变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社会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B .运动就是时时有发展

C .实践总要上升为正确认识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6.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漫画告诉我

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中,要达到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

A .全面的观点

B .能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前途光明的观点

7.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8.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9.一架热气球,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环境保护

科学家,他可以保护地球生存环境;一个是核专家,他可

以防止地球发生核战争;第三个是粮食科学家,他可以把

荒漠变成桑田。当热气球飞到高空之后,由于重量过重,

必须扔下一个人。问:应扔下谁?有一个小孩回答说,应

扔下最重的那个人。对此你怎么看?①正确,因为他懂得

创新,敢于解放思想②正确,因为他抓住重点③错误,因

为他答非所问④错误,因为他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10.右侧漫画《补》,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未必引起质变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蝴蝶的生命史为:蝶卵出生10天左右发育成虫,虫45天后变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后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她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

C.是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12.某市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计划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监管一条龙”。该市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体③注重整体内部优化组合④表明系统内有主次层次之分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特殊性表现出来

D.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14.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是《我和你》,从哲学角度看,正确处理“你和我”的关系要

①尊重人②主动关心人

③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④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6.温家宝总理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句话表明:

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③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避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④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7.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体现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8、爱因斯坦说过一段有趣的话:“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威,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这启示我们要有

A.反对专制的民主精神 B.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

C.无所顾忌的叛逆精神 D.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19、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0.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1.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报道和宣传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其目的在于

A.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B.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C.实现全社会价值选择的高度统一

D.鼓励人们献身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

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3.英国化学家戴维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这说明()

A.失败必然导致成功

B.在一定条件下,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

C.失败是成功的一半

D.失败和成功永远不能统一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据此回答24-25题

2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25.“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矛盾双方的对立总是有条件地存在 D.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 材料一、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直接海运、空运、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启动。过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将大大便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和平与统一。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省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

(1)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8分)

27.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依据。(12分)

2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1)请你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哲学依据。(8分)

情景二: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哲学道理?(4分)

情景三: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为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320个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雷勇等5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蒋敏等517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3)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10分)

参考答案:

1——5:CDBCA 6——10:ABBBA 11——15:BBCBA 16——20:BDDBB 21——25:BCBCB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符合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正确意识,能够促进海峡西岸地区发展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4分)(2)全国发展大局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互相影响。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为全国经济的发展乃至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作用。(8分)

27.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也不断地调整。(每点4分,观点3分,材料1分)

28.(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4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主要矛盾。抗震救灾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4分)

(2)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分)

(3)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4分)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6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

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但本质是正确的坚持了唯物主义这个大方向。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学科意义上的原子,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总体来说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赏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在历史观上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质正确同时也有缺陷不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进行简单定性。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关键在于理解这种精神是在人自身之内,还是在人自身以外。对该部分知识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古人的话来分析属于哪一种派别。常常容易犯错的如下: ①存在即被感知——某一事物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为人所感觉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似比如“我思故我在”、“心想事成”、“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里的“理”是客观精神。常见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气先”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类似举例,如“形者,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8、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这些观点是一种可贵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气)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 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 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9、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我、吾、人、心、感觉、感知、知觉) 客观唯心(上帝、神、理、理性、绝对精神)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1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2017届《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201612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12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2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科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或学说。) 2、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7、牛顿第二定律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不是世界观) 8、哲学“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看法是错误的。书本P9)9、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0、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具体、正确的指导方法。 (凡哲学都能给人们提供提供方法指导,不一定都是具体的、正确的) 11、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 1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问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②联系: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4)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③并不是说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这样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哲学并不等于真正的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例 1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B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例2.“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的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和下列表述一致的是:C A.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领域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基础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述: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组织答案时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做事遭遇╱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挠╱发扬……的精神╱ 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识别的关键词:办事情,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9、认识论3、唯物辩证法19)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9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9.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⑴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⑷从辩证法角度: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3)(共19条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最新版)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分为三大部分:总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总论:1、2、3课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 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又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其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进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的概念(世界观角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基本派别,二元论属于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点汇总 第一单元 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得本质与最普遍得规律,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总得瞧法与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得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就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就是包罗万象得与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得。 4、哲学就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与人生价值认知得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得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得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就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得关系。 6、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得第一方面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依据。 7、哲学得基本问题就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而不就是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得内容:一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二就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得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自得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 9、真正得哲学就是对问题得高明认识与解决问题得巧妙方法。【提醒】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得具体办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与唯心论得对立。 【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提醒】只有真正得哲学才就是自己时代精神上得精华。 12、物质决定意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提醒】实践得观点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首要得与基本得问题。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得观点。 【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14、自然界及其规律就是客观得,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得思维规律就是主观得。 【提醒】任何规律都就是客观得。 15、顺从自然就是防灾减灾得根本出路。 【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就是顺从自然。 16、自然界得事物就是按自己得意志行事得。 【提醒】自然界得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17、运动就是物质得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得变化之中。 【提醒】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就是物质固有得根本属性,不一定就是显著得变化。 18、运动就是有无条件得、永恒得与相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暂时得与绝对得。 【提醒】运动就是绝对得;静止就是相对得。 19、认识与改变规律就是克服困难得条件。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归纳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部分。 ★哲学主观题综合角度设问(具体原理见后)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31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分析1-9 3.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10-12 4.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13-31 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分析13-18 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分析19-21 7.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分析22-28 8.请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22-28 9.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原理分析29-31 10.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唯物论+认识论 11.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唯物辩证法 12.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2、3、4、5 13.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辩证唯物论的原理6 14.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认识论 15.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联系+发展 16.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矛盾观 17.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1-10 18.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原理分析1-4 19.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分析5-10 20.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或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