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动物资料

野生动物资料

野生动物资料
野生动物资料

前10个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一、野生华南虎:已有近30年没有野生华南虎生存的报告了,专家猜测已经灭绝。

二、白暨豚:近日只在浙江发现一只白暨豚的踪影。

三、苏门达腊虎: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四、北部白犀牛: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说什么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五、斯比克斯鹦鹉: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朱鹮

学名: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名:朱鹭红鹤鹮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

分类位置: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朱鹮属Nipponia

麋鹿体长约2米。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初生仔12千克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华南虎雄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根据猫科动物学家MAZAK 的研究,华南虎的条纹数量可能是中国所有亚种里面最少的。其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华南虎较其他虎种原始,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中华古猫。

华南虎的怀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两三头幼虎。一般情况下,体质弱的华南虎每次仅产1~3仔,体质好一些的每胎有可能会有2~4仔。产仔最高纪录:一胎5仔。华南虎母子

华南虎的人工繁殖始于1963 年的贵阳黔灵公园。1958年从贵州清镇捕获1 只野生雄性华南虎,于1963 年先后与1958 年从贵州长顺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和1959 年从贵州毕节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交配。两只雌性华南虎分别产下1雄1雌2只幼仔和1只雌性幼仔,38年来全国圈养华南虎共有122 胎产仔287 只,除32 只死亡外,存活雄体151只,雌体104只。在46 年的圈养中,华南虎共死亡250只。可以准确确定死亡年龄的有191只,其寿命之和为10179岁。记录的266 只幼体,在出生后30 天内死亡的有117 只,死亡率高达44 %;成体的死亡率在4-12岁时为4 %-5 %,超过13 岁的死亡率增大。有记录的最大年龄约24岁(雌体) 。该个体的谱系号为“25”,于1966 年在湖南野外捕获,当时约2岁,送到长沙圈养。1980 年转送到重庆,1982年又运到洛阳,于1988年6月9日死去,在圈养条件下生活了22年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它过朱鹮

学名:nippon

英文名:Crested Ibis

别名:朱鹭红鹤鹮日本风头鹮朱脸鹮鹤

分类位置: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鹮科Threskiornithidae

朱鹮属Nipponia

麋鹿体长约2米。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初生仔12千克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华南虎雄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根据猫科动物学家MAZAK 的研究,华南虎的条纹数量可能是中国所有亚种里面最少的。其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华南虎较其他虎种原始,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中华古猫。

华南虎的怀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两三头幼虎。一般情况下,体质弱的华南虎每次仅产1~3仔,体质好一些的每胎有可能会有2~4仔。产仔最高纪录:一胎5仔。华南虎母子

华南虎的人工繁殖始于1963 年的贵阳黔灵公园。1958年从贵州清镇捕获1 只野生雄性华南虎,于1963 年先后与1958 年从贵州长顺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和1959 年从贵州毕节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交配。两只雌性华南虎分别产下1雄1雌2只幼仔和1只雌性幼仔,38年来全国圈养华南虎共有122 胎产仔287 只,除32 只死亡外,存活雄体151只,雌体104只。在46 年的圈养中,华南虎共死亡250只。可以准确确定死亡年龄的有191只,其寿命之和为10179岁。记录的266 只幼体,在出生后30 天内死亡的有117 只,死亡率高达44 %;成体的死亡率在4-12岁时为4 %-5 %,超过13 岁的死亡率增大。有记录的最大年龄约24岁(雌体) 。该个体的谱系号为“25”,于1966 年在湖南野外捕获,当时约2岁,送到长沙圈养。1980 年转送到重庆,1982年又运到洛阳,于1988年6月9日死去,在圈养条件下生活了22年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濒危(E)

IUCN濒危等级:CITES附录I

国家保护等级:一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朱鹮又称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素有“东方宝石”之称,被世界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它过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在其他国家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数量正在增加。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

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对巢区的选择非常严格。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生活习性: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时,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凭头上的羽冠在微风中飘动,非常潇洒动人。飞行时头向前伸,脚向后伸,鼓翼缓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时,步履轻盈、迟缓,显得闲雅而矜持。它们的鸣叫声很象乌鸦,除了起飞时偶尔鸣叫外,平时很少鸣叫。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栓皮栎树等高大的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它的巢很像一个圆盘,十分简陋,外径73厘米,内径53厘米,深8厘米,距地面高度为5—20米。巢由树枝架成,里面垫以玉米杆、蕨类、细藤条、草叶及草根等,有时也利用旧巢。每窝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面是蓝灰色或浅绿色的,上面带有黑褐色的斑点。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需要28天。亲鸟在孵卵期间经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孵卵时缩曲着颈部或将头部盘起来,有时站立起来舒展翅膀,或者抖动身体。但巢中往往只有一只亲鸟,不孵卵的另一只亲鸟并不在巢边护巢,夜间则到其他树上去栖息。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上体被有淡灰色

的绒羽,下体被有白色绒羽,脚为橙红色。出壳后由亲鸟轮流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性急的雏鸟们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抖动着脖子,使食物尽快地吐出来。亲鸟在育雏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数为7—9次,随着雏鸟的迅速生长和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后期则增加到每天14—15次。喂完食物后还要帮助雏鸟清理粪便,方法是叼走巢底的树枝,使粪便漏到下面去,或者把沾有粪便的碎铺垫物叼到巢的外边,然后再叼来新的巢材和铺垫物来补充。雏鸟在亲鸟的精心哺育下生长很快,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了。性成熟的年龄为3岁左右,寿命最长的记录为17年。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去曾广泛生活在我国、朝鲜、日本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现在在其他国家早已绝迹,日本只剩下笼中饲养的3只,我国的朱鹮也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当时曾轰动世界。经过悉心保护,数量正在增加。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朱鹮天敌很多,乌鸦和青鼬常来争巢毁蛋,伤害幼鸟,所以它对巢区的选择非常严格。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生活习性:

朱鹮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主要食物有鲫鱼、泥鳅、黄鳝等鱼类,蛙、蝌蚪、蝾螈等两栖类,蟹、虾等甲壳类,贝类、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蚯蚓等环节动物,蟋蟀、蝼蛄、蝗虫、甲虫、水生昆虫及昆虫的幼虫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时,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凭头上的羽冠在微风中飘动,非常潇洒动人。飞行时头向前伸,脚向后伸,鼓翼缓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时,步履轻盈、迟缓,显得闲雅而矜持。它们的鸣叫声很象乌鸦,除了起飞时偶尔鸣叫外,平时很少鸣叫。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成年的雄鸟和雌鸟结成配偶,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栓皮栎树等高大的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这时它会用嘴不断地啄取从颈部的肌肉中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的色素,涂抹到羽毛上,使它的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等都变成灰黑色。它的巢很像一个圆盘,十分简陋,外径73厘米,内径53厘米,深8厘米,距地面高度为5—20米。巢由树枝架成,里面垫以玉米杆、蕨类、细藤条、草叶及草根等,有时也利用旧巢。每窝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面是蓝灰色或浅绿色的,上面带有黑褐色的斑点。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需要28天。亲鸟在孵卵期间经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孵卵时缩曲着颈部或将头部盘起来,有时站立起来舒展翅膀,或者抖动身体。但巢中往往只有一只亲鸟,不孵卵的另一只亲鸟并不在巢边护巢,夜间则到其他树上去栖息。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上体被有淡灰色的绒羽,下体被有白色绒羽,脚为橙红色。出壳后由亲鸟轮流将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喂养,性急的雏鸟们则争着把长喙伸进亲鸟的嘴里,亲鸟则使劲抖动着脖子,使食物尽快地吐出来。亲鸟在育雏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数为7—9次,随着雏鸟的迅速生长和对食物需求的增加,后期则增加到每天14—15次。喂完食物后还要帮助雏鸟清理粪便,方法是叼走巢底的树枝,使粪便漏到下面去,或者把沾有粪便的碎铺垫物叼到巢的外边,然后再叼来新的巢材和铺垫物来补充。雏鸟在亲鸟的精心哺育下生长很快,60天后就能跟随亲鸟自由飞翔了。性成熟的年龄为3岁左右,寿命最长的记录为17年。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六、袋翼蝠:目前的种群数量只有50到100左右,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北岸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上。

七、澳洲毛鼻袋熊:虽然没有考拉那么出名,但是这个小家伙已经没有多少同伴了,总共不超过100只。

八、鹿瞪羚:在2004年就已被列为濒临绝种的物种,在过去的十年间其数量下降了80%,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目前总数不超过100头。

九、伊比利亚猞猁:也被称为西班牙猞猁。它是国际公认的数量最少的中型猫科动物,目前仅剩不足120只。如果因为人类间各种无聊的原因,人们无法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它们极有可能将迅速灭绝…

十、野生扬子鳄:全国不足150条,同样比大熊猫更加稀有。扬子鳄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已有2.3亿年的进化史,在7000多万年前就基本“定型”,与国宝大熊猫一样有着“活化石”之称,但野生存活数量远比大熊猫少,且仅分布在安徽省境内43300平方公里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麋鹿体长约2米。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初生仔12千克左右。一般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在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雄性小麋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一般超过九个半月,而且每胎只产一仔,尚无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记载。

华南虎雄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根据猫科动物学家MAZAK 的研究,华南虎的条纹数量可能是中国所有亚种里面最少的。其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华南虎较其他虎种原始,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中华古猫。

华南虎的怀孕期约为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两三头幼虎。一般情况下,体质弱的华南虎每次仅产1~3仔,体质好一些的每胎有可能会有2~4仔。产仔最高纪录:一胎5仔。华南虎母子

华南虎的人工繁殖始于1963 年的贵阳黔灵公园。1958年从贵州清镇捕获1 只野生雄性华南虎,于1963 年先后与1958 年从贵州长顺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和1959 年从贵州毕节捕获的1只野生雌性华南虎交配。两只雌性华南虎分别产下1雄1雌2只幼仔和1只雌性幼仔,38年来全国圈养华南虎共有122 胎产仔287 只,除32 只死亡外,存活雄体151只,雌体104只。在46 年的圈

养中,华南虎共死亡250只。可以准确确定死亡年龄的有191只,其寿命之和为10179岁。记录的266 只幼体,在出生后30 天内死亡的有117 只,死亡率高达44 %;成体的死亡率在4-12岁时为4 %-5 %,超过13 岁的死亡率增大。有记录的最大年龄约24岁(雌体) 。该个体的谱系号为“25”,于1966 年在湖南野外捕获,当时约2岁,送到长沙圈养。1980 年转送到重庆,1982年又运到洛阳,于1988年6月9日死去,在圈养条件下生活了22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类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 长臂猿(所有种)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 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 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 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 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 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 金丝猴(所有种)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 扭角羚、马来熊 两栖爬行动物 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 鸟类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 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 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 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 遗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类保护动物名录 兽类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 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 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 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 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脚目(所有种)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两栖爬行动物 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 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 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 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 鸟类 角鸊鷉、赤颈鸊鷉、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 岩鹭、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鹳、白鹮 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 隼科(所有种)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 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 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 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 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 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 鸦鹃(所有种)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

野生动物的减少原因

大熊猫的减少原因 大熊猫的主食箭竹开花,一般有60年的周期,到时箭竹枯死,使其没有主食饿死;大熊的繁殖能力低下,出生时只有100多克,死亡率较高;适宜生存环境很少,分布地狭小。 金丝猴的减少原因 近年来,违法的滥猎,加上个人盗猎,再加上破坏性的森林砍伐,使得部分地区的金丝猴资源遭受严重损失,几百只的大猴群很难再发现了。像这样珍贵的特产动物,连一只都未出口过,却往往遭到了少数人的恣意损害,确实令人痛心。 白鳍豚 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江的渔民用一种铁钩钩鱼,那总钩很大,而白暨豚正好生活在那一带,所以经常被铁钩勾住头部,又因为它很脆弱,所以生存的几率很小,这是主要原因,我不同意楼上的,因为白暨豚世界上只有长江中下游一带有,长江中下游的环境不是很差,因为有渔民天天在那打鱼. 华南虎 华南虎濒临灭绝,实在是一个历史大悲剧。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持续进行的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种群遭受重创,一蹶不振。当时,政府宣布华南虎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战争,还组织专门的打虎队,由解放军和民兵协同作战,赶尽杀绝。例如,1956年冬,福建的部队和民兵捕杀了530只虎、豹。在这场运动中,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抚州捕杀了150多只老虎。1959年冬,贵州有30多头虎、豹遭猎捕。1963年广东北部共捕杀了17只老虎,雷州半岛也有17只被捕杀。1953年至1963年,有一个专业打虎队在粤东、闽西、赣南共捕杀了130多只虎、豹。在围歼华南虎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打虎英雄。 朱鹮 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问题是生存能力下降和幼鸟成活率低。” 褐马鸡 天敌动物: 1.巢被天敌损害高(达43.75%)。 2.被天敌捕食的个体。 ● 因为贸易被捕猎:褐马鸡的尾羽,是畅销国外的名贵 装饰品。 ● 栖息地破坏:保护区外有零星数量,农业及城市的侵占是其主要威胁,砍伐森林及放牧家畜导致栖息地退化。 ● 作为食物被捕猎:日渐最多的取卵为食者在保护区是个严重问题。扬子鳄 曾经在我国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生存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如今已成濒危物种,其减少原因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有区别的。黄河流域扬子鳄灭绝与栖息地生态恶化有关,而长江流域扬子鳄的减少主要是因古人稻作生产所致,此外气温变化和人类捕杀也影响了它的生存数量。 黑颈鹤 栖息地破坏、丧失和冬季缺少食物,使黑颈鹤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养鱼、灌溉、建坝和扩大耕地,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在若尔盖开沟排水改造沼泽已达140000h㎡;在青海湖、鄂陵湖一带修筑公路、建立渔场,人的活动十分频繁;云南大山包、长海子等地农民把沼泽中的草垡(海泥炭)挖去作燃料;这些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使沼泽遭到严重破坏。西藏中南部的黑颈鹤已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由于引进技术,农民由种植传统的大麦、春小麦和蚕豆,改种高产的冬小麦,当冬季冬小麦还未出芽时,黑颈鹤找不到食物;而且有些地方由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应急预案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应急预案 我乡地理位置特殊,多个村、组与云南接壤,加之地处长江上游水系发达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秋冬季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的风险极大,加之我国毗邻国家和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任在蔓延.为做好近期以鸟类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在我乡内发生和流行.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报告 各村村书记、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并落实开展辖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巡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或野生动物有疑似禽流感症状的,应当及时向乡林业站报告.乡林业站接到报告后,及时将情况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林业局,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疫情不扩散,协助做好死亡动物报检、现场消毒、封锁隔离和尸体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和野生动物种群安全.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强化公众对疫病防控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管理.有针对性的对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野生动物自愿管理,防止疫情人为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三)加强巡监.各村巡山护林员应加强巡逻,并做好巡山记录.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情况,应及时报告乡林业站. 三、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 (一)应急指挥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精神,切实抓好我乡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将立即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林业站,由林业站站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部门职责 1、乡政府负责指挥和组织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一旦发生疫情时,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并组织成立民兵应急预备队. 2、乡财政所应预算安排一定的紧急防疫资金,作应急队伍人员及村防疫员、防护用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的资金补贴. 3、派出所和乡综治办做好疫区安全保卫、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应急预案范文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应急预案范文我乡地理位置特殊,多个村、组与云南接壤,加之地处长江上游水系发达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秋冬季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的风险极大,加之我国毗邻国家和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任在蔓延。为做好近期以鸟类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在我乡内发生和流行。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各村村书记、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并落实开展辖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巡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或野生动物有疑似禽流感症状的,应当及时向乡林业站报告。乡林业站接到报告后,及时将情况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林业局,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疫情不扩散,协助做好死亡动物报检、现场消毒、封锁隔离和尸体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和野生动物种群安全。 (一)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强化公众对疫病防控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管理。有针对性的对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野生动物自愿管理,防止疫情人为

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三)加强巡监。各村巡山护林员应加强巡逻,并做好巡山记录。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情况,应及时报告乡林业站。 (一)应急指挥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区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精神,切实抓好我乡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将立即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林业站,由林业站站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部门职责 1、乡政府负责指挥和组织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一旦发生疫情时,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并组织成立民兵应急预备队。 2、乡财政所应预算安排一定的紧急防疫资金,作应急队伍人员及村防疫员、防护用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的资金补贴。 3、派出所和乡综治办做好疫区安全保卫、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4、各村组成立以村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实施辖区内野

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 动物名录(第一 批) 中兽纲食肉目犬科狼灵猫科椰子狸红颊獴食蟹獴猫科豹猫啮齿目鼯鼠科棕鼯鼠豪猪科豪猪偶蹄目鹿科毛冠鹿鸟纲潜鸟目潜鸟科红喉潜鸟鸊鷉目鸊鷉科凤头鸊鷉鹱形目海燕科黑叉尾海燕鹳形目 名学名 MAMMALIA CARNIVORA Canidae Canis lupus Viverridae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Herpestes javanicus Herpestes urva Felidae Felis bengalensis RODENTIA Petauristidae Petaurista petaurista Hystricidae Hystrix hodgsoni ARTIODACTYLA Cervidae Elaphodus cephalophus AVES GAVIIFORMES Gaviidae Gavia stellata PODICIPEDIFORMES Podicipedidae Podiceps cristatus PROCELLARIIFORMES Hydrobatidae Oceanodroma monorhis CICONIIFORMES 鹭科(所有种) Ardeidae 雁形目鸭科鸿雁 ANSERIFORMES Anatidae Anser cygnoides

豆雁 灰雁 小白额雁 斑头秋沙鸭 中 红胸秋沙鸭 普通秋沙鸭 鸡形目 雉科 fabalis anser erythropus albellus serrator 白眉山鹧鸪 Arborophila gingica GRUIFORMES Rallidae Porphyrio porphyrio Gallicrex cinerea Gallinula chloropus CHARADRIIFORMES Haematopodidae Haematopus ostralegus Scolopacidae Numenius phaeopus Recurvirostridae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反嘴鹬 Recurvirostra avosetta 鸥形目 (所有种 ) LAR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杜鹃科 Cuculidae 棕腹杜鹃 Cuculus fugax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鶲科 Muscicapidae 紫寿带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银耳相思鸟 Leiothrix argentauris 雀科 Fringillidae 黑头蜡嘴雀 Eophona personata 黑尾蜡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 爬行纲 REPTILIA 龟鳖目 TESTUDOFORMES 平胸龟科 Platysternidae 平胸龟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淡水龟科 Bataguridae 黄缘盒龟 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 黄额盒龟 Cistoclemmys galbinifrons 锯缘摄龟 Pyxidea mouhotii Anser Anser Anser Mergus 名学 Mergus Mergus merganser GALLIFORMES Phasianidae 鹤形目 秧鸡科 紫水鸡 董鸡 黑水鸡 鴴形目 蛎鹬科 蛎鹬 鹬科 中杓鹬 反嘴鹬科

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 动物名录(第一批) 中名学名 兽纲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狼 Canis lupus 灵猫科 Viverridae 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红颊獴 Herpestes javanicus 食蟹獴Herpestes urva 猫科 Felidae 豹猫 Felis bengalensis 啮齿目RODENTIA 鼯鼠科 Petauristidae 棕鼯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 豪猪科 Hystricidae 豪猪 Hystrix hodgsoni 偶蹄目ARTIODACTYLA 鹿科 Cervidae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鸟纲AVES 潜鸟目GAVIIFORMES 潜鸟科Gaviidae 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 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鸊鷉科Podicipedidae 凤头鸊鷉 Podiceps cristatus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海燕科Hydrobatidae 黑叉尾海燕 Oceanodroma monorhis 鹳形目CICONIIFORMES 鹭科(所有种) Ardeidae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鸭科 Anatidae 鸿雁Anser cygnoides

豆雁Anser fabalis 灰雁Anser anser 小白额雁 Anser erythropus 斑头秋沙鸭 Mergus albellus 中名学名 红胸秋沙鸭 Mergus serrator 普通秋沙鸭 Mergus merganser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白眉山鹧鸪 Arborophila gingica 鹤形目GRUIFORMES 秧鸡科Rallidae 紫水鸡Porphyrio porphyrio 董鸡Gallicrex cinerea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蛎鹬科Haematopodidae 蛎鹬Haematopus ostralegus 鹬科Scolopacidae 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 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 鸥形目(所有种) LARIFORMES 鹃形目 CUCULIFORMES 杜鹃科Cuculidae 棕腹杜鹃Cuculus fugax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鶲科Muscicapidae 紫寿带Terpsiphone atrocaudata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银耳相思鸟 Leiothrix argentauris 雀科Fringillidae 黑头蜡嘴雀 Eophona personata 黑尾蜡嘴雀 Eophona migratoria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 爬行纲REPTILIA 龟鳖目TESTUDOFORMES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 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淡水龟科Bataguridae 黄缘盒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 黄额盒龟Cistoclemmys galbinifrons 锯缘摄龟Pyxidea mouhotii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标准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饲养动物卫生安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疫源是指携带并有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危险性病原体的陆生野生动物;本规范所称疫病是指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指,在监测野生动物物种种群中发现行为异常或不正常死亡时,记录信息、科学取样、检验检测、报告结果、应急处理、发布疫情的全过程。 第三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准确掌握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及流行动态。 第四条执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主要由以下机构组成。 (一)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 (二)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管理机构。 (三)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监测站。 (四)技术支撑机构。 第六条国家林业局根据监测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提供技术咨询,进行技术指导。 第二章疫源疫病监测 第七条监测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范围包括: (一)作为储存宿主、携带者能向人或饲养动物传播造成严重危害病原体的野生动物。 (二)已知的野生动物与人类、饲养动物共患的重要疫病。

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

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 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 (2001年5月9日发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现将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如下: 一、森林公安机关管辖在其辖区内发生的刑法规定的下列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 (一)盗伐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一款); (二)滥伐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 (三)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案件(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三款); (四)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案件(第三百四十四条); (五)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案件(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 (六)放火案件中,故意放火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案件(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七)失火案件中,过失烧毁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案件(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 (八)聚众哄抢案件中,哄抢林木的案件(第二百六十八条); (九)破坏生产经营案件中,故意毁坏用于造林、育林、护林和木材生产的机械设备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林业生产经营的案件(第二百七十六条); (十)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案件(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十一)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物制品案件(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十二)非法狩猎案件(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二款); (十三)走私珍贵陆生野生动物、珍贵陆生野生动物制品案件(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 (十四)非法经营案件中,买卖《允许进口证明书》《允许出口证明书》《允许再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及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物的经营许可证明文件的案件(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项); (十五)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案件中,伪造、变造、买卖林木和陆生野生动物允许进出口证明书、进出口原产地证明、狩猎证、特许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明、森林、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征用或者占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育林基金等缴费收据以及由国家机关批准的其他关于林业和陆生野生动物公文、证件的案件(第二百八十条第一、二款); (十六)盗窃案件中,盗窃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非法实施采种、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等以及盗窃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四条); (十七)抢劫案件中,抢劫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三条); (十八)抢夺案件中,抢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案件(第二百六十七

陆生动物

陆生食草动物 体型:亚洲象的体型较小,背部圆、微凸;非洲草原象体型较大,背部微凹。亚洲象的头部位置最高;非洲草原象的肩部、臀部位置最高。 额头:亚洲象的额头有两个凸起的包,俗称智慧瘤,中间则凹下;非洲草原象的额头是平的。 耳朵:亚洲象的耳朵较小;非洲草原象的耳朵较大。 长牙:亚洲象只有雄象有长牙外露;非洲草原象都有长牙外露。 鼻子:亚洲象的鼻子较为光滑,鼻端只有一根指状物;非洲草原象的鼻子上下有环裂的皱纹,又多又深,鼻端有两根指状物。 脚趾:亚洲象的前肢有5个脚趾,后肢有4个脚趾;非洲草原象的前肢有4个脚趾,后肢有3个脚趾。 【生活习性】亚洲象喜欢人烟稀少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和草原,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每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为了生存,象群每天要奔走18到20个小时,只睡2小时到4小时寿命50--60岁。 【分布】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 蒙古野驴 【形态特征】外形似骡,体长可达260厘米。四肢刚劲有力,蹄比马小但略大于家驴。 【生活习性】属典型荒漠动物,生活于海拔3800米左右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 【分布】甘肃、新疆、内蒙古。 西藏野驴 【形态特征】大型有蹄类。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下体白色有别于蒙古野驴。 【生活习性】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好集群生活,善长奔跑,警惕性高。 【分布】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和四川 野马 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喜食芨芨草、梭梭、芦苇等,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生活习性】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

2017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2017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3 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根据××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迪林发〔2017〕9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2017年度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做好监测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扎扎实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指导各监测站点提前进入运行,确保对我县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 二是科学规划,做好日常监测与防控。监测站点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候鸟等野生动物观察点、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走廊带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

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每天按时上报监测信息。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养殖野生动物的疫病防范工作。各监测点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安全。同时,结合当前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强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经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营利用监管,发现非法于xz、青海、xq、四川等省区的偶蹄类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时,积极会同工商、卫生防疫、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进行跟踪调查,并严格按规定处理。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力量对本地区的市场、宾馆、酒楼、养殖场等野生动物经营、运输、养殖场所及经常发生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重点地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走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典型的案件要及时予以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 收容救护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规范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是指受法律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制品)。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是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或者擅自处理。 禁止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或非法收容(藏)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四条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当遵循及时、科学、就近和防病防疫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并负责组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工

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包括县级,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并成立相应的救护机构,组织开展辖区内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建立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法定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单位,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活动的组织和单位(包括动物园),经自行提出申请,报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查,并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参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收容救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救护的相关设施、落实人员和编制预算经费,依法履行收容救护职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开展收容救护工作,需要跨行政区域的或者需要其他行政区域予以协助的,双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协商、相互支持和配合。必要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因受伤、受困、患病等野生动物需要收容救护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或野生动物疫病监测机构。

野生动物生态学

生境破碎化对鸟类生存的影响 摘要:生境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生境破碎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生境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边缘效应、面积效应和隔离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 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本文介绍和总结了生境破碎化过程以及生境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关键词:生境破碎化;面积效应;隔离效应;边缘效应;鸟类生存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Survival of Birds Abstrac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wildlife are focused by global ecologists and conservation biologists. Habitat fragmentation is a dynamic process including a wide range of spatial patterns of environments that may occur on many spatial scales.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birds may show edge, isolation and area effects which will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gene flow, population dynamics, dispersal behavior,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and characters of life history of birds, and show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survival of birds finally. In this paper, habitat fragmentation process and its effects on survival of birds were summarized . Keywords: Habitat fragmentation; Area effect ; Isolation effect; Edge effect;Survival of birds

最新-2019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1 精品

2019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2019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做好监测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扎扎实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 积极指导各监测站点提前进入运行,确保对我县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 二是科学规划,做好日常监测与防控。 监测站点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候鸟等野生动物观察点、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走廊带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每天按时上报监测信息。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养殖野生动物的疫病防范工作。 各监测点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安全。 同时,结合当前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强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经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营利用监管,发现非法来源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的偶蹄类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时,积极会同工商、卫生防疫、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进行跟踪调查,并严格按规定处理。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组织力量对本地区的市场、宾馆、酒楼、养殖场等野生动物经营、运输、养殖场所及经常发生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重点地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走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日国务院批准,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农业部令第1 号发布,自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四日施行) ━━━━━━━━━━━━━━━━━━━━━━━━━━━━━━━━━━━━━ ━━━━━━━━━━━━━━━━━━━━━━━━━━━━━━━━ 保护级别 中名学名 Ⅰ级Ⅱ级 ──────────────────────────────── 兽纲 MAMMALIA ──────────────────────────────── 灵长目PRIMATES 懒猴科 Lorisidae orisidae蜂猴(所有种)Nycticebus spp. Ⅰ 猴科 Cercopithecidae Cercopithecidae短尾猴Macacaarctoides Ⅱ 熊猴Macaca assamensis Ⅰ 台湾猴Macaca cyclopis Ⅰ 猕猴Macaca mulatta Ⅱ 豚尾猴Macaca nemestina Ⅰ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Ⅱ 叶猴(所有种)Prsbytis spp. Ⅰ 金丝猴(所有种)Rhinopithecus spp. Ⅰ 猩猩科 Pongidae 长臂猿(所有种)Hylobates spp. Ⅰ ──────────────────────────────── 鳞甲目PHOLIDOTA 鲛鲤科 Manidae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Ⅱ ──────────────────────────────── 食肉目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豺Cuon alpinus Ⅱ ━━━━━━━━━━━━━━━━━━━━━━━━━━━━━━━━ ━━━━━━━━━━━━━━━━━━━━━━━━━━━━━━━━ 保护级别 中名学名 I级 II级

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背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对我国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规定经研究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正文: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现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二000年八月一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兽纲MAMMALIA 6目14科88种鸟纲AVES 18目61科707种两栖纲AMHIBIA 3目10科291种爬行纲RETILIA 2目20科395种昆虫纲INSECTA 17目72科120属另110种合计5纲46目177科1591种及昆虫120属的所有种和另外110种兽纲MAMMALIA 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树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黄腹鼬、小艾鼬、黄鼬、纹鼬、艾鼬、虎鼬、鼬獾、缅甸鼬獾、狗獾、猪獾、大斑灵猫、椰子狸、果子狸、小齿椰子猫、缟灵猫、红颊獴、食蟹獴、云猫、豹猫、野猪、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驯鹿、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西南兔、东北黑兔、毛耳飞鼠、复齿鼯鼠、棕鼯鼠、云南鼯鼠、海南鼯鼠、红白鼯鼠、台湾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灰背大鼯鼠、白斑鼯鼠、小鼯鼠、沟牙鼯鼠、飞鼠、黑白飞鼠、羊绒鼯鼠、低泡飞鼠、松鼠、赤腹松鼠、黄足松鼠、蓝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纹松鼠、白背松鼠、明纹花松鼠、隐纹花松鼠、橙腹长吻松鼠、泊氏长吻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红腿长吻松鼠、橙喉长吻松鼠、条纹松鼠、岩松鼠、侧纹岩松鼠、花鼠、扫尾豪猪、豪猪、云南豪猪、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社鼠鸟纲AVES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鸊鷉、黑颈鸊鷉、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白额鹱、灰鹱、短尾鹱、纯褐鹱、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鹲、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苍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白鹭、中白鹭、夜鹭、栗鳽、黑冠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东方白鹳、秃鹳、大红鹳、黑雁、鸿雁、豆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栗树鸭、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白眉鸭、琵嘴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棉凫、瘤鸭、小绒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丑鸭、长尾鸭、鹊鸭、白头硬尾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鸡、雪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胸山鹧鸪、绿脚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白眉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藏马鸡、雉鸡、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肋田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紫水鸡、骨顶鸡、水雉、彩鹬、蛎鹬、凤头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距翅麦鸡、灰斑鸻、金[斑]鸻、剑鸻、

保护野生动物(Save the Wild Animals)

保护野生动物(Save the Wild Animals) 保护野生动物(Save the Wild Animals)保护野生动物(Save the Wild Animals) 保护野生动物 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绝种的危险,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譬如,随着城市的发展,杀虫剂的使用和严重的污染,野生动物的生活区域变得越来越狭小。许多野生动物目前正面临着食物方面的危机。同时,为了获取野生动物的毛、皮、角、牙齿和肉,人类正在屠杀野生动物。 为了保护生态资源,人们应当意识到任何物种的缺失,至少意味着知识资源和自然美的缺失。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制订污染标准以降低有毒物质;严禁杀害某些稀有物种;应建立国家公园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我们只有采取一些有力措施,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many wild animals are facing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y are living in has changed greatly. for example, with the developmet of cities, the using of insecticide and serious pollution, their living areas have become narrowcr and narrower. many of the wild animals, now are confronted with food crisis. at the same time, man is killing off species just for getting their fur, skin, horns, teeth and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一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 1、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 2、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omas 3、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4、云豹Neofclis ncbubosa 5、豹Panthera pardus 6、黑鹳Ciconia nigra 7、金雕Aquila chrysaetos 8、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4种): 1、猕猴Macaca multta 2、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 3、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4、穿山甲Manis petactyla 5、豺Cuon alpinus 6、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 7、大灵猫Viverra zibctha 8、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9、金猫Felis temmincki 10、藏原羚Proeapra picticudata 11、斑羚Macmerhedus goral 12、苏门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13、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14、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 15、红腹角雉Tragioan temminckii 16、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17、白冠长尾雉Syxmaticus reevesiii 18、勺鸡Pucrasia macrocopha 19、白头鹞Cirus aeruginosus 20、乌灰鹞Cirus pygargus 21、白腹鹞Cirus spilonofus 22、白尾鹞Cirus cyaneus 23、鹊鹞Cirus melanoleucos 24、鸢Milvus korschun lineatus 25、秃鹫Aegypius monachus 26、苍鹰Accipiter gentilis 27、赤腹鹰Accipiter soleensis 28、雀鹰Accipiter nisus 29、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 30、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 31、大鵟Buteo hemilsius 32、黑冠鹃隼Avicade leuphotes 33、普通鵟Buteo buteo 34、游隼Falco peregrinus 35、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 amurensis 36、红隼Falco tinnunculus 37、燕隼Falco subbuteo 38、领角鴞Otus bkkamoenaus 39、黄脚鱼鴞Ketupa flavipes

XX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结

XX年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工作总 结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我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做好监测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扎扎实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指导各监测站点提前进入运行,确保对我县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进行严密的追踪监测。 二是科学规划,做好日常监测与防控。监测站点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候鸟等野生动物观察点、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走廊带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严密监测本区域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动态,每天按时上报监测信息。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养殖野生动物的疫病防范工作。各监测点定期对本地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其做好卫生防范及消毒处理工

作,防范可能出现的疫情,保障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安全。同时,结合当前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强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经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监测防控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营利用监管,发现非法来源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的偶蹄类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时,积极会同工商、卫生防疫、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进行跟踪调查,并严格按规定处理。 四是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组织力量对本地区的市场、宾馆、酒楼、养殖场等野生动物经营、运输、养殖场所及经常发生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的重点地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打击非法猎捕候鸟等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出售、加工、运输、走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典型的案件要及时予以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五是广泛宣传,努力提高保护野生动物和疫病防范意识。结合监测防控工作向社会广泛宣传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普及保护鸟类和预防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病的科学知识,消除群众盲目恐慌心理,提高其科学防范意识,增强其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信心。 当前正处于候鸟迁徙期,候鸟与候鸟之间、候鸟与家禽之间接触频繁,禽类感染和传播高治病性禽流感的机率增加。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高致病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