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择水重点

第七讲 择水重点

第七讲 择水重点
第七讲 择水重点

第七讲择水

教学目的:1、了解水的各类特性 2、掌握水质的评定标准

教学重难点:掌握水质的评定标准

教学方法和形式: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古人对水的品格一直十分推崇。而历代茶人于取水一事,颇多讲究。有人取“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有人则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历来传为佳话。烹茶用水,古人是把它当做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历代都有专门著述。明人许次纾在《茶蔬》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水质的好坏趋势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古人认为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高的境界。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则茶之色、香、味、韵则无从体现,有“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之说(明许次纾《茶疏》),因此自唐以来,择水就成为饮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论水、评水则一直都是爱茶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此外,烹茶鉴水也是中国茶道的一大特色,因为水中不仅存载着茶的色香味韵,且含蕴了茶道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高雅深沉的审美情趣,故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水质的好坏(主要指水的软硬清浊)对茶汤色泽、香气、滋味影响很大,例如,一杯好的红茶,如用品质好的水,汤色红艳,香味浓强鲜爽;而用含铁量较高的水冲泡,则汤色乌黑,铁腥气重,茶味苦而淡,令人生恶。

古人对此亦早有体会。北宋时,苏东坡与蔡襄(宋代著名的制茶、品茶名家,宫廷贡茶――龙凤团茶的创制者)斗茶,蔡用的茶叶是精品,水选用惠山泉(即天下第二泉)。苏东坡的茶不如蔡的好,但他素稔“若不得佳茶,即中品而得好水,亦能发香”之理,选用竹沥水烹煎,胜惠山泉一筹,终于斗败蔡襄。对此,明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总结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精茗配之好水,尤如宝剑赠于壮士,“龙井茶,虎跑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就是古人评点的名茶与好水的最佳组合。

最早也是最经典地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茶经·五之煮》),其后,宋徽宗在其茶著《大观茶论》中则将沏茶用水总结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这些经验总结基本为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为正确,下面先就水质之“清、活、轻”及水味的“甘与冽”分别论述之:

1.清(烹茶用水第一要)

水质的“清”是相对“浊”而言的。用水应当质地洁净、无污染,这是生活中的常识。沏茶用水尤应洁净,古人要求水“澄之无垢、挠之不浊”。水不洁净则茶汤混浊,难以入人眼。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方能显出茶之本色。

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很多滤水、澄水、养水的方法。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漉水囊,就是饮茶煎水前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此外,古人还常常在水坛里放入白石等物,一是认为能养水味,二是认为能澄清水中杂质。明田艺衡《煮泉小品》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还有用石子来洗水的,方法是取洁净的石子放在筛子状的有孔器物中,以所保藏之水淋其上,这样也可以滤去水中杂质。这些以石养水法,除有使水洁净的作用,还含有一种审美情趣。另外,常用的还有灶心土净水法。罗庚《茶解》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在的采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水中杂质和异味、以达到净化和过滤水质的道理是一样。

2.轻(烹茶用水第二要)

水质的“轻”是相对“重”而言,古人总结为:好水“质地轻,浮于上”,劣水“质地重,沉于下”。清人更因此以水的轻、重来鉴别水质的优劣并将其作为评水的标准。古人所说水之“轻、重”类似今人所说的“软水、硬水”。

凡含有较多量的钙(Ca+)﹑镁离子(Mg+)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铁盐等矿物质,故重量相对软水而言要重。古人因直观而谓水有“轻、重”之别,今人以物理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则有“软、硬”之分。实验表明,采用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其色、香、味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之色、香、味大减,茶汤发暗,滋味发涩,如果水质含有较大的碱性或含有铁质,茶汤会发黑,滋味苦涩,无法饮用。高档名茶如用硬水沏泡,茶味受损更重。

硬水分为两种:

暂时性硬水:水的硬度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的。暂时性硬水煮沸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镁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镁,这些物质沉淀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

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

永久性硬水:水的硬度由含有钙、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引起的。永久硬水则无法用加热的方法软化。

一般所说水的硬度是指上述两种硬度的总和,硬度单位是“度”,每升(L)水含10毫克(mg)的氧化钙(或碳酸钙)称为1度。依照水的总硬度值大致划分软、硬水为:

软水:硬度在8度以下的水;

中等软水:硬度在8~16度之间的水;

中等硬水:硬度在16~25度之间的水;

硬水:硬度大于25度的水。

在天然水中,远离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属于纯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井水等则大多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其硬度因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我国南方地区的天然水硬度普遍低于北方地区,但并非绝对。人工处理水中,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属于纯软水,自来水也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因地区不同其软硬程度也不同。

硬水中含有较多矿物质,这些矿物质的存在能影响茶汤品质,因此,用硬水泡茶,一般对茶汤的色香味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根据P.W.Punnett和C.B.Fridman的试验资料[附一],水中矿物质对茶汤品质的影响如下表:

除了水中矿物质对茶汤品质有影响外,国内外的其它研究还表明水的硬度还对茶叶有效成份在水中的浸出速度、浸出量有影响,而水浸出物在茶汤中的含量与茶汤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对水质与煎茶品质关系的研究表明,煎茶时水的硬度对茶叶有效成份――多酚类物质的浸出率有显著影响,与茶汤香气、滋味有关的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在水中的浸出率也是随着水的硬度的增高而降低的[附二]。

实验也证明,软水冲泡的茶汤,其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都要比硬水冲泡的含量高[附三]。这主要是由于软水中含矿物质较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等离子,这些物质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结合生成不可溶性物质,不仅抑制多酚类物质在水的溶解度,而且导致茶汤变浑,透明度降低,茶汤上有“锈油”状物质漂起。由于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所以硬水冲泡的茶汤味较淡,如果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还会与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不可溶性物质,造成茶汤颜色呈黑褐色且浑浊。

龚永新等[附三]的实验还表明,茶叶品质越高(即嫩度高),其氨基酸浸出量受水质硬度的影响也越大。特级茶用泉水(软水)冲泡的氨基酸浸出量要比井水(硬水)冲泡的高出25.15%,而二级茶用泉水冲泡的氨基酸浸出量仅比井水冲泡的高出14.86%,说明品质高的茶叶比品质低的茶更易受到水质影响。

低硬度的水更适宜沏茶,例如,虎跑泉水较龙井泉水更能体现狮峰龙井的品质特征,因为虎跑泉水的硬度较龙井泉低,矿物质含量相对龙井泉要低。但是否水质越纯就越适于冲泡茶叶呢?答案却是否定的。在用天然优质泉水、去离子水(与纯净水一样,同为人工纯软水)、雨水(天然纯软水)的比较实验中,发现最佳沏茶用水仍是含有少量矿物质元素的天然泉水,而不是纯度非常高的雨水或去离子水。浙江茶叶公司1957年在以虎跑泉水、雨水、西湖水、自来水、井水分别冲泡狮峰龙井、越毛红茶、温炒青等茶叶的比对实验中[附四],以茶汤的香气、滋味和汤色进行综合评定,证明虎跑泉水最佳,雨水其次,西湖水又次之,井水最差,自来水由于加氯消毒缘故,茶叶鲜味变淡,其中雨水冲泡的茶汤在香气、滋味、汤色上都较虎跑泉水冲泡的要清淡。1984年徐德嘉等[附五]以安徽、江苏、浙江的5种天然优质泉水、江河水、井水、自来水、去离子水进行的泡茶水质研究中发现,采用去离子水冲泡茶叶,其茶汤相对使用天然泉水的而言,香气虽纯正但清淡;汤色虽清亮但显淡泊;滋味虽纯但无法体现所冲泡茶叶应有的醇厚鲜灵之感,口感淡泊而缺乏活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天然泉水中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在茶叶冲泡时与茶叶内含成份发生了一些微妙反应,更好地激发的茶叶内在成份的释放(就如化学反应中酶的作用一样,不能没有,但量也不需要多)。另外,在天然水中含有的酸式碳酸盐(碳酸氢钙)会使水有一种新鲜的愉快味道,这在纯软水中是没有的。因此,用纯软水冲泡的茶汤在色泽、滋味、香气方面都略显清淡或无鲜活之感。

水的硬度还对水的PH值(即水的酸碱度)有影响,水的硬度高,则所含矿物质含量也高,由于这些矿物质主要是以碱性盐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水的PH值也高(即水呈碱性)。一般而言,弱碱性水、弱酸性水或中性水(即水的PH值在6.7~7.3之间)能够比较好的体现茶叶的色、香、味、韵,因此是理想的沏茶用水。但碱性偏强或酸性偏强的水都会对茶汤的滋味、色泽和透彻度产生负面影响。现有研究表明[附六],对于绿茶,如果因水质等原因使茶汤的PH值达到7以上,则茶汤的汤色深暗且浑浊,滋味钝熟;对于红茶,如果因为水质原因使茶汤的PH值达到5以上,则茶汤发暗且浑浊,如果茶汤PH值小于4.2,汤色浅薄且味淡。

3.活(烹茶用水第三要)

“活水”是对“死水”而言,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静止水。煎茶的水要活,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就强调过,后人亦有深刻的认识,并常常赋之以诗文。苏东坡曾有《汲江煎茶》诗: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南宋胡仔在《绍溪鱼隐丛话》中赞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明田艺衡《煮泉小品》亦说:“泉不活者,食之有害。”这些总结很有科学道理,不流动的水,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微生物,同时蚊虫也在其中产卵。这样的水喝了当然对身体有害。

水虽贵活,但瀑布、湍流一类“气盛而脉涌”、缺乏“中和淳厚之气”的“过激水”,古人也不主张用来沏茶,陆羽《茶经》指此种水“久食令人有颈疾”,田艺衡也说:“泉悬出为沃,瀑溜曰瀑,皆不可食。” 由于目前尚无有人对此进行研究,长期饮用这种水是否会导致如陆羽所言的“久食令人有颈疾”不可知,但至少从流体力学、结构化学等的角度来看,这种“过激水”的势能、水分子的化学键等都与“漫流水”有很大的差别。

4.甘(烹茶用水第四要)

“甘”是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宋徽宗《大观茶论》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水味有甘甜、苦涩之别,一般人均能体味。硬水中含矿物质盐较多,而这些矿物质盐通常会使水品尝起来有咸或苦的感觉,所以一般味为甘甜的水多是软水。

古人认为“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者曰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明高濂《遵生八笺》亦说:“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故沏茶水质要求清凉甜美。古人又以为雨水亦有甜味,且以江南梅雨时的雨水最甜,明罗廪《茶解》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

5.洌(烹茶用水第五要)

“洌”则是指水含口中有清泠感。水的冷冽,也是煎茶用水所要讲究的。古人认为水“不寒则躁,而味必啬”,啬者,涩也。明田艺衡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其濑峻流驶而清、岩奥阴积而寒者,亦非佳品。”泉清而能冽,证明该泉系从地表之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好。这样的冽泉,与“岩奥阴积而寒者”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大多是潴留在阴暗山潭中的“死水”,不是活水,经常饮用对人不利。论及水的冷洌,古人还首推“冰水”。晋代秦王嘉《拾遗记》中说:“蓬莱山冰水,饮者千岁也。”古人亦好以雪水煎茶,即是取其甘甜、清冷之味。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目前常用的几种沏茶用水。

天然水一、泉水、溪水(属陆羽《茶经》中的“山水”类):

茶有淡而悠远的清香,泉有缓而汩汩的清流,两者都远离尘嚣而孕育于青山秀谷,亲融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茶性洁,泉性纯,这都是历代文人雅士们孜孜以求的品性。

山泉之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长流不息,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少含有机物及过多的矿物质,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水味凛冽且鲜活。历来被认为是上佳的沏茶用水。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总结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水喷起曰瀑)涌(水腾溢曰涌)湍濑(水流石上谓之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明张源的《茶录》则对不同环境下的泉水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城,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清泉淡而白,流于黄石者为佳,泻于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如香。”

现代诸多关于沏茶水质的实验基本证明了古人的经验总结,即,泉水、溪水这类优质水可以更好地体现茶叶的品质,特别是对高档名茶,著名如虎跑泉泡龙井茶,沏好的茶汤确是真香真味,耐人品啜。

泉水等按陆羽观点应是“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乳泉多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泉水,喝起来有清新爽口的感觉,最适宜煮茶,能令茶汤有鲜活之感。泉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这些物质由于自重会沉淀,其沉降速度与自身比重、大小有关外,还与水的流速有关。如果水流速度大,这些物质在水流的挟带下就会随水而走,造成水质浊而重,硬度较高。而“漫流水”由于流动缓慢,特别是在石池中时,

泉水在池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得水中所含的较重型物质能慢慢沉淀于池底,水质清且轻(软),当然较急流水要更适合于沏茶。

在天然水中,泉水一般都比较洁净清爽,悬浮杂质少,水的透明度高,污染少,泉水的化学成分、水位、水量、水温基本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即水质比较稳定。但泉水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沏茶用水。泉水根据其中矿物质含量的多少可分为两种:

(一)、淡泉水:泉水中虽含有一些矿物质,但含量较低,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矿泉水标准,水质硬度不高,比如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等。自古以来所评定的烹茶用优质泉水多属于这种淡泉水,其水质一般呈微酸性、中性或弱碱性,具有矿物质含量少、硬度低、水质纯的特点。

(二)、矿泉水: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矿泉水有两种,一种是从地壳深处1000-3000米远古生态水流出的泉水,另一种是从地表溶岩流出的矿质溶解水,二者都是来自埋在地下深处、深部循环、未受污染、天然形成的地下矿泉水。对于沏茶来说,矿泉水的矿化度、硬度如果不是太高也可用来沏茶,但如果矿化度、硬度较高,例如硫磺矿泉水,就不适宜沏茶。

由于优质山泉水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爱茶者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城市居民可选择瓶装泉水沏茶。

二、天落水:(包括雪水、雨水、朝露水,也称天泉水、无根水):

在天然水中,雨、雪等天落水还是比较纯洁的,虽然它们在降落过程中会溶入少量的氮、氧、二氧化碳、尘埃和细菌等,但其含盐量很小,因此硬度也很低,是天然软水。古人素喜用天落水烹茶,谓其质清且轻,味甘而冽,是上佳沏茶用水。现代研究也表明,在大气无污染的情况下,天落水是很好的天然纯净水,於人身心有益。

雪水、雨水、朝露水在古被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从曹雪芹在《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描述妙玉取用隔年雨水和多年梅花上的雪水沏茶的场面,就可见古人对烹茶用雨、雪水的讲究。(梅花雪水:当梅花盛开时,将落于梅花花瓣上的雪,以洁净鹅毛从花瓣上扫下,贮入小陶罐,密封罐口,深埋于花树旁的土中,隔年后取出用以泡茶。)

天落水使用时多用旧年陈水,以其放后味更甘甜。清袁枚《随园食单》载:“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疏,陈则味甘。”

雪水可用来治病,对人体健康有益。《本草纲目》中记述雪水:“其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雪水在性质上已接近生物体内的细胞水,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机体吸收雪水的能力比吸收普通水的能力大2~6倍,雪水进入生物体内,能刺激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另外,雪水中重水含量比普通水要少得多,而重水对所有生物的生长过程都有抑制作用。医学研究还表明雪水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疗效。

雨水亦为古人赞美,所谓“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下,辅时生养者”也。现代研究认为雨水其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有“空气中的维生素”之美称。饮用雨水应取“和风顺雨,明云甘雨。皆灵雨也”。雨水四季皆可用,但因季节不同而有高下之别,明屠隆《考槃余事·择水》:“天泉,秋

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甘则茶味稍夺,冽则茶味独全。故秋水较差胜之。春冬二水,春胜于冬,皆以和风甘雨,得天地之正施者为妙。惟夏月暴雨不宜,或因风雷所致。”一般在无污染情况下,沏茶雨水之品质如下:

秋雨:天高气爽,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灰尘少,水味“清冽”,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是雨水中上品;

梅雨:天气沉闷,淫雨绵绵,水味“甘滑”,较为逊色;

春雨:取和风甘雨,亦可沏茶;

夏雨:雷雨阵阵,飞砂走石,水味“走样”,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易浑浊,不宜饮用。

无论是雪水、雨水或朝露水,只要空气不被污染,与一般的江、河、湖水相比,总是相对洁净,都是沏茶的绝佳用水。

三、江、河、湖水:(属陆羽《茶经》中的“江水”类)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软硬度难测,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不宜直接用来沏茶,须经澄清后用。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新安江水、绍兴的鉴湖水都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就是这个意思。

四、井水:井水属地下水,但多为浅层地下水,富含矿物质,水的硬度一般较高,而且城市井水,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污染,水质较差,用来沏茶,有损茶味。至于深井之水,由于耐水层的保护,不易被污染,同时过滤距离远,悬浮物含量少,水质洁净,虽可用来泡茶,但应到经常有人汲水的井中去提取(陆羽《茶经》“井取汲多者”)。

一般的井水用来沏茶效果并不好,主要是硬度较高,味不甘。明屠隆《茶笺》:“井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试煎茶一瓯,隔宿视之,则结浮腻一层,他水则无此,其明验矣。虽然汲多者可食,终非佳品。”现代泡茶用水的比对实验也表明,在天然水中,大部分的井水都是最差的沏茶用水。当然,井水中也有好水,但不多,例如北京故宫文华殿东大庖井,明焦竑《玉堂丛语》记载:“黄谏尝作京师泉品:郊原玉泉第一,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此井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用来沏茶也是上佳之水。

人工处理水一、自来水:

现代人喝茶以自来水居多,自来水中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的自来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些重金属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也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此外,由于自来水有时在水管中滞留较久,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黑褐色,滋味变淡。因此,如果用自来水沏茶,应注意三点:

1.最好避免一早接水,因为夜间用水较少,自来水在水管中停留时间较长,会含有较多的铁离子或其它杂质,如果晨起就接水,则最好适当放掉一些水后再接水饮用。

2.最好用无污染的容器,接水后先贮存一天,待氯气散发后再煮沸沏茶,或者采用净水器将水净化后再用来沏茶。

3.北方地区的自来水一般硬度较高,不适合沏泡高档名茶(可选用天然水或纯净水),但对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影响较小。

二、纯净水纯净水是指采用多种纯化技术把水中所有的杂质和矿物质都去掉的水,其纯度很高,硬度几乎为零,是纯软水,PH值一般在5~7之间,下限值甚至低于酸雨污染的指标(为5.6),大部分的

纯净水PH值在6.5以下,属弱酸性。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不仅去掉了水中的重金属、三卤甲烷、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等有害、有毒、有异味物,也除去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现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健康。人体是一个呈弱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值(酸碱度)应在7.4左右(7.35~7.45)。这种PH的恒定现象,叫做酸碱平衡。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由于这种偏酸性水本身无营养物质,而且它具有极强的溶解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营养物质的能力,当人大量饮用纯净水后,体内的一些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营养物就迅速溶解在这种水中,并排泄到体外,使体内酸碱平衡遭到破坏。在针对水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实验小鼠吃相同的饲料,喝不同的水(一组饮用含天然矿物质的弱碱性水,一组饮用酸性纯净水),体内矿物质含量水平有明显差异。饮用酸性纯净水的一组小鼠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体内矿物质水平持续下降。此外,现代人由于喜欢吃肉类食品、加工食品、油腻食品等酸性食品,很多人的体液PH值都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更不适宜常年饮用酸性水。因此,纯净水作为饮料水,可以临时、少量饮用,但不可作为饮用水长期饮用,尤其对儿童、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孕妇。

用纯净水等人工软水泡茶,虽然茶汤净度好、透明度高、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要比自来水冲泡的茶汤品质要好,但相对使用优质天然山水(泉水、溪水)沏泡的茶汤而言,其茶汤香气虽纯正但清淡;汤色虽清亮但显淡泊;滋味虽纯但无法体现所冲泡茶叶应有的醇厚鲜灵之感,口感淡泊而缺乏活力(具有分析见前文“烹茶用水第二要--轻”)。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纯净水等人工软水沏茶,但在我国北方地区,优质的泉水、溪水、江河水或井水比较难找到,而一般饮用的自来水硬度较高,即使经过加热后,硬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用这些硬度偏高的水来沏泡高档名茶,很难体现名茶的品质,象这种情况下就推荐使用纯净水来冲泡。

三、矿物质水:矿物质水属人工合成水(也称仿矿泉水),其生产流程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人工矿物质盐试剂制成的。大部分矿物质水的PH值(酸碱度)在6以下,甚至比纯净水的酸度还低,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原因见前“纯净水”一节)。

人工矿物质水是仿造天然矿泉水而生产出来的,但天然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稳定,且存在状态易被人体所吸收,而矿物质水中的微量元素属人工添加,含量不稳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添加的人工矿物质盐试剂大部分是碳酸钙、氯化钾和硫酸镁等化学原料,无法被人体吸收,反而会和人体内原有的钙等发生反应,带走钙离子,至于矿物质水中添加的其它微量元素,也很难确保一定对人体有益,因此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来说,量少了不行,量多了也不行,而且量多量少都会在血液、细胞内产生沉淀。这个有害与有益浓度之间的界限靠人为加入是十分难把握的,例如:硒含量为0.01~0.05mg/L可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兔疫功能,但含量大于0.05mg/L时则会造成硒中毒。碘化物含量为0.2~0.5mg/L对人体有益,但含量大于0.5mg/L时则会引发碘中毒,不利于人体健康。

此外,目前国家尚未制订矿物质水的标准,只有企业自订的企业标准作为质量控制标准。而人工合成矿物质盐添加剂也尚未得到卫生部批准,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与纯净水一样,矿物质水可以作为饮料少量饮用,但不适于长期大量饮用,用它来沏茶,只是在没有合适用水的情况作为一种替代用水。

附录

1. “水中矿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P.W.Punnett著,张堂恒译,《茶叶》,1957(4)

2. 《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三版,2000年7月,农业出版社

3. “三峡茶区不同水质泡茶效果的研究”,龚永新,蔡烈伟,黄启亮,《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4):P131~134]

4. 《茶叶审评与检验》,1979年8月,农业出版社

5. “泡茶水质研究”,徐德嘉,佘栋栋,《茶叶通报》,1984(2):P38~40

6. “茶汤的PH值”,沈培和,《中国茶叶》,1985(3):P12~13]

附:《茶经·五之煮》--取水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水喷起曰瀑)涌(水腾溢曰涌)湍濑(水流石上谓之湍濑)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疑为‘降’。霜降,节气名,每年阳历10月23或24日)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译文:煮茶的水,以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从伏天到霜降前,也许有龙潜伏其中,水质污染有毒,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应取离人远的地方的水,井水则应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一)古代对水的认识

周秦时的哲学家们说:“天一生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变化而生成的,把水看作是万物之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成为哲人理想人格的化生。孔子说水具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种美好的品行。据《荀子》记载,一次,“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他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水,滋润万物而不向万物索取什么,这是‘德’;虽然也有高下曲折的时候,但总是循着一定的河道流淌,这是‘义’;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好象有所追求,这是‘道’;高谷深峡,奔腾而下,无所畏惧,这是‘勇’;可以作为衡量事物持平与否的标准,这是‘法’;持器物取水,器盈须止,否则自溢,不可多得,这是‘正’;润物无声,精妙细微,无所不至,这是‘察’;能够选择洁净的源泉和注入处,这是‘善’;自源头流出而百折不回,这是‘志’”。孔子把人类的各种美德赋之于水。

唐代以前,人们对水的认识,大多是在对仙人生活描写中得以体现。屈原的《离骚》中认为仙人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代,人们认为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壶。在这三座山上,“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从中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质有甘苦、清浊、高低之分。

唐代开始,随着茶品的增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水品有了较高的要求。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唐代的刘伯刍,提出宜茶水品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又传说陆羽分天下之水为二十等,以庐山康王谷帘水为第一。

唐代以后,人们关于水质高低鉴别有许多记载。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到“古人品水,虽曰中零、惠山为上,然人相去远近,似不易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并且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明代田艺衡的《煮茶小品》分十部分,即:源泉、石流、清寒、甘香、宜茶、灵水、异泉、江水、井水、绪谈。对饮茶用水进行系统论述。清代,根据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每次出行,都带一个特制的银质小方斗,精量各地泉水,品出各地泉水的质量高低,结果认为北京颐和园西山玉泉山水最轻,定为“天下第一泉”。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浅析 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傅菁菁张祖生 摘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计算方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水对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长期以来,人类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只重视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对水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缺乏认识,忽视生态环境用水,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海河流域曾是水域、湿地广泛分布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而目前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80%以上,严重超出世界公认的30%开发利用率上限,已造成流域内的许多河流断流、湖泊湿地干涸以及地面沉降。 新疆塔里木河及甘肃、内蒙古黑河下游,河水断流、湖泊干涸、湿地消失、林草植被大面积死亡;黄河下游河段长时间枯水、断流、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等,无一不是由于生态环境水量减少引起的。 美国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利福尼亚州水道工程都是以萨克拉门托河为取水水源,调水量较大,造成海湾水质恶化,影响海湾水生生物,海水倒灌使旧金山湾地区的土地盐渍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不利影响[1]。 科罗拉多河的地表水,绝大部分用于灌溉美国7个州的含盐土地,每年引水量约为95亿m3,致使河水含盐量不断增加,被浇灌的土地盐碱化[1]。 因此,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强力疾呼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向全社会提出,“在水资源配置中,要从不重视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保障经济社会的用水”[16]。“应该在水资源总量中专门划出一部分作为生态环境用水,另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包括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等”[17]。 1.生态环境用水的基本概念 目前,对生态环境用水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生态用水量应该是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用水量的总称,包括生物体自身的用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用水量,其实质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栖息环境动态稳定所需的用水量。在美国,环境用水量系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它具有美学价值目标的水资源需求;在中国,环境用水量被看作为满足水质改善、生态和谐与环境美化目标的水资源需求,其实质就是为满足生态系统的各种基本功能健康所需的用水[2]。 然而,生态用水与环境用水是很难割裂开来探讨的,目前关于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研究多数都是综合了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两个方面来考虑的。钱正英等认为:“从广义上讲,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包括水热平衡、生物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所需要的水都是生态环境用水”,“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其狭义概念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建设用水[3]。 2.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4_水资源学与生态水文学

一、流域水文模型 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 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 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流域产流 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 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 三、径流形成 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 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 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 五、蒸发能力 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计算? 六、水文循环 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就是什么? 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与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七、水文学科理论 您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 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 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十、区域水文 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 十一、新技术方法

一、试题 您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文学主要就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水文学就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就是水资源学的基础。从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瞧,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水资源学就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与解决日益窋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因此,可近似的认为,水资源学就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研究内容上瞧,水文学就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学科体系;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配置、综合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按照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就是指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世界上大量的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划归为水资源的范畴,水资源学对水资源的研究就是建立在水文学对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水资源学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就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内容。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理论支撑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在对水资源进行量化进程中,根据水文规律与水文学基本理论,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模拟模型,就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优化配置量化研究的基础。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循环过程成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集合,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等模型中,要充分体现这种集合,需要把水文模拟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嵌入到水资源模型中。 对水文学若干基础研究领域的展望 1、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大气、 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过程。近20年来波及许多国家与地区的水危 机与洪涝灾害与此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因为由此引起的地球 上太阳辐射分布的改变将影响到自然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输送与 降水时空分布。水文学应对这种被称为大尺度水文学的科学研究作 出贡献。 2、水文时间序列演变机理及影响因子:水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既有确 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目前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至多 只能识别水文时间序列的局部特性,而不能识别其全部特性,因此水 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规律至今无法在衫精度范围内予以提示。这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 1.引言 近些年,在加快工业化的背景下,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现阶段,深入开展建设生态环境是保护水资源的迫切任务。我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环境是主要切入点。所以,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水资源。 2.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在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不断加强建设生态环境,这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还没有明确生态环境建设内涵,不过在探索中已经发现其作用。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得到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越发明显的恶果,建设生态环境主要是重新建设生态环境。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中提出,在陆地部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生态农业、草原建设、防治荒漠化、保持水土、植树种草、保护自然资源比如天然林等。建设生态环境的手段主要是:其一,利用生物措施建设植被。其二,利用工程措施建设工程。这两种措施互相辅助,为建设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其中建设生态环境的重点内容就是保持水土、防治沙漠化。 3.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资源人均占有率比较低。我国是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地理分布上,我国总体呈现西少东多、北少南多的情况,且会因季节变化受影响。如今,我国有四分之三的大中型城市面临缺水问题,并且形势比较严峻。在利用和开发水资源方面,我国总用水的一半以上是农业用水,其中农业用水的三分之二是用在灌溉上。之所以灌溉会使用如此大的水量,其原因主要是是我国的灌溉技术不高,无法有效利用水资源,水利用率比较低,相比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工业领域也消耗了较大的水资源。如今,我国对工业用水的管理主要采取定额方式,利用水资源的效率比较低,不少工业废水直接流进河流,污染水资源,导致缺水问题越发严峻。 4.加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一般措施 (1)构建节水型社会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加强建设生态环境,关键措施就是积极构建节水型社会。构建节水型社会指全民都参与到节约水资源的活动中,所有人都从基本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贯彻落实节约用水。另外,全民都参与到节约用水中,从本质上降低浪费的水资源。比如农业上,可以改造灌区节水、田间节水等工程,对节水措施加以调整,提升综合农业水平。在工业领域,要持续改造节水技术,对当前的产业结构、经济布局进行合理化调整。另外,也要积极普及循环用水,以提升农业领域

《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

《水资源学教程》思考题 使用教材:《水资源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左其亭、窦明、马军霞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论 [1]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在介绍水资源特点时,既说水资源是可再生的,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你 是如何理解的? [3]讨论水资源学的概念与学科体系。 [4]分析水资源学与水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水资源概况 [5]从中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分析由于自然原因给人们用水带来的困难,并论 证采取跨流域(或区域)调水、兴建水库的必要性。 [6]人类主要面临哪些水问题?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第三章水资源形成及转化关系 [7]叙述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从水循环过程来分析水资源特点。 [8]以一个你比较熟悉的地区为例,分析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 [9]简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这些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 [10]分析各用水部门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协调或解决这些矛盾? [11]分析生态用水的重要性,论述如何保证生态用水? [12]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来分析,该如何做好水资源工作? 第五章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 [13]以某一区域或流域为例,搜索相关资料,建立该区域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 [14]简述一个闭合流域的水资源转化模型。 [15]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哪些?试简要说明。 [16]选择一个小河流,搜索相关资料,计算该河流的水环境容量。 [17]简要介绍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18]水资源价值流是由什么来决定的?结合某地区实际情况,展开讨论。 [19]简述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模型及应用。 [20]综述基于“社会净福利函数”和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方法。 [21]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水资源评价 [22]简述水资源评价的内容。 [23]在区域径流系列计算时,讨论不同河川径流方法的应用范围。 [24]某河道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如下:DO浓度为8.5mg/L;CODMn浓度为6.38mg/L;氨氮 浓度为1.13mg/L;镉浓度为0.005mg/L;氟化物浓度为1.0mg/L;石油类浓度为0.02mg/L; 总磷浓度为0.25mg/L。用评分法来评价该河段水质状况。 [25]介绍供水调查和用水调查的内容。 [26]选定某一水利工程,从网上查阅资料,讨论其对环境的影响。

探析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

探析水资源配置中生态环境需水问题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的研究情况,对解决水资源配置中的生态环境用水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路,并综述了各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用水;计算方法 1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水文状况与水文环境的好坏,而区域水文情势则对生态平衡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往往没有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水资源分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表现出类似上述的各类自然生态问题。为根治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生态环境用

水问题将越来越突出,研究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对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区域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生态环境用水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需考虑的几个指标:①河流流量指标:一般情况下,河道内应保证60%的水质达标水量,流量减少会直接影响其生态功能。人类为维持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河道外用水,一般不应超过河流径流量的40%;②湖泊的面积与水量:城市水体面积的比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是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采用河湖占城区面积比来反映城市水生态状况; ③湿地指标:湿地面积比率反映了湿地影响的大小。以湿地面积、湿地水体面积和湿地比率作为衡量湿地状况的指标;④地下水指标:地下水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储量,如果地下水位很低,不仅不能补给地表水,而且湿地和河流就很难蓄住水,地表植被也难以生长。抽取地下水后,地下水位应不低于保持原植被的水平,更不能造成地面沉降;⑤水质指标:水质状况决定了水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发挥功能的大小,污水危害生物的生存,降低水的生态功能。水体水质是反映水体好坏的定量体现;COD是水污染 的主要污染物,是实现“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污水处理率反映了污水治理的程度,决定着进入水体污染物的总量。流域排污总量,应在河流径流量的1/40以内,以达到自然稀释,超标的一定要达标排放。

西北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思考题

姓名: 陈兆荣 学号: 2010300340091 院系: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 思考题 第一章 一.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 的进步程度,是人类与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2.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当代环境概念泛 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3.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相 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 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二.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有些山区滥伐滥垦,削弱了水源涵养作用,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2.草地超载过牧,滥垦滥采,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3.内陆河流上中游大量用水,造成下游河湖萎缩,植被衰亡,天然绿洲大量退化以至消亡; 4.灌区内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5.河流的水质污染已开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将严重威胁居民健康。 第二章 一.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其它

水文学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水文学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环境永远是人类的主题,而水资源作为环境中的重点,人类生活生产必须,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水文学的概念、环境工程专业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联系,指出来水文学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并以具体事例来说明河流与湖泊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 和区域水资源环境调度工程。 关键词:水文学环境工程应用与发展水环境容量水资源调度水环境保护 正文: 一、引言: 钱塘江决堤! 本月初以来,受今年梅雨季节强降水的影响,四轮强降雨持续侵袭浙江。目前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据浙江省水利网公布数据,本次洪涝的严峻仍然导致了一批水利设施受损,水利工程损失达25亿元。洪涝之下水利基础设施的脆弱再度敲响警钟,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面临严峻的旱灾。那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鄱阳湖、洞庭湖等水系都遭遇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旱灾,湖区变为“草原”,鱼虾蟹被活活晒成“肉干”。在人们还在为旱情忧心忡忡、尚未从抗旱中缓过神来之时,暴雨又席卷南方多个城市,洪涝灾害又使得许多地方成为“泽国从旱灾到洪灾,怨天还是怨人? 二、环境工程专业开展水文学的原因 就这次的水灾,专家可能会说,暴雨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大量降水,远远超过了城市排水管道能够承载的极限,以“常量”的管道应对“非常量”的降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今年来中国乃至国际上的一次次灾害,人类真的无能为力么? 环境工程作为环境旗帜下的一门学科,就在为人类服务,为环境服务这条道路上努力地行走者。这就需要环境工程的专业化,技术化,成熟化,水文学作为环境工程选择的一门课程,自有其原因。 1、当前局势下的水文学 20世纪50 年代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空前扩大,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正在出现新的技术革命,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人与水的关系已经由古代的趋利避害,和近代较低水平的兴利除害,发展到了现代较高水平的兴利除害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赋予水文科学以新的动力和新的特色。 首先,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究领域正在向着为水资源最优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以期为客观评价、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体,进而对自然环境正在产生多方面的影

水资源学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性质: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工程措施可以利用的水,且水质应符合人类利用的要求;水资源是大气降水补给的地表、地下产水量;水资源是可以通过水循环得到恢复和更新的资源。特点:1流动性。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流动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也是永无止境的。2可再生性。自然界中的水不仅是可以流动的,而且是可以补充更新的,处于永无止境的循环之中,具体来讲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是指水资源在水量上损失后和水体被污染后,通过大气降水和水体自净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3多用途性。水是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资源,不仅如此,人类还广泛的利用水,使水有多种用途,比如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水力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同时也是水矛盾产生的外在因素。4公共性。水是流动的,不能因为水流经本地就认为水归本地区所有,这是由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5利与害的两重性。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利益,但是如果水的集中过快(暴雨洪水)、过多(洪涝)时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6有限性。虽然水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可再生性,但他同时又具有有限性,即在一定的区域一定时段内,水资源量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储存在海洋冰川多年积雪两极和多年冻土中,人类利用的只占地球储水量的0.77%。 水资源学是再认识水资源特性、研究和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研究水资源形成、转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理论并指导水资源业务(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包括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3方面内容:1是对水资源学的基本认识,包括对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利用的认识。2是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这是水资源学成为一门学科理论的支撑。3是对水资源工作主体内容的介绍,包括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权、水价与水市场以及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1 / 1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 (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 (5)热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

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 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 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

西北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谢平)期末考试答案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期末作业 第一章 1.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生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与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标志。 (2)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3)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4)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2.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些山区滥伐滥垦,削弱了水源涵养作用,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草地超载过牧,滥垦滥采,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内陆河流上中游大量用水,造成下游河湖萎缩,植被衰亡,天然绿洲大量退化以至消亡;灌区内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河流的水质污染已开始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将严重威胁居民健康。 第二章 1.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 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其它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着重于自然属性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着重于社会属性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着重于经济属性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着重于科技属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2)和谐社会含义:人类共同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造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北地区水源减少、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温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正式版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实习时间:XX年10月19日~10月21日 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站、xx县水文站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3、试验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

下渗情况。 四、实习方法: 实地考察:观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观测设施,听老师和技术人员讲解其观测对象和使用方法。实际测量:在水文站里用现有条件测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阅资料:查阅书籍,了解了更多的水文测量的方法。 五、实习内容: (一)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观测的对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别简述。

2017年同位素水文与生态环境应用研讨会

2017年同位素水文与生态环境应用研讨会 同位素是水循环与水系统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与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环境同位素的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逐渐成为环境科学、水文学、水文地质学、生态学、地理学、海洋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现代研究方法之一。稳定同位素可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环境溶质运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方面起到示踪的作用;放射性同位素(3H、85Kr、39Ar、14C、81Kr、36Cl等)在冰芯、地下水、海洋洋流等水体的定年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拟于4月9日-11日在北京举办“2017年同位素水文与生态环境应用研讨会”,目的是交流与研讨环境同位素分析测试的新技术和数据解释的新方法,以及在水文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新进展。本次活动分为研讨会和培训班两部分日程。欢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的学者和研究生们参加研讨和培训。 一、主办单位 IAHS-CNC同位素水文学分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承办单位 原生态有限公司 三、协办单位 钡科瑞(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 四、时间、地点 时间:2017年4月9日-11日 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注册地点:9日14:00-18:00,宾馆(待定) 10日8:00-9: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参会须知 1、本次会议收取1000元会议费/人次。住宿及交通费用由参会人员自行承担,会议协助预订酒店。 2、请每位参会者填写回执(见附件1),并于3月24日之前发到

附件一: 2017同位素水文与生态环境应用研讨会参会回执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论文 论文题目: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学院:资环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年级: 2014级 学号: 1400190260 学生姓名:杨宝娣 指导教师:郭兴强 2016 年12 月12 日

前言 生态环境建设可概括为旨在改善并恢复相应生态环境的一切行动。从其本质看,生态环境建设大多可通过生物措施或工程建造改变环境现状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可通过调整水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水资源利用格局,恢复或更新水资源系统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水资源逐年恶化; 加上国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尽管水文作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统一关系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目前水文监测的数据不够充分,致使某些局部问题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加之普通大众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我国对生态环境缺乏“全民参与”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活动对环境压力较重,加之人为活动已严重影响生存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生存延续的保障前提。生态建设其关键在于通过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联系要素的研究,找出破坏原生

态系统的原因或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因此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生态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通过防治过程中发现自然生存规律,通过掌握自然生存规律,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已变成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生态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对原有生态系统中各关联因素的研究、分析、治理,同时也包括了对自然生存规律的总结、归纳。因此可以说生态建设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途径,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途径。其具体内容不仅涵盖了以植被生态建设为主的如荒漠化防治、草原生态防治、水土环境防治等,同时也包括以工程改造为主的生态重建系统。其中,以植被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两大重点。 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因此,可以说植被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的联系 1植被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伴随着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各种破坏自然界的活动也在不断进行着,其结果则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特别是植被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土壤、水文、大 气和生物等其他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连锁效应。因此,可以说植被 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植被生态建设是以自然植 被的种植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过程,具体包括了灌木植被、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类型的植被建设。通过相关的监测数据及研究 发现,森林植被建设是整个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森林覆盖 面积广、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对生态气候的影响最直接。因此,森林 植被建设不仅是植被生态建设的关键,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森 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以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为基本原理:大气降水通过森林被部分截留并下降到地面,再被森林逐层吸收、分流、下渗,而被森林截留降水部分通过植被直接吸收,部分被大气 水循环利用。对于森林植被,水文作用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因为森 林植被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土壤渗体量较大、结构复杂、林下 土壤渗透性强,这也使得森林植被的水文特点突出且对生态系统的调 节作用很明显,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1)森林生态系统有很强的 截留蓄水能力。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覆盖面积较广,因此对 于大面积降水或区域降水,能够很好地涵蓄水分。同时由于森林生态 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周期较长,其深层土壤的涵蓄能力更是突出。特别 是复杂紧密的森林系统,其涵蓄能力比单层稀疏的人工林要强3~5倍。因此,我们应加强保护天然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2)森林 生态系统有很好的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多 样性,使得其对截流蓄水方面有着明显作用,而这也为调节河川径流 的水文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突发性暴雨期间,森林生态系 统庞大的涵蓄能力,不仅有效补给了地下水含量,同时也牢固了地表 土壤,大大缩短了洪水峰值的出现时间;另一方面在季节性枯水期间,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86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一、实习时间:XX年10月19日~ 10月21日 二、实习地点:xx市xx县xx水保 站、xx县水文站 三、实习目的: 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 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 手操作; 2、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径 流常设计的优缺点,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 工作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1)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 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创建于1952年。1981年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 位授予权。1988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被批准设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批准设立水资源 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有教师7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科技创新团队一个,教授28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4人。本学科设置了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等7个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主持与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直接 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800余项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奖5项,部省级科技奖50多项。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特色显著,基础雄厚,在国内处于领 先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生就业部门主要有科研院所、高等学 校、流域管理机构、勘测设计部门、环境保护和地矿部门等。 一、培养要求 培养面向现代化,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创 新精神,在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 (Watershed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and Forceasting)2.水文不确定性理论与应用(Theory of Hydrological Uncertainty and Application)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4.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开发利用(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5.水信息理论与技术(Theory and techniques of hydroinformatics) 6.生态水文与水环境保护(Ecohydrology and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7.应用水文气象(Applied Hydrometeorology )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

水文水资源学试题(A卷)

水文水资源学试题(A卷) 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水文 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P1)2.流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P38) 3.设计洪水:在水利、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中确定拦洪、泄洪设备能力时所依据的洪水。(P94) 4.供水保证率 多年期间用水部门的正常需水得到满足的保证程度。(P145) 5.承压水 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P176)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P3)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三态的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力的作用。(P15) 3.降水的基本要素包括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和降水面积。(P26) 4. 随机变量X出现大于均值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的机会少,则其偏态系数Cs >0,称为正偏。 5.目前水文资料的代表性分析多采用长短序列统计参数对比法方

法。(P136) 6.地下水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包括有水分来源和有贮存水的空间。(P161) 7.地下水资源的特性包括可恢复性、循环转化性和调蓄性。(P198) 8.地下水污染具有相当隐蔽性和难以恢复性的特征。(P246) 9.地表取水工程包括自流引水工程、蓄水工程和扬水工程。(P267) 10.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法律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P290)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P4) ①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5分) ②地区变化的相似性和特殊性(1.5分) ③水资源的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1.5分) ④利用的多样性(1.5分) 2.简述适线法的步骤。(P80) ①点绘经验频率点据。(1分) ②选定总体分布线型。(1分) ③初定参数。(1.5分) ④据初定Cv和Cs值进行适配。(1.5分) ⑤选择采用曲线,求总体参数的估值。(1分)

难点18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难点18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其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而且又由于其分布的时空不均,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等原因在众多国家出现了淡水资源危机,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成为各国的共识,顺理成章也成为地理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 ●难点磁场 1.我国西北一些地方为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修建水库,其水源来自() A.高山融雪 B.地下水 C.河水 D.雨水 2.读黄河流域图(图18—1),完成下列要求:(1999年全国卷) 图18—1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并指出,A是平原,B是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等。 (3)近2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案例探究 [案例]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外,其他原因造成的水域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1985年,在美国总长约290万千米的河流中,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约26.6万千米,其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见图18—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00年山西卷) 图18—2 (1)关于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64%的河流主要受到来自农业的污染 B.美国47%的河流主要呈现泥沙污染 C.美国8.7万千米长的河流主要呈现农药污染 D.美国主要受采矿污染的河流与主要呈现病原菌污染的河流长度相当 (2)导致美国河流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排放的营养物质

C.人类活动排放的有毒物质 D.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3)回答:根据图示资料,要减轻河流非点源污染,农业生产应减少、的投入。 命题意图:该题以美国河流的非点源污染分析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当前水资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分析概括析图的能力。 知识依托:圆面比例图的识读,淡水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错解分析:第(1)问失分较多,原因主要是考生未能从繁杂的数字和污染来源中抓住其关键的部分。 解题方法与技巧:该题回答正确的关键是对美国河流主要污染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图的判读,图中详细说明各污染物类型和所占比例,其比例大小基本上反映了污染的程度大小,再与题目中河流总长度和受非点源污染的河流长度即可计算出各项数据。 答案:(1)D (2)A (3)化肥农药 ●锦囊妙计 1.关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应明确以下几点: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即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将流域内的自然条件、生态系统和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认真分析某个因素的变化对整个环境的影响。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综合性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生态系统等综合效益。 (3)关联性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相邻流域或全国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从两个方面辩证地认识: (1)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歼灭难点训练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下列问题。(2002年上海春季)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将在明年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黄河小浪底工程 3.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998年上海) 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 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在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