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和肥料中的钙

土壤和肥料中的钙

土壤和肥料中的钙
土壤和肥料中的钙

土壤和肥料中的钙

钙在元素周期表中属第二主族碱土金属元素,对植物有效的形态是阳离子形态,而且是主要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

地壳中含钙量约为3.64%,较其它植物养分更多。常以钙离子(Ca2+)形态被吸收,它在叶片中大量存在。其正常浓度为0.2~1.0%。细胞液中钙以游离Ca2+形态存在,也与一些非移动性有机离子如羧酸、磷酰胺、酚羟基离子相连接。它可以草酸钙、碳酸钙和磷酸钙沉淀出现在液泡中。许多种子中有肌醇六磷酸钙镁。

目前专门施钙的不多,主要还是施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带入的钙。如果酸性土壤上种植耐酸作物马铃薯、茶树、荞麦、烟草、花生等一般不施石灰;种植水稻、蚕豆、豌豆、甜菜、油菜等少量施用石灰;种植耐酸性差的棉花、大豆、大麦、小麦、玉米、苜蓿是才施大量石灰。

土壤含钙量差异极大,湿润地区土壤钙含量低、砂质土壤含钙量低,石灰性土壤含钙量高。含钙量大于3%时一般表示土壤中存在碳酸钙。

土壤钙的来源形成于土壤岩石中。钙长石(CaAl

2Si

2

O

8

)是钙最主要的原生矿物。其它一些矿物也提供

少量钙,包括钠长石、辉石、闪石(角闪石)、黑云母、绿帘石矿物、磷灰石和一些硼硅酸盐。

方解石(CaCO

3)常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土壤的主要钙源。白云石[Ca,Mg(CO

3

)

2

]也可与方解石共生。一

些旱区土壤中也有石膏(CaSO

4?2H

2

O),分解时释放出钙。

释出的钙在土壤溶液中去向比较简单:(1)随排水损失;(2)被生物吸收;(3)吸附在粘土颗粒上;(4)作为钙次生化合物再沉淀,尤其是干旱气候下如此。

钙极易从土壤中损失。钙的淋失量比钠还多。钙是渗漏水、泉水、河水、湖水中最多的离子。湿润地区土壤因过度淋洗移走钙和其它盐基阳离子,常使表层土壤呈酸性,在湿润地区即使是石灰岩生成的土壤也难免呈酸性。土壤溶液中溶有二氧化碳(CO

2

),通过土壤下渗时,形成的碳酸置换出交换性复合体上的钙及其它盐基阳离子,土壤会逐渐变酸。干旱地区土壤含钙量一般较高,许多干旱地区土壤剖面中都有碳酸钙或硫酸钙次生沉积物。农业土壤很少因缺钙而减产,大多数酸性土壤所含钙量也足以满足植物生长。较常见的是果实和储存器官间接缺钙。原因是生长迅速而内部供钙受到限制。

植物以钙离子(Ca2+)形态吸收土壤溶液中的钙,可能通过根系截获接触交换来吸收。除高度淋溶的土壤外,大多数植物所需的大量钙通过质流运到根表面。在富含钙的土壤中,根系附近可能积累大量钙,出现比植物生长所需更高浓度的钙时一般不影响植物吸收。因为植物吸收钙受遗传因素控制。虽然土壤溶液中Ca2+浓度常10倍于K+浓度,但其吸收量却远不及K+,因为钙只能被内皮层细胞壁尚未栓化的幼嫩根尖吸收,所以植物吸钙能力有限。

湿润地区酸性土壤中的钙主要以交换态和未分解原生矿物存在。土壤中大量钙、铝和氢离子存在于交换性复合体上。交换态和溶解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如果溶液中的钙离子淋失或被植物移取后,就从交换性复合体上交换出一些钙进入溶液,如果因施用钙肥土壤溶液中钙浓度(或活度)增大,交换性复合体便吸附一些钙。在不含方解石、白云石或石膏的土壤中,交换性钙量决定土壤溶液中钙的含量。钙、镁、钾三

种交换性阳离子常争夺交换位点。三者和适当比例相当重要。这个问题已在“土壤和肥料中的钾”一节中

讨论过。 NH

4+、K+、Mg2+、Mn2+和Al3+降低吸收Ca2+,而NO

3

-增加Ca2+吸收。

钙常在施用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磷肥时施入土壤。

早在希腊和罗马时代石膏已被用作肥料,对硫对钙都有价值,又是碱性土壤改良剂。钙置换出土壤粘粒上的钠,硫酸钠随水排出,可使土壤絮凝、透水性更好。

酸性土壤上施用的石灰材料中也有钙,既能降低土壤酸度,又为作物提供钙养分。

最近也有使用硝酸钙肥的。这是一种既含氮又含钙的肥料,溶解性好,可配制叶面喷施溶液。但吸湿性较大。

论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对土壤肥料科学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土壤资源在现实使用环境中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土壤肥料学科的观点看,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毫无疑问,土壤肥料在国家农业持续发展中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土壤肥料农业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土壤肥料则是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基础,关系到农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土壤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各种农作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土壤具有营养库、养分转化和循环、雨水涵养、生物支撑、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等重要作用。统计资料表明: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和生存问题,必须抓好以土壤资源为基础的粮食生产。从一定程度上讲,土壤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是人类宝贵的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全面地、持续地和协调地供给植物以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能力)是衡量土壤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壤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1.2肥料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基础,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物质来源。因此,肥料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合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分析 2004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60 分) 1 、土壤的吸湿水为5% ,则10.000g 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 。A ( 9.500g ; B. 10.500g ; C 9.524 D. 9.425g 。2 ( 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 子干扰的最好方法是( ) 。A ( 加入EDTA ; B. 从溶液中除去硅; C. 改变酸度 D. 加入草酸溶液。 3 ( 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 A. 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 B. 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 C. 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 D. 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 4 ( 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 A 、硫酸- 混合催化剂消化; B 、硫酸- 高氯酸消化; C 、偏硼酸锂 熔融; D 、碳酸钠熔融。 5.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 。A 、盐分总量; B 、CO32- ; C 、NH4+ ; D 、Cl- 。6. 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 A 、姜黄素比色法 B 、钒钼黄比色法; C 、ICP-AES 法; D 、甲亚胺比色法。 7. 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 ) A 、0.1mg/kg ; B 、0.5 mg/kg ; C 、5 mg/kg ; D 、10 mg/kg 。8. 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 A 、磷的测定; B 、CE C 的测定; C 、土壤有效锰的测定; D 、土壤有效钾的测 定。 9. 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 )

A. 催化极谱法; B 、ICP-AES 法; C 、硫氰酸钾比色法; D 、AAS 法。 10.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an Bemmelen 因数为( ) 。 A. 1.1 ; B 、1.724 ; C 、6.25 ; D 、0.003 。11. 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 。 A. 优级纯硫酸锌; B 、优级纯氯化镁; C 、优级纯氯化钾; D 、优级纯硫酸铜。 12 ( 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称20 目土0.2150g ; B. 加入重铬酸钾- 硫酸溶液10.00mL ,油浴沸腾10min ; C. 洗涤转移到250mL 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 ; D. 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 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13.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为( ) 。 A. Cr ; B 、Cd ; C 、Hg ; D 、As 。 14.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 。 A. 自吸收干扰;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阴离子干扰; 15 ( 大样本离群数据取舍的标准为( )( 注: S 为标准差,为平均值) A 、? 4S ; B 、? 1.96S ; C 、? 2.58S ; D 、? 3S ; 二、多项选择题( 10 分) 1 ( 溶液中铵的测定可用的方法是( ) 。 A 、碱解扩散法; B 、纳氏比色法; C 、钒钼黄比色法; D 、气敏电极法。 2 ( 一种良好的浸提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

全方位介绍土壤知识

全方位介绍土壤知识 土壤就像是一个大的交换器,能够把我们投入的肥料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 可以被根系吸收的状态。在蔬菜栽培中,要想土壤能够稳定地工作,就要保证 土壤的各个组成部分没有问题且协调一致。 一、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 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肥力、土壤耕性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差异较大,含量高的可达20%或30%以上,含量低的不足1%。而适合蔬菜栽培的土壤有机质应保持在20%以上。土壤肥料 测试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0g/kg以上的大棚土壤往往表现出透水透气性好、供肥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板结以及盐渍化的情况。而大多 数的大棚土壤普遍达不到20g/kg这个标准,在这样的土壤中种植蔬菜如果持续大量施肥就会有发生盐渍化的风险。 总之,土壤有机质就是润滑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热量、水分、气体 以及各种营养代谢协调快速,对蔬菜生长十分有利。 二、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影响着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蔬菜的健康生长。多数的蔬菜喜欢中 性土壤,即pH值在6.5-7.5之间。资料显示,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在酸碱度为中性时有效性最高,土壤偏酸或偏碱都会影响一部分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 的吸收。 在碱性土壤中,水溶性磷酸根又易与钙结合成难溶的磷酸钙,降低肥效; 还固定铁锌等微量元素,使蔬菜发生缺铁症。 土壤pH值为6—8时,有效氮含量较高;pH值为6.5左右时,磷的有效性 最高;pH值大于6时,土壤钾、钙、镁含量高;pH值为4.7—6.7时;硼的有 效性高;pH值大于7时,硼的可溶性明显降低。 三、土壤全盐 向土壤中持续大量投入肥料,土壤全盐含量必会有所升高,如果土壤中全 盐含量达到一定范围之后,土壤便会有盐渍化的趋向,同时由于全盐含量升高,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将直接影响蔬菜根系的生长。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农化分析答案

土壤农化分析答案(李君慧) 口试: 1.植物样本采集应该符合哪些原则? 答:代表性:数量很小的分析样品必须能够代表所研究的实物总体。 典型性:针对所要达到的目的,采集能充分说明这一目的的典型样品。 适时性:对新鲜植物样本内的植物营养诊断或品质分析的采样及分析必须有一个时间概念。 防止污染:要防止样品之间及包装容器对样品的污染,特别要注意影响分析成分的污染物质。 2.植物样品在消煮过程中使用什么试剂? 答:浓硫酸和双氧水。 3.植物灰化有哪几种方法? 答:湿灰化:HNO3、H2SO4、HCLO4 干灰化法:温度<500,2-8h;加助灰化剂:通O2加KHSO 4 植物样品消煮完全后的现象是什么? 答:消煮液呈无色或清亮色。 5 使用奈氏比色法测定植株全氮的基本原理。(H2SO 4—H2O2消煮法)。 答:植物样品经消煮制备的待测液中的铵在pH=11的碱性条件下,与奈氏试剂作用生成橘黄色配合物,其深浅与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氮含量。 6. 使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的基本原理。 答:植物样品经H2SO4—H2O2消煮分解生成的正磷酸盐能与偏磷酸盐和钼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作用,形成黄色的杂聚化合物钒钼酸盐。溶液黄色很稳定,其深浅与磷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磷的含量。波长400-490nm,磷浓度高时选择较长的波长,浓度低时选用较短波长。 : 8.测定尿素氮含量时,尿素分解完全的标志是什么? 答:CO2完全逸出和产生浓SO3白烟。 9.使用H2SO4 消煮甲醛法测定尿素中氮含量的原理。 答:在过量硫酸存在下,尿素先受热水解生成(NH4)2SO4,多余的硫酸被碱中和后,在中性溶液中,铵盐与甲醛反应生成六亚基四胺和等摩尔的酸,以酚酞、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体积和称样量计算尿素含氮总量。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肥料复习资料提纲

土壤肥料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篇 1.土壤的概念: 地球陆地上及浅水域底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能持续不断地供应或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水分,气,肥料等各种因素及其他条件的能力。 第二章土壤形成与固相组成 1.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种物质组成。 2.土壤固体物质组成及原生矿物和此生矿物的概念 土壤固相物质可分为:有机质和矿物质。 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没有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石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行程的矿物。 3.土壤颗粒根据粒径可分为哪几个粒级? 可分为砂砾,粉粒和黏粒。 4.不同粒级土壤的性质

5.土壤质地大致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砂土、黏土和壤土。 6.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特征(水,肥,气,热的表现)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1)客土调节,掺沙掺黏。 (2)增施有机肥料。 8.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9.有机质矿质化过程的概念

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无机物的过程。 10.有机质腐殖化过程的概念 微生物使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性质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11.有机物质的碳氮比对有机质转化的影响 (1)碳氮比>25~30:1 有机质转化以腐殖化为主,矿质化弱,分解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氮素,产生于作物争氮的现象。 (2)碳氮比≤25~30:1 有机质转化以矿质化为主,腐殖化弱,分解时会是释放氮,增加土壤氮的供应。 12.腐殖质的性质 腐殖质属透明胶体,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吸水吸养能力强。 1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2)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能力。 (3)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4)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5)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 (6)改善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土壤农化分析》复习资料 1.纯水的制备分为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 2.蒸馏法原理:利用水与杂质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制得。特点:分离不完全,有自来水中原来的离子(特别是金属离子)和蒸馏器中的离子;无活的微生物,耐储存。 3.离子交换树脂法原理:利用阴阳离子对不溶性树脂的亲和力而分离。特点:离子可除得较完全,但对气体,有机物,微生物排除率低,不能长期存放,易长霉 4. 试剂规格按纯度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GR,绿色)、分析纯(AR,红色)、化学纯(CP,蓝色)7种。 5.试剂选用原则:以满足实验需要为原则选用低等级的试剂。常规分析中一般都选用化学纯试剂配制溶液,标准溶液和标定试剂通常都用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精密分析用的标定剂等有时需选用更纯的基准试剂,光谱分析用的标准物质有时须用光谱纯试剂。 6.试剂保藏原则:按照酸、碱、盐(阳离子顺序)、单质、指示剂、溶剂、有毒试剂分别存放。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易燃品、剧毒品、异臭和易挥发试剂单独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之处。试剂橱中不能放氨水和盐酸等易挥发药品。 7.试剂的配置分为粗配和精配,粗配保留1-2位有效数字,精配保留4位有效数字。 8.玻璃器皿分为软质玻璃(普通玻璃)和硬质玻璃(硬料、硼硅玻璃)。洗涤原则:用必即洗。注意事项:少量多次。 9.瓷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2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0.石英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000℃),挥发少,不能和HF接触,不能用于碱熔融。 11.玛瑙器皿的性能:坚硬易碎。耐磨不能敲打,不能加热。不能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清洗,不能用水浸泡。 12.铂质器皿的性能:耐高温(>1700℃),质软,土壤全量分析用,能用于碱熔融。 13.塑料器皿的性能: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好。 14.对照试验:用标准方法或物质的测定结果来衡量测定方法的准确程度的实验,分为标准方法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15.空白试验:除不加样品以外,完全按照样品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条件的实验。 16.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加减运算:以小数点后的位数最少者修约最后结果;乘除运算:以有效数字最少者来修约最后结果;对数运算:有效数字仅与尾数有关。 17.采样误差的控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的前提下,采样点的数目要和室内分析的允许误差相近。一般采样时把采样地区的变异系数估计在10-30% 18.土壤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对应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节约性(精密度)原则。 19.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分成的采样区。 20.混合样品的采样要求:取样时先去表土1-2cm;样点要避免一些特殊的位置;取样点的深度要一致;在每个取样点的取样量要一致;在取样点的深度范围内上下土量要一致;每个取样单元最后为一个混合样品。 21.果园样品的采集位置:施肥沟向内1米采集,深度:25-60cm。 22.土壤样品风干的目的:大部分水分蒸发掉,防止发霉,并且容易处理;特别对称样少的样品来说,风干才容易混匀,使少量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并且称样准确;风干使还原性物质氧化,挥发性气体减少,从而减少对多数项目的干扰;使吸附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风干样品稳定变化小,测定结果方便比较。 23.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处理过程挑去非土物质,使其组成更具代表性;磨细后混匀可以取少量样品来测定,分析结果更具代表性;不同的分析项目要求不同的细度,不过

浅论土壤肥料的施用

浅论土壤肥料的施用 发表时间:2017-05-19T10:26:31.86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5期作者:有婧仪 [导读] 化肥比重占30%-40%;进入90年代,有机肥的比重只占40%,而化肥的比重达到60%以上。现就土壤肥料的施用阐述如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理工学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而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从合理施用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测土配方施肥3个方面论述了土壤肥料的施用,以为培肥土壤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料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肥料则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从肥料含量上看,在我国占所有耕地60%以上的中低产田中,普遍存在着养分贫瘠的问题,绝大多数耕地缺氮,1/2的耕地缺磷,1/3-2/3的耕地缺钾,还有相当大比例的耕地还同时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问题。从肥料的结构上看,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靠的是有机肥,有机肥料提供的养分比重占95%以上,化肥的比重很少;60年代有机肥的比重占80%,化肥的比重占20%左右;70-80年代有机肥的比重占60%-80%,化肥比重占30%-40%;进入90年代,有机肥的比重只占40%,而化肥的比重达到60%以上。现就土壤肥料的施用阐述如下。 一、合理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肥料的总称,又称农家肥料,根据其来源特性和积制方法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粪尿肥,包括人粪尿,家畜粪尿,厩肥,禽类、海鸟粪以及蚕沙。第二类是堆沤肥,包括堆肥、沤肥、秸秆直接还田利用以及沼气池肥等。第三类是绿肥,包括栽培绿肥和野生绿肥。第四类是杂肥料,包括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泥土类肥料等。堆肥是以杂草、垃圾等原料积压而成的,可因地制宜,最好结合春、秋耕地时作底肥。绿肥最好作豆料作物的底肥或追肥,利用根瘤菌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肥力。猪粪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较多,腐熟的猪粪可施于各种土壤,尤其适用于排灌良好的热潮土壤。牛粪养分含量较低,是典型的凉性肥料,可将牛粪晒干,掺入3%-5%草木灰或磷矿粉、马粪进行堆积,加速分解,提高肥效;最好与热性肥料结合使用,或施在砂壤土和阳坡地。羊粪属于热性肥料,宜和猪粪混施,适用于凉性土壤和阳坡土地。家禽类粪养分含量高,可作种肥和追肥,最适用于蔬菜。人粪尿发酵腐熟后可直接使用,也可以与土壤混成大粪土作追肥用。 二、科学施用化肥 化肥,化学肥料的简称,就是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1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只含有1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的2种或3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1.要避免盲目过量单用、连用化肥。一方面,土壤是化肥的第一载体,用工业化代替生物化,用化学过程削弱生物过程,会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降低生物活性,降低肥力,如氮肥,若未被吸收,会随水流入地下水源,造成地下水污染,甚至污染江河和饮用水;尿素中氧化亚氮大量释放到空气中,会带来温室效应。过量使用化肥会使氧气减少,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氮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化肥多是无机盐,过量、连施会产生盐类累积,在降水少的地区或干旱年份,特别是温室、大棚在无自然降水和无排水的条件下,会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被迫进行大水洗盐或换土,有时还会造成作物受害,从而造成减产;同时也会增加经济成本,降低产出效益。 2.要平衡施肥。首先对土壤进行诊断,对作物的需要进行分析,在掌握土壤供肥和肥料释放相关条件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配比和用量,科学施用。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而不同的作物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因此要掌握各种作物的需肥特点和需肥规律,因作物、因生长季节合理施肥,做到营养平衡。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化肥施入土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保蓄起来,还有一部分随水流失或变成气体而损失,因而土壤因素是施肥必须考虑的前提,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才需要施肥,而且肥料在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的效果。因此,要对土壤进行科学的诊断,遵循“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施什么”的原则,因土壤缺乏而施肥,因作物需求而施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3.测土配方施肥。所谓测土配方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 (1)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2)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作物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3)合理施肥,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从广义上讲,应当包括农家肥料和化肥,配方施用,因为农家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不仅能补充土壤中含量不足的氮、磷、钾三大元素,而且可以补充各种中、微量元素。实践证明,农家肥料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5%~10%。 参考文献 [1]沈其荣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尚海英祁居仕毛森煜等临泽县土壤肥料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3):35-36。 [3]王宜伦张许谭金芳等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278-281。

土壤农化分析

1、土壤的吸湿水为5%,则10.000g风干土的烘干土重为()。 A.9.500g; B. 10.500g; C 9.524 D. 9.425g。 2.克服“钼蓝法”测磷中硅离子干扰的最好方法是()。 A.加入EDTA; B. 从溶液中除去硅; C. 改变酸度 D. 加入草酸溶液。 3.纳氏试剂由以下试剂配制而成。() A. 氢氧化钠、碘化钾、碘化汞; B. 氢氧化钾、碘化钾、碘化汞; C.氢氧化钠、氯化钾、碘化汞; D. 氢氧化钾、碘化钾、氯化汞; 4.同时测定全量磷、钾、硼待测液的制备可用的方法是。() A、硫酸-混合催化剂消化; B、硫酸-高氯酸消化; C、偏硼酸锂熔融; D、碳酸钠熔融。 5.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项目中,哪些项目不需要测定()。 A、盐分总量; B、CO32-; C、NH4+; D、Cl-。 6. 溶液中硼的测定不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A、姜黄素比色法 B、钒钼黄比色法; C、ICP-AES法; D、甲亚胺比色法。 7. 土壤硼的缺素临界值一般为() A、0.1mg/kg; B、0.5 mg/kg; C、5 mg/kg; D、10 mg/kg。 8. 以下分析项目中,不可能用到乙酸铵试剂。() A、磷的测定; B、CEC的测定; C、土壤有效锰的测定; D、土壤有效钾的测定。 9. 溶液中钼的测定,不可用的方法是() A. 催化极谱法;B、ICP-AES法; C、硫氰酸钾比色法; D、AAS法。 10.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V an Bemmelen因数为()。 A. 1.1;B、1.724; C、6.25; D、0.003。 11. 可用作标准试剂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为()。 A. 优级纯硫酸锌;B、优级纯氯化镁; C、优级纯氯化钾; D、优级纯硫酸铜。 12.关于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的操作步骤,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称20目土0.2150g; B. 加入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0.00mL,油浴沸腾10min; C. 洗涤转移到250mL三角瓶至体积为70mL; D. 加入邻菲罗啉溶液4滴,用硫酸亚铁滴定至砖红色。 13.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为()。 A. Cr;B、Cd;C、Hg;D、As。 14. 火焰光度分析中,标准曲线在高浓度时向下弯曲的原因是()。 A. 自吸收干扰; B. 电离干扰; C. 光谱干扰; D. 阴离子干扰; 15.大样本离群数据取舍的标准为()(注:S 为标准差,为平均值)

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2土壤肥力: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 4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地质大循环:岩石矿物经分化作用释放的可溶性养分和黏粒等分化产物受风雨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我们把这种从岩石分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质小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养分,这种由分化释放的无机养分转化生物有机质再转化为无机养分。 7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第二章 8土壤的三相四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土壤固相),土壤空气(土壤气相),土壤水(土壤液相)。 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是土壤的骨骼。 10土粒的分类:石砾和砂粒,粉粒,黏粒。 石砾和砂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11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国际制质地分类,美国制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的三大类:砂土,壤土,黏土。 12砂质土类特点: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成为热性土,可施用冷性有机肥料和半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宜种植生长期短及块茎块根的作物以及种植耐旱耐瘠的作物。 13黏质土类特征: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抗旱力强,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 14 土壤质地改良常用方法:1)大量施用有机肥;2)黏质土掺砂改良,砂质土掺黏改良;3)采用引洪漫淤或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用耕作管理措施。 1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座椅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才,称为腐殖化过程。 16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性状:在C/N比为25是有机质转化最适C/N比;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um的土粒含量(%)含量越大,腐殖化系数越大。 2)土壤水热状况:在0~3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5℃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 12 分)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m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 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括号内打×,并写出 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 (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 7、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8、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较低。 ( )

安徽农业大学土壤肥力

1、土壤肥力答:简单地说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供给养分的能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5、土壤缓效钾答:指存在于土壤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不能被中性盐在短时间内浸提出的钾。 硝化作用指土壤中大部分NH4+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2、可持续农业答: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经过长期之后能增进环境质量、提高农业所依赖的资源贮备、满足人类对基本食物和纤维的需求以及改善农民和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的一种农业制度。 3、最小养分定律答: 田间作物产量决定于土壤中最低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中的最低养分才能发挥土壤中其他养分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保护耕作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7、潜在饥饿答:指作物的某种元素不能满足需要而又不显出缺素症状时的状况。8、最大利润产量答:来自对最高产量研究数据的经济分析,它比最高产量稍低即投入的最后1个单位增量与收益相抵的那一点。9、养分平衡法答:是以作物与土壤之间养分供求平衡为目的,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之差,求得实现计划产量所需肥料量 10、灌溉施肥答:将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随着灌溉水将肥料施入土壤或生长介质。 2、为什么说土壤温度主要由含水量控制水分具有较大的热容量、导热率和蒸发潜热,土中水分含量又与土壤发射率有关,因此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又对土壤温度有较大影响a土色加深地面发射率降低b地表温度下降,地面长波辐射减少c今年地面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因而,白天灌溉地面辐射有所增加,土壤导热率也增大,所以水运用的适宜有增温、降温、保温的作用。 1、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答:(1)磷在土坡中只能移动l~3厘米距离,而且磷在移动过程中极易被土集所固定;(2)作物根部直接接触的土壤也很有限的;(3)作物中的富含磷部位为种子,其用量本来就不大;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这样可以节约用水和提高磷肥利用率:(1)根据轮作换茬制合理施用磷;(2)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磷肥;(3):根据磷肥的特性合理施用磷肥;(4)氮、磷肥配合施用。

土壤农化分析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是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的一本书,由鲍士丹撰写。 本书适用于土壤,农业化学,植物营养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内容有效性 21世纪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教科书(用于土壤农业化学资源和环境)已由国家农业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批准。在第二版中,我们试图反映1990年代土壤农业化学分析的进展。土壤分析的含量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在植物分析中为农产品质量分析增加了新内容;由于从工业“三种废物”排放到水和农田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日益严重,因此增加了“无机污染物(有害)物质的分析”一章;肥料分析部分添加了无机复合肥。材料分析的内容均为国家标准方法。鉴于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单独的仪器分析课程,因此根据大家的意见删除了“仪器分析”一章;为了全面进行质量控制,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分析工作的质量,加强分析工作的科学管理,特别增加了“分析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一章。

在本书的第二版中,现在不再使用许多度量单位和符号。在第二版中,严格按照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法和相关的国家数量和单位标准进行了相应的全面修订,以保持整本书的一致性。 图书目录 第一章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第四章土壤氮和硫的分析 第五章土壤中礏的测定 第六章土壤中钾的测定 第七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八章土壤阳离子交换隆能的分析 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

第十章土壤中碳酸钙的测定 第十一章土壤中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第十二章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第十三章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第十四章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氮基酸的分析第十五章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 第十六章籽粒中油脂肪酸的测定 第十七章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分析 第十八章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 第十九章无机肥料分析 第二十章有机肥料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附表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