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20140213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20140213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20140213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20140213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实施方案

(修改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4年2月

目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1.1农村环境形势 (1)

1.1.1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1)

1.1.2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2)

1.1.3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2)

1.2农村环境监测 (2)

1.2.1 工作进展 (2)

1.2.2 存在问题 (5)

1.3国家有关需求 (7)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8)

2.1指导思想 (8)

2.2工作原则 (8)

2.1.1 近期工作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8)

2.2.2 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 (8)

2.2.3 例行监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 (9)

2.3目标 (9)

2.3.1 总体目标 (9)

2.3.2 具体目标 (9)

三、监测工作方案 (10)

3.1监测范围 (10)

3.2技术路线 (10)

3.3监测内容 (11)

3.3.1村庄监测 (11)

3.3.2县域监测 (12)

四、任务分工与实施 (12)

4.1任务分工 (12)

4.2实施进度 (13)

4.3 经费测算 (15)

五、保障措施 (16)

5.1加大投入,保障资金 (16)

5.2加强科研,夯实基础 (16)

5.3加强培训,提升水平 (16)

5.4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17)

一、形势与需求

1.1 农村环境形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数量众多。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我国乡村人口为48402万人,所占比重高达89.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乡村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逐年降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到1995年乡村人口数量增至历史最高值85947万人,但所占比重降至71.0%。1995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乡村人口数量和比重呈现双降态势。2000年、2010年和2011年,乡村人口分别降至80837万人、67415万人和65656万人,所占比重分别降至63.8%、50.3%和48.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村环境保护薄弱,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着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清,人民群众环保意识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1.1农村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污染物总量大、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严重、以及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剧等突出环境问题。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67.3%和43.7%。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且利用率不高;农膜使用量增长迅速,回收率约为80%,

但可降解性不高;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依然普遍;全国农村每年产生90多亿吨生活污水、2.8亿吨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无序排放。这些都直接威胁着农村空气、水、土壤的环境安全,影响农产品质量,破坏农村环境自净能力,使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废物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1.2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一直处于“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状态,环境保护城乡差距十分突出。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发展,但总体上依然滞后,仍是新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块“短板”。全国4万多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农村高污染企业普遍存在环保设施缺位或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大量污染物被随意随处随时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极大地挤占了农村环境容量。

1.1.3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目前,多数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还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专职处室,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工作能力更为薄弱,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编制,缺乏必要的监测能力,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另外,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是针对城市和环境保护、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制定的,有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环境保护虽有原则性规定,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排放标准还存在空白,已不能有效解决日趋严重和复杂的农村环境问题。

1.2 农村环境监测

1.2.1 工作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领导和指导。自2008年起,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以奖促治”政

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重解决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性的政策和措施,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环境保护部指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带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围绕农村环境先后开展了大量工作,不断推进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开展菜篮子种植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调查。2003-2005年,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2个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国57个“菜篮子种植基地”、15个污灌区及22个有机食品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开展了调查,内容涉及土壤、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农产品等,基本掌握了蔬菜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主要污染物情况,为全国开展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奠定了基础;2005年,组织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工作,在此基础上自2011年开始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初步落实。2006-2010年,环境保护部组织全国环保监测系统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工作,采集全国土壤样品21万份,获得218万个点位的环境信息和近500万个监测数据,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作为骨干力量参加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检测、数据整理、省级土壤污染调查报告编写等工作。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专项工作,首次获得了较为完整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了全国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及污染情况。2011年和2012年,分别针对工矿企业周边和农田区土壤开展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已经初步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

开展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始,总站组织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2009年称“以奖促

治”村庄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涉及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等环境要素,开拓了全国范围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业务领域。2009年每个省份监测3个村庄,此后试点村庄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每个省份至少监测12个环境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市)至少选择10%的整治村庄进行监测,实际监测不同类型村庄数量达798个,2009-2012年全国累计监测试点村庄达1510村次。2013年,全国除港、澳、台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选择1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同时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村庄开展典型区域环境质量监测。

开展农村区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建设31个农村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填补了国家统筹城乡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空白。2008年,为落实国务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有关工作部署,加快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总站紧紧抓住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这一契机,开展了“十一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与相关省级环境监测站共同努力,通过严格选址和专家论证,建设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建设国家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网站,即31个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图1-1),开展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小时监测。截至目前,31个农村站已全部完成站房建设,其中30个已与总站成功联网,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每年编写《全国农村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报告》。

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工作,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2006年开始,总站每年举办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特别是在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过程中举办了9技术期培训班,自2009年起每年举办农村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已经培训技术骨干2500余人次,促进了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土壤和农村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为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和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储备了专业技术和科研人员。 北京密云水库

天津里自沽

河北衡水湖

山西石匣

内蒙古牙克石

辽宁青锥子

吉林四五

黑龙江清泉

上海崇明岛

江苏洪泽湖

浙江赋石水库

安徽响洪甸

福建双龙

江西考水

山东苇场

河南坡头

湖北温峡口

湖南花溪峪

广东中古坑

广西东岭

海南居仁

重庆四面山

四川垄村

贵州金沙村

云南石林

西藏当杰

陕西华阳

甘肃静宁

青海南门峡

宁夏良繁场

新疆那拉提

图1-1 全国农村区域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分布情况

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科研工作上,总站连续两年设立转型发展科技支撑课题,开展农村环境监测技术的科研工作,它们分别是“农村环境监测中空气、水、土壤等布点方法和指标优化研究”和监测司归口的专项“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在划分现有农村乡镇类型以及优化环境监测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1.2.2 存在问题

2009年以来,在开展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环境监测能力薄弱,任然处于起步阶段

与我国城市环境监测能力相比,农村环境监测能力相对薄弱,仍处于

起步阶段,没有建成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监测的任务主要由各省级和地市级监测站承担,既无相应专职的人力物力支撑,也没有配套的监测体系,能力和水平均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需求。在农村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通过“十一五”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幅提升了能力,但地市级站的软硬件能力相对欠缺。

(2)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亟待建立

农村环境监测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试点监测阶段,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也几近空白。经过四年多的试点村庄环境监测,发现了农村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迫切要求针对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农村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体系以及相关的规范。

(3)农村环境信息时效性和支撑作用有待提升

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在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该项工作仍属于试点性质,各省农村环境监测数据上报的时效性得不到保证,环境质量报告编写和信息发布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环境监测信息对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作用的发挥。

(4)农村环境监测缺乏必要的运行保障

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没有国家层面适当的运行补助经费,所有经费均由总站和各级相关环境监测站自行解决。地市级特别是县级环境监测站技术能力滞后,缺乏监测所需的仪器装备和技术人员,监测能力普遍较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监测的发展,也使得数据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监测信息的支撑作用无法及时体现。

(5)基础性监测科研工作十分薄弱

农村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监测的新领域,与城市环境监测相比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很多。但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相关的监测科研工作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监测技术创新方面比较

欠缺,迫切需要加强基础性的监测科研工作,尽早制定监测技术规范、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农村环境监测起步晚,涉及地域广大,影响因素众多,区域性差异明显,更需要以基础性监测科研为先导,带动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环境监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1.3 国家有关需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国家的政策落脚点,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继续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意义重大,能够为农村环境监管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需求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

2011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提出,“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村庄河流(水库)水质监测试点,推进典型农村地区空气背景站或区域站建设,加强流动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环境监测覆盖率,启动农村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同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29号)要求,“开展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宣传‘三下乡’”;“加强农村环境监测。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评价,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各地要在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和实施‘以奖促治’项目的村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环境空气、土壤环境监测,掌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统领,适应国家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导向,以科学监测农村环境质量为主题,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因地制宜、不断完善,重点监测村庄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同时监测参与“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区域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遵循农村生产生活规律,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地理等区域差异,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基本说清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

2.2 工作原则

2.1.1 近期工作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2020年以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在近期仍需要定位试点监测范畴,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为基本目标。2020年之后,以基本摸清底数、掌握变化、找准原因和把握趋势为主要目的,开展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调查工作。

2.2.2 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东中西部和南北方的自然条件、环境状况、经济水平和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各地区出现的农村环境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全国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环保监测机构的自身优势、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坚持国家监测与地方监测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层面以技术指导为主,统筹开展区域监测;地方层面为监测主体,分类开展例行监测,切实做到国家和地方事权分离、责任分工明确,保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发展水平和环境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

监测措施,确保农村环境问题得到全面的反映。

2.2.3 例行监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农村环境问题会逐步显现。除了每年开展全国性的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外,地方各级环保监测机构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新型问题,例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成效及当地特有环境问题等,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或专题监测,作为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的重要补充。

2.3 目标

2.3.1 总体目标

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提出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基本形成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制度,确立以县级环保监测机构为监测主体的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下乡”,基本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问题,推动建立农村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全国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实施以城市带动农村战略,推动区县级环保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和能力保障体系,实现农村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能够基本说清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

2.3.2 具体目标

(1)深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结合目前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工作,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地理等区域差异,根据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特点,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区域,重点监测农村村庄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同时监测“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区域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构建农村环境监测业务网络。明确国家和地方环保监测机构职责和任务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每年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基

本形成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国家事权和地方事权,确立以县级环保监测机构为监测主体的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下乡”,基本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和主要问题,推动建立农村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制度。

(3)构建农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针对农村环境监测特点,制定农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构建包含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整合和优化,逐步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

(4)构建农村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测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形成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定或技术指南。

(5)构建全国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监测组织机构、专业人才、仪器设备、技术装备和运行经费等投入力度。

三、监测工作方案

3.1 监测范围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范围是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对象为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仅针对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和生态环境质量。

3.2 技术路线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层次。

在村庄监测层次上,从县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村庄(行政村,下同),开展村庄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合村庄的基本情况、自身特点和主要污染来源等,对比各类型村庄环境状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村庄面临的环境问题。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须同时开展村镇生活污水

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的监测。

在县域监测层次上,以县域全境为对象,开展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综合村庄层次和县域层次的监测结果,从点到面评价县域农村环境质量,反映我国农村区域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鉴于我国农村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开展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遵循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不同地区分不同阶段逐步推进,优先选择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的县域和“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

图3-1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

3.3 监测内容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具体包括村庄监测和县域监测两个内容。

3.3.1村庄监测

在每个县域选择3~5个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仅针对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污染程度,选取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村庄,尽量涵盖以下7

种村庄类型,即生态型、现代种植型、养殖型、工矿企业型、商业旅游型、牧业型和其他型村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类型的村庄可作进一步划分和说明。村庄监测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详见附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

3.3.2县域监测

以县域全境为监测区域,开展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详见附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

四、任务分工与实施

4.1 任务分工

根据上述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分为国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国家任务)和地方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地方任务),以地方任务为主,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任务。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由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共同完成,地方环保监测机构为实施主体(图4-1)。

国家任务由环境保护部组织实施,属于国家农村环境质量年度监测业务,每年年初通过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进行部署。具体任务为:制定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研究拟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方法和相关规范;负责国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和协调;对省级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审核、汇总全国农村环境监测数据,编写年度《全国农村环境质量报告》。

地方任务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属于地方农村环境质量年度监测业务,以县级环保监测机构为实施主体。具体任务为:组织开展辖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制定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并负责指导实施、组织协调以及监测采样和分析测试工作;组织辖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以及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对地级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审核、汇总辖区农村环境监测数据,编写年度《辖

区农村环境质量报告》。

图4-1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机构和任务构成

4.2 实施进度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村区域的环境特点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各地区环境监管能力和监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三大分区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优先选择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的县域及开展“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具体的进度安排见表4-1。

第一阶段(2014-2016年):第一和第二区的省份在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时,要涵盖所有地级市,第一区的省份每年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2个县域开展监测;第二区的省份,每年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1个县域开展监测;第三区的省份,至少选择50%的地级市,每个地级市选择1个县域开展监测。全国合计监测县域总数约为454个,监测村庄总数约为1362

个。各省按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有关技术要求,按照村庄总数20%(约272个)的比例,将其相应的村庄和县域监测数据、及报告报送国家环保监测机构,即完成国家任务。

表4-1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度安排

注:①以《2011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中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划数为基础,按每个县域监测3个村庄计算(北京、天津、上海均按照1个县级区划计算)。②在县域选取上,优先选择已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的县域及开展“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

第二阶段(2017-2019年):第一区各省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4个县开展监测;第二区的省份,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3个县开展监测;第三区的省份,至少选择80%的地级市,每个地市选择2个县开展监测。全国合计监测县域总数约为1019个,监测村庄总数约为3057个。各省按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有关技术要求,按照村庄总数20%(约611个)的比例,将其相应的村庄和县域监测数据、及报告报送国家环保监测机构,即完成国家任务。

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第一区各省份的监测范围涉及每个地级市的每个县;第二区的省份的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5个县开展监测,渐至所有县域;第三区的省份,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3个县开展监测,渐至所有

县域。全国合计监测县域总数约为2708个,监测村庄总数约为8124个。各省按照《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有关技术要求,按照村庄总数20%(约1624个)的比例,将其相应的村庄和县域监测数据、及报告报送国家环保监测机构,即完成国家任务。

4.3 经费测算

根据目前开展空气、饮用水、地表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补助经费标准,针对1个村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所需的最少补助经费进行了测算。每个村庄监测经费约为0.85万元(表4-2),按照1个县域监测3个村庄计算,加上县域地表水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费用,则每年1个县域所需监测经费约为3.81万元(表4-3)。开展“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生活污水水质监测每年补助经费约为0.07万元(表4-4)。

表4-2 村庄环境质量监测所需补助经费

注:合计费用为按照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源地取其中1种计算,如3850元为包括地表水源地的村庄监测所需费用,3550元为包括地下水源地的村庄监测所需费用。

表4-3 县域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监测所需补助经费

表4-4“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生活污水

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5.1 加大投入,保障资金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中的职责。将监测能力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障。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大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力度。建立国家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由国家财政统筹安排,并纳入国家环境监测网运行费,地方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运行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正常顺利的开展。

5.2 加强科研,夯实基础

农村环境监测起步晚,迫切需要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基础科研工作,对全国农村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农村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提高农村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制修订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合理性。5.3 加强培训,提升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依托保公益项目和环境保护重大科研专项等,提高农村环境监测的队伍和技术水平。加大农村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拓展人才培训途径,形成基础培训和特色培训相互补充的培训体系,多种形式培养农村环境监测学科带头人,促进农村环境监测技术队

伍专业化。

5.4 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农村环境监测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农村环境监测工作量较大,可适当引入具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样品的检测。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基础上,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监测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推进农村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满足其信息诉求,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监督作用,广泛吸纳各方的需求和合理建议,真正做到爱民、为民、利民和惠民,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积极整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营造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城乡环境,按照《市双创办关于印发的通知》(安创办发〔X〕X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解决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乱堆乱倒问题,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彻底改变环境脏、乱、差现象,为城乡居民营造整洁亮丽、绿化美化、舒适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整治范围 县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各镇及集镇周边。 三、整治内容 (一)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县城及城乡结合部可视范围内的煤堆、土堆、垃圾堆、渣堆,加强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落实清扫保洁人员,合理布局垃圾桶、果皮箱等环卫基础设施,做到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常态化清扫保洁机制。 (二)市容秩序整治。集中整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乱堆乱倒、乱搭乱建、乱弃乱摆、乱拉乱挂等现象,组织拆除违章建筑物;加强沿路市场规范管理,依法取缔马路市场。强化执法监管,督促门店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严查出店占道流动经营及车辆带泥(沙)带灰、不覆盖上路、沿途抛洒滴漏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绿地绿带整治。开展城乡结合部沿线绿地绿带环境卫生整治,搞好补植补栽,严厉打击破坏绿化设施行为,做好路段公园、绿化带的苗木管护,确保无死苗和黄土裸露现象。

(四)环境污染整治。切实落实“河长制”,加强辖区内河道沟渠水体污染治理,清理清除垃圾和杂物。落实环境质量监测和治霾、降霾工作,严厉打击辖区内污染环境行为,对具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行为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督促停业整改,依法处理。 四、组织机构及任务分工 成立X县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各镇人民政府、县双创办、住建局、交通局(运管站)、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农水科技局、卫计局、经贸局、民政局、公路段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双创办,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各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X镇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居民楼、院环境卫生整治),负责落实清扫保洁人员,督促门店、住户落实“门前四包”,动员辖区单位、村组村民开展整治活动,清理乱堆乱放杂物垃圾等,建立城乡结合部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县双创办:负责加强执法管理,依法严查城区出店占道流动经营和车辆沿路抛洒、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协助相关镇取缔马路市场,监管城乡结合部沿线大型户外广告牌匾,清理绿化带垃圾,适时组织城区大清洗活动。 县住建局: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组织实施道路整修,及时对城区绿化带补植补栽,做好绿化苗木管护。 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私人建房管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等违法建筑物。加强建筑工地规范管理,督促施工单位或业主采取措施,做好防尘降噪等工作。 县交通局(运管站)、公路段:负责做好公路沿线修理厂规范管理工作,严禁出店占道修车,油渍污染地面。负责做好城乡结合部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部、过境干线公路、村级道路整修工作,落实公路卫生保洁,清理边沟污泥、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既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使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推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克服教学管理的简单化,形成全面的质量观,过程化的质量观,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把质量评价与监测作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监测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全面性原则: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的监测,又包括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监测。 3、针对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监测要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三、监测内容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 1、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上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使学生活泼高效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3、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10分),按检查情况分等计分。 (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监测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DOC)

济南章丘堤防加固和防浪 林工程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济南市黄河工程局 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山东段)施工 济南市黄河工程局堤防加固和防浪林工程项目经理 部 2012年10月23日

审批表

环境保护专项实施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响应国家和业主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号召,满足业主的相关要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济南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积极做好环保工作。 一、方案依据 (1)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2 月 2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2 月 18 日国务院第 253 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 年 3 月 20 日);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 年 8 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 年 3 月)。 (2)技术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大学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 撰稿人:高飞张仕真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过600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二、活动概况 1、活动目的 旨在结合我校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跟农村有一次"亲密接触",使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搜集农村环境基础数据,为农村发展项目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2、调研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研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东马坊村开展,以行政村和农户为调研对象。 3、调研内容及方式 3.1调研内容

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村组联动原则。村三委会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负责推进落实。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所在地、沿307省道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长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抓不懈。通过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xxxx年底,力争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

东莞市常平文华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市常平文华学校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全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体育状况检测的通知》及《市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要求,做好我校质量监测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文件要求,以求真、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国家检测中心、市监测工作组对本校学生及教师的信息数据采集工作。 二、工作目标 配合国家检测中心、市监测工作组做好2018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确保我校监测实施程序规标准,监测数据采集真实可靠。 三、工作任务及要求 (一)明确监测容、工具、对象和时间 1.监测容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质量,重点测查生命数学、物质数学、地球与宇宙等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数学问题的探究、解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状况,学生的体质情况。 (3)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等相关影响因素。 2、监测工具 (1)学生数学测试卷:题卡分离; 3套题本,分别对应3套填答卡。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测查。 (2)学生体育:,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测查。 (3)学生相关因素问卷:学生数学相关因素问卷,题卡合一, 1套题本;学生体育相关因素问卷,题卡合一, 1套题本。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测查。 (4)校长与教师问卷:校长问卷、班主任问卷、数学教师问卷、体育教

师问卷,各1套。通过安装有“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卷调查系统”的联网计算机进行填答。 3.监测对象 (1)我校八年级学生,由监测中心从中抽取30名学生,具体将以名册密件的形式随检测工具箱下达学校。 (2)我校校长、八年级班主任、数学、体育学科教师。 4.监测时间 (二)及时准确上报监测信息 按国家检测中心、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要求,及时准确上报我校基本信息及八年级所有学生和有关教师信息。 (三)落实监测工作人员职责要求 按国家检测中心、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要求,在本校选取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同志,确定校长、副校长、信息员、员、司时员等测试工作人员,组织好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八)做好测试准备 1.按国家检测中心、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要求,设立测试教室(802班教室)、校长与教师问卷填答处(电脑室、校长室)、测试现场考务办公室(801班教室)。 2. 提前领取文具用品并按测试室要求摆放。 3.做好校长室、电脑室“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卷调查系统”的下载安装。 4、做好师生模拟监测工作。 (五)加强对监测工具的管理 按国家检测中心、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要求,做好监测工具的接受、保

2018-2019-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201X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201X年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政府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政府环境管理、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工作力度,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理性思维、务实精神,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污染减排为工作主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基本方针,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抓好污染减排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综合指标 1、实行主要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有关部门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2、深入开展环境宣教工作。围绕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我镇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果;利用辖区内电子屏、广告牌、乡镇墙报、板报进行环境公益宣传;开展环保宜居社区创建工作,并在社区内设立环境宣传栏或悬挂宣传标语。 (二)环境管理与治理 1、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任务。 2、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主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调查.doc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中文摘要: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内蒙古地区是一个农牧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更为明显,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在这个暑假,我随同清水河县环保局一起下乡进行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生态坏境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严重、乡镇企业对坏境破坏恶劣等等。同时,我也了解到政府在着手大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政策和举措,在努力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到环境和效益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原因、对策 引言:作为大二我的我们离社会已经越来越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要锻炼自己的交际、处事等一系列社会能力。本次暑期的实践调查我选择到深入农村。之所以选择到农村实践调查,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随从的环保局调查小组中我了解到,此行调查的大背景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及我国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一系列成效的基础之上的。事实情上,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加严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学校小学部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一、监测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监控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监测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监测评价总体系: (一)目标体系: 1.目标系统——主要监测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等; 2.过程系统——主要监测课程标准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3.质量系统——主要监测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二)组织体系: 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测评价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多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测评价。 (三)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测评价——通过日常的及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秩序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 2.教学督导监测评价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四)制度体系: 1.教学研究制度。 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备课组长及教师间相结合的听评课制。 3.学生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监理实施方案 依据交通部的《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法律,结合过去在公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环境工作经验,制定环境监理的任务、方法和程序。 一、工程概况 珲乌高速公路吉林至荒岗段工程建设项目JS01合同段的路基、路面、桥梁工程施工。本合同段主线起点桩号为K4+700-K11+800,7.1km,吉林连接线K0+000-K4+641.84(K4+641.84=主线K4+700),4.642km;设大桥232m/1座,公铁立交桥2座(K2+565铁路桥607米,K8+451铁路桥307米),天桥1座,通道桥8座,跨线桥1座,匝道桥5座,涵洞31道(16道盖板涵、15道箱涵),圆管涵23道。路基挖方239.9万立方米,路基填方186.6万立方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9万平方米,面层40万平方米,其中:吉林北互通挖方总量122.7万立方米,现浇跨线桥1座,匝道桥5座,通道桥5座,涵洞17道。(工程量较大,需要边通车边施工,互通内还有石油管线2处,是我标段的重点和难点) 二、环境保护监理的控制目标: 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提高项目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按交通部、建设部等部委和吉林省的有关规定,对工程施工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景观影响及环境污染及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等问题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达到环保验收目标。 三、环保工程监理概述 1、环保工程监理的内容 环保工程监理的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声屏障、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 2、环保工程监理程序 3、环保工程监理工作内容 4、环保工程监理工作方式 以上内容类似于工程监理,只做简单叙述。 四、环保工程监理要点 (一)、声屏障工程监理要点 1、检查声屏障设计单位的环保专业设计资质。 2、检查声屏障两部分设计图纸(屏障、基础)的完整性。 3、声屏障的材质、尺寸检验 a、供货厂家提供监测报告,产品合格证;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大学生暑期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 撰稿人:高飞张仕真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过600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由于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国约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6300多万人饮用高含氟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饮水不安全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疾病流行。据调查,我国一些沿江农村地区,由于受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饮用水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斑牙病、结石、皮肤病等疾病,有的还出现了“癌症高发村”。 我国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是我党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号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把自己的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二、活动概况 1、活动目的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8月至9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阎良、灞桥、高陵、周至、户县、蓝田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

“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 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XX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清理“三堆”、推广“三改”、美化“三口”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XX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

(完整版)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整改方案

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整改方案 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现根据我校质量检测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整改。 一、教务管理方面 1.完善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工作 我校目前实施把教学常规考核纳入年终个人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奖惩制度还需完善,充分调动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教务处常规检查采取抽查与全校检查结合,首先是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次每月进行全校彻查。而且对每位被检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都评定等级。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考核。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扎实常规工作 教研组长是带领任课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组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能通过教研活动受益多多。督促组员认真准备听评课活动,并能及时把握每月一次集体备课的机会,互相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3.丰富老师、学生的教研活动

我校目前在老师教研活动中,多数是有关听评课的活动,相对单一,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说课、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开展写字、诗词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我校距离城市较远,就近入学的孩子课后活动相对单一。我们需充分利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带来的福利,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阅读、电子琴、手工艺、舞蹈等二课堂,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学生课内行为习惯还需班主任来强化,开学时教科书包封皮,作业本准备;课前学具准备,候课要求;课时听课要求,如何作笔记;课后作业完成,纠正错误;期末自主分层重点复习等都需要规范教育。 二、教师个人方面 1.提高专业化水平 通过我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可以看出个别老师在专业方面欠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还需通过多渠道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记山东省阳谷县##镇##村 安徽工业大学魏汝飞 一调研背景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着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与此同时,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国家曾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

胁在与日俱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尤其是国家实行“三农政策”后,农村的各项生活指标都朝着令人欣慰的方向发展,然而与此并不协调发展的却是农村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本次我们所做的调查也就是基于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虽然所调查的只是一个行政村的情况,却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来估计出广大农村的生态现状。 常家村属于咸阳市礼泉县,整体地貌属于平原,海拔高度460米。2006年总户数159,人口608人,2006年人均收入2550元。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可以很好的代表广大的农村地区。而且由村里的道路和人均纯收入情况也可看出常家村属于中等经济水平,这也为其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使我们决定把常家村作为本次调查的目的地,虽然所得到的各项数据只是一个行政村的生态情况指标,却由于调查点的代表性,因而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对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整体生态现状有一个较科学的认识,可以针对这些现状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在调查的最后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现状分析和可行性建议。 二生态现状 从家庭饮用水来看,常家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自来水,占总比例76%,使用大口井水约23%,且是对大口井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从用水来源和使用方式上来看基本不存在健康隐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村民的饮用水整体上非常清澈,而且由于工业的影响较小,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村民的习惯喝水方式是饮用开水,目前已达97%,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最新版】

精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全市城乡整体卫生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打造高质量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城同创、城乡共建”活动,遵循“全民动手、科学谋划”的原则,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以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乡村环境卫生 (1)、清理柴草垛。有条件的村屯,农户家庭柴草全部远离村屯,集中堆放;其他村屯和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农户家庭柴草也要在房前屋离开街路进行堆放,设置固定围栏,隔离火情和防止猪拱鸡刨。 (2)、清理垃圾、粪堆。彻底清理路旁、宅旁生产、生活垃圾,每10个农户设置一个垃圾箱,每天清理一次垃圾并及时运出屯外,放到指定垃圾堆放场;设置农家肥积造场,屯内禁止积肥,五月一日前原则上要求农家肥全部进地,确实不能进地的要堆放在屯外积肥场;养禽数量超过200只、养畜数量超过20头的要集中在屯外牧业小区饲养,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

(3)、清理路障。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影响村容屯貌的陈规陋习,特别是乡村沿路商户门前要重点整治,达到乡(镇)、村、屯道路整洁、通畅,道路两侧整齐、洁净的标准。 (4)、清理路边沟。要坚持常年清理路边沟,重点是春秋两季,要对屯内路边沟彻底清理、达到干净顺水、无污物、无异味的标准。 (5)、清理庭院。商户、农户门前实行“三包”,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干净整齐。 完成时限:XX年6月1日,常年坚持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 (1)、建硬面化道路。有条件的村要达到户户达标准,其他村要逐步达到屯屯通。 (2)、建排水沟。路边全部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村屯屯中道路两侧排水沟要达到硬化、固化标准,农户门前过板尽可能统一。其他村要达到排水顺畅。 (3)、建围墙或栅栏。成街基的村屯,农户庭院围墙或栅栏尽可能整齐划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实现。 (4)、建垃圾堆放点。要根据需要建设垃圾统一堆放点(场),以便统一掩埋、处理。配置必要的环卫设备设施,设立村屯专职保洁员进行有偿服务,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 (5)、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统一标准、统一区位、统一建设。其它村结合实际也要尽可能多建卫生厕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