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

能锻炼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三)尺桡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11)。

骨折愈合后的锻炼: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图15、图16)。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四)股骨颈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7)。

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

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19)

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21)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五)股骨粗隆间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锻炼程序与股骨颈骨折的锻炼方法相同,但进程可适当加快。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7)。

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

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19)

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21)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六)股骨干骨折

1目的:

股骨干骨折越靠近膝关节,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越大,血肿易使股中间肌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须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

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见图17)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7)。

术后第二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图18)

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图19)

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图20、图21)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4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

3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七)髌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趾关节主动运动。(见图17、图18)

固定后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图22图23)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8周可负重行走。(图24)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术后初下床行走的病人应注意保护,以防摔倒、摔伤。

(八)胫腓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见图17、图18)

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分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见图23)

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内收。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内外翻抗阻活动。(见图24)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外固定

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

(九)肩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即日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关节的主动练习,每个动作重复5-6次,可每天增加抗阻练习和在悬吊带内做肩前屈、内收和内旋的摆动练习,即病人用健侧肢体缓慢推动患肢做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见图11、图12)

去除悬吊带后:①肩外展、后伸和外旋的主动运动练习,动作应缓慢、柔和,幅度逐渐扩大;②肩前屈、内收、内旋的练习。(图25、图26)

3周后病人可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即病人弯腰90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作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环的范围。(图27)

4周后病人可作手指爬墙和手高举摸头顶锻炼。即病人面对或健侧身体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头顶是指患侧手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或锻炼用患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图9、图13)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十)肘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固定期间可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见图1、图2、图3)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增强肘关节周围肌力。可利用握小球帮助锻炼。(见图4)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锻炼时应注意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时动作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内容。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见图17)

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见图22)

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内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张,伸直髋、膝关节。(见图28)

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被动练习训练常用CPM机辅助完成。其活动范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大的活动角度定为400,此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0~450,以后每日增加50~100。每日可训练3~4h。至术后1周左右,CPM机最大活动角度为900,髋关节活动范围为250~850,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图29)

坐位训练: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0。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内外旋练习。(见图18、图19)

助行器及拐杖的训练。(见图23)

3注意事项: 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屈髋不能超过90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0;

髋关节的内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

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有助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可使膝关节稳定,又可获得膝关节的满意活动度,还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⑴术后第1-3天

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3秒。(图30、图31)

健膝屈曲,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2)术后第4-7天

主动练习:患者双手抱住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每隔2小时5-10下。(图32)

患者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每隔2小时5-10下。(图33)

患者仰卧于床边,将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屈曲度,以完成膝关节自我控制下的主动屈曲,角度逐渐增大。(图34)

患者坐于床沿练习:

将健侧(或一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图35)

健侧(或一侧)足勾于患侧(或另一侧)足根部,协助患侧(或另一侧)小腿做上举的动作。(图36)

(3)术后第-14天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腿抬起,膝关节伸直。两者交替进行,每2小时练习20-30分钟,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图37)

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抬300即可,保证膝关节伸直及背部展平,坚持5-7秒,每天练习3-4组,每组30次。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帮助,逐渐降低枕头高度。(图

38)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秒,每天3-4组,每组30次,逐渐增加下蹲程度。(图39)慢慢地同时抬起脚跟,直到脚尖着地,然后放回直到脚跟着地;两脚交替练习。(图40)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让整个脚掌在地面上滑动,一定要用力压地板并要有绷紧肌肉的感觉;两脚交替练习。(图41)

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地面上;两腿交替练习。(图42、图43)

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保持7秒钟,慢慢放下腿,让脚后着地,然后脚掌着地,慢慢拉回腿;(图44)

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次在做最后一个动作时保持7秒钟。(图45)

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公斤,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20分钟。(图46)

被动练习:术后第4-7天可增加CPM机的练习,有200-30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个体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四0四医院骨科谷红明 骨科护理学是具有人体力学问题及应用人体力学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通过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骨科护理学的任务: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功能锻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争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⑴体液渗出→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⑵肌肉收缩→唧筒作用恢复→加快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 基本步骤 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⑴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一、???????颈椎疾病 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 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骨科常见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功能锻炼 颈椎骨折 ?.解除脊髓受压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减轻脊髓水肿 ?(1)应用激素治疗:受伤6小时内激素疗法,冲击量每30mg/Kg,45分钟输入, 维持量5.4mg/kg/小时,维持24小时。 ?(2)脱水利尿。 ?(3)高压氧治疗 完全性截瘫: 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不完全性截瘫: ?是指受伤脊髓横断面以下,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不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 功能不完全丧失,有部分功能存在 预防措施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避免物理性刺激 ?变换体位。根据病人1-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的注意事项: 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颈椎骨折的病人腰注意头、颈、肩一条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加重脊髓损伤;行颅骨牵引者还要注意保持牵引效能,防止牵引弓脱落;胸椎骨折的病人要注意肩、胸、腰一条直线;腰椎的病人要注意胸、腰、臀一条直线 翻身时应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转,禁止在床上拖拉患者 ?翻身后,对受压的骨隆突部位进行按摩,并严格交接班 ?指导为病人进食高营养多纤维素饮食,增加皮肤抵抗力 功能锻炼 伤口疼痛减轻,即可开始仰卧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腹部即“五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一周后改用头及两足支撑“三点式”支撑背伸肌锻炼。两周后改为俯卧位背伸肌功能锻炼,锻炼时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大腿用力向后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具体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此锻炼方法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注意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发僵等不适,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以免加重症状;锻炼时也不要突然用力过猛,防止扭伤。 ?注意:如果已经有腰部酸痛、发僵、不适等症状时,应当停止或减少腰背肌锻炼; 在腰腿痛急性发作时应当及时 ?息,停止练习,否则可能使原有症状加重。 ?骨质疏松症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可增加肌肉力量,稳定脊柱,减轻脊柱的变 形,缓解疼痛,防止骨折的发生。 ?(1)仰卧位锻炼法 ?①五点支撑法:用头部、双肘及双足(共五点)支撑身体,使背部、腰部、臀部、 双下肢离开床面,身体呈弓形,反复锻炼。

骨科常见术后功能锻炼新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 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 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 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z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z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 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z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 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z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z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z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绵阳四0四医院骨科谷红明 骨科护理学是具有人体力学问题及应用人体力学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通过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骨科护理学的任务:首先要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及功能锻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争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⑴体液渗出→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⑵肌肉收缩→唧筒作用恢复→加快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 基本步骤 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 前臂内外旋转 图3 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图4捏小球练习 图5 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图7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图8肩前后摆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图9 爬肩梯图10 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

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 ?上肢正确功能位 1.肩关节:外展450,前屈300,外旋150 2.肘关节:屈曲900 3.腕关节:背屈20-300,尺倾5-10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髋关节:前屈15-200,外展10-200,外旋5-100 2.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0 3.踝关节:背屈900 ?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0。 三、牵引术后的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 体位: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应指导并协助患者牵引肢体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2周后,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联系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之间的协同运动,但要以活动后患者无疼痛、疲劳为度,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四、小夹板固定术后的护理 体位:1、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嘱患者身体活动时要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 2、随时注意观察小夹板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 3、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肢端手指或足趾,做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做未固定关节的屈伸运动。 五、锁骨骨折护理 体位:1、仰卧位:患者去枕仰卧于床上,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2、半卧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3、站立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功能锻炼:1、术后1-3天,局部伤口疼痛许可时,患者前臂吊带保护下下地活动。 2、术后2天,患肢进行前臂旋转、握拳等动作练习,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

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 无论是骨还是软组织,骨关节的疾患或创伤(包括手术创伤),对病损部位或其邻近组织都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如局部出血、肿胀、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以及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只有正确认识组织反应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伤病的恢复。在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措施中,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是密切关联的三个环节。本文着重讨论功能锻炼问题。 一、功能锻炼的要求 1、上肢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手的功能; 2、下肢的主要功能是站立和行走,要求各主要关节不仅要稳定,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脊柱是全身支柱,腰背肌的锻炼就十分重要。 3、功能锻炼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 二、功能锻炼的程序 1、早期:主要指骨折后1~2周以内。此期外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较重,一般靠近损伤部位的关节不宜活动,但可尽早开始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只使肌肉收缩但不活动关节),即使牵引和石膏制动下也可进行肌肉收缩练习;而远离损伤部位的肢端未固定的关节,则可以练习活动。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也可做前臂及上臂肌肉的收缩练习(腕关节不要活动)。又如髌骨骨折石膏制动后,未固定的时开始功能锻炼,应视手术情况而定。如关节、肌腱粘连的松解手术,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内固定物如果十分坚固,术后也可早期开始关节的活动。 2、中期:一般指骨折后3~6周。这时损伤反应已消退,肿痛已减轻,骨痂逐步生长。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活动外,邻近的关节也可开始活动练习。如上肢肱骨干骨折外固定后,可开始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但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3、晚期:一般指外固定去除后,可依据病情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如需要进行被动活动,则手法必须轻柔,严禁暴力。对有些患者可运用牵引装置辅助活动,使迅速恢复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功能锻炼的方法 (一)上肢部位:包括肩、肘、腕关节及前臂四个部位骨折的功能锻炼。 1、肩关节:凡是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部位的骨折部位的骨折都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1)钟摆或划圈活动:弯腰,上肢下垂与地面垂直,作悬重回旋动作(划圈),或作钟摆样两侧摆动; (2)仰卧位:双手放在头部枕后,两肘向前、后活动,作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3)双手扶椅背,背朝椅背,缓慢下蹲,练习肩关节后伸; (4)患侧手扶墙壁,练习患肢上举; (5)双手持一木棍作上举动作,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利用腱肢带动患肢外展,上举、前屈; (6)用健手手背摸背部最高点,摸到肩胛骨处,再以患手手背向健侧手手背靠拢。练习肩关节后伸、屈曲。 2、肘关节:凡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骨折、前臂上骨折及肘关节挫伤固定术后,均需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是将前臂平放于桌面上,以健手固定患肢上臂,作肘关节屈伸活动。注意事项:为了有利对于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伸肘功能,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屈肘功能。每次练习后,将患肢固定悬吊在最大屈伸位。 3、前臂:凡前臂骨折患者均需作前臂旋转运动。 方法:将肘关节屈曲90°将上臂贴于身体两侧,作主动旋前,旋后动作。 4、腕关节:凡前臂下骨折,腕关节挫伤骨折,均需作腕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是将两手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作腕部背伸,掌屈、内收、外展等动作。或双手对掌,前臂与身体平行、两手用力推。 (二)下肢部位:包括髋、膝、踝关节三个部位的功能锻炼。 1、髋关节:凡髋部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均需进行功能锻炼。方法是给患肢脚穿上丁字鞋,木板置于患者床上,在木板上水平位练习髋部外展、内收。 2、膝关节:凡股骨干、粗隆间及髌骨肌折,半月板切除术后,及骨牵引患者,均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 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前臂内外旋转 图3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 图5、图6)等。图4捏小球练习] 图5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 图 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图爬肩梯图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 屈、内收动作。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 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 —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 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 11 )。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 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_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 能锻炼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三)尺桡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见图11)。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2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图14)。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三)尺桡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功能锻炼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 2、3)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图5、图6)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练习: 站立位上肢向患侧屈,做肩前后的摆动(图8); 患肢上举爬肩梯,抗阻牵拉肩、肘屈伸练习(图9、图10)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 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11)。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

脊柱术后功能锻炼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颈椎疾病 常见颈椎疾病包括颈椎损伤、颈椎病、颈椎肿瘤、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有共同特点(一)、术后处理 1、颈推前路手术后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应视为合并症多发期和危险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神志。注意观察病人四肢的感觉,运动有无障碍,观察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面部有无异常。 (2)、严格头颈部制动,术后1周内患者应卧床,可在患者头颈两旁各放置1只沙袋,以固定头颈部,24-48h后拔除引流条,5-7天拆线,拆线后行颈围领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时间在8周以上,对有些骨折脱位病人外固定可达3-6个月。 (3)、术后24-48h应给予流质饮食,观察病人吞咽与进食,情况好转后给予普通饮食。 (4)、出院前应拍片复查,出院后每2周拍片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植骨块或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有无松动、移位等情况。 (5)、除去外固定前行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拆除外固定后行颈部功能锻炼(动作要领见后) 2、颈椎后路康复与功能锻炼 (1)、术后24h内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及感觉变化,以了解有无血肿压迫脊髓,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术后仰卧位,卧床1-2周,枕颈部用S形枕保护,以防对颈后区产生压力。 (3)、术后24-48h后拔除引流管,8-10天拆线。 (4)、术后2周可戴颈围领下床活动,做四肢、肌肉、关节功能锻炼。

(5)、外固定时间应根据手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来确定,如果是融合手术,外固定12周后除去颈围领,做颈部功能锻炼。 (6)、出院前拍片,除去外固定前应拍片复查。 (7)、一般不需要取出内固定材料。 (二)、功能锻炼 1、动作要领 (1)、屈伸锻炼: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低头看 地、还原,动作要求缓慢有力。 (2)、左右侧屈:向左侧屈、还原,向右侧屈、还原,缓慢有力。 (3)、左右旋转:向左旋转、还原,向右旋转、还原,缓慢,颈肌紧张感。 (4)、仰头望月:头颈向前伸,向右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向左上方旋转,眼望天空,还原,缓慢,颈肌牵引感。 (5)、颈椎环转: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回环运动,做3-4次小回环可做1次大回环,顺逆交替,缓慢有力,应在前4种动作轻松完成后应用。 (6)、四方抗力:双手放于额部用力向后推,颈部则与之对抗向前用力,同理做左、右、后方对抗,要求用力,此为颈项肌肉等张锻炼。 2、作用 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防治颈椎伸、屈及旋转功能障碍。 3、适应症 (1)、辅助治疗颈部扭伤、颈部劳损、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2)、颈椎骨折、脱位治疗后期无颈椎失稳者 (3)、颈椎手术后拆除外固定者

骨科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

骨一区常见手术术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上肢正确功能位 1.肩关节:外展450,前屈300,外旋150 2.肘关节:屈曲900 3.腕关节:背屈20-300,尺倾5-100 ?下肢正确功能位 1.髋关节:前屈15-200,外展10-200,外旋5-100 2.膝关节: 屈曲50或伸直1800 3.踝关节:背屈900 ?向病人解释功能位正确摆放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指导关节肌肉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石膏固定护理 体位: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功能锻炼:1、石膏固定当日,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的舒缩活动,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2、加强未固定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活动石膏固定肢体近端及远端的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3、石膏拆除后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首先在床边站立,然后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二、外固定支架护理 体位: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0。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国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min。 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外旋为主。术后2~3d可开始锻炼,下肢骨折主要锻炼膝关节屈曲800,踝关节锻炼伸屈至9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