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正式版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正式版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正式版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

正式版

生产性粉尘及其职业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粉尘”是一种通俗地对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总称。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固体微小尘粒实际是分布于以空气作为胶体溶液里的固体分散介质。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形成

生产性粉尘业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

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

(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三、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1.以粉尘的来源分类

(1)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μm~20μm,其中大部分为

0.5μm~5μm。

(2)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μm~50μm左右。

(3)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

<1μ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μm~

0.1μm。

2.以形成粉尘的物质分类

(1)无机粉尘,包括:

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煤尘等;

金属性粉尘—如铁、铜、锰及其氧化物粉尘等;

人工无机性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等;

(2)有机性粉尘,包括

动物性粉尘—如兽毛、鸟毛、骨粉等;

植物性粉尘—如谷物尘、烟草尘、茶法尘等;

人工有机性粉尘—如合成纤维尘、有机染料尘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类或同类粉尘中的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3.按产生粉尘的生产工序分类

(1)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出的烟尘;

(2)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4.按粉尘的物性分类

(1)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

(2)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

(3)可燃尘、不燃尘;

(4)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

(5)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

(6)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5.按粉尘对人体危害的机制分类

(1)矽尘:

(2)石棉尘:

(3)放射性粉尘:

(4)有毒粉尘:

(5)一般无毒粉尘:

四、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

粉尘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肺泡的呼吸道内。

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痊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如尘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力学条件(如流向、流速等),不同粒径的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比例也不同。

粉尘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着对机体的危害性质,特别是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长期大量吸入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病。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引起病变的程度越重,病变的发展速度越快。但是直接引起尘肺的粉尘是指那些可以吸入到肺泡内的粉尘,一般称为呼吸性粉尘。因此,可吸入肺泡中的游离二氧化硅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刺激、粘膜刺激、各种尘肺病。其他如有毒粉尘将引发相应的中毒症状;放射性粉尘引发放射病;以及已证实的长期吸入石棉尘引发的癌变。

在卫生部门新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中,按列举了13类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职业危害噪声粉尘试卷

职业危害培训考试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 设置( )和中 文警示说明。 A 、公告栏;8警示标识;C 、安全标语 2、 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 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 )dBA A 115; 8 75; G 85。 3. 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 ) A 、1-5毫米 B 、1-5微米 C 、1-5纳米 》1-5厘米 4. 生产性噪声不包括( )。 A 、空气动力噪声 B 、机械噪声 C 、电磁噪声 》空气传播噪声 5. 职业病指(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 分) 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1986)规定了生产性粉尘按危害程度分级, 分级指标包括()。 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 )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 、未成年工 B 、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C 、 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D >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4、 职业病有哪几项特点( ) A 、 职业病因明确 B 、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蠹、有害物质 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G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6、 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A 棉纱口罩 B 防尘口罩 有蠹、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 防蠹面具 3类,这3类中不包括( C.矿物性7、 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8、 生产性噪声不包括下列的( ) A.流体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9、 下歹0控制措施中不届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 ), A.佩戴防尘护具 B.湿式作业 C.密闭 D.混合性粉尘 D.空气传播噪声 D.改革工艺过程 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C.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D. 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 A 、上岗前 B 、在岗期间 B.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作业场所中接尘人数 C 、离岗时 D >应急的健康检

化工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对策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67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化工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化工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对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对生产性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只探讨粉尘对人身的危害及对策。 一、粉尘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及

建筑材料加工业等。而在化工行业尤其是无机化工基础材料行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各种矿石作原料,其破碎、磨粉、传输等环节中产生的粉尘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烟尘等成为化工企业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体吸入的粉尘量、粉尘侵入选径、粉尘沉着部位和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在众多粉尘中,以石棉尘和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石棉尘不仅引起石棉肺,且具有致癌性;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病,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更大。粉尘的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2~10μm的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此外,荷电粉尘、溶解度小的粉尘、硬度大的粉尘、不规则形状的粉尘,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 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 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4.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职 业 危 害 因 素 粉 尘

职业危害因素粉尘 一、粉尘的概念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二、危害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理化性质不同和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因此,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宜

从事粉尘作业。 三、个人防护和装置 在粉尘作业环境中,应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控制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因素,以及在工程控制措施未生效期间,可采用个人防护,即作业人员使用防尘护具,虽然是被动的防护,切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常有的防尘护具有:防尘口罩、送风口罩、送风头盔、防尘安全帽等,防尘口罩是最常用的的一种防尘护具。 1、防尘口罩的种类 防尘口罩有过滤式防尘口罩和供气式防尘口罩两种。 过滤式防尘口罩是借助过滤材料,将空气中的有害物去除后供呼吸使用。其中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使含有有害物的空气通过口罩的滤料过滤后再被吸入的称为自吸过滤式;靠动力克服过滤阻力的为动力送风过滤式。 供气式防尘口罩是指将与有害物隔离的干净气源,通过动力的作用如空压机、压缩气瓶装置等,经管和面罩送到人的面部供人呼吸。 2、如何选用防尘口罩 (1)口罩要能有效地阻止粉尘进入呼吸道。一个有效的防尘口罩必须是能防止微尘,尤其是对5μm以下的可呼吸性粉尘进入呼吸道。

生产性粉尘-粉尘危害控制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生产性粉尘-粉尘危害控制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生产性粉尘-粉尘危害控制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粉尘的危害,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如《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等。根据这些政策法令,我国厂矿企业在防尘上做了不少工作,并总结出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即采取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使粉尘浓度逐年下降,接触粉尘工人的尘肺发病率逐年降低,发病工龄和病死年龄大大延长。但目前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乡镇工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抓好防尘工作仍是首要任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该条例对监督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奖励和处罚作出了规定,有力地推进了防尘工作的进行。 1.工程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个环节做起。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负压吸砂等方式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2)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喷雾洒水;玻璃陶瓷业的湿式拌料;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 (3)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 第 2 页共 5 页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工业生产中粉尘的产生不仅严重危害着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 严重的职业病,而且对产品质量、环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 1、尘肺 我国在公元10世纪北宋年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孔平仲提出,采石人“石末伤肺”。欧洲直至16世纪时对尘肺的本质还不了解, 概念、认识不统一。还有人提出所谓“惰性粉尘”和“良性尘肺” 之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粉尘是有害的,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 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患。 根据多年临床观察,X线胸片检查,尸检和实验研究材料,我国 按病因将尘肺分为: 1)矽肺: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 2)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型二氧化硅(如石棉、滑石、水泥、云母等)粉尘引起。 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尘所致。

4)混合性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桂粉尘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铁矽尘等)所致。 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铁、铝尘等)所致。 我国2002年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共列入12种有具体病名的尘肺,即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陶工尘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和铝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2、其他呼吸系统疾患 1)粉尘沉着症:某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锑尘,沉积于肺部后,可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度的肺间质非胶原型纤维增生,但肺泡结构保留,脱离接尘作业后,病变并不进展甚至会逐渐减轻,X线阴影消失。 2)有机粉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吸入棉、亚麻、大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症;吸入被真菌、细菌或血清蛋白等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吸入被细菌内毒素污染的有机粉尘也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类职业危害常识粉尘对人体健康影响 (1)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 长期大量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呼吸道粘膜、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受到损伤,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肺内尘源积累会随之增加,因此,接尘工人脱离粉尘作业后还可能会患尘肺病,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加深。 (2)可引起肺部疾病。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矽肺是纤维化病变最严重、进展最快、危害最大的尘肺。 (3)致癌。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毒性作用。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5)局部作用。粉尘堵塞皮脂腺是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引起鼻咽、咽炎、喉炎。

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纤维化就是肺间质的纤维组织过度增长,进而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影响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引起尘肺病的生产性粉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矿物性粉尘,包括石英粉尘、煤尘、石棉、水泥、电焊烟尘、滑石、云母、铸造粉尘等,还有一类是有机粉尘。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尘肺病早期矽肺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矽肺病人,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病情较轻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再严重一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梯时有明显气短。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以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食欲减退等。如果有发热,肝大和浮肿,则可能并发了别的疾病。 (1)咳嗽。尘肺病人易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病人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他五个部分。 1、尘肺 尘肺( pneumoconiosis)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五类: (1) 矽肺(silic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 硅酸盐肺(silicatosis)是指长期吸入含有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 (3) 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是指长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尘肺。 (4) 混合性尘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是指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如煤矽肺、铁矽肺等)所致的尘肺。 (5) 其他尘肺长期吸入铝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铝尘肺,或长期吸入电焊烟尘所引起的电焊工尘肺等。 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 2、局部作用 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可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久之则酿成肥大性病变,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粉尘产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 3、全身中毒作用 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4、变态反应 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湿疹和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职业危害治理技术——粉尘危害控制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职业危害治理技术——粉尘危害控制措施简易版

职业危害治理技术——粉尘危害控 制措施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工厂防尘措施 工厂防尘有两套措施,即以湿式作业为主 的防尘措施办法和在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 闭通风、除尘措施。 1.湿式作业 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 易于管理投资经营,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 粉厂的水磨石英,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 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2.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

扬,可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办法,但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才能使密闭、通风、除尘的措施有了基础;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密闭、通风、除尘设备是无法奏效的。 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 1)密闭设备 密闭设备的功能是将发生粉尘的生产设备密闭起来,防止粉尘外溢,并为吸尘、通风打下基础,密闭体积尽量要小,应便于检修、拆卸、安装、严密。留有观察口和操作口,操作口和观察口必须达到一定的控制风速(1m/s一2m/s),以防止粉尘从操作口溢出。根据设备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27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 防标准版本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微粒。职业健康中的“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也叫生产性粉尘。即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如矿山开采、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劳动者如果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就可以产生以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这类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对劳动者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一、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

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其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3)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炭黑等。(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二、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粉尘职业危害告知卡

作业环境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粉尘dust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长期吸入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 受损,使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损伤,形成疾病。 飘逸在大气中的粉尘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成分,如铬, 锰,镉,铅,汞,砷等。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的 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 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 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也可能被细 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 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 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 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 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 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 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 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 的主要原因。粉尘有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粉尘爆炸危害。就是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 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 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 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注意防尘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吸入过量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防护 急救电话:120 火警电话:119 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 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微粒。职业健康中的“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也叫生产性粉尘。即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如矿山开采、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劳动者如果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就可以产生以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这类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对劳动者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一、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其主要来源有: (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3)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炭黑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二、粉尘的分类 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一)、按粉尘的性质分类: ①无机性粉尘:包括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砂、石棉、煤);金属矿物粉尘(如铁、锡、铅、铝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 ②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甘蔗、茶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树脂、有机染料、塑料、化纤); ③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 (二)、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①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 ②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③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 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粉尘的化学组成

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版

粉尘检测与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粉尘危害 煤矿的粉尘包括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主要来源于采掘、装卸、运输等过程中。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呼吸性粉尘就可能得职业病(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还可能引起皮肤病、角膜炎和呼吸道发火等。有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当空气中的浮尘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危害极大。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过大,也会影响人视线,使人不能及时发现冒顶、片帮等事故隐患。所以矿尘也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特别是爆炸性煤尘危

害更大。 二、尘肺病及其防治 长期从事采掘工作和从事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容易患尘肺病。它主要是呼吸性粉尘吸入肺部后引起肺部纤维组织增长病变,一般发展较慢,病程较长。尘肺病分为煤肺病、煤矽肺病和矽肺病三种,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一、二、三期尘肺病。一、二期尘肺病只能在地面作一点轻工作,三期尘肺病人就终生失去劳动能力。由于至今尚不知尘肺病的发病机理,因此也难以治疗。 预防尘肺病必须大力推行综合防尘措施。 矿井综合防尘措施包括: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编号:SM-ZD-23396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粉尘的性质: 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 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

(完整版)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 1.1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Ⅳ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 本标准将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的石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2.3 根据产生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 (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 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重。 A.2.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气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1)计算: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 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参考文本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 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 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 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 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 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 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 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 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危害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514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 危害正式样本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危害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电镀加工涉及最广镀锌,镀铜、镍、铬,其镀锌 占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阳极化膜占 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基本电镀工艺 主要分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 具(篮筐)—前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 预处理、、活化、预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 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封闭、、烘干等) 危害因素 电镀生产存化学、物理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因 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二大

类:即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涉及类别多少、波及面大小、影响深度界定,各个企业不尽相同。新建、扩建、改建时要根据实际预测分析来规划设计。 职业危害: 电镀常用化学物质: a.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b.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气体酸(碱)雾形式存于工作场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甚至宝石首饰加工均可能产生生产性粉尘。 三、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 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合成树脂、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存在的较少见,大多数情况下以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为混合粉尘。 四、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受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几微米以下的细小粉尘能进入肺泡导致慢性 肺脏疾病。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导致尘肺病,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长时间发展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病人最终因呼吸困难合并并发症而死亡。 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作业人员所接触粉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体条件等因素有关。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粉尘5~10年才发病,有的可长达15~20余年。接触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也有1~2年发病的。 其机理是由于粉尘进入肺组织后,引起肺泡的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其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引起肺纤维化改变。 五、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生产性粉法的种类繁多,理化性状不同,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其病理性质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1、全身中毒性:如铅、锰、砷化合物等粉尘;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危害示范文本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危 害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抛光作业粉尘的职业病危害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电镀加工涉及最广镀锌,镀铜、镍、铬,其镀锌占 45~50%,镀铜、镍、铬占30%,氧化铝阳极化膜占 15%,电子产品镀铅/锡、金约占5%。基本电镀工艺主要 分为;镀前准备(检验、抛磨、绝缘处理)—上挂具(篮筐)—前 处理(化学除油、电解除油、酸除锈、预处理、、活化、预 镀等)—电镀或氧化或化学镀—后处理(清洗、钝化、着色、 封闭、、烘干等) 危害因素 电镀生产存化学、物理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因素称 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二大类:即生产 过程劳动过程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涉及类别多少、波 及面大小、影响深度界定,各个企业不尽相同。新建、扩

建、改建时要根据实际预测分析来规划设计。 职业危害: 电镀常用化学物质: a.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b.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气体酸(碱)雾形式存于工作场所空气,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吸入后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闷、咽喉鼻腔充血、鼻隔溃疡穿孔、喉痉挛、咽部糜烂溃疡、支气管炎、引起头晕、头痛、恶

生产性粉尘危害防治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生产性粉尘危害防治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64615生产性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Productive dust hazard preven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粉尘的性质: 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 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 6、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粉尘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