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

第一章

●1、简述影响地貌形成发育的基本因素

●2、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的中心思想。

●3、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点。

一.影响地貌发育的基本因素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

三)内外力作用时间

四)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内力

1)内力的来源--- 由地球内能:热能、

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2)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地球深

处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

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形态。

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一)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外力

1)外力的来源

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重力能和生物活动而产生的营力。

2)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

按照外力的性质可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以及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的作用等;按照外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外力作用的总趋势:使地表起伏趋向缓和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岩性(岩性是指反映岩石特征的一些属性,如颜色、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及胶结类型、特殊矿物等。)

1.岩性不同本身就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火山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

2. 岩性的差异可形成不同地貌形态

石英砂岩和石英岩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总是形成正地形;页岩多数形成负地形;酸性脉岩多半形成正地形;而基性脉岩多半形成负地形。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的地貌形态随气候带及产状的不同而异

二)岩性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三)内外力作用时间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亦会出现不同的地貌形态,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例如:急剧上升运动减弱初期出现的高原,外力作用虽然强烈,但保存了大片高原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面在外力作用下侵蚀殆尽,成为崎岖的山区,再进一步发展,可转化为

起伏和缓的丘陵.

四)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通常有两种方式:

1.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

2.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低地国家荷兰,将近一半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27%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民筑坝排水、造田,把海滩变成农田,面积相当于荷兰全国的1/5。我国古代开挖的南北大运河、苏北沿海的海塘工程等,都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措施.

二.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的中心思想

1.侵蚀循环学说

侵蚀循环学说是戴维斯于1899年创立的关于地形发育的主要理论。

他认为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构造、时间和营力,地貌的演化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提法抓住了地貌演化过程的实质。

他通过对外营力作用下的地貌的研究,把地理循环分为“风蚀循环”、“冰蚀循环”、“水蚀循环”、“海蚀循环”等。而在每种循环中,又把地貌的发育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一个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的青年期,一个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的壮年期,起伏微弱而时间无限长的老年期。指出了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不足之处是,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实际地貌的发育是非循环模式,而是旋迴性的;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次,他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2.彭克的“地形分析”学说

该学说与戴维斯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研究地貌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去了解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地貌分析的具体方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他把内外力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自然界常见的山坡形态联系起来,但没有考虑气候、岩性等对山坡形态的影响。

三.现代地貌学的发展特点。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2.分支地貌学科发展较快。

3.与相邻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4.研究手段和方法提高很快。

第二章构造地貌

1.构造地貌及类型。

2.全球构造地貌的特点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一.陆壳和洋壳的特征差异?

大陆地壳大洋地壳

厚度大薄

双层单层

O,Si,Al,K O,Si,Mg,Fe

年代老新

二.全球构造地貌的成因

——板块构造学说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美国的摩根、英国的麦肯齐和法国的勒比雄等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说。

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三条活动带

1.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3.洋脊裂谷带

板块边界:三大活动带

边界地貌反映了两侧板块性质与活动的特点:

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

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

第二节

一.海底构造地貌类型海底构造地貌的特征

1.大洋中脊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称中脊,在太平洋又称中隆,发育中央裂谷。过去认为太平洋中隆不发育中央裂谷,但是据研究(R a y m o n d S i e v e r),也有中央裂谷。

主要特征:长条状隆起、有中央裂谷、有转换断层、浅源地震、火山喷发

2.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 :海岭、深海平原和海沟

海岭:海底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洋中脊)外形以长条状为主,主要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

火山海岭——火山串联的海底山脉

断裂海岭——断裂活动造成,如地垒断裂海岭

第三节

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

由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特征是:巨大深断裂、倒转褶皱、频繁地震、火山活动等。

2、大陆裂谷带

以东非大裂谷为典型,由中央裂谷盆地和两侧的断块山脉组成,断裂切穿整个地壳进入地幔。

此外,欧洲莱茵河谷也是大陆裂谷。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现在的板块内部某些地带曾经是板块边界,至今仍然比较活跃,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为:褶皱块断山、断块山和断陷谷。

1..褶皱块断山:古生代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因板块碰撞遭受强烈的挤压褶皱运动,中生代后期尤其是新生代又成为板块内部以块断运动为伴有褶皱的强烈构造活动带,形成现代山脉2、断块山与断陷谷

古生代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断块运动形成有些以断块山为主、有些以断陷谷为主的块断构造地貌,如

断块山——太行山、贺兰山等

断陷谷——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大地构造地貌

板块内部稳定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

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

起和拗陷。

高原或丘陵:如大面积拱起,缺少构造差异

活动,形成高原,如鄂尔多斯高原;

如差异运动明显,地形起伏复杂,如

四川盆地东部丘陵。

平原:大面积凹陷区经长期堆积

二.陆地构造地貌的类型

1. 构造山系和裂谷

2.高原与平原

3.丘陵与盆地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风化作用和风化壳

一、1.物理风化作用与化学风化作用的实质及相互关系。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可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物理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产生物理

分化作用的原因有:

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②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

与收缩作用

④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水、大气和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以上各种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加大孔隙度,岩石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水、空气、微生物的侵入。因此,物理风化作用促进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其结构,减弱了矿物之间的凝聚力,又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它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继续和深入。

二.风化壳的特征及发育阶段。

(一)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特征

1.残积物: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风化物称为残积物。

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3.平面形态特征: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

4.垂直分带性:

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各带之间都是逐渐过渡的。

(二)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岩(碎)屑型风化壳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

①化学风化的早期阶段:

硫酸盐常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富集,形成

硅铝一硫酸盐型风化壳;碳酸盐常在原地富

集形成硅铝一碳酸盐型风化壳(黄土风化壳)

,故又称富钙阶段。

在半干旱地区,化学风化很弱,多为易溶

的盐酸盐和硫酸盐类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富集,

形成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②化学风化的中期阶段:

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类及胶体SiO2均被淋溶,硅铝酸盐分解为各种粘土矿物。在这些风化物中,硅铝相对富集,故又称富硅铝阶段。组成的风化壳称为硅铝粘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

③化学风化的晚期阶段:

Al2O3.2SiO2.2H2O+nH2O →Al2O3. nH2O+ 2SiO2.H2O

最后残留的多为铁、铝、锰的氧化物及耐风化的石英,在这些风化物中,铝铁相对富集,故又称为富铝铁阶段。所形成的风化壳称为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三.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1.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水热条件,风化壳的发育阶段和风化壳的类型均不一样,使得风化壳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①极地和高山寒冷气候区:岩屑型风化壳

②温带半干旱和沙漠地带:硅铝-氯化物-硫酸盐型风化壳

③温带草原气候:硅铝-碳酸盐型风化壳

④温带森林气候,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⑤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砖红壤风化壳

2.地貌条件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的定义

坡面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并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即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节

一.崩塌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一)崩塌及其特征

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石块和碎屑层等,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地向坡下崩落,在坡麓形成倒石堆,这一过程称为崩塌。发生突然;速度块;破坏性大;形成倒石堆(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1.地貌条件

1)崩塌只能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

2)崩塌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强烈切割、地势高差较大、地形破碎、坡度陡峻的高山峡谷区,特别是河流的上游、河流强烈侧蚀的凹岸,以及海蚀崖、湖蚀崖和水库的库岸等处。 2.地质条件

主要是受岩性、结构和构造的影响。

幻灯片31

3.气候条件

崩塌是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因而,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崩塌。

4.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二.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一)滑坡的地貌特征

①滑坡体

②滑动面与滑动带

③滑坡壁与滑坡台阶

④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⑤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⑥滑坡裂缝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1.斜坡的地貌特征:

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

的主要因素。

2.斜坡的组成物质与地质结构:

滑坡主要发生在由松散堆积层构成的较陡斜

坡上。松散地层中的滑坡,多与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较少见。基岩中的滑坡,多发生在页

岩、泥质灰岩以及千枚岩、片岩等岩层分布区。

斜坡内的各种地质软弱面(断层面、解理

面、片理面、堆积层分界面等等)常构成滑动

带的软弱面。

3.地下水的作用:

地下水丰富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直接降

低坡体的抗剪强度;上覆土体和岩层的付托

作用;促使土石分化;水压力的变化

4. 促使滑坡滑动的因素:

①斜坡形态的改变

②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

③震动影响

三.古滑坡的识别

辨别古滑坡的形态标志主要有:

①滑坡壁遗迹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③坡脚出现渗泉、大弧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

④斜坡上单沟转向与双沟同源

⑤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

⑥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四.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

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一节

一.坡面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

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

不明显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一)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接近分水岭的斜坡顶部,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

(二)冲刷带

位于斜坡中部,冲刷作用最强,形成一系列与坡向一致的平行侵蚀纹沟,其流向与坡向基本一致,横剖面多为V形。

(三)淤积带

坡积裙: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水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坡麓发生堆积,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a.形态特征:

纵向剖面形态呈中部微凹的倾斜曲线,上部坡度较大,一般60~80,向下逐渐变缓。前缘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

b. 组成特征

坡积物的岩性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不好,在垂直剖面上稍具层理结构。

第二节

一、沟谷的类型、特征与演变。

1.切沟:

细沟:

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集成多股细流,侵蚀坡面形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细小沟谷称为细沟。

切沟:

细沟不断发展扩大,形成切沟。

宽深约1-2米,横剖面呈V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稳定的堆积物。

2.冲沟: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

在水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下,沟头后退,沟谷增长,沟头产生陡坎和跌水。由于侧蚀作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展V字形。沟底纵剖面与原始斜坡坡面不一致,呈凹弧曲线,

沟谷下端有部分堆积物存在。

3.坳沟:

冲沟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向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减弱,沟谷不再加深,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底有沉积物覆盖。沟坡平缓,没有明显的沟缘,横剖面是宽浅的U字形。这种宽浅的干谷称为坳沟。

根据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的发育分为:切沟-冲沟-坳沟三个阶段。

二、洪积扇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变形。

暂时性沟谷水流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水流迅速展开成辐射状,加上部分水流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其所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湿润地区小规模的扇形地称冲积扇或冲积锥)。

形态特征:平面上呈扇形,规模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小;洪积扇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散流,且不稳定,经常改道。

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

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

扇中相

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

扇缘相:

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洪积扇在发育过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洪积扇。

(1)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叠置式洪积扇。

(2)念珠式洪积扇:当洪积扇形成后,山体发生大规模抬升,山前平原迅速相对下降,老洪积扇位置抬高,新、老洪积扇以沟谷相连,无覆盖现象,形成成串的洪积扇。

(3)不对称叠置式洪积扇:在老洪积扇的两侧,新构造运动不等量升降,暂时性沟谷水流所挟带的物质向上升量小的一侧偏离堆积,成为不对称形,在老洪积扇一侧形成新洪积扇三、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类型、地貌特点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风化、崩塌、滑坡等提供的,在高山地区还有冰川活动所提供的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由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时产生。

3.有利的地形条件: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有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聚集,中游为沟坡陡峻、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下泻。

1.按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可分为:

粘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大于40%,

最多达80%,尤其含有一定量的粘性成分。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10~40%,粘性

成分少;

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泥石流

和水石流

3. 按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和地震泥石流等。

上游:为高山环抱的环形洼地,此区域以侵蚀

作用为主。

中游:为峡谷地形。

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堆积地貌:形成许多平行于主

流方向的砾石垄岗;

稀性泥石流的堆积地貌:呈扇状(泥石流扇),

沉积物粒径自上游而下游逐渐变小,有一定

的分选性。

第三节

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及其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河流是一种天然的、由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长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较小者称溪、涧,较大的为江、河、川。水流占据的凹槽即为河道。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最为密切。

(一)层流与紊流

层流:流体各层,各质点的流动方向,速度相等

紊流:流体的各个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方向,速度不断变化,各不相同。由雷诺数判定:

R=v L/V。一般>500为紊流。大部分天然河道水流属于紊流。v:平均流速;L:代表长度;V:水的粘滞系数。

●(二)环流

●河道水流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封闭的横向水流系统,称为环流。

● 1. 在弯道河流的横断面上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所构成的一个封闭环流系

统。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一起,成为螺旋流(又称弯道环流)。

●弯道离心力作用—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

● 2. 顺直河流的横断面上:

●涨水时:中间水位高,两边低

●退水时:中间水位低,两边高

三)旋涡流

旋涡流是绕着垂直于流向的环流轴旋转的水流。根据旋涡流对河床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①直轴旋涡流:河岸附近绕直轴旋转,常对河岸

产生强烈侵蚀,引起河岸崩塌。

②横轴旋涡流:河床底岩槛及沙丘等起伏处形成,会使床底发生变形。

(四)缓流与急流——由费洛德数判定。

缓流:F r<1;

急流:F r>1。

v:平均流速;h:平均水深。

gh

v Fr

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局部河段下切侵蚀的界限,它只是暂时地、局部地控制河流的下切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海面上升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下降),河流中下游水面比降减小,河流发生堆积;而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海面下降或河流流经的陆地部分上升),新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大,下切作用加强,产生溯源侵蚀。若新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小,则堆积作用加强。

曲流的截弯取直

螺旋流作用:当弯曲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弯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的截弯取直。河弯截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新河因流程缩短,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深槽。

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当河流的搬运能力下降时,其搬运的物质就要发生沉积,即河流的堆积作用。

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流速减小、水量减少、河床坡度减小、泥沙增多及人工筑坝拦水等。

综上所述,河流作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方式。三者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河段,其作用性质和强度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凸岸以堆积为主。

就某一河段而言,主要取决于水流的挟沙力与河流含沙量的对比关系

第四节

一.河谷的基本形态特征

1.从河流的横断面来看

包括谷坡和谷底二部分。谷坡上常有阶地发育。

谷底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

2. 从河流的纵向来看

上游:河谷深窄,谷壁陡峭,呈V形谷,河床纵剖面坡降较大,谷底多急流、瀑布,两岸山嘴交错分布;

中游:谷地宽浅,表现为U字形,发育有河漫滩和阶地;

下游:河谷宽广,河床坡度较小,多曲流和分汉河道,有广阔的河漫滩或冲积平原发育。

3.从河谷的发展历史来看

在其发育初期:河流坡降较大,多为深狭的

峡谷地形,谷底常有急流、瀑布和壶穴;

之后:河床纵剖面坡度变小,侧蚀作用加强,

发育曲流和河漫滩,河谷横剖面呈宽浅

的U字形;

最后:谷坡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在宽广的河

漫滩或冲积平原两侧,仅残留缓斜坡地

或丘陵。

河谷的基本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

二.侵蚀基准面的类型以及其变化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

三.河床地貌的类型

沙坡浅滩和深槽石质浅滩和深槽、岩槛与壶穴

四.三角洲的类型

按三角洲形成的主要营力可分为

三大类:河流型、波浪型、潮汐型

①河流型

河流作用力较强,泥沙来源丰富,波浪、潮汐作用较弱,形成鸟爪形、扇形、舌形等形态的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黄河、多瑙河等三角洲

②波浪型

波浪作用较强烈,三角洲沉

积物经波浪的再次侵蚀、搬运和

堆积,形成平行海岸的沙坝、沙

滩,三角洲呈向海突出的尖头形、

弓形,如尼罗河三角洲。

③潮汐型

潮汐作用较强烈,形成一系列由

粉砂和淤泥构成的、平行潮流的长条

状沙脊(水下)、沙岛(水上)等堆

积形态,沙脊或沙岛之间为宽阔的潮

汐通道所分隔,如湄公河、恒河、长

江等三角洲。

第六节

一、水系和水系类型

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

组成的河流系统。

①树技状水系

②平行状水系

③格状水系

④长方状水系

⑤放射状水系

⑥环状水系

⑦分散洼地状水系

⑧扭曲状水系

二、分水岭的移动和河流袭夺

分水岭:把相邻两条河流或流域分隔开的

山岭或高地。有对称和不对称的分水岭。

分水岭的迁移:由于分水岭两侧坡地的岩性、

坡度、构造及其它自然条件的差异,距

基准面距离远近不同.就会导致两侧坡

地剥蚀速度和侵蚀速度的差异,溯源侵

蚀能力强的河流,其源头不断地向分水

岭伸展,分水岭逐渐降低,并使分水线

不断地向另一侧移动,产生分水岭的

迁移。

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有时使得溯源

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的

上游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他河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称

为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河道改道

流入袭夺河,源头切断,称为断头河。

河流袭夺后所产生的地貌标志有:袭夺湾、裂点

和瀑布、阶地或谷中谷现象、反流河、风口

、宽谷小河形态的断头河等

三、流水侵蚀地貌的演化(以戴维斯侵蚀循环学说为例)

在对美国西部地区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戴维斯(W.M.D a v i s,1850-1934)提出了“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与“侵蚀轮回”理论等,认为:

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是构造、营力和时间的函数,在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外动力侵蚀剥蚀作用下,该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时间)可以分为幼年期、壮年期与老年期等几个地貌发育阶段。

每一轮回即从构造抬升到再次达到老年晚期,全区呈现和缓波状起伏准平原状态,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之久。

第五章

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2、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力

4、水的流动性

二.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性

①垂直渗透带

(充气带);

②季节变动带

(过渡带);

③水平流动带(饱水带);

④深部缓流带。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及答案

**卫生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此卷适用于**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人B 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 ) A 、胸腺 B 、脾脏 C 、骨髓 D 、法氏囊 2. 细胞因子具备的特点是( ) A 、协同性 B 、重叠性 C 、多效性 D 、以上均是 3.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 、链球菌 B 、大肠杆菌 C 、结核杆菌 D 、葡萄球菌 4.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 、外耳道 B 、尿道口 C 、胆囊 D 、眼结膜 5.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 A 、 cm B 、mm C 、 um D 、nm 6. HBsAg(+)、HBeAg(+)说明此病人是( ) A 、具有免疫力 B 、感染过HBV C 、乙型肝炎恢复期 D 、具有传染性 7.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C5转化酶是( ) A 、C4b2b B 、C3bBb C 、C4b2b3b D 、C3bnBb 8. 专职性APC 不包括( ) A 、树突细胞 B 、单核-吞噬细胞 C 、B 细胞 D 、NK 细胞 9. 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Ig 是( )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10.下列哪个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状特点( ) A 、金黄色菌落 B 、产生血浆凝固酶 C 、透明溶血环 D 、无致病性 2分,共20分) 1、完全抗原具有( )和( )两种特性。 2、肝炎病毒中,经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 )和( )。 3、细菌三种基本形态有( )、( )和( )。 4、在五类Ig 中,分子量最大的是(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 );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 )。 (每题分5,共20分) 1、抗体: 2、败血症: 3、免疫应答: 4、灭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细菌的代谢产物有那些? 2、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 1 圈。 2 内部圈层。 3 4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 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698.74%,称为造岩元素。 7 8、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温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高,但不均匀。 9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 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 12、 先后关系。 13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6、地质作用既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T) 7、野外观察是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地质现象(T) 8、绝对地质年代又称同位素地质年龄(T)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及答案

**卫生职业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此卷适用于??班?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 人 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在( ) ?、胸腺 ?、脾脏 ?、骨髓 ?、法氏囊 ? 细胞因子具备的特点是( ) ?、协同性 ?、重叠性 ?、多效性 ?、以上均是 ? 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链球菌 ?、大肠杆菌 ?、结核杆菌 ?、葡萄球菌 .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外耳道 ?、尿道口 ?、胆囊 ?、眼结膜 .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 ?、 ?? ?、?? ?、 ◆? ?、?? ? ????????、????????说明此病人是( ) ?、具有免疫力 ?、感染过??? ?、乙型肝炎恢复期 ?、具有传染性 ?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形成的 ?转化酶是( ) ?、 ???? ?、 ???? ?、 ?????? ?、 ????? ? 专职性???不包括( ) ?、树突细胞 ?、单核 吞噬细胞 ?、 细胞 ?、??细胞 ? 参与新生儿溶血症的??是( ) ?、??? ?、??? ?、??? ?、??? ?.下列哪个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性状特点( ) ?、金黄色菌落 ?、产生血浆凝固酶 ?、透明溶血环 ?、无致病性 二、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 、完全抗原具有( )和( )两种特性。 、肝炎病毒中 经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 )和( )。 、细菌三种基本形态有( )、( )和( )。 、在五类??中,分子量最大的是( );血清中含量最多的是( );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是( )。 三、名词解释:(每题分 ,共 ?分) 、抗体 、败血症 、免疫应答 、灭菌 四、简答题:(每题 ?分共 ?分) 、细菌的代谢产物有那些? 、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精选.pdf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2.抗体: 3.ADCC作用: 4.超敏反应: 5.条件致病菌: 6.病毒的复制: 7.脓毒血症: 8.鞭毛: 9.细胞因子: 10.败血症: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2.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 3.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结核杆菌 4.识别与清除病原微生物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这一免疫功能被称为( ) A.免疫监视 B.免疫稳定 C.免疫防御 D.免疫耐受 5.T细胞表面标志不包括( ) A.CD2 B.CD3 C.MHCⅡ类分子 D.有丝分裂原受体6.MHC限制性是指( ) A.抗原与抗体结合受自身MHC限制 B.补体激活受自身MHC控制 C.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 D.IgG调理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 7.属Ⅰ型超敏反应( ) A.新生儿溶血症 B.血清过敏性休克 C. 血清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8.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 ) A.Ⅰ型和Ⅱ型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Ⅰ型和Ⅲ型9.Ⅳ型超敏反应特征( ) A.IC沉积血管壁 B.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C.血管扩张水肿 D.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10. 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素11.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C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D.生来就有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6分) (A) 670km处(B) 1000km处(C) 2900km处(D) 5157km处参考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6分) (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参考答案:C 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 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6分) (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参考答案:C 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个不连续的薄壳,称为_____。(6分) (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 风化壳参考答案:D 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 多选题 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6分) (A) 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 风化作用(D) 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 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6分) (A) 颜色(B) 条痕(C) 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6分) (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 碳酸化作用(D) 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 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别是_____。(6分)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变质岩参考答案:A,B,D 1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5分) (A) 构造运动(B) 地形(C) 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 判断题 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参考答案:错误 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其中,内能是否包括重力能、热能、太阳辐射能、结晶与化学能等?(5分)参考答案:错误 14. 解理是否指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5分)参考答案:正确 15. 由于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共同作用,使岩石与外界接触的棱角部分逐步风化直至消失,最后变成球形或椭球形,这种现象是否称为差异风化?(5分)参考答案:错误 填空题16. 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向下,分为地壳、地幔、地 核,其分界面分别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5分) 17. 矿物的透明度是指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按照透明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5分) 18. 风化壳具有垂直分带性,自上到下大致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及基岩。(5分) 单选题 1.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破坏,这个过程称为_____。(5分) (A) 剥蚀作用(B) 下蚀作用(C) 侧蚀作用(D) 侵蚀作用参考答案:D 2. 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河谷、瀑布具有向上游迁移并逐渐消失的规律,这一现象称为_____。(5分) (A) 向源侵蚀(B) 袭夺现象(C) 截弯曲直现象(D) 牛轭湖参考答案:A 3. 冰川对地面的破坏作用称为_____。(5分) (A) 侵蚀作用(B) 刨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潜蚀作用参考答案:B 4. 下列不属于冰蚀地貌的是_____。(5分) (A) 冰斗(B) 冰蚀谷(C) 冲沟(D) 羊背石参考答案:C 5. 根据海水运动产生原因及特点,海水运动形式分为若干基本类型,下列不属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是_____。(5分) (A) 波浪(B) 潮汐(C) 洋流(D) 环流参考答案:D 6. 在海进沉积序列中,在纵向剖面上表现为_____。(5分) (A) 沉积物粒度下粗上细(B) 沉积物粒度较粗(C) 沉积物粒度下细上粗(D) 沉积物粒度较细参考答案:A 多选题 7. 根据流水在地面流动的特点,将地面流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波流(B) 浊流(C) 洪流(D) 河流参考答案:A,C,D 8. 河流的冲积物的主要特征包括_____。(5分) (A) 良好的分选性(B) 较高的磨圆度(C) 清晰地层理(D) 较差的磨圆度参考答案:A,B,C 9.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包括_____。(5分) (A) 机械沉积作用(B) 化学沉积作用(C) 生物沉积作用(D) 石化作用参考答案:A,B,D 10. 按照冰川的形态特征、规模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_____。(5分) (A) 大陆冰川(B) 山谷冰川(C) 山麓冰川(D) 山岳冰川参考答案:A,D 11. 根据海水运动和滨海区的地势特点,将滨海区分为三个带,分别为_____。(5分) (A) 外滨带(B) 前滨带(C) 中滨带(D) 后滨带参考答案:A,B,D 判断题 12.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磨蚀破坏,这个过程是否称为河流的冲蚀作用?(5分)参考答案:错误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级 《免疫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30分) 1、免疫对机体() A、有益 B、有害 C、无益也无害 D、有害无益 E、正常情况下有益,异常情况下有害 2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引起() A、反复感染 B、超敏反应疾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免疫耐受性 3 、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何种Ig 水平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 A、IgA B、IgM C、IgD D、IgE E、IgG 4、现代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B、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5、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时,可引起()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肿瘤发生 C、免疫耐受性 D、超敏反应性疾病 E、反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变应原 B、完全抗原 C、半抗原 D、左剂 E、抑制剂 7、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8、关于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述正确的是()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B、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D、抗体与免疫球蛋白无关 E、免疫球蛋白不是抗体 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A、Fab段 B、Fc段 C、CH2 D、CH3 E、VL和VH 10、破伤风紧急特异预防用() A、抗生素 B、细菌素 C、破伤风类毒素 D、破伤风抗毒素 E、干扰素 11、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发挥重要作用的Ig是()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M D、IgG E、IgD 12、不能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物质是() A、细菌内毒素 B、酵母多糖 C、葡聚糖 D、凝聚的IgA E、免疫复合物 13、人类MHC定位于() A、第17号染色体 B、第7号染色体 C、第16号染色体 D、第6号染色体 E、第2号染色体 14、胸腺发育不良,哪种细胞产生不足()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单核细胞 E、红细胞 15、人类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胰腺 C、脾脏 D、淋巴结 E、骨髓 16、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B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Tc细胞 17、抗体和补体都具有的生物学作用() A、特异性结合抗原 B、ADCC作用 C、免疫粘附作用 D、调理作用 E、过敏毒素作用 18、具有免疫记忆的的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肥大细胞 C、T细胞、B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9、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抗体浓度低,亲和力高 E、先产生IgG后产生IgM 20、妊初期母体被病毒感染后易发生胎儿畸形的原因是() A、胸腺发育未成熟 B、胎盘屏障发育未完善 C、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善 D、外周免疫器官发育未完善 E、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 21、灭活补体,血清标本需要加热() A、37℃30分钟 B、56℃30分钟 C、60℃30分钟 D、80℃30分钟 E、60℃20分钟 22、关于超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异常的免疫应答 B、均有补体参与 C、均有个体差异 D、均可导致组织损伤 E、不需抗原参与 23、不出现组织损伤的超敏反应类型是() A、I型超敏 B、Ⅱ型超敏 C、Ⅲ型超敏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均不是 24、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Th1细胞 C、Th2细胞 D、成纤维细胞 E、活化的T细胞 25、不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肾小球肾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血清病 D、过敏性鼻炎 E、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6、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 A、属于细胞免疫 B、无抗体参与 C、发敏迅速 D、T细胞介导 E、导致组织损伤 27、注射哪种物质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A、破伤风抗毒素 B、青霉素 C、卡介苗 D、白喉抗毒素 E、人免疫球蛋白 2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有( ) A、活疫苗 B、抗毒素 C、类毒素 D、外毒素 E、内毒素 29、ABO血型鉴定的试验属于() A、沉淀反应 B、免疫标记技术 C、凝集反应 D、中和反应 E、以上均不是 30、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A、NK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T、B淋巴细胞 E、组织细胞 二、填空题(2分/题,共计20分) 1、免疫系统由、、组成。 2、常用的活疫苗有、、等。 3、能通过胎盘的Ig是 ,有助于传染病早期诊断的Ig 。 4、补体的裂解产物C5a具有和作用。 5、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6、人类重要的血型抗原是、。 7、CTL的主要作用是。 8、B-2细胞的的主要功能是、、。 9、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病的治疗。 10、由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 三、名词解释(6分/题,共计30分) 1、抗体: 2、HLA: 3、补体: 4、干扰素: 5、人工被动免疫: 四、问答题(20分/题,共计20分) I型超敏反应有哪些特点?如何防止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 1.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中国 C英国 D 美国 E印度 2.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肿瘤 B 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 免疫耐受 E 自身免疫疾病 3.半抗原是指 A.有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C.无免疫原性,有反应原性 D. 无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 E.以上均不是 4. 以下哪种细胞因子是Th2产生的: A. IL-2 B.IFN-γ C. TNF-α D. IL-4 E.IL-1 5.在阴性选择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是 A. 不能与MHC有效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B. 与MHC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细胞 C. 与MHC有效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D. 不与MHC-自身肽发生结合的单阳性细胞 E. 与MHC-自身肽有高亲和力的单阳性细胞

6.与HLA-B27阳性呈强相关的是 A. 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强直性脊柱炎 D. 肾 小球性肾炎咳血综合症 E. 乳糜泻 7.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 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 E. 抗原识别受体 8. 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 Ig G B Ig M C Ig E D Ig D E IgA 9.免疫是指 A.机体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 细胞的功能 10. NK细胞活化性受体胞内段带有 A. ITAM B. ITIM C. DD D. DED E. AICD 1.C 2.D 3.D 4.E 5.E 6.E 7.C 8.A 9.D 10E 11.C 12.A 13.D 14.B 15.C 16.B 17.C 18.C 19.B 20.D 11.属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 破伤风抗毒素 B. 人免疫球蛋白 C.人胎盘免疫球蛋白

“地貌学”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3、海蚀崖 4、雅丹地形 5、潮流界 6、冰斗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2、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2中的A 、B 、C 三个边坡地段情况,选择在哪一个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个地 段最不安全,并说明理由。 3、由于断层F 的水平错动,河流R 的河床 经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个不同时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床纵剖面 2、风蚀蘑菇 3、海蚀穴 4、石林 5、黄土塬 6、峡湾地形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Karst 漏斗?形成Karst 漏斗的原因有哪两种? 坡面 岩层产状 拟开挖路堑 拟开挖路堑 坡面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坡面 拟开挖路堑 图2 A B C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 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废弃河床A 年代为距今 2万年左右 现 代河床 断层F 图3 30 70 150m 废弃河床B 年代为距今 8万年左右 废弃河床C 年代为距今 15万年左右

地质学基础章节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岩石圈。 2、地球是由若干不同状态和成分的物质呈同心圈层所组成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我们主要把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作为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或间断面。其中莫霍面、古登堡面、把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内核和外核。 、地壳元素中的氧、硅、铝、钙、钠、钾、镁等八种元素含量最高,占地壳总量的98.74%,称为造岩元素。 、地壳由一个不连续面康拉德面分为硅铝层或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或玄武岩质层上下两层。 8 9、地球内部的三个基本圈层是薄的,铝镁硅酸盐地壳,铁镁硅酸盐地幔和铁镍为主的地核。 10、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质学上采用相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绝对地质年代来表示地质事件的具体时间。 11、根据地之作用的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 12、相对低质年代是根据地质时期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古生物阶段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相对先后关系。 1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时间、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多解性等特点。 14、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综合分析等。 二、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地壳 3、岩石圈 4、软流层 5、地质作用 6地质年代 7克拉克值 三、单选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 ( b)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 a) a、地壳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 3、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 ( c) a、地壳b、岩石圈c、大气圈d、地球表层 4、直接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是? a、元素b、矿物c、岩石d、矿石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b) a、硅b、氧c、铝d、铁 6、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 a、地震b、高山削平c、海底上升d、油田形成 四、双项选择 1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是 a、康拉德面 b、莫霍面 c、古登堡面 d、莱曼面 e、地表面 2、主要由8种元素组成,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的是 a、硅铝层 b、洋壳 c、陆壳 d、硅镁层 e、铁镁层 3、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构造作用 b、岩浆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e、沉积作用 4、地球内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 a、物质交流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能量传输 五、判断题 1、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F) 2、矿物是尊称地壳的最基本单位(T) 3、地球是若干个相对状态而成分不同的物质是同心圈层所组成(F) 4、地表形态地貌始终处于不断的剧烈的运动变化中(F) 5、地球内部的密度、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均匀的增加(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