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外业调查与设计

第三章内业设计

第四章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第五章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

第六章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第七章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

A-1、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地类、权属面积汇总表A-2、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林种、树种面积汇总表A-3、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单价表

A-4、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概算表

A-5、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

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人工造林建设质量,提高人工造林建设成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条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

第三条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提倡营造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乔灌复合结构的人工林。

第四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湖南省人工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更新造林参照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第五条作业设计主要依据

一、《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二、《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三、《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 Y/T1607-2003)。

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 Y/T 1706-2007)。

五、《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

六、《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

七、《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八、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九、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第六条作业设计原则

一、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二、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坚持以造林小班为单元编制作业设计的原则。

第七条作业设计方法和内容

一、作业设计的组织

作业设计由县(市、区)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二、造林小班的选择

依据总体设计图及附表、年度计划选择造林小班,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造林小班可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以及其他适宜造林的地类中选择。造林小班的布置要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便于施工。作业设计总面积应与年度计划相吻合。

造林者负责提供造林地选择区域,由设计人员进行指导,共同现场调查、核实。

在现场核实后将造林小班勾绘在1∶10000的地形图上,最小小班的成图面积为1.0公顷(因工程项目特殊需要的,可放宽至0.3公顷),小班最大面积不超过20公顷。

三、造林施工设计

(1)小班调查

调查方法:先踏查整个造林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个调查点,目测记载。

调查记录内容:小班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位置(乡镇场、村工区、林班,图幅号)、小班立地因子(海拔、地形、地貌、地类、坡度、母岩母质、土壤)、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各层盖度、主要植物种类)、调查日期、调查者等。

(2)树种设计

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并参考附近林分、树木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林树种。

(3)造林技术措施设计

根据本县(市、区)现有的立地条件类型,结合造林区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作业设计区域的造林立地类型表。根据造林区域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林种和造林树种,并参考本县(市、区)现有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编制适用作业设计的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参见附录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附录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不同的造林技术模型,确定不同的造林密度、整地规格、抚育措施等。

三、苗木供应及辅助工程设计。

四、用工量测算与经费预算。

五、作业设计以小班为设计单元,以片成图,以乡镇编号,以县(市、区)编写设计说明书,以乡镇为统计单位,以县汇总,图、表、书“三位一体”。

第八条作业设计程序

一、作业设计准备。

二、小班区划与调查。

三、内业设计。

四、编制作业设计成果资料:整理作业设计外业资料、编写作业设计说明书、统计各种内业表格、绘制作业设计图和造林图式。

五、报批作业设计文件。

第二章外业调查

第九条外业调查准备

设计单位在接受作业设计任务后,应收集项目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做好仪器工具、图形材料、调查用表、作业设计用品等准备,对参加调查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标准、调查方法和成果资料编制要求。

第十条外业调查应收集的资料

一、项目区工程规划资料及作业设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二、项目区农村与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劳力、农民收入及主要来源等。

三、国家公开发布的1∶10000地形图。

第十一条小班区划

一、区划系统:采用县、乡(镇、场)、村(工区)、小班四级区划。

二、区划依据和标准

1、地类分为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

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

2、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全坡向7个坡位。

3、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无坡向9个方位。

4、坡度分为五级,即I级为平坡≤5°;Ⅱ级为缓坡6°~15°;Ⅲ级为斜坡16°~25°;Ⅳ级为陡坡26°~35°;Ⅴ级为急坡36°~45°;Ⅵ级为险坡≥46°。

5、母岩母质分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紫色岩、石灰岩、第四纪粘土和河湖沉积物七大类。

6、土类划分:全省自然土划分8个土类,即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潮土。

7、土层厚度等级:根据A层+B层的厚度划分,共分三级,即厚层>80厘米、中层40~80厘米、薄层<40厘米。

三、区划方法:利用1∶10000的地形图,采用对坡调绘,小班面积调绘精度在95%以上,有条件的可用GPS实测小班面积。

第十二条小班调查

一、位置:记载所在乡镇(林场)、村(工区、林班)、小班。

二、权属:记载所有权、经营权。

三、地类:按宜林地(宜林荒山、宜林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坡耕地、低质低效林地等记载。

四、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形、海拔。

五、植被:植被类型、植被总盖度、主要植物种类(建群种、优势种)及盖度、高度。如为退耕还林地则要调查原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六、土壤:土壤类型、母岩母质、土层厚度等。

七、小班立地类型和适宜的造林树种。

第十三条种苗调查

根据造林作业设计和下达的年度任务量,按树种、苗木类型与规格测算需种量和需苗量,落实种苗来源和苗木类型,同时要确保造林的苗木为良种壮苗。

第十四条辅助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实地确定需要建设的瞭望台、林道、防火线和防护林带,林地水保设施等,明确位置,布设线路与走向,测量长度,其位置要标示在设计图上。

第十五条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填写

以乡镇或相当于乡镇级单位(林场、农场等)为单位填写《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内容包括:单位、小班号、图幅号、小地名、权属、小班面积、林种、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技术措施、抚育设计、种苗数量、用工量、投资概算等项。

第十六条外业调查质量检查验收

为保证项目设计质量,在外业调查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小班调绘、地类划分错误、树种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应令其返工,对弄虚作假,不深入现场调查的设计者

要严肃处理。

第三章内业设计

第十七条外业资料整理

内业设计前,应对外业调查材料进行逐项检查核对,确认图、表、卡相符、资料齐全、内容完整。

第十八条小班面积求算

根据调绘小班绘制成电脑图,采用湖南省营造林管理系统软件(GIS),通过计算机求算面积,或采用求积仪或透明方格纸求算面积,小班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九条造林技术设计

一、设计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按村(工区)、林班和小班顺序,采用表格形式编制的立地类型表、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结合林种布局和林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确定造林类别、林种、树种、营造方式。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以营造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或用材林为主,在水土流失严重、坡度25度以上的陡坡地段及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石质山地、山脉顶脊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以营造防护林为主。根据工程要求,造林小班应进行造林时间、造林密度、乔灌与混交树种配置方式、整地方式、造林方式、苗木类型、幼林抚育的技术措施设计。

二、造林技术设计

1、造林方式:人工植苗。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各市、县(市、区)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8月14日发布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附后),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今后全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作业设计。除一般造林外,所有造林均要有作业设计和审批,否则视为造林质量不合格。 省造林经营总站 二○○四年十月十九日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607-2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esign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 2003-08-14发布2003-12-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 5.1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 5.2 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 6 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 7 造林作业设计的程序 7.1 造林作业区选择 7.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 7.3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 7.4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 7.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7.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8 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 8.1 造林作业设计组织 8.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资格与责任 9 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经费预算表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造林图式示例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湖南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doc

湖南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外业调查与设计 第三章内业设计 第四章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第五章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 第六章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第七章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 A-1、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地类、权属面积汇总表A-2、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按林种、树种面积汇总表A-3、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单价表 A-4、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作业设计投资概算表 A-5、湖南省××县××年度人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一览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B-1、湖南省××县造林立地类型表 B-2、湖南省××县造林技术措施模型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全省人工造林作业设计和设计文本的编制,保证人工造林建设质量,提高人工造林建设成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 第二条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 第三条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提倡营造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乔灌复合结构的人工林。 第四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湖南省人工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更新造林参照本作业设计技术规定执行。 第五条作业设计主要依据 一、《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二、《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三、《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 Y/T1607-2003)。 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 Y/T 1706-2007)。 五、《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 六、《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43/094—2005) 七、《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八、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植苗造林技术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03402211.html, 植苗造林技术措施 作者:张军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9期 摘要:种植技术的好坏,同幼树成活和生长关系很大。造林时,要正确掌握种植技术, 切实保证造林质量。 关键词:植苗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7 文献标识码:A 植苗造林也叫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就是将苗木种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植苗造林的优点是苗木能保留完整的根系,生长势好,恢复生长快,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幼林可提前郁闭,抚育年限少。 1 苗木的准备 1.1 苗木种类 苗木一般有2类,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植苗造林使用的苗木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等,因需要的造林种不同,所以选择的苗木种类也不同,3种苗木都适用于用材林,而播种苗或移植苗通常适用于山地造林,移植大苗通常适用于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 1.2 苗木标准 苗木标准包括苗木年龄和苗木品质等几方面,苗木年龄大小对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直接影响。植苗造林所用苗龄的大小,取决于树种自身的生理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和苗木的生长状况等。山地大面积造林一般多用1~2a生小苗,因小苗的育苗、起苗、运苗、栽植都比较省工,在起苗过程中对根系的损伤较轻,栽植过程中根系能得到舒展,可平衡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因此,造林成活率高,生长状况也比较好。但小苗很难抵抗杂草及干旱的环境,栽后需要加强抚育保护工作。对那些生长缓慢的针叶树木或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用较大的苗木比较适宜。四旁植树和营造风景林、经济林时,为了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通常也用大苗。 1.3 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苗木体内水分的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苗木失水过多,生理机能就会遭到破坏,栽植后成活困难。因此,必须从起苗到栽植的过程中使苗木保持完好,尤其是对根系的保护要到位,要保证根系免损伤害和失水,所以这就要求把起苗到栽植的时间缩短,使起苗与造林紧密衔接,尽量是边起边栽,当天起的苗要栽完。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根系湿润,

造林作业设计书

造林作业设计书 设计单位: 技术负责人: 设计时间:二00 年月

设计说明书(提纲) 一、概况。包括乡镇基本情况,年度造林总任务,涉及村,各林种类别、面积、造林小班个数,计划完成时间,栽植苗木数量、造林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主要施工措施等 二、整地。包括整地时间、方式等 三、造林。包括造林方式、方法、造林密度等分林种、树种说明。 四、造林苗木。包括苗木品种、种类(容器、裸根、种子或其它等)、规格、质量 五、造林后抚育管理。包括松土、扩穴、除草、修枝、病 虫防治等措施。 六、投资概算。 七、有关设计图示。包括整穴图示、栽植点配置图示、混 交图示等。

造林小班自查统计表 检查时间: 乡镇办事处 单位:亩、万株 表2 检查人:

(正面) 造林小班档案卡片 县(市、区 ) ___ 乡(镇处、林场) _________ 村(林班) _____ 小班, GPS 纵坐标 __________ , GPS 横坐标 __________ ,权属 ____________ 项目工程 类别 _____________ ,林种 ___________ 。 一、地类 : ________________ ,面积 _________ 亩。 二、 立地条件 : 海拔 _____ m , 微地貌 ______________ 坡向 _, 基岩 , 土壤类别 ____ _, 质地 ___ ___ , 土层厚度 _ cm , 地下水埋 深 ______ m 。 三、 植被 : 植物种类 _____________ 。 盖度 _______ , 分布 _, 其它 四、 整地 : 时间 __ ____ 。 ___ , 方式 _________ , 规 格 用工量 五、 施肥: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____ ___ ,种类数量 ___ _______ 。 六、 苗木:级别 ____ ____ ,苗龄 _______ ,苗高 ___ ,地径 种类 ___ ____ 。 七、 造林 : 时间 ___ ___,树种 __ ___ , 株行距 ___ 密度__ 混交方式 __________ 。 八、检查:检查时间 __________ , 检查面积 _____ 亩, 检查株数 ______ , 成活株数 ________ , 成活率 _________ % , 保存率 _________ % , 死亡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查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 。 九、补植: 成活率 _____ %, 保存率 ____ %, 补植时间 ____ __, 补植 株数及规格 _____________ ___。 十、幼林生长情况 : 平均胸径 (根径) _______ cm , 平均树高 ____ m , 平均冠幅 ____ ___m , 郁闭度 __________ __, 生长情况 ______________ , 调查时间 __________ , 调查人 ___________ 。 十一、 责任制落实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十二、建档时间: _______ 年 ______ 月 _____ 日。建档人 : ______________ 。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forest plantation 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在无林地上建立新林的生产过程。常作为人工造林的同义语。无林地系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滩涂地、沙荒地和废矿基地等,一般统称宜林地。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所形成的森林称人工林。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其优点是:森林成熟期缩短;立木分布均匀,有利于土地、光能的充分利用;可选择目的树种,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根据树种特性和营林目的形成单层或复层森林结构;便于集约经营,保持较高的森林生产率;经营管理方便,易于机械化作业。 人工林的主要特点是: ①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种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 ②树木个体密度适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匀,避免了种内竞争的消耗。 ③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构合理。 ④生长整齐的树木个体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并且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少。 ⑤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调控人工林,以提高其生产力。(陈飞) rengong zoolin 人工造林(forest plantation)在无林地上,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如枝、茎秆、根等)进行造林。而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森林时,则称为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中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之一 人工造林按不同的经营目的和特点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5种。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整地的内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⑤合理密度。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种植点数。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虑树种的生长发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环境条件、林种的需要、经营条件和经济上的投资与收益等。⑥包括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和对幼树的管理,如平茬和除蘖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人工造林成果 人工造林成果 中国的人工造林 中国林业,特别是人工造林,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做贡献巨大,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发展和严格保护森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中国人工造林每年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使中国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亩,人工林年均增量和保存总面积分别占世界的53.2%和40%,居世界第一。 全国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42亿亩增加到26.25亿亩,森林蓄积由90.28亿立方米增加到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6%提高到18.21%。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981 年的10.1%提高到35.29%,人均公共绿地由3.45平方米增加到8.98平方米。

造林技术措施

造林技术措施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4.1造林技术措施 混交方式 根据林地的不同情况,重点地段采用多树种随机混交方式造林,为了使混交相对自然和均匀,要注意同一树相邻原则上不要超过3株,株行距2m× 3m,平均111株/亩;一般小班则采用林窗套种方式进行补植。 防火林带 林相改造范围,均需全部设置宽度不少于20m的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以荷木、火力楠为主。 树穴布置 植穴布置是关系到所改造林分更丰富自然感的重要工作环节,只要能确保单位面积上栽植密度要求,设计中所提的株行距只是做一个参考值,实际操作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半径小于1.0m,采取疏密互补的方法,以确保单位面积应达到的密度要求。因此,在改造植穴布置中不要求横平竖直,以使改造后的林分树种分布更接近自然林,做到“师法自然,不留匠心痕迹”就更为理想。故在植穴布置时要发挥施工员的创造性,花心思布置好植穴,以便据此进行林地清理和挖穴整地。 造林地林木处理方式 现有林木主要为马尾松、桉树、龙眼林及自然生长或早期套种的少量阔叶树种,此类林地采用林下套种方法进行改造,主要利用林窗套种阔叶树种。首先把林地改造为混交林,然后依新成长的树种逐渐淘汰现有受虫害及已老化的原有林木,对长势健康的林木予以保留,对妨害种树的灌木草藤可根据需要适当砍伐。 造林地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应于造林前一年的秋、冬进行,采用块状(2.0m×2.0m)方式进行清理,清除块中杂灌、杂草、砾石、垃圾等,方便挖穴整地。对砍伐的灌木草藤及小枝丫等采取归带、归堆处理,让其自然腐烂,增加林地土壤的有机质。 挖穴整地 造林地清理完成之后,采用挖穴的方式进行整地,种植穴规格为20×20×20cm。种植穴要垂直挖掘,上下口径相等,把挖出的穴土放置穴的两旁,将建筑废渣、未风化石块、塑料袋的杂物运至林外集中处理。种植穴的有效土层至少为0.8m,穴内土质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必须绕避施工。若发现穴内或附近有白蚁的必须施放WYA-8202林木白蚁诱杀剂,诱杀白蚁;发现电缆、管道等,应停止操作,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配合解决。 回土及施基肥量 造林前15天给种植穴施放有机肥0.25公斤作基肥,放肥后进行回土,先回表土至穴深1/4-1/3处,再回表心土,回满穴至高出5cm,回土时结合扩宽坎口至60cm,回土土块要小于2cm,石块、草根、杂草、树根必须清除干净。此后每次追施复合肥0.35公斤,一年两次,共施两年。 栽植与补植 将苗木按定点的标记放至穴边。种植深度应略超过苗木根颈。种植时要按设计要求分配苗木,苗木运到种植点后拆袋,确保营养泥不散,将树木放入植穴的中心位置,保持树身直立,土球上表面与地表面标高持平,防止栽植过深

造林作业设计书精编版

造林作业设计书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造林作业设计书 设计单位: 技术负责人: 设计时间:二00 年月 设计说明书(提纲) 一、概况。包括乡镇基本情况,年度造林总任务,涉及村,各林种类别、面积、造林小班个数,计划完成时间,栽植苗木数量、造林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主要施工措施等 二、整地。包括整地时间、方式等 三、造林。包括造林方式、方法、造林密度等分林种、树种说明。 四、造林苗木。包括苗木品种、种类(容器、裸根、种子或其它等)、规格、质量 五、造林后抚育管理。包括松土、扩穴、除草、修枝、病虫防治等措施。 六、投资概算。 七、有关设计图示。包括整穴图示、栽植点配置图示、混交图示等。

造林小班自查统计表 乡镇办事处单位:亩、万株表

检查人:检查时间:

(正面) 造林小班档案卡片 县(市、区)________乡(镇处、林场)________村(林班)______小 班,GPS纵坐标__________,GPS横坐标__________,权属__________,项目工程类别____________ ,林种___________。 一、地类: 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____亩。 二、立地条件:海拔______m,微地貌________,坡向_______,基岩 _______,土壤类别______,质地_______,土层厚度______cm,地下水埋 深______m。 三、植被:植物种类________,盖度________,分布_______,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地:时间_________,方式_________,规格__________,用工 量___________。 五、施肥:时间______,方法__________,种类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苗木:级别___________,苗龄_______,苗高________,地径 _______,种类_______。 七、造林:时间_______,树种______,株行距____ ,密度____ 混交方式__________。 八、检查:检查时间__________,检查面积_______亩,检查株数 ______,成活株数______,成活率________%,保存率_______%,死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人员__________________。 九、补植:成活率______%,保存率______%,补植时间______,补植 株数及规格_______。 十、幼林生长情况:平均胸径(根径)_______cm,平均树高______m, 平均冠幅________m,郁闭度______,生长情况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 __________,调查人____________。 十一、责任制落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建档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建档人: ________________。 (反面)

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

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 作者:刘焕玲郝利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3期 陕西省靖边县处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长期受风沙肆虐、土地贫瘠的影响,影响到当地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为修复生态环境,需做好防沙治沙造林工作。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用科学的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有效控制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一、防沙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意义 沙漠化会显著減少地表径流量,缩小湖泊面积,畜牧业、农业的正常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荒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为植树造林,但荒漠化会导致植树造林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因此,首先要科学利用防沙治沙技术,对裸露地表面积进行减少,从而促进造林工作的顺利实施。总之,通过防沙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可以促使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均衡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防沙治沙主要方式 目前在防沙治沙工程中战术性纺沙治沙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综合运用封禁、屏障物搭设等手段,科学管理防治区域,逐渐恢复当地生态。 1、封禁管理。要全封闭式管理沙区,将警示标志设置起来,避免治理区域内随意进入车辆或行人。放牧、伐木活动也禁止在本区域内开展,否则保护屏障将会遭到破坏,治理效果得不到保证。通过封禁管理的实施,可以将大自然自愈功能利用起来,促使土壤、植被的恢复能力得到提高,有效保护与调节生态环境。 2、屏障物搭设。通过合理搭设屏障物,可以促使风速、风蚀得到有效控制,地表粗糙度得到提高。受风力的影响,会有凹型结构形成于屏障两侧,避免前移沙丘。其中,前挡后拉式、草绳沙障式是主要的屏障搭设技术。前者是将乔灌木等种植于防治区域,实施造林固沙工程,且一般于流动沙丘底部开展,这样沙丘的移动速度将会显著延缓。同时,要将固沙植物、微生物等种植于沙丘的迎风面,促使固沙作用得到强化。后者则是连接草绳,在风蚀严重的区域固定。结合风蚀方向合理设置沙障方向,通过对地表的阻力和粗糙度进行提高,有效减缓风蚀速度,且向草绳两侧分流流沙。相较于传统黏土沙障、网格沙障等技术,本种方式的经济性、实用性较强,能够发挥出显著的固沙效果,且苗木成活几率得到提高。 3、林木栽种。要将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栽种技术合理选择。首先,沙柳栽种技术。沙柳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成活率,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将栽植区域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精心整理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 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 第一章 造林概述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 §1 §2 1 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2、择优选用;3、因树因地制宜;4、考虑经营目的。 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 种穴的数量。以株(穴)/公顷表示。 §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 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

造林密度与胸径生长的关系是通过密度对树冠生长的影响而发生的。 三、密度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四、密度对材质的作用 密度对材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树干上节疤多少,其次是树干尖削度。 五、密度对材积生长的作用 造林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与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是完全一致的。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2、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一、经营目的与造林密度 §3 构不同。 人工林根据林分树种组成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1、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一、混交林和纯林的特点 1、营养空间的利用。 2、改善立地条件,发挥防护效益。 3、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增强抗灾能力。 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 6、造林、营林的难易。 二、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

1、造林目的营造林种不同,具体实施造林不同。 2、经营条件实行集约经营的人工林,多以营造纯林为主。经营条件好的林地,可考虑营造混交林。 3、立地条件对立地条件特别差的造林地,只能造纯林。 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种特性不同,营造纯林、混交林效果是不同的。 §2、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生态关系,即一方面不同树种彼此以对方做为生态条件,同时又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联系。 1 2 3 4 1 2 数量上不占优势。它的作用主要是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为主要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 3、灌木树种 是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其有利特性的灌木。 (二)树种的混交类型 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的混交——乔木混交类型 (1)阳性和阳性树种混交(2)阴性与阴性树种混交(3)阳性与阴性树种混交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阴阳性树种混交类型 3、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类型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性混交类型

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说明书提纲以县为单位

XX县能源林基地 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 X X县能源基地 2017年度造林工程作业设计设计部门: 设计文号: 部门负责人: 设计负责人: 调查设计人员: 制图: 审核: 设计时间: 前言 1、调查设计时间及过程 2、设计范围、面积概要 3、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支持及参与设情况 4、设计目的,与地方哪些林业项目相结合 5、其他情况 目录 每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第二部分附表 1、立地类型表 2、造林类型表 3、造林小班现状调查登记表

4、造林作业设计表 5、用工、材料需要量及经费预算表第三部分附图 1、基地造林位置示意图 2-1、挖穴整地造林典型图式 2-2、鱼鳞坑整地造林典型图式 3、造林小班设计图

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提纲 县级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由三部分组成。即:第一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造林作业设计表;第三部分:造林作业设计图(小班造林作业设计图、造林典型设计图式)。第一部分:作业设计说明书 ××县××年度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1 概述 造林作业区范围:阐述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的乡、村、组。 造林面积:阐述设计的造林小班总数、造林面积;各林种和亚林种的造林面积。 经营权所有人:××公司;法人代表:×××。 施工单位:单位名称、法人。如系个人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与住址;如系村委会或林业局、林业站等则直接注明单位名称。(不明确则本小节删除) 2 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县地理位置:省市县,四至、经纬度,国土面积等。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系等情况 林业情况:森林资源情况,林业企业情况,木材消耗量等 社会经济情况:乡、村人口数,农业人员数,国民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等等。 3 造林作业区现状 立地条件:主要介绍作业小班的平均情况:包括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土壤名称、土层厚度、石砾含量、母(质)岩等情况。 植被现状:群落名称,主要植物(优势种与建群种)种类及其、盖度、高度、分布状况、对造林整地的影响等。其中:退耕地要说明退耕的理由,以及近年来耕作情况,种植农作物种类、收成等。 交通情况:作业区交通情况。各小班可及度面积统计数据或文字定性说明。 4 作业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设计原则: ⑴坚持能源林基地建设“集中连片、规划经营、分步实施、总体推进”的原则; ⑵坚持“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营造林原则; ⑶坚持“宜封则封、宜补则补、因地制定、封补结合”的封山育林原则; ⑷坚持“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⑸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主要技术措施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6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桉树具有轮伐期短,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优良的工业用材原料。现如今,多家公司、单位、个人都将种植桉树作为投资项目,无论是获取经济效益,还是绿化山林,提高苗木成活率都是营造工作的首要任务。笔者翻阅大量参考文献,结合育林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从桉树造林田地的选择、整地备耕技术、桉树幼苗选择与保护至桉树栽种的全过程提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 一、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前期技术工作 (一)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 桉树喜好在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温15℃~26℃、年均降水1,000mm~1,500mm的地区生长。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要充分考虑桉树的生长特点,选择较为适宜的地区。经常有寒冻灾害发生的地区不宜种植桉树,首先在气候条件上要尽可能提高幼苗成活率,然后在人工上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造林田地的选择是个技术活,造树心切,盲目租用贫瘠土地,是造成桉树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桉树适宜种植在微酸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之中,土壤的PH值约为4~8之间。 (二)科学实施整地备耕 科学的整地方式,具有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提高土壤透水性的功效。高强度的机耕虽然使树木前期长势较好,但不分地形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退化的严重后果。山地宜采用挖穴整地或人工带垦方式,平原可全面机耕。科学整地备耕需做到,在造林前两至三个月完成整地待种工作,在整地工作前,可先根据山地的植被状况进行炼山,彻底的炼山能提高整地效率,也能有效地提高桉树造林的成活率。 二、在选苗、育苗等造林后期工作中提高成活率 (一)选择与装运苗木的技术措施 选择桉树苗时要严把质量关,选择苗木需要懂得技术,苗木品种繁多,质量也有好坏之分,有病苗、弱苗、老化苗等,选择不当,便会使桉树造林的成活率较低。优良的造林苗以扦插苗与良种组培苗为主,苗木高度20cm~30cm俱佳,主梢长势好,根系发达且根部保留完整。挑选好优质的幼苗后,苗木的运输也要注意很多问题,苗木缺水会对其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在起苗、运苗与栽植这一系列过程中,首要保证苗木具有充足的水分。起苗前,对苗圃地浇足一次透水,为苗木补充充足水分,防止苗木枯萎。运苗时尽可能缩短运苗时间,如果有条件,做到随起随栽,最能保持苗木水分。广阔的造林面积,苗木当天栽完很难实现,选择水源近,交通便利之处卸苗,将苗木按畦摆放整齐,覆盖一层松土。受山间道路所限,雨天不适宜运苗上山,晴天干燥,苗木可能失水过多,为此,采用提前运苗上山假植的方式最有利于幼苗存活,假植的苗木可在阴雨天栽种,假植后的苗木需专人看管,适时淋水,保持苗袋湿润。在起苗、运苗与卸苗这一系列过程中始终要避免苗木的根部受到损害。装车时,苗木排列整齐,避免挤压,运输车限速行驶,防止颠簸损害幼苗,移动苗木时,双手托举营养袋,尽可能减少装卸环节,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采用合理的栽植技术 为了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在炎热夏日栽种时,必须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保证桉树成活率。栽植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提高桉树栽植的成活率。在苗木种植前淋足水,桉树的幼苗一般用的是营养袋苗,因此只要在栽植前淋足 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 廖满秀 黄秀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桉树种植,不仅有效解决了木材供应问题,更响应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号召。桉树盈利的高低,与桉树造林成活率及桉树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从桉树造林的技术环节入手,从实际层面分析了行之有效的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关键词:桉树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6-0020-02 – 20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问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 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5、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 答: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月上旬,因此宜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一锄、二插、三打紧”,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厘米,做到深浅适度,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根土密接。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珍贵树种介绍及造林技术措施

珍贵树种介绍及造林技术措施 一、珍贵树种介绍 (一)黄花梨又名花梨木,降香黄檀,降香檀,为蝶形花科落叶乔木,树高15—20米,胸径超过6OCM。耐高温,栽培容易,生长快,20年生人工林平均高l5.6M,胸径16.8CM,适合年平均气温21。c以上无霜或少霜地区种植,其它地区引种应慎重。 主要用途:该树心材红褐色,材质致密硬重,耐浸耐磨,不裂不翘,且散发芳香经久不衰,花纹自然形成各种图案,光洁亮丽,是制作各种珍贵富豪红木家具,名画框边,古董座架,高级工艺品、乐器和雕刻、镶嵌、美工装饰的上等材料,与进口的酸枝木齐名。 黄花梨原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有分布。分布区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23--25℃,极端最低温6.6℃,雨量分配极不均匀,旱季(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本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地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在过分荫蔽的密林中,幼树生势衰弱;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分中能长成直干大树。结实虽然丰富,但天然下种时正值旱季,故林下幼树不多。萌芽力较强,现存林木多为萌生小径木。天然林木生长较慢,人工栽培的林木生长较快,长势良好。一般每年换叶一次,特别干旱时则叶全落,初雨至时,花叶同时抽出,10--12月果实陆续成熟。其木材经蒸馏后得出降香油,用作香料上的定香剂,根、树枝及加工后的渣片、锯末等尚可卖作降香供药用,或粉碎作神香料。 栽培效益:花梨在我国主产于海南岛,由于野生资源频临灭绝,现为全岛称重量卖价最高的材料之一。依心材而论,一般每公斤卖价在80-150元,枝丫、加工后剩余物每公斤亦卖到8-40元。广西玉林药市降香木每公斤亦卖15-16元(见《全国药材信息》2004年10月刊)。在人工抚育施肥管理之情况下,花梨木年增高约为1M,增粗约1cM,10年单株积心材约30公斤,十年后按现最低价40元一公斤计算,单株价值1200元,亩产值200元x110株=13.2万元,20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doc

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长沙市岳麓山山地人工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一、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岳麓山位于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180°27′,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5~2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西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2地貌、土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母岩为石英沙岩、页岩、砂岩,主要土类为红壤、山地黄红壤,表土多为腐殖质土,土壤肥沃。 1.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多雨,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总降水量142 2.4毫米。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1.4植被: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原生植被为高大茂密的常绿阔叶林,经多年人类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逐渐演变为零落的次生林和人工植被,在红壤地区有代表性的植被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等构成的常绿阔叶林或马尾松、枫香、木荷、苦槠等构成的针阔混

交林。紫色土地区由于受环境、土壤特性等因素的影响,植被具有针叶林少、常绿阔叶林少、落叶阔叶林占优势、群落结构简单及不稳定等特点。 1.5水系:为湘江水系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原则与目标 2.1设计依据 (1)《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16)。 (2)《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9)。 (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 (5)《林木育苗技术规程》(db43/t 093-2005)。 (6)《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03年5月)。 (7)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人工造林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8)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工造林的年度计划。 (9)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有关规定。 2.2作业设计原则 2.2.1坚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技术先进,设计合理。 2.2.2坚持“立地、遗传、密度、模式”四个控制,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科研成果,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2.3作业设计目标 坚持以林业生态示范,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区

造林作业设计1

造林作业设计1 海原县移民迁出区(李俊乡瓦房村) 生态修复造林实施方案 恢复和保护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是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功能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 搞好移民迁出区恢复生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做好移民迁出区生态建设工作。为此,我县计 划2019年对已搬迁的李俊乡瓦房村实施全面造林,以加快我县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进度,有效改善我县生态环境恶劣的现状。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以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和 改善为最终目标,把生态建设与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有机地结合起来,按自然降水分布因 地制宜地进行造林,确保“造一片、成一片、存一片” 二、基本情况(一)社会经济概况 海原县李俊乡位于海原县南部山区,距县城74公里,西与本县红羊乡毗邻,北和本 县曹洼乡、九彩乡接壤,南同西吉县相连,东濒原州区相望,隶属中卫市海原县管辖。全 乡总土地面积20853公顷。共管辖9个行政村,个自然村, 总户数2351户,总人口12379人。 (二)自然概况:李俊乡境内属构造山地与堆积侵蚀黄土地貌,是六盘山北延土石山区。年降雨量平均370-420毫米,≧0℃有效气温1800-2700℃,无霜期短,只有101-132天,海拔1719-2763米,相对高差较大,为1044米,年平均气温在3.6-6.3℃之间。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气温低,变幅大,有效积温较少,无霜期短,自然灾害频繁。 三、建设任务 海原县李俊乡瓦房村2019年生态移民区造林16000亩。四、造林设计 根据造林作业区现有的立地条件,设计以下几种造林模式。 造林模式I 小班号:1、2、3、4 总面积:500亩立地类型:荒山林种:生态林 整地时间:2019年春季 整地方式:穴状整地,定植穴大小为60×60cm圆型坑造林时间:2019年春季造林 方式:植苗造林

造林基础知识

林业造林基础知识 简述:主要是针对林业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围绕提高造林基础知识,突出技能训练,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力救内容深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该科目讲述内容有八部分。包括人工造林概述、造林设计、造林地及造林树种的选择、造林整地及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和方法、抚育管理、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通过对这些造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短训,达到指导生产,提高造林水平的目的。 第一章人工造林概述 我们所见到的森林在形成过程中按是否有人为参与,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 天然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它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自行生长、发育、更新、不受人为干涉。 人工林则是从幼苗开始到成熟利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受到人为有意识的影响,体现人们的造林目的。 本章节通过简要介绍,了解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区别,同时讲述人工林特点、分类及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使我们了解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本地最新造林技术。 第一节人工林特点和林种分类

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造林。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栽培林木恢复森林的方法,称为人工更新。凡是经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培育的森林统称为人工林。 人工林的特点:1、生长迅速;2、木材产量高、材质优良; 3、结实较天然林早。 林种分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第二节速生丰产林及培育 速生丰产林: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适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材,生产大量木材的一种人工林。 人工造林六项基本措施: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结构、精细种植、抚育保护。 速生丰产林培育:1、选用条件好的造林地;2、选择速生树种;3、确定合理适林密度;4、高标准整地;5、良种壮苗; 6、适时栽植; 7、抚育管护。 第三节造林新技术 国内主要造林新技术介绍: 1、节水造林技术;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导课程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指 导课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林业技能《造林更新工》 高级工考试培训课程 第一章造林概述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 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造林。 人工林:凡是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的森林。 §1、造林目的及林种种类 林种:根据人工林的不同效益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适地适树是其他造林基本技术措施能否实现的基础。 第二章造林树种的选择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选择造林树种时,应考虑经济建设对造林树种的要求;同时必须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还要考虑种苗的来源是否充足,造林技术、造林成本等问题。 二、适地适树的途径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2、改树适地 3、改地适树 三条途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但后两条途径须以第一条途径为基础。 三、造林树种的确定 1、主要与次要树种相结合; 2、择优选用; 3、因树因地制宜; 4、考虑经营目的。 第三章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 种穴的数量。以株(穴)/公顷表示。 §1、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作用 密度不同的林分,对林分树冠发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密度对胸径生长的作用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前言 二基本概况 (一) 自然条件: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径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南连泾阳、礼泉,东与三原、耀县毗邻,西隔泾河与永寿、彬县相望。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造林作业区位于淳化县枣坪沟流域,海拔900—1300米,地貌为“U”形沟壑,沟谷陡而深,相对高差150—180米,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特性。土壤疏松干旱,土层薄、裸岩多、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沟头不断向前发展,原面遭受蚕蚀,属中度侵蚀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白善土、黄善土、褐土型石渣土、普通褐土。无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植物群落为酸枣、蒿类,分布较为均匀,盖度70%左右,该立地类型适宜栽植防护林树种较多,整地难度较大。 (二) 气候条件: 人工造林作业区属半干旱两年三熟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2℃,≥19℃活动积温3200℃,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干燥度1.25一13.8,热量充足,降水分布不均,春旱、伏旱严重,对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很大。针对气候条件,在造林施工中要切实采取一系列抗旱造林措施,提高造林成效。 (三) 社会经济情况: 作业区共有人口9326人,3668名劳力,农村剩余劳动力1172人,农民纯收入1077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比较方便。 淳化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县财政收入仅保党政事业单位工资,投资林业生产资金不足。但群众具有投身林业,热爱林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1980年、2004年二度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县实施以林业统揽全县大局的思路,使林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每年投入到林业生产的时间为两个多月,其造林组织方式主要以乡为单位集中劳力,集中时间,集中整地造林和雇请专业队整地造林。 作业区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林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在长期的林业生产实践中,总结推广了容器育苗,裸根苗带土包装,鱼鳞坑集水整地、穴底植苗、埋小土丘截杆造林以及ABT生根粉,保水剂等化学药品的应用等一系列配套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在过去的工程造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淳化县出台了宜林“四荒地”使用权拍卖办法,加之禁牧力度加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使群众个人、下岗职工、党政企事业单位投身林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三北四期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