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

必修一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答题卷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为北极上空鸟瞰的太阳系略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行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B、③号行星与月球组成地月系

C、④号行星有人类居住

D、小行星带位于土星和木星之间

2、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影响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太阳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B、太阳黑子的出现,使地球陷入黑暗

C、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D、太阳活动异常,给人类带来不少灾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性质

B、岩石类型

C、海拔高度

D、植被状况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太阳黑子的增多③地球水面的减小④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自然界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因为()

A、气候决定了地理环境的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C、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任何地区都是相同的

D、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6、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地地区为低压带

B、赤道地区为低压带

C、南、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都相同

D、北半球气压带大致是夏季南移

7、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8~9题。

8、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9、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10、上述材料说明了( )

A 、在山区,修建公路的难度大于铁路

B 、就对地形坡度的适应性而言,铁路优于公路

C 、在山岳地区,应优先建造铁路,其次才是公路

D 、在山岳地区,应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1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比:山岳>平原>丘陵

B 、修建普通铁路的造价比:平原>丘陵>山岳

C 、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比:山岳>丘陵>平原 D.同样直线距离线路的弯曲程度比:丘陵>山岳>平原 以洋流上升为特征的水在大范围内增温的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到来时,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据此回答12~13题。 12、厄尔尼诺发生的海区是( )

A 、东赤道太平洋海区

B 、西赤道太平洋海区

C 、东赤道大西洋海区

D 、西赤道大西洋海区 1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上空鸟更多

C.印尼热带雨林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14、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主要是( )

A 、冰川

B 、河流水、湖沼水、深层地下水

C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 、深层地下水 1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①东南多,西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6、"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 A 、整体性 B 、地域性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17、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纬度变化方向的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读下图,回答18~

19题。

18、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正确完成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是 ( )

A 、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B 、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C 、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D 、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19、此图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21、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

A、岩石坚硬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22、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23、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地壳和软流层

2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

25、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九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6、有关地表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C、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所以先有内力作用,后有外力作用

D、内、外力作用同时起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27、有关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没有聚落的分布

B、高原地区的深切河谷地势太低,不适合人类居住

C、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呈团状分布

D、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28、"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ºC",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放射性元素衰变

29、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地表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植被不良

30、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

A、东亚地区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拉丁美洲

D、欧洲西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昨天,在凛冽的寒风中上街的市民感到顶风难行,据市气象台的监测显示,京城昨天的风速普遍为每秒8米,达到了5~6级,一些城区的瞬间风速则为每秒20米,相当于10级大风,有些广告牌被刮倒。

材料二:"狭管效应"在城市随着高层建筑物越多、越宽、越近,其出现的概率比过去增加许多。据气象专家介绍,所谓城市的"狭管效应"就是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物间距极小,大风迎面吹来后无法顺畅通过,只能聚集在很小的空间内,有关科研部门测试显示,在城市6~7级大风时,由于"狭管效应",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可达12级以上。

材料三:另据气象专家介绍,至明天傍晚时分,风力将减小到2~3级。同时,风后本市的大气透明度将十分不错,但由于风后降温,京城的最高气温将降至零下3ºC左右,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14ºC左右。(1)这次天气过程是()(2分)

①受来自西伯利亚气流的影响②受中纬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气流长驱直入

③是一次暖锋天气过程④是一次冷锋天气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符合材料三的是下面哪幅锋面天气图()(2分)

(3)该天气系统在哪个季节对我国影响最大?当它急剧南下时,将对我省带来什么样的天气?(4分)32、下面是"河流平面、剖面图",读后回答问题。(9分)

(1)河流①②③河段对应的剖面甲、乙、丙正确的是()

A.①--甲B.②--乙 C.③--丙D.②--丙

(2)河漫滩是河流特有的堆积地貌,它往往形成于图中的段,分析其成因?

(3)河流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鱼米之乡,试分析其成因?

33、读"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按洋流的寒、暖流性质分类,

①属流,③属流。

(2)据报道,有位小朋友在A处将漂流瓶投入海中,后来漂到大西洋东岸的B处。请你在图中画出该瓶的漂流路线。

(3)"......当年迈克尔发现从欧洲用邮轮送到美国的邮包,常常比美国寄到欧洲的速度慢两周左右。熟悉大西洋航线的船长告诉他,当邮轮西行时,常感觉有一股强劲的水流阻挡......"

请问文中所叙述的"一股强劲的水流"是指(用图中数码)。该洋流对西欧 (气候类型)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C处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

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4、实验原理分析。(14分)

[步骤一] 如右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水位不超过小瓶的瓶口,仅盖满盆底)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和的交换。(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添入字母完成下表: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的过程。

必修一综合检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8分)

⑴D (2分)⑵乙(2分)⑶冬季。大风、降温、阴雨天气(4分)

32、(9分)

(1)D (1分)

(2)②③段在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江阔水深,河流流速降低,有利泥沙堆积,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更有利河漫滩的形成。(5分)

(3)河流三角洲地区多为辽阔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乡处处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3分)33、(9分)

(1)暧流寒流(2分)

(2)在原有线段上标箭头,先向南,后向东,再向北,可得满分。(标对一段得1分。线段两头都标,且方向相反的,不得分。若以向南弯曲的弧线连接A、B,并标上逆时针箭头,亦可得满分。不完整者,可酌情给分。) (3分)

(3)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

(每空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写"气候"两字也可得分。)

(4)(2分)纽芬兰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提到"寒、暖流交汇"可得满分。以下两种情况,均得满分:第一,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第二,洋流汇合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34、(14分)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2分)

(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5分)

(3)外力作用(1分)

(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2分)

(5)如图(3分,每个字母0.5分)

(6)统一演化(1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章末检测(B )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图屮0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 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1〜3题。A. P 为月球,0为太阳 B. P 为月球,0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 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2.若 0 为太阳,且 R=1.5X108km,贝!j ( ) A.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海王星 B. 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 为地球 C. 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0为银河系中心 D. 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0为总星系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为银河系中心,P 为太阳,则R=10万光年 B. 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 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 = 200亿光年 C. 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 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4. 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外部条件的是() ① 稳定的光照条件 ②适当的日地距离 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地球成为太阳系中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是因为() C.地球体积大小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D.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当的温度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6〜7题。 6. 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A.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不断变化 B.宇宙时空无限大,天体运动互不影响 A. 30° 1 月 B. 60° 7 月 7. 当公转速度为\时() A. 漠河市民一一欢度“白夜” C.松花江河畔一一银装素裹 C. 60° 1 月 D. 30° 7 月 B. ------------------------------ 新西兰南部海域 --------------------- 冰山座座 1.若 R=38.4X104 km,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地转偏向力B.由南向北流的洋流为暖流 C.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 D.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 2.目前,人类比较简单利用的淡水资源除河流水外,还有()A.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B.冰川水和淡水湖泊水 C.生物水和沼泽水D.湖泊水和土壤水 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是() A.河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水 C.河水与地下水无相互补给关系 D.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4.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②、③代表的岩石类型依次是()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 C.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D.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5.下列地形中,其成因与图中数码相符的是() ① A.①阿尔卑斯山 B.②渭河平原 C.①喜马拉雅山D.②成都平原 6.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河流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型 B.“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渐渐形成“U”型谷 C.洪积-冲积平原一般形成于山麓地带 D.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7.在地理要素中,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改变的是()

A .大气和水 B .岩石和土壤 C .生物和水 D .大气和生物 8.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出从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改变,这反映了自然带 (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9.图中虚线为某地气温柔降水状况,据图推断气候类型(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气候类型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B .此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限制形成的 C .此气候类型分布于400~600的大陆东岸 D .此气候是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11.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C ) A B C D 12.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均有大面积分布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雨林带 C .温带荒漠带 D .温带、亚寒带森林带 读右图,完成14—15题。 17℃ 19℃ 21℃ 21℃ 23℃ 25℃ 22℃ 20℃ 18℃ 17℃ 15℃ 13℃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涂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使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 (中性笔)。 2.第Ⅰ卷答题时,考生需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项 涂黑,如需更改答案,需先使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新的答案。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 3.第Ⅱ卷答题时,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 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得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更改答案,需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的是: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读图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下列哪项相同? A。两地自转的角速度 B。两地自转的线速度 C。两地地方时 D。两地所在时区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下列哪项正确? A。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②地 B。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地 C。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②地 D。无法确定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度,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是: 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 B。阴天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 D。无法 确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下列不是原因的是: A。上冷下热 B。水汽含量多 C。对流旺盛 D。氧气含量 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的气温和气压关系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必修一AB检测卷+章节测试卷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火星B.土星 C.木星D.大王星 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3.假设某人乘坐一飞行器自东向西飞行,每小时跨越15个经度,那么他将会遇到下列那种现象() A.白昼和夜晚都会减半 B.白昼和夜晚都特别长 C.白昼和夜晚相等 D.太阳永不西落或永不东升 4.运行在赤道地区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 A.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角速度相同 5.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 D.9月23日到3月21日 6.关于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

B.每天都重合一次 C.除二至日外均能重合 D.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 7.同一经线上的各地,一般情况下() A.昼夜长短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8.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 9.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 A.北京时间6时 B.北京时间5时44分 C.北京时间6时4分 D.北京时间6时16分 10.当北京时间4月1日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球的分布还有() A.多于一半的地方B.少于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D.没有任何地方 11.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A.哈尔滨B.北京 C.南京D.海口 12.在北纬66°34′的地方全天能看到太阳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

必修一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答题卷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为北极上空鸟瞰的太阳系略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九大行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B、③号行星与月球组成地月系 C、④号行星有人类居住 D、小行星带位于土星和木星之间 2、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影响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太阳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B、太阳黑子的出现,使地球陷入黑暗 C、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D、太阳活动异常,给人类带来不少灾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性质 B、岩石类型 C、海拔高度 D、植被状况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太阳黑子的增多③地球水面的减小④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自然界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因为() A、气候决定了地理环境的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C、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任何地区都是相同的 D、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6、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极地地区为低压带 B、赤道地区为低压带 C、南、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都相同 D、北半球气压带大致是夏季南移 7、下列四幅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据此,回答8~9题。 8、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9、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含答案)

必修科目测试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共40题,每题1.5分)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美国航天局2015年9月28日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提供了新线索。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火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巨行星 B.位于地球与水星之间 C.属于河外星系 D.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4.液态水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表现在 A.是生命的摇篮 B.形成包围行星的大气层 C.保护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 D.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5.该日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北极圈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读右图“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图(单位:小时/年)”,完成6-7题。 6.图中标注的四个城市光照资源最丰富的是 A.武汉 B.贵阳 C.昆明 D.成都 7.图中阴影区域,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限 制性因素为 A.气温低 B.日照少 C.水源不足 D.地形崎岖 第二十届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16:00(区时)在城市里约热内卢(23°S,43°W)开始。据此回答8-9题。 8.中国球迷收看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的总决赛直播应在北京时间 A.7月13日 16:00 B.7月14日 16:00 C.7月14日3:00 D.7月13日 3:00 9.在巴西世界杯举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C.里约热内卢正值其最炎热的季节 D.里约热内卢昼长夜短 读右图,完成10-11题。 10.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评 同步练习

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 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 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第1~2题。 1.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 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题,由材料“蓝巨星是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蓝 巨星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B对。星云是由很多恒星系统组成,不是星球,A 错。行星、卫星自身不会发光,C、D错。第2题,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光照太强,①错。有时吞噬行星,宇宙环境不安全,②对。不能判断无大气层存在,③错。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生存,④对。D对,A、B、C错。 2.D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与太阳辐射无关。 4.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是( ) A.全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D.地球的热带范围增大 ,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太阳活动对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不大;热带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的热带范围;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 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故选C。 2017年9月5日,太阳表面出现了当年最大的太阳黑子;6日又爆发了两次耀斑,打破 了自2005年以来的耀斑强度纪录。读图,完成第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后,一批摄影师出行拍摄由此带来的奇异景观,推测他们奔赴的纬度地带及拍摄的景观分别是( ) A.低纬度日食 B.高纬度极光 C.低纬度太阳风暴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山东潍坊检测]现代社会长途飞行非常普遍,但是远距离飞行会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的紊乱,这样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生物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时差。研究发现,假设你需要跨越的时区数字为N,往西飞一般需要N/2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则需要N×(2/3)天的时间倒时差,往东飞比往西飞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据此完成1~2题。 1.某人从北京出发,前往的目的地中需要倒时差的时间最长的是() A.莫斯科(37°E) B.新德里(77°E) C.悉尼(151°E) D.檀香山(157°W) 2.很多飞行客户发现长途飞行时选择下午或晚上到达目的地更容易倒时差,由北京飞往洛杉矶(118°W)飞行时间为13小时左右,则最适合选择的航班出发时间是() A.7:00 B.11:00 C.16:00 D.21:00 [2023·山东日照检测]下图为我国某科考队员在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极昼期第一天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合成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3~4题。 3.拍摄P位置的太阳轨迹时,摄影机镜头朝向() A.正北 B.正南 C.正西 D.正东 4.当太阳位于图中Q位置时,北京某中学观察到太阳位于()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023·山东德州期末]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区,下图示意武功山花岗岩地貌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段的地质构造。据此完成5~7题。

5.武功山最晚形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1 B.花岗岩2 C.沉积岩1 D.沉积岩2 6.根据图中沉积岩1和沉积岩2分布状况推断,该地沉积岩形成过程中() A.岩浆强烈侵入 B.地壳间歇下沉 C.板块强烈挤压 D.地壳持续上升 7.该地质时段后,形成花岗岩地貌的武功山需要经过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 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地形、河流及城市分布。该岛为火山岛,面积约1 042平方千米,人口约17.8万。据此完成8~10题。 8.该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A.东部、北部 B.东部、南部 C.南部、西部 D.西部、北部 9.导致该岛大部分地区降雨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带北移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自 己的答案填写在表格当中) 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据此完成1~2题。 1.表格中等级最高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关等级最高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数目较多 ②数目较少 ③彼此相距较远 ④彼此相距较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城市聚落分布模式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M区域分布有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4.M区域居民去附近城市寻求服务,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5~6题。 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6.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顾客的吸引力超过乙,人们寻求服务总是优先考虑甲 B.到乙地寻求服务的人不会再到甲地寻求服务 C.位于丙地的人寻求较低等级的服务时会优先选择乙 D.实际情况下,甲、乙两地的服务范围都不是固定的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小题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读下面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回答9~11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含答案及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正常情况下,河流一般会在河口地区形成三角洲地貌,长江三角洲就是典型,但距长三角不远的钱塘江入海处却没有形成典型三角洲地貌,原因可能是() A.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极低 B.地形崎岖起伏大,江水流速快 C.海区轮廓呈喇叭形,海水侵蚀强 D.人类活动强度大,挖沙现象普遍 解析:选C钱塘江入海口属于典型的喇叭形海区,越接近河口,海区越狭窄,海浪侵蚀冲击力越强,造成河口始终无法沉积稳定的泥沙;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但亦有足够泥沙量;河口地区属于平原地形,流速变缓。故选C。 2.跑步已成为当下人们强身健体的时尚选择,冬季,浙江丽水市的小明同学利用学校所学知识劝爷爷不要出去晨跑,下列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解析:选B冬季早晨近地面大气极易形成逆温现象,造成冷空气在地面堆积,空气对流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A并没有逆温现象,C冬季早晨气温没有那么高,D逆温现象出现在高空,故选B。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解析:选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

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 C.汛期D.流量 解析:4.B 5.A第4题,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第5题,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6~7题。 6.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地堑谷B.断层谷 C.背斜谷D.向斜谷 7.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

综合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理必修一综合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2.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下列各题。 3.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4.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干岛、湿岛、热岛效应是现代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当城市中大气的水汽压(与温度呈负相关、与水汽含量呈正相关)大于郊区时,称为湿岛效应,反之称为干岛效应。热岛效应往往是干湿岛效应出现的必备条件。夏半年,上海城市干岛效应显著,7、8月份强度最大,但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却经常因水汽凝结成露而出现凝露湿岛现象,下图为上海市8月份某次凝露湿岛现象出现时,城市和郊区气温、水汽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夏半年,上海城市干岛效应7、8月份强度最大,主要是因为7、8月份上海()A.热岛效应强B.光照强度大C.大气温度高D.水汽含量小 6.上海出现凝露湿岛时,下列能正确表示上海市温度垂直分布的是() A.B. C.D. “北京城里三杯水,两杯来自密云水库”,从1994年到2004年,密云水库蓄水量急剧减少,仅 剩总库容的1/7左右。下图为密云水库及其周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依据热力环流推测图中水库北处的白天风向应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8.仅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考虑,水库北1994-2004年间白天风力变化() A.变大B.变小C.不变D.以上都不对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4~11月不同坡向0~5m土层深度土壤贮水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广东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1~2题。 1.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是( ) A.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2.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同。那么,该日的日期可能是( ) A.5月21日 B.6月7日 C.7月8日 D.12月7日解析:第1题,兴趣小组必须要记录最短的竿影长度,这样才能根据竹竿长度和竿影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当地的纬度;此外,还要记录最短竿影出现时的北京时间,这样才能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计算出该岛的经度。第2题,日落时刻与上次相

同,即太阳直射点仍位于上次所在的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大约6月7日和7月8日,太阳都直射在北回归线以南不远的地方,且距北回归线的距离大体相等,再根据“一个月后”可知,该日日期可能是7月8日。 答案:1.A 2.C (2021·山东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下图所示)。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3~4题。 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4.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 ) 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

必修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Did you work harder today, April 6th, 2023

高一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右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 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4-6题; 4.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图Ⅱ所示昼夜状况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叙述与图Ⅱ相符的是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 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6.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A.向东 B.向西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7.下图中的热力环流形式,错误的是 右图所示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据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分别代表 A.岩浆、岩浆岩 B.岩浆岩、沉积岩 C.沉积岩、变质岩 D.变质岩、岩浆 9.图中数字①所代表的箭头不可能为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 D.岩浆活动 10.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大类岩石与岩浆可以相互直接转化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相互直接转化 C.变质作用通常在接近地表的岩石中发生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11.下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山东郓城第一中学高二地理组 李庆敏 (本练习分第I 卷和第n 卷两部分。第I 卷为选择题,共 60分;第n 卷为非选择题, 共4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 1. 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 无关的是(B ) A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 . .地球附近大小仃星各仃其道,互不干扰 2 .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 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3. 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 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 (虚线表示物体运动 原 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 ) A. 1 和 3 B . 2 和 3 C . 1 和 2 D . 2 和 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 日 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 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的。

4. “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B )

A B C A. 区时早B . 地方时早C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 5. 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B ) 6.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 的是(B) B C D 7. 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D)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B.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C.地球被大汽所包围D.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海面空气发生平流运动时,若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导致大气底部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就会形成平流雾。平流雾根据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的差异一般划分为蒸发雾和冷却雾。渤海海域夏季海雾多发,严重影响沿海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安全。下图为1998~2018年渤海海面夏季平均水温分布图,下表为甲海区不同季节雾日的海—气温差条件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夏季,影响渤海海域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降水D.陆地径流 3.甲海区的海雾大多出现在() A.较冷海面上,属于冷却雾B.较冷海面上,属于蒸发雾 C.较暖海面上,属于冷却雾D.较暖海面上,属于蒸发雾 4.夏季最易出现冷却雾的海域是() A.①B.②C.③D.④ 表碛位于冰川表面,是由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体。与裸冰或雪相比,表碛覆盖层由于反射率、颗粒大小、颜色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热力过程,导致其下覆冰川冰的消融过程不同。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海螺沟冰川区表碛厚度实测数据与表碛热阻系数(对热量传导的阻碍能力)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正确表示表碛形成过程的是() A.冰雪融化一冰川侵蚀一冰川搬运B.冰川侵蚀一冰川搬运一冰川堆积

C.冰川搬运一冰川侵蚀一冰雪融化D.冰川侵蚀一冰雪融化一冰川搬运6.造成表碛热阻系数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海拔高度B.光照强度C.冰川厚度D.表碛厚度 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7.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8.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10°~10°B.40°~60° C.70°~90°D.70°~90° 9.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高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安徽周兵 一、选择题 1.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火星B土星C木星D大王星 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3.假设某人乘坐一飞行器自东向西飞行,每小时跨越15个经度,那么他将会遇到下列那种现象() A.白昼和夜晚都会减半B.白昼和夜晚都特别长 C.白昼和夜晚相等D.太阳永不西落或永不东升 4.运行在赤道地区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A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C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角速度相同 5.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D.9月23日到3月21日 6.关于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B.每天都重合一次C.除二至日外均能重合D.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 7.同一经线上的各地,一般情况下() A昼夜长短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C地方时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8.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9.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 A北京时间6时B北京时间5时44分C北京时间6时4分D北京时间6时16分10.当北京时间4月1日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球的分布还有()A多于一半的地方B.少于一半的地方C.恰好一半的地方D.没有任何地方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期末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东三区)12月18日18时在多哈(51°34'E,25°15'N)举行。香港的小明及家人计划到现场全程观看决赛。下表示意小明查询的从香港机场至多哈机场的国际航班部分信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航班出发日期起飞时间飞行时间 ①12月17日13:25 33小时35分钟(含转机时间) ②12月17日16:45 9小时20分钟(直飞) ③12月18日11:30 36小时05分钟(含转机时间) ④12月18日16:45 9小时20分钟(直飞) 1.根据航班信息,推测小明及其家人选择的航班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决赛开始时,地球表面的晨昏线(图中虚线)最接近 下图是湖南省境内的一处背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背斜形成后长期遭受外力侵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组成图示沉积岩的沉积物,形成时间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先于② D.④先于③ 4.②③两地的形成遭受的侵蚀程度不同,是因为②地比③地 A.受到的侵蚀力更强 B.受到的侵蚀力更弱 C.地层的抗蚀力更强 D.地层的抗蚀力更弱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阴影区域为雨区,气压值a=b>c。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若气压值d>e,则图示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锋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 6.若锋线向西北方向移动,则下列气压值判断正确的是 A.c>e B.c

阶段验收评价———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地理必修一综合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7-浙江4月选考)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人造举 150 万kin 1.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解析:选B 由“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可知,其绕太阳运行, 排除 A、C项。太阳与火星在该天体的两侧,故不能拍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D项错误。人造天体更接近太阳,故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B项正确。 北京时间2016年7月5日,已在太空飞行4年11个月的“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据此完成2~3题。 2.为飞行中的木星探测器提供能量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黑子 C.耀斑 D.太阳风 3.木星与地球最相似的是() A.公转方向 B.质量 C.体积 D.与日距离 解析:2.A 3.A第2题,飞行器位于大气层外部,宇宙空间。为其提供能量的是太阳辐射能。故A正确。第3题,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由此可知木星与地球最相似的是公转方向,故A正确。 4. (2017・浙江11月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 km2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雾天数增多8.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选A 考查的是改造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人工湖建成后蒸发增加,空气中水 汽增多,云雾天数增多,气温日较差会减小,降水天数增加,气温年较差减小。

高中新课程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包含综合练习)及其答案(共55页)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天体:概念和类型 宇宙 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太阳黑子 太阳 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太阳活动 日冕层:太阳风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对地球的影响 磁暴和极光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普通性 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地球 有生命存在 特殊性 生命存在的条件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A .天王星 B .冥王星 C .海王星 D .土星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 .恒星、卫星 B .恒星、星云 C .行星、彗星 D .流星、恒星 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 .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地 球的宇 宙环境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 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 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D.太阳系的主体是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 7.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氢和氧 B.氢和氦 C.氧和氮 D.氢和氮 8.小行星带位于( )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 10.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其影响是(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迅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运动没有影响 二、综合题 11.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原始海洋形成(2)日地距离适中(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4)水 (5)太阳日照时间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 (7 )适宜的温度(8)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