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及对其影响。

[方法]对20例肿瘤患者各阶段治疗进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

[结果]通过对各阶段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精心中医护理,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精心护理是整体治疗的保证,使患者更能主动

地配合治疗。

【关键词】:肿瘤中医护理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为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对20例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护理指导。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在接受中医治疗和护理的肿瘤病例中,肝癌10例,肺癌2例,食道癌1例,乳腺癌5例,肠癌2例,

一.护理方法

1.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

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

1. 1.

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是古代文人首先提出的。古代医藉认为,情志不仅指情绪情感也包含了属于认识

过程中的“思”,思与情都是会通过影响人体“气机”而致病,故中医把这类心理现

象归纳为情志。中医情志护理,即在护理工作中,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

握其心理状态,设法防止和清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处于治疗中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提倡心理治疗及

心理护理。

1.2

情志护理技巧与措施

1.沟通根据病人的性别、性格、职业和不同,与病人谈心交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在不违反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解除病人的恐惧、紧张、苦闷等不良

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转移即精神转移,是利用某些方法,转移病人对于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消极情绪,以促进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可用语言和行动将病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以减

轻忧虑。

3.有的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遵守病中禁忌,养病期间也骄怒纵欲。要求医护人员如《灵枢?师传》中所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对病人进行劝说开导,使患者端正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

的危害,解除苦闷焦虑等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患者信任是劝说开导奏效的

前提。

4.癌症病人对治疗愈后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猜疑心理。我们要耐心向他们解释病情,不可加以搪塞,以免更加怀疑。要向他们宣教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病人不必要的疑虑。

5.激励用良好的言语,使患者情绪舒畅,增加食欲,避免消极刺激的言语。

6.以情胜情根据五行相克学说,也是中医独特的情志调护法,如悲能胜怒,有些因怒气伤肝致病的病人,引导其大哭一场可消除怒气;对忧虑过度而伤脾者,可与病人说笑、听音乐等,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适度锻炼。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应注意“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要慎起居,适气候,避邪气。一要注意动静结合、劳逸适度。动要多样,包括体育锻炼、气功、太极拳、舞蹈……等。静要“调神”,既要注意过劳则气耗,又要警惕过逸则气壅。二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要懂得欲速则不达。三要注

意持之以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身体出现某些不适或病情有反复迹象时,应及时

请医生诊疗或检查,不能盲目迷信锻炼。四要注意与情志调整相结合,把“练身”和“练心”有机地结合起来。

3 饮食护理

3.1辨证饮食

3.1.1脾虚痰湿

症见脘腹胀痛。频繁呕吐,舌苔薄白腻,质淡红,饮食忌油腻‘厚味’生冷

3.1.2肝胃不和症见胃腕胀满不适,心烦,胸闷舌苔厚白质淡饮食忌甘蔗草莓

韭菜等以防辛温助热宜选用芹芦笋等清肝和胃

3.1.3脾胃虚寒症见面色恍白肢冷舌苔薄白质淡饮食忌寒凉生冷如梨西瓜柿子等宜食

大枣香菇等

3.1.4瘀毒内助症见刺痛痛有定处呕血便血舌质紫黯饮食忌辛温助热之品如韭菜洋

葱等宜食山药等

3.1.5胃热伤阴症见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少津饮食忌大蒜柿子芥末等

宜食无花果鸡蛋杨梅等润肠通便之品

3.1.6气血两亏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饮食忌大寒大热之品如洋

葱羊肉狗肉等宜食黄芪当归等

3.2 因人施食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等原则

3.3 因时施食春季宜食葱姜枣花生以补肝明目夏季宜甲鱼西瓜秋季宜海蟹甲鱼猪肺等

冬季宜牛肉羊肉等

4. 化疗病人的毒副反应的中医护理

中医认为化疗毒副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病人接受化疗药物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津液受损、气血不和、气血损伤、脾胃失调、以及肝肾亏损,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局部反应等毒副反应。辨证施护对预防和减轻毒副反应具有独特的疗效

4.1静脉炎的护理

中医认为该症为药物所伤,血气不畅,瘀血阻滞,不通则痛;血气不畅,凝聚肌肤,

津液输布受租,淤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烧灼痛、剧痛甚至

坏死、经久不愈的溃疡。故治疗宜清热解毒、祛湿通络、化瘀散结、泻火消炎、镇静

镇痛为主。我科常用的有如意金黄散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芩、黄柏、黄连研制成粉末。用蒸馏水调敷患处,每天一次,一次10个小时其功能泄热毒、行瘀。

4.2恶心呕吐的护理

中医认为,恶心呕吐起因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邪气犯胃,足三里为阳明胃经之穴,具有调理脾胃、顺畅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的作用。我科在化疗前后采用胃复安

穴位封闭病人的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上,配合西药止吐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3便秘的护理

化疗药物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气血不足,下元亏损,肠失温润,传导无力。同时耗伤

津液,致肠道失润,粪质干燥,从而导致便秘。病人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差不思等

一系列症状,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心理负担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采用膳食疗法、心

理护理并配合穴位贴服病人的合谷。天枢。太冲等穴位取得很好的疗效

二结果

20例肿瘤患者灵活运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中医理论,注意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志变化,掌握其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的优势,使术后患者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根治性放化疗患者能减轻或消除毒副反应,增

强疗效,晚期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三结论;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

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科中医护理_新常规

中卫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痔中医护理方案 (2017年修订) 因饮食不洁,燥热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脾虚气陷证。 二、常见护理问题: 1.便血 2.肛门坠胀 3.痣核脱出 4.不舒适----肛门疼痛 5.情志异常-----焦虑 6.有出血的危险 7.有尿潴留的危险 8.有感染的危险 9.潜在的并发症-----便秘

10.活动无耐力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痔发作期要侧卧休息。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坐浴。 (4)清热凉血祛风。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外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4)观察出血情况。 3.给药护理 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熏洗,局部中药换药治疗。手术切口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两次。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期间避免受风寒。 4.饮食护理 (1)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纤维素的饮食,忌烟、酒、辛辣等刺激之品。 (2)气滞血瘀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脾虚气陷者忌酸冷食物,宜进温补食物。 5.情志护理 鼓励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

四、辨证(症)施护 1.风伤肠络 (1)饮食宜清热凉血润肠,可选用花生、菠菜、地瓜等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当病人发生便秘时,可进食槐花、黑芝麻等润肠通便之食物。 (2)若病人为久治不愈时,可用猪大肠一段,洗净,槐花50-100克,装入大肠,两头扎紧,用文火炖熟,汤肠同服。 (3)中医治法为清热凉血祛风。 2.湿热下注 (1)饮食宜清热化湿止血为主。如食马齿苋粥,苦瓜饮。 (2)痔核脱出要及时回纳,以防痔嵌顿。回纳后要多做肛门按摩,坚持做提肛运动。 (3)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止血。 (4)遵医嘱针刺长强、承山等穴。 3.气滞血瘀 (1)饮食宜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清淡饮食为主。可选用桃仁粥、木耳粥等。 (2)病人因坠胀疼痛明显而致精神紧。 (3)疼痛时可用艾条灸肛周止痛。 (4)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4.脾虚气陷 (1)病人体质虚弱,易受外邪入侵。故慎起居,防寒保暖。

精深中医药大学临床症状护理学第三次作业

中医药大学临床症状护理学第三次作业 注意1、题目多的课程如果做作业时题目不好找,可以试试用编辑中的查找,很方便。 2、做完一道题删一道,方便快捷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属于干性咳嗽的原因是: [1分] E.咽炎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引起充血性心衰的诱发因素: [1分]

C.重度二尖瓣狭窄 3. 引起刺激性呕吐的是: [1分] B.咽炎 4. 属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的原因是: [1分] B.急性心衰 5. 导致肢体动脉缺血的生活因素是: [1分] A.吸烟 6. 咳嗽伴有呕吐的原因是: [1分] E.咽部刺激 7. 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是: [1分] B.尿道炎

8. 生理状态下,不能改变屈光度的屈光间质是: [1分] E.角膜 9. 疼痛常于吞咽食物时加剧的原因是: [1分] D.食道疾病 10. 肢体静脉回流受阻的临床表现是: [1分] A.踝部溃疡 11. 指导肥胖病人减肥的最佳方法是: [1分] A.控制进食总热量及运动疗法 12. 物体成像位置主要是在: [1分] C.视网膜黄斑 13. 因腹膜发炎而导致腹痛的原因是: [1分] D.阑尾炎穿孔

14. 咳粉红色泡沫痰的病证是: [1分] B.肺水肿 15. 因代疾病而导致腹痛的原因是: [1分] B.铅中毒 16. 心电图对下列哪种病理状态最有诊断价值: [1分] B.心肌供血情况 17. 心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在: [1分] A.足部 18. 干性咳嗽主要见于: [1分] D.胸膜炎 19. 肝硬化病人最危险的表现是: [1分]

E.消化道大出血 20. 突然发生刀割样腹痛多见于: [1分] C.脏穿孔 21. 可见急性腹痛伴有黄疸的疾病是: [1分] D.胆囊炎 22. 胸痛伴有高热、咳嗽的原因是: [1分] A.肺炎 23. 肝硬化出现低蛋白血症时的表现是: [1分] B.腹水 24. 剑突下痛多见于: [1分] E.胰腺炎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 3.可选用乌蔹莓等中药外敷颈部。 4.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外用中药 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特色技术 1.甲状腺炎患者,颈部可予乌蔹莓等中药外敷 2.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四、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神经外科中医护理_常规(新)

神经外科中医护理常规 2010年6月制定

目录 一、头部伤 (3) 二、出血中风 (7) 三、颅肿瘤 (9) 四、动脉瘤 (14) 五、脑血管畸形 (18) 六、癫痫 (22) 七、休克 (25) 八、昏迷 (28) 九、糖尿病 (32)

一、头部伤 头部伤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包括头皮损伤、脑震荡、脑挫伤、颅骨骨折、脑干损伤、脑受压、颅血肿等。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中医的“头部伤”畴。 【临床表现】 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 一、临证护理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 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压。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病人,采用患侧卧位。 4.安慰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躁、恐惧等不良情志刺激。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呕吐及呕吐物、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记录。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性假牙,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血块。7.持续吸氧,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肠痈 肠梗阻 胁痛 狐疝 痈 丹毒 乳痈 乳岩 石瘿 肠痈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雍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 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 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三、临证施护 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中药贴膏温熨脐部,或艾灸上巨虚、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8、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如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2.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B 第一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中风脱证的主要症状?B.大小便闭 2. 关于胃阴不足型呕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当提高室温 3. 使用攻下逐水法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D.药液宜轻煎频服[1分 4. 使用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等,形成“膏药风”者,应停止使用膏药,皮损处擦:B.青黛散软膏[1分] 5. 感冒属于下列何种病证? [1分] A.外感病证 B.心脑病证 C.肺系病证 D.内伤病证 E.肝胆病证 6. 患者,女性,38岁,结喉正中靠左侧有一半圆形肿块半年,初如小核桃,现如鸡蛋大小,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皮色如常,能随吞咽运动而上下活动,应为: [1分] A.瘿痈 B.血瘿 C.气瘿 D.肉瘿 E.石瘿 7. 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较大,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至30cm的是: [1分] A.流注 B.瘰疬 C.痈 D.有头疽8. 发于头部的黄癣中医称之: [1分 ] A.肥疮 B.鹅掌风 C.脚湿气 D.圆癣 E.白秃疮 9. 女性肛裂易发生在: [1分 ] A.截石位的6点处 B.截石位的12点处 C.截石位的3、7、11点处 D.截石位的11点处 E.截石位的3、7点处 10. 哮病发作时忌食? [1分 ] A.桑椹 B.蛤蚧 C.枇杷 D.荸荠 E.螃蟹 11. 干性坏疽不宜采用: [1分 ] A.75%乙醇消毒 B.新洁尔灭消毒 C.干纱布敷料包扎 D.软膏外敷 E.熏洗法 12. 可用于阳证肿疡的是: [1分 ] A.生肌玉红膏

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4区

中医肿瘤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1 病室环境 1.1.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1.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1.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晚期重症者,卧床休息。 1.3 入院介绍 1.3.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4.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1.4.2 新入院患者,若体温正常,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 1.4.3 若体温在37.5—37.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若体温在38—38.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4.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6 每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9 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9.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9.2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9.3 疼痛者,参照痛证护理常规护理。 1.9.4 出血者,参照血证护理常规护理。 1.9.5遵医嘱准确给药。其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滋阴、补血、益气等扶正的之品。 1.11 关心体贴患者,注重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刺激,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12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13.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14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临床病症护理学3答案

A型题: 1. 气血虚弱缺乳的主要证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乳房胀满,乳汁难出 2. 小儿咳嗽与肺炎喘嗽在症状方面的区别是 B.气急 3. 患儿,4岁。急惊风后低热不退,形容憔悴,手足心热,肢体拘挛强直,舌绛少津。其病机是: A.阴虚风动 4. 消渴患者用药后出现头晕、心慌、无力、汗出、饥饿甚至昏迷等表现,为: E.低血糖反应 5. 阴虚肺燥咳嗽可见痰液为? C.痰中带血 6.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主证特点是: D.经行小腹胀痛拒按,乳胀胁痛,经行量少,淋漓不畅 7. 鼓胀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 A.薄衣裳 8. 患者女性,21岁,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淋漓日久不净,血色深红,口干欲饮,烦躁面赤。应诊断为: B.血热型崩漏 9. 关于紫癜病证虚实的判断,错误的是: B.紫癜颜色较鲜明者多属虚 10. 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E.肺脏娇嫩 11. 适宜应用探吐法的呕吐证型是: E.饮食停滞 12. “五迟”中不包括: A.囟迟 13. 以下属于特异性感染的是: A.烂疔 14. 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数。可诊断为?

B.风水相搏型水肿 15. 哮病的特征性表现是? C.喉中水鸡声 16. 紫斑病位在: C.皮肤 17. 感冒的病机为? A.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18.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 A.肝阳上亢 19. 猩红热的舌象为: C.草莓舌 20. 麻疹的皮疹首先见于: C.耳后、发际 B型题: A.头痛如裹 B.头痛绵绵 C.头痛且空 D.头痛连项背 E.头胀痛如裂 21. 风热侵袭头痛特点: E 22. 肝肾阴虚头痛特点: C A.堕胎 B.胎漏 C.滑胎 D.小产 E.胞漏 23. 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 A 24. 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 D A.气滞血瘀 B.气不摄血 C.血热妄行 D.外感风邪 E.阴虚火旺 25. 紫癜鲜红,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应为: C 26. 紫癜色淡,病程较长,神疲纳呆,应为:

第十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第十六章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重点难点】 一、针刺法 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毫针刺法 1、适应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证。 2、毫针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3、针刺方法 (1)进针法右手称刺手、左手称押手 ①单手进针法 ②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分为: a直刺:针身与皮肤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可深刺或浅刺,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位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的腧穴。 c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针身与皮肤成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 ②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 ③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 (3)行针与得气 ①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a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即针尖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b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②针感:又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 (4)补泻手法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的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轻刺激量为补,重刺激量为泻,中等刺激量为平补平泻。 (5)留针与出针 ①留针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须增加留针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至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②出针 4、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 (1)晕针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或操作者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 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③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

肿瘤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 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晚期重症者,卧床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新入院患者,若体温正常,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 (3)若体温在37.5—37.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若体温在38—38.9℃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 每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3)疼痛者,参照痛证护理常规护理。 (4)出血者,参照血证护理常规护理。 (5)遵医嘱准确给药。其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滋阴、补血、益气等扶正的之品。 11. 关心体贴患者,注重情志疏导,消除各种不良刺激,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普外科基础护理常规系列

基础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 ①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关心病人,并热情地接待病人和家属,做好入院介绍。 ②向病人介绍术前处理的程序和意义。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告知伤口疼痛是必然的、暂时的。介绍可能留置引流管、氧气管、导尿管的目的及意义。 ③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尽量满足病人的 合理要求。 ④以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2.给病人饮食知识的指导,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促进休息和睡眠。如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解除心理压力,使病人舒适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入院后应停止吸烟。 5.指导练习各种手术卧位及练习卧床排尿。指导病人学会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及肢体运动的方法并训练。 6.术前一日皮肤准备(剃术区毛发)、淋浴、更衣、做皮试、配血。术前12小时禁食,6~8小时禁饮,按医嘱灌肠、插胃管、给药。术日晨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经是否来潮,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7.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按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8.急症入院病人在无医嘱前,不给任何饮食,急腹症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水袋及灌肠。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抢救的准备及配合工作。 (二)术后护理 1.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 ①观察呼吸的性质和速率、呼吸道是否通畅。大型手术可能发生呼吸不稳定者, 手术当日应每15~30分钟测量1次,至稳定后改为1~2小时测1次;中型手术1~2小时测1次;一般病人每4小时测1次。并注意观察术后切口包扎是否限制呼吸。 ②对麻醉尚未清醒的病人必须保持床成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病人侧卧, 背部垫一枕头,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清醒后,可采用抬高床头30度,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 ③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 ④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每日10~12次。对咳嗽时伤口疼痛的病 人,指导其用手固定伤口,使咳嗽引起的疼痛减至最低。 ⑤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病人应鼓励或协助其翻身,2~3小时1次, 并给病人叩击背部,以利痰液排出。 2.维持适当的心血管功能及组织灌注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8 、暴泻9 、脱证 10 、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8 、肺痈9 、肺胀 10 、胃脘痛11 、呕吐12、便秘 13 、泄泻14 、黄疸15、积聚 16 、水臌17 、水肿18、肾衰 19 、淋证20 、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8 、疔疮走黄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 19 、噎膈20 、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 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8 、带下病9 、妊娠恶阻 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 12 、子痫13、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 15 、产后缺乳16、阴挺17 、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2、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8 、水肿9 、麻疹 10 、水痘11、痄腮12、顿咳 13 、小儿暑温14、疫毒痢15、遗尿 16 、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8 、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黄水疮 3 、蛇串疮 4 、面游风 5 、脚湿气 6 、粉刺 7 、瘾疹 8 、湿疮 9 、药毒 10 、摄领疮11 、白庀12 、猫眼疮 13 、风瘙痒14 、皮痹15 、天疱疮 16 、红蝴蝶疮17 、淋病18 梅毒 八、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3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 规 4 、牵引术护理常规 5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6 、骨折 7 、上肢骨折8 、下肢骨折9 、脊柱骨折 10 、骨盆骨折11、脱位12 、伤筋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14、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九、中医眼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3 、椒疮 4 、天行赤眼 5 、聚星障 6 、凝脂翳 7 、瞳神紧小8 、绿风内障9 、圆翳内障 10 、云雾移睛11 、视瞻昏渺12 、高风雀目 13 、风牵偏视十、中医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 、耳疖、耳疮 3 、耳鸣、耳 聋 4、耳眩晕 5 、中医鼻科一般护理常规 6 、鼻槁 7、鼻鼽8 、鼻渊9 、鼻衄 10 、中医咽喉科一般护理常规11 、喉痹12 、喉关痈 13 、喉喑14 、急喉风 十一、中医口腔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口疮 3 、牙宣 十二、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关于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阑尾炎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位休息,阑尾脓肿病人取半卧位。按医嘱禁食或给予流质。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腹痛、呕吐等情况。 4、禁止使用泻药及灌肠。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禁食。静脉输液。禁用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以免妨碍病情观察。 6、高热者给予降温,尽可能将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减少麻醉并发症。 (二)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单纯阑尾切除,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术后禁食,静脉补液。 3、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第一天可早期离床活动,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者,血压平稳后可予半卧位,根据情况鼓励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 4、术后腹胀者必要时可予肛门排气。 5、伤口有引流者,应观察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有引流管按引流管常规护理。

腹股沟疝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防止感冒咳嗽,吸烟者应劝其戒烟。 3、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术前一晚灌肠或服缓泻药。 4、手术前嘱病人排尿,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 5、臣大疝手术前要求病人卧床数天,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利于手样后切口合愈合。 7、嵌顿疝或绞窄性疝术前应纠正体液失衡,如腹胀明显,需放置胃肠减压管。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2、取平卧位,腘窝垫枕,使髋关节微屈,以减轻切口张力,腹股沟手术区可用0.5公斤沙袋压迫6-12小时。 3、用丁字带提高阴囊,以防阴囊血肿。 4、病人出现咳嗽或便秘应报告医生处理,预防疝的复发。 5、术后卧床3-5天,然后逐步离床活动,嘱病人术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6、保持切口无菌,女病人排尿,避免污染切口敷料。如果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中医临床病证护理学B》第5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黯,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热饮红糖黄酒 2. 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可诊断为?[1分] B.胸痹 3. 水肿乃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本在?[1分] A.肾 4. 心悸发作的诱发因素除外?[1分] A.跌仆损伤 5. 患儿,1岁。体重7.2 kg,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腹大如鼓,青筋暴露,双踝浮肿,按之凹陷,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其证候是:[1分] A.疳肿胀 6. 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痄腮腮肿的特点[1分] D.皮肤发红 7. 患儿,2岁。发热咳嗽2天,高热烦躁,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呼吸困难,突见面色苍白,口唇紫绀,精神萎靡,右胁下痞块,舌质紫,苔薄白,指纹紫滞。其证候是:[1分] A.心阳虚衰 8. 下列特点不属于癥的是:[1分] C.推揉转动 9. 麻疹见形期约为[1分] D.2~3天 10. 患者人工流产后6天,高热腹痛,下腹痛拒按,阴道流血气味秽臭,量较多,脓血混杂,大便燥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辩证为:[1分] C.热毒炽盛 11.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此眩晕证属:[1分] E.肝阳上亢 12. 下列证候哪一项不属于血瘀癥瘕[1分] E.固定不移

13. 产后感染邪毒发热的主要证候表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分] D.小腹疼痛拒按 14. 颜面疔疮早期局部疼痛甚者不可采用的方法是:[1分] D.切开 15. 血证的护理下列不正确的是?[1分] D.可使用灸法、熨法、熏蒸、热敷等温热疗法 16. 安宫牛黄丸开窍可用于?[1分] D.闭证 17. 解表药服药后以()为佳?[1分] A.遍身微汗 18. 进行泪道冲洗时,若冲洗时术者感到有阻力,并见大部分冲洗液从上泪点返流,少部分入咽部,说明[1分] A.泪小管阻塞 19. 患者产后乳汁分泌由少而无,乳房胀硬,疼痛,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时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1分] B.卧床休息以免影响乳汁分泌 20. 喘病的特征性表现是?[1分] D.呼吸困难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急惊风湿热疫毒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E.初起即高热,迅速出现昏迷、抽搐,伴脓血便 2. 急惊风惊恐惊风证的证候特点为:[1分] A.惊惕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 3. 行痹感受邪气是:[1分] C.风 4. 痛痹感受邪气是:[1分] D.寒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高热 3 神昏 4 中风 5 中暑 6 急性出血 7 痛证 8 暴泻9 脱证10 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风温 3 感冒 4 内伤发热 5 咳嗽 6 哮喘 7 悬饮 8 肺痈 9 肺胀10 胃脘痛11 呕吐12 便秘13 泄泻14 黄疸15 积聚16 水臌17 水肿18 肾衰19 淋证20 癃闭 ... 更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疖 4 疔 5 痈 6 发 7 丹毒 8 疔疮走黄 9 流痰10 窦道11 压疮12 脱疽13 乳痈14 乳岩15 石癭16 肠痈17 肠梗阻18 石淋19 噎膈20 烧伤 ... 更多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 月经不调 5 痛经 6 崩漏 7 绝经前后诸证 8 带下病 9 妊娠恶阻10 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11 异位妊娠12 子痫13 产后发热14 产后恶露不绝15 产后缺乳16 阴挺17 癥瘕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肺炎喘嗽 3 鹅口疮 4 泄泻 5 疳证 6 惊风 7 痫证 8 水肿 9 麻疹10 水痘11 痄腮12 顿咳13 小儿暑温14 疫毒痢15 遗尿16 紫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 2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 痔 4 肛痈 5 肛漏 6 肛裂 7 脱肛 8 直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doc资料

中医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 (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

一、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鼓励病人多饮水。 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及痰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咳嗽的伴随症状,准确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5.呼吸道护理 (1)痰液黏稠者,行雾化稀释痰液。 (2)咳痰无力者应协助排痰,必要时吸痰。 (3)咳嗽剧烈时遵医嘱给予化痰镇咳药,慎用作用强的镇咳药,配合针刺肺俞、列缺等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咳痰、排痰和饭前、饭后均应充分漱口。 7.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加强锻炼,正确的养生指导,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二、哮病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中医护理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参照: 1、中医标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指南主编戴美娟王朝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实用中医护理学—临床护理篇主编张亚成戴新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中医内科护理学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胃痛 一、胃脘疼痛— 1、寒邪范胃 2、饮食停滞,胃热内蕴 3、肝气犯胃 4、瘀血阻滞 5、脾胃虚寒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疼痛的程度及原因,得到正确的辩证护理 2、病人疼痛减轻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避免病人因心烦而加重疼痛。 2、观察胃痛部位、性质、时间规律、大便颜色等变化,未明原因前勿随便使用止痛剂 3、胃寒疼痛者注意保暖,饮生姜茶等温中散寒止痛,切勿受凉。局部可热敷或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10~15分钟,每日1~2次。 4 、胃气郁滞痛者可行胃脘部自上而下或顺时针方向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服沉香粉、延胡粉、木香粉各1.5克,以理气止痛。 5、肝气犯胃疼痛,嗳气为舒者应保持情绪舒畅。郁怒悲伤时勿进食,并做好疏导工作。 6、胃热阴虚灼痛时针刺内关、合谷等穴。指导病人晨起饮温盐开水一杯以清胃泄热。 7、血淤阻络、胃痛如针刺者可遵医嘱给服三七粉、延胡粉各1.5克或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留针15分钟,以理气、活血、止痛。 二、恶心呕吐—胃气上逆、和降失常

预期目标 病人能了解止呕的方法并配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护理措施 1、呕吐时取半卧位,指掐内关、神门。吐后温开水漱口,污染衣单及时更换。呕吐物及时处理,以免秽浊之气引起不良刺激。 2、呕恶剧烈暂禁食12~24小时,缓解后给予流质或素半流质饮食。 3、中药汤剂少量多次频服,服药前口含姜片或山楂片以缓解呕吐。 4、可予耳穴埋籽,取神门、胃、交感等穴,呕吐时按揉3~5分钟以行气止呕。 5、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气味,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以助诊断。 三、焦虑—-1.病久,求愈心切2.对疾病缺乏认识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原因,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2病人焦虑减轻,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让病人说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胃痛剧烈时应关心照顾 2、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使病人有亲切感,减轻焦虑 3、向病人宣教胃脘痛的有关知识及发病规律,使病人与家属了解饮食、情绪、劳累与本病的关系,取得病人的配合 4、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呕血、便血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如胃痛突然减轻,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 四、饮食调养的需要——1、脾胃运化失司2 、久病体虚 护理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了解饮食调护的方法 2、病人得到合理的营养,满足机体的需要 护理措施 1、要注意观察疼痛与饮食的关系,告诉病人和家属饮食宜软、烂、热和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协同营养师根据病情制定摄入计划,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 2、胃病发作期宜食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米汤、菜汤、面条、稀饭。蒸鸡蛋、肉末、菜泥等。恢复期逐渐改为软饭或面食。疼痛、呕吐剧烈或呕血、便血量多时应禁食 3、饮食停滞者可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桔、山楂等。肝气犯胃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等 血证 1.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1)鼻衄:与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炎上炎、气血亏虚有关。 (2)齿衄:与胃热炽盛、阴虚火旺有关。 (3)咯血:与肺络受损,血不循经有关。 (4)吐血:与胃络损伤,血不循经有关。 (5)便血:与肠道湿热、脾胃虚寒有关。 (6)尿血:与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脾肾亏虚有关。 (7)肌衄:与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有关。 (8)潜在窒息:与血块堵塞气道有关。 (9)潜在血脱:与出血不止,气随血脱有关。 (10)焦虑: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担心预后有关。 .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 1)观察鼻衄、齿衄、咯血、吐血的色、质、量,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 2)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及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观察小便的色、质、量,有无滴沥不尽或刺痛、小便中段等情况,注意有无砂石排出,以助判断尿血的原因。 4)观察肌肤出血的部位、面积、颜色的深浅,如皮色鲜红为血热妄行;血色青紫暗淡为阴虚火旺或脾虚血溢,应随证施护。 5)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尿量等,如见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等现象,应高度警惕,防止血脱。 6)咯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呼吸、口唇颜色等,如见患者胸闷、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甚或意识模糊,此为窒息先兆,应立即抢救。 (2)生活起居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员,及时倾倒呕吐物、排泄物,减少不良刺激。 2)卧床休息,避免疲劳;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防止意外。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 操作规程 1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 3、神昏 4、中风 5、中暑 6、急性出血 7、痛证 8、暴泻 9、脱证 10、中药中毒 二、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风温 3、感冒 4、内伤发热 5、咳嗽 6、哮喘 7、悬饮 8、肺痈 9、肺胀 10、胃脘痛 11、呕吐 12、便秘 13、泄泻 14、黄疸 15、积聚 16、水臌 17、水肿 18、肾衰 19、淋证 20、癃闭 三、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3、疖 4、疔 5、痈 6、发 7、丹毒 8、疔疮走黄 9、流痰 10、窦道 11、压疮 12、脱疽

13、乳痈 14、乳岩 15、石癭 16、肠痈 17、肠梗阻 18、石淋 19、噎膈 20、烧伤 四、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月经不调 5、痛经 6、崩漏 7、绝经前后诸证 8、带下病 9、妊娠恶阻 10、胎漏、堕胎、胎动不安、小产、滑胎 11、异位妊娠 12、子痫 13、产后发热 14、产后恶露不绝 15、产后缺乳 16、阴挺 17、癥瘕 五、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肺炎喘嗽 3、鹅口疮 4、泄泻 5、疳证 6、惊风 7、痫证 8、水肿 9、麻疹 10、水痘 11、痄腮 12、顿咳 13、小儿暑温 14、疫毒痢 15、遗尿 16、紫癜 六、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3、痔 4、肛痈 5、肛漏 6、肛裂 7、脱肛 8、直肠息肉 七、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