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4)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三、项目编制依据 (5)

四、项目编制范围 (6)

第二章流域基本情况 (7)

一、自然条件 (7)

二、社会经济状况 (8)

三、农业经济状况 (8)

四、土地利用概况 (8)

五、水土流失状况 (9)

六、基础设施状况 (10)

第三章项目建设意义及有利条件 (11)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1)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13)

一、项目建设目标 (13)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3)

第五章工程设计 (15)

一、设计标准 (15)

二、工程设计 (15)

三、施工管理 (18)

第六章建设项目招标 (20)

一、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20)

二、建设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20)

三、建设项目招标方式 (20)

四、建设项目招标内容 (21)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22)

一、环境保护 (22)

二、劳动安全 (23)

第八章项目管理措施 (25)

一、项目实施管理 (25)

二、运行管理与维护 (26)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 (27)

一、项目实施计划 (27)

二、项目进度计划 (28)

第十章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9)

一、投资估算依据 (29)

二、项目投资估算 (29)

三、资金筹措 (30)

第十一章综合效益评价 (31)

一、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1)

二、社会效益评价 (32)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34)

一、结论 (34)

二、问题与建议 (34)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片区综合开发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片区××村

3、项目建设单位:××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

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包括修建排灌渠系3800米,修建机耕路2800米,交通桥2座,排水闸1座。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6.0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23.5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2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0万元,地方自筹16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富民政策为指导,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改善突出制约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树立创新意识,完善扶贫机制,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符合××特点和扶贫开发实际的新路子。

2、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直接面向贫困人口的原则。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建设受益

的主要对象,尽量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在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上。

②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本的原则。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编制报告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工程建设放在第一位。

③坚持参与扶贫的原则。在扶贫开发中,要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并按时足额支付劳务报酬。坚持“大家事、大家办”的方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

④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在争取国家大力帮助和扶持的同时,教育贫困群众深刻领会国家扶贫政策的精神实质,把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变成脱贫致富的动力,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多渠道、多层次筹措项目资金,保证资金和物资投入。

三、项目编制依据

1、国农办字[1999]192号《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

2、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范》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22-1995(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7、《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8、《××2005—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

四、项目编制范围

1、项目区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意义及有利条件

3、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4、工程设计

5、建设项目招标

6、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7、项目管理措施

8、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

9、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综合效益评价

11、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流域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片区隶属××管辖,距××镇只有2公里,紧靠竹林湾村,与石盘咀村、栗树岗、张岗村毗邻。

2、地形、地貌

境内最高点院基坪,海拔390.5m,最低处库屋河床,海拔35.5m。流域地形规整,三面高山环抱呈圆椅状。流域内成土母质,主要花岗片麻岩,岩性极为风化,土质疏松,透气性强,有机质胶体含量少,抗蚀能力较弱,在外力的作用下,水、肥、土易于流失。

区内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第四系地层主要有第四全新统(Q4)和近代人工堆积(QS4)。

第四系全新统(Q4):下部为深灰色粉砂、细砂夹薄层粘性土和含中砂、粗砂,上部壤土、粘土,淤泥质土夹、砂壤土。其成因以冲积为主,广泛分布与冲积平原,构成一级阶地或高、低漫滩。

地震等级:地震烈度为6度。

3、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气候区,兼南北过渡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2026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度,极端最高气温41.2度,极端低温-12.5度。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455.8毫

米,水资源丰富。年干旱指数1.44,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匀,4-9月占全年雨量的72%,其中5-7月的降雨量占全年46%,降雨量在年际变化上较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50.7天。冰冻线为0.5米。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最大月风速15米/秒,春夏以东南风为主,秋冬以西北风为主。

二、社会经济状况

本次××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涉及到××1个行政村,涉及487户2058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目前,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副产品不全,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人口较多。

三、农业经济状况

该流域内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兼营林业,农业经济条件极差。主要原因:一是流域内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商品率低;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基本农田设施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四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低,产品品质差。

四、土地利用概况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480亩。其中耕地1380亩,占总面积的55.6%;林地100亩,占总面积的4.03%;住宅面积350亩,占总面积的14.11%;水域650亩,占总面积的26.2%;道路总长9KM。

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的影响,土地类型的比例关系和土

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一是掠夺式经营土地,用养地结合程度不高。由于流域内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片面突出粮食生产,忽视了经济作物的综合开发,造成土地用养结合性差,土壤结构变坏,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据调查资料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的占耕地的40%;含氮90PPM以下的占耕地面积的60%;严重缺磷的占耕地面积的70%。二是土地利用效益低。流域内土地垦殖率为43.1%,但农民的土地利用率却达87%。据流域2004年年报资料显示(按不变价计算),单位土地面积总产值仅为2516元/hm2,而单位耕地面积总产值也仅为3765元/hm2,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五、水土流失状况

①水土流失面积及类型

通过测定和对比,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0%。其中中度侵蚀9.0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58.1%;强度侵蚀5.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5.3%;极强度侵蚀1.03平主公里,占流失面积的6.6%,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120t/km2,年侵蚀土层厚度2—3mm。

②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的产生一是自然因素,××镇项目区土壤质地为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支离破碎,加上雨量丰富,暴雨集中,坡面被大量开发垦植,植被极易遭到破坏。加之,新上公路建设项目及采矿、炸石、烧窑等基建工程的不断涌现,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③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壤流失导致农田跑水、跑土、跑肥,港道的河床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减少,造成河堤、道路、农田经常被毁,生态比例失调。水土流失已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六、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设施及田间工程

项目区现有排水闸5座,泵站6座,水渠20条,渠道7080米。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项目区耕地分割行政村管理和农户所有,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特别是提灌设施,使本配套不齐全的沟、渠、泵站更加千疮百孔,造成部分耕地灌溉难。加之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始建于60—70年代,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降低。同时,项目区受行政权属的限制,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导致道路、沟渠、耕地的分布零乱,总体协调性差,特别在种粮比较效益下滑时期,项目区内都存在着农民自发毁耕现象,对耕地的种植条件又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公路村村相通,东侧有106国道通至团风镇内,交通比较便利。

项目区内有10KV高压线,电网遍布全项目区乡村,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及乡村企业用电需要。通讯网络已辐射全项目区内每个角落。

第三章项目建设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确保和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需要;二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的需要;三是形成优势产业、特色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优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享有的各种扶贫优惠政策不变,而省、市、县领导对××的扶贫工作又高度重视,从思路、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镇内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开发初见成效,工农业也得以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纺织、建材、造纸包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106、318国道贯通全境,京九铁路由北向南贯穿全流域,正在兴建的大广、武英高速公路穿越团风,将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3、多年治理经验积累的优势

多年来,××在开展水利建设工作过程中,经过努力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出现了一批较好的治理经验。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将为××片区综合开发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5、项目治理的潜力优势

项目区内耕地以梯地与基本农田为主,可开发量在5Km2以上,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方面考虑,项目区内15°以上坡地实行林果基地开发,以保持水土流失,造福子孙后代。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1380亩,土地利用系数为70%。非生产用地除交通、水利用地外,乡村居民的宅地占用一部分土地,非生产用地逐步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因此,在流域治理工作中,只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运用和挖掘土地潜力,建设好骨干工程,项目区农村经济及农民增收的开发潜力巨大。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一、项目建设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为着力点,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手段,以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实施重点示范和骨干工程的原则,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该项目拟选择××村,基本解决项目区脱贫问题。项目区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提高到1500元。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工程项目

①排灌渠系:修建排水渠3800米,按T80型槽标准设计;需开挖回填土方8171立方米。

②交通桥:建交通桥2座,桥长18米、宽5米,桥基脚所需石方99.6立方米,需钢筋0.93吨,需水泥4吨,需碎石6立方米,需沙5车,需土方8349立方米。

③排水闸:建排水闸1座,闸孔尺寸分别为1m*1m和0.5m*0.5,所需石方8.8立方米,需钢筋1.1吨,需水泥5.5吨,需碎石5立方米,需沙6车,需土方105立方米。

④机耕路:修建机耕路1条2800米,需土方6901立方米,需

混凝土1504立方米。

第五章工程设计

一、设计标准

按照《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二、工程设计

1、排灌渠系

①排水渠

①①①

具体说明:新开挖土方,按测量桩号,放线、放坡、整形,纵向坡比1:1000;侧面干砌石护坡,M7.5水泥砂浆先灌缝再勾缝;底板及渠顶现浇C20细石砼;回填土,渠成形,路成形。

2、引水渠(预制砼T形渠道安装)

具体说明:按现场所定路线,放纵向坡1:1000,每30m设一标准断面带线,以所砌U形渠外形为准,精修渠床,切勿挖大。衬砌时,T形槽之间接缝宽度为2-2.5cm,1:2.5水泥砂浆勾缝(推荐掺加水泥含量12%的澎胀水泥),勾缝前用水将接缝冲洗,涂水泥浆一

层;保证T形槽安装水平;留好分水口。渠道成形后,必须回填土整形,T形槽不得有外露现象。

3、交通桥

具体说明:1、选好桥址,尽量将河沟底挖平,不能挖平就分级挖成平坎;2、清好基后,立模,现浇C15砼底脚0.5m厚,再在上面M7.5水泥砂浆砌块石桥墩,上下游两岸分别做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八字墙3m长,面宽0.3m,底宽0.7m;3、侧面勾缝,上表面粉刷0.3m 宽;4、浆砌石桥墩上先现浇10cm厚的C15素砼,再预制空心板作模板,布钢筋网纵向Φ12@10,横向Φ12@20,现浇C20钢筋砼平板桥3.5m宽;5、回填土,整形。

3、排水闸

具体说明:1、选好施工地址,进行施工测量;2、施工降排水,建议在闸口上下游位置采用明沟排水。3、进行土方开挖;4、闸室正身底板制作;5、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八字墙3m长,面宽0.3m,底宽0.7m;3、侧面勾缝,上表面粉刷0.3m宽;4、上下游护底;5、砌石工程,整平夯实、灌砌块石;8,进行闸门的制作安装,启闭机安装调试。

4、机耕路

具体说明:排灌石渠成形后,留路面3m宽;挖脚,干砌石护岸,外侧面M7.5水泥砂浆勾缝,上表面C20砼带线现浇;回填土整形。

三、施工管理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材料和机械准备,施工场地布置,拟定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细则,做好施工导流和排水方案等。施工放样时,对轴线和中心桩的位置、高度进行认真校核,保护好水准点和边线桩和轴线桩。基础清基范围应比坡脚线宽,同时清除地面的表土。施工基础以人工开挖为主,最好挖成微向上倾斜的齿状。在铺砌石料前应将其表洗刷干净,砌筑时再用水洒湿。建筑物的表面采用料石或较规则的大块石按一丁一顺的方式砌筑。岸坡基础开挖应有一定坡度,土质岸坡不陡于1:1~1:1.5。砌筑石料选择均匀、无裂缝、坚硬的新鲜岩石。浆砌石的砌筑应做到“平、稳、紧、满”,砌筑前先将石料洗净,洒水润湿,砌体内不得允许出现空洞或虚缝。混凝土施工砼施工包括素砼和钢筋砼,砼搅拌采用0.4m3拌和机施工,砂、卵石料运送采用双胶轮车,砼振捣采用2.2KW 插入式振捣器捣实。钢筋制作采用机械化切割,人工制作安装。模板采用坚实的松木板,机械化制作,人工安装。所有工程制作安装施工均按现行国家施工规程规范标准施工操作。

施工质量控制。一是砌石控制,不合格的石料不加工。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应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宽度不大于2.5厘米,大石压顶。砌石工艺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管理养护。二是混凝土和砂浆控制,水泥和砂子一定要验收合格,配合比要严格掌握,并做好施工质量记录。三是钢筋制安控制,钢筋成材运至工地后在施工现场统一制作和绑扎成型,钢筋制作采用切

割机切断钢筋,调直机调直钢筋。四是质量控制,专人进行施工测量,严格控制各部的结构尺寸。

第六章建设项目招标

为了有利于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工程价格趋于合理,同时为了规范价格行为,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贯彻,本建设项目计划在项目的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等阶段实行招标。结合当地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筑设计采用多方案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委托中选单位设计,对工程的地质勘察拟委托信誉好、实力较强的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勘察。

一、建设项目招标范围

1、施工招标范围

本项目施工招标实行部分招标。

2、监理招标范围

本项目监理拟实行招标。所有项目的施工及材料的采购均实行监理,拟采取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

二、建设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本项目计划采用委托招标形式,由建设单位委托县建设工程招标交易管理中心进行招标,并与其签订委托招标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利于建设项目招标的顺利实施。

三、建设项目招标方式

为了使建设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使项目建设顺利、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