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青少年已经迈进大学校门,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拥有不同价值观。“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成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强烈的社会振荡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向“90后”大学生辐射。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分散化的趋势就是自然的了。说到底,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但应该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了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陕西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有65.3%的学生主张积极奉献,必然索取,即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其表现形态为:一是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事业追求、事物判断、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二是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开拓创新,敢说敢干;三是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价值观中个体意识的多样化,相对过去价值个体意识的千篇一律、压抑个性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大学生价值个体意识多样化也表现出一些错误倾向,如少数大学生群体意识不强,不关心集体,不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等等。这说明“90后”大学生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从价值观的结构上看。由过去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事情都由组织上来决定,由计划进行调节,不仅在对生活消费品控制上采用单一的供给制,就是对人的管理上也采取简单的办法来处理,领导有绝对的权威,群众必须服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扑朔迷离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对“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大学生们追求物质利益和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的复杂性,他们在多种价值观导向和自身需求中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社会不良现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二是从价值观的标准上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在过去“左”的年代,政治决定一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人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一般地表现为理想主义,假大空的东西比较多。而现在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地都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

就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重精神追求、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轻视个人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可见,在大学生中实用主义哲学仍有一定市场。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显得不够成熟,观念偏于自我,价值标准突出表现出强烈的实用化特点。他们十分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作用和切身利益,不仅讲求实用,而且注意自己如何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等价交换原则用于政治、人际关系上所产生的消极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也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将其用于入党、升学及考试中。越来越趋向追求实惠实用,把理想现实化,使之有实现的可能性,因而急功近利的色彩比较浓厚。

三是从核心价值观上看。“90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由重集体向重自我转变。市场经济强调公平竞争,追求的是知识和能力,谁没有本领谁就会被淘汰,一切努力主要靠自己。这样在追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越来越以我为中心,主体意识、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有的大学生崇尚自我,有的学生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还有的学生认为自我应是一切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90后”大学生价值观途径分析

“90后”大学生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在“90后”大学生中加强有机统一的价值体系建设,就要运用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建设途径。

一是要坚持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90后”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是要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而展开的,并把实现人的自

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理想具有扬弃现实、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特征,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90后”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

三是要坚持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马克思从人的解放意义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传承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以人为本思想又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当代中国人文意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历史互动过程。从本质上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超越性并不由于任何外在制度因素限制而被磨灭被消解,恰恰会随着制度历史的曲折发展一再反复被提上人类精神生活的议事日程,并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而成为人类进步的根本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如果只谈集体而不谈个人,那这样的集体也只是虚幻的集体,是不为个人所依托的集体;相反,如果只谈个人而不谈集体,那这样的个人也只是孤独的个人,只是失去寄托的个人。前者是用集体淹没了个人,后者则是用个人否定了集体,因而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是十分

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价值取向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在两者的相互联结和统一中促进其价值实现。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2

1.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 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从国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力。 2.改革开放的目的: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3.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6.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7.“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

准。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只有坚 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关键字】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正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时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政治上,首先,“文革”时期,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整体下降。作为政治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功能缺失。“文革”时期,包括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等在内的各种原来常设政治组织或残缺或虚置,其正常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随之缺失。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政权与公共机关职能变形。第二,政治运行制度规则极度失范,政治文化日趋非法理化。“文革”期间,各项政治制度与规则或残缺虚置或极度变形,整个政治系统的政治实践处于随意化、无规范化的状态。第三,政治实践紊乱无序,加速了政治文化的畸变进程。 经济上,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快的提高。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底对少部分人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革”前经过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城市居民供应的商品本来已经有不少取消了配给票证,“文革”时期又不得不恢复甚至增加。城市市民基本上靠工资生活。住房相当困难。至于农民的生活,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文化上,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 万名研究生、 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科毕业生和 200 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苏美两霸的争夺和他们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尤为尖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而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运动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81492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就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背景。先看国内背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呢,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个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那么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作出的一个决策。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的人士给我们提了很多的意见,有一些是尖锐性的意见。由于对这样一些右派进攻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结果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结束的时候,全国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数高达55万多人。后来经过平反,没有摘帽子的人,右派分子只有3000多人,严重的扩大化,这是政治上的左。 到了1958年,政治上的左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上的左,那么这个经济上的左呢就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三年大跃进,后来有一个估计,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高达1200亿。大跃进以后我们又用五年的时间进行经济调整,三年大跃进,五年经济调整,加起来浪费了八年的时间,我们等会还会看到,这八年的时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间方面浪费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大跃进失败以后,从196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经济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政治上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同步的调整,反而在这期间又进一步的发展。1962年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个错误进一步升级。那么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可能出修正主义的担心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随着阶级斗争的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再到后来四清运动当中毛主席与刘少奇在对四清性质的认识上发生了新的分歧,结果就使得毛泽东越来越把阶级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刘少奇等人,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先后经历了达到一切的全面内乱,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初步纠左的中断,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以及粉碎四人帮的一系列事件和过程。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的一场浩劫,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一幅什么图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这个图景重新来回顾一下。那么在政治上,是冤假错案堆积成山,据统计,文革十年当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 那么虽然没有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的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人,6万多人。所以文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的一次大践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曹普教授)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主讲人:曹普教授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研部副主任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中央已经做出决定要隆重纪念。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专门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今天改革开放30周年历程的回顾准备分八个问题讲。第一个讲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第二个问题讲真理标准讨论与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个问题讲一下改革开放的起步和全面的改革开放;第四个问题讲改革开放中严重的波折和应对;第五个问题讲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第六个问题讲一下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和跨世纪的战略部署;第七个问题讲改革开放在考验中前进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讲一下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新进展和30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主要的经验。 先讲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 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人民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加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讲改革开放的背景。 先看国内背景。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搬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形成的弊端,已经有所认识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在56年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了。所以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之后,我们党提出要以苏联为借鉴,独立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但遗憾的是,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的。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做出的一个决策,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人士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尤其是尖锐性的意见。由于对右派进攻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结果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结束的时候,全国带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数高达55万人,那么经过专门的平反,没有摘帽子的右派分子只有3000多人,所以这是严重的扩大化,这是政治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辉煌成就和艰巨任务 资料整理八年级二班李树山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光辉的30年,伟大的30年。在此举国欢庆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辉煌成就,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前瞻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于继往开来,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有一段经典论述。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1](P2)为了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这一经典论述,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建国以来走过的曲折道路。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说过:“我们建国三十九年,头八年好,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干扰,情况不大好。”“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现在已经建国59年,头8年(1949—1957)好,后30年(1978—2008)也好,中间21年(1957—1978)情况不大好。 建国后的头三年,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53—1957年我们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1年中,我们执行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左”的错误和严重后果。从1957年下半年起,反右斗争被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成就 (091064071夏先柱09级数码设计二班) 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背景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意义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 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青少年已经迈进大学校门,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拥有不同价值观。“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分析 改革开放成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强烈的社会振荡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向“90后”大学生辐射。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分散化的趋势就是自然的了。说到底,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但应该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了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陕西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有65.3%的学生主张积极奉献,必然索取,即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其表现形态为:一是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事业追求、事物判断、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二是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开拓创新,敢说敢干;三是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价值观中个体意识的多样化,相对过去价值个体意识的千篇一律、压抑个性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大学生价值个体意识多样化也表现出一些错误倾向,如少数大学生群体意识不强,不关心集体,不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等等。这说明“90后”大学生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从价值观的结构上看。由过去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事情都由组织上来决定,由计划进行调节,不仅在对生活消费品控制上采用单一的供给制,就是对人的管理上也采取简单的办法来处理,领导有绝对的权威,群众必须服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扑朔迷离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对“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大学生们追求物质利益和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的复杂性,他们在多种价值观导向和自身需求中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社会不良现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二是从价值观的标准上看。“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在过去“左”的年代,政治决定一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人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一般地表现为理想主义,假大空的东西比较多。而现在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地都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往开来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经济: 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 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背景

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决策背景 (代前言) 安志文*时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我感到,我国改革开放决策的大背景,有三条很重要,这就是认真反思历史的教训,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 一改革开放的酝酿与准备阶段 1975年4月,中央解除对我的政治监护,从北京下放到西安,但我的党组织生活尚未恢复。1977年上半年,我给李先念写了一封信,要求到中央党校学习。党的十一大召开后,也就是在1977年下半年,我开始恢复工作,中央调我去吉林省任省革委会副主任。我后来听说,是李先念批的。 1978年秋,李先念到东北视察,他到了沈阳。当时,王恩茂是我们吉林省的负责人,他派我赶紧到沈阳迎接李先念等人到吉林。我到沈阳的当天晚上,就给李先念的秘书打电话。他的秘书请示先念后告诉我,第二天上午李先念没有时间,因为当地的干部要与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会面,李先念要我第二天一早在他吃早饭以前去。第二天早上见面后,我就向李先念提了一个要求:“现在要对外开放,国外的情况我完全不了解,能不能让我出国考察?”他当即表示:“你可以去,我给你安排!”李先念回北京后,很快就找到周子健,让他组织一个政府代表团。 这一年的11月,国家组织机械工业代表团对欧洲机械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周子健(时任一机部部长)是代表团团长,我是副团长,江泽民是秘书长(时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团员是一机部的司局长和属下的厂长、经理。我们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意大利、瑞士、法国、德国,转了一大圈。当时,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不仅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在改革,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原本是国有企业,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出资的,以后联邦政府的股权逐步退出,吸收私人入股;而且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也在改革,如南斯拉夫的企业自治和工农联合体等;甚至罗马尼亚的消费品也是依靠发展县属企业来解决的。这对我以后搞企业改革有很多的启示。 我说这个事,是因为1977年下半年我刚出来工作,1978年就出国考察,所以印象很深。打倒“四人帮”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在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这是一个总的背景。当时,外国究竟是怎么样?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大家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搞得这么差?我们的体制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知道一点儿信息,日本、德国被战争打垮了,但他们为什么能在经济上崛起呢?走出去看过以后,使我们大开眼界!可以说,这一次出国考察,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真是印象深刻啊!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这只是一个例子。那时候,出国考察形成了一股风潮。中央各部门、各省市的负责人,包括一些大企业的领导都出国考察。这里,我想说,毛泽东晚年办了很多错事,但办了一件好事——中美建交,中国加入联合国,邓小平去了美国,这对邓小平的影响很大。所以,邓小平以后在经济上就是要学先进国家的经验,他找国外很多人谈,听取他们的意见。 1979年,在陈云主持的国务院财经委领导下,由张劲夫的体制小组提交了《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设想的初步意见》。这个《初步意见》主要强调了两点:把企业从行政机构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就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背景。先看国内背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呢,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个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那么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作出的一个决策。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的人士给我们提了很多的意见,有一些是尖锐性的意见。由于对这样一些右派进攻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结果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结束的时候,全国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数高达55万多人。后来经过平反,没有摘帽子的人,右派分子只有3000多人,严重的扩大化,这是政治上的左。 到了1958年,政治上的左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上的左,那么这个经济上的左呢就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三年大跃进,后来有一个估计,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高达1200亿。大跃进以后我们又用五年的时间进行经济调整,三年大跃进,五年经济调整,加起来浪费了八年的时间,我们等会还会看到,这八年的时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间方面浪费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大跃进失败以后,从196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经济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政治上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同步的调整,反而在这期间又进一步的发展。1962年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个错误进一步升级。那么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可能出修正主义的担心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随着阶级斗争的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再到后来四清运动当中毛主席与刘少奇在对四清性质的认识上发生了新的分歧,结果就使得毛泽东越来越把阶级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刘少奇等人,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先后经历了达到一切的全面内乱,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初步纠左的中断,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以及粉碎四人帮的一系列事件和过程。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的一场浩劫,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一幅什么图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这个图景重新来回顾一下。那么在政治上,是冤假错案堆积成山,据统计,文革十年当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 那么虽然没有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的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人,6万多人。所以文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的一次大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