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旅夜书怀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

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旅夜书怀写作背景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今重庆)、忠轴(今重庆市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旅夜书怀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古诗旅夜书怀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前言】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

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鉴赏】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

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唐杜甫(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 世影响深远。 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 展。 注释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著:著名。 (3)“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这两句说:我岂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职的确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诗别裁》:"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4)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5)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6)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 《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 就像 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 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 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情景 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 上等处飘浮游荡。[例]躺仰在海面上 时是最惬意 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 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这该是何等 的大快乐 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 一沙鸥”是也。(周涛《浅海白人》) 二、 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 的心境。[例]只身远游,泊船江 中,难 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 灯光相 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 的分量。(钱仲联等《元明清诗 鉴赏辞 典》) 三、 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 间。 [例]以沙汀点景, 显然更富诗情画 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 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 少。(甘犁《沙汀湖之盼》) 【全诗】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 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
1/5

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 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且李白 《渡荆门送别》 诗“山随平野尽, 江人大荒流”, 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 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诗中 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 “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意 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作品。 公元 765 年 4 月, 他赖以存身的 好友、巴州刺史严武故去,诗人只得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多日的漂泊,使他 倍感疲惫与郁闷: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他独自来到船头。 只见习习的晚风轻拂岸边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舟望去是那样的孤独。明星低垂,月光随着波涛涌动,大江滚 滚东流。原野分外空旷,广袤,只有脚下的小舟与他为伴。此时此刻,似乎一生 的坎坷、磨难重现眼前,一种莫可名状的悲苦、凄怆渐渐袭来。流落他乡,生活 日窘;官场失意,壮志难酬,“我何尝不是这江岸上的一颗弱草? 江面上一条独 泊的小舟?人怎能只靠诗文扬名天下?做官则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休退。 如今我飘 然一身像什么呢? 水天渺渺,我何尝不是那孤寂独立于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2/5

杜甫《旅夜书怀》高考诗歌鉴赏_081d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教学参考 0914 1427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

《旅夜书怀》 主备人:豆旺峰 参备人员:朱宏刚惠亚刚孙维刚孙鹏苏王芳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问】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请结合注释①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提问】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前四句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二、诵读诗歌2遍 三、揣摩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首联 1、【提问】首联描绘了“旅夜”什么景物?找一下其中的意象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舟 2、欣赏比较画面,初步感知诗句的意境 【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对诗句加以分析。 3、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诗句。 【明确】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4、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独 (二)、颔联 1、【提问】颔联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星、平野、月、江流 2、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平野。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 3、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阔 归纳: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过渡】后两联是“书怀”,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全诗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 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

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鉴赏答案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试题】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注释】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鉴赏】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书怀》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一、背景分: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内容分: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 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以沙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去蜀》)语意相

楚江怀古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楚江怀古三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首中,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楚江怀古三首》第一首诗的艺术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

远》),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前联虽柳恽不是过也,晚唐有此,亦希声乎!严羽卿称戴诗为晚唐第一,信非溢美。 《艺苑卮言》: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皆铁中铮铮者。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真不减柳吴兴;《回乐峰》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答: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答: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分)答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 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 旅夜书怀赏析 ,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无依的孤零之感。 本文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五言律诗当中的顶级佳作。其原文如下: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 (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 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 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 合, (借景抒情) 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 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 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 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 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 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 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 著名, 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 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 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 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 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 (765)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 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 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 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 一、导学 1、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 3、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着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 (多媒体展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 (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先描摹画面,再给出意境) 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而显着,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着,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鉴赏 《旅夜书怀》 朝代:唐代 作者: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赏: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说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旅夜书怀》【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赏析: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