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环境试题

人口与环境试题

人口与环境试题
人口与环境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想一想?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二)、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中国(13亿)、印度(11亿)、美国(2.97亿)、印尼(2.23亿)、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讨论: a、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人口基数过大。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01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3亿。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1.34%)、死亡率 (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 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 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 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 (l)人口数量的变化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 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 (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4.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 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 资源规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 响 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 同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学案》word教案

立发中学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一、预学案 【预学目标】 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4.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5.人口迁移的判别 6.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预学重难点】 1.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 参考答案: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观等。 生产力发展水平。 2.“高—高—低”模式______________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两种的异同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以前原始型传统型相同点:出生率都很高不同点:传统型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什么趋势? 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对资源利用的深度不断提高。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 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资源的有限之间存在着矛盾。事实上,5.人口迁移有哪几种类型?其中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又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你留意到身边发生过哪些人口迁移现象?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前者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后者通常包括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将其分为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的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人口迁移现象:外出上大学或出国留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有同学随父母工作调动去了外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到城市;三峡移民等等。 二、启学案 【启学目标】 1.人口问题 2.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3.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及其特点。 【启学重难点】 1.有关人口图表的判读。。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主备教师:顾素芳 教学过程: 一、明理提高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二、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自觉倡议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2019版浙江高考地理(选考1)复习专题检测5人口与环境

专题检测五人口与环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我国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进行全面的评估。下面是“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金字塔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面4幅人口金字塔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户平均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 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导致我国家庭户人口规模越来越少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时期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比重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图①中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时期最早,然后依次判断并排列出早晚顺序。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及选项判断,人口的快速 增长会导致家庭规模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少。 (2018·浙江温州高三适应考试)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 ) 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 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 4.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 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被称为抚养比。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图中显示2000年和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故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延长平均寿命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相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第4题,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当地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的二孩政策。故C项正确。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故A项错误。因当地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故B项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故D项错误。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第6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2018·浙江11月选考,4~5)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第7~8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Unit 1 teaching plan of population and enviro nment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方面的 作用,了解人口地理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概念和原理。 2.学会阅读相关图表,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树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1.了解人口再生产概念、类型及其转变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表,分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 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 际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 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两者的内涵并 不完全相同。 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 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 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 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 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再生产谈起。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概念:狭义的概念,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内 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 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延续下去。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构成是错综复杂的。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宗教信仰等等 方面并不完全相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不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 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的人 口再生产。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8

题组四 (安徽省怀远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1~3题。 1、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图中“*”表示我国 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比重下降了3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 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总数下降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 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B 3.C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 4.A 5.D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6~8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 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75 0.7 2.2 3.6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 图”回答3-4题. 答案 3.B 4.A 1- 1 ~1 1 1 ----------- 1 1 1 1 1 II 1 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立 60岁 女 I 2D31年 40

人教版必修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必修3第6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b.阐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3.情感目标 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展示世界人口已达 70亿图解,加以讲解,让学生关注目前世界人口 现状和发展前景,知 道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约 57%勺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 26% 在非洲,9%fe 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约1%在大洋洲。 环节 讲授 新课 观察、 分析、 回答。 描述 世界 和我 国的 人口 现状 与前 景。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 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 的城市的人口。 2.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曲线图,让学生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4人口/亿 2 10- (2000)12-95 (1995 )12.3 (1982)10. (19491 <1928) 问题1:我国人口近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问题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3.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结合我国国情,讲解我国人口的现状、前景和目标。 (1 )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工作, 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2016年全 国实行二孩政策,以扭转低生育水平,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劳动 力人口数量下降,实现养儿养老等问题,禾U 国利民,喜大普奔。

人口与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四点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如果图中四点表示一个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且资源环境一直没有被破坏,则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 4.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离开原籍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完成5~6题。 5.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 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16亿,比2010年的1.4亿减少约2 400万人。据此回答7~8题。 7.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8.2011年11月,一调查机构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 (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9~10题。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关系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选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可以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可以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①错误。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并不都呈正相关的关系,③错误。 2.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 A.早婚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B.早婚能提高出生率 C.早婚可降低出生率 D.早婚可遏制人口的增长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由图示可以看出婚育年龄的早晚对人口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3.在婚俗方面导致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原因是()

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B.宗教因素的影响 C.婚姻关系不稳定D.只生一个的国家政策 解析:选C。欧美国家由于离婚率较高,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4.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解析:选D。由图可知,不同学历的平均预期寿命均是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学历越低,男、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差距越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6.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第5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6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5.C 6.B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人口、资源与环境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教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

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 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们共同的家园 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 思考举例: (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

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板书: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在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板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认识到自己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一、单选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 成1~2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B.草场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 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完成3~4题 3.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4.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5~7题 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经济B.地形C.生产技术D.生物资源 6.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沙漠气候 7.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达到335人/平方千米,远超过该国的环境承载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该国 A.居民消费水平低B.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C.矿产资源丰富D.位于季风气候区,人口容量大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如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 8.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B.ECC降低C.EBC降低D.EBC增加9.成都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109万人 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0~11题 10.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教案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二、能力目标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3)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以及分析、归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人口问题对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图片资料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有关人口问题的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引入新课】: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许多人面临着下岗或已经下岗,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口过多是原因之一)。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讨论世界人口是怎样变化的?(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此类地图的读法) 【学生小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90亿。 【活动探究】看图4.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时间越来越短,即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