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浅析引种和生物入侵的关系

摘要:生物入侵这种现象自古就存在,只是发展到了现在这一现象更加频繁,以往各个地区原有的物种虽然存在转移和扩散的可能,但速度却是很缓慢,其影响也不是很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可以应对的,但由于生物入侵方式的转变和途径的增多,生物入侵已然成灾。一方面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减少,另外一方面生物入侵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而不恰当的引种是加剧生物入侵的一个重大原因,生物入侵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现状,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解决。

关键字: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引种;现状;预防;治理

某一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域稳步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就称为生物入侵。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更新,以及人类出于各种目的而越来越多的引种,许许多多的物种跨越了曾经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如高山、海洋、沙漠等,不断扩大其分布区域,对本地原有物种构成威胁,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

一、近年来生物入侵的发展

各个地区原有的物种虽然存在转移和扩散的可能,但速度却是很缓慢,其影响也不是很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可以应对的,但由于生物入侵方式的转变和途径的增多,生物入侵已经成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土地利用变化。虽然人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与新的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相比,这些进展微不足道。进行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是防治生物入侵的基础性工作,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此相当重视。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破坏一直在生态环境可调节的范围内,但在过去的500年里,尤其是近200年来,全球入侵种的数目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如今全球几乎没有几个区域没有受到外来种(尤其是入侵种)的影响,我国也饱受生物入侵的破坏。近些年来,

外来物种入侵本土而造成的生态事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生物入侵不仅有国家间的入侵,也存在一个国家内各区域间的生物入侵,我国生物入侵类型中,区域间的生物入侵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并且山脉水系交错密集,海拔落差巨大,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一方面使得物种间的天然隔离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巨大,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物种在其他区域易于找到入侵地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我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无论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还是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生物入侵的情况最为严重。

二、人为引种造成生物入侵的危害

人类现在所面对的生物入侵难题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类自己有意识引入外来种不恰当的恶果,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里,超过一半以上的物种是由人类有意识引入造成的。其实,有意识地引入外来生物恰当的话是有一定好处的,张骞通西域时便从西域地区引入了很多新的农作物及水果,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引种是改进品种、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开放, 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 还草) , 以及城市绿化, 出现了新的引种高潮。但引入外来物种时也必须慎重,可能你只是看到了它的有利方面,却忽视了它的不利方面。几乎每种有意识引入的外来物种都是因为人们看到有利之处,却忽视其不好的方面而造成的。例如,19世纪的澳洲本来是没有兔子的,后来英国人引入了24只兔子,出于狩猎目的,放生了13只,由于当地生态系统中没有兔子的天敌,以至于现在其种群已达到数亿只之巨,曾一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空心莲子草作为牧草和饲料被引入而造成入侵;原产于委内瑞拉的风眼莲,俗称水葫芦,由于其外观美丽,被各国引入后,也造成了不小的生态危机,其滋生蔓延甚至阻塞河道,每年用于清理河道的费用就是很大的一笔投入;美洲商陆作为药用植物引进而入侵,互米花草作为环境植物被引入而实现入侵。此外,植物园逃逸、人造物种放生、动物野化等也会造成生物入侵,如圆叶牵牛等,又如1513 年,山羊被引入大

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之后,很快成为半野生状态,导致岛上的植物区系的完全改变和至少7种植物的灭绝;我国西沙群岛上野化的牛大量繁殖,达200头以上,它们大量啃噬植被,破坏海鸟栖息地;而野化的猫、狗等直接捕食落地的鸟类,致使岛上红脚鲣鸟、小军舰鸟种群迅速减少。这些例子都警示人们在引进新物种时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仔细衡量其利弊。

三、不同地域引种与生物入侵

(一)国际间的入侵

在我国目前发现的生物入侵事件中,大多数是跨越国界的生物入侵,而这种跨越入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类的有意识引种造成的。例如20 多年前, 薇甘菊被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最初引入的目的是为保护生态,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恶果,由于薇甘菊的产籽量非常大, 一株就有几千粒, 而且随风散播的能力比蒲公英还强, 也可以通过人畜携带传播, 此外, 它的种子有无性繁殖能力, 在温热条件下, 更是繁衍迅速. 近几年来, 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蔓延, 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水花生, 20 世纪30 年代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 后逸为野生, 自生自繁, 成为南方农田、湖泊的主要害草, 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沿海滩涂我国1963年从英国引进大米草. 目前它在沿海地区疯狂扩张, 覆盖面积越来越大, 使局面难于控制. 大米草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争夺生长空间, 使大片红树林死亡. 大米草还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 影响海水交换能力, 导致水质下降并引起赤潮, 大量的沿海生物因此而窒息死亡。这一系列事例都是不恰当的引种带来的恶果,我国的引种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的体制,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综合评估通过后才能适当引进,以免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二)区域间的入侵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各区域间的物种很难跨越地理障碍实现生物入侵,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有意引进,各地的生物入侵事件屡屡发生,这种形势越来越严峻。例如,在我国, 原产于南方地区的鸡矢藤、千金子等作为园林植物被引入北京后,现已扩散为野生种群;原产于华东地区的楠竹 ,由于经济价值较高,被引入四川省西坝桫椤峡谷后,也造成入侵危

害,对峡谷中的野生桫椤种群产生了严重干扰。动物方面,在我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云南高原水系的鱼类入侵问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东部地区的四大家鱼等被引入后,由于其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此很快便成为优势种群,对本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使得许多土著鱼类逐渐灭绝或濒危灭绝;1979年太湖新银鱼的幼苗被引入云南滇池后,由于能吞食一些本土物种的卵和幼苗等,导致滇池原有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在我国西北水系中这样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灭绝;鲤鱼、鲫鱼等的引入也迫使塔里木河的特有种塔里木河裂腹鱼濒临灭绝等。

四、引种的利弊

(一)恰当引种的好处

我国是农业大国,引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为解决植物分布的不均衡性、丰富种质资源、快速解决品种更新, 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各地区都进行了广泛的引种。截止1970 年, 我国从世界各地引入的植物有267 科、837 种, 约占中国栽培植物的25%~ 33%。在栽培中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番茄、甘蓝、马铃薯、悬铃木、茉莉花等都是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从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种上,我们不难看出,恰当的引种是对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又如,1983 年从德国引进的金叶女贞, 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彩叶树种, 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绿化材料;丰花月季的引进,也为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引种工作中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大多数是无意的、是可以避免的. 在实际工作中, 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合理引种, 就能达到引种的目的。

(二)不恰当引种的弊端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每年都要为生物入侵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付出1 370 亿美元,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称, 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 300 亿美元和800 亿美元。而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达574 亿人民币。而造成这些恶果的原因之中,不恰当地进行外来物种的引种排在前列。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在实际地引种工作中以科学态度严谨审视引种问题,我们是可以将这种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

低的。

五、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近年来生物入侵加剧,很大程度上市由于人类未能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二者间的关系。之所以引种中会造成这么多的生物入侵,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在引种方面缺乏相关法规、条例对引种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说明在入境检查上检疫部门工作不够细致;以及引种单位或引种者缺乏必要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 对所引植物对新的栖息地原有生态环境会造成的影响认识不够;也存在着专业人员生态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还有一些不可控的人为因素, 如旅游者的带入、观赏植物爱好者之间的交换和一些唯利是图的私人苗木经营者的非法引入等等,都是造成生物入侵的因素。在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上,我们需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在引种前, 对引种对象要进行申报, 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和预测;在引种过程中, 对引种材料进行科学而严格的检疫, 避免无意间带入有害生物;引入后, 要对引种材料先进行观测,观测引进植物当前的生态学表现、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只有当确定不会引发生态灾害后, 才能应用和推广。在正确处理引种与生物入侵的关系上,公民素质是一大要点,当公民责任心和素质都提高了,对引种和生物入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生物入侵才能从根源上被防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阻止生物入侵的脚步。

参考文献

1 熊红刘永碧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自然杂志 25卷6期

2 蒋文志曹文志冯砚艳方婧李颖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生态学杂志2010

3 丁晖徐海根强胜孟玲韩正敏缪锦来胡白石孙红英黄成雷军成乐志芳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 ( 3): 35- 41

4 李晓涛严学兵王成章郭玉霞我国牧草及草坪草引种于生物入侵探讨江西农业学报2009, 21( 12): 86~ 89

5 蔡岩萍浅谈植物引种于生物入侵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6期

6 渠烨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对策环境保护科学 2011年6月第3期

生物入侵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1日 课程名称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业自然地理学 年级2015级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摘要: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物入侵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林业生产。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生物入侵的过程、途径、机制、危害等方面对生物入侵进行论述,并以薇甘菊为例,具体介绍了薇甘菊在我国的入侵情况及主要治理措施。 关键字:生物入侵、机制、薇甘菊

自“动物生态学之父”Charles Elton的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一书出版以来,全球对外来种入侵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一方面,受人类干扰后的多数生态系统的抗入侵能力弱,大量现有入侵种扩散和暴发趋势严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使得众多新的外来种传入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生物入侵风险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威胁。 1.生物入侵的过程 外来种入侵可分为几个阶段:引入、逃逸、种群建立和危害,相邻两个阶段间的成功率约为10%。但是,一些有目的引入的群体如引种作物等,其成功率要高得多。此外受干扰明显的地区两阶段间的成功率也高于10%。一些疾病与昆虫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生物入侵的最初阶段可能经历了一个难以检测的时期,此时入侵种群数量稀少且分布分散,一般手段根本无法对其检测。以后是一段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当入侵种群被发现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甚至十分巩固了。 当入侵种群分布面积达到一个域值后,就可能发生爆炸性的扩展。扩展主要依靠两种途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空间扩散,这一方式是短程的,可能是“流”式的传播,即从一个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到另一个点,而没有一个明显的扩张面;第二种方式是借助某些载体传播,距离较长,且可以是跳跃式的,主要是通过动物或人的活动等途径携带外来种扩展。 2.我国生物入侵的途径 2.1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通过栖息地扩张、风力、水流等自然力传播,鸟类等动物还可远距离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稻水象甲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薇甘菊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 2.2人为的引进物 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发展经济,从国外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是必要的,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使滇池变成臭水塘的水葫芦是作为饲料和观赏植物及防治重金属污染植物引入我国。为保护沿海滩涂,我国最初从英美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生 物 课题名称:生物入 侵 组长: 成员: 指导老 师: 日期:

基本简介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 主要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的中心思想是,外来入侵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不是因为入侵种本身具有的特性所致,而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也就是说外来生物之所以在其原产地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天敌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灾难性爆发,而在被入侵地恰恰少了这些讨厌的克星,于是这些外来者不失时机地为所欲为了。该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卷)库参考答案解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题 一、名词解释: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 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 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 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 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 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 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 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 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 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 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 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论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摘要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从甲地携入到乙地后,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等。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千万年来的进化与演替,在原产地建立与环境和其他物种相适应的生物圈,构筑一个比较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界中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限制。近百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人类的作用使这些自然屏障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形成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途径危害对策 ●内容 (一)生物入侵的方式 自然界中存在生物入侵,但这种过程是相当缓慢,而在人类的作用下,使得一个要经过上千年才可能发生的入侵在一天之内完成。对外来物种入侵模式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引种、无意识引种和自然入侵三种途径来实现入侵的。 (1)自然入侵:指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以及鸟类等动物传播杂草种子等,是自然入侵的主要途径。如薇甘菊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的。 (2)无意引种: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或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一是随人类交通工具进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使这些地方成为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二是船只携带:远洋货轮空载离岸时,需要灌注“压舱水”,异地装载时须排放“压舱水”,一灌一排,大量的生物随“压舱水”移居异地,由此引发海水污染和生物入侵。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相互传播。三是海洋垃圾:人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越来越多,吸附在废弃垃圾上的漂浮海洋生物顺洋流向世界各地进犯,对入侵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如海洋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四是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许多外来入侵种是随引进的其他物种掺杂携入的。如大量杂草种子是随粮食进口而来,毒麦传入我国就是随小麦引种带入的,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如2000年我国海关多次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从莫桑比克红檀木中截获双棘长蠹。五是随旅游者带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跨国旅游不断增加,通过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种。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此外,也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 (3)有意引种: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引进新物种或品种,使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我国是一个深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是一个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引种历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 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 樊英* 摘要:外来生物入侵给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诸方面都带来了极大危害,成为引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该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从预防优于治理的思路出发,探讨了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并论述了该机制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生物入侵预警机制风险防范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的概率在大大增加。生物入侵,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威胁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甚至被称为生态环境的癌变。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称,这三个国家受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500亿、1300亿和800多亿美元。而目前针对生物入侵的措施又多为事后的补救,缺乏前瞻性,收效甚微。 预防优于治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本文希望能够在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预警机制方面做一有益探讨。 一、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概述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外来入侵物种(Invasive alien species)是指,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和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外来物种。

外来生物入侵又简称外来种入侵,是指因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的将原产于外地的生物引到本地,这些生物快速地进行生长繁衍,形成入侵物种,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危害的现象。 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外来物种都是入侵物种、都能够形成生物入侵,它必须满足:(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2)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种群;(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不良影响。 所谓外来生物入侵问题,是指外来物种形成入侵物种的侵入、定居、适应和拓展的一系列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体健康等带来的危害性后果。 外来生物入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给生物多样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成为世界性难题,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体健康三个方面。其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种的灭绝,并危及人类生存环境;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损失及高额防治费用的投入。据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报告,生物入侵给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多达数十亿美元,给世界各国造成的损失每年要超过4000亿美元。 二、建立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的迫切性 外来生物入侵的破坏性后果是触目惊心的,而且生物入侵一旦爆发,便难以控制和扭转。预防优于治理,显然防患于未然乃明智之举。现有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检验检疫制度,但“外来物种引进和推广中的生态安全问题有别于动植物检疫”(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苏智先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的几篇文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外来种引入途径及入侵特性分析* 高贤明1 庄 平1 孙书存2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 南京大学南京 210093 外来种入侵已经对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并给一些国家 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种入侵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但对于外来种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因为外来种与入侵种是两个不同概念也就 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的潜能并成为入侵者当前人类生存所必需 的粮油作物家禽家畜等几乎都是外来种由于对人类栽培饲养的绝对依赖 这些物种通常没有入侵的潜能因此也不会成为入侵种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界占 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各自的分布区进入分布区以外其它区域的物种被称之 为该区域的外来种但只有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来种才被称之为 入侵种一个地区外来种的引入通常划分为人为和非人为两大类这种划分显然 过于粗放不利于外来种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外来种本身特点和引入方式分析 本文进一步将引入途径划分为目的引入伴随引入伴人传入自然扩散与渗 透GMO的环境释放全球变化等几个方面具有入侵潜能的外来种通常表现出具有生态适应的广谱性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力强化学武器持久性高较高的 协同进化的潜力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共生关系等特性对入侵种的入侵特 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外来种入侵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KSCX1-07-01的部分内容 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可入侵性实验研究 许凯扬 叶万辉 曹洪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Elton多样性-可入侵性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群落不容易受到外来种入侵但后来的许多验研究并没能证实两者的负相关性甚至出现正相关的实验结 果在本实验中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为入侵种人为构建不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C 3植物C4植物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梯度的草地小群落通过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群落里的入侵状况来 验证Elton的假说并以入侵种生物量作为衡量群落可入侵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共变因子影响的前提下物种功能群愈丰富的群落对资源利 用更充分因而对空心莲子草表现出愈强的入侵抵抗力物种多样性不同但功能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承担单位: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葫芦岛市建设委员会 申报时间: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日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 应用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30万种高等植物中,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不足1/3,有的物种在未发现以前就被消灭,而且灭绝的树种已越来越多,种质资源大量消失这一严峻的事实,目前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树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并有许多单种和少种属的特有树种。在8000多种乔灌木中,优良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1000多种,但开发利用不多,许多珍贵优良树种仍沉睡在深山野岭,未被引种驯化;通过驯化和开展地区间的引种,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树种资源丰富的优势,从中选择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供生产利用,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发展和国土绿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护、繁殖珍稀濒危树种也有极其重要意义葫芦岛建市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1996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口号。2000年又提出“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沿海开放名城”的目标。而我市建市时间短,城市绿化基础很薄弱,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事业在短期内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建市前,城市绿地率仅为8%,城市绿化植物品种仅有30余种,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引进驯化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品种,应用到城市绿化中去。 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6月,是一家立足于葫芦岛,面向我国北方发展的专业从事园林植物引种、栽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的企业。现有固定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园林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12人。有先进的组培室、人工气候室、机械化育苗装置以及各种施工机械30余台件,自有试验苗圃300亩,具备研究开发该项目的优越条件。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自立于优良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现已引种驯化或正在进行栽培试验的植物有国槐、栾树、千头椿、日本黑松、法桐、日本樱花、金钟连翘、胶东卫矛等78个苗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基础。 在我市范围内有多种林业用地6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3%。在植物区系上,葫芦岛市处于华北植物区系内,同时有长白植物区系和内蒙古植物区系的入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野生植物113科507属1097种。这就给我们引种驯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葫芦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利于优良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葫芦岛地处松岭南翼和燕山余脉地带,依山傍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自然形成西北多低山丘陵,东南沿海为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 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 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 生物19种。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 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 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 积的80%。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 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 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2] 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风光秀美、景物宜人的风景资料,如九寨沟、广西桂林、西双版纳等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列举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正面影响实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引起的积极作用。 教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般美好吗? 学生:不是的,有的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列举一下。 学生:纷纷发言。所列事例很多,涉及面很广。 教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如荒芜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后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水淤泥的河流,海鸟被石油包裹的惨景等等,重点集中在课本112页的四幅图片上。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入侵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物 课题名称:生物入 侵 组长: 成员: 指导老 师: 日期: 基本简介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毋庸置疑,正确的行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现在的4亿多亩,目前,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

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主要原因 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入侵案例11

凤眼莲入侵 凤眼莲原产巴西,我们是以猪饲料名义引进的。现见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长江中下游每年8月至10月开花,花期较长。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在入侵途径上,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 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 而死亡,其生长需要吸收氧气,从而导致水生动物因 缺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不仅如此,凤 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 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对引 种地物种可谓采取了“三位一体”的灭杀战术! 小龙虾入侵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美洲,20世纪 30-4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而日本则是更早从美国引进。克氏原 螯虾的适应性强、食性广、幼体成活率高,擅长在堤坝上打洞。目 前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在野外形成数量巨大的种群,在我国长江 中下游以及华南分布很广。 松材线虫入侵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 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 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 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 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 则达到了250亿元。 薇甘菊入侵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 的喜欢攀援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 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部覆盖其 他植物后,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薇甘菊 对于6-8米高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风景林的 几乎所有树种都有严重威胁,运用攀援全部覆盖限制光合作用 以及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又重手段来杀死其寄生的树 木,造成成片树林枯萎死亡。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 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 “美誉”。 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江三角大肆蔓延。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进化体系和分布范围。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植物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迁移。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因其所需要的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少力,见效比较快,所以它是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 从栽培植物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今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各种园林植物,许多都是引种驯化的成果。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引种驯化工作。如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尊称,资源十分丰富,但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增加新的资源种类以良种代替劣种扩大栽培范围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引种驯化的历史 人类文明之始;国内引种;国际引种;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植物;西方从中国引走的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为理论基础,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起着推动作用。 达尔文学说 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对植物引种驯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2.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3.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新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都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4.当植物的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 气候相似论 H. Mayr气候相似论: 树木引种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澳大利亚美洲大陆非本土生物入侵途径影响和启示

澳大利亚美洲大陆非本土生物入侵途径影响和启示 作者:张松柏吴降星单位: 宁波市植物检疫站( 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近几年来, 多种非本土生物在中国各地蔓延, 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全球范围来看, 非本土生物入侵问题由来已久, 且以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为甚。 一、入侵历史和途径 1. 入侵历史澳大利亚、美洲大陆与旧大陆的物种交流是从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的。最初主要是一些驯化程度较高的动植物。如美洲印第安人驯化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陆地棉等农作物和旧大陆的小麦、大豆、甘蔗及一些牛、马等驯养动物, 这些物种的广泛传播使各大洲共同分享了人类文明成果, 促进了全球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随着欧洲移民大量流入, 给这两大陆带入了更多的新物种,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据历史学家研究, 美洲印第安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殖民者的刀枪, 而是带入的疾病。本土居民由于缺乏对天花、鼠疫、麻疹等旧大陆疾病的抵抗力, 造成了病害的流行和人口锐减。最早引起人类广泛关注的非本土生物为害问题是澳大利亚的兔灾。欧洲野兔是1859 年从英国流入澳大利亚的, 是众多外来动物中的后来者。最初仅有24 只, 作为娱乐性捕猎的对象。由于野兔繁殖极快, 再加上没有天敌, 1891 年已遍及整个澳大利亚, 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2. 入侵方式在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存在的非本土生物种类不胜枚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本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生物的入侵方式或途径多种多样, 但从人类的主观愿望和所起的作用上来看, 不外乎主动引进和偶然带入2 种类型。 ( 1) 主动引进非本土生物的目的。人类有意识地进行大陆间物种交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目的。在殖民者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们的生活离开了原来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一切, 特别是赖以生存的动植物, 必然会产生一种引入故土熟知的动植物的渴望。同时, 殖民者为了利用殖民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来满足建立产业基地的需要。作为家畜或役畜的猪、牛、山羊、马等动物和作为农作物的小麦、大豆和甘蔗等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其次是娱乐或观赏目的。如娱乐性捕猎目的引进的野兔和欧洲红狐狸、垂钓目的引进的多种鱼类、各种花卉等。甚至有人还为了消除对故土的思恋, 引进了包括欧掠鸟在内的莎士比亚作品中的18 种欧洲鸟类。 第三是生物控制或水土保持目的。在两个大陆的开发过程中, 为防止无意或有意带入的生物的蔓延,或控制本土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不同时期引进了多种生物。如为控制老鼠引进的猫、獴和狐狸, 控制虫害引进的家雀、蟾蜍, 控制蚜虫引进的七星螵虫, 甚至还有为控制澳洲野兔引进的家兔病毒。柽柳则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作为水土保持目的引进而泛滥成灾的植物。 第四是科研目的。如横扫美洲大陆的“杀人蜂”是巴西的一位科学家为选育蜜蜂品种而引进的26 只非洲蜜蜂蜂后不慎逃逸, 与当地的蜜蜂自然杂交形成的。舞毒蛾是1869 年一位昆虫学家为选育家蚕品种从法国引进的。 ( 2) 偶然带入非本土生物的途径。除老鼠等少数脊椎动物外, 偶然带入的非本土生物以低等生物居多, 主要有3 条途径: ①运载工具: 老鼠和蜥蜴等是最早通过交通工具入侵的几种动物。 最近一个世纪, 随着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依靠交通工具引入的生物数量也迅速增加。如通过船舶的压载水带入的斑纹贻贝、亚洲虎蚊和中华绒螯蟹等动物, 通过货物托盘、包装箱等木制品传入的亚洲天

武汉市外来物种入侵背景

武汉市外来物种入侵调查 本文结选原文,供修改: 近几年一些重大外来有害生物传入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食人鲳、福寿螺、薇甘菊、松材线虫、松突圆蚧、美国白蛾、大米草、水葫芦等。那么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止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我们有没有法律可依?本文想从立法方面谈一谈如何有效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以捍卫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 1.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高额生物入侵“帐单” 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外来生物入侵是指某一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建立了种群,并对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或改变、对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外来生物入侵既可以是从境外传入,也可以发生在境内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贸易、旅游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的机率也大大增加。其入侵主要表现出如下几方面:(1)涉及面广。目前,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发现入侵种;(2)涉及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3)涉及的特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高、低等植物,小到细菌、病毒都能够找到例证。一旦形成入侵后,将对生态安全、农林业生产、人类健康等多方面造成危害。首先,外来生物入侵成功后,将大量繁殖,生长迅速,人工难以控制,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如20世纪60-80年代,为保护滩涂,从国外引进大米草。由于该物种繁殖较快,天敌较少,因此在一些地区疯狂扩散,如上海祟明岛、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并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其大量繁殖破坏了生物环境,造成多种生物死亡,堵塞航道,引发赤潮,并导致沿海滩涂大片红树林消失。其次外来入侵物种往往通过压制和排挤本地物种的方式形成单优群落,导致某个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约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由于该植物含有有毒物质,许多当地植物及牲畜的生长受它的抑制或引起死亡。因此,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已导致原有植物群落出现衰退、消失现象。另外,许多外来生物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仅对农林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574亿元。每年因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害虫危害森林150万公顷;豚草、微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不仅如此,生物入侵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如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豚草、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每年收诊2000多花粉过敏者,其中近半数是豚草花粉引起的。综上所述,生物入侵一旦发生,将难以根除,并会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 2.我国目前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方面有利的一面 2.1 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陈汉彬委员在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出了第541号提案,呼吁应尽早制订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复旦大学董慧琴教授等13位代表在上海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份议案,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 因此,建议政府警惕“生物入侵”,尽快建立综合治理体系。人民日

植物引种

植物引种(introduction of hortcultural plants)是指把植物栽培品种或野生植物资源从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或作为育种原始材料。 引种意义 1、为了引进新型品种而驯化; 2、杂交育种,作为父或母本; 3、为了改善环境,作为植物链中的一环 4、特殊用途:观赏、经济用途等 引种的一些例子 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大米草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大米草、互花米草、大绳草和狐米草 米草属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该属于1879年由Schreber命 名,全球共有14个种,均为多年生盐沼植物,多数生长于滨海盐沼和河 口区域。米草属植物在其原产地是盐沼中的常见优势种,在生态系统中具 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米草属植物与其周围环境一起被称为盐沼植物群落, 为海洋三大高等植物群落之一。 大米草 引种不当的危害: 出现入侵物种,至少有3个方面的危害(1)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排挤改变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种类组成,影响到当地生态景观和气候,造成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2)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种群不断缩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匮乏仅次于生境的破坏(3)导致生态灾难,对,林、牧、渔业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首次引入欧洲时也是作为观赏植物而引种的,后再引种到澳洲和亚洲,现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危害。被IUCN 列为目前世界- 100种最严重的入侵生物. 有32 种是高等植物。其中观赏植物就有马缨丹、凤眼莲、三裂蟛蜞菊、椭圆紫金牛、含羞树、千屈菜、野牡丹科的光秘柯、虫蜡树、等10余种。 我国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灾害的国家之 据不完全统计,成功入侵我国的外来草本植物有107种、75属。有62种是作为牧草、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有意引进的,占总数的58%。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16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其中外来入侵植物9种,通过引种发生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种 ⒈水葫芦 人们正在打捞布满云南滇池的水葫芦(解焱摄) 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Laub),又名 凤眼莲、凤眼蓝,属雨久花科凤眼莲 属,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多年 生水生杂草,是世界十大入侵植物之 一。该草是浮水草本,多生于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甚至稻田中;有有性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主要以匍匐茎无性繁殖,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形成盖度为100%的单一群落;种子在水中的休眠

十大臭名昭著入侵物种

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一个良性生态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物种比例均衡和食物链相对稳定。如果系统中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外来物种,尽管它可能是出于某种善意而被引入,但那同样也有可能造成当地环境压力增大、食物链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诸多问题,有时候甚至还会引发一场灾难。以下就是10种最臭名昭著的生态入侵者,它们都曾经或正在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1. 野葛 野葛

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 野葛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性攀援植物,源自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野葛也是这10种臭名昭著的入侵者中唯一的植物。1876年,野葛第一次出现于美国费城百年纪念馆的展览厅内。当时它被吹捧为一种“生命力坚强、可以快速生长”的地被植物,可以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浸蚀问题。基于这种目的,野葛正式被引入美国。 50多年后,也正是因为这两大优点,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如今,野葛在美国南方各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州。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它们的存在已经对美国南部各州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现在美国人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利用它,而是如何铲除它。 2. 野兔 野兔

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经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不久后,他就将24只外地灰兔子放到了野外。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日益猖獗的野兔群体,澳大利亚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政府专门在一些水池里投放病毒药水并引诱野兔前来喝水。图中右下角显示的就是一群野兔正在“政府药池”旁喝水。到1950年,这种病毒终被证明可以安全地用来对付野兔。两年后,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 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3. 欧洲椋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