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乐曲意境。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天堂》

师: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听到所想到的。

导出课题---《草原放牧》。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初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二)介绍《草原小姐妹》创作背景。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

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第一部分。

(三)欣赏《草原放牧》

1、初听乐曲,思考问题。

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琵琶)

2、出示图片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

学生作答。(三段:引子主题一主题二)

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圆号)

5、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欣赏:

1) 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请同学们注意,一定要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特点,并大胆想象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情景。(轻快、活泼)

2) 同学们试想想这段音乐会刻画了什么的情景?(这一主题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旋律包含舞蹈性因素及内蒙民歌中的“短调”特点.)

6、欣赏乐曲的第二主题

1) 这段旋律与第一主题的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宽广、抒情)

2) 这一段音乐作者在表达什么呢?(第二主题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旋律吸收了内蒙民歌中抒情的“长调”风格。)

7、复听全曲

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三、即兴创作

请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排舞蹈动作,表现出草原小姐妹活泼可爱的形象。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美丽的大草原不仅有着感人的故事,更有着动听的音乐。这就是这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带来的共同收获。下课之后你还可以在电脑上听听其他的四个部分。音乐可以带给你惊喜,仔细去听,慢慢的感受!

小学音乐《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 3、通过鉴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祖国、集体、勇 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感悟其意境。 2、了解什么是协奏曲。 教学方法: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叙述《草原小姐妹》故事,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都有哪些美景和怎样生活着的人民?(同学自由发言) 二、《草原放牧》小介绍: 1、介绍创作背景:大草原不仅景美,那里的人更美。在大草原上,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 2、介绍创作作者和演奏者。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刘德海演奏。 3、什么是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草原放牧》尝试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三、全曲布局: 1、草原放牧(今天我们将鉴赏的部分);

2、与暴风雪搏斗; 3、在寒夜中前进; 4、党的关怀记心间; 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四、欣赏曲目(先整曲听一遍,问问同学们的感受): (一)引子:首先用圆号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随后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渐强、生机盎然、富于动力感的经过句。引子既表现了“小姐妹”的英雄气质,也表现了内蒙古草原辽阔、明朗、富有生机的清新景象。 (二)第一主题:欢快主题(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特点,并大胆想象脑海中的画面)。 提问:这段主题的速度、节奏、旋律各有什么特点?(速度较快、节奏轻快活泼具有舞蹈性、旋律灵活跳跃),这段音乐又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 (三)第二主题:抒情主题 提问:对比第一主题,音乐在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不同;描写的场景是否一样?这一主题又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速度缓慢、节奏宽广、旋律抒情具有内蒙古长调色彩,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描绘了一幅小姐妹手拿牧鞭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放歌的画面。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五、小结: 通过《草原放牧》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同时感受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了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高尚情操。

VHDL乐曲演奏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名称:乐曲演奏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实验所属课程: EDA基础 实验室(中心):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 2009 年 12 月 13 日

教师评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II 软件的使用。 2、熟悉EDA实验开发系统的基本使用。 3、学习VHDL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应用。进一步掌握EDA的多层次设计方法。 4、学习音乐发生器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 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设计乐曲硬件电路,可自动演奏乐曲。 2、实验要求 要求能够演奏出《友谊天长地久》的曲调或可另选一段较完整的曲调(扩展要 求:能够从数码管上显示出当前曲调的简谱和频率),我们组演奏出的是实验 要求上的《友谊天长地久》曲调。 三、实验原理 1、乐曲硬件电路产生音乐是和音乐频率和音乐的持续时间有关;音符的持续时间需 根据乐曲的速度和每个音符的节拍数来确定。其简谱中音符和频率的关系如下: 2、该演奏电路演奏的乐曲是《友谊天长地久》片段,其最小的节拍为1拍,将1拍

的时长定位0.25S ,则只需要再提供一个4hz 的时钟频率即可产生1拍的时长,演奏的时间控制通过ROM 查表的方式来完成。对于占用时间较长的节拍,(一定是节拍的整数倍),如全音符为4拍,2/4音符为2拍,1/4音符为1拍。 3、乐曲硬件演奏电路系统主要有数控分频器和乐曲存储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余还有 音乐节拍发生器等等。数控分频器对FPGA 的基准频率进行分频,得到与各个音节对应的频率输出。乐曲存储模块产生节拍控制和音阶选择信号,即在此模块中存放一个乐曲曲谱真值表(实验中用的ROM 存储),由一个计数器来控制此真值表的输出,而由计数器的技术时钟信号作为乐曲节拍控制信号。 4、要求演奏时能循环进行,必须需另外设置一个时长计数器,当乐曲演奏完成时,保 证能自动从头开始演奏。该计数器控制真值表按顺序输出简谱。 四、实验仪器、材料 计算机一台、GW48 EDA/SOPC 实验箱一台 QuartusII 软件、实验箱连接线一根 五、方案设计 这个实验中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因此我们把此乐曲硬件演奏电路分为3个主要模块,即音乐发生器NoteTabs 模块,音符译码电路Tonetaba 模块,数控分频Speakera 模块。分好层次之后,编写每个模块的程序,分别生成项目符号,最后把生成的个项目符号用原理图的方式连接起来,然后编译、下载即可。由图例表示如下: 输入 输出(乐曲) 此实验设计中,我主要负责音乐发生器NoteTabs 模块(ROM 的定制过程)和最后的连接原理图部分。 六、实验过程及原始记录 1、音乐节拍发生器NoteTabs 模块 这个模块用FPGA 的片内ROM 存放乐曲的简谱真值表,由一个二进制计数器为乐曲数据存储ROM 的地址发生器随着NoteTabs 中计数器按时钟频率做加法计数时,乐曲数据存储器ROM 中的音符数据,将从ROM 中的输出口输向音符译码电路Tonetaba ,所存储的乐曲就开始连续自然地演奏起来。 NoteTabs Speakera Tonetaba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草原放牧》 教案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在网上收集关于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资料,关于“草原小姐妹”的故事。【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乐曲一段。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E羽调,3/4拍子。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学习目标】: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学习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学习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新知学习】:(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晨曲》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跳蒙古舞蹈 师:欢迎来到大草原,草原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你们瞧,草原上来了一对小姐妹迎接大家~播放草原小姐妹自我介绍音频。 师说导言,进入新课 (二)、欣赏乐曲深化主题 1、板书课题,初次完整聆听 听赏思考:听辨乐曲有几种乐器演奏,全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介绍圆号、弹拨乐器琵琶 3、听赏引子,回答:为引子部分命名

4、教唱A段主旋律 5、听赏A段,跟随音乐做弹琵琶状思考:主旋律出现几次?情绪如何,为A段命 名 6、复听A段,随着音乐根据指令做创编表演,验证初听提问 每次出现主旋律做出不同创编动作,配合音乐律动 7、听赏B段,思考:与A段有何不同,看到什么景象,为这部分命名(三)、拓展乐曲想象创造 1、介绍草原小姐妹的事迹,播放视频 2、师:几十年前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现在有我们新时代好少年 全体起立,行少先队礼向英雄和好少年致敬,教师提出学生的希望。 3、教师唱新草原赞歌,送给学生,学生齐唱送给新时代好少年。 新课标提出,应该尊重艺术作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给学生创设即兴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创造,尽情表现。

小学音乐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草原英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愉快心情,分辨两个部分的情绪变化。 2、通过听赏,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准确分辨乐曲的两个部分,并能表现音乐情绪和内容。 3、记忆主题音乐,能哼唱第一主题。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速速、力度、节奏、情绪等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创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和内容。但对于听到的内容进行联想并把联想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待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律动、哼唱、竖笛等方式表演乐曲《草原放牧》,体验音乐情绪及内容。 难点:1、理解乐曲的情绪、情感及所塑音乐形象。 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体会乐曲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律动 播放《草原赞歌》,随音乐律动 师:上课,同学们好!首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动起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情绪怎么样?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有人这首歌叫什么吗? 师:说的真好,你一定是个音乐爱好者,了解的真多啊。 设计意图:提前让学生预习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了解歌曲背景,对接下来的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分段欣赏--第一部分 1、有歌曲引出乐曲《草原放牧》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刚才这首歌曲所改编的乐曲《草原放牧》,首先我们来听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听一听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出示琵琶 师:对,A段的主奏乐器是琵琶,那同学们,你们了解琵琶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琵琶,大家来看一看。首先看看他是什么形状的,有几根弦,琵琶是我国的民族弹拨乐器。由头和身构成,曲颈,半梨形音箱,四根弦。大家来听一下它的声音,清脆柔和的。它的演奏方式也很多样,比较常用的有弹、挑、轮指和扫弦,有没有人想来试一下? 模仿琵琶演奏 师:好了,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模仿一下,弹奏琵琶首先要坐直,两腿放平,将左手放在琴头的位置,右手放在弦上,我们用弹、挑两种方法来演奏,一起来试一下。(老师边唱边指导)遇到长音的时候,我们用轮指来表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恩,大家演奏的不错,注意弹的演奏方式使用食指,挑用的是大拇指,大家在演奏的时候身体摆正,头可以随着音乐晃一晃,我们再来试一下。 师:这遍演奏很专业了,那我们随着欢快音乐弹起来吧。 师:大家表演的真不错,那老师问一下,同学们有会弹琵琶的吗?这么多啊,那谁能给大家弹一段?我们掌声欢迎。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 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 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 3、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 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 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 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 长调”音乐特点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式、 讨论法等。 六、学法:聆听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要求学生上课要带书和笔。 2、音乐课堂的行为规范要求。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八、问题: 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 1、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属于蒙古族的短调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的长 调歌曲。 九、新课讲授: 1、蒙古族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民歌体裁: 短调”长调”。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旋律线起伏不大。

《草原放牧》说课稿

音乐学院说课稿 课题:《草原放牧》专业:音乐学 年级:2013级 1 班 姓名:王俊豪 学号:20130843008 指导老师:杨波

《草原放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放牧》。本节课我将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著名的作曲家吴祖强和王燕樵联合创作由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 演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 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3、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二是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情感。 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三、说教法说学法 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 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在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

VHDL乐曲演奏实验报告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设计性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学号): 实验项目名称:乐曲演奏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实验所属课程:EDA基础 实验室(中心):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2009 年12 月13 日

教师评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II 软件的使用。 2、熟悉EDA实验开发系统的基本使用。 3、学习VHDL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应用。进一步掌握EDA的多层次设计方法。 4、学习音乐发生器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 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设计乐曲硬件电路,可自动演奏乐曲。 2、实验要求 要求能够演奏出《友谊天长地久》的曲调或可另选一段较完整的曲调(扩展要 求:能够从数码管上显示出当前曲调的简谱和频率),我们组演奏出的是实验 要求上的《友谊天长地久》曲调。 三、实验原理 1、乐曲硬件电路产生音乐是和音乐频率和音乐的持续时间有关;音符的持续时间需 根据乐曲的速度和每个音符的节拍数来确定。其简谱中音符和频率的关系如下: 2、该演奏电路演奏的乐曲是《友谊天长地久》片段,其最小的节拍为1拍,将1拍

的时长定位0.25S,则只需要再提供一个4hz的时钟频率即可产生1拍的时长,演奏的时间控制通过ROM查表的方式来完成。对于占用时间较长的节拍,(一定是节拍的整数倍),如全音符为4拍,2/4音符为2拍,1/4音符为1拍。 3、乐曲硬件演奏电路系统主要有数控分频器和乐曲存储模块两个部分组成,其余还有 音乐节拍发生器等等。数控分频器对FPGA 的基准频率进行分频,得到与各个音节对应的频率输出。乐曲存储模块产生节拍控制和音阶选择信号,即在此模块中存放一个乐曲曲谱真值表(实验中用的ROM存储),由一个计数器来控制此真值表的输出,而由计数器的技术时钟信号作为乐曲节拍控制信号。 4、要求演奏时能循环进行,必须需另外设置一个时长计数器,当乐曲演奏完成时,保 证能自动从头开始演奏。该计数器控制真值表按顺序输出简谱。 四、实验仪器、材料 计算机一台、GW48 EDA/SOPC实验箱一台 QuartusII软件、实验箱连接线一根 五、方案设计 这个实验中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因此我们把此乐曲硬件演奏电路分为3个主要模块,即音乐发生器NoteTabs模块,音符译码电路Tonetaba模块,数控分频Speakera 模块。分好层次之后,编写每个模块的程序,分别生成项目符号,最后把生成的个项目符号用原理图的方式连接起来,然后编译、下载即可。由图例表示如下: 此实验设计中,我主要负责音乐发生器NoteTabs模块(ROM的定制过程)和最后的连接原理图部分。 六、实验过程及原始记录 1、音乐节拍发生器NoteTabs模块 这个模块用FPGA的片内ROM存放乐曲的简谱真值表,由一个二进制计数器为乐曲数据存储ROM的地址发生器随着NoteTabs中计数器按时钟频率做加法计数时,乐曲数据存储器ROM中的音符数据,将从ROM中的输出口输向音符译码电路Tonetaba ,所存储的乐曲就开始连续自然地演奏起来。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聆听课) 一、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选自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一段。这部组曲是以琵琶独奏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组曲根据内蒙古发生的真实事迹所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对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和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颂扬了她们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草原小姐妹》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第一段。 乐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动画片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的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听到《草原放牧》乐曲时,知道乐曲的曲名。 2.能感到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3.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三、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四、教学难点 感知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草原赞歌》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动画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旋律具有我国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语言:歌曲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曲,歌曲取材于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 2.感受乐曲《草原放牧》与歌曲《草原赞歌》的联系 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听一听:“乐曲与歌曲的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很相似?” 教师语言:乐曲和歌曲的旋律非常相似。其实,这段旋律是乐曲《草原放牧》中的一个主题音乐,它的旋律素材来自于刚刚我们欣赏的歌曲《草原赞歌》。 (二)欣赏第一部分 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草原赞歌》。第一主题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画面。我们在请看着乐谱,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遍,同时找出乐谱中一反复出现中的节奏。 教师语言:找到了吗,反复出现的节奏是x xx xx。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节奏像什么声音呢? 教师语言:对,像不像草原上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声音x xx xx x xx xx,聪明的蒙古族人把这个节奏写入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独有的特色。 教师小结:下面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乐曲自动演奏器

乐曲自动演奏器 一、功能介绍 使用FPGA设计一个乐曲自动演奏控制器,将源程序下载至FPGA器件中,实现乐曲自动演奏。(本设计的乐曲是《友谊天长地久》的部分音乐) 乐曲演奏的原理是:由于组成乐曲的每个音符的频率值(音调)及其持续时间(音长)是乐曲演奏的2个基本数据,因此需要控制输出到扬声器的激励信号的频率高低和该频率信号持续的时间。频率的高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而乐曲的简谱与各音名的频率之间也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所有不同频率的信号都是从同一基准频率分频而得来的,由于音阶频率多为非整数,而分频系数又不能为小数,故必须将计算的到的分频数进行四舍五入取整,基准频率和分频系数应综合考虑加以选择,从而保证音乐不会走调。如在4MHz时钟下,中音1(对

应的频率值为523.3Hz)的分频系数应该为:4000000/(2*523.3)=0xd3821,这样只需对系统时钟进行3821次分频即可得到所要的中音1。至于其他音符,同样可求出对应的分频系数,这样利用程序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对应的乐声。此外,在程序中设置了一个状态机,每250ms改变一个状态(即一个节拍),组成乐曲的每个音符的频率值(音调)相对应于状态机的每一个状态。只要让状态机的状态按顺序转换,就可以自动播放音乐了。《友谊天长地久》乐谱见下表(注:N一拍;N两拍;N﹒四拍;N﹒八拍;N为乐谱。由于芯片存储容量太小,源程序只加入乐谱的一部分音符) 《友谊天长地久》乐谱 0 5. | 1. 1 1 3 | 2. 1 2 3 | 1. 1 3 5 | 6. 6 | 5. 3 3 1 | 2. 1 2 3 | 1. 6. 6 5 .. | 1. 6 | 5. 3 3 1 | 2. 1 2 6 | 5 . 3 3 5 | 6. 1 | 5. 3 3 1 | 2. 1 2 3 | 1. 6. 6 5 .. | 1. 0 ? 简谱中的音名与频率的关系

FPGA设计一个乐曲自动演奏控制器

FPGA设计一个乐曲自动演奏控 制器 的每个音符的频率值(音调)相对应于状态机的每一个状态。只要让状态机的状态按顺序转换,就可以自动播放音乐了。《友谊天长地久》乐谱见下表(注:也一拍;也两拍;N ?四拍:N ?八拍:N为乐谱。由于芯片存储容量太小,源程序只加入乐谱的一部分音符) 《友谊天长地久》乐谱 0 5 | 1?]1 3 | 2. ] 2 3 | 1. ] 3 5 I 6? ? | 5. 』3 1 I 2?1 2 3 11 ? 6 6 5 I 1 ? 6 I 5. 3 3 1 I 2? 1 2 6 — - |5? 3 3 5 I 6. 1 I 5 ? 3 3 1 I 2 ? 1 2 3 I 1 ? 6 6 5 I 1. 0 11

简谱中的音名与频率的关系 二、硬件设计(电路图、原器件清单) 实物元件清单: 印刷电路板一个; 电阻(10KQ的10个,200Q的8个,1KQ的14个,50Q的1个);三极管3个; 发光二极管(红黄绿各三个); 蜂鸣器1个; 8段显示器2个; 按键4个; 4M晶振1个;

电容(104的6个,的1个);电源线1个; 芯片底座1个; 电路图: 功率放大显示部分:

核心控制部分: 口令L

三、软件设计(流程图、源程序) 流程图 一个完整的EDA设计流程既是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也是EDA工具软件本身的组成结构。其大致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输入、综合、适配、时序仿真和功能仿真、编程下载、硬件测试的步骤。对于目前流行的EDA工具软件,图 1-1的设计流程具有一般性

图1T 应用FPGA/CPLD的EDA开发设计流程框图各部分源程序及说明 module song(clk,beep); 〃模块名称song //I/O 口说明 input elk; output beep; 〃系统时钟4MHz 〃蜂鸣器输出端 〃内部寄存器 reg beep_r; reg[3:0] state; reg[15:0]count,count_end; reg[17:0]countl; 〃寄存器 〃乐谱状态机 〃参数??分频系数

1草原放牧

开平区音乐、美术智慧课堂教学模板(试行)单位:唐山市安各庄小学 授课教师:潘月秋 教学内容(年级、上下册、单元、课题):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童话片的主题歌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能力方面已经很强了。 学习目标: 1、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了解内蒙古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交流感受,分享表现音乐的快乐成果。 教学学法:引导启发式

教学流程:(备注好各环节时间分配,媒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问题探究(15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玉荣和龙梅。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关于她们的音乐《草原放牧》。(板书草原放牧) 多媒体出示龙梅和玉荣的图片 设问:这段音乐是那个地区的乐曲? 设问:谁能给我讲一讲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上节课布置作业了解主人公的故事)学生说故事大意。 师:这个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写进小学课本,还写成琵琶协奏曲。当时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内蒙古大草原和全国各地。 这首协奏曲是以同名电影主题歌和一支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段作为音乐素材而写成的。全曲一共有五个部分: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它的第一部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 二、交流点拨(10分钟) 1、初听,你能听出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介绍琵琶。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音色: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3、复听乐曲,设问乐曲分为几段?。 学生作答。(三段:引子主题一主题二) 4、欣赏乐曲的开头:引子 请听听引子的第一句类似号角般的声音是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圆号) 三、巩固拓展(15分钟) 1、下面欣赏第一主题,同时思考这一段旋律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请同学们注意,一定要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特点,并大胆想象音乐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情景。(轻快、活泼)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六单元《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中的《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唱歌课。这首歌是一首苏格兰民歌,在英国家喻户晓,是朋友们在分别时唱的一首仪式歌曲。这首歌被改编为四三拍的器乐曲应用在美国电影《魂断蓝桥》中作电影主题曲。乐曲具有圆舞曲风格,大调,旋律优美流畅,略带忧伤。由一个乐段构成。 从学情上来看,六年级学生因为有了小学的基础,他们的音乐兴趣取向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其音乐经验和音乐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并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中。课堂教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将场景、情感、人物、音乐融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用音乐去阐释心理,阐释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运用音乐要素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 1.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歌曲《友谊天长地久》并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过程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现,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他人合作表演,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毕业之际让学生懂得珍惜友情,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是运用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理解歌曲内涵并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教学难点是二声部旋律的和谐统一。 本节课通过欣赏、演示模仿、对比、模唱、体态律动等方式熟悉和记忆旋律。采用体验式教学,合作,探究的教法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进行聆听,联想,画旋律线等手段充分体验音乐美,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自觉,自由的探究音乐知识。采用声势与歌曲结合的方法,用身体作为乐器,身体律动进行节奏训练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通过编创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创造思维和

古筝曲谱《女儿情》

付娜古筝曲谱《女儿情》(听曲码字)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消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长相随。 想我西梁女国,是这世间最纯净的地方,这里从未有男子出现,乃是世间的一方净土,我国中女子皆为处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全依赖一条“子母河”。这里是世间的一个迷,也是世间男子心里的一个梦。我贵为国君,也是国中艳冠群芳的美女,可这有谁能欣赏?20年来,我心如止水,波澜不惊,静看我国中一片繁荣,国民皆幽静贞贤,富足。 可是三藏哥哥,你来了…… 那日,我端坐宫殿,召见你,带着一丝好奇。其实三藏哥哥,在你上殿之前,我就曾千万遍的设想过男子的样貌,想来应该跟女子也相差无几吧?书上说,天地分两极,凡事间事物皆有阴阳之分,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却不知这男人又有何特别之处? 可当我看见你只第一眼,就震颤了,原来男人也是可以这样动人心魄的,美到及至,却又不同于女儿,是一种让人想要依靠的壮美,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深处就娇小了起来,那一眼我忘情的看了很长时间,三藏哥哥,你的眼睛是那样的清澈,没有一丝杂念,宝相庄严。你万里迢迢,九死一生,从一个叫大唐的国家而来,为的就是普渡众生的理想?真难想像你一脸的斯文模样,却有这样坚定不移、舍身忘我追求理想的执着!这样包容万物的心胸把世间所有的男子都比了下去!三藏哥哥我看见你的眼神在我的眼神里很不自在,我知道,我失态了。第一次我忘记了自己是国君,此刻,我只是一个被你迷住的女人。 三藏哥哥,不知这大殿一见,你可曾对我风情万种的娇艳有了些许的期盼?我暗暗猜忌,等待,却不料,没有多少时日你那徒弟就开始催促通关文碟的事,原来,你并没有些许的留恋,可是三藏哥哥,我不要错过你!既然你不远万里的来到我女儿国,我相信一定是冥冥中的天意!我让国师请你进宫,我要把我女儿国的宝物献给你……曼妙的轻纱掩不住柔情似水的娇媚,月色温柔,夜凉如水,我却看见你额角的汗滴,我知道你心里抗拒得很辛苦,你不敢再看我!为什么不敢看我?如果你心中真的无欲无求,真的心如止水,真的对我没有丝毫眷念,那你为何不敢正视我? 如果说你的志愿是要拯救这苍生、普渡众生,那三藏哥哥,我就是眼前最需要你拯救的人!佛家的规矩对你真的那么重要吗?想我千娇百媚的西梁女王,难道在你眼里真的就是不屑一顾?我不甘心。我不管什么戒律清规,只要你心里有我!什么王权富贵我都可以不要,但是三藏哥哥,请你留下。游园赏景,平湖泛舟……在山水间相伴一生且不是好?何必非要西天万里遥? …… 最后,你还是要走,……,难道,陪一个爱你的女人共此一生会比西天万里风餐露宿更难吗? 我知道在你心里是为我动了情的,可你就是放不下生平的志愿,你要这世间生生世世再没有争斗,再没有痴缠的痛苦……,为了这个你可以牺牲自己。我敬佩你!可是三藏哥哥,我不舍得你走,也不放心你万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去走西游之路,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样本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某些) 教学设计 一、课标规定: 聆听丰富多彩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美,享有欣赏音乐乐趣,增进对音乐热爱,养成欣赏音乐习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音乐作品有所理解。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体会。 3、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能力,培养她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琵琶协奏曲,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式、

讨论法等。 六、学法:聆听法、探究法、体验法等。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规定学生上课要带书和笔。 2、音乐课堂行为规范规定。 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吉祥三宝》、《美丽草原我家》) 八、问题: 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国内哪个少数民族歌曲?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答: 1、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2、《吉祥三宝》节奏欢快,活泼。属于蒙古族短调歌曲; 《美丽草原我家》曲调舒展、悠扬,属于蒙古族长调歌曲。 九、新课讲授: 1、蒙古族两个具备代表性两种民歌体裁:“短调”,“长调” 。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辽阔,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而悠长。 短调民歌:节奏欢快,活泼,曲调简洁,旋律线起伏不大。 2、欣赏《草原放牧》全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一某些)(1)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重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

《唱出来的经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唱出来的经典 ①日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有个片段火爆网络。“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 泪点,大家惊叹:原来唱出来的经典这么好听! ②观众之所以感到吟诵出来的古诗词生动、好听,是因为吟诵最 能完整表达古诗词的丰富魅力。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都是被赋予深厚音乐性的,包含平仄的格律、骈散顿挫的变化。每一个平平仄仄的音调,都是一把解锁诗中意蕴的钥匙,更是帮助我们现代人记忆一首诗的隐形通道。 ③余光中曾在《自豪与自幸—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感慨吟诵之 于诗词古文学习的妙处。他回忆高中时代的文学课堂,老先生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摇头晃脑,用川腔吟诵,有金石之声”。在余光中眼中,这种看似老派的吟诵方式是最具韵味的。 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直致力于推动吟诵诗词的传承,她也一直强调,吟诵是古人读诗最源本的“打开方式”,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⑤然而,在我们现时的诗词教育中,“读诗”,恰恰是一直被忽 略的关键环节。 ⑥诗词之所以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到头疼,是因为在课堂上他们少 有机会感受诗词的吸引力。有些教者非但自己没有读好一首诗,还如

对待一本拼满字符的字典一般,直接提出疑难字句解释一通,要求学生通篇背诵完事。 ⑦每个人早年求学时,如果能学习如何读诗,感知诗词意蕴,这种积极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经典咏流传》中,王之炀老人生前吟唱《长恨歌》《木兰辞》《滕王阁序》等,甚至亲笔写下简谱。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国文教育中,诗词在脑海留下的印记是一段段可以吟唱的音乐旋律,而打动内心的旋律跟了自己一辈子。 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每个人对白居易的爱情金句烂熟于心,但与读其他好诗一样,对于多数人而言,诗句的意境都是通过字面脑补而来的,只是好看,但并不好听,古人写作期许的美意被辜负了一大半,诗词也显得淡而无味。 ⑨另外,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大量诗篇,就被视为国学教育做到位,是一种教育误区。如此教育的结果,只能让年轻学子轻松应付考试卷上那10条可怕的诗词填空,或是在舞台上进行一番博取眼球的“才艺表演”。 ⑩正因着现实中仅仅让经典进行生硬的时空“平移”,或者只把它当成现代人达成些许目的的美化工具,因而无法真正深入人心。在如此之当下,唱出来的《长恨歌》这么容易就“俘虏”了现代人的耳朵,便不足为奇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向国人传播经典,还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许这首直达人心的唱出来的《长

百花谱

百花群芳谱 1:牡丹—国色天香2:梅花—傲骨凌寒3:兰花—王者之香4:荷花—出水芙蓉5:菊花—凌霜绽妍6:水仙—凌波仙子7:桂花—十里飘香8:茶花—富丽堂皇9:月季—花中皇后10:杜鹃—花中西施11:海棠—解语贵妃12:桃花—春之芳菲13:琼花—天下无双14:玫瑰—爱神仙姬15:芍药—玲珑红绡16:蔷薇—瑶池仙缬17:君子兰—高贵君子18:百合—云裳仙子19:玉兰—玉树银花20:芙蓉—霜染胭脂21:茉莉—冰清玉洁22:荼蘼—独步春风 23:虞美人—袅袅娉娉 24:樱花—热烈高尚 25:紫荆花—和睦象征 26:紫薇—百日长红 27:丁香花—素装淡裹 28:萱草(忘忧)—母爱象征 29:紫罗兰—款款深情 30:郁金香—雅致骑士 31:仙客来—喜迎贵客 32:木棉花—阳刚英雄 33:石榴花—百子仙姬 34:杏花—二月花神 35:康乃馨(香石竹)—温馨慈祥36:睡莲—水中女神 37:蝴蝶兰—兰中皇后 38:锦带花—花中君子 39:梨花—冰肌雪魄 40:天竺葵—绣球仙姬 41:罂粟(米囊)—美女毒蛇42:鸢尾花—蓝色妖姬

43:唐菖蒲—剑插兰香 44:凌霄花—慈母之爱 45:满天星—玲珑细致 46:桅子(檐葡) —花中禅客47:瑞香花—千里香兰 48:合欢(夜合)—忠贞不渝49:秋海棠(断肠)—相思香草50:蜡梅—傲雪寒香 51:一品红—老来冬娇 52:薰衣草—香草之后 53:雪莲—纯洁仙葩 54:昙花(或优昙花)—刹那芳华55:绣球花—希望之花 56:碧桃花—团簇胭脂 57:大丽花—雍容华贵 58:李花—淡雅真人 59:素馨—美人之花 60:美女樱—花繁色艳 61:三角梅—姹紫嫣红 62:马蹄莲—气质高雅 63:辛夷(木笔)—凌云作赋64:天女花—天女散花65:凤仙花—染指紫蝶66:木香—凌空仙子67:忍冬花—造福人间68:长春花—花团锦簇69:玉簪—瑶池仙子70:鸡冠花—趾高气昂71:晚香玉—夜来蕊香72:含笑—嫣然一笑73:凤尾兰—盛开希望74:倒挂金钟—圆满富贵75:风信子—淡雅清香76:一串红—爆仗红火77:石蒜—鲜红如血78:迎春花—春之使者79:风雨花—风雨傲放80:蜀葵—一丈锦簇81:连翘—满枝金黄82:菱花—寂寞水客83:朱槿(扶桑)—随和融洽84:豆蔻—含苞待放85:扶郎花—吉祥如意86:三色堇—护肤圣花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协奏曲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蒙古族“短调”,“长调”歌曲体裁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对音乐的体会。 3、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了解琵琶协奏曲,了解蒙古族“短调”,“长调”音乐特点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0℃的严寒下,我俩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的靴子掉了都不知道,脚已经没知觉了……正在这时,好心人救了她们。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她们放的384只羊,只有三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而她们却因冻伤而造成了终身残疾。 音乐素材:主要主题是根据吴应矩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 (5)乐曲介绍:此曲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草原放牧》:节奏活泼。具有舞蹈性,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草原英雄小姐妹》共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草原放牧》,第二部分《与暴风雪博斗》;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曲式结构:二段体结构:引子A+B A----欢快主题 B----抒情主题 引子:奏出“小姐妹”的主导动机。 第一主题(A):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短调”色彩的旋律。 第二主题(B):表现“小姐妹”的内心世界:她们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热爱祖国。“长调”色彩的旋律。 十、拓展与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