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主要知识点(1)

农业主要知识点(1)

农业主要知识点(1)
农业主要知识点(1)

《农业》主要知识点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 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

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①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 人多地少)② 单位面积产高但商品率低(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

③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④机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

⑤科技水平低。

(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

3 .商品谷物农业

(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

(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

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②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阔④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

的航运及公路、铁路。⑤科技水平高。⑥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以阿根廷为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②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③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④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4)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改善

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 。③开辟水源(大打机井)。

D .种植饲料。

5、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

(1)乳畜业的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2)乳畜业的特点:(以西欧为例)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3)影响因素:市场、饲料。

(4)乳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

①自然: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饲料充足)

②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有食奶习惯;市场需求量大

6、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1)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2)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主要农产品:羊毛、小麦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主营牧羊带:墨累一达令盆地

a.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墨累一达令盆 b.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

交替进行

c.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

(4) 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7、种植园农业:

(1) 热带 单一经济作物 ------- 密集型:

(2)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3)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与其相似。

8、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旱灾害频繁是共性)与优势:

(1)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2)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3)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9、我国农作物分布:

(1)东耕西牧:耕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内蒙古、新、青、藏为我国四大牧区)

(2)南蔗北菜:指糖料作物甘蔗布在南方(台、闽、粤、桂、云、川、琼)、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黑、吉、内蒙古、新)

(3)南稻北麦:冬小麦一秋种夏收一华北平原,春小麦一春种秋收一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与晚稻二熟制,华南早稻、晚稻与冬种其它作物三熟制。

(4)茶叶一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5)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北方)

三江三湖送珠成(6)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原来是,现已不再是

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原来是,现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因城市化,向郊区农业和园艺作物发展)

(7)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五片。

农业主要知识点学习资料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河南银行招聘网:中国农业银行工资待遇

中公金融人—银行、农信社考试培训的领跑者河南银行招聘网:中国农业银行工资待遇简介: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恢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截至2007年末,在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 24452个,同时在新加坡、香港设有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设有代表处,拥有员工447519人。2007年,中国农业银行列英国《银行家》世界 1000家大银行排名65位;美国《财富》全球企业500强排名277位。 员工福利待遇点评: 农行里面的竞争很激烈,特别是我们做法人客户信贷的,有时候一个季度的任务是几千万,拿我来说,非烟存款的指标是1600万。不过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单子来的特别快,每笔单子数目大。他们提升起来也快,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强。其实,背地里都清楚,有好几个人都是靠关系的。云南的烟草公司多,都算是我们的大客户,如果家里有亲戚在里面当官,轻松就能拉到大笔的存款!有人在行里也有亲戚,这些亲戚接触的大公司多,给他提供提供资源,钱自然也来的快!职自然也升的快啦! 国有银行里总是会有一些靠关系的人,不过现在选拔人才,升职的考察要透明多了,我们行最近就出台了一个新制度,建立一个人才库,把行里的人资料都录进去,在行里工作满五年,如果想升职的话,可以申请相关岗位的考试,笔试过了还有面试、演讲,考察综合实力,如果都通过就可以升职啦! 总结:作为四大国有银行,工作比较稳定舒适,但是农行的网点相对较少,以后的发展空间不大。一个在农行做后台的朋友,转正后6400/月,房补1500左右,总的来说待遇还不错吧。不过就是没什么前途,如果求稳的话在这里呆着还是行的。 河南中公金融人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b010851597.html,/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有关中国农业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小型考点

2017年中国农业银行笔试已经告一段落,马上面临的就是笔试成绩的发布和面试的通知,黑龙江中公金融人提醒考生,关注微信号:黑龙江金融人查看考试信息和考试资料。 以下为黑龙江金融人小编为何各位考生编辑整理的有关农业银行的发 展的相关资料,在面试时,考官经常会问例如:你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公司之类的问题,当考生可以专业的输出本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相关资料时,相信面试老师会对你有不一样的印象。 1、全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1月,本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农业银行,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是在新中国时期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 3、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2月恢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 4、1984年6月1日,农业银行引进首笔世界银行贷款 5、1985年6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首次统一行名字体 6、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于1988年11月1日启用,原作者是陈汉民先生。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圆形,由中国古钱和麦穗组成 7、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 8、1999年,农行和工,中,建三家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9、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现代化股份制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103.10亿股)。 10、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于2010年5月在上海成立,服务宗旨是恒业行远,至诚相伴。 11、2014年全球企业500强:农业银行47 12、2014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农业银行9 13、中国农业银行在新加坡、香港、首尔、东京、纽约、法兰克福、迪拜设有分行,2014.4在悉尼设立了分行。 14、中国农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汇金公司,然后是财政部。 15、农业银行的广告语: 1.总有别人不曾走过的路,总有别人不曾看过的风景。总有别人不曾攀登过的高峰,总有别人不曾拥有的收获。 2.大行德广,伴你成长。 3.龙行天下,叱咤瀛寰 16、农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 愿景:建设国际一流大型商业银行 17、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 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 服务理念: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风险理念: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

最新国内主要银行薪资待遇39040

国内主要银行薪资待 遇39040

国内主要银行薪资待遇、舒适度、发展性调查结果大曝光 一、总行VS分行: 关于选分行还是选总行历来是大家选offer的时候一个很关心的问题。其实关于选总行还是选分行,首先当然需要具体情况但是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收入、福利、工作环境、晋升发展机会等是总行更有优势,但也不排除好的支行的待遇比总行好的情况,所以,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具体选择。 二、中国人民银行 薪酬待遇: 新进来的员工,一个月到手的工资2500、2600(不包括其他小福利),过节有点小钱发,工资还有一块,多少保密,保持神秘感,但第一块占绝对大多数;待遇自宫后:新来的员工,一个月1000出头,过节没钱,另外一块保留,无比凄惨,转正后到手的只多600、700。每年涨很多工资哦--一个月多30块这可能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点。我在这里不可能说得很直白,但是我告诉你,人行在所在地城市待遇时中上等的。越到不发达地区,人行优势越明显,感觉也就越好。人行有很好的福利保障,住房公积金扣的数目算是较高的(比它搞得又有几家那?),我是有比较才说这话的。当转成主任科员后,薪资还会有一定幅度变化。在人行你不要过分担心房子的问题。 工作舒适度 工作宽松环境来说也有相的地差距。 三、四大国有银行

四大国有银行一般都比较稳定,工资不会出现很大的大起大落现象。培训体制也比较好。不过中农工建的上海分行基本只招本地生源。 中国工商银行 作为街头巷尾都能见到的银行,工商银行员工的待遇却同其规模成反比。基本公认为银行中收入最低的银行,不过由于业务比较全,能学到比较多,压力也不大。而且待遇低低人员流动比较大,升职快,发展比较好。 待遇★ 稳定★★★★★ 发展★★★★★ 舒适★★★★★ 薪酬福利: 工商银行以前工资低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月工资5000(税前)左右加年终奖金,在四大中银行中最差。而且非常多工商银行的员工反映,工商银行职工工资分配极其不合理:没有具体模式;不按工龄只按岗位定薪;行长等高级岗位与底层员工的工资差距非常大。工商银行在对员工的薪酬福利这方面真的是让人不敢苟同。但是最近有工资改革的苗头,所以前路还是非常光明,据说改革后的北京地区做柜台的也拿到了将近8万的年薪。 职业发展:

必修二农业知识点总结.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 地中海气候:油橄榄,柑橘,葡萄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中国三大产棉区:西北新疆、华北平原、长江流域。 3、农业的分类: (1)根据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2)根据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根据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北方地区 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但热量不足? 热带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为什么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

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绿洲农业: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鱼塘-台田农业:在我国华北平原中东部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洪涝、干旱、土地盐碱化,改造中低产田所采取的措施。 地中海农业:在过去,农田种植提供粮食,果木供给饮料、油料和水果,牧业提供肉食、乳类和衣着用的毛皮,使地中海的三位一体式农业几乎提供了全部生活中的必需品。现在,欧洲成为工业国家的集中地,对地中海地区有很大影响。因为,这里冬季温和,对柑橘类果品及蔬菜的生长十分有利,加上市场需要量大,各种产品临近市场等优越条件,结果对蔬菜、水果业的生产起着极大的刺激作用。葡萄业的发展为世界上重要的酒类生产提供了原料保证。因此,地中海许多地区其传统的多样化农业已被专业化的商品性农业所替代,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园艺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全面总结(1)

二、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

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着。 3.河流与气候 (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 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 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 3、什么是智慧地球? 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 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 云计算(loud computin)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5、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或agricltural information echnology,AIT)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推广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光、温度、水分、养分(营养物质)、土壤。 多个作物的基本生活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采取某一技术方案或措施时,要考虑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布规律 中国农业地域自然区域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牧业区)、青藏高寒区(牧业区) 1、东部农业区: 南北界限:秦岭——淮河 南北差异: ①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 ②土地利用方式:南:农林牧用地均衡;北:林牧用地偏少。 ③适生作物与熟制:南,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北,早熟的耐寒喜凉作物、春麦,一年一熟,冬麦,两年三熟。 2、西部牧业区: 南北界限: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土地利用:北方以天然草地放牧业和灌溉的绿洲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式,林地比重小。南方以广大天然草地放牧业为主要方式,耕地严重不足,牲畜、农作物、林牧都具有高寒区特点。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强度增加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市场平衡,人类消费结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3、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三、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毁林发展“现金农业”、弃牧毁草开垦、草场过牧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地沙漠化等。 耕地影响生态系统的原因:耕地是物质的贮存库和转化器,在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成有机碳,随后以自然凋落和根系分泌等形式输入土壤,经分解,最终以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返回大气。 第三节农业环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一、农业与农业环境 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 二、中国农业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 2、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

五大行工资待遇怎样样

五大行工资待遇怎样样 中国银行 1.工资及奖金 硕士研究生:见习期内5000元/月×12月=60000元(本科为4000 元/月,博士研究生为6000元/月)。另在发放一个月工资标准的奖金。见习期满后按所聘任岗位发放相对应岗位工资和绩效奖金。 2.法定福利 医疗、养老、事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第一年本人撤 存扣款月800元/月,行内等额补贴800元/月×12月=9600元)。 3.现金福利 租房补贴:1800元/月×12月=21600元(聘任到经理职位为止,最长不超过四年); 交通费:750元/月×12月=9000元; 餐费1:450元/月×12月=5400元; 餐费2:400元/月×12月=4800元; 防暑降温费(6-9月):1200元/月×4月=4800元; 过节费(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1200元/月×7=8400元。 4.其他福利 通讯费:200元/月×12月=2400元; 企业年金:退休后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额之外提供进一步保障;

补充医疗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之外,另提供部分医 疗费用报销; 体检:每年至少一次,选择协和医院、解放军306医院等知名医 疗机构; 工会福利:包括运动健身卡、游园卡、电影卡等,采取菜单式, 由员工在一定额度内自主选择。 行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家庭财产损失险、女性安康险; 心理咨询、口腔保健、子女药费报销等。 合计: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体检、工会福利等除外 60000+9600+21600+9000+5400+4800+4800+8400+2400=126000元/ 年 注:金融市场总部(上海交易中心)等总行在沪机构薪酬福利略有 不同。 中国农业银行 网友A: 总行:转正后6500/月,房补1500左右,软件开发部的会更高, 不过一线职工的待遇较差。转正前可能只能拿到2000-3000,转正后就会有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金+各种过节费。当然不同城市具体数 目会有差异。 在同等的薪酬下,中国农业银行的工作强度最低,工作压力最小,所以一直都被人戏称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有养老的嫌疑。至于好与不 好都是见仁见智,喜欢悠闲生活不喜欢承受高压的人不妨考虑一下。 网友B: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在银行工作一个月多少钱

在银行工作一个月多少钱 小李:我目前是在昆明的中国银行上班,在一家支行里面做理财 客户经理 银行的待遇由四部分组成:基础工资+福利+补贴+绩效奖金 1、基础工资:银行的基础工资是根据不同的员工职级来发放的, 分成不同的档次,比如我们银行分成10个职级,据说工行是25级,每个职级对应不同的基础工资。刚进银行的人通常是最低职级,基 础工资最低,我第一年的基础工资是两千多一点,如果银行经营业 绩好,基础工资每年会有5%左右的涨幅. 2、福利: (1)五险一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这部分是从基础工资里扣除的,大概会 扣掉基础工资的20%。其中住房公积金比较划算,假如你自己每个 月扣500元,那么单位相应的会在你的公积金账户里存500元,相 当于你一个月有1000元的住房公积金,买房的时候大有用处。 (2)节日慰问金:一般是发放超市的购物卡,五一、国庆、春 节的时候发放,每次几百到一千不等。 3、补贴:交通补贴每月500—2000多不等,职位越高越多,客 户经理700左右;通讯补贴每月100—500不等。中餐补贴每月300 左右;住房补贴,每个月1500左右,不过马上要取消了。 4、绩效奖金: (1)季度奖,两三千块; (2)年终奖,一万多。 (3)销售奖金,就是平时销售各种银行产品的奖励,因人而异, 差异较大,有些比较厉害的客户经理一年单销售奖励就可以拿到5 万多,做柜台的就会比较少。

(4)绩效奖金跟每个网点的经营业绩紧密相关。综合以上四项,一般银行员工,也就是柜员和客户经理,待遇在4万—10万不等。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小的差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应 该有10万以上,而偏远城市的话大概也就4到5万。现在的银行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经营目标是最大化的为股东创造利润,会计制 度比较规范,员工的工资待遇应该来说是大不如从前,在每个城市 也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一点。 总行VS分行关于选分行还是选总行历来是大家选offer的时候一个很关心的问题。其实关于选总行还是选分行,首先当然需要具 体情况但是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收入、福利、工作环境、晋升 发展机会等是总行更有优势,但也不排除好的支行的待遇比总行好 的情况,所以,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具体选择。 中国农业银行 待遇★★★☆ 稳定★★★★ 发展★★ 薪酬福利: 转正后6500/月,房补1500左右,软件开发部的会更高,不过 一线职工的待遇较差。转正前可能只能拿到2000-3000,转正后就会有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金+各种过节费。当然不同城市 具体数目会有差异。 职业发展: 农行是升一级相当于企业升3级,所以难跳,而且竞争大,关系多。农总清华北大的很多 工作舒适度: 在同等的薪酬下,农行的工作强度最低,工作压力最小,所以一 直都被人戏称在农行工作有养老的嫌疑。至于好与不好都是见仁见智,喜欢悠闲生活不喜欢承受高压的人不妨考虑一下。

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就是否充足就是农业稳产的保证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 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与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就是市场与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瞧,由高到低依次就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尤其就是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与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与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大总结 -李太娟_最新修正版

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1.水稻种植业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故又称为季风水田农业。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河姆渡时期就有水稻种植的记录,可见亚洲重视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分布上看,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丰富的地区,此外,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和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主要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区,这些气候都有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特点。 而水稻从生长习性来看,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大量水分。 ②人口:分布在亚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世界上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是人口最密集的地 区)水稻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布局在这里,可以利用这里的大量劳动力。且该地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水稻单产量高,正好可以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 ③地形: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在平原区往往在河口三角洲和河流两岸),地势相对平坦便于水田管理,排灌方便。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为低山丘陵种植水稻要开发梯田。且该地区土壤肥沃(人们培育出特色的水稻土)适宜种植水稻。 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比较平坦的地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拓展】世界上稻米产量最大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印度可耕地面积超过中国。出口最多的是泰国。 (2)特点: ①小农经营。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对于耕作投入的财力物力较少,机械化水平低,属于粗放型农业。

措施:集约化,现在很多农民已经将土地转租出去,且城市化使耕地越来越少,集约化势在必行。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得稻谷的产量比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的总产量不大。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受推崇,超级稻每公顷一万多千克。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米到部分作为自用,出售的有限。因而要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③机械化水平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且水田不适合机械生产。小农经营地块少,插秧机有所 应用,但是主要依靠劳动力。亚洲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④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的基础。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级变化大,旱涝频发对水稻生产 的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⑤科技水平低,主要靠传统经验。 2.大牧场放牧业 对象:畜牧业用途:商品型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美、阿、巴——牧牛业;奥、南非、新——牧羊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