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概论知识点

农业概论知识点

农业概论知识点
农业概论知识点

农学概论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取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的重要性: 1 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农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大产

业有些物质只能在植物体内完成8种必需的氨基酸和2种必需的脂肪酸。 2 农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3 农业与粮食和食物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㈠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2.市

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㈡突发性因素引发的波动性: 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波动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的农业波动㈢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 1.地球的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空洞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㈠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1.地球上的自然气候有明显的地域性

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

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㈡农业生产的综

合性 1.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农业系统是由4个基本要素构成农业生物要素农作物、林木、水产、菌、藻等五大类农业环境要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和生物等农业技术要素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技术农业社会要素农业投入、产出、管理的社会因素 2.大农业由农业生产8个综合部门组成。农业生产业、工业、商业、金融、科技、教育、建设、行政管理与政策。 3.农业生产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 4.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组成。 5.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

?三、农业资源的有限性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

国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今后人口的继续增长土地和水资源的矛盾将会日益趋重。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业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鲜活产品有机物质保质储存难保鲜更难有严格的

储存期限。

?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同期性

? 4.农业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 5.古代农业基本概念古代农业是用铁、木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

直接经验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

? 6.近代农业基本概念近代农业始于产业革命而止于20世纪中期历时约100年是从古代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阶段。

?7古代农业主要的成就第一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的丰

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成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第 2 二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悠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有机化肥提高土壤肥力。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基本维持。

第三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欧洲牧中国农人们对无法利用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不能利用的土地通过发展畜牧业加以开发利用。

?8.古代农业的不足第一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人力蓄力有机肥投入不足数量有限相应的农

业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也相对不足其产生的效益低下进步缓慢第二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9.近代农业的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

业的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分工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逐渐形成。

?10.近代农业的主要不足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其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

断提高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出现了极大的浪费。同时农业化学物质运用于农业生产后其在土壤以及水中的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到

农作物和牲畜的体内危害人类健康。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它主要依赖机械、化肥、农药水利灌溉、生物和信息技术由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物质和能源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现代农业的趋势平面式-立体石油型-生态型自然式-设施机械化-自动化农场式-公园化学-生物化。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实现了生产工具的机械化和智能化依靠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主要成就有效的减缓近代农业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和由城乡对立工农对立引起的经济危机。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农业资源缺乏水资源不足土壤侵蚀地力下降能源枯竭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11.农业区划基本概念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方法。它是实现农业合理布局制定农

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12.中国主要的农区①东北区②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③黄淮海区④黄土高原区⑤长江中下游区

⑥西南区⑦华南区⑧甘新区⑨青藏区⑩海洋水产区。

?13.农业自然资源基本概念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土地、土壤、气候、水和生

物资源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化肥、农药和农机具是农业生产依赖的社会资源。

?14.农业环境的基本概念是以农业生物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

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15.农业环境的特点范围广农牧渔生产活动领域广阔这种农业环境范围广和局部农业的差异决

定了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和影响的半自然环境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恢复。

?16.如何加强农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农业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生态平衡

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用技术农业环境质量的调查、监测和评价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农业环境的综合防治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管理与调控。

?17.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 3 生物体

内的残留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 18.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概念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个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比例。

?19.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演进状态上的低层次性农村产业结构中占

主导地位的仍是第一产业其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结构的承受力差转换率不高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农村产业的巨大资源潜能仍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各产业内部存在单向多向顺向逆向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农村产业与农村之外的产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受到双重规律支配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的支配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农村产业的演进遵循克拉克法则即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逐步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方向发展

?2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认识不够严重抑制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进程。其次农业资本调整不足。全国基础建设中农业资本建设投资比重低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减少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事业费不足本该在农业投入中承担较大份额的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呈下降趋势农村集体和农村个人对农业投入呈下降趋势。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低技术落后。科技进步是农村进步的决定因素。

?2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①因地制宜的原则②循序渐进的原则③可持续的发展原则④以市

场为导向⑤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⑥质量效益原则

?2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①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

育等多种形式办学②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对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③稳定发展农村第一产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a.保证粮食产量稳重有增b.按照调优提高与创新的方针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c.积极发展林业和渔业d.积极发展畜牧业e.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④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条件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发展明确方向重点提高发展规模和档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养经济增长的点完善企业信用担保营运体系广开融资渠道在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23.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

?25.农业产业化是适应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能有效解决结构

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使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6.农村产业化的三大基本条件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二正确处理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的分配纽带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果的巩固若处理不好则会带来负面影响。三必须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首位不能过分重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7.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经验对我国有何启示西方国家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扩大国际农产

品的贸易采取宏观调控的方法较好的归法市场流通秩序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转化成一种商业活动提高农业的商业化水平注意运用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成果支持农业现代化发达的农业市场化体系的形成其门类齐全分布广泛设备先进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产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自由竞争有法可依执法严谨的标准化规范化秩序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再者农业生产过程高度商业化农业市场化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每项活动都转化成商业活动。我国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问题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农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是应对加入WTO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举措。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②农产品期货市场

?可持续农业的核心:协调好农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其和谐、高效、优化、有序

的发展即在确保农业的生产和农产品产量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谋求人口增长获得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一、狭义农业仅指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及蔬菜、花卉、瓜果等生

产。广义的农业又称为大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其中副业是主业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制造和修理、农业能源建设、农业服务业、养虫业。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因为农业生产过程是通过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的生理变化来实现的。生理变化同自然环境要素如光、热、水气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全部过程都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而自然条件在地表的分布是多种多样具有地域特征。安排农业生产特别需要重视因地制宜原则。三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不仅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宣认真分析不同季节农业劳动力和各种农业技术设备的需求情况力求使农业劳动力和各种农业设备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四、传统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已经从原始农业的石器进步到铁器手工工具。并利用畜力牛、

马耕作农业中已广泛运用快犁、风车、水车、石磨等工具。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1、农时的重要性农时是农业生产成功的前提。不按农时任何良种、良法都无法发挥作用。

2、精耕细作表现为耕—耙—耖技术。

3、选用大量原始的品种资源。

4、积累了多种丰富多彩的

技术经验。5、注意用地与养地有机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在于是经验性农

业积累的经验长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难以推广缺乏现代自然科学和生物学知识无法深入到解剖学和生理学领域中去。只是局限于肉眼所见无法认识细胞染色体等微观现象。另一方面缺乏大功率的机械用来耕种。

?五、生态农业就是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

农业的特点整体性、协调性、综合性、战略性、高效性、因地制宜性。六、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七、农业环境主要特点1、范围广农、牧、渔业生产活动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人迹罕至的远海、

荒漠、冻原及星星点点分布的城市和工矿区外都属于农业环境2、不稳定性农业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和影响的半自然环境。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农业环境质量的恶化是积累性的一般在宏观上不会立即出现明显 5 变化其发展过程是非常隐蔽的因此不易觉察。

?八、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光能地球上只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才能转化和贮存太阳能

为化学能。而一切植物的产品都是由关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因而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2、温度生物学温度指各种作物或各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正常生育所要求的温度范围通常用三基点温度表示即最低—最高—最适温度。3、水分水是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因子之一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分不足会使植物生长发育趋向停顿严重的会引起旱害和死亡。4、营养要求作物需要肥料如同人需要食物没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不可能使作物获得高产而且品质也会降低。5、作物个体营养1、个体生长健壮各部门器官比例恰当生理机能协调抗逆能力强。2、作物产生较多的生活力强的后代即获得产量高、品质好的收获物。3、作物有机营养物质数量、种类、比例协调即干物质生产、消耗、运转、分配、贮存和积累协调要求有机物质积累多、消耗少、分配合理、积累适当即有机营养供求平衡。6、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土壤按质地将土壤分为四大类型砂土、壤土、粘壤土和粘土。

?九、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累积有机质所含能量与照射在同一面积上日光

能的比率。

?十、限制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和提高途径1、光能转化率低。2、一年生作物在生长初期覆盖度低。

3、中高纬度地区农业生产每年有一段时间低温时间限制生长只限于春夏两季。

4、光合作用过

程受空气CO2含量的影响。5、植物的水气压通过气孔闭合影响CO2的有效性。6、作物营养物的缺乏。7、病虫的危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选育高光效品种从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进行品种选育。2、增加光合面积力求“全田皆绿”。3、充分利用时间力求“四季常青”。4、充分利用空间力求均衡受光。5、增施CO2。

?十一、水分的调节方法1、喷灌。2、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沟灌和滴灌。 3、地下灌溉。

?十二、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K、Ca、Mg、S 9种。

微量元素包括Fe、B、Mn、Cu、Zn、Mo、Cl 七种元素。

?十三、低产田有三个含义1、低产产量低于当地常年平均水平的20以上经改造后短期采取常规

措施达到一般水平特殊措施显著增产。2、低产是不良环境造成的如旱、涝三废污染等。3、土壤中有严重的障碍因子如耕层浅过酸过碱有机质少缺素地下水位高土壤结构不良等。低产产量低于当地常年平均水平的20以上。

?十四、美国农场所有制形式全自耕农农场、半自耕农农场、佃农农场。

?十五、国外生态农业的特点1、西欧和美国①采用现代农业机械、作物新品种、良好的牲畜饲养

技术。采取水土保持技术和有机废物、作物秸秆管理技术。②完全不用或极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③以豆科绿肥和覆盖作物为基础的轮作。④用凿形或因盘形装置强耕大多数农民不用有壁犁翻饼土壤。⑤梯田、带状作业和等高作业以保持水土。⑥作物的氮素来源主要是豆科植物固氮以及牲畜粪便和作物秸秆还田。只对特别需氮的作物补施一点化肥。磷肥和钾肥则采用磷灰石和海绿石。⑦通过轮作、耕作和中耕控制杂草极少用除草剂。

⑧主用通过轮作和保护天敌控制病虫害。2、罗马尼亚①实行合理的轮作。主要结构为麦类一大

豆一玉米一饲料。日创这已在全国成为一项带有政策性的生态技术措施。②注重有机肥的使用。

强调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的心脏和命脉其含量不得低了2.5③积极开展良种的培育与应用。④重视农田的基本建设全国l3农田实现了水利化。⑤强调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3、菲律宾

①奋牧业与种植业结合型。②畜牧业、渔业与种植业结合型。 6 ③渔业与畜牧业结合型.④畜

牧业与果蔬种植业结合型⑤渔业与果蔬种植业结合型。⑥渔业与稻田结合数。⑦旱地农牧渔结合型。⑧旱地农牧结合型。

?十六、扩大农产品需求方面的基本方法扩大农产品出口对有些农产品进口实行严格的限制扩大

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实行国内食品的分配计划。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七、产业的划分及包括的种类第一产业即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

和林业即农、林、牧、渔第二产业即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工业制造业、采掘业、煤气、蒸汽、电力、供水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十八、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分别农村产业结构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

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的是产业在农村这个地域是个区域性概念而农业产业结构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从组成内容上看农业产业主要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而农村产业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农村服务业组成因而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局限性太大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者之间互不协调的状况进行改变同时改变其各行业内部的关系。

?十九、农村产业结构的问题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虽由1978

年的80降至了2004年的50但是该比重仍然过大而渔业、林业比重过低。2、农村第二产业_工业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仅少数企业采用现代技术和装备绝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处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阶段二是农村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得不到保证三是农村工业缺乏现代管理手段其发展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加剧了其与城市工业对能源和原料的争夺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私营个体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私营个体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紧张贷款难等问题。3、农村第三产业较过去亦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商业与农村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交通运输业紧张许多产品不能及时运进运出三是邮电通讯业滞后电报、信件等传递较慢且方式落后四是农村技术服务落后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且服务质量跟不上五是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等。

?二十、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应该具备的特征和方向特征一、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增长能满足人

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与社会.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农业概论答案

1.: 2.什么叫农业 目前“农业”的概念是: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3.什么叫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CO2、CH4等气体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阻挡地球长波辐射向空气中散发,使地球天空犹如温室的玻璃,吸收阳光而防止热量散失,因此,大气层CO2、CH4等气体增加会使地球温度逐步增高,这种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4.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5.什么叫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6.$ 7.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1、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2、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3、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不足:1、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投入不足,数量有限,并且生产效益低下,进步缓慢。 2、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8.什么是近代农业 近代农业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入工业社会的阶段。 9.近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业的产量达到从未有过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社会分工深化,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 不足:1、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便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2、农用化学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其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10.{ 11.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12.什么叫农业区化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农业区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分类划区。 13.10个主要农区是什么 将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秦岭—淮河以北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 西部划分为甘新区、青藏区。 此外,还将中国的海域划为一个海洋水产区。 14.*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 A )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 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 C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D )。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 )。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B )。 A大豆 B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 A花生 B水稻 C青稞 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B )。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 )。

农业概论作业1-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二、填空 1. 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土地质量位臵数量 3. 农林牧渔 4.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5. 光温水养分空气 6. 光温水养分空气 7.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8. 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智能化 9. 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 10.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名词解释 1.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四、简答题

1.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1)系统性与整体性(2)地域性(3)持续性(4)动态性(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五、分析题 1.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农业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字体:宋体小四加粗)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概论 3.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e 4.课程总学时数:????? ?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本科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农业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概括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内容涉及时政、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农业概论》是农业科学和农业产业在经济、科技、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农业科学的高度浓缩与发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入门科学。其作用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农业和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农业与国民经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农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教育等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农业问题、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以较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内容共分五篇,共计十七章。第一篇,自然—社会大系统中的农业,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阐述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农村内部结构的基本关系;第二篇,世界农业,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阐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简史,世界农业的地区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概况;第三篇,中国农业概况,包括第八章至第十章,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简史,中国农业的资源与规划、生产与经营等情况;第四篇,中国农业,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从不同角度具体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工程分别进行了介绍;第五篇,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包括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阐述了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产生的影响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 3.10、38 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 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 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农业概论考研

一、名词解释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8、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9、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10、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1、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2、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 准则。 13、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4、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 15、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 16、“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 17、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农业概论(新)答案

农业概论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中国农业起源于()。 A、10万年前B、1万年前 C、7000年前D、5000年前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2、农作制(系统)是一种()。 A、自然生态系统B、自我循环系统 C、人工开放系统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 A、农业现代化 B、小康水平 C、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D、消灭城乡差别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C您的答案: 4、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 A、玉米>灌木>乔木 B、乔木>玉米>灌木 C、灌木>玉米>乔木 D、灌木>乔木>玉米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5、太阳光不是()。 A、自然要素 B、无限要素

C、可再生要素 D、不可储要素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6、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A、0.5公顷 B、0.2公顷 C、0.1公顷 D、0.05公顷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7、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A、供求原则 B、价格原则 C、竞争原则 D、计划经济原则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 A、10:1 B、7:1 C、 4:1 D、2:1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森林的功能是()。 A、减少水土流失 B、生产木材 C、增加降雨 D、增加径流 E、绿化荒漠 参考答案:A, B您的答案:B, D 10、根据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法律,农民有()。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经营权) C、土地自由买卖 D、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流转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B, D 11、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报酬递减 B、报酬递增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2、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70%-80% B、50%-60% C、20%-30% D、5%-1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3、随着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作用将是()。A、日趋减弱 B、越来越重要 C、科技作用被物质所代替 D、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增加物质的贡献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 14、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 A、10% B、25% C、40% D、6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②短日照(<12):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甘薯 ③中日照:荞麦、豌豆、番茄、黄瓜、菜豆、四季豆

农业概论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①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②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③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④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8.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2)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4)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5)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6)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9.什么是农业基本情况调查,它的意义是什么? 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是把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按照预定的要求和科学的方法,准确、系统、全面地取得农业的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反映农业的发展情况。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为全面、深人了解农业,认识农业,反映农情和国情,提供了重要手段。搞好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对于研究农业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合理开展农业生

2018年自考《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人们对种植业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早,逐渐形成了包括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和环境学四个方面的科学体系。× 2.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 生长在空旷地上的单株树木也称为林木。× 4. 对森林的科学的认识应当是把它看作是以乔木树种(建群种)为主体的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5. 养殖业的最重要作用是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植物化学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量。√ 6. 特种经济动物就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动物. × 7. 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 8. 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般经历由松散型到半紧密型、再到紧密型的逐步发展过程。√ 9. 农业科学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分别叫做农业科学进化和农业科学革命。√ 10. 科学是改造自然,技术是认识自然。× 二、填空 1. 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和适应性强,是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共同要求,而具体要求则因地、因时、因作物而异。 2. 世界种植作物的面积依次为小麦、水稻和玉米。

3. 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包括自然界保存的未经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人工林、原始林经采伐或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天然次森林以及人工营造的原始天然林。 4. 森林的种类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5. 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原则,可将饲料分为8大类,即添加剂、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粗饲料和青绿饲料。 6.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有贝类、藻类、虾类、鱼类等。 7.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民办、民营、民受益。 8. 农业合作经济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9. 新阶段农业科技工作的方针: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加速实现技术跨越。 10. 狭义的农业科技革命:在农业科研、推广组织和制度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农业科技的重大创新而实现农业科技质的变革 三、名词解释 1. 作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