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与展望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与展望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与展望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与展望

汉语音韵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什么叫做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其中的“音”“声”都指声母,“韵”对“音”“声”而言,指汉语单字音节中除了声母之外的部分。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单字音节的读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及其历史变化的一门学问。它是中国传统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语音韵学的产生与兴起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它始终有效地为人们服务。但是,汉字一直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难写难读是它的特点之一。自古以来,识字就是学童们在校学习的重要课程。据《周礼》记载,那时的孩子“八岁入小学”,要学六门课,其中之一就是“六书”。什么叫做“六书”?《周礼》没有作说明。不管汉代的郑众、班固和许慎怎么解释,总该不是教几岁的孩子去造字,而应该是教他们识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到,当时的法律规定,“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今天通行的《新华字典》包括异体字在内才8500个字,一般的大学生都不能全部认识,可见汉代对青年们识字的要求很高。而不论是周代的《史籀篇》也好,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也好,还是汉代的《训纂篇》、《凡将篇》、《元尚篇》、《急就篇》和《滂喜篇》,都是古代用来整理和规范汉字的识字课本。

识字既要辨别字形、字义,更要辨识字音。语音是一发即逝的

东西,加之古代书写工具落后,所以只能口耳相传。要想传播得远一些、久一些,就要给汉字注音。最早的汉字注音法是譬况法,由于声音是很难进行书面描述的,因此只好将发音时发音器官的动作和状态进行描写。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用同音字来注音,即所谓直音。到了汉代末年,人们发明了反切注音法,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了反切法,就可以为所有的汉字注音了。反切法的产生,导致了韵书的产生。从此,音韵学开始从小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为着识字,特别是为着当时文学创作的需要,南北朝时,人们编制了许多韵书。而随着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统一,陆法言的《切韵》刊行以后,那几十种韵书都逐渐销声匿迹,一本也没有流传下来。唐代以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编制了一些韵书。这些韵书既可能是反映了某一时期通语的语音状态,也可能是反映了当时南北方言的差异。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构筑成一部完整而生动的汉语语音发展史。

唐末至宋元时期的等韵学家们不满足于韵书那种只重在对声调和韵类的分析,为了更便利地拼读反切,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韵书所记录的语音系统,他们编制了等韵图。他们以等韵学的观念分析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彼此的联系,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学。他们的研究比西文语音学的产生要早上将近一千年。

明代末年到清朝乾嘉时期,是汉学的高峰时期。无数的朴学大师穷经皓首,既研究以《广韵》为代表的系列韵书所反映的中古语音系统,又开始了对没有韵书时期的先秦古音进行有益的探讨,开创了

今音学与古音学并峙的局面,为音韵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汉字的局限,前人的努力仅限于对汉语语音的音类的分析,但他们无法突破这种研究格局,将历史上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音值描写出来。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文语言学取得了迅疾的发展,并且逐步传入中国。一批汉学功底深厚、又接受了西方语言学熏陶的语言学家,开始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研究汉语音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瑞典学者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的发表,标志着汉语音韵学进入了现代。从此,音韵学绝处逢生,展开了灿烂的前景,

所以,现在的音韵学,一方面要了解音韵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还要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各种文献所提供的语音资料,尤其是古代韵书和等韵图提供的各种资料,研究汉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语音及其变化规律,当然也要研究各种音韵著作本身以及后人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三、汉语音韵学的的研究范畴

具体来说,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注音学。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汉字形体本身不能表示汉语的音素,人们看到汉字并不能立即读出它来。所以,为了识字,人们自古以来就开始给汉字注音,而且,注音的方法在不断改进。于是,给汉字注音便成了一门学问。我们要读古书,要了解汉语语音的发展和变化,就必须熟悉和研究古人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尤其是使用

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反切法。

2.韵书学。自汉末以来,人们有了一种较好的汉字注音法——反切法。为了帮助识字,特别是为着文学创作的需要,人们开始编辑韵书,即编辑以标示汉字的读音为主的工具书。可以说,历史上每一本韵书,都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反映。中国古代的韵书,是我国文化遗产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探索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对于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和规律,都具有重要作用。

3.等韵学。等韵学是我国古代对汉语语音分析研究的传统学问,它用图表的形式来分析韵书的反切,拼读汉字的读音,对我们了解汉语的语音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4.今音学。指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研究的学问。今音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上古音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沟通古今、折合南北的作用。今音学是汉语音韵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古音学。古音指两汉、先秦的上古汉语语音,又叫上古音。传统的古音学研究,在上古韵的分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在上古声母、声调的研究中也提出了不少著名的理论。我们必须熟悉这些理论,研究这些理论。

6.古音的构拟。这是二十世纪初才兴起的学问,也是传统音韵学进入现代而开创的的一项新的内容。以往的音韵学研究总是停留在对声韵的分类上,没能涉及具体的音值。随着西方语言学的发展和东渐,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开始对古音的音值进行构拟,用国际音标重建

古音的声韵系统。

四、汉语音韵学的发展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特别是经过清代无数朴学大师穷经皓首的研究,真可以说是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首先,汉字的传统注音法――反切经过明吕坤《交泰韵》和清初潘耒《类音》的改进,特别是通过李光地、王兰生《音韵阐微》的精心改良以后,反切上、下字相对固定,它们的声母、韵尾和声调也经过精心选择,拼读起来比以前便当得多了。其次,宋元等韵图到了精于审音的江永等一批等韵学家的手中,研究得更加深入、系统和精密,等韵学成为朴学大师们辨析音理、分析汉语语音系统的主要工具,并促进了今音学和古音学的发展。陈澧《切韵考》的问世,标志着《广韵》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古音系声类、韵类的研究已经渐趋成熟。最值得一提的是古音学在清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上古韵部的研究基本定谳,在上古声母和声调的研究中也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理论。

然而,清代学者们的音韵学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缺限:他们终生埋头于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中扒罗抉择,却只能停留在对古音声、韵的类属的归纳、分析之中,无法涉及古音的真正音值。实际上,当时的音韵学家也不满足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将古代的读音具体化,乃至模仿出来。例如著名古音学家段玉裁在《六书音均表》中,首次将上古支、脂、之三部区分了开来。应该说,这是段玉裁对古音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但是,他只知道在《诗经》的押韵和汉字的谐声

中这三部有所不同,应该区别开来。而这三部究竟有什么区别,他还是弄不清楚的。对此,他自己也感到十分遗憾。他在写给江有诰的信中说:“足下能确知所以支、脂、之分为三之本源乎?……仆老耄,倘得闻而死,岂非大幸也!”(见《答江晋三论韵书》)他在为江有诰的《音学十书》所撰的序文中更为感叹地说:“余有重感焉,‘恨我不见古人,亦恨古人不见我’!”

其所以如此,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看,清代的朴学只注重材料的收集、考证、归纳和分析,没有科学的语言学理论作武装,缺乏历史比较的方法,正如孔广森在《诗声类》中所说:“窃尝基于《唐韵》,阶于汉、魏,跻稽于二《雅》、三《颂》、十五国之《风》而绎之,而审之,而条分之,而类聚之,久而得之。……复旁引博验,疏通证明。”他们长于考古,自陈第以来的古音学家也大都知道古音不同于今音,却仍缺乏历史的观点,不知道探寻古音的实质。从客观上说,当时还没有一套能用来准确标音的符号体系。在传统音韵学中,无论是制作反切还是韵书的韵目、韵图的分析,都只能使用汉字。汉字是一种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虽然它们并不象高本汉所说的“中国的文字的构造完全不能、或者几乎不能告诉我们字的读音”,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谐声偏旁,但汉字的确不是表音素的文字,无法用汉字来标示元音、辅音,更无法用它们来标示汉语音节的构成。

到了晚清时期,一些音韵学家也明显感觉到了汉字的这种局限和传统音韵研究的的不足,也想尽可能将古代汉字的读音标示出来。

例如戴震晚年所定的古音九类25部,所选的韵目字“阿乌垩膺噫亿翁讴屋央夭约……”等等,全部都是影母字。影母字的特点就是主要元音前面没有声母,直接读出来的就是韵母。――当然,它们毕竟还是汉字,还是不能摆脱汉字的限制。

到了章太炎手里,才第一个注意到古代的韵值,并开始用汉字去描写他的古韵23部的韵值(见《国故论衡·二十三部音准》)。当然这种描写虽比前人更加细致,但由于语言含糊,也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总而言之,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统音韵学已经发展到了它巅峰时代,并且也到了一个音韵研究方法论必须大变革的时代。

汉语古音的构拟(或称“拟测”、“重建”),始于二十世纪初,当时,“西学东渐”,普通语言学开始从欧洲传入中国。自十九世纪起,西方语言学者开始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了印欧语系中的诸亲属语言,通过这些亲属语言语音异同的比较研究,通过语音的演变规律和对应关系研究,重建起一个不见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印欧诸亲属语言的共同的母语――“印欧母语”。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言的起源,探寻语言的亲属关系,以建立科学的历史语言学。西方的传教士大约在明代末年就开始挤入中国,进行传播天主教的活动。因传教的需要,他们开始学习汉语,并进行汉语方言调查,有些传教士还进行了汉语语音的研究。二十世纪初,八国联军的炮火轰开了中国清王朝的大门之后,随着西方现代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逐渐成熟,一些

西方语言学者根据汉语方言资料和高丽、日本、安南等地的译音材料,开始对中古汉语的音值进行推测。他们虽然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大都要么是材料单薄,要么是对传统音韵学缺乏研究,所以他们的结论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在这些西方学者当中,比较全面地运用历史语言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汉语音韵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当首推瑞典学者高本汉。

高本汉(Klas Bernhard Tohnnes Karlgren 1889-1978)瑞典人。1909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接着就旅居中国两年从事方言调查。1918年任哥德堡大学东亚语文学和文化教授,1931年任该校校长。1939年以后任东亚美术馆馆长、哥德斯尔摩大学东方考古学教授、远东文物博物馆馆长、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长。他致力于汉语音韵、文字、训诂和方言的研究,代表著作有《古汉语词典》《北京话语音读本》《汉语语音与汉语文字》《汉语中古音和上古音概要》《诗经研究》《汉语语音史纲要》等。1915年――1919年他先后完成了《古代汉语》《现代方言描写语音学》《历史上的研究》三部著作,1926年又完成了《方言字汇》,并将前三部著作与它汇在一起,完成了《中国音韵学研究》法文版。这本书传入中国以后,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合作将全书译成中文并重加校订,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高本汉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中,对汉字的反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照韵图、汉字的外语译音(主要是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里的汉字读音)和现代汉语方言,重建了《广韵》音系的声韵系统。这本书的发表,揭开了汉语音韵学的新篇章。而从此以后,汉语音韵学

的研究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古音音系的构拟

五、现代汉语音韵学的任务

现代科学文化飞速发展,汉语音韵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上加以革新,要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任务。

首先,对传统音韵学进行检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建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读书音系统,进一步研究各个时期汉语共同语。

其次,汇集文献材料,研究历史上的活语言,重建各个时期的汉语方言音系。

第三、加强对上古语音的研究,揭示早期汉语语音的状况。

第四、联系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成果,揭示汉语方言的历史,揭示汉语方言与古代汉语的联系。

第五、运用现代科技,改革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闯出一条科学、系统、高速、高效的研究系统。解决一些传统音韵学的难题,例如古代声调调值等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语音韵讲义练习题参考答案 001、古声母分系分组的名称是什么 答:古声母分为四系十二组。分别是帮系、端系、知系和见系。其中帮系包含帮组、非组;端系包含端组、泥组和精组;知系包含知组、庄组、章组和日组;见系包含见组、影组和晓组。 002、帮系有哪些声母帮组有哪些声母 答:帮系的声母有帮、滂、并、明、非、敷、奉、微。其中前四个是帮组的声母。 003、端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端系的声母有端、透、定、泥(娘)、来、精、清、从、心、邪。其中前三个是端组的声母;泥(娘)、来是泥组的声母;精、清、从、心、邪是清组的声母。 004、知系有哪些声母每组都包含些什么声母 答:知系的声母有知、彻、澄、庄、初、崇、生、章、昌、船、书、禅。其中前三个是知组的声母;庄、初、崇、生是庄组的声母;章、昌、船、书、船是章组的声母。 005、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是什么 答:庄组和章组旧来的名称叫“照穿床审禅”(照组)。 006、“照二”我们叫什么“照三”我们叫什么 答:“照二”我们叫“庄初崇生”,“照三”我们叫“章昌船书禅”。 007、云母和以母旧来的总名是什么 答:喻母。 008、全浊有哪些声母次浊有哪些声母 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 009、古平声是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 答:“平分阴阳”。即古代清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阴平,浊声母的字普通话中读阳平。

010、试举五个古平声清声母字,五个古平声浊声母字。 答:天、花、山、东、开是古平声清声母的字;田、同、洪、才、徐是古平声浊声母的字。 011、“冰冯添甜烘红英迎”这八个字。哪些是古清声母字,哪些是古浊声母字 答:冰添烘英是古清声母字,其余是古浊声母字。 012、从《方言调查字表》中举出十个全浊上声字,看看在北京语音里归到哪个调里了,在你自己的方言里是个什么调 答:湛、渐、朕、舅、纣、妇、部、厚、幸、静,这十个字在北京语音都归入了去声里了。在我的言中湛、朕、妇归入了去声调,其余还保留了上声调。 013、你的方言有没有入声试人表中举出十个全浊入声字,看看在你的方言里是什么调。 答:我的方言入声字的促声已完全消失,但有些字还保留了入声调。如:十、习、直、食、获、掷、释、白、昨、宅,其中的十、习、白、昨变成了阳平调,其余还保留了入声调。 014、全浊声母怎样影响今调类的分合次浊声母呢 答: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都读阳平;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读为去声,次浊声母的上声字今还读上声;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今读阳平,次浊声母的今读去声。 015、普通话语音的去声比古去声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除了古去声外,还包括一些古代什么调类的字 答:普通话中的去声字除了古去声字外,还包括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和次浊声母的入声字,所以比古代的去声范围扩大了。 016、你自己的方言分不分阴去和阳去如果分,是按什么条件分的 答:我的方言分阴去和阳去,其中古清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阴去,浊声母的去声演变为阳去。 017、“平上去入”四个字分别代表古代四个调类,为什么在普通话里只有两个调,“平”字是阳平,“上去入”三个字都是去声 答:“平”字属于古代的全浊声母,按照“古浊声母的平声字今读阳平”的演变规律,所以它读阳平调;“上”在古代是上声字,因为它的声母是全浊声母,按照“全浊声母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 一.边塞诗考点有: 1、字词、语句的理解。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 ①对词义的理解。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 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边塞诗常识大全.pdf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八、边塞诗时代特点 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解题指导】 1、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例题解析】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一,音韵学概述 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声母 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 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1 反切的缺点如下: 1,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 2,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4)清浊

文常常识大全

1. 第一位女诗人是:庄姜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 1 页共7 页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1) 编著者:龙庄伟 语文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全书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音韵学 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 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 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 二、汉语语音的分期: 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根据文

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 对应语音上古音 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 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 中古音 今音学 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 近代音 北音学 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 现代音 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 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 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 早期,直接口授法 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 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 3,音位学标音法

音韵学术语整理

[异文] (2).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左传·隐公二年》“夏,莒人入向,以姜氏 还” 晋杜预注:“凡得失小,故《经》无异文而《传》备其事。” 清·龙翰臣《逆妇姜于齐》:“ 姜何罪?其不氏犹氏也。姜固为其氏矣。其或书或不书者,史异文耳。”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 管氏 学者传闻不同而竝记之也。”例:《论语》中人名“申枨”,《史记》引作“申党”。 [声训] 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译音 将某种语言的词用另外一种语言与其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词的音调表达,如“tank”译成“坦克 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 金克木 《怎样读汉译佛典》:“这个‘禅’字本来是‘禅让’、‘封禅’,读音不同,后来成了佛教的‘禅’,是个译音的外来语。” 对音 在汉语音韵学里,对音是用来构拟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重要材料,对音分为两类:一是用外语对汉语,主要是借词,包括日语、韩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一是用汉语对外语,即是用汉字音译外语词,主要是专有名词,包括梵汉对音、藏汉对音等。 最早提倡使用对音来研究古音的,是曾在北大任教的俄国学者钢和泰。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钢氏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由胡适译成中文)一文。受到钢和泰的启发,中国学者汪荣宝在之后一期的《国学季刊》发表了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提出唐宋以上“歌”、“戈”韵(参看《广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汪的做法在国学界引起很大回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魏建功称为“古音大论战”(见所著《古音系研究》)。然而,使用对音材料来测定古音的做法,很快就为海内外音韵学者所接受,法国的马伯乐、中国的罗常培、俞敏都利用对音材料写出了重要的音韵学论文 [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 (一)概述一、音韵结构 二、声母 1、36字母 2、五音、七音、九音

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 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 1、“韵”及有关概念 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 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 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随着语音的演变,[iu]或[iw]这样的合口呼型复合介音逐渐演变成撮口呼[y]介音,就使得汉语的韵母有了[i-]、[u-]、[y-]三类介音,加上没有这三类韵头的就是四类介音,这就是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了。 齐齿呼和撮口呼因为有高元音[i]、[y]做韵头,发出的音尖细,所以又称为“细音”。开口呼和合口呼一般称为“洪音”。 3、阳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没有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是收鼻音韵尾 [-m]、 [-n]、[-?]的韵。 入声韵:是收塞音韵尾[-p]、[-t]、[-k]的韵。 阴声韵加上阳声、入声韵尾就转为阳声韵或入声韵,阳声、入声韵脱落阳声、入声韵尾就转成阴声韵;阳声改换韵尾就转成入声韵尾,入声改换韵尾就转成阳声韵尾。 旁转,是指阴声、阳声、入声韵尾相同条件下的邻近元音的转化。 何九盈先生列举阴阳对转的类型及其语音条件如下:(1)对转:可分阴入对转、阴阳对转、阳入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同。(2)旁转:条件是元音相近,韵尾相同。(3)旁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不同,这种情况比较少见。(4)通转:条件是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不同。 四、声调 1、舒促 “舒声”,指平、上、去三声,其阴声韵和阳声韵所含的主要元音和韵尾读起来感觉要舒缓一些,故称“舒”。“促声”,就是入声,

音韵学课件

音韵学基础 一、音韵学常识 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 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 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 五、上古音概说(重点) 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 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 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 一、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 分期时间代表音系 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 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 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 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

《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 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 3、语音特征 舌面元音舌位图: 子夜歌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方面的术语 1、声纽: 即声母。又称音纽或纽。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三十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增补了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体现了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

音韵学 一、音韵学的定义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② 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③ 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 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如:妥:孙(炎)他果反。(《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陈寅恪在他的 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广韵》61平声韵: 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 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 二、《广韵》34入声韵: 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 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 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 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 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 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 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 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 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 半舌:来 半齿:日 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 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 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 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 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 幽觉唇音:帮滂并明 微物文 脂质真 歌月寒 缉侵 叶谈 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 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 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 崩烹蒙风亡 东通农龙 工空仰烘邕 宗从嵩 钟充双儿 章昌商戎

十、十三辙韵目表 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 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 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 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 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 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 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 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 7、只有四等的:邪 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 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 2、一三等:东戈(2) 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 4、二三等:麻庚(2) 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 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 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 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 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宕:阳唐效:萧宵肴豪 曾:蒸登假:麻 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 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一)文学代表作 1.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在“五经”后增加《乐》,“六艺”,诗、书、礼、乐、御、射。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河。《诗经》名句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二)代表人物 1.老子,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道德经》是他的著作,此书共五千言,系统阐述了老子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汉语音韵结 构特点 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 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一 般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 一个音节写下来也就是一个字,所以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殊: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 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方法,一般是把 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贯穿在整个字音上的,那就是音高,即字调。一个字音一般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主 要元音,韵尾指收音。

1 / 36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情况。从这八种情 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第一,每一个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 分; 第二,韵腹(主要元音)和声调是每个 字音必备的成分,不可缺少; 第三,声母、韵头和韵尾,并不是每 个字音非有不可的成分。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语言学上看成一个音位) 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 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 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 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个在上, 一个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

切下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原理 2 / 36 跟拼音基本相同。但是反切的拼音方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方法不一样. 早期反切用字都是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可以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可以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因为在汉魏以前,汉字注音一般都是采取打比方的方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 多旄犀。”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这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不准确。 还有一种叫“读若”或“读如”;《说文 解字》用得比较多, 玉部:“珣,读若宣。” 山部:“宋,居也,…,读

音韵学复习题

音韵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字母: 宋朝时有人提出“三十六字母”的说法,字母这里就是声母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字母,这个和梵语有关。 2、阳声韵: “阳声韵”指以鼻辅音―m,―n,―ng等收尾的韵。王力归类的阳声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部、谈部 3、七音: 宋元等韵学家依据守温字母,在唇、舌、齿、牙、喉五音之七音相关记载 外,又增加半舌(来母)和半齿(日母)两类,合称七音。如宋代郑樵在撰《七音略》时,就采用七音分类来制等韵图。其中,齿音又分齿头、正齿,舌音又分舌头、舌上,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这些分类,经多数韵书沿用,已约定俗成,虽不尽合理,但在讨论古音时,必须懂得它们。 4、清浊: 语音的清声与浊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至於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5、假二等 6、早梅诗 《早梅诗》是明朝兰茂在《韵略易通》里作的,它给出了明朝官话的全部声母。 《早梅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的一首五言绝句,见于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为了便于记诵。原诗如下: 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d f p z m h n ═ zh k b s" υ" r g ch c t sh l 下面一行是汉语拼音。这里═表示零声母即以元音开头的字。“υ”是唇齿摩擦音。现代北京音香山一带摩擦极轻,天津音摩擦就极重。从诗里归并声母看,“见”代表g-(giɑn),“雪”代表s-(süe),尖团字还分得开。这或许是作者在这一点上遵从多数方言,或许是当时“官话”语音确实有这种区别。从清乾隆八年(1743)“存之堂”(书坊名)写《圆音正考》,就汉字对译满语声音不准确提出批评一事看,后一个推测比较近真。把《早梅诗》的声母按发音部位排起来,就得到(如图),再加上,恰好二十。说这首诗代表的音韵格局是现代北方音的前身大致不错。所以在后代讲音韵的书里,如清代李汝珍的《音鉴》等,都常引用。把归并所得的字母作成诗并不止兰茂作过。远在唐代,就有日本和尚空海作过类似的《伊吕波歌》。李汝珍也作过“春满尧天……”《行香子》词以及《太平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这么做,提高了音韵学的普及性,可是把等韵等从印度声明学传来的按发音部位分类和按发音方法排序次的严格科学精神给削弱了。 7、阴阳对转

文学常识大全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文学常识大全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西岳 2. 中国四大发现: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炸药 3. 中医四诊:看闻问切 4.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尽: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 泰山四大异景:朝阳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 /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 宋复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应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尽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徘徊》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小气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馑》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11. 四大谴责小说: 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老残游记(刘鄂)

高中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必备·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杜:白杜甫小杜: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操丕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楼武昌黄鹤楼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翊右扶风京兆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清照 语文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