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高考复习备考必修3主干知识梳理

2011年高考复习备考必修3主干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

2.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具体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3.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________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

1.孔子: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主张:核心:______和______,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主张:提倡____ ____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_________”。

③整理六经。、、、、、。

2.孟子(“亚圣”):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③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孟子和荀子的贡献:经过总结改造,儒家体系更加完整。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______。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老子(春秋晚期):代表作:《道德经》。

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____”。

②提出”_________”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

③辩证法思想:认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总在不停地运动,_______、________等都是互相依存,

不断转化的。

庄子(战国):主张:①世间万物是相对的②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主张:①主张君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②提出了系统的_______理论。

影响:①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附: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老子、庄子、孔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有:墨子)

知识梳理: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道家)

原因: 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②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与民休息政策:减轻_______,免自卖为________为庶人,让士兵回家。

影响:①积极: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________强盛。

②消极:社会潜伏危机:________问题;土地兼并;________为患。

2、“有为”

原因:社会潜伏危机:________问题;土地兼并;________为患。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附:汉武帝“有为”的表现

政治:①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②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①措施: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②作用: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了物价。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

国家,而汉初的黄老学说无法适应这一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著作:《》)

特点:糅合、、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同时也限制

君权的过度膨胀)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④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三)汉武帝的举措(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起用___ __参与国家大政,巩固封建统治的基础。

教育上:___ 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____ ___,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四)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知识梳理:第3课宋明理学

(一)背景:

1.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表现:①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_______ ______”(三教合一)的主张。

③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3.宋代“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程朱理学:

1.概念: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代表:北宋程颢和程颐;南宋朱熹。

3.思想:二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②天理在社会上体现为儒家伦理道德;

③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④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4.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代表: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

2.陆九渊: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②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③通过“内心反省”把握“理”。

3.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统治陷入危机;

内容:①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至,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②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③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四)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①理学适应了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是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

②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知识梳理: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

①政治上:明清时期__________空前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②经济上:__________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引发思考与批判。)

④“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三)评价:①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④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

附: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附: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

知识梳理:第5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附:概念: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③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核心: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学派(5BC中叶以后)

1.出现的背景:①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

3.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

4.主张: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________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_____

5.评价①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体现;

③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起积极作用。

④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

1、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希望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3、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④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代表作:《理想国》

主要观点:①根据智慧品德把多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贡献: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主要观点: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附: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知识梳理: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①经济: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②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他们追求现世的享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

③文化: 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性质: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地点: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领域: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6.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8.影响

(1)越来越从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3)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对宗教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

(二)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2)思想: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精神统治和压榨。

(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_______________”

3.主张: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②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简化宗教仪式

4.性质: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

5.影响:①形成了一系列新教(____、_____、_____)

②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知识梳理: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背景:①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②经济:__________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③政治:A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对法国起了启示和榜样作用;

B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④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⑤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对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3.过程:(1)兴起: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2)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的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3)发展:启蒙运动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康德) 4.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5、性质:是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领袖):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主张:①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

②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②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3、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主张: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提出“社会契约”学说;

③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扩展:法国——其他国家。德意志:哲学家康德。

2、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3、主张:(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

(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4)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影响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3)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②集中批判专制主义;③注重人权,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

学说;④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层面,主张建立法治社会。⑤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知识梳理: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

(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

1.东汉的《_________》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以

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由算筹演变为________。明清时期,由于______繁荣,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

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①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②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太阳黑子、哈

雷彗星的记录;

③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和农学四大农书

1、历法: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_______》;②商朝改进为“殷历”

③秦汉以后,历法越来越精确;

④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______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

2、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_________》。

(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_______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张仲景的《__________》,是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的《_________》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4.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知识梳理: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①内容:收录了西周至的诗歌,分为三部分

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③地位:①中国第一部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①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③代表作:《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汉赋:

①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②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

③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1)原因:①唐朝与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以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概况:

(二)宋词元曲

1、宋词:

原因:①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阶层: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③两宋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

形成:词出现于唐代,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特点:句子,便于抒发感情

代表人物:①婉约派:②豪放派:

2.元曲

社会背景: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形成:由和构成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代表人物:

(三)明清小说

1.社会背景:①专制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_______领域出现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萌芽出现,________阶层扩大,

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发展历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出现传奇,宋代话本创作,明清小说蓬勃发展。

3.成就:①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_______》、蒲松龄的《_________》、吴敬梓的《儒林外史》。②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知识梳理: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多年前,原始文字是______,称为“________”。

(2.)变化:象形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脉络演变发展。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_______。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②魏晋开始进入______阶段。

(2)发展状况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下页)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

2、京剧的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3、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知识梳理: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17世纪末牛顿)

1、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3)伽俐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附:天文学: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2、建立:

(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特征:他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3、意义:

①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②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推动了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

(二)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面临挑战。

2、内容: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意义:

(1)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2)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3)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发展(1900年普朗克)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2)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过程:①提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②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

(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3)不仅推动了物理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是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知识梳理: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1、表现:

(1)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与世界万物。

(2)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3)教会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

(4)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英国达尔文)

1、背景:

(1)思想: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冲击,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在欧美确立。

(3)经济: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4)理论基础:

①17世纪英国胡克发现细胞。后来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②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2、诞生标志: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3、内容: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自然选择: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物竞天择:生物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4)适者生存: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机会,有害变异个体则将遭到淘汰。

有利变异积累形成生物新种。

4、影响:

(1)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

(2)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附:补充积极影响:(1)对科学: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2)对其它国家: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

(3)消极影响:“优胜劣汰”成为殖民者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知识梳理: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经济: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科技:科技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4)动力需要:早期蒸汽机多缺陷,无法广泛使用。

2、进程:(1) 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应用:蒸汽机作动力应用于纺织业、采矿业、造纸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

(3)推广: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瓦特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

3、影响:

(1)解决了动力问题(自然力——机械力),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表现:

(1)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新能源。

(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

3、影响:

(1)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表现在:①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3)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互联网诞生的原因:

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②直接原因:2 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担心______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讯系统,加紧对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

2、过程:

(1)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3)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等服务

3、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提高了传统产业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⑤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着改变。

(2)消极影响: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附:消极影响:(1)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垃圾信息、网络病毒、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等影响了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3)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表现在军事和文化领域,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知识梳理: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

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③先进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代表人物: ________:①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与

《各国律例》。

②地位:的第一人。

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②主张:提出“”的思想。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以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②西学的广泛传播。

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__ _______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

代表: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实践:洋务运动(时间、口号、内容、结果、影响)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师夷长技以”和“师夷长技以”。

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

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

③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

④创办,派遣留学生。

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评价:迈出了历程的第一步。

(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仿制度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___________派。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思想主张:①经济上:发展,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4)评价:①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②但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①政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经济:19世纪末,_______ __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著作:《新学伪经考》、《_____________》

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借用进化

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的必要性。)

3.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①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光绪帝实行了变法,即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②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__ ___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最主要作用)

知识梳理: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学思想文化

1.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1)背景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__ _______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_________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_________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直接原因:_______为复辟制造舆论,掀起_____ ___逆流。

(2)兴起①标志:1915年,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③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④主要阵地《 _______》

(3)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①提倡______和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

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A.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代替文言文;

B.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写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十月革命以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宣传。

(4)影响积极方面:①动摇了______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功绩)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的洗礼。

③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性质:是___ _______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前期)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开始传入: 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②系统介绍: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③传播途径:A、撰写文章;

B、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C、向工人宣传,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影响:①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②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③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①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②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个人因素: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进行民族革命,用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即“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进行社会革命,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国民共享。

4.作用:

三民主义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5.实践:

①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②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根据原则制定

B.性质:

C.意义:对建立制度,反对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③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___________”、“护法运动”

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和新力量,三民主义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屡次失败。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给了他新的启示和希望。

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帝,对内各民族平等;

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①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

②有本质区别:新三民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中共民主革

命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根源在于阶级立场不同。

4.作用: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形成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革命实践

④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思想内容):

1.萌芽:

时间: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

文章:《》《》,

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初步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__ __________”的革命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3.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内容: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①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蓝图及前景。

地位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发展(抗战胜利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探索

①1949年七届二中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中国由转变为,由

转变为的总任务。

②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③新中国成立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三.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深远影响:

①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②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两大成就:一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

(一)形成背景

1.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成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二)形成发展过程

1.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深化:①1992年南方谈话,围绕“”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

4.地位确立:1997年,中共_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主要内容

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4.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

①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②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五)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二)创立过程

1.2001年,全面阐述“__________”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历史意义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

②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③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点: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教育发展史实,认识科技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结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1)背景和目的:两极格局对峙,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为打破__ ___ 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3)意义: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加强了国防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载人航天工程

(1)成就: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

(2)意义:中国载入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史上又一里程碑,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__________技术的国家。

3.杂交水稻

(1)成就:1973年,________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①1983年开始,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意义:

②1965年,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_____首次实现,开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政治: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重要原因)

2.经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文化: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进一步推

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科学精神: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

5.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1.背景:①1956年____________改造完成,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②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根本目的)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内容:艺术问题上“”,学术问题上“”

4.贯彻实施:

①提出初期:贯彻执行,出现繁荣景象.

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时期的新风貌

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 ,杨沫的等.

文艺期刊大量增加;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②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扩大化至文革期间:受干扰和破坏,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影响:许多文艺学术工作者和他们的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文革期间出现样板戏独占戏剧舞台,文

艺界百花凋零的局面,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 恢复贯彻,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原因: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

方针;80年代初,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成就: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5.经验和教训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历史证明,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

(1)措施:①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借助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成功将旧教育改变为沿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人民教育。

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和半

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2)成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文革”时期——遭受挫折

原因: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

表现:①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③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

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极大破坏,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新时期——蓬勃发展

举措:(1)1977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

(2)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__________”发展战略。

(3)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①义务教育:制定了《》,②中等、高等教育改革。

(4)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计划;(5)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启动“”。

(5)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成就:到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从国际上看: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的素质不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课程标准: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文学的繁荣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1)背景:①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革命和战争加剧了局势的混乱,人们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②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特点:①内容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②创作风格上: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3)成就:①法国:《》.

②英国:《》

③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后)

(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成就:

19世纪:①法国:巴尔扎克《__________》,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③俄国: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④美国:马克·吐温

20世纪早期: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3.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40、50年代)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①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②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③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成就:①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②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

无助和凄凉。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

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4.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人物:①印度:泰戈尔(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②中国:鲁迅

③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 ④尼日利亚:索卡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讲解

必修三【知识梳理】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 两靥y 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 便宜古方 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通“ ”通“ ”通“ ”, ”) ”) ) 5.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 虽有槁暴 7. 君子生非异也(“ (“ (“”通“ ”通“ ”) ”通“ ”, ”,) ) 二、古今异义 1.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 然.而.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义: 今义:认为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 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 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 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 《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梁惠王上》 ) ( ( ) ) ( ) 4. 疾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西门豹治邺》 ) 《史记·孙膑列传》 ) ( ( ) 《三峡》) ( ( ) )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劝学》) ( ( )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 ( ) 余知而无罪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3.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 ( ) ) 愿大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 ) 乃以吴叔为假王( 《史记·陈涉世家》 ) ( ( ) ) 5. 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 ( )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列传》) (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 ) 6. 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劝学》) ( ( ) )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2.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 ① 填然鼓.之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 ( ( ( ) ) ) ) ⑤王无罪.岁 ( )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 ) 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 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 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 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导语】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xx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 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 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一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间至赵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必修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九:《蜀道难》知识点梳理一、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二、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文言文复习小卷子十:《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輮以为轮。虽有槁暴。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君子生非异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合从缔交。威振四海。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既没。而倔起阡陌之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赢粮而景从。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弃甲曳兵而走。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流血漂橹。 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学而大遗。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 必修三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一、通假字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 、 6.虽有槁暴(“”通“”) 7.君子生非异也(“”通“”,) 二、古今异义 1.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能够、同意、认可之意。 2.然而 ..不王者古义: 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3.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古义: & 今义:保养身体 4. 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古义: 今义:认为 5.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6.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多比喻坏人的党羽,多含贬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古义: ~ 今义:①托付;②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一词多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1.数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金就砺则利(《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乃以吴叔为假王(《史记·陈涉世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上》)() 4.疾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列传》)() 嫉恶如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5.闻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6.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 ②然而不王.者() ③树.之以桑()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

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下面是为您推荐的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文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1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

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知识点2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精心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篇一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再见》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着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