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M酮症酸中毒(DKA)是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T1DM易发生,T2DM 在有诱因时可发生。本症的发病率约占住院DM患者的14%左右,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是由胰岛素缺乏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DM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大多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双激素异常,即胰岛素水平降低,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胰岛素作为一种贮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分解代谢、抑制合成,尤其是引起糖的代谢紊乱,能量的来源取之于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合成受到抑制,出现了全身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①严重脱水。②电解质代谢紊乱。③代谢性酸中毒。④多脏器病变。DKA早期,由于葡萄糖利用障碍,能量来源主要为游离脂肪酸及酮体,此二者对DKA患者的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使脑处于抑制状态。晚期常并发脑水肿而使病情恶化。DKA由于严重脱水,循环障碍,肾血流量不足,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DKA时,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而糖原合成及贮藏亦减少,分解增多,肝糖输出增多。脂肪分解增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内经β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最后缩合成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脑细胞的损害尤为突出。

【临床表现】

一、发病诱因

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许多患者的诱因不是单一的,约有10%~30%的患者可无明确诱因而突然发病。常见的诱因是:

①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减量或随意停用或胰岛素失效,亦有因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而发生DKA者。

②感染是导致DKA最常见的诱因。③饮食失控,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饮酒等。④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等。⑤应激、外伤、手术、麻醉、妊娠、中风、心肌梗死、甲亢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引起DKA。⑥原因不明,据统计10%~30%的患者以DKA形式突然发病,无明确诱因可查。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DM本身症状加重,多尿、多饮明显,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有上腹痛,腹肌紧张及压痛,似急腹症,甚至有淀粉酶升高,可能由于胰腺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由于酸中毒,呼吸加深加快,严重者出现Kussmaul 呼吸,这是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肺过度换气所致。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为DKA最特有的表现,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头昏、头痛、烦躁,病情严重时可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嗜睡、昏迷。

(二)体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眶下陷、粘膜干燥等脱水症,严重脱水时可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音低弱、脉搏细速,四肢发凉,体温下降,呼吸深大,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昏迷。

三、实验室检查

1.血糖明显升高,多在16.7 mmol/L(300 mg/dl)以上。

2.血酮定性强阳性,定量>5 mmol/L有诊断意义。必须注意,硝基氢氰酸盐法只能半定量测定乙酰乙酸(Ac),而且常因非特异性反应而呈假阳性。近年用定量方法测定β-HB含量,所需血标本仅5~25μl。诊断、监测血酮体时应避免使用半定量方法。

3.血清电解质血钠多数降至135 mmol/L以下,少数可正常,偶可升高至145 mmol/L以上。血清钾于病程初期正常或偏低,少尿、失水、酸中毒可致血钾升高,补液、胰岛素治疗后又可降至3 mmol/L以下,须注意监测。

4.血气分析及CO

2结合率代偿期pH值及CO

2结合率可在正常范围,碱剩余负值增大,缓冲碱(BB)明显减低,标准碳酸氢盐(SB)及实际碳酸氢盐(AB)亦降低,失代偿期,pH值及CO

2结合率均可明显降低,HCO

3-降至15~10 mEq/L以下,阴离子隙增大。

5.尿糖强阳性

6.尿酮强阳性,当肾功能严重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肾糖阈及酮阈升高,可出现尿糖与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诊断时必须注意以血酮为主。

7.其他血尿素氮、肌酐可因脱水而升高,经治疗后无下降提示有肾功能损害。血常规白细胞可增高,无感染时可达15~30×109/L以上,尤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更为显著,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升高,血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可升高。如原有肢端坏疽,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可发展为气性坏疽(Fournier坏疽),其皮下气体迅速增多的原因未明,可能与酮症酸中毒有关[4]。

8.阴离子隙(AG)和渗透压隙(OG)尿液中的氨浓度是肾脏代偿酸中毒的关键性物质,但一般实验室未常规测定尿氨。尿阴离子隙(AG)和渗透压间隙(OG)可用来反映高氯性酸中毒病人的肾脏氨生成能力。

临床表现及体征、诱因

尿糖阳性血糖>14mmol/l血酮>5mmol/l

糖尿病酮症

阴离子间隙增加CO

2结合率降低pH<7.35

图3-1-38DM酮症酸中毒诊断流程图HCO

3-降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早期诊断线索

在临床上,遇有下列情况时要想到DKA可能:

①有加重胰岛素

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如胰岛素突然减量、随意停用或胰岛素失效,感染、饮食失控、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饮酒等,应激;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③呼吸加深加快;④头昏、头痛、烦躁或表情淡漠;⑤脱水;⑥心率加快,血压下降;⑦血糖明显升高;⑧酸中毒。

二、诊断依据

DKA的诊断不难,一般可按图3-1-38的程序进行。

三、鉴别诊断

(一)饥饿性酮症

(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三)低血糖症昏迷

(四)乳酸酸中毒昏迷

(五)酒精性酸中毒

(六)其他

由于DM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因此,急病遇昏迷、休克、酸中毒等原因不明时均应查血糖及尿糖、尿酮,以免漏诊或误诊。某些药物中毒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样症状。

(如茶碱中毒)。

【治疗】

一、一般处理

二、补液

DKA常有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补液后胰岛素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最常用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有休克可补给胶体液如右旋糖酐、血浆等。当血糖下降至13.9 mmol/L(250 mg/dl),应给予5%葡萄糖水或糖盐水。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心功能及脱水情况而定,若心功能正常,补液速度应快,在2h内输入1000~2000 ml,尽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h尿量、末梢情况而定,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和量。第2~6h输入约1000~2000ml,第一天的总量约为

4000~6000 ml。严重脱水者日输液量可达到6000~8000 ml。

三、胰岛素的应用

DKA是胰岛素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为使血糖尽快降低,纠正代谢紊乱,DKA 的治疗一律选用短效胰岛素。一般主张用小剂量静脉滴注法,每h每公斤体重0.1U胰岛素。其优点为简单易行,不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血钾反应,脑水肿发生率低。小剂量的胰岛素不但能起到治疗DKA的作用,而且可防止低血钾。其胰岛素的应用方案一般为开始每h0.1 U/kg体重,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如500 ml生理盐水需2h内滴完,瓶内则需加普通胰岛素8~12U)持续滴注。在液体快滴完时复查血糖,如血糖下降的幅度小于滴注前的30%,则胰岛素的用量应加倍。如血糖的下降幅度>30%,则按原剂量继续滴注到血糖下降为

≤13.9mmol/L(250 mg/dl)时改输5%葡萄糖水或糖盐水(视血Na水平而定)。胰岛素的用量则按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2~6∶1(即2~6g糖给1U胰岛素,如在5%葡萄糖500ml中加入普通胰岛素4~12.0U)的浓度继续点滴,使血糖水平维持在11.1mmol/L左右,酮体阴性。当病人饮食恢复,神志清醒,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纠正后,可改为皮下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素治疗有效,一般在7~10h内可纠正DKA。

四、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对于轻症的DKA,经胰岛素治疗及补液后,钠丧失和酸中毒可逐渐得到纠正,不必补碱。补碱的指征为:

①血pH<7.0或HCO

3-<5.3 mmol/L;②血K+>6.5 mmol/L的严重高血钾症;③对输液无反应的低血压;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高氯性酸中毒。补碱量:

首次给5%碳酸氢钠100~200ml,用注射用水稀释成等渗(1.25%)。以后再根据pH及HCO

3-决定用量,当pH恢复到7.1以上时,停止补碱。

五、补钾

DKA时体内总钾量明显减少,平均总失钾3~5 mmol·L-1·kg-1。开始由于脱水、酸中毒,血钾水平可升高,也可正常或降低,因此DKA初期的血钾水平不能真实地反映体内钾的情况。经过补液和胰岛素的应用等治疗,血钾可出现变化,一般为降低,因钾向细胞内转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在1~4h后发生低血钾。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预防性补钾,尽可能使血钾维持在正常水平,至少应>3.5mmol/L。如患者有尿(>40ml/h),肾功能尚好,治疗前血钾降低或正常,则在输液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即开始补钾;若治疗前血钾增高或每h尿量少于30ml,宜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血钾不高时再开始补钾。补钾量:

开始2~4h通过静脉输液,每h补钾约13~20mmol/L(约1.0~1.5g氯化钾),为防止高氯血症,可用氯化钾和枸椽酸钾等,病情稳定,患者能进食,则改为口服补钾,3~6g/d。为补充细胞内缺钾,口服补钾需维持1周以上。

六、补磷、补镁

DKA时体内可缺磷,但补磷的指征一般不很明确,而且对磷的需要量小,6h内每公斤体重约需元素磷2~5mg,每亳升磷酸钾中含元素磷3 mmol/L

(90mg)及钾4 mmol/L。使用时成人1000 ml生理盐水中加磷酸钾不能超过2 ml,6h内输完为合适剂量。有人报道,DKA补磷期间可引起血钙降低应予注意。DM病人呈负镁平衡[13],并发DKA时更甚,要注意补充。

七、对症、支持、消除诱因、防止并发症

DKA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因此应注意抗菌素的应用。补液过速过多,尤其是老人,心功能不全者易并发肺水肿,应注意防止。由于脱水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补液脱水纠正后无尿,血尿素氮、肌酐继续升高,应注意急性肾衰发生,必要时需透析治疗。降糖过快,补碱过快过多可诱发脑水肿(死亡率、致残率达50%),应注意避免,必要时可用脱水剂治疗。八、特殊类型DKA的治疗

(一)T2DM并DKA T2DM病人在遇到感染、创伤、应激、手术、剧烈刺激等情况时,可并发DKA。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椐Westphal报告,T2DM占全部DKA的26%,新近诊断的T2DM占全部T2DM的52%[14]。部分病人是由于拒绝胰岛素治疗所致,这种情况在我国可能更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在发生DKA 的T2DM患者中,年龄较大的占多数,有些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T1DM,较重患者在DKA纠正后往往需要胰岛素治疗。

T2DM并DKA的治疗同前述,但应注意心肺对输液量的负荷能力、监测血浆渗透压,积极治疗诱因。

(二)妊娠DM并DKA 妊娠DM时,如治疗得当,一般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由于妊娠本身的生理变化,妊娠后期往往呈现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状态,可因呕吐、使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多胎妊娠、产科危象、病理妊娠和隐性感染等诱因而发生DKA。有时由于恶心、呕吐及其他原因而很少进食,可导致饥饿性酮症,常与DM性DKA并存,测定AG和OG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妊娠DM并DKA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慎用或禁用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

(三)儿童糖尿病并DKA

统计表明50%~70%的糖尿病患儿发生过一次或多次酮症酸中毒,病死率为5%~17%。

其处理原则见前述,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一致,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

①补液:

每日补液量80~120ml/kg,再加继续失水量(尿量),于8h内输入计算液量的,余量后16h~24h内输入。首先于1h内输入生理盐水20ml/kg,以后根据血Na+浓度继续用生理盐水或改为0.45%的NaCl液,以后用液为每100ml液体中,含生理盐水20ml,15%KCl 1ml,其余部分为注射用水,按每日1500ml/(m2)计算。

②胰岛素:

按每h0.1U/kg计算出3~4h胰岛素总量,加入180~240ml0.9%NaCl液中,以1ml/min的速度静脉滴注。1~2h测血糖1次,血糖降至16.6mmol/l

(300mg/dl)以下时,先皮下注射胰岛素0.25 U/kg,30min后停止静脉滴注胰岛素,改用2.5%葡萄糖,同时每3g葡萄糖加胰岛素1U,以后改为每4~6h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用量按血糖(mg/dl)/150=所需胰岛素单位/h。每2h测血糖1次,使血糖维持在11.1mmol/l(200mg/dl),尿糖(+)为宜。

③补碱补钾:

其原则见前述。血pH<7.1,需补充碳酸氢钠1~2mmol/kg,即5%碳酸氢钠1.6~3.2ml/kg。HCO

3-需要量=[15-所测HCO

3-×kg(体重)]×0.6。开始先用计算量的,稀释成1%~4%等渗液,缓慢静脉滴注,防止因输液过快引起高钠血症及碱中毒。

④脑水肿的处理:

儿童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较DM多见,且常发生于病人血循环恢复、酸中毒已部分纠正、血糖正在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时,易被疏忽。已清醒的病儿,又出现头痛、神志改变、嗜睡、昏迷、瞳孔散大等表现时应警惕脑水肿发生。须立即静脉滴注甘露醇0.25g/kg脱水等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急预案 一、定义: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该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引起的,导致酮体堆积,进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常有多尿、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可通过检测尿糖以及尿酮等指标进行诊断。临床上可通过补液,补充胰岛素,纠正酸碱平衡等措施进行治疗。 二、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嗜睡甚至昏迷。 三、应急预案 1、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后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重者昏迷。因此应立即采取措施,医护配合,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2、通知医生的同时,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全部使用套管针) ,补充液体,必要时开通双通路。 3、吸氧、心电监护。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液体输入量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常规应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备好各种用品及药品,如吸痰器、开口器、舌钳、抢救车等。 4、有谵妄、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每1 h查血糖一次并做好记录。

5、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出入液量,并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6、患者病情好转,逐渐稳定后,向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协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6 h 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四、程序 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一般情况下,通过发病时的年龄就可知道自己患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具体的讲: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常规 诊断 一、血糖未经治疗者血糖多中度升高,如血糖超过 33.3mmol/L(600mg/dL)则提示有肾功障碍。经不正确治疗(如大剂量胰岛素注射)者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酮症并未能纠正。二、酮体发生临床酮症时血酮体升高均在5-10倍以上。尿酮体测定方法简单,除严重肾功障碍者外均与临床表现平行,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三、动脉血PH值酮症早期由于体液的缓冲系统和肺、肾的调节作用,血PH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但碳酸根及硷明显下降。如果H+的增加超过了机体的缓冲能力,则血PH值将急骤下降。CO2结合力只反应硷贮备情况,不能直接反映血PH值。 以上三项检查可以确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但是还有一些变化必须注意,酮症时肾排出的尿酸减少,可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血钠、钾浓度多在正常范围,甚至偏高,而机体已大量丢失钠、钾、氯,即使无感染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也可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糖尿病昏迷相鉴别,如低血糖昏迷、乳酸酸中毒、非酮

症性高渗性昏迷等鉴别(详见附表)。对轻症,应与饥饿性酮症相鉴别,后者主要见于较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病人,如剧烈的妊娠呕吐,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酸中毒多不严重。 附表:糖尿病昏迷鉴别诊断表 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 发作1—24h 突然1—14h 1-24h 病史三多明显出汗、心慌老人、失水有肝肾病史 伴恶心、呕吐、性格异常40%无糖尿病 腹痛 用药史胰岛素胰岛素、利尿、激素降糖药 促泌剂透析 体征轻度脱水瞳孔大、心跳快严重脱水深大呼吸

Kussmaul呼吸出汗、模糊、血压下降皮肤潮红发热 昏迷昏迷深昏迷 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 血糖16.7-33.4 2.8 >44.4 血乳酸>5 尿酮强阳性阴性、弱阳阴离子间隙>18 PH 下降NAHCO3<20 CO2CP下降 治疗 一、补液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有效的纠正脱水,在1-2小时内输入1升液体,以后的3小时内再补充1升,直到纠正脱水和维持循环的肾功能,减轻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一般脱水量约为体重的10%左右。补液后能保持尿量在每分钟2ml以上为宜,对合并心脏病者适当减少补液量和速度。开始时可以输入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1.1-16.6mmol/L(200-300mg/dL)时可以给5%葡萄糖液,血糖低于11.1mmol/L(200mg/dL)可以给10%葡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精辟讲解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80% 以上。在没有将胰岛素用于患者之前,酮症酸中毒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义 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下,胰岛素严重缺乏,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失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出现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 (二)诱因 1 .急性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如控制不当,病情逐渐加重,就会诱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以后,急性感染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不当:特别是中断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会对血糖造成不好影响。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造成死亡。胰岛素剂量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过量用药,如降糖灵,也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3 .饮食失调和胃肠道疾病:对于糖尿病人可构成很大威胁,造成血酮体增高,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纳差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坚持测血糖,不能随便停药。 4 .其他应激:如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 下列糖尿病急症,哪种最常见?()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高血糖高渗状态 C.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 高渗性昏迷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0%以上。 (三)病理生理学 1 .高血糖 患者首先出现高血糖。因为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升高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高血糖。 2 .酮症 ( 1 )主要成分 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出现酮体。酮体包括三种成分: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和丙酮。 乙酰乙酸:酸性,可与测酮体的化学试剂反应,酮症测出酮体高,主要是乙酰乙酸高。 β 羟丁酸:量最多,但不与酮体粉反应。乙酰乙酸高或 β 羟丁酸高会造成酸中毒,情况较严重。 丙酮:中性,量较少,能从呼吸道自由排出,有时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有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血酮体可升高 100 倍,尿酮阳性。 酮体包括哪三种成分? ( 2 )酮体的预防 首先,避免产生过量乙酰辅酶 A 。其次,产生乙酰辅酶 A 后,避免血糖降得过低。若血糖降太低,不能产生足够草酰乙酸,乙酰辅酶 A 不能变成柠檬酸被代谢,继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3 .酸中毒 产酸增多,主要是 β 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同时碱从肾脏排出,加重酸中毒。另外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严重,发生严重脱水,容易造成休克,排酸困难,也会产生酸中毒。酸中毒对身体危害很大,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反调激素增加,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与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一系列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诱发因素为:感染;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饮食;应激情况;降糖药物剂量不足或中断;妊娠或分娩;胰岛素抵抗;不合理应用对糖代谢有影响的药物等。 DKA是1型糖尿病突出的并发症,也多见于2型糖尿病伴严重的间发病者。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但经及时合理的治疗可逆转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男、女患病之比为1:12。DKA的死亡率在胰岛素问世以前为60%,发明胰岛素以后降至5—15%;在非专业化的医疗机构仍高达19%。且死亡率随增龄而增加。其造成死亡的原因为低血容量休克、严重的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脑水肿。 1 诊断 1.1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1.1.1 原糖尿病症状加重:肢软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1.1.1.2消化道症状:DKA时胃黏膜受到刺激早期可产生厌食、恶心、呕吐。后期发生胃扩张时可产生严重的呕吐。部分患者有腹痛。 1.1.1.3呼吸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改变。当pH<7.2时可引起深而快的呼吸;当pH<7.0时则发生呼吸中枢抑制。部分患者呼吸中可嗅到类似烂苹果的气味。 1.1.1.4神经系统症状: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萎靡、倦怠,继而烦躁、嗜睡。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者约10%。 1.1.1.5脱水和休克症状:中、重度的DKA常有脱水。脱水达体重的5%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达体重的15%时可有循环衰竭,如血压下降、心率加速,重者可危及生命。 1.1.1.6诱因之表现:各种诱因疾病均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的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简单的说,DKA就是这两件坏事同时严重发生:胰岛素严重缺乏和脱水。没有足够的胰岛素,为了获得能量,身体就会开始分解脂肪,分解脂肪会产生酮体。正常情况下,酮体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但是在DKA时,酮体产生得太快,肝脏和肾脏来不及将酮体消耗,酮体储留在血液中,使血液变酸。与此同时,因缺乏胰岛素,血糖持续升高,可是身体不能利用。 二、酮症酸中毒时机体病生理 1.高血糖DKA患者的血糖呈中等程度的升高,常在300~500mg/dl范围,除非发生肾功不全否则多不超过500mg/dl。造成患者高血糖的原因包括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升糖激素分泌增多,以及脱水、血液浓缩等因素。 2.酮症酮体是脂肪β-氧化物不完全的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3种组分其中乙酰乙酸为强有机酸能与酮体粉发生显色反应;β-羟丁酸为乙酰乙酸还原产物亦为强有机酸,在酮体中含量最大,约占酮体总量的70%;丙酮则为乙酰乙酸脱羧产物,量最少,呈中性,无肾阈,可呼吸道排出。正常人血酮体不超过10mg/dl,酮症酸中毒时可升高50~100倍,尿酮阳性。 3.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酮酸、乳酸等有机酸以及硫酸磷酸等无机酸生产增多,肾脏排酸失碱加重,再加上脱水和休克造成机体排酸障碍,最终导致酸中毒的发生。 4.脱水酮症酸中毒时,血糖明显升高,同时大量酸根产生渗透性利尿及排酸失水,加上呼吸深快失水和可能伴有的呕吐、腹泻引起的消化道失水等因素均可导致脱水的发生。

5.电解质紊乱渗透性利尿、摄入减少及呕吐、细胞内外水分转移血液浓缩均可 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钾的丢失。由于同时有电解质的丢失和血液浓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测定的血电解质水平可高、可低、亦可在正常范围。酮症酸中毒时,由于血脂水平增高可使水溶性的电解质成分如血钠假性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分解代谢量增加,磷的丢失亦增加,临床上可出现低血磷症。 三、临床表现 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低于10mmol/L后者很易进入昏迷状态。较重的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症状加重多饮多尿、体力及体重下降的症状加重 2.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的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可出现腹痛症状,有时甚至被误为急腹症。造成腹痛的原因尚不明了,有人认为可能与脱水及低血钾所致胃肠道扩张和麻痹性肠梗阻有关。 3.呼吸改变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呼吸深快,以利排酸;当pH<7.0时则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4.脱水与休克症状中、重度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脱水症状,脱水达5%者可有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超过体重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5.神志改变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有头痛、头晕、委靡继而烦躁、嗜睡、昏迷,造成昏迷的原因包括乙酰乙酸过多,脑缺氧,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循环衰竭。 6.诱发疾病表现各种诱发疾病均有特殊表现应予以注意以免与酮症酸中毒互相掩盖贻误病情。 四、治疗 1、合理安排输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极其关键的措施,由于严重失水,故应迅速补液。立即给予建立2条静脉通道,一条快速输入0.9%生理盐水加入胰岛素(根据血糖决定胰岛素剂量),另一管给输入其他液体如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药物。如无心力衰竭,开始补液速度应快,2 h内2条管最多可输入1 000 ml~2 000 ml,开始4 h输液量占总失水量的1/3,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以后逐渐减慢,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决定输液速度。补液量须视失水程度而定,一般按患者的失水量相当其体重的10%估计,若超过原来体重10%以上者,应分批于2 d~3 d逐渐补足,不宜太快太多,以免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总液量一般为4 L/d~5 L/d,以后逐渐减少。当血糖下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 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诊断依据】 1.有糖尿病史及急性感染、饮食失调、食糖过多、严重精神刺激、外伤、手 术麻醉、停用或大剂量减少胰岛素史。 2.糖尿病症状加重,极度疲软无力、烦渴、多饮、多尿、恶心、呕吐、脱水、 嗜睡、意识模糊、昏迷。 3.失水,呼吸深而快,呼气有酮味,血压下降、休克。 4.血糖明显升高,常在 16.7mmol/L 以上,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可有蛋白尿、 管型尿,血酮体升高。 5.血pH<7.35 ,HCO3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加,血钠、血氯可降低,血钾早 期可正常或偏高,晚期可有氮质血症;少尿时血电解质可全部升高。 【检查】 1.血糖,血脂, CK, LDH,ALP,GGT,血酮体,血气分析。 2.24h尿糖、蛋白定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猓-MG。 3.胸片,心电图,必要时超声心动图,腹部B型超声检查,肢体诱发电位。 4.眼科检查。 【治疗】 1.病情观察及监护 (1)观察呼吸深浅及频率,呼出气体的气味,失水程度,有无感染、休克, 及时给予吸氧。 (2)治疗过程中,血糖、酮体、血电解质及血 pH最好在 2~3h内重复 1次,以便调整治疗,以后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复查。 (3)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注胰岛素,另一条供补液和电解质及其他药物,注意留一侧上肢测血压。 (4)神志清醒应鼓励多饮水,昏迷应插胃管,少量多次注入凉开水,排尿困 难或昏迷应予导尿,但一般不超过 3d,以免引起感染。 2.治疗措施 (1)补液:开始 2h可补 0.9%氯化钠溶液 1500~2000ml,使血压回升,循环改 善后逐渐减慢,视病情需要,每 4~6h补500~1000ml,1d补液量一般为 3000~5000ml。 (2)补胰岛素:首先静注普通胰岛素 10~ 20U,后按 4~6U/h持续静滴,如前 2h 血糖降低<30%,则静滴剂量加50%;如血糖降低至13.8mmol/L 以下时,补液应由0.9%氯化钠溶液改为5%葡萄糖溶液,内加普通胰岛素,糖与胰岛素之比为2~3g:1U;如病人可进食后则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3)补钾:开始即有低血钾,应立即补钾,如正常或偏高,用胰岛素治疗后4h 常规补钾,具体剂量为血钾<3mmol/L,初用一小时补氯化钾 1.5 ~2g,血钾3~4mmol/L,初用 1h补钾 1g,停止输液则改为口服补钾, 2~3g/d ,5~7d。 (4)补碱: pH<7.1 ,给予静滴 5%碳酸氢钠 125ml;pH<7.0 ,予静滴 5%碳酸氢钠250ml;pH> 7.2 ,可不补碱。 (5)其他合并症处理:抗感染、抗休克,保护心、肺、肾功能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精辟讲解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就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80% 以上。在没有将胰岛素用于患者之前,酮症酸中毒就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义 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下,胰岛素严重缺乏,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失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出现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与代谢酸中毒。 (二)诱因 1 .急性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感染,特别就是呼吸道与泌尿道感染。如控制不当,病情逐渐加重,就会诱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以后,急性感染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不当:特别就是中断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会对血糖造成不好影响。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造成死亡。胰岛素剂量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过量用药,如降糖灵,也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3 .饮食失调与胃肠道疾病:对于糖尿病人可构成很大威胁,造成血酮体增高,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纳差可能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坚持测血糖,不能随便停药。 4 .其她应激:如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 下列糖尿病急症,哪种最常见?()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高血糖高渗状态 C、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高渗性昏迷 正确答案:A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0%以上。 (三)病理生理学 1 .高血糖 患者首先出现高血糖。因为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升高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高血糖。 2 .酮症 ( 1 )主要成分 患者的主要特点就是出现酮体。酮体包括三种成分: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与丙酮。 乙酰乙酸:酸性,可与测酮体的化学试剂反应,酮症测出酮体高,主要就是乙酰乙酸高。 β羟丁酸:量最多,但不与酮体粉反应。乙酰乙酸高或β羟丁酸高会造成酸中毒,情况较严重。 丙酮:中性,量较少,能从呼吸道自由排出,有时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有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血酮体可升高 100 倍,尿酮阳性。 酮体包括哪三种成分? ( 2 )酮体的预防 首先,避免产生过量乙酰辅酶 A 。其次,产生乙酰辅酶 A 后,避免血糖降得过低。若血糖降太低,不能产生足够草酰乙酸,乙酰辅酶 A 不能变成柠檬酸被代谢,继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3 .酸中毒 产酸增多,主要就是β羟丁酸与乙酰乙酸。同时碱从肾脏排出,加重酸中毒。另外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严重,发生严重脱水,容易造成休克,排酸困难,也会产生酸中毒。酸中毒对身体危害很大,就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1.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2.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先兆症状*二、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什么原因*三、怎样预防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1、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 1.1、酮症酸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关节痛,重者精神萎糜,烦燥,体重锐减,有明显脱水及酸中毒现象,皮肤粘膜干燥,眼窝下陷,呼吸深长,呼气带有烂苹果酮体气味,面色发绀,四肢冷,脉细弱,血压下降,嗜睡甚至昏迷。 1.2、酸中毒大呼吸和酮臭味。又称Kussmaul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大,由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可能出现,以利排酸;当血pH7.0时则可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呼吸麻痹。重度DKA,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 1.3、脱水和(或)休克。中、重度DKA患者常有脱水症状和体征。高血糖导致大量渗透性利尿,酸中毒时大量排出细胞外液中的 Na,使脱水呈进水性加重。当脱水量达体重的5%时,患者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缺少弹性,眼球及两颊下陷,眼压低,舌干而红。如脱水量超过体重的 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胰岛 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遭受各种应激时,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快,酮体生成增多超过利用 而积聚时,血中酮体堆积,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当 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此时除血糖增高、尿酮体强阳性外,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 碳结合力小于13.5 mmol/L。 3、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先兆症状患者在发生糖尿病酮 症酸中毒昏迷前一般都是有先兆的,突出表现为:疲倦、明显厌食、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着多于平时;还常出现头晕、头痛、表情淡漠、嗜睡、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的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带有烂苹果味。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 下陷,脉搏细弱快速而且不规整,血压下降,四肢冰冷。少数病人 可出现腹部剧痛,甚至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当出现这些重要警报信号时,患者要尽快去医院检测血糖、 尿糖、尿酮体、血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以及血清中的各种电 解质,以便确诊后,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妥善治疗。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什么原因1、急性感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参考资料: 什么是酮症,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遭受各种应激时,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快,酮体生成增多超过利用而积聚时,血中酮体堆积,称为酮血症,其临床表现称为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除血糖增高、尿酮体强阳性外,血pH值下降,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小于13.5 mmol/L。如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胰岛素问世后其病死率大大降低,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的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有哪些?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多由于胰岛素中断、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发生。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下列应激情况下发生。如:①各种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包括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肺部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胃肠系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胆管炎、腹膜炎、肾盂肾炎、盆腔炎等。②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外伤、灼伤、手术、麻醉、严重精神刺激等。③饮食失调、胃肠疾患、高热等,尤其伴严重呕吐、腹泻、厌食、大汗等导致严重失水而进食水分或补液不足也可诱发本症。 (3)妊娠期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妊娠和分娩时。 (4)胰岛素耐药性,由于受体不敏感,或受体抗体或胰岛素抗体产生。 (5)继发性糖尿病伴应激性增强时,或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有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出现酮体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时有腹痛尤以小儿多见,有时被误诊为胃肠炎、急腹症。年长有冠心病者可伴发心绞痛,甚而发生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卒死。当pH <7.2 时呼吸深大,中枢神经受抑制而出现倦怠、嗜睡、头痛、全身痛、意识渐模糊,终至木僵昏迷。体征:由于失水可见皮肤粘膜干燥、舌唇樱桃红色而干,呼吸深大,有烂苹果味(丙酮味),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有肌张力下降、反射迟钝,甚而消失,终至昏迷。体温常因各种感染而升高,但有时呈低温可能由于酸中毒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在以上临床表现中尤以“三多”加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最为主要,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应查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必要时查二氧化碳结合力,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验指标有哪些异常? (1)尿。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尿糖均为强阳性。 (2)血。血化验常有以下几项异常:①高血糖。多数为16.7~27.8mmol/L;有时可达33.3~55.5mmol/L以上。②高血酮。定性强阳性。③血脂升高。有时血清呈乳白色,由于高乳糜微粒血症所致。④血酸度。本症属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低于正常,二氧化碳结合力可降至13.5mmol/L以下,严重者9.0mmol/L以下。⑤电解质。血钠大多降低,少数正常,血钾初期偏低,当少尿、失水和酸中毒严重时可发生高血钾。胰岛素治疗4~6小时后,血容量趋向恢复,尿中大量排钾,同时葡萄糖利用增加,钾离子返回细胞内;又因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后,细胞释放氢离子并摄取钾离子,故出现低钾。⑥白细胞计数常增高。但在此症中不能以白细胞计数与体温反映有无感染。尿素氮、血肌酐常因失水、循环衰竭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规范和诊疗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概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增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增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致昏迷及死亡,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发生,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②外源性胰岛索用量不当或突然大幅度减量或停用; ③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酗酒等);④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⑤创伤、手术;⑥妊娠、分娩;⑦精神刺激等;⑧有时可无明显诱因,尤其在1型或重症患者。 2.糖尿病患者常在上述各种诱因下发生酮症酸中毒,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1)轻度者仅有酮症,无酸中毒,又称糖尿病酮症。多数患者有烦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逐渐或突然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口腔黏膜及舌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眼球下陷,心动过

速。 (2)中度者除酮症外,尚有轻、中度酸中毒。如未及时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呈深而快的酸中毒呼吸,呼气中可闻及酮味(类似烂苹果味),甚而出现脱水、尿量减少、四肢厥冷。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 (3)重度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重度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出现少尿或无尿,并可出现神态淡漠,各种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昏迷。严重酸中毒者呼吸受抑制,可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各类糖尿病患者,原有症状在各种诱因、应激下加重,有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表现者应高度警惕本症。2.实验室检查 (1)血糖升高:常在16.7~33.3mmol/L(300~600mg /d1),若超过33.3mmool/L(600mg/dl)多有高渗状态或肾功能障碍。 (2)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 (3)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pH降低,剩余碱负值增大(>-2.3mmol/L),阴离子间隙增大等。血钠、氯常降低,也可正常或升高。补液后可出现低血钾。血尿素氮和肌酐可轻、中度升高。血清淀粉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可一过性增高。末梢血白细胞数常升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M酮症酸中毒(DKA)是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T1DM易发生,T2DM在有诱因时可发生。本症的发病率约占住院DM患者的14%左右,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是由胰岛素缺乏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DM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大多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双激素异常,即胰岛素水平降低,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胰岛素作为一种贮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分解代谢、抑制合成,尤其是引起糖的代谢紊乱,能量的来源取之于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合成受到抑制,出现了全身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严重脱水。②电解质代谢紊乱。③代谢性酸中毒。④多脏器病变。DKA早期,由于葡萄糖利用障碍,能量来源主要为游离脂肪酸及酮体,此二者对DKA患者的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使脑处于抑制状态。晚期常并发脑水肿而使病情恶化。DKA由于严重脱水,循环障碍,肾血流量不足,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DKA时,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而糖原合成及贮藏亦减少,分解增多,肝糖输出增多。脂肪分解增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内经β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最后缩合成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脑细胞的损害尤为突出。 【临床表现】 一、发病诱因 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许多患者的诱因不是单一的,约有10%~30%的患者可无明确诱因而突然发病。常见的诱因是:①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减量或随意停用或胰岛素失效,亦有因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而发生DKA者。 ②感染是导致DKA最常见的诱因。③饮食失控,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饮酒等。④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等。⑤应激、外伤、手术、麻醉、妊娠、中风、心肌梗死、甲亢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引起DKA。⑥原因不明,据统计10%~30%的患者以DKA形式突然发病,无明确诱因可查。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DM本身症状加重,多尿、多饮明显,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有上腹痛,腹肌紧张及压痛,似急腹症,甚至有淀粉酶升高,可能由于胰腺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由于酸中毒,呼吸加深加快,严重者出现Kussmaul 呼吸,这是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肺过度换气所致。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为DKA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试卷(糖尿病)

科室:急诊科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10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二.填空题(30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乳酸性酸中毒:当血浆乳酸>______mmol/L,乳酸及丙酮酸之比明显增高>______,且血pH<_______时可诊断为乳酸性酸中毒。 三.选择题(30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C) A、昏迷 B、皮肤粘膜干燥 C、呼气有烂苹果味 D、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E、呼吸深大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不包括(D) A、外伤 B、大手术 C、不规律胰岛素治疗 D、定时、定量进食 E、严重感染 3.酮症酸中毒的时候会出现(B) A、血酮体浓度增高,尿酮体阳性 B血酮体浓度增高,尿酮体阳性或阴性 C血酮体浓度增高,尿酮体阴性 D血酮体浓度不变,尿酮体阴性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气味(B) A、大蒜味 B、烂苹果味 C、腐臭味

D、氨味 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单边的控制标准定为(B)以下? A、7% B、6.5% C、8% D、9% 6.正常的血钾浓度为(B)。 A.3.0~4.0mmol/L B.3.5~5.5mmol/L C.〈3.5mmol/L D.〉5.5mmol/L 7.开始输入生理盐水,当血糖下降至(B) mmol/L左右时,开始输入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液。 A.10mmol/L B.13.9mmol/L C.5.6mmol/L D.8mmol/L 8.过多过快补充碱性药物,会有(A)的危险。 A.脑水肿 B.呕吐 C.头晕 D.视神经水肿 9.OGTT实验给患者口服(C)的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的能力。 A.100g B.50g C.75g D.200g 10.FPG〉(C)、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时、有糖尿病酮症等急性代谢并发症时、合并感染、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A.13.9mmol/L B.11.1mmol/L C.16.7mmol/L D.10mmol/L 11.接受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低于(C)即为低血糖。 A.2.8mmol/L B.5.6mmol/L C.3.9mmol/L D.7.7mmol/L 以下为多选题 12.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正确的是(ABCD)。 A.少食多餐。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B.通过控制饮食,定时服药,控制血糖,配合治疗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C.戒烟戒酒及其他不良嗜好,注意生活规律性。 D.关心理解患者,及时告知及家属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 E.多吃水果,例如西红柿等。 13.短期内我国糖尿患病率增加的原因(ABCDE) A.城市化 B.老龄化 C.生活方式改变 D.肥胖和超重比例增加 E.易感性 1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ABCDE) A.脑水肿 B.休克 C.感染 D.心衰 E.肾衰 15.高渗性昏迷的诊断标准(ABC)。 A.血糖〉33.3mmol/L B.血钠〉145mmol/L C.血浆渗透压〉350mmol/L D.血钠〉155mmol/L. E.血钾〉5.5mmol/L 四.问答题(30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规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疗规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一、病史 1、糖尿病病程、诊疗经过及既往酮症酸中毒史。 2、“三多一少”症状加重,食欲减退,呕吐、腹痛、嗜睡、昏迷等。 3、有无下列诱因: ①急性感染史,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及胃肠道感染等; ②饮食不当; ③胰岛素治疗中断; ④各种应激,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外伤等; ⑤妊娠和分娩; ⑥近期新使用某些药物:类固醇激素、拟交感类药物、a-干扰素、抗精神病药物等。 二、体检: 1.脱水:皮肤粘膜干燥,失去弹性,眼球下陷,严重时脉细速,四肢发冷,血 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2.心动过速或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 3.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可有酮臭味。 4.腹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5.意识改变,各种反射消失,甚至昏迷。 三、化验 1、尿常规:大量葡萄糖和酮体。 2、血糖:多数病人血糖300~500 mg/dl,其中25%病人可超过800 mg/dl。 3、血钠偏低或正常,也可升高,血钾正常或升高,也可偏低。 4、血气分析:CO2CP↓,血pH↓(严重者<7.1),HCO3-↓,碱剩余负值增大,阴离子间隙增大。 5、氮质血症:Urea↑,Cr↑。

6、血酮:可高于正常值10倍,甚至超过300 mg /dl。 7、血常规:即使未合并感染,白细胞总数也可高达15-30x109/L,中性粒升高,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升高。白细胞总数>25x109/L多提示合并感染。 8、血浆淀粉酶、脂肪酶可能升高。 9、血钙、磷、镁:可伴有低钙、低磷和低镁。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血糖>250mg/dl;动脉血PH<7.35或HCO-3<15mmol/l;尿酮体或血酮体异常升高。首先需除外感染、尿毒症、心脑血管意外等原因导致的昏迷,DKA还应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饥饿性或酒精性酮症酸中毒相鉴别。 四、治疗: 1.一般处理 1.1.密切观察病情,严重DKA(PH<7.1或HCO-3<10mmol/l)及低血压者,应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2小时记录一次。 1.2.严重DKA,应立即吸氧、ECG监护、必要时导尿。 1.3.有胃扩张及严重呕吐者,应插胃管。 2. 药物治疗: 2.1 补液:严重DKA病人,脱水严重,常规开放两条静脉通道,第一个24小时补充体重的10%左右液体。要求在前4小时补充总失水量的1/3,前8小时补充1/2;血浆渗透压下降<3mOsm/L/h为宜。 注:①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者,最好参考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 ②如有休克或/及收缩压<80mmHg,补液后不升,应考虑输血浆或血浆代用品; ③必要时,可通过胃管滴入凉开水1000ml/小时; ④血糖降至250mg/dl可输入5%GS,<200mg/dl可输入10%GS。 2.2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①成人:严重DKA或/及血糖>500mg/dl,可予RI负荷量10-20U静脉推注;然后RI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6~8U/h(或0.1U/kg/h),要求血糖下降速度为70-110mg/dl/h为宜,若治疗后1小时血糖下降不明显,胰岛素用量可加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子教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M酮症酸中毒(DKA)是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T1DM易发生, T2DM在有诱因时可发生。本症的发病率约占住院DM患者的14%左右,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是由胰岛素缺乏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DM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大多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双激素异常,即胰岛素水平降低,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胰岛素作为一种贮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分解代谢、抑制合成,尤其是引起糖的代谢紊乱,能量的来源取之于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合成受到抑制,出现了全身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严重脱水。②电解质代谢紊乱。③代谢性酸中毒。④多脏器病变。DKA早期,由于葡萄糖利用障碍,能量来源主要为游离脂肪酸及酮体,此二者对DKA患者的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使脑处于抑制状态。晚期常并发脑水肿而使病情恶化。DKA由于严重脱水,循环障碍,肾血流量不足,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DKA时,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而糖原合成及贮藏亦减少,分解增多,肝糖输出增多。脂肪分解增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内经β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最后缩合成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脑细胞的损害尤为突出。 【临床表现】 一、发病诱因 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许多患者的诱因不是单一的,约有10%~30%的患者可无明确诱因而突然发病。常见的诱因是:①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减量或随意停用或胰岛素失效,亦有因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而发生DKA者。②感染是导致DKA最常见的诱因。③饮食失控,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饮酒等。④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等。⑤应激、外伤、手术、麻醉、妊娠、中风、心肌梗死、甲亢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引起DKA。⑥原因不明,据统计10%~30%的患者以DKA形式突然发病,无明确诱因可查。 二、临床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 一.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或已诊断为糖尿病,但未正规注射胰岛素。或合并感染。 2.腹痛,呕吐,乏.力,呼吸困难,神志欠清等 (二)体检:脱水征,神萎、嗜睡或昏迷,呼吸深大(Kussmaul)有酮味 (三)实验室检查:高血糖(常大于13 mmol/L), 血气分析呈代性酸中毒,尿糖、 尿酮体阳性。 二.治疗要点 (一)若患儿病情危重,先在急诊室进行复,液体和胰岛素疗法在ICU进行。 (二)入ICU后: 1.评价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脱水程度,以后每小时记录BP、RR、觉醒程度和瞳孔情 况。 2.做血糖、肌酐、电解质、血气、尿酮体检测,根据病史,查胸片,血、尿培养以了解诱因。新近诊断者查IAA,ICA,GAD和C-肽,以及肾上腺、甲状腺功 能(皮质醇、游离T3、T4,TSH ) 3.处理: (1)补液:先用生理盐水,以后根据血糖调节,总的液量包括已经丢失和维持 生理所需的量,在48小时匀速给予,参照下表(ml/hr)

如果患者代状态稳定,也可经口补液,在24~36小时纠正脱水。 (2)胰岛素疗法: ①将短效胰岛素50U加入49ml的0.9%NaCl中,制成1U /ml的胰岛素溶液, 胰岛素输注需采用独立静脉,输前先冲洗输液器。 ②血糖>15mmol/L时以0.1U/kg.hr的速度开始滴入(血糖<15mmol/L按 0.05U/kg.hr),当血糖降至12~15mmol/L时改为0.45%NaCl+5%GS.,目 标是控制血糖在10~12 mmol/L,直至酸中毒被纠正. ③当病人醒,代稳定(血糖10~12 mmol/L, PH>7.3, HCO3>15),可以 进食时,可改为皮下注射。 最佳时间为第一剂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0.25U/kg)后30分钟开始进食, 皮下注射1小时后停止静脉输注。 ④静脉输注胰岛素期间,需每小时测血糖,视病情2~4小时复查电解质和 血气。 (3)纠酸:一般不需要,仅当PH<7.1和/或HCO3-<5mmol/L可小剂量给SB HCO3- (mmol/L)=0.15 ×体重×硷缺失 *严密注意低K (4)补钾:开始以40mmol/L(体重<30kg)或60mmol/L(体重>30kg)浓度补钾, 2小时后重新评价,以后每2~4小时评价一次。K>5.5mmol/L或无尿 时不必补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患儿均全部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患儿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评分是(115.3±2.4)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平均是(90.2±5.6)分。结论小儿酮症酸中毒临床中加强护理服务能够为患儿提供可靠的治疗保障,临床中预后效果好,护患关系和谐,患儿预后效果优秀。 标签: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发现,酮症酸中毒是出现率比较高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的血糖水平突然上升,导致了胰岛素缺乏,从而引起了酸中毒。所以纠正失水状态,为患者进行补液,平衡酸碱和电解质,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是救治的关键,结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此次根据我院的部分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共接收了80例酮症酸中毒患儿,有男孩41例,女孩39例,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2±1.6)岁,平均病程(5.1±1.5)d,分型:轻度24例,中度37例,重度19例。临床以神志精神改变,口干,气促,多饮,无力,恶心,无力,厌食为主要表现。均有程度不等的缺水症状,二氧化碳结合力<14 mmol/L,血糖在14.5~34.5 mmol/L。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1.2.1基础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症状情况来提供护理服务,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胰岛素输入和扩容纠酸。根据血糖检测显示来进行胰岛素调整。合理的扩容纠酸,对机体应激状态和体液循环进行改善。在扩容纠酸的时候,需要半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提前预防感染:将患儿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病房通风换气,室温控制在20 ℃,使用0.2%浓度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地面,紫外线消毒。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时要求无菌操作[1]。 如果患儿意识模糊,嗜睡,需要将其头部侧偏,避免误吸呕吐物。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拍背,促进咳痰咳出,合理使用氧气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