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苁蓉2010版药典

肉苁蓉2010版药典

肉苁蓉2010版药典
肉苁蓉2010版药典

肉苁蓉

Roucongrong

CISTANCHES HERBA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renk)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之前采挖,除去茎尖。切段,晒干。

【性状】肉苁蓉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

管花肉苁蓉呈类纺锤形、扁纺锤形或扁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2.5~9c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断面颗粒状,灰棕色至灰褐色,散生点状维管束。

【鉴别】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松果菊苷对照品、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层板上,以甲醇一醋酸一水(2:1: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O%(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8.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肉苁蓉不得少于35.0%,管花肉苁蓉不得少于25.O%。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松果菊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松果菊苷对照品、毛蕊花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lOO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蹇,摇匀,称定重量,浸泡30分钟,超声处理40分钟(功率250W,频率35kHz),放冷,再称定重量,加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肉苁蓉含松果菊苷(C35H46020)和毛蕊花糖苷(C29H36015)的总量不得少于0.30%;管花肉苁蓉含松果菊苷(C35H46020)和毛蕊花糖苷(C29H36015)的总量不得少于1.5%。饮片

【炮制】肉苁蓉片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肉苁蓉片呈不规则形的厚片。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肉质鳞叶。切面有淡棕色或棕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

管花肉苁蓉片切面散生点状维管束。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酒苁蓉取净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D)炖或蒸至酒吸尽。

酒苁蓉形如肉苁蓉片。表面黑棕色,切面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质柔润。略有酒香气,味甜,微苦。

酒管花苁蓉面散生点状维管束。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犬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6~lO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010版中国药典各类用水标准

纯化水 Chunhuashui Purified Water H2O 18.02 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 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 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溶液(1→100)1ml及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至100ml,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至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

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3%)。 电导率应符合规格(附录ⅧS)。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附录ⅧR)。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Ⅺ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类别】溶剂,稀释剂。 【贮藏】密闭保存。 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99.9%的人都看了中草药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图片、紫苏的药用价值等,要想知道更多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养生之道网。养生之道网导读: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图片、紫苏子的药用价值、紫苏子的毒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养生之道网。紫苏子简介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多系栽培。本品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紫苏子图片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辛,温。归肺、脾经。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紫苏子还有以下作用:1、紫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2、紫苏子有降血脂作用。3、紫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4、紫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

成分是α-亚麻酸。5、紫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6、紫苏子有抗癌作用。7、紫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子的药用价值【药名】紫苏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用法用量】3~9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禁忌】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摘录】《中国药典》紫苏子的药用附方1、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2、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3、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4、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

紫苏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与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紫苏子 1.2 汉语拼音:Zisuzi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紫苏子对照药材、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三氯化铝、迷迭香酸对照品、水、3%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紫外灯、烘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横切面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 7.5.1水分:不得过8.0%(附录15第二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附录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 附录Ⅰ A 丸剂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 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水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水丸 系指饮片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浓缩丸系指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勤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丸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最细粉。二、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和老蜜,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气像等具体情况选用。除另有规定外,用塑制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雄热加入药粉中,混合均匀;处方中有树脂类、胶类及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味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制法制备水蜜丸时,炼蜜应用沸水稀释后使用。三、浓缩丸所用提取物应按制法规定,采用一定的方法提取浓缩

制成。四、除另有规定外,水蜜丸、水丸、浓缩水蜜丸和浓缩水丸均应在80℃以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包括糊丸)应在60℃以下干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干燥。五、制备蜡丸所用的蜂蜡应符合本版药典该饮片项下的规定。制备时,将蜂蜡加热熔化,待冷却至60℃左右按比例加入药粉,棍合均匀,趁热按塑制法制丸,并注意保温。六、凡需包衣和打光的丸剂,应使用各品种制法项下规定的包衣材料进行包衣和打光。七、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蜡丸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丸内不得有蜡点和颗粒。八、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密封贮存。蜡丸应密封并置阴凉干燥处贮存。除另有规定外,丸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9.0%。蜡丸不检查水分。【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丸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检查法以10 丸为1 份(丸重1. 5g 及1. 5g 以上的以1 丸为 1 份),取供试品10 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每份标示重量(每丸标示量×称取丸数)相比较(无标示重量的丸剂,与平均重量比较),按表 1 的规定,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 2 份,并不得有1 份超出限度 1 倍。表1 标示重量(或平均重重量差异限度

2010版中国药典纯化水标准

纯化水質量要求 參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标准p411页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硝酸盐】取本品5ml置试管中,于冰浴中冷却,加10%氯化钾溶液0.4ml与0.1%二苯胺硫酸溶液0.1ml,摇匀,缓缓滴加硫酸5ml,摇匀,将试管于50℃水浴中放置15分钟,溶液产生的蓝色与标准硝酸盐溶液[取硝酸钾0.16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再精密量取10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3)]0.3ml,加无硝酸盐的水4.7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6%)。 【亚硝酸盐】取本品10ml,置纳氏管中,加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稀盐酸溶液(1→100)1ml 与盐酸萘乙二胺溶液(0.1→100)1ml,产生的粉红色,与标准亚硝酸盐溶液[取亚硝酸钠 0.750g(按干燥品计算),加水溶解,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再精密量取1ml,加水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NO2)]0.2ml,加无亚硝酸盐的水9.8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02%)。 【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ml)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03%)。 总有机碳不得过0.50mg/L (附录ⅧR) 。 【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 (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总有机碳和易氧化物两项可选做一项。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重金属】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发至20ml,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 与水适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与标准铅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0.00001%)。 【微生物限度】取本品,采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附录ⅪJ),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个。 【另外要求】:電導率:<0.8US/CM;電阻率:>15MΩ.CM;NO指標: 合格。 2012-1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ISBN】:9787506744379 作者:国家药典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包装:大16开精装3卷 总定价:1498.00 优惠价:1100元 内容简介: 2010年版药典的鲜明特色: 更新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

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因而在药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有更高、更多、更大提升。二部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或用于有关物质检查的品种有近千个,系统适用性要求也更为合理,个别品种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检测器使用种类也更加多样。 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尤其在过去比较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新增和修订方面,如本

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蛇类、植物药川贝母等,都采用了PCR检测方法。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力求 一致,进一步发挥《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 新版药典在坚持科学、实用、规范、药品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标准先进性的原则下,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 目录品种。 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中国药典》是在第九届药典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2010版药典中的对照品

1,3-O-咖啡酰奎宁酸 1,8-二羟基蒽醌 1-甲基海因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5-二-O咖啡酰奎宁酸 3’6-二芥子酰基蔗糖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人三醇 4-甲氧基水杨醛 4-羟基苯乙酸 4,5-二-O-咖啡酰奎宁酸 8-O-乙酰山栀苷甲酯 5-甲基蜂蜜曲霉素 5-羟甲基糠醛 6-姜辣素 23-乙酰泽泻醇 B α-三联噻吩 α-亚麻酸 α-油松节醇 α-香附酮 α-常春藤皂苷

α-蒎烯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β-丁香烯 β-谷甾醇 β-蒎烯 β-蜕皮甾酮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乙硫磷 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乙酰甲胺磷 乙酰哈巴苷 乙酰缬草三酯 乙酰龙脑酯 二氢欧山芹当归酸酯 二氢辣椒素 二嗪农 (一)-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苷丁香酚 七叶皂苷钠 人参二醇 人参三醇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3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f 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o 儿茶素 三七皂苷R1 三白草酮 土的宁 土木香内酯 土贝母苷甲 土荆皮乙酸 大车前苷 大叶茜草素 大豆苷元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大戟二烯醇 大蒜素 山麦冬皂苷B

山奈素 山栀苷甲酯 山姜素 千金子甾醇 川续断皂苷Ⅵ(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乙 川楝素 久效磷 广藿香酮 女贞苷 小豆蔻明 马钱子碱 马拉硫磷 马钱苷 马兜铃酸 王不留行黄酮苷 天麻素 无水葡萄糖 木兰脂素 木香烃内酯 木通苯乙醇苷B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木蝴蝶苷B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五氯硝基苯 太子参环肽B 贝母辛 贝母素乙 贝母素甲 牛血清白蛋白牛蒡苷 牛黄胆酸钠 牛磺酸 牛欢熊去氧胆酸毛兰素 毛两面针素 毛蕊花糖苷 升麻素苷 长梗冬青苷 反式茴香脑 丹皮酚

紫苏子、炒紫苏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药业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紫苏子炒紫苏子 1.2 汉语拼音:Zisuzi Chaozisuzi 2 代码:紫苏子炒紫苏子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甲醇、紫苏子对照药材、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三氯化铝、迷迭香酸对照品、水、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硅胶G薄层板、紫外灯、烘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机、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显微镜(10×10)观察组织结构特征。 7.4.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 7.5.1水分 紫苏子:不得过8.0%(附录15第二法)。 炒紫苏子:不得过2.0%(附录15第二法)。

7.5.2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过150mg/kg。 7.6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8)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紫苏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 炒紫苏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0%。

羌活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淡。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2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前胡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3、检查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马弗炉、坩埚等。 3.1 水分 取供试品适量,适当粉碎,精密称定,置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将烧瓶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有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检读水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V 供试品中的含水量(%)=────────×100% W W 样品重(g) V 水体积(ml) 本品含水量不得过12.0%。 3.2总灰分 取供试品适量,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word版电子书

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word版电子书中国药典沿革 1953年版(第一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抽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531种,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增补本。 1963年版(第二版) 1955年卫生部组建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此届委员会因故未能开展工作。1957年卫生部组建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

2010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比划)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 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 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 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禁用。 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 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6-12g;甘草2-10g,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 用;甘遂0.5-1.5g,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艾叶3-9g;石韦6-12g;石决明6-20g,先煎;石菖蒲3-10g;石斛6-12g;石榴皮3-9g;石膏15-60g,先煎;龙胆3-6g;龙眼肉9-15g;北豆根3-9g;北沙参5-12g,不宜与藜芦同用;生姜3-10g;仙茅3-10g;仙鹤草6-12g;白及6-15g,研末吞服3-6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白术6-12g;白头翁9-15g;白芍6-15g,不宜与藜芦同用;白芷3-10g;白附子3-6g,孕妇慎用;白茅根9-30g;白矾0.6-1.5g;白果5-10g;白屈菜9-18g;白前3-10g;白扁豆9-15g;白蔹5-10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白鲜皮5-10g;白薇5-10g;瓜蒌、瓜蒌子9-15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瓜蒌皮6-10g,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冬瓜皮9-30g;冬虫夏草3-9g;玄明粉3-9g,冲服;玄参9-15g,不宜与藜芦同用;半边莲9-15g;半枝莲15-30g;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3-9g,不宜与乌头类使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同用;丝瓜络5-12g。

2010版中国药典修改-附录部分

【话题】制剂通则-片剂 【2010版页数】附录5-6 【2005版页数】附录5-6 【区别分析】 1. 含片的定义由原来“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改为“含于口腔中缓慢溶化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指出了含片亦可实现全身作用。 2. 原含片的崩解时限描述为含片的溶化性,测定法仍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崩解时限由之前“30分钟内应全部崩解”改为“10分钟内不应全部崩解或溶化”,这点修改有些特殊,设定崩解时限的下限主要是为了防止含片在口中迅速溶化,与舌下片区别,但是取消了含片的崩解上限。 3.咀嚼片的定义由原来“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修改为了“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定义大大简化。 4. 片剂的注意事项中,增加了“薄膜包衣在必要时检查残留溶剂”,这点规定将更有利于水性包衣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的检查方法由之前“取供试品2片,置20±1℃的水中,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改为“取供试品6片,置250ml烧杯中,加15-25℃的水100ml,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二号筛”。新方法增加了供试片剂的数量,特别是规定了进行分散均匀性所需介质的体积,可以充分保证分散均匀性的重现性。 【话题】制剂通则-药用辅料 【2010版页数】附录20 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并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 药用辅料可从来源、作用和用途、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物、半合成物和全合成物。按作用与用途分类可分为溶媒、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着色剂、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芳香剂、抗黏着剂、抗氧剂、螯合剂、渗透促进剂、pH 调节剂、增塑 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等。 按给药途径分类可分为口服、注射、黏膜、经皮或局部给药、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和眼部给药等。同一药用辅料可用于不同给药途径,且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药用辅料在生产、贮存和应用中应符合下列规定:生产药品所用的药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注射剂用药用辅料应符合注射用质量要求。药用辅料应经安全性评估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pH 值、保存时间等的影响;与主药及辅料之间无配伍禁忌,不影响制剂的检验,或可按允许的方法除去对制剂检验的影响,且尽可能用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作用。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应建立在经主管部门确认的生产条件、生产工艺以及原材料的来源等基础上,上述影响因素任何之一发生变化,均应重新确认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适用性;药用辅料可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同一药用辅料用于给药途径不同的制剂时,其用量和质量要求亦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安全用量范围内确定用量,并根据临床用药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标准的项目设置需重点考察安全性指标。在制定药用辅料质量标准时既要考虑药用辅料自身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影响制剂生产、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性质。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与生产工艺及安全性有关的常规试验,如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项目;(2)影响制剂性能的功 能性试验,如粘度等。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药.套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药. 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委会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16开精装 全一册 光盘:0 定价:648元 优惠:596元 .. 详细:.......................................... ............

.......................................... ............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本版《中国药典》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九版药典将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出版。新版药典收载药品品种达到4615个,形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各类齐全的药品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需要。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

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4598种,新增1462种。其中:一部收载品种2136种,其中新增990种、修订612种;二部收载品种2220种,其中新增341种、修订1549种;三部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27种、修订104种。药用辅料、标准新增130多种。附录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54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70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8个。 主要特色 新版药典的主要特色是品种收载范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药品安全性控制,充分体现了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的成果,新

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

2010版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10年版

2010版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2010版 作者:国家药典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全三卷 定价:1498 元 优惠价:980 元 读者服务部→发行部:, 内容简介: 2010年版药典的鲜明特色: 更新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 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因而在药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有更高、更多、更大提升。二部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或用于有关物质检查的品种有近千个,系统适用性要求也更为合理,个别品种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检测器使用种类也更加多样。 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尤其在过去比较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新增和修订方面,如本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蛇类、植物药川贝母等,都采用了PCR检测方法。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力求一致,进一步发挥《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 新版药典在坚持科学、实用、规范、药品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标准先进性的原则下,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 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中国药典》是在第九届药典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

最新版药典中的对照品汇总

2010版药典中的对照 品

1,3-O-咖啡酰奎宁酸 1,8-二羟基蒽醌 1-甲基海因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5-二-O咖啡酰奎宁酸 3’6-二芥子酰基蔗糖 3,29-二苯甲酰基栝楼人三醇 4-甲氧基水杨醛 4-羟基苯乙酸 4,5-二-O-咖啡酰奎宁酸 5-甲基蜂蜜曲霉素 5-羟甲基糠醛 6-姜辣素 23-乙酰泽泻醇 B α-三联噻吩 α-亚麻酸 α-油松节醇 α-香附酮 α-常春藤皂苷 α-蒎烯 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 β-丁香烯 β-谷甾醇 β-蒎烯 β-蜕皮甾酮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乙硫磷 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乙酰甲胺磷 乙酰哈巴苷 乙酰缬草三酯 乙酰龙脑酯 二氢欧山芹当归酸酯 二氢辣椒素 二嗪农 (一)-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苷丁香酚 七叶皂苷钠 人参二醇 人参三醇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b3 人参皂苷Rd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f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o 儿茶素 三七皂苷R1 三白草酮 土的宁 土木香内酯 土贝母苷甲 土荆皮乙酸 大车前苷 大叶茜草素 大豆苷元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大戟二烯醇 大蒜素 山麦冬皂苷B 山奈素 山栀苷甲酯 山姜素 千金子甾醇 川续断皂苷Ⅵ(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乙 川楝素 久效磷 广藿香酮 女贞苷 小豆蔻明 马钱子碱 马拉硫磷 马钱苷 马兜铃酸 王不留行黄酮苷 天麻素 无水葡萄糖 木兰脂素 木香烃内酯 木通苯乙醇苷B 木犀草苷 木犀草素 木蝴蝶苷B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五氯硝基苯 太子参环肽B

中国药典2010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1年1月独家出版发行, 三部总定价1980元 优惠价:1100元 各相关单位: 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编纂工作已经完成,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国家药典委员会授权,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1年1月独家出版发行。 本版《临床用药须知》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国内200多位一流的临床各科专家及相关药学 专家编写,分三卷出版: ①中药材与饮片卷,约1300页,共介绍了656种药物,其中包括正药547种,附药109种。正品药物按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名、药材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方剂举隅、成药例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本草摘要、参考文献等分别撰写; ②中药成方制剂卷,约1200页,收载品种约2855个。针对每类药物的方解、临床应用、药理毒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为了便于临床使用,附录中还介绍了病证索引;

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约1800页,收载品种1800余种。本版的最大特点是对儿童用药剂量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修订。同时,对每种药物的出处均作了标注,即是否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药品,是否是国家基本药物,是否是医保药物,等等。 《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①首次将“中药材与饮片”独立成卷,为中药材、饮片的规范使用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②中药成方制剂卷、中药材与饮片卷对收载品种的药理毒理进行了独立介绍。 ③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在书末收录了“儿童用药剂量表”,由北京儿童医院等权威机构的儿科专家审定,便于临床医生查阅。

2015版药典中药材和对应对照品

《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药材 药材DZP 1 HL1(%)DZP 2 HL 2(%)DZP 3 HL 3(%)DZP 4 HL 4(%)一枝黄花无水芦丁0.100 丁公藤东莨菪内酯0.050 丁香丁香酚11.000 八角茴香反式茴香脑 4.000 人工牛黄胆酸13.000 胆红素0.63 胆红素胆红素90.000 牛胆粉胆酸42.000 胆酸胆酸80.000 人参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 0.300 人参皂苷Rb1 0.18 人参叶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 2.250 儿茶儿茶素+表儿茶素21.000 三七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 5.000 三白草三白草酮0.100 三颗针盐酸小檗碱0.600 干姜6-姜辣素0.600 炮姜6-姜辣素0.300 QQ:2355868298整理,仅供参考

QQ: 2355868298整理,仅供参考 土木香 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 2.200 土贝母 土贝母苷甲 1.000 土荆皮 土荆皮乙酸 0.250 土茯苓 落新妇苷 0.450 大叶紫珠 毛蕊花糖苷 0.150 大青叶 靛玉红 0.020 大枣 齐墩果酸 白桦脂酸 大黄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 甲醚 1.5(总蒽醌)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0.20(游离蒽 醌) 大蒜 大蒜素 0.150 大蓟 柳穿鱼叶苷 0.200 山麦冬 山麦冬皂苷B (湖北麦冬) 短葶山麦冬皂苷C (短葶山麦冬) 山豆根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0.700 山茱萸 莫诺苷+马钱苷 1.200 山柰 甲氧基肉桂酸乙酯 山香圆叶 女贞苷 0.300 野漆树苷 0.10 山银花 绿原酸 2.000 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 5.00 山楂 枸橼酸 5.000 山楂叶 无水芦丁 7.000 金丝桃苷 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