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必修2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难点

1.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课前自我预习

(一)、杂交育种

1、古代人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这种选择育种不仅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育种是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在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

(1)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自我练习

1、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的交叉互换

C、基因的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

2、长期接触X 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的生殖细胞发生 (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分离

C 、基因交叉互换

D 、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突出的优点是 ( )

A 、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B 、产生很多有利个体

C 、节省实验材料

D 、方法简单易行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 、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 、培育中国黑白花牛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

5、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 ( )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6、假设A 、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 、aabb 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 ,

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1)由品种AABB 、aabb 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

育种方式称为 ;经过①⑤⑥培育

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经过⑦培育

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

(2)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 理论上有 __

AABB ×aabb AaBb A__bb AAbb C(AAbb)

Ab γ射线 导入抗虫基因C ① × ② × ③ ④ ⑤ ⑥ ⑦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3)过程⑤常采用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 散导学案1(新版)沪教版 (I) 1.学习目标 ⑴通过由学生回忆把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溶液等液体的潜在认识,并通过“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这组实验,让学生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并体会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液体都是溶液。 ⑵通过洗洁精洗去油污的探究活动认识乳化现象并了解乳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⑶通过探究活动来了解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加速溶解的方法。 ⑷根据书上的探究活动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及其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结晶现象并知道结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5).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的形成。 3.预习导航:讨论并填表:第152页 4.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溶解与乳化 1.溶液 (1)定义:。(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①均一性:。 例:。 ②稳定性:。 例:。(5)外观:澄清、透明,不一定是无色的。 例:。 (6)意义:溶液中的反应快,用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医疗等。 判断: 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混合物(); ②均一稳定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2.悬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3)举例:。(4)特征:。 3.乳浊液 (1)定义:。 (2)分散微粒:。 (3)举例:。 (4)特征:。 (5)乳化与乳化作用: ①乳化的定义:。 ②乳化剂的定义: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常见的乳化剂: ③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④乳化的应用: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农药、医药制剂的 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印染,污水的处理等等。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地、流经省区和注入的海洋。 2、能从图上指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3、指出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和易发生洪水的河段,并分析说明原因和治理措施。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52-55页 1、长江全长 6300 千米,发源于我国高原的山脉,最后注入海。 2、根据课本第7页图回答:长江流经省区有(11个): 、、、、、、、、、、。 这说明长江能为这些省份提供充足的水源用于,也能为长江周围的城市提供通道,也有利于、的发展,长江因此也有“水道”之称。 3、根据课本第22页阶梯示意图,可以知道: 长江发源于第级阶梯、流经了第级阶梯和第级阶梯,最后流入。4、根据课本第24页地形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地形区有:、、、。 5、根据课本第33页温度带的划分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的温度带是:、。 6、根据课本第36页干湿区分布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经的干湿区有:、、。 7、根据课本第42页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知道: 长江流域具有的气候类型是:、。 8、根据课本第53页长江流域水系图,可以知道:长江的支流非常多,从长江的上游到下游, 主要支流分别是:、、、、、、。 五大淡水湖中有四大湖流入长江,它们分别是:、、、。 (湖流入淮河) 思考:通过第3~8题,你能理解长江还有“水能宝库”之称吗? 9、通过前面几题可以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水量最、流域面积最的河流, 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10、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及各河段的特征: 范围特征 上游至峡谷、落差、江流,资源丰富 中游至地势、河道、水面,流速 下游至地势更、江面更,水网如织,水乡泽国 根据上表,你认为: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主要指的是长江的游;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指的是长江的游; 理由是:长江上游:; 中、下游:,多支流、多湖泊。 11、看课本53页图,长江上游中最著名的水能利用处有: 水电站、水利枢纽、水利枢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 一、学习目标: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 分钟)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 【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 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 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 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 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 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图中描出回归线) 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 临湾||,西部邻海||。(在图中填 注) 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 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 【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 ||,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 中部平原||,南面有高原||。由此得出 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 (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 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 【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 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互助组 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 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 行帮扶||。 共同体 四人或五人一小组||, 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 行统一||。进一步讨论 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 互助时未解决的问题 ||。 对子组 确定主题||,研究展示 方案||,参照展示要求 ||,分派好任务||,同时 进行组内预展||,准备 精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 展示内容:主题一 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 印度的地理位置: 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 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 洋; 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 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 ||,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 控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②展示组任选一组与本组 PK||,将邻国及隔海相望国的 卡片贴到黑板简图上相应的 位置||。(每组只能派一个代 表) 展示单元二 展示内容: 主题二 ①画出简图||,标出三大地 形区||。 ②用红粉笔标出:印度河、 恒河||。 ③标上数字:说出三大城 市||。 ④任意抽查其他同学的掌 握情况||。 展示单元三 展示内容: 主题三 展示要求: ①画出图7.36||,了解印度的 人口情况||,分析图7.36||。 ②了解印度的人口政策||。 ③组织辩论赛:展示组为正方 ||,点评组为反方||,正反两方 站到自己的黑板前||,先亮出 各方观点||,再轮流论证本方 的观点||。正反两方每次只能 派一位队员发言||。 理由充分||,得0.5分||。

精品导学案: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时 Word版缺答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本章的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学生在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体”等内容;有关癌症的知识,学生也有所了解,但是都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机制和细胞癌变的机理的水平。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正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学习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还要靠。

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2)通过模拟实验可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因此,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又因为细胞核中的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受细胞核控制能力的制约。 二.细胞通过进行增值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它是生物体的基础。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增殖而。多细胞生物要经过细胞的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3)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是指:。一个细胞周期包括 和。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完成,同时有细胞的适度生长。 问题呈现 (1)我们人像其他多细胞生物一样会逐渐长大。在这个生长过程中,细胞发生了什么变 化? (2)细胞会无限长大吗?为什么?能用实验证明吗? (3)细胞分裂有周期性吗? 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 课堂探究 (1)阅读正文第一段,回答问题探讨的问题. (2)阅读实验,分析该实验属于什么实验,完成下表P111表格,并解决后面的讨论题。归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有什么关系?纳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三节_世界的地形(导学案_两课时,有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预习导学 1、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做。 3、山脉分布的两大地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A、太平洋东岸的_______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_____山脉和南美洲的_____山脉组成。B、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_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组成。 4、海底的地形由、、、、大洋中脊组成。坡 度最低缓的是,最深的地方是,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 合作探究与分组展示 1、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海底地形由大洋边缘到大洋中部的分布规律怎样? 3、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盆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山脉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位于洋的海沟。 4、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课堂检测 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2、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境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3、大洋底部面积最广大的是()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中脊 D、洋盆 4、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科迪勒拉山系 D、太行山脉 5、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大洋最深的地方是海盆 C、大陆架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 D、海沟位于大洋中部 6、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是 哪种地形区() A、海沟 B、洋盆 C、海岭 D、大陆架 7、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的相对高度是() A 、10380米 B、1532米 C 、7320 D 、8380米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3节重力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自评 _________ 师评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 找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课前导入】 1、观察如图1所示方法甩球,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2、如图2,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一定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着月亮的 看不见的相互作用,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 。 最先由英国科学家 _______ 提出来。 4、 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符号是 _________ 。 5、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同样重力也有三要素 图1 苹果落地 撒开的渔网落入河中 水往低处流 图3中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什么原因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力的大小 1、 在桌上分别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如橡皮泥和笔袋),有什么感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写出你的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补充)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重力 G/N (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与相关量的图像 公式表示: (粗略计算时(4)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图像)得出 关系式为: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中学生的平均质量是 50kg ,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练习2]:某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550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图3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导学案(3)

2.3 城市化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概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4.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我的预习】 阅读教材P31图2.16理解什么是城市化以及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重要标志? 【我的疑惑】 【典型案例1】 (2014·北京东城区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 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城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迁移案例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8月11日,石家庄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五大产业园区”和“四个新市镇”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意见》明确,按照主城区标准,推进新市镇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市镇聚集;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村民可自愿转城镇户口等。 材料二下图为石家庄周边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2)简述促进石家庄市城市等级提升的最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典型案例2】(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题。

(完整)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七章《力》导学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力单位及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画力的示意图? 4、使劲拍桌面手会感到疼,为什么? 5、你知道1N的力有多大么? 【巩固练习】 1、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物体中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A、推出去的铅球和人的手 B、地球和月球 C、课桌和地面 D、飞行的飞机和地球 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向左的拉力为20N,做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预习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你认为这部分知识的疑点、难点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请记录下来,上课时小组内一起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情境导入】 为什么地球等九大行星能绕太阳旋转而不会“跑掉”呢?海水为什么会时涨时落呢?磁悬浮列车又是如何实现高速行驶的呢?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力,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它主宰着宇宙万物的一切活动,那么力究竟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效果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

们将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奥秘。 【自主学习】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学习要求:组内交流预习情况,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探究点一:力的作用效果 看课本P3“演示”: 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 现象: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 现象:速度变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 现象: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自主探究点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2、探究: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有关。 (3)推门实验:用相同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可见,力的也影响力的效果。 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自主探究点三:力的示意图 我认为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是: 自主探究点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看课文第5页想想做做,回答: (1)如图7.1-5甲,松手后小车发生什么现象? (2)如图7.1-5乙,用手推墙会发生什么现象? 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

生物第6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导学案(第1课时) (一)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1)解剖和观察菜豆,玉米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结构程序。 实验原理: 淀粉是一种营养物质,用碘液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实验器材:碘液、镊子、解剖盘、刀片、放大镜、培养皿、浸泡好的菜豆、玉米种子。 实验步骤: 1、观察菜豆种子 由外向内观察,从种脐的对侧划一条小口,剥掉外面的种皮,露出里面的结构是胚,用手轻轻掰开两片肥大的部分,观察种子内部结构边观察边对照课本的图示,认识各结构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2、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由外向内观察,外面有一层厚皮是果皮和种皮,将玉米种子纵切,在剖面上滴碘液,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对照课本图示认识各结构名称,并记录在导学案的图中。 3、观察完种子结构后,填写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4、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区别: (二)探究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1、阅读课本说出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种皮: 胚: 种子名称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相同点 不 同 点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项目

子叶:胚乳: 自测题: 1.剥去大豆种子的外皮后,可看到合着的两个豆瓣,这是种子的( ) A.胚 B.胚芽 C.胚根 D.子叶 2.把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开,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将会看到( ) A.胚乳部分变成蓝色 B.种子内所有部分都变成蓝色 C.胚芽部分变成蓝色 D.种子内没有变成蓝色的部分 3.植物种子内的胚包括( ) A.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B.种皮、胚芽、胚根和胚乳 C.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D.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4.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内的( ) A.胚 B.胚乳 C.胚芽 D.胚芽和胚根 5,下图是菜豆、玉米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 (2)能保护种子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种子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构成。 (4)菜豆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同的是菜豆种子的_______有_________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_____片;玉米种子中有_________,而菜豆中没有。 (5)玉米种子的________和_______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通常所说的玉米种子实际为_________。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导学案设计(第1课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写出H 2、Cl 2 、N 2 、HCl、CO 2 、H 2 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 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 2、N 2 、C 60 、P 4 。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 2、BF 3 、CCl 4 。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 3、H 2 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一节导学案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 第六章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知识结构】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预习案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现状 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01年,我国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人口_______ ________明显下降。 (2)前景 由于_____ ____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港、澳、台)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___ _______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例题1】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 B.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是有限的。 (1)增加(2)减少(3)破坏(4)加剧 【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例题3】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要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 量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A.达到这些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量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三、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继续控制(2)加大保护的力度(3)监控、治理的污染(4) 加强保护和的建设(5)推进。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课本118页问题探讨中的图片,思考: (1)造成人口如此拥挤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整个地球也已经“人满为患”,也有人说人口膨胀已经使地球超载,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导学案(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 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44-46页 1.河湖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灌溉、航运、渔盐、旅游 3.内流河是指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是指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外流河(三大水系)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4.内流区是内流河所在区域 .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一,水量不足 5% ; 外流区是外流河所在区域。占陆地面积 2/3 ,水量超过 95% 。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样。 5.内流湖:位于内流区的湖泊。基本上是咸水湖, 湖水输出方式:蒸发对盐分的影响:积累较多 外流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外流湖是淡水湖。 湖水输出方式:外流河流出对盐分的影响:积累较少 6.填表 (1).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水量(增大、减少)水位(升高、降低)结冰期(有、无或长短) 夏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水量增大 水位升高 形成汛期 无 成因降水多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水文特征 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形成枯水期 越往北,结冰区越 结冰 成因降水少 越往北,纬度越高 气温越低

(2). 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 地区代表性 河流 水量 (大、小) 汛期 (长、短) 含沙量 (大、小) 结冰期 (长、短或 有、无) 东北地区黑龙江及 其支流松 花江 水文特 征 大短小长原因 降水量较大 流经:湿润半湿 润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短 植被:森林 纬度高 气温低 位于:寒温 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辽河 海河 黄河 水文特 征 小短大短原因 降水量较小 流经:半干旱、 半湿润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短 植被少,水 土流失严重 纬度较高 气温较低 位于:暖温 带 秦岭—淮河以南地 区长江 珠江 水文特 征 大长小无原因 降水量:大 流经:湿润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较长 雨季长 植被没有破坏 冬季 气温高

【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导学案(无答案)学习专用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班组名姓名日期:3月5日编号08 一、学习目标: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印度的地理地形。 3、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二、学习策略: 自研自探环节(20分钟)合作交流环节(10 分钟) 展示提升环节(20分钟) 【主题1】印度的地理位置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0,结合图7.32, 图7.34,翻到课本P4图6.5,明白印度 的位置及其邻国。 知识生成: 1、纬度位置:线穿过印度中部,印度 领土位于带和带,印度是 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图中描出回归线) 2、海陆位置:①印度南部是洋,东部 临湾,西部邻海。(在图中填注) ②陆上邻国:在图中填出(中国、尼泊尔、 不丹、孟加拉国、缅甸、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③在图中填出克什米尔地区,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制? 3、比一比,查一查:以上知识点谁记得快! 【主题2】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结合图7.34,了解印度的地形、河流、城市 1、读图7.34,发现印度地形区的分布特点是从南到北, 由三大地形区组成:北面有山脉,中 部平原,南面有高原。由此得出印度 的地势特点是:。 2、印度的重要河流塑造了平原。 3、☆易错题:结合P7页的图6.8,印度河主要流经 (国家)。 4、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城市) ③是印度首都________(城市) 【主题3】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学法指导:研读课本P31——32内容,结合图7.36和阅读材料,思考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知识生成: 1、图7.35说明印度是一个的国家。 2、2019年,印度人口达到亿,仅次于,居世界。 3、结合课本P32图.736 ,发现1993——2019年印度人口数量由亿增长为亿,增长了 亿。由此可知,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4、印度是什么时候实行计划生育的?效果如何?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互助组 就自研时不会的问题 进行交流。 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 行帮扶。 共同体 四人或五人一小组, 对随堂笔记的答案进 行统一。进一步讨论 答案不相同的小题及 互助时未解决的问 题。 对子组 确定主题,研究展示 方案,参照展示要求, 分派好任务,同时进 行组内预展,准备精 彩展示。 展示单元一 展示内容:主题一 ①画出地图,结合地图展示印 度的地理位置: a/在图中描出回归线位置; b/标注字母,说出濒临的海 洋; c/在图中标注数字,说出邻 国。 d/在图中找出克什米尔地区, 说明它由哪两个国家实际控 制,并找出相应的范围。 ②展示组任选一组与本组 PK,将邻国及隔海相望国的卡 片贴到黑板简图上相应的位 置。(每组只能派一个代表) 展示单元二 展示内容: 主题二 ①画出简图,标出三大地 形区。 ②用红粉笔标出:印度河、 恒河。 ③标上数字:说出三大城 市。 ④任意抽查其他同学的掌 握情况。 展示单元三 展示内容: 主题三 展示要求: ①画出图7.36,了解印度的 人口情况,分析图7.36。 ②了解印度的人口政策。 ③组织辩论赛:展示组为正 方,点评组为反方,正反两方 站到自己的黑板前,先亮出各 方观点,再轮流论证本方的观 点。正反两方每次只能派一位 队员发言。 理由充分,得0.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