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

期末论文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年级:信科1301

学生姓名:刘昊1309010127

2015 年 12 月 25日

关于大学生考研与就业抉择的博弈分析

信科1301 刘昊 1309010127

一、引言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加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普通的本科文凭本身已经不具备较高的价值(清北复交等顶级学府除外),用人单位对于能力更加看中。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到2004年已达到260万,到2005年达到320万人。与此同时,一股考研热席卷全国,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多,使得人才市场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和研究生成为各大公司青睐的对象,普通大学本科生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情形,许多普通的大学本科生把目光投向了考研,试图通过考研来丰富学历,或者改善本科学历上的劣势,使自己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然而考生增加的速度远大于研究生扩招的速度,重点院校及热门专业招生比例仍较低,硕士生的数量在增加,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原因,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未扩大,研究生们同样面临着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待遇水平下降、职位层次降低等现实问题。

因此,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一个普遍且难以抉择的问题:究竟是全心全意准备考研,还是就业实习累积工作经验毕业直接工作。从表一可看出,考研人数呈现出一种逐年增长的态势,可见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向和潮流。然而,很多

表一:近10年考研人数一览表

同学并不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来决定考研,很多人盲目听从同学或者父母的建议而不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抉择的情况不在少数。与此同时,直接就业其实也并不是一个不好的选择,在这个越来越看重能力的时代,空有一纸研究生文凭,却没有研究生的能力,还不如毕业直接就业,积累了基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本科生。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抉择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自己的道路。

二、动机分析

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都是有原因的。作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足够的理性去做出选择,即无论是选择什么,都是有动机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就选择考研或者选择就业的动机进行分析。

(一)、考研动机分析

1.改善本科学历

很多选择考研的大学生都是来自二本或者三本院校,这些大学生的本科文凭在就业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他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这类人群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善他们的本科学历,使得自己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2.更高的职业追求

在求职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高级的职业对于学历有着很高的要求,本科生几乎没法任职。而许多名校毕业的本科生,有着更高的职业追求,向往高级白领甚至金领的生活状态。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综合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地位的获取,以及此份工作能否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一种“满意”的心理效应,于是这些大学生放弃本科就业的工作机会,选择考研,来实现自身更高的职业追求。

3.实现自身价值

有的人天生就是学术型人才,或者有做学术的理想和追求,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希望能够得到深造。就业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是为了更高的学术追求而考研,并且很有可能读研并不是他们的终点,读博,博士后才是这类人的目标。实

现自身价值,继续深造,获得伟大的学术成就是这类人群考研的动机。(二)、直接就业动机分析

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其实是有他们自身的道理的。以下三点是他们选择直接就业的主要动机。

1.家庭因素

中国与国外不同,上大学的费用多是家里自助而非自己打工所挣。对于家庭情况拮据的大学生来说,上完大学对家庭已经是极大的经济负担,研究生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类大学生望而却步。同时,家里也需要他们进入工作岗位来赚钱补贴家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对于这类大学生,他们直接就业的动机是他们需要马上投入工作赚钱来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

2.个人原因

通过对自身的评估,觉得自己不适合考研,或者说不适合继续深造。比如发现自己学习课本知识能力一般,更适合直接步入职场打拼;或者对自己考研没信心,觉得自己考不上;再或者是有心仪的行业和公司,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比较良好的规划,毕业之后想直接去工作。

3.有良好就业机会

通过家人介绍或者是校园招聘等途径获得了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如果选择考研可能会错过并且读完研究生都不一定能够碰上的就业机会。这时,很多人哪怕本来有考研计划估计都会放弃考研去直接就业。毕竟很多人考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能更好的就业。

三、博弈模型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对于即将大四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抉择到底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博弈参与者分别为学生1和学生2,其代表的是学生中的两类群体,并且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假设2: 每个博弈方可使用的策略均有考研和就业两个策略。本博弈中省略了少数学生考虑的毕业去向:考公务员、出国、保研等。假设考研成功的概率为p,就业成功的概率为q。

假设3: 参与者选择不同的策略时,将获得该策略的全部收益;若同时选择相同的策略,则双方平均分配该策略收益。

假设4: 考研收益为R1,成本为C1,考研成本主要是指时间成本和考研过程中参加辅导班、购买辅导教材所花的费用;就业收益为R2,成本为C2。就业成本主要指找工作期间耽误的机会成本以及没找到合适工作之前的跳槽的损失成本。

表2:两学生静态博弈的收益矩阵

1.当p R1?C1>2 (q R2?C2)时,考研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就业所获得的收益的2倍。此时该静态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为(考研,考研)。此时学生会选择考研,这与现实情况非常符合。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近些年考研录取率约为1/3,统计资料表明,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从上式中可以看出,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分别影响学生的决策。在录取率低于初次就业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仍然选择考研,是因为此时考研所带来的净收益要高于就业所带来的净收益。面对本科毕业严峻的就业竞争市场,很多人选择希望高学历作为自己优胜的一方面。

2.当(p R1?C1)/2< q R2?C2< p R1?C1时,该静态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考研带来的收益大于就业带来的收益,但一个人就业另一个人选择考研时,其就业收益大于考研的收益,这时候,博弈方就会考虑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者从一定程度上知道学生在做决策时不要盲目选择跟风,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指导我们在选择考研或就业单位时,要尽量避开热门的学校。热门的专业或者待遇非常优厚的企业,避免扎堆。

3.当(q R2?C2)/2< p R1?C1< q R2?C2时,该静态博弈有仍然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此时,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小于就业成功所获得的收益,但是大于两者同时选择就业时的收益,各博弈方同样会考虑其他博弈方的决策。在现实就业市场中,虽让有很高收益很好待遇的工作,但仍然有一些人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他们担心会遇到激烈的就业竞争,考研一方面可以缓解一些紧张地就业压力,还可以增加自己优厚工作的筹码,这也是考研人数增加的另一个原因。

4.当(q R2?C2)/2> p R1?C1时,此时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是(就业,就业)。此时就业的收益大于考研时收益的两倍,对于理性的博弈方会选择直接去就业。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对个人能力非常的信任,认为自己适合去工作,在实习中成长。况且,现实中很多公司招聘时,不单单是学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能力和实力,以及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对工作经验的更高要求使得很多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在该模型中,每个博弈方都只有两个决策,但由于考研、就业的净收益一般不能确定使得学生不能明确的做出决策,得到了不同的博弈结果(包括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考研成功的概率、考研需付出的代价、考研给自身带来的利益等综合考虑做出符合自己的决策。同时,从整个大学生群体利益的决策来说,近几年,我国报考研究生人数在增加,但整体增长率在降低,同时,更多企业越来越看重工作经验,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当前的大学生研究生就业的状况来看,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为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此时的纳什均衡策略为(考研,就业)和(就业,考研)。

(二)、完全也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在上述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主要是同学之间关于考研或者就业的博弈。但是实际中,家庭因素在是否考研的抉择之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建立相关模型来模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假设家长和学生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中,供给分为三个阶段,学生首先决定是否考研,家长针对学生的这一决策,是支持还是反对,若在家长支持的情况下,学生选择考研,此时,学生个人会出现努力和偷懒这两种状态,同样对于考研结果也存在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这两种结果。

整个动态博弈过程,博弈双方都在追求着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方便模型分析,现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把所有的学生和家长看成是同质的两类群体,假定是一个学生与一个家长之间的博弈。

假设二:学生只有两个选择,考研与就业,不考虑其他毕业去向。

假设三:信息是完全且完美的,即对于学生考研成功与直接选择就业的收益以及成本是已知的,并且博弈方作决策时,其前面已经发生的博弈是已知的。

假设四:博弈是动态的,即决策有先后之分,即学生先决定是否考研,然后家长对学生表示支持还是反对,只有家长支持的情况下,学生有努力和偷懒这两种行为以及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这两种结果。

根据博弈过程建立了两个博弈方四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具体扩展形和双方各阶段的收益如图一所示:

扩展形中博弈方分别为学生和家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学生选择是否考研。

若不考选择直接就业, 则得不到研究生的高学历带来的高收益, 但就业同样可以带来收益R;此时家长没有额外的收益, 只是省下了在考研期间孩子需要花费的经济成本M。若学生考研则进入第二阶段由家长选择是否支持考研。若家长反对, 双方收益与第一阶段学生不考研完全相同。若家长支持则进入第三阶段由学生选择是否努力。假设学生努力时成功的概率为0.9,失败的概率为0.1;学生偷懒时成功的概率为0.1,失败的概率为0.9。同时家长在学生努力时会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C1,在学生懒惰时则提供相对少的物质支持C2(物质支持包括学生考研需要买的参考书、报辅导班、考研报名费等)。学生会出现努力和偷懒的学习状态,结果会出现考研成功和考研失败。若学生考研成功,则会得到的收益为R1,家长得到的收益为R2,但也付出了一些额外的经济成本M。若学生失败双方均得不到任何收益,此时学生会因为准备考研得到一定的负效用,其中努力的负效用为P1,偷懒的负效用为P2。接下来我们将使用逆推归纳法分析该博弈模型。

逆推归纳法是分析动态博弈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即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此处选择用逆推归纳法来分析该模型:第四阶段:不论是努力还是偷懒,都有成功和失败这两种情况,从收益上来看,当学生考研失败时双方都没有收益,学生会有准备考研的负效用,家长会有物质支持的损失,所以学生及家长都更倾向于考研成功。

第三阶段:风险中性的学生选择努力的得益大于选择偷懒时的得益,有:0.9×(R1?P1)+0.1×(?P1)>0.1×(R1?P2)+0.9×(?P2),即0.8R1>P1?P2,则学生会选择努力考研,上述不等式是该博弈模型的激励相容约束。

第二阶段:在学生选择努力的情况下,风险中性的家长在第二阶段选择支持的期望得益大于反对时的期望得益,有:0.9×(R2?W?C1)+0.1×(?C1)>M,即0.9R2>C1+M+0.9M,此时家长就会选择支持学生考研,该不等式是该博弈模型中家长的参与约束。

第一阶段:假设学生判断家长会支持,则此时只要学生选择考研的期望得益大于不考研时的期望得益,有: 0.9×(R1?P1)+0.1×(?P1)>R,即

0.9R1>R+P1,学生就会选择考研,这就是学生选择考研的基本条件。

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几个约束条件共同满足的情况下,整个动态博弈模型中“学生考研——家长支持——学生努力”就构成了该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此时双方各自的收益为(0.9R1?P1,0.9R2?0.9W?C1)。

四、总结

上述博弈分析表明,考研是否能使博弈方获得最大利益由多个变量决定的。从长远利益来看,考研有利可图但也存在着风险,在考研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追求文凭拿得更高学历或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只有仔细分析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条件以及对待考研会采取的态度才能作出合理的决策,绝不能盲目地追随考研热潮,浪费精力、时间和金钱。同时也必须看清楚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个体的理性选择也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研究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可能会削弱其就业时的有利地位,使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持续减小。当研究生与本科生两种学历的收益相同时,势必会导致现在的“考研热”降温或出现新一轮的“考博热”、“出国热”等等。从长远来看,如果选择接受了研究生教育,并且具备了与之匹配的能力,比本科生直接就业有很多优势。但如果研究生期间既没学好知识,又没提升自己能力的话,那么在就业上并不比三年前已就业有经验的本科生有优势。所以大学生应学会理性分析,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定位。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专业: 学号: : 目录 一、调查背景 3 二、调查目的 3 三、调查简介 3 四、调查方法 3 (一)问卷调查法 3 (二)典型调查法 4 五、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4 (一)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4 (二)考研的目的 5 (三)考研的专业选择 5 (四)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注重点 6 (五)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6 六、综合分析7 七、风险预测7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7 (二)大学生的专业实力不足7 八、我们的建议7 (一)对考研同学的建议7 (二)对直接就业同学的建议8 九、附件8 (一)调查数据8 (二)调查方案15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问卷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考研热是一浪接着一浪,高校研究生在扩招,考研人数也是几创新高。如今考研已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多数毕业生要找份工作已不容易,更别说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于全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调研。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考研以及就业的看法,并且对于现实形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 调查简介 本次调查以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一共设置了18道题,其中包括12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程度题和1道开放题。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围: 样本量: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6份有效问卷 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发放。这种调查方法不但节省时间和经费,还可以避免与被调查者面对面接触,减少被调查者的心理负担,从而能够更客观地答题。问卷调查在取样上也不受限制,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但问卷设计比较麻烦,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二)典型调查法 本次调查选取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是一些既有可能会选择考研又可能选择就业的人群。这种调查方法缩小了围,具体深入。 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其实进入大学时,伴随我们的就不仅是4年的学业,就业问题就已经开始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现今,招聘会上的宣传栏上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些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以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也就是关于大学生好就业问题的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2.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3.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苏一 班级:营销1323 学号: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8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单位(万)

北京大学光华金融内部考研资料讲义-博弈论经典试题

[1]春节前夕,某小镇上两个商铺主甲和乙同时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去城里批发一批鞭炮回来卖,总费用为5000元,如果没有竞争对手,这批货在小镇上能卖6000元,如果两家同时卖,价格下跌使得这批鞭炮只能卖4000元。 1. 写出支付矩阵,找出纳什均衡 2. 若甲先行动、乙看到甲的结果在行动,均衡结果是什么? 3. 若乙与第三者丙打赌,说自己肯定会进货,若不进货乙给丙2000元,若进货丙给乙5毛钱,并且甲知道乙和丙的赌局。求均衡结果 [2](光华1996年原题)如下博弈: 参赛者1是否存在占优策略? [3](光华2000年真题) 1, 若果(上,左)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abcdef 之间必须满足那

些关系? 2, 若果(上,左)是纳什均衡,哪些条件需要成立? 3, 如果(上,左)是占优策略均衡,那么它是否一定是纳什均衡? 4, 在什么条件下,纯策略纳什均衡不存在? [4]2005年光华真题 请问:什么是纳什均衡?求出该博弈中所有有可能的纳什均衡 [5]2007年真题 其中X 、Y 、Z 是参与者1的策略,ABC 是参与者2的策略 1. 求纳什均衡 2. 如果该博弈是1先行动的序贯博弈,即1先做出决策,2再根据1的选择进行选择。求纳什均衡。

3.若果1可以在2做出选择后再次修改自己的选择,且双方不存在 不均衡信息。求纳什均衡。 [6]有五个海盗抢劫到了一个不可分割的金蛋。他们在坐船回来的过程中决定把金蛋分给他们5个中的其中一个人,他们同意按下面方案实行:他们随即编号为1、2、3、4、5号。由一号开始提方案(即把金蛋给某个人,或者自己),船上所有表决是否同意(包含其自己),如果有超过一半人同意,按此方案实施,否则将1号扔到海里淹死,由2号继续提方案,以此类推。生命、金蛋对每个人的效用分别为100、10.海盗间彼此冷漠,死掉一个海盗其他海盗都可获得1的效用。假设此方案可以完美实施。根据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谁最有可能得到金蛋? [7]2010年真题:两支军队争夺一个岛屿,一开始军队2占领岛屿,但军队1可以选择是否进攻岛屿,该岛屿易攻难守,若进攻,进攻方获胜占领岛屿,且双方各损失一个营的兵力。军队1有K个营,军队2有L个营(K、L均为正整数)。岛屿的价值高于一个营,低于两个营。如果某一方没有剩余的营了,那么岛屿对它的价值为0. 问:根据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谁将占领这个岛屿?(20分)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报告 专业:新闻学 学号:201213000743 姓名:张欢

目录 一、调查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简介 (3) 四、调查方法 (3) (一)问卷调查法 (3) (二)典型调查法 (4) 五、调查数据及其分析 (4) (一)就业与考研的比例 (4) (二)考研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考研的专业选择 (5) (四)就业过程中毕业生的注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6) 六、综合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风险预测 (7) (一)就业前景不乐观 (7) (二)大学生的专业实力不足 (7) 八、我们的建议 (7) (一)对考研同学的建议 (7) (二)对直接就业同学的建议 (8) 九、附件 (8) (一)调查数据 (8) (二)调查方案 (26) 有关大学生就业和考研选择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考研热是一浪接着一浪,高校研究生在扩招,考研人数也是几创新高。如今考研

已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首要选择。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就业形式严峻,大多数毕业生要找份工作已不容易,更别说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于全校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调研。 二、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考研以及就业的看法,并且对于现实形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贴近现实的结论。 三、调查简介 本次调查以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一共设置了18道题,其中包括12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1道程度题和1道开放题。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0日 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网上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范围: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样本量: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6份有效问卷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简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亦日趋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本文从多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高校的原因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根据《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内容显示, 截止xx年年底,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65万余人, xx届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分别是91.7%和92.1%, 均有8%左右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业。然而随着全国招生制度的改革, 各高校每年扩招学生, 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否, 不仅影响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因此, 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急剧需求, 综合提升全民的素质, 我国大规模的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扩大招生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每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 如图1所示, 我国每年毕业生人数从xx年至xx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1 xx-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由图1所示,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从xx年至xx年每年毕业生人数都呈现上升趋势, 到xx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则达765万人, 比xx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352万人, xx年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 __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说过, 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 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 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有一定的压力。 (二) 大学生期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根据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旺盛, 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较少, 但是近几年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其他一些边远地区及经济水平相较落后的城市则仍显示需求不足。在经济发达地区中, 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则被大部分学生作为就业城市的第一选择, 这样的因素也造成了众人同挤“独木桥”的现象, 挤不上的学生对其他地区岗位则“不屑一顾”。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汇编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党及教育部号召,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长达十几年的扩招长征行程中:文化底蕴方面,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提升,高龄大学毕业生已见怪不怪;政治方面,国家公务员、政府官方人员,文聘最低限度——大学文聘;经济方面,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聘是衡量一个职员合格的重要标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高校扩招也不例外。其中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377.47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447.79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12.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3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75.4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08.2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24.7万人。 毕业时间(年)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 115 34 70 2002 145 37 74 2003 212 52 75 2004 280 69 75 2005 340 79 76 2006 377 91 77 2007 447 145 70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28章 博弈论 【圣才出品】

第28章博弈论 28.1本章要点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序贯博弈 28.2重难点解读 博弈论关注的是对策略互动的一般性分析,它可以应用于研究营业博弈、政治谈判和经济行为等。 一、博弈的收益矩阵 假设两人进行简单的博弈,参与人A在纸上记下“上”或“下”。同时,参与人B独立地在另一张纸上记下“左”或“右”。他们最终获得的收益如表28-1所示。

表28-1博弈的收益矩阵 占优策略:不论其他参与人如何选择,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最优策略(there is one optimal choice of strategy for each player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 player does.)。如果在某个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一个占优策略,那么,可以预期这个占优策略组合就是该博弈的均衡结果。 二、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如果其他参与人不改变自己的策略,任何一个参与人都不会改变自己策略的均衡状态。即如果给定B的选择,A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的选择,B的选择也是最优的。那么,这样一组策略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即给定其他人的选择,每个参与人都作出了最优的选择(each person is making the optimal choice,given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一个纳什均衡可以看作关于每个参与人的策略选择的这样一组预期,这些预期使得当任何一个人的选择被揭示后,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如表28-2所示。 表28-2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评价: 第一,一个博弈可能会存在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表28-2中,策略组合(下,右)与(上,左)都是纳什均衡。 第二,有一些博弈根本不存在纳什均衡,如表28-3所示。 表28-3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博弈 三、混合策略 纯策略:每个参与人只选择一种策略并始终坚持这个选择。 混合策略:参与人随机化按照概率选择策略。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给定其他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概率,每个参与人都为自己确定了选择每一种策略的最优概率。 表28-3所示的例子中,可以证明,如果参与人A以3/4的概率选择策略“上”,以1/4的概率选择策略“下”,参与人B以1/2的概率选择策略“左”,以1/2的概率选择策略“右”,那么,这个混合策略组合就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及大学生本身都是其中的因素。作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对当前就业形式的了解,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培养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并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连年不断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虽然政府也在不断扩大社会市场的就业面,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人群,这些机会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与形形色色的就业人群进行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大学生的就业与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说到这里,就谈谈我对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的结果,这里分为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一)待就业人数增长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增速很快。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毕业生611万,2012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75万创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这几年来,人们普遍感到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 (二)毕业生向大中城市流动趋势加强 随着我国沿海及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城市与发展相对缓慢的一

些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差距逐渐拉大,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吸引着大学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城市寻求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逐渐形成了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趋势,造成了人才集中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他们对于就业方面的期望值也很高。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理想的工作薪资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一直在寻找符合自己理想条件的工作,没有关注其他本应适合自己的工,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总是期望找到一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比如一些比较辛苦、伤身伤神的工作)又想获得丰厚的薪资,在此过程中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合理评估。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求职过程和结果抱有想当然的想法,认定了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的工作且未曾考虑到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自身的评价过高,但理想状态毕竟和社会现实相去甚远,正是由于这种对自身能力不合理的评估,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也与一些好机会擦肩而过。 (二)高校扩招的原因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社会市场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原本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其次,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的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我国高校培养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详解(第10讲--策略性博弈与纳什均衡)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第10讲 策略性博弈与纳什均衡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厂商A 与厂商B 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是常数,10A MC =,8B MC =,对厂 商产出的需求函数是 50020D Q p =- (1)如果厂商进行Bertrand 竞争,在纳什均衡下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2)每个厂商的利润分别为多少? (3)这个均衡是帕累托有效吗? 解:(1)如果厂商进行Bertrand 竞争,纳什均衡下的市场价格是10B p ε=-,10A p =, 其中ε是一个极小的正数。理由如下: 假设均衡时厂商A 和B 对产品的定价分别为A p 和B p ,那么必有10A p ≥,8B p ≥,即厂商的价格一定要高于产品的平均成本。其次,达到均衡时,A p 和B p 都不会严格大于10。否 则,价格高的厂商只需要把自己的价格降得比对手略低,它就可以获得整个市场,从而提高自己的利润。所以均衡价格一定满足10A p ≤,10B p ≤。但是由于A p 的下限也是10,所以均 衡时10A p =。给定10A p =,厂商B 的最优选择是令10B p ε=-,这里ε是一个介于0到2之间的正数,这时厂商B 可以获得整个市场的消费者。综上可知,均衡时的价格为10A p =,10B p ε=-。 (2)由于厂商A 的价格严格高于厂商B 的价格,所以厂商A 的销售量为零,从而利润也是零。下面来确定厂商B 的销售量,此时厂商B 是市场上的垄断者,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max pq cq ε>- ① 其中10p ε=-,()5002010q ε=-?-,把这两个式子代入①式中,得到: ()()0 max 1085002010εεε>----???? 解得0ε=,由于ε必须严格大于零,这就意味着ε可以取一个任意小的正数,所以厂商B 的利润为:()()500201010εε-?--????。 (3)这个结果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因为厂商B 的产品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成本,所以如果厂商B 和消费者可以为额外1单位的产品协商一个介于8到10ε-之间的价格,那么厂商B 的利润和消费者的剩余就都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又不损害厂商A 的剩余(因为A 的利润还是零)。 2.(单项选择)在下面的支付矩阵(表10-1)中,第一个数表示A 的支付水平,第二个数表示B 的支付水平,a 、b 、c 、d 是正的常数。如果A 选择“下”而B 选择“右”,那么: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论文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 摘要:考研与就业问题,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分析来考研导向与就业导向的利弊后,以考研为动力,以就业为压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 关键词:考研就业人才培养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以来,“考研”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十五”以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创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新高。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有关人士提醒,大学生考研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而不应该盲目跟风。 迫于就业压力选择考研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大学生的就业显得愈加艰难,其中不少人选择通过考研避开就业压力。“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广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广东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小敏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班有20来个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小陈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家专心复习。他说:“因为家庭

经济允许,经过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小严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被采访的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考研并不意味好找工作 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专家表示,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选择考研,这是很不理智的,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而不能盲目跟风。 研究生毕业的蒋小姐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若只是为了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考研,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只会推迟找工作的时间,以后同样也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考研,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衡量是否考研,而不能盲目跟风。 多方面权衡是否考研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报考2010年学历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由于明年招生规模与2009年基本持平,约为46.5万名,这意味着,2010年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所以考研成功的几率并不比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大。而且,考研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浪费了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在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doc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提案1 案由: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xxxx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有巨大差异。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只有69.5%,两者就业率相差18.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在就业质量上,农村大学生想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也比城市大学生遭遇更多困难。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7.8%和31.1%,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则分别是10.4%和2.5%。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人才的巨大浪费,使他们失去了上升流动的机会,还将会激化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引发不稳定因素。另外,农村大学生就业难还会助长农村中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拓宽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就业之路,不仅是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更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必然举措。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流动固化的系统性弱势。当前社会流动固化情况较为明显,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之前的人生阶段就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业难是其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的必然结果。这个系统包括他们的童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以及所获得的就业支持体系等。这反映出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镇和乡村

的文化、经济特别是教育的不平衡,加之教育的精英化、效率化更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教育机会、就业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差距。 二是农村大学生就业支持乏力。在获得就业支持上,农村大学毕业生也处于劣势。一方面,他们多集中在二本三本院校,而一些好的就业岗位则仅限重点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和视野的局限,来自农村的学生和父母对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前景的了解、对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的掌握都要少于城市家庭出身的学生,就业准备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同时,来自农村的学生所能动员的家庭社会资源和关系网络要少于城市学生,这会影响他们进入好单位、获取好工作的机会;再一方面,目前,国内大学尤其是在二本三本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多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大多采用发布相关招聘会信息、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简单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精细化的就业指导十分欠缺,针对大学生个体的职业规划工作更是少之甚少;最后一方面,求职成本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求职成本不断提高,服装费、交通费等使得原本就经济窘迫的农村学生不堪重负。 三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偏颇。大部分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被家庭寄予厚望,"跳出农门"的迫切性很强,就业心理压力大,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诱发心理异常、行为偏差及偏执的就业观念。加之成长环境的局限,农村学生在社交能力和人格素质培养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全面,自信心和自我能力表现也往往不如城市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比如面试)的表现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建议: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就业指导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学院名称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学生姓名李丹 学生学号201210040313 任课教师陆墨姼 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 年07月03日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应对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连年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并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现状;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从企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衡阳师范学院 专业实习调查报告 实习单位:湖南省常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系别:外语系 专业:商务英语 班级:0811 学号:08081127 姓名:王莉 指导老师:贺桂华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三月

从企事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查 报告 指导老师:贺桂华实习单位:常宁市供销合作社 外语系0811班08081127 王莉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地增加,可是很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了也未必是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大学生做为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却面临着就业十分困难,并且就业方向不明确化这样的局面。本文试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方向;对策与措施,调查分析 一、调查课题: 从企事业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的相关问题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为个人为单位,发出50份调查问卷要求大家如实回答,并收回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毕业大学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员工 (四)调查时间 2011年9月10日——2011年11月2日 二、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常宁市供销合作社实习期间,了解到工作的不易,也发现其实自己实习的单位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只能很少地挂上边,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想通过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对比分析调查数据,寻找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就业方向不对口的原因,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解决问题。让大学生有明确的方向,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博弈论 6.1复习笔记 考点一:静态博弈★★★★★ 1.囚徒困境与上策 (1)博弈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①对局者。对局者也就是游戏的参与者,通常是由几个厂商或个人(消费者)组成,他们都是利益极大化的理性人。 ②策略。在博弈论中,有多种策略可供对局者选择。每个对局者总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现有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选择自己的策略。 ③得益。对局者通过选择自己的策略得到一定的得益,得益可能是利润或效用。每个对局者分别选择自己认为是最好的策略,但他最后得到的得益却是所有对局者采取的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2)囚徒困境 表6-1显示了囚徒困境博弈的得益矩阵。 表6-1囚徒困境

囚徒A会分别根据B的两种选择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B也会同样做出对自己最优的决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时(坦白,坦白)。因此,可以看出,个人做出的对自己最优的决策,对于群体却带来了最坏的结果。 (3)上策与上策均衡 上策是指无论对方如何选择都使自己利益极大化的策略。在囚徒的例子里,无论B如何选择,A的利益极大化的策略是坦白;同样,无论A作出什么决定,B的最优选择也是坦白,因此上策就是坦白。囚徒困境的最后均衡是在矩阵的左上角,即大家都坦白,这种均衡也称之为上策均衡。上策均衡是博弈均衡的一种特殊状态,但纳什均衡却不一定是上策均衡。 2.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的含义 纳什均衡是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在纳什均衡条件下,所有的对局者都不会去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 (2)纳什均衡的例子 ①价格战 如表6-2所示,假定两家厂商A和B,双方抢占市场份额的策略都为降价和不降价,双方的得益为表中数字表示,对局的纳什均衡为(降价,不降价)。 表6-2不同市场份额厂商的价格战 厂商A存在上策“降价”,而厂商B面对A不同的决策选择不存在上策。因此,A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