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复习题细胞的增殖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题细胞的增殖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题细胞的增殖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题细胞的增殖含解析

细胞的增殖

小题狂练⑧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

1.[2018·全国卷Ⅰ]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A对:乙组细胞数增加最快,应该是加入了药物X后进行的培养;B对:丙组细胞开始时增殖速度与乙组几乎相同,曲线和乙组基本重合,后期比乙组慢,说明丙组先加入药物X促进细胞增殖,后期加入药物D,抑制了药物X的作用;C错:若乙组先加入药物D,后加入药物X,其细胞数变化曲线开始应与甲组基本重合,后期略有增加;D对:药物D对药物X有抑制作用,若药物X为蛋白质,其抑制原理可能是药物D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导致药物X的活性降低。

2.[2019·临川月考]如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核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为分裂期。a是分裂间期、b是分裂期,二者组成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c是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段结束后DNA含量增加一倍,B正确;d是分裂期,

主要完成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C正确;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因此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不能是b+c,D错误。

3.[2019·山西阳高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清晰可见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C.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D.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答案:D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但染色体的行为相同,A错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不能观察到,B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D正确。

4.[2019·江西百所名校联考]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中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某种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C.该细胞中发生的突变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D.图中等位基因(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C

解析:该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每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B正确;该细胞中发生的突变能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图中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正确。

5.[2019·山东曲阜模拟]将1块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3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 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减小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减小

答案:D

解析:在3块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A错误;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B错误;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错误;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减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D正确。

6.[2019·河北大名月考]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赤道板的出现和细胞质的分裂

C.中心体的复制和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单体的消失

答案:D

解析: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A错误;赤道板不是一个结构,是一个位置,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B错误;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纺锤体形成于前期,C错误;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单体的消失都发生在后期,D正确。

7.

[2019·江西新余模拟]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细胞的分裂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能是高等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图像

B.该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C.该图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

D.该图可能是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

答案:D

解析:图中核膜正在消失,出现染色体,两组中心粒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应该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A、C错误,D正确;该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故含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

8.[2019·江西师范大学附属月考]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

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染色单体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b可对应图1及其图1所示的后一时期

答案:D

解析: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图1对应于图3中BC段(含有染色单体时期);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图4中d表示染色体:核DNA=2:1,这种比例在细胞分裂中不存在,C正确;图4中b表示染色体:核DNA=1:2,说明含有染色单体,可对应图1(中期),但图1所示的后一时期是后期,染色体:DNA=1:1,D错误。

9.[2019·北京四中月考]培养某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 合成准备期)10 h、S期(DNA复制期)8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 h,分裂期2h。一个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 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 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 )

答案:C

解析: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信息,题干中隐含一个细胞周期是24 h,在含有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30 h的结果:由于DNA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将先后停留在G1、S期交界处或S期。其次,要理解曲线图的含义,横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一般情况下,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分别如下:G1期2n、S期2n→4n、G2期4n、M期4n→2n。也就意味着横坐标的(2,0)点代表G1期,(2,0)→(4,0)这一段代表S期,(4,0)这一点代表G2期和大部分M期。最后,要理解题干中的“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 h”的结果:S期占8 h,培养4h就会使大多数细胞处于S期,反映到曲线中就是图C。

10.[2019·东北模拟]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答案:C

解析:图1中的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数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a时期少一半,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数:DNA数=2:1,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这种情况,D正确。

11.[2019·北京通州模拟]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

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D.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着丝点发生了分裂

答案:D

解析:在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A正确;据图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正确;DNA含量的相对稳定、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两个因素,C正确;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分配进了两个子细胞,D错误。

12.[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如图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粉母细胞(2n)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n),每个小孢子经有丝分裂产生成熟花粉粒(n)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O~d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c、g两点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的一分为二

C.f~g过程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

D.h点和a点相比,染色体组数不同,DNA数也不相同

答案:D

解析:细胞周期是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的过程,因此图的O~d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c、g两点时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都由2变为1,这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关,与细胞分裂无关,B错误;据题干分析,f~g表示小孢子经有丝分裂产生成熟花粉粒(n)的过程,小孢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 错误;据题干分析,图中O~d段表示减数分裂,d~h段表示有丝分裂,a点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DNA数为2n,h点时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DNA数为n,D正确。

13.[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中模拟]下图表示正常情况下某生物体一个细胞进行分裂时

的数个时期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

B.甲、丙所在分裂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其余各期细胞中无染色单体

C.该细胞连续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D.图示表示的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处于中期、乙处于间期、丙处于前期、丁处于后期、戊处于末期,因此该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乙→丙→甲→丁→戊,A正确;乙细胞中已经完成DNA复制,也含有染色单体,B错误;甲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连续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C正确;图示各细胞含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正确。

14.[2019·黑龙江双鸭山模拟]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yclinB在G2期开始合成

B.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C.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CDK1的活性下降是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

答案:B

解析:cyclinB在S期开始合成,A错误;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在G2期后达到最大值,此时正是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时期,因此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B 正确;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C错误;CDK1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含量逐渐减少,D错误。

15.[2019·贵州黔东南州模拟]下表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类型分裂间期分裂期细胞周期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15.3 2.0 17.3

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13.5 1.8 15.3

人的肝细胞21 1 22

人的宫颈癌细胞20.5 1.5 22

A.人的肝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且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B.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胞的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

C.表中四种细胞进入分裂期后,都由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表中四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人的肝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说明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连续的有丝分裂,且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细胞的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B 正确;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C错误;表中四种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

16.[2019·山西太原模拟]某科研人员将蚕豆根尖(染色体数2n)放置于3H-胸腺嘧啶的介质中生长8小时(小于1个细胞周期),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根尖染色体的放射性分布如图甲所示。然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常介质中,再次培养至有丝分裂中期,检测染色体的标记情况如图乙所示。依据教材分析,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

B.依据甲乙可推断根尖细胞DNA的复制符合半保留复制

C.图乙对应的细胞分裂结束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一半被标记

D.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将蚕豆根尖(染色体数2n)放置于3H-胸腺嘧啶的介质中生长8小时(小于1个细胞周期),图甲中根尖染色体复制后所含的姐妹染色单体均含有放射性,然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常介质中,再次培养至有丝分裂中期,图乙中染色体复制后所含的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含有放射性而另一条不含放射性,说明转移至含秋水仙素的正

常介质中后,着丝点能正常分裂,并且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也能正常进行染色体复制(内含的DNA进行半保留复制),A、B正确;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故图乙细胞会停留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裂,C错误;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D正确。

17.[2019·甘肃静宁模拟]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B.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末期消失,A错误;在细胞周期中,后期染色体数量加倍,但染色单体数目为0,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数目为0,此时核DNA 与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D错误。

18.[2019·昆明检测]下列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分裂前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

C.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分裂末期,细胞核逐渐消失,形成成熟红细胞

答案:A

解析:分裂间期,需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分裂前期,染色体已完成复制,细胞内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错误;在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含有细胞核,D错误。

19.[2019·沈阳模拟]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2N→4N(后期)→2N,DNA变化是2N→4N(间期)→2N,A正确;图甲中ac段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而图乙中ac 段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均表示后期结束末期开始,D正确。

20.[2019·福建龙海月考]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 2

C.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倍增,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答案:C

解析:该细胞没有细胞壁有中心体,是动物细胞,A错误;甲、丙细胞均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2:2,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0:1,B错误;甲细胞中心体形成纺锤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正确;甲细胞处于分裂前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错误。

课时测评⑧综合提能力课时练赢高分

一、选择题

1.[2019·莱州质检]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DNA量等于正常细胞,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答案:D

解析:DNA量等于正常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末期,也可能属于无分裂能力的细胞,A错误;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但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B错误;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之间说明DNA正在进行复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正在分裂,C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DNA复制,处于有丝分裂间期G1期细胞比例将增加,D正确。

2.[2019·湖南常德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先通过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再通过压片使细胞分散开来,A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而观察不到染色体,C错误;通过解离,细胞已被固定杀死,因此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

3.[2019·云南临沧月考]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c最适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B.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时间是a、b、d

C.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

D.从b到b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A

解析:a处于间期,b处于分裂前期,c处于分裂中期,d处于分裂后期,e处于分裂末期,f表示有丝分裂完成形成的子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时期是中期c,A正确;在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体,而后期(d)有8条染色体,B错误;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受基因控制,C错误;f→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错误。

4.[2019·江西赣州宁师月考]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答案:D

解析:本实验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y表示细胞大小,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物质运输效率,即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A错误;x(NaOH扩散的深度)的值随y值的增大并不发生变化,B错误;NaOH扩散的体积为y3-(y-2x)3,C错误;y 值越小,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D正确。

5.[2019·吉林舒兰一高月考]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其他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答案:B

解析: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但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A错误,B 正确;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通常不变,C错误;无丝分裂也可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D错误。

6.[2019·福建福州模拟]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 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在细胞中央、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个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等,B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DNA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细胞太大,会增大细胞核的“负担”,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此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C正确;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较长,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较短,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视野时,一般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较多,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分裂期中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可能看不到,D正确。

9.[2019·吉林延边一中摸底]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

答案:C

解析:图中甲到乙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A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B错误;如果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则丙到戊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戊阶段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数是相同的,D错误。

10.[2019·江西师大附中质监]下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答案:D

解析:图中甲细胞处于间期,乙细胞处于后期,丙细胞处于末期,丁细胞处于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顺序为甲→丁→乙→丙,A正确;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下

观察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正确;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转变为染色质发生在末期,C正确;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D错误。

11.[2019·浙江镇海月考]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

答案:C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增加一倍,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菠菜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B错误;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计数和观察,C正确;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结构,不是由薄细胞构成的,D错误。

12.[2019·福建厦门湖滨模拟]某生物(2N)细胞中的DNA经3H充分标记后,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图中的A→B→C→A过程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消失和重新构建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DNA复制有关的酶是从1处运进图A结构的

B.图B中的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比例为2 1

C.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N

D.结构3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C

解析:与DNA复制有关的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从1核孔处运入图A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正确;图B中细胞核逐渐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比例为2:1,B正确;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所含有的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3H标记,即含3H的染色体数均为2N;继续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由1个亲代DNA分子复制而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其中1个DNA

分子的2条链都没有被3H标记,另1个DNA分子的1条链被3H标记,1条链没被3H标记,这2个DNA分子位于1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在有丝分裂后期,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为0~2N,C错误;结构3是核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13.[2019·山东微山月考]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a时期细胞质mRNA主要用于指导合成与DNA复制有关的蛋白质

B.b时期细胞核DNA加倍,表明细胞核中染色单体逐渐形成

C.c、d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

D.d时期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分裂期不转录

答案:C

解析:a时期是G1期,细胞质mRNA主要用于指导合成与DNA复制(S期)有关的蛋白质,A正确;b时期(S期)细胞核DNA加倍,说明染色体进行了复制,染色单体逐渐形成,B正确;d时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C错误;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转录,因此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D正确。

14.[2019·黑龙江实验月考]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DNA复制发生于S期,若抑制DNA复制则细胞不能分裂而停留在S期。为探究两种抗癌药物A和B的作用效果,用A和B单独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测定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

(%)

G1(%) S(%) G2+M(%)

对照组32.71 22.01 45.28 5.29

药物A 34.12 63.15 2.73 18.14

药物B 90.27 6.54 3.19 31.86 A.肝癌细胞分裂速度快,所以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时间长于分裂间期B.推测药物B的作用机理是阻断DNA的复制

C.药物A的作用机理必定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

D.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答案:D

解析:根据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所占比例可判断,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A错误;药物B处理后,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B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G1期蛋白质合成,B错误;药物A处理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药物A的作用机理是阻断S期DNA的复制,C错误;A、B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则G1期细胞和S 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说明二者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癌症治疗效果,D正确。

15.[2019·大庆铁人月考]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显微照片。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盐酸处理根尖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能使染色质着色的染色剂有龙胆紫、醋酸洋红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C.在显微观察时,会发现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D.图示细胞①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相等

答案:A

解析:盐酸和酒精可配制成解离液,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龙胆紫、醋酸洋红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碱性染料,能使染色质(体)着色,B正确;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根尖分生区的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图示细胞

①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处于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相等,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2019·河北唐山统考]科学研究表明,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部分交换。某同学为了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染色单体部分交换这一现象,搜集获得如下资料并展开了研究:

A.将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某种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当DNA复制时,BrdU 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的子链中。

B.由于掺人BrdU的情况不同,经特殊染色后,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使DNA双链螺旋程度降低,则着色浅。

C.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若观察到置于含有BrdU的该种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则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第________个细胞周期的中期。

(2)显微镜下有丝分裂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观察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换,应选择第________个细胞周期进行观察?请描述发生交换时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

(2)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

(3)二染色体上着色深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浅的染色单体片段,着色浅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深的染色单体片段

解析:(1)若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说明在染色单体中的DNA都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所以该细胞正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2)若细胞正处于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则细胞内的所有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只有一条单链含有BrdU,另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都含有BrdU。因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3)由于在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着色深,无法辨别出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否发生部分交换。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的细胞中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着色深、一条着色浅。因此若要观察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换,应选择处于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上着色深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浅的染色单体片段,着色浅的染色单体中含有着色深的染色单体片段,则说明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部分交换。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2017年高考新课标3生物试卷含答案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 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2021高中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带答案

专题四细胞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模拟实验 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受细胞核 控制能力的制约。 ③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交换 2.细胞周期 ①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真核生物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备细胞周期,如果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皮肤的生发层等。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②一般情况下,如果细胞高度分化就丧失分裂能力,也就没有细胞周期,但是像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也能增殖分化;细胞如果变成癌细胞,就会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周期变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因为分裂结束后就不再进行分裂了。当然不管进行哪种分裂都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如果用某种方法抑制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也就不再进行分裂,临床上用某些化学物质控制肿瘤的发展,还有抑制细菌的增殖等都是利用这种机制。 3.有丝分裂过程 ①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前,一条染色质上1个DNA,复制后一条染色质上2个DNA,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分裂间期核膜核仁仍然存在。 ②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时。 ③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是:间期:动物细胞中心体倍增;前期: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末期: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④秋水仙素和低温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 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 化。 解决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分裂期细胞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 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2017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新课标3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试题 全国卷3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2016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分析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生物组 2016.6.17

二试题特点 1 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能力考察要求高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 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2 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突出能力考察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例如,第29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对ATP 结构、DNA复制的准确掌握,并据此获取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对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知识掌握度,并且对信息获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遗传题,是一道开放度较高的题,以扎实的遗传基础知识为依 据,突出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 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分布与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题型设计更强调以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分析,今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设计更突出能力考查,对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会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具体的试题分析:见附录 三、学情分析 1.这次试题的题型变化较大,以前学生丢一个空只丢1分或2分,今年的试卷三个空12分,所以学生很不适应,尤其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数。 2.对多数学生来说,相关的知识能记住,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会用这些知识,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掌握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变了原来背一背就能拿个六七十分的局面,而这一改变对那些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生长的原因 (1)细胞的生长 (2)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1.细胞的增殖状态 (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 (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 曲线变化模型: (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016年全国1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生物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B 【解析】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B志气。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能通过光反应生成ATP;D错误。 考点:细胞结构 2.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考点:物质跨膜。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酶活力,因此在该实验中,pH(缓冲物质)、温度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缓冲物质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此在酶和底物结合之前应该加缓冲物质,酶和底物混合后,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为酶促反应提供反应时间;C 正确。 考点:酶活力测定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考点:神经传导与传递过程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2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 2 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的模型剪贴图。如图 6—1-2。
图 6—1-1 染色体的复制
图 6—1-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的模型,以供上课用。
[情境创设]
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是死的,解离的时候已经把细胞杀死了。
教师:为什么要对视野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学生:因为细胞已经被杀死,我们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只能用看到的视野中细胞的多少
来说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掌声鼓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演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课件。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
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
间期和分裂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实验的计数,我们发现: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大约是其他各期细胞的 8 倍。
教师:非常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P112 表 6—1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t/h)。在细胞周期里,
哪一个时期长?
学生:细胞分裂间期。
教师: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呢?
1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生物题(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实行ATP的合成B.实行mRNA的合成 C.存有血红蛋白D.存有纤维蛋白原基因 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实行光合作用,只实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实行光合作用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准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水平。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1.(1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 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32.(11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相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有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今年试题题型与去年相同,包括6道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中有4道必考题,1道选考题。共计90分。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点内容分布 2018年生物各小题涉及的主要知识内容如下: 1.人体中蛋白质的功能 2.物质的跨膜运输 3.人体内的激素调节 4.种子风干处理的作用 5.病毒 6.癌细胞的特点 29.动物激素调节 30.光合作用 3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2.遗传的基本规律 37.消毒和灭菌 38.基因工程 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核心考点,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层次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018年试题的设计在围绕教材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 如第31题,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体现了生物学科素养当中的“理性思维”。题中引入了“恐惧生态学”的名词,并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能解释一些生态现象。此题是整篇考题中信息量最大的一道题,也是考生作答时文字量最大的一道题,共计11分,只有3个空,这就要求考生能对生态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体现多个采分点,对而全,才能得满分。 如第29题,是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的体现,对考生进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此题难度不大,只需填充实验组、对照组的处理,及简单步骤。但考生要注意题中要求A组是对照组,还要使用切除法对实验组进行处理。这些细节也会决定考生能否得分。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B.250、500、250 C.500、250、0D.750、250、0 29.(11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复习:细胞的增殖

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7 细胞的增殖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预测热度 1 有丝分裂和无 丝分裂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016海南单科,6,2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易★☆☆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2017课标全国Ⅲ,29, 8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中★★☆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相关数量变化 2015北京理综,3,6分科学思维、生命观念中★☆☆ 2 观察细胞的有 丝分裂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017北京理综,1,6分科学探究、生命观念易★★☆ 丝分裂的区别,常常以模型(分裂图、曲线图、柱状图等)的形式与减数分裂相联系,通过分析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考查细胞增殖的过程和实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则重点考查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复习本专题时应在归纳比较有丝分裂各时期物质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对细胞图像、坐标图等的识别,更深入地理解变化实质、掌握变化规律。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向1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1.(2018山西运城期中调研测试,14)下列关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体积越大,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B.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长大 C.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长大而增加 D.酶促反应和核糖体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 答案 D 2.(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开学考,30)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中, 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 ...的是( ) A.图1中的a、图2中B→A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图1中的b、图2中A→B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1中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b段 D.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B→B 答案 C 考向2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2019届山东德州上学期11月月考,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数目不变 B.在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C.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含量加倍 D.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两个子细胞 答案 C 4.(2019届云南玉溪第二次调研,26)如图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作用于丙图 答案 D 5.(2019届广西南宁三中开学考,1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近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分析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 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 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 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

我们分析比较以上表格发现,近三年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是:必修一的细胞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细胞代谢;必修二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必修三的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保护;选修一的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考查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分值比例大,并且这些内容也是每本教材中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在复习中学生能把这些高频考点强化透彻掌握,也有助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2017年占23.3%、2015年占18.7%、2016年占21.3%;必修2:2017年占33.3%、2015年占33.3%、2016年占32%;必修3:2017年占26.7%、2015年占48%、2016年占46.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2017年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2015和2016年也是必修2、3考查力度偏大;在近三年的考查中必须1考查力度有所下降,必须2考查力度提升,必须3考查力度比较稳定。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复习中,过去复习重点抓必修1、3,必修2不够重视,这种复习战略思想不能再延用;在备战2018年高考的复习中,要重视必修2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知识与生活联系的应用考查,同时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基础知识要强化掌握。必修3重视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试卷从选择题命题情况看,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考查较多,在非选择题中,细胞代谢结合实验、动植物调节、生态系统、遗传规律及结合实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等方面的考查基本稳定。近三年很少考或基本没考过的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生物进化、。其中生物的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没考,但是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从未考查过人类遗传病,而2015年出现了一个选择题,这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

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

一、选择题: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答案】A 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答案】C 【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 生物学科育人功能,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体现劳动精神。试题凸显生物学科鲜明特色,聚焦 科学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持一贯的 风格特征,稳中有进;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倡导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助力推进素质教育。 1、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生物学科发展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劳动实践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 学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生物学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的 应用实例,着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强化科学劳动的意识、树立创造性劳动的观念、弘扬劳 动精神,反映出生物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29题以探究 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有助于 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心。 2、着力关键能力考查,注重实验探究 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体现科学思维的重要落脚点,是高考生物的显著特征。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实验思路、预期结果、结论得出等维度,此类试题能 够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水平。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卷有多道试题要 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对 中学实验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引导 学生注重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29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 条件下气孔关闭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全国 III卷第29题要求考生对农作物吸收氮元素形式的偏好性进行确定。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 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助于中学教学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3、关注生态文明,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高考生物试题坚持学科素养导向,着意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 使命担当。如: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37题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创设筛选能降解土壤污染物 细菌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筛选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全国I卷第37题要 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污染有机物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对微生物分离、 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 4、凸显生物学科特色,保持稳中有变

2018年全国高考I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I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3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